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拜師藏劍
正統十四年,正月十八。
一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白,不斷飄落的大雪,和唿嘯而來的寒風,仍在繼續為這層白層層加碼,這一場掩蓋萬物的風雪,將整個天地都碾碎,卻寂寥無聲。
這漫天的風雪中,仔細看過去,可以發現有一處黑點正在緩慢蠕動。
那一個看上去隻有六七歲的少年,他衣著單薄,身後拖著一塊薄薄的草席,兩腿深深地插進一兩尺厚的雪地裏,逆著風雪正在費力前進。
遠處的城牆圍住的那處方圓,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乾朝京城,那裏處處張燈結彩,燈籠掛得比城牆都要高,隱約還有嗩呐鑼鼓的聲音傳過來,一副熱鬧景象。
又不知道是哪位京城裏的大員在辦喜事,少年的心裏並不關心。
此時的他,更為關心哪裏能夠有一間遮風避雨的茅草屋,那些人嘴中的報國寺,到底還有多遠,因為在他身後那方破草席裏,裹的正是已經去世幾日的娘親。
少年名叫方秋鴻,一位除了這漫天大雪之外,一無所有的孤兒。
可是,這就連漫天大雪觸之即化,似乎也並不屬於他。
望了望逐漸暗下去的天色,方秋鴻並不敢停下腳步,他要趕在天黑之前,將娘親送到報國寺去。
報國寺後山上有一處野墳地,那裏埋葬著許許多多說不上名字的屍骨,有人說,那處墳地能借到報國寺的鼎盛香火庇佑,葬在那裏,能夠讓逝者在陰間少受些苦,來世還能投個好人家,於是許多窮苦家的人,都會將過世的親人帶到那裏下葬。
至於為什麽都是窮苦家的人,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富人家自會奉上大量的香火錢,直接將過世的親人請到報國寺,寺裏有一處靠山望水的風水寶地,專門用來放置那些富人家過世的親人遺體,那裏日夜有香火供奉,還有和尚念經超度,自然不是後山那處蹭香火的野墳地所能相比的。
年歲尚淺的方秋鴻並不懂這些彎彎繞繞,他心中對於報國寺裏慈悲為懷的大師們是十分感恩的,至少他們不會阻攔像自己這種沒有銀子的窮人,讓自己娘親好歹能有個體麵的安身之地。
娘親這一輩子太苦了,死後怎麽說也不能再找個荒郊野地給埋了,方秋鴻心中如此想道。
方秋鴻的爹姓王,叫王四侯,他原本也是跟著爹姓,叫王秋鴻。
早些年間,王四侯靠著祖上留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一家三口的日子倒也過得去,可自打王秋鴻出生之後,王四侯就沾染上了賭癮,手上的銀子全都拿去賭了,手上的銀子賭完了,就拿家中的值錢事物去當,值錢事物當完了又偷偷賣掉了家裏的田地,最後連自己住的祖宅都當給了別人,眼看家裏揭不開鍋了,再也沒有能當的東西了,王四侯便狠心將娘倆拋棄,溜之大吉,此後再無音訊。
從那日起,王秋鴻便跟著娘親寄人籬下,相依為命,也是從那日起,王秋鴻便將自己的姓改成了娘親方氏的姓氏,變成了方秋鴻。
所以,在方秋鴻為數不多的童年記憶裏,出現最多的隻有那個叫王四侯的男人砸在娘親與自己身上冰冷的拳頭,和娘親日日以淚洗麵的場景。
這一年的冬天異常寒冷,日夜操勞的娘親好不容易撐過了這個年關,卻倒在了正月十五闔家團圓的那個夜裏。
方秋鴻朝著好心收留自己娘倆的東家磕了三個響頭,又要了一方草席和少量的幹糧,便穿著一身破爛棉衣,朝著報國寺的方向,毅然決然地踏入了雪中。
今日已經是第三天了,方秋鴻終於看到了遠處報國寺的輪廓。
方秋鴻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又從地上拾起一捧雪,也不管髒是不髒,徑直送入口中。
他隻嚼了幾口,便費力咽下,隨著雪水下肚,寒冷刺骨的涼意從喉嚨一直冷到了胸腔。
方秋鴻打了個冷顫,稍微恢複了些許氣力,便又出發向前走去,天色將晚,他不敢多耽擱時間。
他的口中不斷喘著大氣,氣剛一吐出,便被這冰冷的天氣凍成了白霧,拍在他早已凍傷的臉上,分外的疼,他的手指通紅,許多地方都被麻繩割出了口子,但他完全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報國寺修在山邊,路不太好走,前幾日裏還能找到沿路歇息的破廟,可到了今日,除開遠處的報國寺,就再也看不到任何能夠遮風擋雨的建築,所以他不能停,他隻要一停下來,唿嘯的寒風和漫天的大雪很快就能將他瘦弱的身軀吞噬。
冬天的夜總是來得很快,又走了半個時辰,遠處的報國寺好像還是那樣的遠,可撲麵而來的黑,卻是讓方秋鴻身上的寒意,又增添了幾分。
右邊京城裏頭喜慶的嗩呐鑼鼓聲音渺渺而來,聽不太清。
方秋鴻停下腳步朝著那邊看了看。
京城的上空,被萬家燈火照得亮如白晝,就好像京城的夜晚,來得都比其他地方要晚一些。
方秋鴻吸了吸鼻涕,迴頭看了看草席裏的娘親,突然鼻子一酸,眼中蒙上了一層水霧。
兩行眼淚從他的眼角流下,滴落到雪裏瞬間消失不見。
“娘……”
隻停了片刻,凜冽的寒風吹來,方秋鴻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思緒重新被拉了迴來,他低下頭輕輕擦掉眼淚,就要準備重新前行。
此時一道人影從暗處走了出來,那人手裏提著一壺酒,每走上幾步,便要喝上幾口,他步子有些踉蹌,整個人看上去已經有了些醉態。
那人走了兩步,突然發現麵前有個人,他口中咦了一聲,奇怪問道:“咦,這麽冷的天,怎麽有個小子一個人在雪地裏頭走?”
方秋鴻定住了腳步,並沒有答話,隻是抿著嘴,緊緊的盯住來人。
那人身材適中,看上去三十多歲,一身青衣裘袍,眉眼疏朗,神色間盡是一股月華流淌般的瀟灑。
那中年男子見他不答,提著酒壺又往前走了幾步,待看清了眼前的小男孩,身後還拖著一方草席時,眉間忍不住皺了起來。
他又灌了一口酒,指著那草席問道:“小子,那是你何人?”
方秋鴻仍是不答話,隻是倔強地盯著他看。
中年男子走到方秋鴻跟前,朝他身上拍了拍,道:“小子多大了?你是不是要去報國寺?要不要我幫忙?”
方秋鴻還是不答話,隻是雙手奮力一推,將那中年男子的手從自己肩上推了開去,不過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幾句關心的話語卻還是讓他心中一酸,眼淚再次噙滿了眼眶。
那中年男子被方秋鴻一把推開,心中忍不住驚道:這小子看上去瘦弱的很,怎麽這麽大氣力?
“小子,你叫什麽名字?我幫你把你身後之人送到報國寺裏頭,選上一塊風水寶地好不好?”中年男子蹲下身子,輕輕地替他擦去了眼角的眼淚。
聽到這句話,方秋鴻吸了吸鼻子,良久才終於開口道:“我叫方秋鴻。”
就在這個晚上,中年男子最終還是幫著方秋鴻將娘親送到了報國寺,安葬在了那個能日夜受香火供奉,還有和尚念經超度的風水寶地裏頭。
方秋鴻恭恭敬敬地朝著自己娘親的墳塋磕了三個頭,過了許久,他才沉默著站起了身。
那中年男子站在身後,一直沒有出言打擾。
方秋鴻又轉過頭來,朝著中年男子俯首跪倒,也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中年男子將他扶了起來,笑著看著他。
“小子,跟著我練劍吧。”
方秋鴻沒有說話,但卻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中年男子笑了笑,摸了摸方秋鴻的腦袋。
“那以後我就是你師傅,你可要記住了,我叫楚平瀾。”
正統十四年,正月十八。
一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白,不斷飄落的大雪,和唿嘯而來的寒風,仍在繼續為這層白層層加碼,這一場掩蓋萬物的風雪,將整個天地都碾碎,卻寂寥無聲。
這漫天的風雪中,仔細看過去,可以發現有一處黑點正在緩慢蠕動。
那一個看上去隻有六七歲的少年,他衣著單薄,身後拖著一塊薄薄的草席,兩腿深深地插進一兩尺厚的雪地裏,逆著風雪正在費力前進。
遠處的城牆圍住的那處方圓,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繁華的地方——乾朝京城,那裏處處張燈結彩,燈籠掛得比城牆都要高,隱約還有嗩呐鑼鼓的聲音傳過來,一副熱鬧景象。
又不知道是哪位京城裏的大員在辦喜事,少年的心裏並不關心。
此時的他,更為關心哪裏能夠有一間遮風避雨的茅草屋,那些人嘴中的報國寺,到底還有多遠,因為在他身後那方破草席裏,裹的正是已經去世幾日的娘親。
少年名叫方秋鴻,一位除了這漫天大雪之外,一無所有的孤兒。
可是,這就連漫天大雪觸之即化,似乎也並不屬於他。
望了望逐漸暗下去的天色,方秋鴻並不敢停下腳步,他要趕在天黑之前,將娘親送到報國寺去。
報國寺後山上有一處野墳地,那裏埋葬著許許多多說不上名字的屍骨,有人說,那處墳地能借到報國寺的鼎盛香火庇佑,葬在那裏,能夠讓逝者在陰間少受些苦,來世還能投個好人家,於是許多窮苦家的人,都會將過世的親人帶到那裏下葬。
至於為什麽都是窮苦家的人,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富人家自會奉上大量的香火錢,直接將過世的親人請到報國寺,寺裏有一處靠山望水的風水寶地,專門用來放置那些富人家過世的親人遺體,那裏日夜有香火供奉,還有和尚念經超度,自然不是後山那處蹭香火的野墳地所能相比的。
年歲尚淺的方秋鴻並不懂這些彎彎繞繞,他心中對於報國寺裏慈悲為懷的大師們是十分感恩的,至少他們不會阻攔像自己這種沒有銀子的窮人,讓自己娘親好歹能有個體麵的安身之地。
娘親這一輩子太苦了,死後怎麽說也不能再找個荒郊野地給埋了,方秋鴻心中如此想道。
方秋鴻的爹姓王,叫王四侯,他原本也是跟著爹姓,叫王秋鴻。
早些年間,王四侯靠著祖上留下來的一畝三分地,一家三口的日子倒也過得去,可自打王秋鴻出生之後,王四侯就沾染上了賭癮,手上的銀子全都拿去賭了,手上的銀子賭完了,就拿家中的值錢事物去當,值錢事物當完了又偷偷賣掉了家裏的田地,最後連自己住的祖宅都當給了別人,眼看家裏揭不開鍋了,再也沒有能當的東西了,王四侯便狠心將娘倆拋棄,溜之大吉,此後再無音訊。
從那日起,王秋鴻便跟著娘親寄人籬下,相依為命,也是從那日起,王秋鴻便將自己的姓改成了娘親方氏的姓氏,變成了方秋鴻。
所以,在方秋鴻為數不多的童年記憶裏,出現最多的隻有那個叫王四侯的男人砸在娘親與自己身上冰冷的拳頭,和娘親日日以淚洗麵的場景。
這一年的冬天異常寒冷,日夜操勞的娘親好不容易撐過了這個年關,卻倒在了正月十五闔家團圓的那個夜裏。
方秋鴻朝著好心收留自己娘倆的東家磕了三個響頭,又要了一方草席和少量的幹糧,便穿著一身破爛棉衣,朝著報國寺的方向,毅然決然地踏入了雪中。
今日已經是第三天了,方秋鴻終於看到了遠處報國寺的輪廓。
方秋鴻舔了舔幹裂的嘴唇,又從地上拾起一捧雪,也不管髒是不髒,徑直送入口中。
他隻嚼了幾口,便費力咽下,隨著雪水下肚,寒冷刺骨的涼意從喉嚨一直冷到了胸腔。
方秋鴻打了個冷顫,稍微恢複了些許氣力,便又出發向前走去,天色將晚,他不敢多耽擱時間。
他的口中不斷喘著大氣,氣剛一吐出,便被這冰冷的天氣凍成了白霧,拍在他早已凍傷的臉上,分外的疼,他的手指通紅,許多地方都被麻繩割出了口子,但他完全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
報國寺修在山邊,路不太好走,前幾日裏還能找到沿路歇息的破廟,可到了今日,除開遠處的報國寺,就再也看不到任何能夠遮風擋雨的建築,所以他不能停,他隻要一停下來,唿嘯的寒風和漫天的大雪很快就能將他瘦弱的身軀吞噬。
冬天的夜總是來得很快,又走了半個時辰,遠處的報國寺好像還是那樣的遠,可撲麵而來的黑,卻是讓方秋鴻身上的寒意,又增添了幾分。
右邊京城裏頭喜慶的嗩呐鑼鼓聲音渺渺而來,聽不太清。
方秋鴻停下腳步朝著那邊看了看。
京城的上空,被萬家燈火照得亮如白晝,就好像京城的夜晚,來得都比其他地方要晚一些。
方秋鴻吸了吸鼻涕,迴頭看了看草席裏的娘親,突然鼻子一酸,眼中蒙上了一層水霧。
兩行眼淚從他的眼角流下,滴落到雪裏瞬間消失不見。
“娘……”
隻停了片刻,凜冽的寒風吹來,方秋鴻忍不住打了個哆嗦,思緒重新被拉了迴來,他低下頭輕輕擦掉眼淚,就要準備重新前行。
此時一道人影從暗處走了出來,那人手裏提著一壺酒,每走上幾步,便要喝上幾口,他步子有些踉蹌,整個人看上去已經有了些醉態。
那人走了兩步,突然發現麵前有個人,他口中咦了一聲,奇怪問道:“咦,這麽冷的天,怎麽有個小子一個人在雪地裏頭走?”
方秋鴻定住了腳步,並沒有答話,隻是抿著嘴,緊緊的盯住來人。
那人身材適中,看上去三十多歲,一身青衣裘袍,眉眼疏朗,神色間盡是一股月華流淌般的瀟灑。
那中年男子見他不答,提著酒壺又往前走了幾步,待看清了眼前的小男孩,身後還拖著一方草席時,眉間忍不住皺了起來。
他又灌了一口酒,指著那草席問道:“小子,那是你何人?”
方秋鴻仍是不答話,隻是倔強地盯著他看。
中年男子走到方秋鴻跟前,朝他身上拍了拍,道:“小子多大了?你是不是要去報國寺?要不要我幫忙?”
方秋鴻還是不答話,隻是雙手奮力一推,將那中年男子的手從自己肩上推了開去,不過這位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幾句關心的話語卻還是讓他心中一酸,眼淚再次噙滿了眼眶。
那中年男子被方秋鴻一把推開,心中忍不住驚道:這小子看上去瘦弱的很,怎麽這麽大氣力?
“小子,你叫什麽名字?我幫你把你身後之人送到報國寺裏頭,選上一塊風水寶地好不好?”中年男子蹲下身子,輕輕地替他擦去了眼角的眼淚。
聽到這句話,方秋鴻吸了吸鼻子,良久才終於開口道:“我叫方秋鴻。”
就在這個晚上,中年男子最終還是幫著方秋鴻將娘親送到了報國寺,安葬在了那個能日夜受香火供奉,還有和尚念經超度的風水寶地裏頭。
方秋鴻恭恭敬敬地朝著自己娘親的墳塋磕了三個頭,過了許久,他才沉默著站起了身。
那中年男子站在身後,一直沒有出言打擾。
方秋鴻又轉過頭來,朝著中年男子俯首跪倒,也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
中年男子將他扶了起來,笑著看著他。
“小子,跟著我練劍吧。”
方秋鴻沒有說話,但卻鄭重地點了點頭。
那中年男子笑了笑,摸了摸方秋鴻的腦袋。
“那以後我就是你師傅,你可要記住了,我叫楚平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