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三,張孝祥在北固樓準備宴席之時。
安豐軍,壽春,八公山上,幽燕人劉蘊古望著麵前的火堆,呆呆的出神,難以言語。
他身邊的數百人乃至於整座山中的成千上萬人皆是如此,饑餓與困倦使得他們已經喪失了最基礎的交流欲望。
與這些春耕時被逼反的農民不同,劉蘊古並不是一個農人,手裏也沒有一寸田畝,身為歸正人,在沒有位高權重之人作保的情況下,他並沒有資格在宋國購買田產。
也因此,劉蘊古是經商為生的。
但是一名自幽燕逃難而來之人,哪裏是那麽容易就能在南方立足的?
劉蘊古十分聰明,另辟蹊徑,找到了一個很冷門的門路。
珠寶生意。
這個生意之所以冷門,是因為世道有些過於亂了,金銀儲蓄才是正經,打扮得珠光寶氣是要招賊人的!
然而這個行當又不可避免的要沾染行賄受賄的貪汙腐敗,這也就導致了劉蘊古成為了某種白手套般的人物,並且結識了許多朝中大人物。
原本劉蘊古也隻是想要安此一生罷了,然而身為低人一等的歸正人,他在南朝那些貴人麵前總會有一個關鍵話題。
你究竟是怎麽看金國,又是如何看待宋國的?
劉蘊古自然也是懂的,無非就是金國猶如生死仇敵,宋國猶如再生父母那一套嘛。
劉蘊古說著開心,宋國貴人聽著也開心,大家都開心。
然而開開心心著,事情就有些不對味了。
宋國貴人看著劉蘊古對宋國如此忠心,又是與金國有深仇大恨的歸正人出身,就開始運作讓這廝去充當攪亂金國的先鋒。
這下子劉蘊古懵了,但牛皮已經吹出去了,也隻能硬著頭皮答應。
苟見用,取中原,滅大金!
宋國貴人也同樣大喜,直接給了劉蘊古浙西帥司準備差遣之職,讓他準備北上。
正當劉蘊古陷入兩難之境的時候。
完顏亮來了。
所有計劃也都隨之成了泡影。
劉蘊古雖然也損失了許多財貨,但在八公山中有莊園,還是存了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錢,他心中對完顏亮充滿了感恩,若不是這廝南侵,他可要真的迴到金國九死一生了。
然而劉蘊古還沒有開心幾天,淮北等地突然就亂了,百姓殺官造反,不少人逃到了八公山中。
為首的起義軍領袖郝東來帶著三四千亂軍到處亂跑,有了流民軍的架勢。
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餓瘋了的流民不管這個,怎麽都是死,為什麽不能吃了你?
但郝東來卻是有些想法的。
他覺得劉蘊古雖然是歸正人,但卻有勇力,有名聲,是一條好漢,不如賺上山來,坐一把交椅。
麵對這種局麵,隻帶著五十多親信的劉蘊古別無選擇,幹脆打開了莊園大門,將其中糧食都拿出來勞軍,在郝東來麵前慷慨陳詞並耍了一套槍法之後,坐上了這支還沒有名字的起義軍的二把手位置。
如果是這般也就罷了。
想當官,殺人放火求招安。
這個路數劉蘊古也算是比較熟,但誰知道欣賞自己的那名宋國貴人在今日又托人傳來了消息。
劉蘊古,你準備一下,帶著所有流民軍到淮河以北,金國境內屯田去!
我就操了!
劉蘊古終於勃然大怒。
怒了一下之後就是深深的無力感。
這都叫什麽事啊?!
然而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劉蘊古家底再厚,也不可能養活這麽多的流民,他必須得在這兩日之內做出選擇。
想到這裏,劉蘊古再次深深歎了一口氣,起身向著所謂的聚義大廳而去。
說是聚義大廳,其實就是在劉蘊古莊園外麵搭了幾個窩棚,讓幾個流民帥鳩占鵲巢,充作了議事的廳堂。
“大哥,禍事了禍事了!”劉蘊古走到聚義大廳的門口,整理了一下表情,腳步慌亂的向大廳跑去。
郝東來與幾名心腹正在烤著火吃酒,聽到二當家的話,手微微一顫,灑下來了些許酒液。
他心疼的看了看酒杯:“二哥,你也是經曆過大風浪的,如何這般毛毛躁躁?”
劉蘊古深吸一口氣:“大哥,禍事了,朝廷有意讓咱們到淮河以北去屯田!官府就算想要招安,也不會讓咱們當官人了!”
出乎劉蘊古預料的是,郝東來隻是在初期驚愕了一下,隨後就有些心動,甚至躍躍欲試起來。
“這麽說,俺們還能繼續種地?”
這下輪到劉蘊古驚愕了。
合著你還真是表裏如一,隻想著種田啊!
有一名郝東來的心腹皺眉出言:“二當家,不是俺疑你,你是如何得知這消息的。”
劉蘊古:“我之前是販賣珠寶的,自然有些官麵上的交情,有個貴人給我帶話,說讓我火並掉大當家,然後帶著所有人渡淮河,到壽州去開荒。”
郝東來聞言再次愣了愣,隨後誠懇說道:“二哥,你真的想要如此嗎?”
劉蘊古當即哭笑不得:“大當家說的哪裏話,若我真的要火並,如何要跟大當家說這些話?”
郝東來點了點頭,老農一般的黢黑臉上露出憨厚的微笑:“也對,種地這種事情對俺們來說是天大的恩賜,對於二哥來說卻是懲戒了。哪有用懲戒來拉攏人的道理?”
劉蘊古麵對此等大實話再次無言以對。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這樣一來,豈不是說他劉大頭是沒有義氣之人嗎?
然而郝東來恍若未覺,隻是興致勃勃的看著劉蘊古:“二哥,你說那貴人要怎麽將咱們送過淮河,是要建立浮橋還是用大船?”
劉蘊古終於不耐:“大哥,你為何要想這些事情?淮北壽州那是金人的地方,官家說是把咱們送過去屯田,其實就是讓咱們自生自滅,到最後肯定會被金賊當作奴隸!”
郝東來依舊是那副樂嗬嗬的模樣:“二哥多慮了,金國還能不讓百姓種田不成?至於大宋還是大金……唉……”
說到這裏,郝東來歎了一口氣:“又有什麽區別呢?金國將俺們當奴隸,大宋不是也將俺們當賊配軍嗎?”
這哪能一樣?
這要一樣,劉蘊古至於千裏迢迢,連宗族妻子都不要,從幽燕逃到宋國來?
但他還要再勸,隻聽到門外急匆匆的腳步聲響起,一名年輕人喘著粗氣,衝了進來:“阿爹,二伯,山下來人了。”
“誰?”
“聽他說是靖難大軍的人,說要給咱們一條活路。”
劉蘊古心中一動:“山東人?”
年輕人搖頭:“俺聽不出來。”
郝東來卻說:“不管是不是山東人了,總該見一麵的。”
年輕人慌忙點頭,隨後來到山下,躬身說道:“何先生,大當家請你上山一敘。”
身著鎖子輕甲的何伯求嘖了一聲,隨後迴頭讓自家兒子稍待,就單騎跟著年輕人入山。
八公山南麓其實並不好走,騎馬行進片刻之後,繞過了幾個彎子,就隻能下馬步行了。
慢行也有慢行的好處,最起碼何伯求可以將周圍那些流民的模樣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何伯求剛剛想與年輕人攀談,卻又想起好像不知道他叫什麽,當即開口詢問:“你叫什麽名字?”
年輕人似乎並不想說,但終究也不敢晾著貴客,沉默半晌之後方才甕聲甕氣的說道:“鄉民沒有大名,俺姓郝,小名狗兒。”
郝狗兒。
何伯求頓時無語,這什麽破名字?怪不得這年輕人不願意說。
“你在家行幾?”
“行二。”
“好,那我就喚你郝二郎了。”何伯求也不客氣,直接指了指周圍那些衣衫襤褸的男女老幼:“你給我撂一句實話,死了多少人了?”
如果說一個老成之人,現在沒準就要開始胡說八道了,但郝二郎是個實誠人,聞言搖頭:“不知道,但幾千人,又是青黃不接,死上一二百人也實屬尋常。”
“都是餓死的?”
“這倒不是。”郝二郎搖頭說道:“有的傷著了,有的病死了,還有糧食可分,餓不死那麽多人。”
何伯求有些玩味的看向郝二郎:“哦?你們是怎麽分糧食的?”
郝二郎比劃了一下:“就是找幾口大鍋,放上水和粟米,然後一起煮,每人一碗,都不多拿。”
“你們的大當家就沒有想過要省一些糧食?”
“這種情形,哪能省糧食呢?今日少一頓,明日老少爺們就要互相吃肉了。”
何伯求點了點頭,結合著打探出來的情報,對郝東來與劉蘊古二人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說話間,兩人已經抵達了聚義堂。
幾個當家的外加幾名親信已經在大門口迎接,還有幾名穿著破爛皮甲的侍衛在一旁手持刀矛肅立。
如果還要喊兩句黑道切口,那麽這副場麵與楊子榮拜威虎山的山門差不多了。
但關鍵在於,郝東來與劉蘊古這一農一商畢竟不是什麽黑道人物,此時也是為了壯聲勢罷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該怎麽進行下馬威。
何伯求卻是沂水大豪,黑白兩道通吃,屬於身經百戰見得多了,見到這副架勢,直接就將馬韁繩一扔,隨後雙手叉腰,擺出姿態來,就準備應對接下來的責難。
保證場麵上絕對不落下風。
然而雙方大眼瞪小眼,氣氛就這麽僵住了。
見到何伯求一副氣勢洶洶的姿態,郝東來有些莫名其妙,撓了撓頭,隨後就向聚義廳一指:“官人請進。”
何伯求憋了半天的氣勢,見狀也是瞬間泄氣,有些好笑的搖頭,隨後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上前抓住了郝東來的胳膊,與他一起把臂而行。
進入聚義堂之後,郝東來忍耐不住,直接詢問:“官人……”
“我叫何伯求,家中行三,是靖難大軍總管後勤勾當公事,也算是個大管,來此與你們做保證,說話是能算數的。”
麵對何伯求一陣嚴肅的發言,郝東來愣了半晌,苦笑搖頭:“何三爺,你說的這些,什麽勾當公事,俺確實不懂。”
劉蘊古連忙搶過話頭:“大哥,其實何三爺最關鍵的就是那句說話算數了。何三爺,你說話算數是一論,但具體這些話我們要不要聽,還得看一看我們能否受得住。”
何伯求看了劉蘊古一眼:“明人麵前不說暗話,我來之前與楊抗楊大使有些交流,他向我提過你的。”
劉蘊古唿吸一窒,沒想到何伯求的地位竟是如此之高,自己所依仗的那名宋國貴人與他也是平級論交。
“你知道楊大使是如何說你的嗎?”
劉蘊古臉上扯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在下實不知道。”
何伯求似笑非笑的說道:“楊大使說你一個幽燕人,父母妻兒全都留在幽燕,隻身來到宋國,然後不停的結識官員大族,而且不停的說金國的壞話,實在是過猶不及,八成是個金國的間諜。
以現在宋金的局勢,你怕是要歸心似箭,隻要將郝東來郝大當家弄死,你就能帶著這些造反的流民到淮河以北,到時候是死是活就隨你們便了。”
劉蘊古聽著何伯求的言語,嘴巴越張越大,到最後竟然突兀落淚,哽咽出聲:“我在金國活不下去,來到宋國,想要立足,如何不得奉承於他們?卻沒有想到,我如此拿低作小,他們竟然還疑我……”
“他們竟然還疑我!!!”劉蘊古仰天長歎,淚如雨下,嘶吼出聲。
這就是歸正人在宋國的艱難處境了。
如曆史中辛棄疾那般身居高位之人,屬於特例中的特例,隻能說辛棄疾真的很有水平。
而大多數歸正人則是受到了宋國主流社會的排斥。甚至隻能操持賤業,碰到個如同秦檜這般的王八蛋相公,一紙命令下達,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到時候就被攆迴到敵國等死了。
如果按照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標準的主客矛盾。
包括南北朝在內的一係列南北分裂的亂世中,這種矛盾屢見不鮮。
比如劉蘊古,如果按照正常曆史發展,他會被更多的宋國高層結識,並且被陳康伯、辛次膺、張浚等宋國相公看重。
在隆興北伐左近,劉蘊古甚至當上了軍事主官,想要率領萬餘兵卒渡過淮河屯田,試圖改變淮河以北的局勢。
然後因為隆興北伐的失敗,主戰派再次失勢,史浩隻是略施小計,就“發現”了劉蘊古的間諜身份,並且將其處死。
這件事還被嶽珂細細記錄在筆記上,用以佐證不該接納北人南來。
當然,這是後話了。
現在曆史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宋國懷疑劉蘊古是間諜的窗戶紙被提前戳破,這導致了這名已經經曆過許多的北地漢子當場泣不成聲。
何伯求對此也是心有戚戚。
北人到了江南當歸正人不是什麽好路數,他那兩位兄長的家小已經用命運展示過一遍了。
若非如此,何伯求如何會對宋國有如此巨大的惡感?
另一邊,見劉蘊古哭泣不止,郝東來歎了口氣:“何大管,你不用殺俺,俺也是可以到壽州種田的,隻要能讓俺們種田,俺們啥都願意幹。”
何伯求微微一愣,隨後說道:“還不知道郝大當家是為何要反的,是因為有人能在我靖難大軍眼皮子底下搶占你的良田嗎?”
郝東來搖頭:“俺不是淮西人,是從淮東逃竄而來的,給俺們分地的是陳大相公。”
何伯求點了點頭:“這就對上了,因為淮西是我靖難大軍主持的分田,當時我們就已經說明白,誰敢耽擱春耕,到大軍中鳴冤即可,到時候自會有人為他們作主。”
靖難大軍主力都在淮西,在池州大軍與鄂州大軍各自迴到駐地休整之後,靖難大軍屬於無人敢惹的狀態。
何伯求又是恨不得直接扯旗造反的反動分子,由他來主持軍中事務,行事風格就一個字。
硬!
什麽淮西地主豪強,江南世家子弟,我倒要看看你的關係硬還是我的刀子硬。
來軟的也行,禮物全都收下作勞軍,所托之事一點都不辦。
而且靖難大軍也不是朝中沒人。
虞允文也不是當擺設的。
宰相陳康伯也是要收拾兩淮爛攤子的。
陰的陽的,硬的軟的都不行,麵對如此不講理之人,淮西豪強徹底偃旗息鼓,隻等著把這群瘟神送走再說。
郝東來目露希冀:“真好啊,有人能為淮西作主,真好啊。俺們卻不是有人搶地,而是要被征成賊配軍了。”
“不對,也不能叫配軍。”郝東來說著,又搖頭否定了之前的說法:“因為張大相公開了恩典,臉上不刺字了,倒也不算是刺配。”
“可來征兵的,卻並不隻是征發那些少年人,也不是征發一輪,而是沒完沒了。如同俺這種莊稼漢,雖然不值一文,卻也是家裏的頂梁柱,俺走了,俺家人根本耕不了許多地,非得活活餓死不成。”
“俺也不知道當時是誰殺的閻王吏,就這麽亂亂哄哄的開始喊殺人了,那些被捆成一個串的賊配軍也掙脫了繩子,開始殺人了。”
“俺稀裏糊塗的跟著走,護著家人到處亂跑,第二日,俺家裏人就全跑散了,俺不知道該怎麽辦,也隻能帶著幾個親信兄弟接著跑。”
“俺們有些勇力,跟著俺們一起跑的人越來越多,俺也隻能帶著他們到處找食吃,立了幾個當家的。”
“然後就來到這八公山上了。”
相比於劉蘊古,郝東來訥於言辭,許多話都說不明白,然而到了最後,卻還是眼中閃爍著淚花:“何三爺,你說俺們想過個安生日子,怎麽就這麽難呢?”
何伯求聞言長歎,也不再繞彎子,徑直說道:“你們不要去淮河北的壽州了,渦口還有金賊,雖然打不過淮河,但你們去了,就是去當奴婢的命。
跟著我們迴山東吧,那裏分田分地,開荒地三年免稅,但是冬日有勞役修河。不敢說能讓你們大富大貴,最起碼還是能安生種地的。到時候會有船過來接你們。”
這一路上何伯求已經看得明白了。
這支流民軍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發展到流寇,而是有些類似逃荒農民群體。
如果時間再長一些,為首的大當家嚐到了權力的甜頭,要麽墮落成真正的賊人,要麽被更為奸詐的人物火並掉。
到時候流民軍就會裹挾更多的人,到處破壞生產,積少成多,直到局勢徹底不能收拾。
事實上,盱眙那邊幾支聚嘯在都梁山的農民起義軍就已經向流寇發展的趨勢,已經不可能僅僅用言語就能平定了。
張白魚已經率東平軍精銳出征,無論如何都得將帶頭之人斬殺了才能論及其他。
這就是曆史的黑色幽默之處了。
農民起義軍當然是正義的,但他們領導人的短視與墮落卻使得絕大多數農民起義軍迅速變質,成為了禍害天下的盜匪。
而任何想要安定天下之人,首先就必須要鎮壓農民軍,成為所謂的雙手沾滿農民起義軍鮮血的封建階級走狗。
從劉備到嶽飛無不如此。
不過還好的是,何伯求行動迅速,來的十分及時。
劉蘊古此時已經止住了淚水,聞言先是點頭,複又搖頭:“難道就不能在淮西給他們分地嗎?”
何伯求沉默半晌,搖頭說道:“不成了,雖然此時依靠朝中與軍中的威勢,將田產度清楚,但靖難大軍不可能一直在淮西,待到我們走了之後,此時分到田的人還能不能保住田地……唉……難說。”
說著,何伯求再次搖頭。
“既如此!”郝東來低頭思量片刻,終於重重一錘手心:“俺跟你走!反正俺們在淮南待不下去了,還不如搏一把。”
何伯求見到郝東來如此豪氣,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剛剛要說一些場麵話,卻見郝東來麵色猙獰的繼續說道:“誰都不能不讓俺們種地!金賊不成,官家也不成!”
“狗兒,狗兒,拿酒來!俺今日要跟何三爺歃血為盟,立下盟誓!”
郝二郎從門外閃身進來,麵露難色:“阿爹,二當家裏的那些酒,都被阿爹你喝光了。”
“啊?”郝東來目瞪口呆:“俺才飲了幾口,這就沒了?!”
何伯求搖頭失笑:“我們靖難大軍中自有規矩,軍中不許飲酒,今日就以茶代酒,祝來日一路順風。”
安豐軍,壽春,八公山上,幽燕人劉蘊古望著麵前的火堆,呆呆的出神,難以言語。
他身邊的數百人乃至於整座山中的成千上萬人皆是如此,饑餓與困倦使得他們已經喪失了最基礎的交流欲望。
與這些春耕時被逼反的農民不同,劉蘊古並不是一個農人,手裏也沒有一寸田畝,身為歸正人,在沒有位高權重之人作保的情況下,他並沒有資格在宋國購買田產。
也因此,劉蘊古是經商為生的。
但是一名自幽燕逃難而來之人,哪裏是那麽容易就能在南方立足的?
劉蘊古十分聰明,另辟蹊徑,找到了一個很冷門的門路。
珠寶生意。
這個生意之所以冷門,是因為世道有些過於亂了,金銀儲蓄才是正經,打扮得珠光寶氣是要招賊人的!
然而這個行當又不可避免的要沾染行賄受賄的貪汙腐敗,這也就導致了劉蘊古成為了某種白手套般的人物,並且結識了許多朝中大人物。
原本劉蘊古也隻是想要安此一生罷了,然而身為低人一等的歸正人,他在南朝那些貴人麵前總會有一個關鍵話題。
你究竟是怎麽看金國,又是如何看待宋國的?
劉蘊古自然也是懂的,無非就是金國猶如生死仇敵,宋國猶如再生父母那一套嘛。
劉蘊古說著開心,宋國貴人聽著也開心,大家都開心。
然而開開心心著,事情就有些不對味了。
宋國貴人看著劉蘊古對宋國如此忠心,又是與金國有深仇大恨的歸正人出身,就開始運作讓這廝去充當攪亂金國的先鋒。
這下子劉蘊古懵了,但牛皮已經吹出去了,也隻能硬著頭皮答應。
苟見用,取中原,滅大金!
宋國貴人也同樣大喜,直接給了劉蘊古浙西帥司準備差遣之職,讓他準備北上。
正當劉蘊古陷入兩難之境的時候。
完顏亮來了。
所有計劃也都隨之成了泡影。
劉蘊古雖然也損失了許多財貨,但在八公山中有莊園,還是存了一些安家立命的本錢,他心中對完顏亮充滿了感恩,若不是這廝南侵,他可要真的迴到金國九死一生了。
然而劉蘊古還沒有開心幾天,淮北等地突然就亂了,百姓殺官造反,不少人逃到了八公山中。
為首的起義軍領袖郝東來帶著三四千亂軍到處亂跑,有了流民軍的架勢。
原本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餓瘋了的流民不管這個,怎麽都是死,為什麽不能吃了你?
但郝東來卻是有些想法的。
他覺得劉蘊古雖然是歸正人,但卻有勇力,有名聲,是一條好漢,不如賺上山來,坐一把交椅。
麵對這種局麵,隻帶著五十多親信的劉蘊古別無選擇,幹脆打開了莊園大門,將其中糧食都拿出來勞軍,在郝東來麵前慷慨陳詞並耍了一套槍法之後,坐上了這支還沒有名字的起義軍的二把手位置。
如果是這般也就罷了。
想當官,殺人放火求招安。
這個路數劉蘊古也算是比較熟,但誰知道欣賞自己的那名宋國貴人在今日又托人傳來了消息。
劉蘊古,你準備一下,帶著所有流民軍到淮河以北,金國境內屯田去!
我就操了!
劉蘊古終於勃然大怒。
怒了一下之後就是深深的無力感。
這都叫什麽事啊?!
然而此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劉蘊古家底再厚,也不可能養活這麽多的流民,他必須得在這兩日之內做出選擇。
想到這裏,劉蘊古再次深深歎了一口氣,起身向著所謂的聚義大廳而去。
說是聚義大廳,其實就是在劉蘊古莊園外麵搭了幾個窩棚,讓幾個流民帥鳩占鵲巢,充作了議事的廳堂。
“大哥,禍事了禍事了!”劉蘊古走到聚義大廳的門口,整理了一下表情,腳步慌亂的向大廳跑去。
郝東來與幾名心腹正在烤著火吃酒,聽到二當家的話,手微微一顫,灑下來了些許酒液。
他心疼的看了看酒杯:“二哥,你也是經曆過大風浪的,如何這般毛毛躁躁?”
劉蘊古深吸一口氣:“大哥,禍事了,朝廷有意讓咱們到淮河以北去屯田!官府就算想要招安,也不會讓咱們當官人了!”
出乎劉蘊古預料的是,郝東來隻是在初期驚愕了一下,隨後就有些心動,甚至躍躍欲試起來。
“這麽說,俺們還能繼續種地?”
這下輪到劉蘊古驚愕了。
合著你還真是表裏如一,隻想著種田啊!
有一名郝東來的心腹皺眉出言:“二當家,不是俺疑你,你是如何得知這消息的。”
劉蘊古:“我之前是販賣珠寶的,自然有些官麵上的交情,有個貴人給我帶話,說讓我火並掉大當家,然後帶著所有人渡淮河,到壽州去開荒。”
郝東來聞言再次愣了愣,隨後誠懇說道:“二哥,你真的想要如此嗎?”
劉蘊古當即哭笑不得:“大當家說的哪裏話,若我真的要火並,如何要跟大當家說這些話?”
郝東來點了點頭,老農一般的黢黑臉上露出憨厚的微笑:“也對,種地這種事情對俺們來說是天大的恩賜,對於二哥來說卻是懲戒了。哪有用懲戒來拉攏人的道理?”
劉蘊古麵對此等大實話再次無言以對。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這樣一來,豈不是說他劉大頭是沒有義氣之人嗎?
然而郝東來恍若未覺,隻是興致勃勃的看著劉蘊古:“二哥,你說那貴人要怎麽將咱們送過淮河,是要建立浮橋還是用大船?”
劉蘊古終於不耐:“大哥,你為何要想這些事情?淮北壽州那是金人的地方,官家說是把咱們送過去屯田,其實就是讓咱們自生自滅,到最後肯定會被金賊當作奴隸!”
郝東來依舊是那副樂嗬嗬的模樣:“二哥多慮了,金國還能不讓百姓種田不成?至於大宋還是大金……唉……”
說到這裏,郝東來歎了一口氣:“又有什麽區別呢?金國將俺們當奴隸,大宋不是也將俺們當賊配軍嗎?”
這哪能一樣?
這要一樣,劉蘊古至於千裏迢迢,連宗族妻子都不要,從幽燕逃到宋國來?
但他還要再勸,隻聽到門外急匆匆的腳步聲響起,一名年輕人喘著粗氣,衝了進來:“阿爹,二伯,山下來人了。”
“誰?”
“聽他說是靖難大軍的人,說要給咱們一條活路。”
劉蘊古心中一動:“山東人?”
年輕人搖頭:“俺聽不出來。”
郝東來卻說:“不管是不是山東人了,總該見一麵的。”
年輕人慌忙點頭,隨後來到山下,躬身說道:“何先生,大當家請你上山一敘。”
身著鎖子輕甲的何伯求嘖了一聲,隨後迴頭讓自家兒子稍待,就單騎跟著年輕人入山。
八公山南麓其實並不好走,騎馬行進片刻之後,繞過了幾個彎子,就隻能下馬步行了。
慢行也有慢行的好處,最起碼何伯求可以將周圍那些流民的模樣看在眼裏,記在心中。
何伯求剛剛想與年輕人攀談,卻又想起好像不知道他叫什麽,當即開口詢問:“你叫什麽名字?”
年輕人似乎並不想說,但終究也不敢晾著貴客,沉默半晌之後方才甕聲甕氣的說道:“鄉民沒有大名,俺姓郝,小名狗兒。”
郝狗兒。
何伯求頓時無語,這什麽破名字?怪不得這年輕人不願意說。
“你在家行幾?”
“行二。”
“好,那我就喚你郝二郎了。”何伯求也不客氣,直接指了指周圍那些衣衫襤褸的男女老幼:“你給我撂一句實話,死了多少人了?”
如果說一個老成之人,現在沒準就要開始胡說八道了,但郝二郎是個實誠人,聞言搖頭:“不知道,但幾千人,又是青黃不接,死上一二百人也實屬尋常。”
“都是餓死的?”
“這倒不是。”郝二郎搖頭說道:“有的傷著了,有的病死了,還有糧食可分,餓不死那麽多人。”
何伯求有些玩味的看向郝二郎:“哦?你們是怎麽分糧食的?”
郝二郎比劃了一下:“就是找幾口大鍋,放上水和粟米,然後一起煮,每人一碗,都不多拿。”
“你們的大當家就沒有想過要省一些糧食?”
“這種情形,哪能省糧食呢?今日少一頓,明日老少爺們就要互相吃肉了。”
何伯求點了點頭,結合著打探出來的情報,對郝東來與劉蘊古二人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說話間,兩人已經抵達了聚義堂。
幾個當家的外加幾名親信已經在大門口迎接,還有幾名穿著破爛皮甲的侍衛在一旁手持刀矛肅立。
如果還要喊兩句黑道切口,那麽這副場麵與楊子榮拜威虎山的山門差不多了。
但關鍵在於,郝東來與劉蘊古這一農一商畢竟不是什麽黑道人物,此時也是為了壯聲勢罷了,他們甚至不知道該怎麽進行下馬威。
何伯求卻是沂水大豪,黑白兩道通吃,屬於身經百戰見得多了,見到這副架勢,直接就將馬韁繩一扔,隨後雙手叉腰,擺出姿態來,就準備應對接下來的責難。
保證場麵上絕對不落下風。
然而雙方大眼瞪小眼,氣氛就這麽僵住了。
見到何伯求一副氣勢洶洶的姿態,郝東來有些莫名其妙,撓了撓頭,隨後就向聚義廳一指:“官人請進。”
何伯求憋了半天的氣勢,見狀也是瞬間泄氣,有些好笑的搖頭,隨後也做了一個請的手勢,上前抓住了郝東來的胳膊,與他一起把臂而行。
進入聚義堂之後,郝東來忍耐不住,直接詢問:“官人……”
“我叫何伯求,家中行三,是靖難大軍總管後勤勾當公事,也算是個大管,來此與你們做保證,說話是能算數的。”
麵對何伯求一陣嚴肅的發言,郝東來愣了半晌,苦笑搖頭:“何三爺,你說的這些,什麽勾當公事,俺確實不懂。”
劉蘊古連忙搶過話頭:“大哥,其實何三爺最關鍵的就是那句說話算數了。何三爺,你說話算數是一論,但具體這些話我們要不要聽,還得看一看我們能否受得住。”
何伯求看了劉蘊古一眼:“明人麵前不說暗話,我來之前與楊抗楊大使有些交流,他向我提過你的。”
劉蘊古唿吸一窒,沒想到何伯求的地位竟是如此之高,自己所依仗的那名宋國貴人與他也是平級論交。
“你知道楊大使是如何說你的嗎?”
劉蘊古臉上扯出一絲比哭還難看的笑容:“在下實不知道。”
何伯求似笑非笑的說道:“楊大使說你一個幽燕人,父母妻兒全都留在幽燕,隻身來到宋國,然後不停的結識官員大族,而且不停的說金國的壞話,實在是過猶不及,八成是個金國的間諜。
以現在宋金的局勢,你怕是要歸心似箭,隻要將郝東來郝大當家弄死,你就能帶著這些造反的流民到淮河以北,到時候是死是活就隨你們便了。”
劉蘊古聽著何伯求的言語,嘴巴越張越大,到最後竟然突兀落淚,哽咽出聲:“我在金國活不下去,來到宋國,想要立足,如何不得奉承於他們?卻沒有想到,我如此拿低作小,他們竟然還疑我……”
“他們竟然還疑我!!!”劉蘊古仰天長歎,淚如雨下,嘶吼出聲。
這就是歸正人在宋國的艱難處境了。
如曆史中辛棄疾那般身居高位之人,屬於特例中的特例,隻能說辛棄疾真的很有水平。
而大多數歸正人則是受到了宋國主流社會的排斥。甚至隻能操持賤業,碰到個如同秦檜這般的王八蛋相公,一紙命令下達,南人歸南,北人歸北,到時候就被攆迴到敵國等死了。
如果按照專業術語來說,這就是標準的主客矛盾。
包括南北朝在內的一係列南北分裂的亂世中,這種矛盾屢見不鮮。
比如劉蘊古,如果按照正常曆史發展,他會被更多的宋國高層結識,並且被陳康伯、辛次膺、張浚等宋國相公看重。
在隆興北伐左近,劉蘊古甚至當上了軍事主官,想要率領萬餘兵卒渡過淮河屯田,試圖改變淮河以北的局勢。
然後因為隆興北伐的失敗,主戰派再次失勢,史浩隻是略施小計,就“發現”了劉蘊古的間諜身份,並且將其處死。
這件事還被嶽珂細細記錄在筆記上,用以佐證不該接納北人南來。
當然,這是後話了。
現在曆史已經發生了極大的改變,宋國懷疑劉蘊古是間諜的窗戶紙被提前戳破,這導致了這名已經經曆過許多的北地漢子當場泣不成聲。
何伯求對此也是心有戚戚。
北人到了江南當歸正人不是什麽好路數,他那兩位兄長的家小已經用命運展示過一遍了。
若非如此,何伯求如何會對宋國有如此巨大的惡感?
另一邊,見劉蘊古哭泣不止,郝東來歎了口氣:“何大管,你不用殺俺,俺也是可以到壽州種田的,隻要能讓俺們種田,俺們啥都願意幹。”
何伯求微微一愣,隨後說道:“還不知道郝大當家是為何要反的,是因為有人能在我靖難大軍眼皮子底下搶占你的良田嗎?”
郝東來搖頭:“俺不是淮西人,是從淮東逃竄而來的,給俺們分地的是陳大相公。”
何伯求點了點頭:“這就對上了,因為淮西是我靖難大軍主持的分田,當時我們就已經說明白,誰敢耽擱春耕,到大軍中鳴冤即可,到時候自會有人為他們作主。”
靖難大軍主力都在淮西,在池州大軍與鄂州大軍各自迴到駐地休整之後,靖難大軍屬於無人敢惹的狀態。
何伯求又是恨不得直接扯旗造反的反動分子,由他來主持軍中事務,行事風格就一個字。
硬!
什麽淮西地主豪強,江南世家子弟,我倒要看看你的關係硬還是我的刀子硬。
來軟的也行,禮物全都收下作勞軍,所托之事一點都不辦。
而且靖難大軍也不是朝中沒人。
虞允文也不是當擺設的。
宰相陳康伯也是要收拾兩淮爛攤子的。
陰的陽的,硬的軟的都不行,麵對如此不講理之人,淮西豪強徹底偃旗息鼓,隻等著把這群瘟神送走再說。
郝東來目露希冀:“真好啊,有人能為淮西作主,真好啊。俺們卻不是有人搶地,而是要被征成賊配軍了。”
“不對,也不能叫配軍。”郝東來說著,又搖頭否定了之前的說法:“因為張大相公開了恩典,臉上不刺字了,倒也不算是刺配。”
“可來征兵的,卻並不隻是征發那些少年人,也不是征發一輪,而是沒完沒了。如同俺這種莊稼漢,雖然不值一文,卻也是家裏的頂梁柱,俺走了,俺家人根本耕不了許多地,非得活活餓死不成。”
“俺也不知道當時是誰殺的閻王吏,就這麽亂亂哄哄的開始喊殺人了,那些被捆成一個串的賊配軍也掙脫了繩子,開始殺人了。”
“俺稀裏糊塗的跟著走,護著家人到處亂跑,第二日,俺家裏人就全跑散了,俺不知道該怎麽辦,也隻能帶著幾個親信兄弟接著跑。”
“俺們有些勇力,跟著俺們一起跑的人越來越多,俺也隻能帶著他們到處找食吃,立了幾個當家的。”
“然後就來到這八公山上了。”
相比於劉蘊古,郝東來訥於言辭,許多話都說不明白,然而到了最後,卻還是眼中閃爍著淚花:“何三爺,你說俺們想過個安生日子,怎麽就這麽難呢?”
何伯求聞言長歎,也不再繞彎子,徑直說道:“你們不要去淮河北的壽州了,渦口還有金賊,雖然打不過淮河,但你們去了,就是去當奴婢的命。
跟著我們迴山東吧,那裏分田分地,開荒地三年免稅,但是冬日有勞役修河。不敢說能讓你們大富大貴,最起碼還是能安生種地的。到時候會有船過來接你們。”
這一路上何伯求已經看得明白了。
這支流民軍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沒有發展到流寇,而是有些類似逃荒農民群體。
如果時間再長一些,為首的大當家嚐到了權力的甜頭,要麽墮落成真正的賊人,要麽被更為奸詐的人物火並掉。
到時候流民軍就會裹挾更多的人,到處破壞生產,積少成多,直到局勢徹底不能收拾。
事實上,盱眙那邊幾支聚嘯在都梁山的農民起義軍就已經向流寇發展的趨勢,已經不可能僅僅用言語就能平定了。
張白魚已經率東平軍精銳出征,無論如何都得將帶頭之人斬殺了才能論及其他。
這就是曆史的黑色幽默之處了。
農民起義軍當然是正義的,但他們領導人的短視與墮落卻使得絕大多數農民起義軍迅速變質,成為了禍害天下的盜匪。
而任何想要安定天下之人,首先就必須要鎮壓農民軍,成為所謂的雙手沾滿農民起義軍鮮血的封建階級走狗。
從劉備到嶽飛無不如此。
不過還好的是,何伯求行動迅速,來的十分及時。
劉蘊古此時已經止住了淚水,聞言先是點頭,複又搖頭:“難道就不能在淮西給他們分地嗎?”
何伯求沉默半晌,搖頭說道:“不成了,雖然此時依靠朝中與軍中的威勢,將田產度清楚,但靖難大軍不可能一直在淮西,待到我們走了之後,此時分到田的人還能不能保住田地……唉……難說。”
說著,何伯求再次搖頭。
“既如此!”郝東來低頭思量片刻,終於重重一錘手心:“俺跟你走!反正俺們在淮南待不下去了,還不如搏一把。”
何伯求見到郝東來如此豪氣,也不由得精神一振,剛剛要說一些場麵話,卻見郝東來麵色猙獰的繼續說道:“誰都不能不讓俺們種地!金賊不成,官家也不成!”
“狗兒,狗兒,拿酒來!俺今日要跟何三爺歃血為盟,立下盟誓!”
郝二郎從門外閃身進來,麵露難色:“阿爹,二當家裏的那些酒,都被阿爹你喝光了。”
“啊?”郝東來目瞪口呆:“俺才飲了幾口,這就沒了?!”
何伯求搖頭失笑:“我們靖難大軍中自有規矩,軍中不許飲酒,今日就以茶代酒,祝來日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