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燕京烽火
“九月姑娘,這寒氣可還受得住?”
方秋鴻望著袁九月臉頰上薄薄一層氣霜,開口問了一句。
自藏劍穀啟程時楚平瀾曾仔細叮嚀,說這姑娘才褪了寒毒,受不得陰濕。
袁九月攏了攏領口,說話時嗬出淡淡白霧:“我沒事的。”
師離與老者寒暄一番之後,幾人便又往不遠處半山腰走去。
探雪嶺不愧為蜀中的名門大派,雖然地處偏遠,一路走來小輩弟子頗多。
有些看上去都二三十的年紀了,見了師離也要喚上一聲“師叔。”
李緩低聲說道:“師姑娘年紀不大,沒想到輩分卻不小。”
師離得意地應道:“那當然,師父其實隻收了五名弟子,我是最小的一個,後來入門的基本都是幾個師兄師姐收的弟子,自然要叫我師叔了。”
忽然想到了什麽,師離扭頭問向方秋鴻。
“對了,方師兄,你之前說認識俞煙師姐,你們到底是怎樣認識的?”
方秋鴻心中暗道不妙,終於想起來探雪嶺可不止是師離的師門,也是俞煙的師門,隻盼這次不要遇到俞煙才好。
方秋鴻咳嗽兩聲,神色有些不自然。
“就……行走江湖的時候,見過幾麵。”
師離明顯一副不信的模樣,袁九月也好奇地看了看他,方秋鴻卻恍若不知,隻顧往前走。
不多時,幾人來到了一處單獨的別院內,這處別院位於探雪嶺僻靜處。
坐在門口發呆的一名男弟子見是師離來了,朝師離打了聲招唿。
“師叔,又來看師父了嗎?”
師離點點頭,應道:“嗯,我找了大夫來看看。”
那弟子看上去隻有十一二歲,見師離說找了大夫,眼前一亮,連忙將幾人迎了進去。
房內一床、一桌、幾把木椅子,桌上一盞帶著淡淡藥草的熏香,袁九月輕輕一嗅,聞出來是合歡花的味道。
床上男子麵容蒼白,唇上也是毫無血色,除了微微起伏的胸腹,簡直與死人無異。
袁九月上前一步,待看清楚床上人的模樣之後,心中一驚。
“怎麽是他!”
“這是我二師兄邱陽,難不成九月姑娘認識?”
師離看著驚訝站在原地的袁九月,心中十分奇怪。
方秋鴻走近兩步,朝著床上的男子看了一眼,他並不認得此人,於是也便疑惑地看向袁九月。
袁九月脫口而出道:“我在京城見過他一次。”
“京城?”師離像是想起什麽,說道:“俞煙師姐將二師兄帶迴來之後,確實說過是在京城發現二師兄昏迷不醒的。”
袁九月想了想,說道:“是去年中秋的時候,他暈倒在京城南巷口。”
袁九月將手搭在邱陽的脈搏上,仔細探查。
“沒錯,就是這個脈象,我當時還給他施過針……”
袁九月眉頭緊緊皺了起來,神情中盡是疑惑之色。
方秋鴻上前一步,問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你怎麽會在京城碰見他了?”
袁九月便將那日的情形原原本本講了出來。
“那日我救了他之後,他好像有些魂不守舍,什麽也沒說就走了,誰成想居然正是你要救的人。”
師離皺著眉頭,低聲喃喃:“是了,俞煙師姐說他在京城發現二師兄的時候,就說了一句官府害我,便一直昏迷不醒。”
袁九月又開口道:“那日我救他之時,便發現他心脈與手腳都被人施了寸勁,殘廢隻是時間的問題。”
師離帶著詢問的目光看向袁九月。
“那九月姑娘,你能救我二師兄嗎?”
袁九月點點頭,隨即輕輕歎了一口氣:“你二師兄……他的情況與李緩哥哥的情況有些相似,心脈被人點破了。”
師離反應了好久,才理會袁九月的意思,一時間呆愣在原地。
邱陽,也需要三大奇物做藥引。
可是,他們已經沒有第二份奇物了。
幾人對望一眼,場麵陷入了詭異的寂靜當中,氣氛有些凝重。
方秋鴻衣袂忽地翻動,上前半步抱拳道:“師姑娘且寬心,江湖路遠,未必尋不得轉圜之法。”
師離轉過頭來,眼眶已經有些泛紅。
“師父很少在山上,大師兄又要忙著處理門中事物,從小便是二師兄將我帶大,他教我功夫,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師離肩頭輕輕聳動,斷斷續續地念叨。
“二師兄待我是很好很好的,幾乎比爹娘都要好……”
師離收斂起情緒,咬著牙對李緩說道:“所以呆子,林州的事,除開連累到你,我到了現在都不曾有一絲後悔。”
望著師離顫抖的身體,李緩心中似乎堵著千鈞巨石,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勸慰。
李緩與師離二人同行這麽多時日,從未見過她如此無助的作態。
“師姑娘,你知道的,我其實並不曾後悔過……”
看著他笨拙解釋的樣子,師離心中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動。
李緩鼓起勇氣,又開口道:“師姑娘,我聽你說過,有一種叫做聖女蓮的仙草長在阿林珠瑪山的山頂,我……我願同往。”
方秋鴻上前一步:“我也去。”
袁九月看著他們二人信誓旦旦的樣子,稍稍猶豫之後,也開口道:“算我一個。”
方秋鴻卻搖了搖頭:“不成,九月姑娘體弱,如何經得起雪山苦寒?你還是在這裏等我們為好。”
袁九月抿了抿嘴:“那藥你們不認得,我可以跟著你們到山腳,免得采錯了藥,到頭來白費一番功夫。”
窗外忽有驚鳥掠過,師離望著爭執的眾人,恍惚又見二師兄在月下教她練劍的模樣。
那時他總說江湖路險,小師妹要多加小心,卻不想到頭來今日要為他踏足極寒雪山。
師離喉頭滾動,兩行清淚砸在青石板上濺開細碎水光。
正當她欲啟唇之際,天邊忽有灰影掠空而至,傳來一陣飛鴿振翅的簌簌聲,穩穩落在方秋鴻肩頭。
那玄色信筒緊縛鴿足,正是藏劍穀特製的竹節筒。
方秋鴻指節微顫,之前在元州再次遇見李緩與師離時,他便已用飛鴿向穀中傳過密報。
此刻新到的竹節筒觸之微涼,倒叫他生出幾分不祥預感。
指尖挑開蠟封的刹那,箋上墨跡未幹,待看清字句,方秋鴻的眉心漸漸擰起。
他抬頭盯著李緩看了看,良久後,才開口說道:“燕王謀反,顏仲昌奉旨不日出居庸關。”
“九月姑娘,這寒氣可還受得住?”
方秋鴻望著袁九月臉頰上薄薄一層氣霜,開口問了一句。
自藏劍穀啟程時楚平瀾曾仔細叮嚀,說這姑娘才褪了寒毒,受不得陰濕。
袁九月攏了攏領口,說話時嗬出淡淡白霧:“我沒事的。”
師離與老者寒暄一番之後,幾人便又往不遠處半山腰走去。
探雪嶺不愧為蜀中的名門大派,雖然地處偏遠,一路走來小輩弟子頗多。
有些看上去都二三十的年紀了,見了師離也要喚上一聲“師叔。”
李緩低聲說道:“師姑娘年紀不大,沒想到輩分卻不小。”
師離得意地應道:“那當然,師父其實隻收了五名弟子,我是最小的一個,後來入門的基本都是幾個師兄師姐收的弟子,自然要叫我師叔了。”
忽然想到了什麽,師離扭頭問向方秋鴻。
“對了,方師兄,你之前說認識俞煙師姐,你們到底是怎樣認識的?”
方秋鴻心中暗道不妙,終於想起來探雪嶺可不止是師離的師門,也是俞煙的師門,隻盼這次不要遇到俞煙才好。
方秋鴻咳嗽兩聲,神色有些不自然。
“就……行走江湖的時候,見過幾麵。”
師離明顯一副不信的模樣,袁九月也好奇地看了看他,方秋鴻卻恍若不知,隻顧往前走。
不多時,幾人來到了一處單獨的別院內,這處別院位於探雪嶺僻靜處。
坐在門口發呆的一名男弟子見是師離來了,朝師離打了聲招唿。
“師叔,又來看師父了嗎?”
師離點點頭,應道:“嗯,我找了大夫來看看。”
那弟子看上去隻有十一二歲,見師離說找了大夫,眼前一亮,連忙將幾人迎了進去。
房內一床、一桌、幾把木椅子,桌上一盞帶著淡淡藥草的熏香,袁九月輕輕一嗅,聞出來是合歡花的味道。
床上男子麵容蒼白,唇上也是毫無血色,除了微微起伏的胸腹,簡直與死人無異。
袁九月上前一步,待看清楚床上人的模樣之後,心中一驚。
“怎麽是他!”
“這是我二師兄邱陽,難不成九月姑娘認識?”
師離看著驚訝站在原地的袁九月,心中十分奇怪。
方秋鴻走近兩步,朝著床上的男子看了一眼,他並不認得此人,於是也便疑惑地看向袁九月。
袁九月脫口而出道:“我在京城見過他一次。”
“京城?”師離像是想起什麽,說道:“俞煙師姐將二師兄帶迴來之後,確實說過是在京城發現二師兄昏迷不醒的。”
袁九月想了想,說道:“是去年中秋的時候,他暈倒在京城南巷口。”
袁九月將手搭在邱陽的脈搏上,仔細探查。
“沒錯,就是這個脈象,我當時還給他施過針……”
袁九月眉頭緊緊皺了起來,神情中盡是疑惑之色。
方秋鴻上前一步,問道:“到底是怎麽迴事?你怎麽會在京城碰見他了?”
袁九月便將那日的情形原原本本講了出來。
“那日我救了他之後,他好像有些魂不守舍,什麽也沒說就走了,誰成想居然正是你要救的人。”
師離皺著眉頭,低聲喃喃:“是了,俞煙師姐說他在京城發現二師兄的時候,就說了一句官府害我,便一直昏迷不醒。”
袁九月又開口道:“那日我救他之時,便發現他心脈與手腳都被人施了寸勁,殘廢隻是時間的問題。”
師離帶著詢問的目光看向袁九月。
“那九月姑娘,你能救我二師兄嗎?”
袁九月點點頭,隨即輕輕歎了一口氣:“你二師兄……他的情況與李緩哥哥的情況有些相似,心脈被人點破了。”
師離反應了好久,才理會袁九月的意思,一時間呆愣在原地。
邱陽,也需要三大奇物做藥引。
可是,他們已經沒有第二份奇物了。
幾人對望一眼,場麵陷入了詭異的寂靜當中,氣氛有些凝重。
方秋鴻衣袂忽地翻動,上前半步抱拳道:“師姑娘且寬心,江湖路遠,未必尋不得轉圜之法。”
師離轉過頭來,眼眶已經有些泛紅。
“師父很少在山上,大師兄又要忙著處理門中事物,從小便是二師兄將我帶大,他教我功夫,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師離肩頭輕輕聳動,斷斷續續地念叨。
“二師兄待我是很好很好的,幾乎比爹娘都要好……”
師離收斂起情緒,咬著牙對李緩說道:“所以呆子,林州的事,除開連累到你,我到了現在都不曾有一絲後悔。”
望著師離顫抖的身體,李緩心中似乎堵著千鈞巨石,一時也不知該如何勸慰。
李緩與師離二人同行這麽多時日,從未見過她如此無助的作態。
“師姑娘,你知道的,我其實並不曾後悔過……”
看著他笨拙解釋的樣子,師離心中有些好笑,又有些感動。
李緩鼓起勇氣,又開口道:“師姑娘,我聽你說過,有一種叫做聖女蓮的仙草長在阿林珠瑪山的山頂,我……我願同往。”
方秋鴻上前一步:“我也去。”
袁九月看著他們二人信誓旦旦的樣子,稍稍猶豫之後,也開口道:“算我一個。”
方秋鴻卻搖了搖頭:“不成,九月姑娘體弱,如何經得起雪山苦寒?你還是在這裏等我們為好。”
袁九月抿了抿嘴:“那藥你們不認得,我可以跟著你們到山腳,免得采錯了藥,到頭來白費一番功夫。”
窗外忽有驚鳥掠過,師離望著爭執的眾人,恍惚又見二師兄在月下教她練劍的模樣。
那時他總說江湖路險,小師妹要多加小心,卻不想到頭來今日要為他踏足極寒雪山。
師離喉頭滾動,兩行清淚砸在青石板上濺開細碎水光。
正當她欲啟唇之際,天邊忽有灰影掠空而至,傳來一陣飛鴿振翅的簌簌聲,穩穩落在方秋鴻肩頭。
那玄色信筒緊縛鴿足,正是藏劍穀特製的竹節筒。
方秋鴻指節微顫,之前在元州再次遇見李緩與師離時,他便已用飛鴿向穀中傳過密報。
此刻新到的竹節筒觸之微涼,倒叫他生出幾分不祥預感。
指尖挑開蠟封的刹那,箋上墨跡未幹,待看清字句,方秋鴻的眉心漸漸擰起。
他抬頭盯著李緩看了看,良久後,才開口說道:“燕王謀反,顏仲昌奉旨不日出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