很快,靖難大軍的諸位大將就已經聚集到了都亭驛最大的屋舍之中,軍士把守周邊,不讓任何人靠近。
大盆的湯餅被端了上來,由劉淮親自一碗一碗盛到了諸將身前。
有許多人欲言又止,心不在焉,卻還是被劉淮安撫。
正所謂吃飽了飯才能做大事,沒聽說過餓著肚子還能有所作為之人。
所以,即便是再食不甘味,眾人還是大口吃起了湯餅,準備接下來的議事。
然而飯還沒有吃完一半,門外就有人通報,說是東平軍蕭恩請見。
張白魚立即起身,卻又不敢立即出門,而是看向了劉淮。
巢縣之戰結束之後,張白魚其實就想要立即去揚州接管東平軍,並且收殮亡父的遺體,但是因為畢竟是軍中,他又是飛虎軍的主將,事情趕事情,哪裏有空閑走開?
也因此,隻是去了一封書信說明了情況,讓蕭恩稍稍等待。
可沒成想僅僅隻是耽擱了十幾天,臨時主持東平軍軍務的蕭恩就主動找了過來。
這難道是要發生什麽大事了嗎?
劉淮點頭示意,隨後蕭恩與另一人就被帶了進來。
蕭恩此時雙眼赤紅,頭發散亂,看起來不是一個統兵大將,反而與淮西的那些難民有些相像。
他先是強忍著情緒,對著劉淮躬身行禮,隨後就抓著張白魚,眼淚撲簌而下。
“四郎,四郎,你父親……”
張白魚也瞬間紅了眼睛,卻還能堅持,咬緊牙關說道:“我知道,我都知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一定……”
蕭恩卻是搖頭:“不……不是這個……臨陣鬥死,尋常事爾。但是你父親留下的基業,東平軍,東平軍要被兼並了……我們有許多人將要被汰撤出軍,許多傷兵還沒有醫好,就要被攆出軍籍。還有山東出身的軍卒,也都不讓迴家了……”
說著,蕭恩癱坐當場,近乎嚎啕。
最為可怕的從來不是正麵揮來的刀槍,而是身後射來的暗箭,尤其暗箭射來的方向還是效忠的宋國時,更是讓東平軍上下心喪若死,有了被背叛的感覺。
南下之時,東平軍上層的張榮等人還是以忠義自居,但底層軍卒卻是在想著立功受賞,封妻蔭子來的,然而現在拚死拚活打了一場大戰,卻要落得如此下場,如何不讓人心寒?
張白魚俊秀的麵龐上已經漲起了青筋,咬緊牙關,轉頭看向了劉淮:“大郎君,我……”
劉淮此時也頓住了碗筷,壓抑住胸中怒氣,方才溫言說道:“四郎,先去給蕭叔盛上一碗湯餅,吃飽了暖暖身子。記住,有力氣後方才可以做大事。”
張白魚知道劉淮有些全盤的規劃,又知道自家這位主上從不負人,隻能同樣強壓怒火,拉著哭泣的蕭恩迴到了座位上。
然而劉淮卻沒有繼續吃飯,而是看向了跟著蕭恩進來之人:“典論,我要的人帶來了嗎?”
典論脫下的氈帽,露出了重新梳成兩個辮子的頭發,躬身行禮:“大郎君,二百遼騎已經到了揚州附近,皆是遼東口音,金軍打扮。”
在吸納了許多內遷女真、契丹、奚人後,忠義軍內部就有了一種聲音,想要組建胡騎營之類的兵馬。但當時劉淮做了明確反對,因為這是在人為繼續劃分民族,不利於全民漢化的大政方針,所以就被否了。
然而此次聽從劉淮調令南下的兵馬皆是女真出身,也因此得有個大致的軍號,魏勝將各種說法折中了一下,給他們起了個遼騎營的稱謂。
“魏公有書信,讓俺帶到。”說著,典論從懷中掏出一個蠟封的竹筒,恭敬雙手呈上。
劉淮上前伸手接過,沒有拆封就直接詢問:“邳州戰事如何?”
其實在宋國沒有發兵追擊徒單貞之時,邳州就已經無法堅守了。
徒單貞麾下三萬戶搜刮了淮東的財帛糧草全軍而還,一時半會兒也斷不了糧,根本不怕一城一地的得失。
在沒有被追擊的情況下,徒單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圍住忠義軍開打。
外無可救之兵,內無必守之城,到時候忠義軍走都走不掉。
劉淮前後發了兩封書信以作提醒,在他看來,魏勝總不至於要與徒單貞大戰一場再走,說不得此時已經迴到沂州了。
然而典論猶豫片刻方才說道:“魏公不讓俺明言,可既然大郎君有問,俺卻不能瞞著。武成軍比金軍主力先到,他們有許多艦船,讓我們得以抓緊時間,運走糧草輜重。”
“我軍雖然速度快了一些,然則被散糧消息引來的百姓卻難以拉著這麽多糧食快速離開。不得已,魏公隻能率領數百精騎,與金軍作周旋,掩護百姓撤離。”
說到這裏,典論的言語變得艱難起來:“然而魏公在攻取邳州之時受的些許傷勢還沒好,舊傷未愈,又添新傷。俺來之前,魏公已經要迴沂州休養了。”
劉淮的手微微一顫,隨後對著典論點頭:“阿論一路上辛苦,且先去吃一碗湯餅。”
說罷,劉淮撕開了竹筒的火漆,將一封書信從其中倒了出來。
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後,劉淮將信紙疊起,貼身收好,長歎一聲說道:“你們猜猜父親在信中是如何囑咐我的?”
靖難大軍諸將胃口幾乎都不怎麽好,聞言放下碗筷,抬起頭來。
劉淮沒有賣關子:“父親說,讓我謹守臣節,萬萬不可有一絲逾越。你們說,父親若是看到今日趙官家的行止,還會不會這麽說?”
頓了頓,劉淮方才長歎一聲繼續說道:“應該還是會的,因為父親就如同陸先生一般,將忠君愛國當作最基本的準則在恪守。
若是父親今日見到完顏亮咆哮朝堂,羞辱趙官家,說不得會一怒之下,當場將其斬殺。”
陸遊欲言又止,卻隻見劉淮仿佛恍然大悟般的說道:“我知道趙官家為何讓我們幾人披甲入殿了。”
“他是想讓我們為他壯膽!”
座次靠後的畢再遇聞言再也忍耐不住,狠狠一砸桌子,含淚說道:“我父,我父親難道就是為了這種人赴死的嗎?”
李秀、張白魚兩人聞言神色瞬間就有些激烈起來。
然而劉淮卻是直接嗬斥:“畢大郎,你的父親畢公哪裏是為了一家一姓而奮死的?他分明是為了兩淮江南的百姓免遭金賊屠戮而臨陣鬥死的,你這番說辭,與羞辱畢公有何異?再有此言,自行去領五十軍棍!”
嗬斥罷了之後,劉淮再次端起大碗,稀溜溜的吃起了湯餅。
這次眾人誰也沒說話,直到都已經吃飽,並且放下碗筷之後,劉淮方才對陸遊正色說道:“陸先生,徐大判,我可以明白言語,接下來我很可能要說一些大逆不道的話,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若是兩位宋國忠臣在意,此時就可以出去了。”
眾人紛紛看向了陸遊與徐宗偃。
而兩人則是立即有了反應。
陸遊還在踟躕,徐宗偃卻是直接起身說道:“為天下計,願為劉大郎所驅使。”
劉淮有些詫異竟然是徐宗偃率先做了迴應,頓了頓之後好奇問道:“徐大判,為何如此幹脆?”
徐宗偃正色說道:“這是我欠東海,欠山東的,總該是要還的。”
劉淮點了點頭,又看向了陸遊:“陸先生,你呢?”
陸遊沒想到剛剛被辛棄疾言語所刺,如今就應到了身上,竟然真的隻能在北伐與忠宋之間二選一了。
在眾人目光中思量片刻,陸遊長歎一聲,拱手躬身說道:“僅此一次,願從劉大郎所為。”
劉淮再次點頭:“既如此,那我就直說了。”
說著,劉淮的神色變得狠厲:“肉食者鄙!靠著宋國君臣,成不了大事。想要改變天下大勢,還是得靠咱們!”
眾人皆是一凜,卻聽到劉淮繼續說道:“若真的將這個機會浪費,如何能對得起小乙哥?如何對得起張伯?如何能對得起我父親?九泉之下,又有何麵目麵對南下抗金之時一路戰死的袍澤?”
劉淮眼神如電:“對外的大戰打完了,接下來就是對內的戰鬥了。這些內賊不似金賊那般身著鎧甲,手持大刀長槍,卻一樣致命。他們就像吐著信子的毒蛇,在暗處隨時準備將咱們毒死。
也因此,我希望諸位能拿出戰場的細心與決心來,這場仗,咱們靖難大軍還沒有打完!接下來正式進入下半場,你們還有誰願意與我一起殺賊救天下?!”
眾人轟然起身,齊聲說道:“願為大郎君赴死!”
劉淮點頭,隨之起身,扶著劍說道:“既如此,我有軍令。”
“張白魚。”
“喏!”
“與你三百飛虎軍,帶著我的軍令與你的旗幟,去瓜洲渡接管東平軍,誰敢阻攔就直接殺過去!
我要求一個人都不能拋棄,一艘船都不能放棄。不要怕翻臉,萬事由我給你兜著!”
張白魚精神一振,隨後大聲應諾。
劉淮又看向了陸遊:“陸先生,你要繼續與葉相公與虞相公二人交流,跟他們說,兩淮的金軍並沒有撤幹淨,還有許多精騎在遊蕩。這是我給他們遞的梯子,無論是誰想要主政兩淮,都要抓緊了。”
陸遊拱手應諾,隨後掃了一眼典論。
這些由貨真價實女真人組成的遼騎營,可能就要充當金軍殘部了。
這種玩法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養寇自重。
葉義問總督江淮軍政的職權太重,不得不卸任,卻依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至於虞允文的權江淮宣撫使還沒有卸下,此時還可以做一些事情。
劉淮命令不停:“羅慎言、石七朗、王世隆、李鐵槍、賈瑞。”
“末將在!”
“迴到淮西,掌控靖難大軍,暫由何伯求何大管統軍!之後會有軍使來往聯係,策應我在宋國朝中的行動。”
“喏!”
到了這個時候,靖難大軍甚至得展示出失控的風險,從而保證劉淮等人的安全。
聽到這裏,辛棄疾卻是有些忐忑。
因為劉淮一直將他作為靖難大軍的二號人物來培養,劉淮脫離指揮位置之後,一般都由辛棄疾來總攬軍事行動,然而此時卻沒有他的任務,不由得使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不過下一刻,劉淮就將目光投向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後,方才說道:“辛五郎,你想不想當一個大詞人,寫下些許千古名篇?”
辛棄疾素有文名,以往也往往為之自傲,然而這點文名在馳騁沙場,安定天下的責任麵前,又算什麽呢?
說句難聽的,若是真的能‘壯歲旌旗擁萬夫’,誰會想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呢?
不過無所謂了,此時劉淮明顯有些全局考量,辛棄疾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拆台。
“願從劉大郎之命!”
大盆的湯餅被端了上來,由劉淮親自一碗一碗盛到了諸將身前。
有許多人欲言又止,心不在焉,卻還是被劉淮安撫。
正所謂吃飽了飯才能做大事,沒聽說過餓著肚子還能有所作為之人。
所以,即便是再食不甘味,眾人還是大口吃起了湯餅,準備接下來的議事。
然而飯還沒有吃完一半,門外就有人通報,說是東平軍蕭恩請見。
張白魚立即起身,卻又不敢立即出門,而是看向了劉淮。
巢縣之戰結束之後,張白魚其實就想要立即去揚州接管東平軍,並且收殮亡父的遺體,但是因為畢竟是軍中,他又是飛虎軍的主將,事情趕事情,哪裏有空閑走開?
也因此,隻是去了一封書信說明了情況,讓蕭恩稍稍等待。
可沒成想僅僅隻是耽擱了十幾天,臨時主持東平軍軍務的蕭恩就主動找了過來。
這難道是要發生什麽大事了嗎?
劉淮點頭示意,隨後蕭恩與另一人就被帶了進來。
蕭恩此時雙眼赤紅,頭發散亂,看起來不是一個統兵大將,反而與淮西的那些難民有些相像。
他先是強忍著情緒,對著劉淮躬身行禮,隨後就抓著張白魚,眼淚撲簌而下。
“四郎,四郎,你父親……”
張白魚也瞬間紅了眼睛,卻還能堅持,咬緊牙關說道:“我知道,我都知道……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我一定……”
蕭恩卻是搖頭:“不……不是這個……臨陣鬥死,尋常事爾。但是你父親留下的基業,東平軍,東平軍要被兼並了……我們有許多人將要被汰撤出軍,許多傷兵還沒有醫好,就要被攆出軍籍。還有山東出身的軍卒,也都不讓迴家了……”
說著,蕭恩癱坐當場,近乎嚎啕。
最為可怕的從來不是正麵揮來的刀槍,而是身後射來的暗箭,尤其暗箭射來的方向還是效忠的宋國時,更是讓東平軍上下心喪若死,有了被背叛的感覺。
南下之時,東平軍上層的張榮等人還是以忠義自居,但底層軍卒卻是在想著立功受賞,封妻蔭子來的,然而現在拚死拚活打了一場大戰,卻要落得如此下場,如何不讓人心寒?
張白魚俊秀的麵龐上已經漲起了青筋,咬緊牙關,轉頭看向了劉淮:“大郎君,我……”
劉淮此時也頓住了碗筷,壓抑住胸中怒氣,方才溫言說道:“四郎,先去給蕭叔盛上一碗湯餅,吃飽了暖暖身子。記住,有力氣後方才可以做大事。”
張白魚知道劉淮有些全盤的規劃,又知道自家這位主上從不負人,隻能同樣強壓怒火,拉著哭泣的蕭恩迴到了座位上。
然而劉淮卻沒有繼續吃飯,而是看向了跟著蕭恩進來之人:“典論,我要的人帶來了嗎?”
典論脫下的氈帽,露出了重新梳成兩個辮子的頭發,躬身行禮:“大郎君,二百遼騎已經到了揚州附近,皆是遼東口音,金軍打扮。”
在吸納了許多內遷女真、契丹、奚人後,忠義軍內部就有了一種聲音,想要組建胡騎營之類的兵馬。但當時劉淮做了明確反對,因為這是在人為繼續劃分民族,不利於全民漢化的大政方針,所以就被否了。
然而此次聽從劉淮調令南下的兵馬皆是女真出身,也因此得有個大致的軍號,魏勝將各種說法折中了一下,給他們起了個遼騎營的稱謂。
“魏公有書信,讓俺帶到。”說著,典論從懷中掏出一個蠟封的竹筒,恭敬雙手呈上。
劉淮上前伸手接過,沒有拆封就直接詢問:“邳州戰事如何?”
其實在宋國沒有發兵追擊徒單貞之時,邳州就已經無法堅守了。
徒單貞麾下三萬戶搜刮了淮東的財帛糧草全軍而還,一時半會兒也斷不了糧,根本不怕一城一地的得失。
在沒有被追擊的情況下,徒單貞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圍住忠義軍開打。
外無可救之兵,內無必守之城,到時候忠義軍走都走不掉。
劉淮前後發了兩封書信以作提醒,在他看來,魏勝總不至於要與徒單貞大戰一場再走,說不得此時已經迴到沂州了。
然而典論猶豫片刻方才說道:“魏公不讓俺明言,可既然大郎君有問,俺卻不能瞞著。武成軍比金軍主力先到,他們有許多艦船,讓我們得以抓緊時間,運走糧草輜重。”
“我軍雖然速度快了一些,然則被散糧消息引來的百姓卻難以拉著這麽多糧食快速離開。不得已,魏公隻能率領數百精騎,與金軍作周旋,掩護百姓撤離。”
說到這裏,典論的言語變得艱難起來:“然而魏公在攻取邳州之時受的些許傷勢還沒好,舊傷未愈,又添新傷。俺來之前,魏公已經要迴沂州休養了。”
劉淮的手微微一顫,隨後對著典論點頭:“阿論一路上辛苦,且先去吃一碗湯餅。”
說罷,劉淮撕開了竹筒的火漆,將一封書信從其中倒了出來。
一目十行的看完之後,劉淮將信紙疊起,貼身收好,長歎一聲說道:“你們猜猜父親在信中是如何囑咐我的?”
靖難大軍諸將胃口幾乎都不怎麽好,聞言放下碗筷,抬起頭來。
劉淮沒有賣關子:“父親說,讓我謹守臣節,萬萬不可有一絲逾越。你們說,父親若是看到今日趙官家的行止,還會不會這麽說?”
頓了頓,劉淮方才長歎一聲繼續說道:“應該還是會的,因為父親就如同陸先生一般,將忠君愛國當作最基本的準則在恪守。
若是父親今日見到完顏亮咆哮朝堂,羞辱趙官家,說不得會一怒之下,當場將其斬殺。”
陸遊欲言又止,卻隻見劉淮仿佛恍然大悟般的說道:“我知道趙官家為何讓我們幾人披甲入殿了。”
“他是想讓我們為他壯膽!”
座次靠後的畢再遇聞言再也忍耐不住,狠狠一砸桌子,含淚說道:“我父,我父親難道就是為了這種人赴死的嗎?”
李秀、張白魚兩人聞言神色瞬間就有些激烈起來。
然而劉淮卻是直接嗬斥:“畢大郎,你的父親畢公哪裏是為了一家一姓而奮死的?他分明是為了兩淮江南的百姓免遭金賊屠戮而臨陣鬥死的,你這番說辭,與羞辱畢公有何異?再有此言,自行去領五十軍棍!”
嗬斥罷了之後,劉淮再次端起大碗,稀溜溜的吃起了湯餅。
這次眾人誰也沒說話,直到都已經吃飽,並且放下碗筷之後,劉淮方才對陸遊正色說道:“陸先生,徐大判,我可以明白言語,接下來我很可能要說一些大逆不道的話,做一些大逆不道的事,若是兩位宋國忠臣在意,此時就可以出去了。”
眾人紛紛看向了陸遊與徐宗偃。
而兩人則是立即有了反應。
陸遊還在踟躕,徐宗偃卻是直接起身說道:“為天下計,願為劉大郎所驅使。”
劉淮有些詫異竟然是徐宗偃率先做了迴應,頓了頓之後好奇問道:“徐大判,為何如此幹脆?”
徐宗偃正色說道:“這是我欠東海,欠山東的,總該是要還的。”
劉淮點了點頭,又看向了陸遊:“陸先生,你呢?”
陸遊沒想到剛剛被辛棄疾言語所刺,如今就應到了身上,竟然真的隻能在北伐與忠宋之間二選一了。
在眾人目光中思量片刻,陸遊長歎一聲,拱手躬身說道:“僅此一次,願從劉大郎所為。”
劉淮再次點頭:“既如此,那我就直說了。”
說著,劉淮的神色變得狠厲:“肉食者鄙!靠著宋國君臣,成不了大事。想要改變天下大勢,還是得靠咱們!”
眾人皆是一凜,卻聽到劉淮繼續說道:“若真的將這個機會浪費,如何能對得起小乙哥?如何對得起張伯?如何能對得起我父親?九泉之下,又有何麵目麵對南下抗金之時一路戰死的袍澤?”
劉淮眼神如電:“對外的大戰打完了,接下來就是對內的戰鬥了。這些內賊不似金賊那般身著鎧甲,手持大刀長槍,卻一樣致命。他們就像吐著信子的毒蛇,在暗處隨時準備將咱們毒死。
也因此,我希望諸位能拿出戰場的細心與決心來,這場仗,咱們靖難大軍還沒有打完!接下來正式進入下半場,你們還有誰願意與我一起殺賊救天下?!”
眾人轟然起身,齊聲說道:“願為大郎君赴死!”
劉淮點頭,隨之起身,扶著劍說道:“既如此,我有軍令。”
“張白魚。”
“喏!”
“與你三百飛虎軍,帶著我的軍令與你的旗幟,去瓜洲渡接管東平軍,誰敢阻攔就直接殺過去!
我要求一個人都不能拋棄,一艘船都不能放棄。不要怕翻臉,萬事由我給你兜著!”
張白魚精神一振,隨後大聲應諾。
劉淮又看向了陸遊:“陸先生,你要繼續與葉相公與虞相公二人交流,跟他們說,兩淮的金軍並沒有撤幹淨,還有許多精騎在遊蕩。這是我給他們遞的梯子,無論是誰想要主政兩淮,都要抓緊了。”
陸遊拱手應諾,隨後掃了一眼典論。
這些由貨真價實女真人組成的遼騎營,可能就要充當金軍殘部了。
這種玩法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解釋就是養寇自重。
葉義問總督江淮軍政的職權太重,不得不卸任,卻依舊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至於虞允文的權江淮宣撫使還沒有卸下,此時還可以做一些事情。
劉淮命令不停:“羅慎言、石七朗、王世隆、李鐵槍、賈瑞。”
“末將在!”
“迴到淮西,掌控靖難大軍,暫由何伯求何大管統軍!之後會有軍使來往聯係,策應我在宋國朝中的行動。”
“喏!”
到了這個時候,靖難大軍甚至得展示出失控的風險,從而保證劉淮等人的安全。
聽到這裏,辛棄疾卻是有些忐忑。
因為劉淮一直將他作為靖難大軍的二號人物來培養,劉淮脫離指揮位置之後,一般都由辛棄疾來總攬軍事行動,然而此時卻沒有他的任務,不由得使他有種不好的預感。
不過下一刻,劉淮就將目光投向了他,上下打量了一番之後,方才說道:“辛五郎,你想不想當一個大詞人,寫下些許千古名篇?”
辛棄疾素有文名,以往也往往為之自傲,然而這點文名在馳騁沙場,安定天下的責任麵前,又算什麽呢?
說句難聽的,若是真的能‘壯歲旌旗擁萬夫’,誰會想著‘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呢?
不過無所謂了,此時劉淮明顯有些全局考量,辛棄疾自然不會在這種時候拆台。
“願從劉大郎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