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初四。
楊倓等待著昨日參加宴會的眾人紛紛離去之後,連辛棄疾與陸遊都不等,直接快馬加鞭,自京口向建康而去。
到了建康之後,楊倓甚至沒有去見自家老爹,而是直接帶著那封田卓所交待的口供,來到了都亭驛,前來拜見靖難大軍的都統郎君。
門口的宋軍士卒不敢怠慢,連忙通報。
劉淮雖然也奇怪為什麽這名經常跟辛棄疾廝混在一起的楊家二公子會直接來找自己,卻也不能不見,直接將大門打開,親自出門迎接。
剛一進門,楊倓就拉住了劉淮的手,輕聲說道:“劉大郎君,你做的好大事。”
劉淮笑了笑,對這種程度的先聲奪人不以為意,反過來抓著楊倓的手說道:“楊二哥還請到屋內細說。”
說著,劉淮就直接扯著楊倓往屋舍中行去,大有擒拿俘虜的感覺。
楊倓掙紮了兩下,卻覺得胳膊上的大手猶如鐵鑄,不由得有些失色。
護衛想要上前阻攔,卻被靖難軍的甲士攔住,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郎君被劉淮半拖半拽的拉進了大堂。
“劉大郎,劉都統。你這……”
劉淮將楊倓按在了椅子上,隨後就倒了一杯茶,放在了對方麵前。
“辛五郎與陸先生呢?沒有與楊二哥一起迴來嗎?”劉淮笑眯眯的問道:“以往辛五郎可是與楊二哥形影不離的。”
楊倓見到這副惡魔般的笑容,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他還在京口,我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就急匆匆的趕迴來,直奔都亭驛,先通知大郎一聲。”
劉淮笑容更甚:“如此說來,隻要將門口那兩人處理掉,楊二哥的行蹤,就沒人知道了?”
楊倓臉色一變,剛要說些什麽,劉淮卻擺了擺手:“楊二哥,開個玩笑罷了,到底是什麽要緊事,我又在做什麽好大事,還請楊二哥明言。”
楊倓畢竟隻是未經世事的膏粱子弟,被嚇唬了一番之後,原本有些傲然之態已經消失不見,從懷中將那封供狀掏出來,遞給劉淮。
“劉大郎且自己看看吧。”
說著,楊倓就端起了茶盞,慢慢飲了起來,並準備欣賞劉淮的精彩表情。
誰知道劉淮看罷之後卻是搖頭失笑,感歎了一句:“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就連一名禁軍軍官也不可小覷,稍微露一些差錯,就可能會出大問題。”
“你說是不是啊,李相公。”
內屋中,一名中年文士緩緩走出,正是李通。
“大郎君,這與謀劃差錯無關,屬實是因為天下局勢沒有什麽陰謀詭計,都是明晃晃的擺在眼前的,大郎君能看透,別人自然也能看透。”
說到這裏,李通又習慣性的開始了奉承:“隻不過聰明人都隻能看透罷了。而唯有大郎君這般有大智大勇之人,方才能做到。”
沒想到劉淮竟然如此大咧咧的認了,楊倓也目瞪口呆起來,然而下一刻他就發現自己驚訝的早了。
“楊二哥,忘了介紹了。”劉淮笑著指向李通:“這位是以前的金國宰執,李通李相公。”
楊倓心中突兀的出現了四個大字。
膽!大!包!天!
生平第一次,楊倓對自家父親的眼光產生了懷疑。
追隨這種人,真的是件好事嗎?
見楊倓呆住,劉淮用信紙在他麵前揮了揮:“楊二哥,是令尊讓你前來的?”
楊倓此時已經沒了之前的姿態,有些喪氣的說道:“與我父無關,而是我心慕劉大郎,也有建功立業之心,想要跟隨靖難大軍迴到山東大展身手,以圖青史留名。”
劉淮與李通對視一眼。
哦,那就必然與楊沂中有關了。
兒子都要去山東了,楊沂中這種掌握機密之人若是還不知道,簡直是侮辱所有人的智商了。
可楊沂中又是站在哪邊的?
莫非是要將計就計,到時候將劉淮也收拾了?
但既然這樣,又何苦讓自家兒子陷進來?
想到這裏,劉淮一邊敷衍,一邊對楊倓說道:“現在楊二哥已經知道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了,想要如何去做呢?”
楊倓搖頭以對:“我都已經將供狀拿給劉大郎了,還能如何去做?趙密想要將計就計,咱們也要將計就計,到最後既能擾亂金國,為國家出力,又能為我父驅除掉心腹之患,何樂而不為呢?”
劉淮點了點頭,隨後對李通說道:“李相公,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同安郡王屬實打得好算盤。”
李通同樣點頭,摩挲著下巴說道:“大郎君,既然如此,咱們就全都聽楊二哥的,如何?”
劉淮笑著看向楊倓:“正該如此。”
楊倓剛剛深深舒了一口氣,就聽劉淮繼續說道:“楊二哥既然為我冒險,我也不能不知恩圖報。不知楊二哥擅於治軍還是行政?”
楊倓當即赧然。
他擅長喝酒拍馬屁。
見楊倓如此姿態,劉淮再次了然:“我聽聞同安郡王喜歡收集藥方?”
楊倓立即精神了:“正是如此,我父雖然有這份愛好,卻因為公務繁忙,往往不能親身去做,而由我來編纂成書。
也因此,我也學習了許多藥理,也給人開過藥方,也算是個不錯的郎中。”
劉淮正色說道:“我將在山東建立醫學院,到時候就要聘請楊二哥來作教授了。”
楊倓愣了愣,有些氣餒。
沒想到此番也算是立下了些許功勳,還有大禮相贈,然而劉大郎卻隻讓他當個醫學院教授,連院長的位置都不給。
劉淮也有自己的理由。
山東醫學院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醫學的發展,而醫學發展卻不可能僅僅憑幾張藥方就可以。
因為藥方純屬於經驗醫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沒有開始科學化的進程。
將民間藥方收集成書,這相當於將一塊鐵鍛造成了刀子。
而將醫療領域科學化,才算真的將鐵變成了金子。
在劉淮看來,楊倓可能算是個不錯的郎中,但論及知識的整理歸納與科學總結能力,他可能還不如跟著靖難大軍南征北戰的那群軍醫。
見楊倓有些失落,李通笑著勸道:“楊二郎,醫學院可是個好去處,那裏並不是看病救人,而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醫官,到時候楊二郎就是桃李滿天下。
若是能開宗立派,真正讓醫者的學問變成如儒學、兵法、道家之類的顯學,楊二郎的功績足以救活萬民。到了史書上,八成得與孔夫子一般,成為一代宗師。”
一番話說下來,楊倓立即就熱血沸騰。
這廝年紀都四十歲了,卻被父親楊沂中保護得太好,依舊是一副少年心性,此時聽聞此言,恨不得立即就衝到山東,在醫學院大放異彩。
在原地轉了兩圈之後,楊倓向著劉淮與李通重重一揖:“大郎君,還有李……李先生,我這就迴去準備,來日迴到山東時,可莫要忘了我!”
說著,楊倓就快步向著大門外跑去。
劉淮眼見楊倓的背影越來越遠,臉上的微笑也漸漸消失,對著李通正色問道:“李相公,你說楊沂中可信嗎?”
李通同樣正色以對:“大郎君,這種大事上說可不可信殊為可笑,咱們還是依照自己的辦法行事,隻當這楊二郎是個酒囊飯袋的擺設即可。”
劉淮看向了窗外,手指不自覺的在桌子上敲動,良久之後方才說道:“確如李相公所言,現在能信得過的隻有身邊袍澤與手中刀,其他的,都還是當作錦上添花吧!”
說著,劉淮大聲說道:“喚申龍子與羅懷言來,我有要事相商!”
“傳令下去,都戒備起來,莫要懈怠,我有軍令下達之時,一刻鍾都得披甲作戰!”
“讓軍使待命,與江北往來不斷!我要時時刻刻知道江北的確切軍情,不得有誤!”
一連串軍令下達之後,劉淮方才坐迴到了椅子上。
李通皺了皺眉頭:“這件事還需要與虞允文虞相公做商議嗎?”
劉淮搖頭:“他終究是宋國的相公,莫要再橫生枝節了。”
楊倓等待著昨日參加宴會的眾人紛紛離去之後,連辛棄疾與陸遊都不等,直接快馬加鞭,自京口向建康而去。
到了建康之後,楊倓甚至沒有去見自家老爹,而是直接帶著那封田卓所交待的口供,來到了都亭驛,前來拜見靖難大軍的都統郎君。
門口的宋軍士卒不敢怠慢,連忙通報。
劉淮雖然也奇怪為什麽這名經常跟辛棄疾廝混在一起的楊家二公子會直接來找自己,卻也不能不見,直接將大門打開,親自出門迎接。
剛一進門,楊倓就拉住了劉淮的手,輕聲說道:“劉大郎君,你做的好大事。”
劉淮笑了笑,對這種程度的先聲奪人不以為意,反過來抓著楊倓的手說道:“楊二哥還請到屋內細說。”
說著,劉淮就直接扯著楊倓往屋舍中行去,大有擒拿俘虜的感覺。
楊倓掙紮了兩下,卻覺得胳膊上的大手猶如鐵鑄,不由得有些失色。
護衛想要上前阻攔,卻被靖難軍的甲士攔住,隻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家郎君被劉淮半拖半拽的拉進了大堂。
“劉大郎,劉都統。你這……”
劉淮將楊倓按在了椅子上,隨後就倒了一杯茶,放在了對方麵前。
“辛五郎與陸先生呢?沒有與楊二哥一起迴來嗎?”劉淮笑眯眯的問道:“以往辛五郎可是與楊二哥形影不離的。”
楊倓見到這副惡魔般的笑容,不由得打了個寒顫:“他還在京口,我得到了重要的消息,就急匆匆的趕迴來,直奔都亭驛,先通知大郎一聲。”
劉淮笑容更甚:“如此說來,隻要將門口那兩人處理掉,楊二哥的行蹤,就沒人知道了?”
楊倓臉色一變,剛要說些什麽,劉淮卻擺了擺手:“楊二哥,開個玩笑罷了,到底是什麽要緊事,我又在做什麽好大事,還請楊二哥明言。”
楊倓畢竟隻是未經世事的膏粱子弟,被嚇唬了一番之後,原本有些傲然之態已經消失不見,從懷中將那封供狀掏出來,遞給劉淮。
“劉大郎且自己看看吧。”
說著,楊倓就端起了茶盞,慢慢飲了起來,並準備欣賞劉淮的精彩表情。
誰知道劉淮看罷之後卻是搖頭失笑,感歎了一句:“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就連一名禁軍軍官也不可小覷,稍微露一些差錯,就可能會出大問題。”
“你說是不是啊,李相公。”
內屋中,一名中年文士緩緩走出,正是李通。
“大郎君,這與謀劃差錯無關,屬實是因為天下局勢沒有什麽陰謀詭計,都是明晃晃的擺在眼前的,大郎君能看透,別人自然也能看透。”
說到這裏,李通又習慣性的開始了奉承:“隻不過聰明人都隻能看透罷了。而唯有大郎君這般有大智大勇之人,方才能做到。”
沒想到劉淮竟然如此大咧咧的認了,楊倓也目瞪口呆起來,然而下一刻他就發現自己驚訝的早了。
“楊二哥,忘了介紹了。”劉淮笑著指向李通:“這位是以前的金國宰執,李通李相公。”
楊倓心中突兀的出現了四個大字。
膽!大!包!天!
生平第一次,楊倓對自家父親的眼光產生了懷疑。
追隨這種人,真的是件好事嗎?
見楊倓呆住,劉淮用信紙在他麵前揮了揮:“楊二哥,是令尊讓你前來的?”
楊倓此時已經沒了之前的姿態,有些喪氣的說道:“與我父無關,而是我心慕劉大郎,也有建功立業之心,想要跟隨靖難大軍迴到山東大展身手,以圖青史留名。”
劉淮與李通對視一眼。
哦,那就必然與楊沂中有關了。
兒子都要去山東了,楊沂中這種掌握機密之人若是還不知道,簡直是侮辱所有人的智商了。
可楊沂中又是站在哪邊的?
莫非是要將計就計,到時候將劉淮也收拾了?
但既然這樣,又何苦讓自家兒子陷進來?
想到這裏,劉淮一邊敷衍,一邊對楊倓說道:“現在楊二哥已經知道我們想要做的事情了,想要如何去做呢?”
楊倓搖頭以對:“我都已經將供狀拿給劉大郎了,還能如何去做?趙密想要將計就計,咱們也要將計就計,到最後既能擾亂金國,為國家出力,又能為我父驅除掉心腹之患,何樂而不為呢?”
劉淮點了點頭,隨後對李通說道:“李相公,這是一石二鳥之計。同安郡王屬實打得好算盤。”
李通同樣點頭,摩挲著下巴說道:“大郎君,既然如此,咱們就全都聽楊二哥的,如何?”
劉淮笑著看向楊倓:“正該如此。”
楊倓剛剛深深舒了一口氣,就聽劉淮繼續說道:“楊二哥既然為我冒險,我也不能不知恩圖報。不知楊二哥擅於治軍還是行政?”
楊倓當即赧然。
他擅長喝酒拍馬屁。
見楊倓如此姿態,劉淮再次了然:“我聽聞同安郡王喜歡收集藥方?”
楊倓立即精神了:“正是如此,我父雖然有這份愛好,卻因為公務繁忙,往往不能親身去做,而由我來編纂成書。
也因此,我也學習了許多藥理,也給人開過藥方,也算是個不錯的郎中。”
劉淮正色說道:“我將在山東建立醫學院,到時候就要聘請楊二哥來作教授了。”
楊倓愣了愣,有些氣餒。
沒想到此番也算是立下了些許功勳,還有大禮相贈,然而劉大郎卻隻讓他當個醫學院教授,連院長的位置都不給。
劉淮也有自己的理由。
山東醫學院建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推動醫學的發展,而醫學發展卻不可能僅僅憑幾張藥方就可以。
因為藥方純屬於經驗醫學,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還沒有開始科學化的進程。
將民間藥方收集成書,這相當於將一塊鐵鍛造成了刀子。
而將醫療領域科學化,才算真的將鐵變成了金子。
在劉淮看來,楊倓可能算是個不錯的郎中,但論及知識的整理歸納與科學總結能力,他可能還不如跟著靖難大軍南征北戰的那群軍醫。
見楊倓有些失落,李通笑著勸道:“楊二郎,醫學院可是個好去處,那裏並不是看病救人,而是為了培養更多的醫官,到時候楊二郎就是桃李滿天下。
若是能開宗立派,真正讓醫者的學問變成如儒學、兵法、道家之類的顯學,楊二郎的功績足以救活萬民。到了史書上,八成得與孔夫子一般,成為一代宗師。”
一番話說下來,楊倓立即就熱血沸騰。
這廝年紀都四十歲了,卻被父親楊沂中保護得太好,依舊是一副少年心性,此時聽聞此言,恨不得立即就衝到山東,在醫學院大放異彩。
在原地轉了兩圈之後,楊倓向著劉淮與李通重重一揖:“大郎君,還有李……李先生,我這就迴去準備,來日迴到山東時,可莫要忘了我!”
說著,楊倓就快步向著大門外跑去。
劉淮眼見楊倓的背影越來越遠,臉上的微笑也漸漸消失,對著李通正色問道:“李相公,你說楊沂中可信嗎?”
李通同樣正色以對:“大郎君,這種大事上說可不可信殊為可笑,咱們還是依照自己的辦法行事,隻當這楊二郎是個酒囊飯袋的擺設即可。”
劉淮看向了窗外,手指不自覺的在桌子上敲動,良久之後方才說道:“確如李相公所言,現在能信得過的隻有身邊袍澤與手中刀,其他的,都還是當作錦上添花吧!”
說著,劉淮大聲說道:“喚申龍子與羅懷言來,我有要事相商!”
“傳令下去,都戒備起來,莫要懈怠,我有軍令下達之時,一刻鍾都得披甲作戰!”
“讓軍使待命,與江北往來不斷!我要時時刻刻知道江北的確切軍情,不得有誤!”
一連串軍令下達之後,劉淮方才坐迴到了椅子上。
李通皺了皺眉頭:“這件事還需要與虞允文虞相公做商議嗎?”
劉淮搖頭:“他終究是宋國的相公,莫要再橫生枝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