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劉淮寄予厚望的辛棄疾此時也迴到了東平府須城。七千大軍剛剛準備紮營,原本應該在城門口等待三位大將的耿京就已經率領天平軍文武,來到了大軍之前。
辛棄疾連忙讓軍使喚來那幾名正在指揮兵馬的統領官,隨後直接帶著李鐵槍與賈瑞當先向著耿京迎了上去。
“節度,我們迴來了!”
辛棄疾等三人俱是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拱手行禮。而耿京隻是一開始還想要板著臉保持嚴肅表情,然而見到這些心腹,還是一秒破功,同樣上前,直接挨個將三人抱了一下。
“安穩迴來就好,迴來就好!”耿京連連誇讚:“俺都聽說了,你們三個真的厲害,在巢縣打出了咱們天平軍的威風,連金國皇帝都捉了,你們是不知道,原本還有人跟俺嘰嘰歪歪,待到大捷的消息傳來之後……”
話聲未落,耿京隻聽到身後有人發出一陣咳嗽,迴頭看去,正是張安國給自己使眼色,又看到身後還有人麵露尷尬,當即醒悟,順勢就轉變了話頭:“諸位,看看這大軍,是否雄壯?!”
一名文士打扮的人當先出列,撚須說道:“耿節度得此強軍,足以擊敗金賊,克服中原,今日為節度賀。”
在這名文士的帶頭下,其餘人紛紛行禮,口中大唿:“為節度賀。”
耿京仰天大笑。
辛棄疾等三名將領則是麵色有些怪異,李鐵槍剛要說什麽,卻被辛棄疾輕輕踢了一腳。
經過這幾個月,天平大軍也有了極大的發展,許多文人武士來投奔,僅僅耿京身後的第一排,就有三四人是辛棄疾等人不認識的,就算有正事要說,這也不是個合適的場合。
耿京眼尖,卻已經看到了辛棄疾與李鐵槍的小動作,皺眉對著李鐵槍說道:“大鐵槍,你剛剛要說啥?”
李鐵槍倒是有些急智,立即指了指身後:“俺想為節度介紹兩淮的豪傑。”
十餘名統領官與參謀軍事正在快步而來,這些人隻有六人是天平軍出身的老人,其餘的則是在兩淮出身,還沒有正式在山東亮過相。
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即便這些人都是見識沙場爭鋒的大場麵,卻依舊會感到惶恐,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最前列的辛棄疾。
辛棄疾轉身,對著那些人笑道:“眾位,這就是我經常說的耿節度,還不速速行禮?”
“參見耿節度!”直到這時,那些兩淮人方才一起拱手,大聲說道。
耿京的笑容卻有些凝固。
在他看來,剛剛那一幕分明是隻有在辛棄疾發話之後,其餘人方才敢向他行禮,而賈瑞與李鐵槍隻是樂嗬嗬的看著,卻沒有出言嗬斥的意思。
短短幾個月的時日,這支兵馬就已經隻知道有辛棄疾,不知道有他耿節度了嗎?
張安國等人也似乎察覺到了這一點,互相對視了幾眼之後,方才若無其事的將目光挪開。
耿京雖然哈哈大笑著將眾人一一扶起,挨個詢問了姓名,勉勵了幾句,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般,然而一根尖銳的刺卻已經深深種下。
隨後則是大饗全軍,眾人簇擁著耿京來到了大軍的帥帳中,將耿京推到了首位,然後各自歸列,開始宴飲。
這算是天平軍自奪取東平府以來最大規模的聚會,人員也是最齊全的,而且沒有討論任何公事,隻是一味的飲酒吹牛。
到最後,作為主角之一的辛棄疾喝得醉醺醺的,直接癱倒在了椅子上。
宴會結束,辛經緯將辛棄疾扶到馬車裏,向城中宅邸而去。
剛一進馬車,辛棄疾就掙脫了辛經緯的攙扶,雖然渾身都是酒氣,眼神卻是異常清明。
“阿緯,那些人都是何人?為何與耿節度如此親近?我們走了之後,都發生何事了?”
辛經緯並沒有跟隨辛棄疾南下。
耿京要收權,自然需要拆分一些山頭的,所以原本的辛字軍也被拆分成了好幾部,哪怕辛經緯作為辛棄疾的族弟,也是帶領別的兵馬當了一路主將。
也因此,辛棄疾若是想要知道發生什麽倒也方便,直接問他就行。
辛經緯卻是有些猶豫,他見到辛棄疾的目光漸漸變得銳利,連忙說道:“阿兄,不是不能說,而是事情過於龐雜,不知道從何說起。”
“就從那幾個人的來曆開始說起。”辛棄疾嚴肅說道:“我想知道葉師禪、時白駒那些人在何處。難道是逃了或者是被殺了?”
聽到這裏,辛經緯舒了一口氣:“那怎麽可能?耿大頭領還是十分寬宏的,有容人之量,哪裏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殺人,尤其是殺老弟兄呢?隻不過如今地盤大了,這些有帶兵能力之人往往都在外地統軍,一時間難以匯聚罷了。”
辛棄疾同樣暗自放鬆了一些,他是個絕頂聰明之人,如何不曉得今日已經犯了耿京的些許忌諱?
但他自認為問心無愧,之後低調一些,閉門謝客,過上半個月,這事也就過去了。
“而那幾個人,以孔端起為主,皆是在我軍攻下東平府後投奔過來的。”辛經緯繼續解釋道:“尤其是那孔端起,算是個不錯的人才,言之有物,精通庶務,此時已經被耿大頭領引為了謀主。”
辛棄疾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帶頭對耿京歌功頌德之人,隻是一點頭,就立即愣住:“姓孔,端字輩,莫非是曲阜孔氏?”
辛經緯點頭:“正是,隻不過是孔氏的偏枝罷了。”
辛棄疾當即就倒吸一口涼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原因不僅僅孔端起姓孔,更是因為他的‘端’字輩在如今算是一個很大的輩分了。
三十多年前,建炎南渡的時候,孔家分為兩家,一支為衍聖公孔端友帶領,跟隨趙構逃亡江南,而另一支則由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率領,守在曲阜。
後來南渡的這一支定居在衢州。
而留在北方這一支則被金熙宗完顏亶封為衍聖公。
也因此,天下形成了兩個衍聖公的局麵。
這也就是南孔與北孔的由來。
現在孔端友與孔端操都已經作古,在天平軍卻冒出個端字輩來,如何不讓人驚愕?
須知道,如今的曲阜衍聖公都已經是孔端操的孫子了。
你別管是因為曲阜孔氏發揮世修降表的光榮傳統,還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人家到底是派出來這麽一個長輩來天平軍中打前站,即便有投機取巧的嫌疑,也終究還是一片心意。
不過辛棄疾還是有一點沒有想明白:“那憑什麽這廝當了謀主?難道就因為他是孔聖人的後人?就算耿節度有考量,如張七那種糙漢子知道個屁,為何會如此尊重?”
辛經緯笑了一聲,表情有些怪異,似乎有些沮喪,又有些憤怒,同時又有些無奈:“阿兄,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說罷,馬車中陷入了沉默。
不多時,周圍通行之人的喧雜聲漸漸遠去,馬車也停了下來。
辛經緯先下了馬車,見周圍都是自家人後方才將辛棄疾攙扶了下來。
雖然沒有酩酊大醉,卻也終究是飲了許多酒,再加上一路馬車顛簸,辛棄疾覺得腦子有些昏沉,從車中走出,抬眼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不可置信的搖了搖頭,再次抬眼發現不是自己的幻覺之後,辛棄疾方才指著麵前氣派的宅邸與朱紅大門兩側的數十婢女奴仆,對辛經緯說道:“這……這都是你幹的?”
聲音有些顫抖,不知道是氣的還是不可置信。
辛經緯雖然不敢背這種黑鍋,但也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隻能低聲講了一句:“阿兄不是想要問為何孔端起會受到敬重嗎?這就是了。”
“孔端起之前進言,說是東平軍當有典章,不能過於苛待功臣,否則當上大將也不能享受,豈不是沒人願意奮勇殺敵了?”
“因此,現在每個大將都有大宅子,都有許多婢女仆役,都有許多田地,許多佃戶。”
“五哥,這就是耿節度贈與你的大宅子,以酬謝你在山東兩淮的多次殺賊保駕之功。”
見辛棄疾依舊呆愣,辛經緯的聲音進一步放低:“五哥,不能不收的。所有人都收了,你若是不收,之後該如何在天平軍中做人?”
辛棄疾沒有言語,隻是呆呆看著朱紅大門之上那巨大的黑色牌匾,以及‘辛府’兩個燙金大字,不知道是被消息衝擊到,還是因為喝酒喝多了,隻覺得天旋地轉,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
辛棄疾連忙讓軍使喚來那幾名正在指揮兵馬的統領官,隨後直接帶著李鐵槍與賈瑞當先向著耿京迎了上去。
“節度,我們迴來了!”
辛棄疾等三人俱是興高采烈,歡天喜地的拱手行禮。而耿京隻是一開始還想要板著臉保持嚴肅表情,然而見到這些心腹,還是一秒破功,同樣上前,直接挨個將三人抱了一下。
“安穩迴來就好,迴來就好!”耿京連連誇讚:“俺都聽說了,你們三個真的厲害,在巢縣打出了咱們天平軍的威風,連金國皇帝都捉了,你們是不知道,原本還有人跟俺嘰嘰歪歪,待到大捷的消息傳來之後……”
話聲未落,耿京隻聽到身後有人發出一陣咳嗽,迴頭看去,正是張安國給自己使眼色,又看到身後還有人麵露尷尬,當即醒悟,順勢就轉變了話頭:“諸位,看看這大軍,是否雄壯?!”
一名文士打扮的人當先出列,撚須說道:“耿節度得此強軍,足以擊敗金賊,克服中原,今日為節度賀。”
在這名文士的帶頭下,其餘人紛紛行禮,口中大唿:“為節度賀。”
耿京仰天大笑。
辛棄疾等三名將領則是麵色有些怪異,李鐵槍剛要說什麽,卻被辛棄疾輕輕踢了一腳。
經過這幾個月,天平大軍也有了極大的發展,許多文人武士來投奔,僅僅耿京身後的第一排,就有三四人是辛棄疾等人不認識的,就算有正事要說,這也不是個合適的場合。
耿京眼尖,卻已經看到了辛棄疾與李鐵槍的小動作,皺眉對著李鐵槍說道:“大鐵槍,你剛剛要說啥?”
李鐵槍倒是有些急智,立即指了指身後:“俺想為節度介紹兩淮的豪傑。”
十餘名統領官與參謀軍事正在快步而來,這些人隻有六人是天平軍出身的老人,其餘的則是在兩淮出身,還沒有正式在山東亮過相。
初來乍到,誰都不認識,即便這些人都是見識沙場爭鋒的大場麵,卻依舊會感到惶恐,紛紛將目光投向了最前列的辛棄疾。
辛棄疾轉身,對著那些人笑道:“眾位,這就是我經常說的耿節度,還不速速行禮?”
“參見耿節度!”直到這時,那些兩淮人方才一起拱手,大聲說道。
耿京的笑容卻有些凝固。
在他看來,剛剛那一幕分明是隻有在辛棄疾發話之後,其餘人方才敢向他行禮,而賈瑞與李鐵槍隻是樂嗬嗬的看著,卻沒有出言嗬斥的意思。
短短幾個月的時日,這支兵馬就已經隻知道有辛棄疾,不知道有他耿節度了嗎?
張安國等人也似乎察覺到了這一點,互相對視了幾眼之後,方才若無其事的將目光挪開。
耿京雖然哈哈大笑著將眾人一一扶起,挨個詢問了姓名,勉勵了幾句,仿佛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般,然而一根尖銳的刺卻已經深深種下。
隨後則是大饗全軍,眾人簇擁著耿京來到了大軍的帥帳中,將耿京推到了首位,然後各自歸列,開始宴飲。
這算是天平軍自奪取東平府以來最大規模的聚會,人員也是最齊全的,而且沒有討論任何公事,隻是一味的飲酒吹牛。
到最後,作為主角之一的辛棄疾喝得醉醺醺的,直接癱倒在了椅子上。
宴會結束,辛經緯將辛棄疾扶到馬車裏,向城中宅邸而去。
剛一進馬車,辛棄疾就掙脫了辛經緯的攙扶,雖然渾身都是酒氣,眼神卻是異常清明。
“阿緯,那些人都是何人?為何與耿節度如此親近?我們走了之後,都發生何事了?”
辛經緯並沒有跟隨辛棄疾南下。
耿京要收權,自然需要拆分一些山頭的,所以原本的辛字軍也被拆分成了好幾部,哪怕辛經緯作為辛棄疾的族弟,也是帶領別的兵馬當了一路主將。
也因此,辛棄疾若是想要知道發生什麽倒也方便,直接問他就行。
辛經緯卻是有些猶豫,他見到辛棄疾的目光漸漸變得銳利,連忙說道:“阿兄,不是不能說,而是事情過於龐雜,不知道從何說起。”
“就從那幾個人的來曆開始說起。”辛棄疾嚴肅說道:“我想知道葉師禪、時白駒那些人在何處。難道是逃了或者是被殺了?”
聽到這裏,辛經緯舒了一口氣:“那怎麽可能?耿大頭領還是十分寬宏的,有容人之量,哪裏會因為一點小事就殺人,尤其是殺老弟兄呢?隻不過如今地盤大了,這些有帶兵能力之人往往都在外地統軍,一時間難以匯聚罷了。”
辛棄疾同樣暗自放鬆了一些,他是個絕頂聰明之人,如何不曉得今日已經犯了耿京的些許忌諱?
但他自認為問心無愧,之後低調一些,閉門謝客,過上半個月,這事也就過去了。
“而那幾個人,以孔端起為主,皆是在我軍攻下東平府後投奔過來的。”辛經緯繼續解釋道:“尤其是那孔端起,算是個不錯的人才,言之有物,精通庶務,此時已經被耿大頭領引為了謀主。”
辛棄疾腦海中浮現出那個帶頭對耿京歌功頌德之人,隻是一點頭,就立即愣住:“姓孔,端字輩,莫非是曲阜孔氏?”
辛經緯點頭:“正是,隻不過是孔氏的偏枝罷了。”
辛棄疾當即就倒吸一口涼氣,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原因不僅僅孔端起姓孔,更是因為他的‘端’字輩在如今算是一個很大的輩分了。
三十多年前,建炎南渡的時候,孔家分為兩家,一支為衍聖公孔端友帶領,跟隨趙構逃亡江南,而另一支則由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率領,守在曲阜。
後來南渡的這一支定居在衢州。
而留在北方這一支則被金熙宗完顏亶封為衍聖公。
也因此,天下形成了兩個衍聖公的局麵。
這也就是南孔與北孔的由來。
現在孔端友與孔端操都已經作古,在天平軍卻冒出個端字輩來,如何不讓人驚愕?
須知道,如今的曲阜衍聖公都已經是孔端操的孫子了。
你別管是因為曲阜孔氏發揮世修降表的光榮傳統,還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人家到底是派出來這麽一個長輩來天平軍中打前站,即便有投機取巧的嫌疑,也終究還是一片心意。
不過辛棄疾還是有一點沒有想明白:“那憑什麽這廝當了謀主?難道就因為他是孔聖人的後人?就算耿節度有考量,如張七那種糙漢子知道個屁,為何會如此尊重?”
辛經緯笑了一聲,表情有些怪異,似乎有些沮喪,又有些憤怒,同時又有些無奈:“阿兄,一會兒你就知道了。”
說罷,馬車中陷入了沉默。
不多時,周圍通行之人的喧雜聲漸漸遠去,馬車也停了下來。
辛經緯先下了馬車,見周圍都是自家人後方才將辛棄疾攙扶了下來。
雖然沒有酩酊大醉,卻也終究是飲了許多酒,再加上一路馬車顛簸,辛棄疾覺得腦子有些昏沉,從車中走出,抬眼看了一眼,就愣住了。
不可置信的搖了搖頭,再次抬眼發現不是自己的幻覺之後,辛棄疾方才指著麵前氣派的宅邸與朱紅大門兩側的數十婢女奴仆,對辛經緯說道:“這……這都是你幹的?”
聲音有些顫抖,不知道是氣的還是不可置信。
辛經緯雖然不敢背這種黑鍋,但也知道這裏不是說話的地方,隻能低聲講了一句:“阿兄不是想要問為何孔端起會受到敬重嗎?這就是了。”
“孔端起之前進言,說是東平軍當有典章,不能過於苛待功臣,否則當上大將也不能享受,豈不是沒人願意奮勇殺敵了?”
“因此,現在每個大將都有大宅子,都有許多婢女仆役,都有許多田地,許多佃戶。”
“五哥,這就是耿節度贈與你的大宅子,以酬謝你在山東兩淮的多次殺賊保駕之功。”
見辛棄疾依舊呆愣,辛經緯的聲音進一步放低:“五哥,不能不收的。所有人都收了,你若是不收,之後該如何在天平軍中做人?”
辛棄疾沒有言語,隻是呆呆看著朱紅大門之上那巨大的黑色牌匾,以及‘辛府’兩個燙金大字,不知道是被消息衝擊到,還是因為喝酒喝多了,隻覺得天旋地轉,一時間都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