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再遇師離
四月初五,下午。
顏仲昌一行終於到了藏劍穀。
思南賑災一事,顏仲昌已經細細吩咐妥當,當地官員都已按照自己的命令有序運轉,有尚方寶劍壓陣,想必出不了太大的亂子,於是不待那邊事了,顏仲昌便動身趕往了藏劍穀。
畢竟,皇命同樣重要。
“楚某近日身體抱恙,未能遠迎,還望顏太師恕罪。”楚平瀾帶著歉笑,對著顏仲昌微微躬身行禮。
顏仲昌盯著對方看了幾眼,隨後也露出笑容:“楚穀主身體抱恙,無需多禮,當以身體為重,身體為重啊。”
李緩對於江湖中事知之甚少,隻是在路上曾聽聞何束提起過,隻道是此人劍術當世聞名,無人能出其右。
李緩在旁邊聽得有些奇怪,悄悄打量著楚平瀾。
隻見楚平瀾一身青衣長衫,氣度平穩,麵容看上去精神矍鑠,似乎不太像身體抱恙的模樣。
這時,楚平瀾的眼神也朝著自己這邊看了過來,待看清楚後,楚平瀾眼睛眯了一下,嘴角一絲驚訝的神情一閃而過。
“不知這位是……?”楚平瀾指著李緩問向顏仲昌。
李緩驚愕,心下不知為何突然問起了自己。
顏仲昌迴頭看了一眼,淡淡說道:“這是李緩,是我的幕僚,怎麽,楚掌門認識?”
“並未見過,顏太師請移步。”說完楚平瀾收迴目光,微微皺眉,帶著顏仲昌一行幾人往屋內走去,心中卻不住暗自思忖:李緩?姓李,長得又如此之像,難道是……
心存疑慮,楚平瀾神色卻並未顯露,稍作寒暄後,便吩咐弟子將他們帶至西方別院暫且住下。
不多時,弟子引領眾人便已安置妥當,穀中寬闊,四人各居一室。
李緩將隨身行李放好之後,便推開門走了出來,近日奔波屬實難受,便想著出來活動一下筋骨。
四周看了看,興許是太過勞累,顏仲昌的房門緊閉,大概是在閉門休息,而何束兄弟也不見人影。
一路走出了別院,沿著山壁慢悠悠的行走,天空看不見的地方不時有鳥鳴傳來,各種不知名的清香撲鼻,令李緩神清氣爽。
“幽鳥語如篁,柳垂金線長。雲收山穀靜,風送杏花香。”李緩興致盎然,隨口吟了一首詩,頗為應此刻之景。
“在下方秋鴻,見過李公子。”一道聲音突然傳了過來。
李緩轉頭看去,隻見一俊朗青年負劍而立,此時正對自己抱了抱拳。
李緩迴禮:“李緩見過方少俠,不知少俠是有事找我麽?”
“師尊楚平瀾,煩請李公子移步一敘。”方秋鴻神色平靜,微帶笑意。
楚平瀾?不知道他要我過去做什麽?敘什麽?自己分明不認識此人,方才他看我的眼神好像也另有深意,卻不知為何。
李緩疑惑將心中疑問問出,卻見方秋鴻搖了搖頭:“師尊隻要我請李公子過去,具體緣由我也不知。”
見方秋鴻也不知道,李緩索性也不再多想,等會見麵了再問就是了。心及於此,便讓方秋鴻在前麵帶路,自己在身後一路跟著。
沿崖小路而上,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一座閣樓前。
此樓倚山而建,樓後有一小池,此時正水汽氳氤。樓有七層,造型古樸,瓦簷四角雕刻著四隻形態各異的仙鶴,或昂首伸頸,或振翅欲飛,十分逼真,門口牌匾高懸,上麵寫著“沉魚樓”三個篆書。
雅,當真是雅,李緩不由得心中感歎,也不知這等精美的建築是出自何人之手。
方秋鴻似是早已司空見慣了一般,也不做停留,徑直便走了進去。
李緩跟著方秋鴻沿著樓梯盤旋而上,樓梯並不陡,不費多少氣力便到了頂樓。
樓頂開闊,隻有幾張桌椅,再無它物。
楚平瀾背對著自己,從窗子處垂下一魚竿,想必便是垂入了方才所見的那方水池當中,此刻正悠然自得釣著魚,旁邊有一白裙女子,也是好奇伸著脖子朝窗外看去,看不見麵貌。
“師父,李公子到了。”方秋鴻朝著楚平瀾恭敬一拜。
楚平瀾便將魚竿提了上來,鉤上空空如也。
那白裙女子轉過身來,看見李緩不由得愣了一下。
李緩也看見了那白裙女子,竟然是數月前在林州城有過一麵之緣的女子。
正是師離。
“師姑娘?”李緩也是一愣,驚訝道。
“你是,李……李緩是吧?你不是進京趕考的麽?怎麽又被官府通緝了?”師離想了片刻,終於想起了對麵這書生的名字。
“師姑娘記性真好,小生李緩,字漸之。”李緩尷尬抓了抓頭,開口道:“此事說來話長,不過師姑娘你怎麽也在這裏?”
師離指了指一旁的楚平瀾:“楚前輩讓我過來的。”
“你們二人認識?”方秋鴻在旁聽得什麽進京又是通緝,聽得莫名其妙,便開口問道。
“嗯,算認識吧,當初在林州城裏見過一麵。”師離點點頭,迴答道。
這時楚平瀾將魚竿收起,走了過來,開口道:“你們都坐下,沒想到你們二人還認識,當真是緣分太過奇妙。”
李緩與師離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而方秋鴻卻未入座,隻是在楚平瀾身後靜靜站立。
“不知楚掌門喚我們來所為何事?”李緩開口問道。
楚平瀾眼睛瞟了瞟,沒有迴答,卻朝著李緩問道:“李墨仙是你何人?”
“掌門認得先父?”李緩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驚愕問道。
李墨仙?師離心中仔細迴想,這不是前幾日在天榜英雄排名第四的高手麽?那日聽方秋鴻所言,好像這位高手已經去世,想不到居然是眼前這書呆子的爹,好像還與楚前輩有關係?
“那便是了,我看你第一眼便覺得你眉眼與墨仙賢弟極為相似,看來確實沒有認錯,想不到墨仙自己處事如火,兒子卻以緩為名,以漸之為字,當真是造化弄人。”楚平瀾笑了笑,又開口道:“我與你父親當年是結義兄弟,按輩分說,你得叫我一聲伯伯。”
此話一出,三人皆驚,方秋鴻跟著楚平瀾這麽多年,從來沒聽師父講起過這段往事。
李緩也是張大了嘴巴,半天方才開口:“楚……楚……伯伯?”
此時天色將暗,方秋鴻從一旁拿出燭火,點亮了放到桌上,燭影搖晃,四人一時間都默不作聲。
“那……楚前輩與李緩父親是舊識,叫我過來卻是為何?”師離迴過神來,輕輕地問了一句。
楚平瀾低下眼簾,片刻,深深歎了一口氣,而後輕輕說了一句:“因為有件事,事關漸之,秋鴻,師姑娘,老夫,甚至於整個天下。”
“整個天下?到底是何事如此嚴重?”師離倒吸了一口涼氣,也不知自己何時做了一件事關天下的大事,於是便小心地問道。
楚平瀾並未迴答,隻是死死盯著李緩的眼睛,看得李緩心頭發虛。
“漸之,我先問你,你當真是顏仲昌的幕僚?”楚平瀾語氣嚴肅,聲音也變得有些沉重。
李緩心中一凜,便搖搖頭如實迴答:“不是,我在林州城誤打誤撞被人冤了清白,後被官府通緝,逃跑時碰巧遇見了顏太師,他已替我洗去了冤屈,等此間事了,便會帶我進京,去刑部銷案。”
楚平瀾神色一鬆,口氣也平靜了許多:“那便好。”說完這三個字,他抬著眼睛,左右望了望,神色之中居然有一絲不忍。
沉默片刻,楚平瀾再次開口:“事前我要說明清楚,此間事大,切不可外傳,若是被人知曉,你們幾人都會招來殺身之禍,你們三人若是不願卷入這是非當中,現在便可離開。”
方秋鴻上前一步抱拳,臉色平靜如水:“師父待我恩重如山,前路便是刀山火海,秋鴻亦是在所不辭。”
楚平瀾點點頭,又望向李緩與師離二人。
李緩神色堅定:“此事與先父有關,無論如何,我都是要知道的。”
隻剩下師離。
師離心中糾結,她聽聞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便有些想走了。
思索片刻,師離問道:“此事與福威鏢局有關?”
楚平瀾隻是點了點頭,並未說話。
福威鏢局?李緩心中突然覺得似乎在哪裏見過,但一下子細想不起來。
聽聞此處,師離便一屁股坐定了下來,咬了咬牙:“楚前輩請說吧,我也不走了。”
燭火搖曳,火苗影子在四人身上不停跳動,周圍安靜的出奇。
楚平瀾閉著眼睛,往事曆曆重新浮現,片刻後,輕輕開口:“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大概要從正統七年開始說起了……”
四月初五,下午。
顏仲昌一行終於到了藏劍穀。
思南賑災一事,顏仲昌已經細細吩咐妥當,當地官員都已按照自己的命令有序運轉,有尚方寶劍壓陣,想必出不了太大的亂子,於是不待那邊事了,顏仲昌便動身趕往了藏劍穀。
畢竟,皇命同樣重要。
“楚某近日身體抱恙,未能遠迎,還望顏太師恕罪。”楚平瀾帶著歉笑,對著顏仲昌微微躬身行禮。
顏仲昌盯著對方看了幾眼,隨後也露出笑容:“楚穀主身體抱恙,無需多禮,當以身體為重,身體為重啊。”
李緩對於江湖中事知之甚少,隻是在路上曾聽聞何束提起過,隻道是此人劍術當世聞名,無人能出其右。
李緩在旁邊聽得有些奇怪,悄悄打量著楚平瀾。
隻見楚平瀾一身青衣長衫,氣度平穩,麵容看上去精神矍鑠,似乎不太像身體抱恙的模樣。
這時,楚平瀾的眼神也朝著自己這邊看了過來,待看清楚後,楚平瀾眼睛眯了一下,嘴角一絲驚訝的神情一閃而過。
“不知這位是……?”楚平瀾指著李緩問向顏仲昌。
李緩驚愕,心下不知為何突然問起了自己。
顏仲昌迴頭看了一眼,淡淡說道:“這是李緩,是我的幕僚,怎麽,楚掌門認識?”
“並未見過,顏太師請移步。”說完楚平瀾收迴目光,微微皺眉,帶著顏仲昌一行幾人往屋內走去,心中卻不住暗自思忖:李緩?姓李,長得又如此之像,難道是……
心存疑慮,楚平瀾神色卻並未顯露,稍作寒暄後,便吩咐弟子將他們帶至西方別院暫且住下。
不多時,弟子引領眾人便已安置妥當,穀中寬闊,四人各居一室。
李緩將隨身行李放好之後,便推開門走了出來,近日奔波屬實難受,便想著出來活動一下筋骨。
四周看了看,興許是太過勞累,顏仲昌的房門緊閉,大概是在閉門休息,而何束兄弟也不見人影。
一路走出了別院,沿著山壁慢悠悠的行走,天空看不見的地方不時有鳥鳴傳來,各種不知名的清香撲鼻,令李緩神清氣爽。
“幽鳥語如篁,柳垂金線長。雲收山穀靜,風送杏花香。”李緩興致盎然,隨口吟了一首詩,頗為應此刻之景。
“在下方秋鴻,見過李公子。”一道聲音突然傳了過來。
李緩轉頭看去,隻見一俊朗青年負劍而立,此時正對自己抱了抱拳。
李緩迴禮:“李緩見過方少俠,不知少俠是有事找我麽?”
“師尊楚平瀾,煩請李公子移步一敘。”方秋鴻神色平靜,微帶笑意。
楚平瀾?不知道他要我過去做什麽?敘什麽?自己分明不認識此人,方才他看我的眼神好像也另有深意,卻不知為何。
李緩疑惑將心中疑問問出,卻見方秋鴻搖了搖頭:“師尊隻要我請李公子過去,具體緣由我也不知。”
見方秋鴻也不知道,李緩索性也不再多想,等會見麵了再問就是了。心及於此,便讓方秋鴻在前麵帶路,自己在身後一路跟著。
沿崖小路而上,不多時,兩人便來到了一座閣樓前。
此樓倚山而建,樓後有一小池,此時正水汽氳氤。樓有七層,造型古樸,瓦簷四角雕刻著四隻形態各異的仙鶴,或昂首伸頸,或振翅欲飛,十分逼真,門口牌匾高懸,上麵寫著“沉魚樓”三個篆書。
雅,當真是雅,李緩不由得心中感歎,也不知這等精美的建築是出自何人之手。
方秋鴻似是早已司空見慣了一般,也不做停留,徑直便走了進去。
李緩跟著方秋鴻沿著樓梯盤旋而上,樓梯並不陡,不費多少氣力便到了頂樓。
樓頂開闊,隻有幾張桌椅,再無它物。
楚平瀾背對著自己,從窗子處垂下一魚竿,想必便是垂入了方才所見的那方水池當中,此刻正悠然自得釣著魚,旁邊有一白裙女子,也是好奇伸著脖子朝窗外看去,看不見麵貌。
“師父,李公子到了。”方秋鴻朝著楚平瀾恭敬一拜。
楚平瀾便將魚竿提了上來,鉤上空空如也。
那白裙女子轉過身來,看見李緩不由得愣了一下。
李緩也看見了那白裙女子,竟然是數月前在林州城有過一麵之緣的女子。
正是師離。
“師姑娘?”李緩也是一愣,驚訝道。
“你是,李……李緩是吧?你不是進京趕考的麽?怎麽又被官府通緝了?”師離想了片刻,終於想起了對麵這書生的名字。
“師姑娘記性真好,小生李緩,字漸之。”李緩尷尬抓了抓頭,開口道:“此事說來話長,不過師姑娘你怎麽也在這裏?”
師離指了指一旁的楚平瀾:“楚前輩讓我過來的。”
“你們二人認識?”方秋鴻在旁聽得什麽進京又是通緝,聽得莫名其妙,便開口問道。
“嗯,算認識吧,當初在林州城裏見過一麵。”師離點點頭,迴答道。
這時楚平瀾將魚竿收起,走了過來,開口道:“你們都坐下,沒想到你們二人還認識,當真是緣分太過奇妙。”
李緩與師離便坐在了一旁的椅子上,而方秋鴻卻未入座,隻是在楚平瀾身後靜靜站立。
“不知楚掌門喚我們來所為何事?”李緩開口問道。
楚平瀾眼睛瞟了瞟,沒有迴答,卻朝著李緩問道:“李墨仙是你何人?”
“掌門認得先父?”李緩從椅子上站了起來,驚愕問道。
李墨仙?師離心中仔細迴想,這不是前幾日在天榜英雄排名第四的高手麽?那日聽方秋鴻所言,好像這位高手已經去世,想不到居然是眼前這書呆子的爹,好像還與楚前輩有關係?
“那便是了,我看你第一眼便覺得你眉眼與墨仙賢弟極為相似,看來確實沒有認錯,想不到墨仙自己處事如火,兒子卻以緩為名,以漸之為字,當真是造化弄人。”楚平瀾笑了笑,又開口道:“我與你父親當年是結義兄弟,按輩分說,你得叫我一聲伯伯。”
此話一出,三人皆驚,方秋鴻跟著楚平瀾這麽多年,從來沒聽師父講起過這段往事。
李緩也是張大了嘴巴,半天方才開口:“楚……楚……伯伯?”
此時天色將暗,方秋鴻從一旁拿出燭火,點亮了放到桌上,燭影搖晃,四人一時間都默不作聲。
“那……楚前輩與李緩父親是舊識,叫我過來卻是為何?”師離迴過神來,輕輕地問了一句。
楚平瀾低下眼簾,片刻,深深歎了一口氣,而後輕輕說了一句:“因為有件事,事關漸之,秋鴻,師姑娘,老夫,甚至於整個天下。”
“整個天下?到底是何事如此嚴重?”師離倒吸了一口涼氣,也不知自己何時做了一件事關天下的大事,於是便小心地問道。
楚平瀾並未迴答,隻是死死盯著李緩的眼睛,看得李緩心頭發虛。
“漸之,我先問你,你當真是顏仲昌的幕僚?”楚平瀾語氣嚴肅,聲音也變得有些沉重。
李緩心中一凜,便搖搖頭如實迴答:“不是,我在林州城誤打誤撞被人冤了清白,後被官府通緝,逃跑時碰巧遇見了顏太師,他已替我洗去了冤屈,等此間事了,便會帶我進京,去刑部銷案。”
楚平瀾神色一鬆,口氣也平靜了許多:“那便好。”說完這三個字,他抬著眼睛,左右望了望,神色之中居然有一絲不忍。
沉默片刻,楚平瀾再次開口:“事前我要說明清楚,此間事大,切不可外傳,若是被人知曉,你們幾人都會招來殺身之禍,你們三人若是不願卷入這是非當中,現在便可離開。”
方秋鴻上前一步抱拳,臉色平靜如水:“師父待我恩重如山,前路便是刀山火海,秋鴻亦是在所不辭。”
楚平瀾點點頭,又望向李緩與師離二人。
李緩神色堅定:“此事與先父有關,無論如何,我都是要知道的。”
隻剩下師離。
師離心中糾結,她聽聞可能招來殺身之禍,便有些想走了。
思索片刻,師離問道:“此事與福威鏢局有關?”
楚平瀾隻是點了點頭,並未說話。
福威鏢局?李緩心中突然覺得似乎在哪裏見過,但一下子細想不起來。
聽聞此處,師離便一屁股坐定了下來,咬了咬牙:“楚前輩請說吧,我也不走了。”
燭火搖曳,火苗影子在四人身上不停跳動,周圍安靜的出奇。
楚平瀾閉著眼睛,往事曆曆重新浮現,片刻後,輕輕開口:“這是一個很長的故事,大概要從正統七年開始說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