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孤身逆流
蟬鳴叫醒居庸關的暮色,李緩一行人策馬自京城北上,終於在上關城門口追上了顏仲昌的隊伍,八名赤膊力士推著黑色棺木正準備進城。
棺身上的黑色十分刺眼,返照著夕陽的餘暉閃閃發亮。
“顏太師!”
李緩翻身下馬,跪倒在地的時候淚水啪嗒啪嗒砸在地上。
顏仲昌聞聲迴頭,他身形瘦了不少,兩邊白鬢沾上些許汗水,描金紫色官袍被熱風吹起,背卻仍如初見時那般脊梁筆直。
“漸之,你果然……”
顏仲昌神色並未太過詫異,似乎早有預料他會來。
李緩揉了揉眼眶,說道:“那日墜崖後,僥幸活了下來,讓大人擔心了。”
袁九月也上前規矩行禮:“九月見過顏大人。”
顏仲昌微微點點頭,開口道:“九月也來啦?先進城再說吧。”
上關城是北出居庸關的最後一座城,此時往北出城走上幾裏便是那居庸關了。
此地挨京城不遠,原本也算繁華,可當他們一行人進城之後才發現這裏百姓已走了十之八九,作為北出居庸關前的最後屏障,上關城此刻卻隻見零星燈火在烽火映照下明滅。
顏仲昌與李緩二人麵對麵而坐,另外三人則是打了個招唿後便找了個休息的地方,將時間留給他們二人。
顏仲昌目光掃過李緩手中的茶罐時,化作一聲輕歎:“去過寧音寺了?”
李緩點了點頭,聲音沙啞:“這是大人愛喝的小沅江,玄禮大師還讓我給您帶句話。”
話到喉頭卻哽住。
顏仲昌淡淡一笑,接過茶罐輕輕叩著罐身:“老和尚若是帶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那便不說也罷了。”
李緩尋來一隻茶壺,將茶水煮開之後,給兩人各泡了一杯小沅江。
顏仲昌握著茶杯,眼神盯著茶水,似乎想從裏麵看出什麽名堂一般。
“玄禮大師說:‘天下洪鍾,終於等來了敢為蒼生撞鍾之人,鍾聲既響,便讓這山河聽個響亮’。”
聽得此言,顏仲昌輕笑一聲。
“老和尚抬舉了。”
顏仲昌輕吹茶水,小小抿了一口。
茶湯入喉,他不由閉目細品:“長城風骨浸入小沅江,比起寧音寺的晨露倒是別具風味。”
李緩放下茶碗,盯著顏仲昌良久,發問道:“您不是有尚方寶劍嗎,為何……偏偏是顏大人?”
顏仲昌長歎一口氣:“朝中有人要走歪路,有人不讓他走,那隻能是走路的人不走了,或者擋路的人不在了。白希烈二十萬人馬虎視眈眈,尚方寶劍能保我性命,可若無人拖延時日,待其破關南下,京城百萬生靈又何其無辜?”
李緩還欲再問,卻被顏仲昌截斷了話頭。
“漸之你若是不入朝堂,便也不要過問朝堂的事,孑然一身也不錯的。隻要知道陛下需要十日調兵,朝中有人需要老夫的人頭,而天下需要……一個說法。”
李緩垂下頭:“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麽?”
顏仲昌眉峰聚起:“老夫奉旨曉諭,燕王白希烈興無名之師已失道義,若要取信天下——”
隻見他枯瘦手指叩在案幾上震散茶暈:“便拿老夫項上頭顱作他的投名狀!待朝廷援軍集結,誰勝誰負再不好說。”
李緩低聲歎了一口氣。
顏仲昌轉了個話題,開口道:“你的冤屈我已經讓人去刑部安排妥當,漸之可以放心。”
李緩俯首再拜:“大人知遇之恩,漸之沒齒難忘。”
顏仲昌坐在原地,並未起身,片刻後忽的語出驚人:“漸之,你的身世我也已經清楚。”
此話一出,李緩跪在地上身子一僵,冷汗涔涔而下。
顏仲昌擺擺手:“漸之不必擔憂,此事我並未外傳。李墨仙的行事,我雖不認同,可他破匈奴,安邊境,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叛賊。”
李緩抬頭驚愕地望向顏仲昌:“那日在藏劍穀,我便已經瞧出端倪,迴京之後,我讓人悄悄從楚平瀾查起,終於尋出了你身世的蛛絲馬跡。”
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那日你墜下山崖,我總有預感漸之福大命大,不會那般輕易殞命,所以寫了一封舉薦信,在我書房裏,漸之若是日後想明白欲再入仕途……”
話音未落,李緩已泣不成聲:“朝中如此不堪,大人猶自心係他人?”
顏仲昌托住李緩手肘緩緩起身:“陛下雖為一國之君,可許多行事也並非本願,朝中不知多少雙眼在背後盯著盯著他。”
手指沿著茶碗邊沿摩挲,似乎在考慮要如何說下去:“漸之胸懷天下,腹有良謀,這渾濁不清的朝廷社稷,總要有人為君固本清源。”
李緩喉結滾動數次,舌尖抵著上顎生生將血海深仇咽迴腹中,他不知道要如何迴答顏仲昌的話。
“陛下是個明君,漸之……你日後總會知道的。”
燈火忽明忽暗,搖曳出顏仲昌的眉間溝壑。
看著李緩掙紮的神色,顏仲昌又歎了一口氣:“漸之若是日後若是不能為朝廷效力,那便遠走高飛,陛下……極為聰明,我能查到的,隻要陛下想查,你躲不掉的。”
說完,他一口將碗中剩餘茶水飲盡:“該走了。”
李緩心中急道:“天色都這麽晚了,要急在這一時片刻嗎?”
顏仲昌搖搖頭,道:“免得節外生枝。”
兩人出了北門,不遠處的長城之上火光大亮,那是出關的起點,也是李緩此行的終點。
夜色漸深,兩人一路走得極慢,推棺的漢子跟在身後。
一路寂靜,隻有裝著棺木的車輪滾動聲音。
可縱是走得再慢,畢竟才幾裏路,隻不多時便走到了居庸關隘口。
此地守將名為龐飛,多年鎮守居庸關,也是一員得皇上信任的大將。
顏仲昌朝著龐飛一拜:“居庸關拜托龐將軍了。”
龐飛神色堅毅,雙手抱拳,朝著他迴了一禮:“龐飛與居庸關共進退。”
顏仲昌微微一笑,迴頭看向李緩:“漸之便送到這裏吧。”
李緩心裏湧起一陣無力感,仿佛全身都被抽幹了氣力一般。
“有空了去一趟報國寺,替我到何束的靈位上一炷香。”
說完顏仲昌再也不曾迴頭,徑直出了關口。
李緩隨龐飛到了城牆之上,目送著顏仲昌孤身逆行敵營。
身後的黑棺隨著顏仲昌的衣衫逐漸隱進了黑夜當中。
今夜無月。
龐飛突然暴喝:“鎮邊衛!亮槊!”
三百鐵甲齊刷刷舉起長槊,寒芒連成銀河,隻等將軍的下一句吩咐。
“放信炮!為顏老照亮前路!”
龐飛聲如驚雷,瞬間,三十支火流星撕開夜幕,將黑夜照成白晝。
顏仲昌停下腳步,抬頭仰望,脊背筆直如鬆,消瘦的身影仿佛烙在了居庸關的夜裏。
李緩突然就明白那口黑棺——它本就不是載屍的器皿,而是用來撞響天下洪鍾的脊梁。
蟬鳴叫醒居庸關的暮色,李緩一行人策馬自京城北上,終於在上關城門口追上了顏仲昌的隊伍,八名赤膊力士推著黑色棺木正準備進城。
棺身上的黑色十分刺眼,返照著夕陽的餘暉閃閃發亮。
“顏太師!”
李緩翻身下馬,跪倒在地的時候淚水啪嗒啪嗒砸在地上。
顏仲昌聞聲迴頭,他身形瘦了不少,兩邊白鬢沾上些許汗水,描金紫色官袍被熱風吹起,背卻仍如初見時那般脊梁筆直。
“漸之,你果然……”
顏仲昌神色並未太過詫異,似乎早有預料他會來。
李緩揉了揉眼眶,說道:“那日墜崖後,僥幸活了下來,讓大人擔心了。”
袁九月也上前規矩行禮:“九月見過顏大人。”
顏仲昌微微點點頭,開口道:“九月也來啦?先進城再說吧。”
上關城是北出居庸關的最後一座城,此時往北出城走上幾裏便是那居庸關了。
此地挨京城不遠,原本也算繁華,可當他們一行人進城之後才發現這裏百姓已走了十之八九,作為北出居庸關前的最後屏障,上關城此刻卻隻見零星燈火在烽火映照下明滅。
顏仲昌與李緩二人麵對麵而坐,另外三人則是打了個招唿後便找了個休息的地方,將時間留給他們二人。
顏仲昌目光掃過李緩手中的茶罐時,化作一聲輕歎:“去過寧音寺了?”
李緩點了點頭,聲音沙啞:“這是大人愛喝的小沅江,玄禮大師還讓我給您帶句話。”
話到喉頭卻哽住。
顏仲昌淡淡一笑,接過茶罐輕輕叩著罐身:“老和尚若是帶了些不著邊際的話,那便不說也罷了。”
李緩尋來一隻茶壺,將茶水煮開之後,給兩人各泡了一杯小沅江。
顏仲昌握著茶杯,眼神盯著茶水,似乎想從裏麵看出什麽名堂一般。
“玄禮大師說:‘天下洪鍾,終於等來了敢為蒼生撞鍾之人,鍾聲既響,便讓這山河聽個響亮’。”
聽得此言,顏仲昌輕笑一聲。
“老和尚抬舉了。”
顏仲昌輕吹茶水,小小抿了一口。
茶湯入喉,他不由閉目細品:“長城風骨浸入小沅江,比起寧音寺的晨露倒是別具風味。”
李緩放下茶碗,盯著顏仲昌良久,發問道:“您不是有尚方寶劍嗎,為何……偏偏是顏大人?”
顏仲昌長歎一口氣:“朝中有人要走歪路,有人不讓他走,那隻能是走路的人不走了,或者擋路的人不在了。白希烈二十萬人馬虎視眈眈,尚方寶劍能保我性命,可若無人拖延時日,待其破關南下,京城百萬生靈又何其無辜?”
李緩還欲再問,卻被顏仲昌截斷了話頭。
“漸之你若是不入朝堂,便也不要過問朝堂的事,孑然一身也不錯的。隻要知道陛下需要十日調兵,朝中有人需要老夫的人頭,而天下需要……一個說法。”
李緩垂下頭:“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麽?”
顏仲昌眉峰聚起:“老夫奉旨曉諭,燕王白希烈興無名之師已失道義,若要取信天下——”
隻見他枯瘦手指叩在案幾上震散茶暈:“便拿老夫項上頭顱作他的投名狀!待朝廷援軍集結,誰勝誰負再不好說。”
李緩低聲歎了一口氣。
顏仲昌轉了個話題,開口道:“你的冤屈我已經讓人去刑部安排妥當,漸之可以放心。”
李緩俯首再拜:“大人知遇之恩,漸之沒齒難忘。”
顏仲昌坐在原地,並未起身,片刻後忽的語出驚人:“漸之,你的身世我也已經清楚。”
此話一出,李緩跪在地上身子一僵,冷汗涔涔而下。
顏仲昌擺擺手:“漸之不必擔憂,此事我並未外傳。李墨仙的行事,我雖不認同,可他破匈奴,安邊境,無論如何也算不得叛賊。”
李緩抬頭驚愕地望向顏仲昌:“那日在藏劍穀,我便已經瞧出端倪,迴京之後,我讓人悄悄從楚平瀾查起,終於尋出了你身世的蛛絲馬跡。”
頓了頓,又繼續說道:“那日你墜下山崖,我總有預感漸之福大命大,不會那般輕易殞命,所以寫了一封舉薦信,在我書房裏,漸之若是日後想明白欲再入仕途……”
話音未落,李緩已泣不成聲:“朝中如此不堪,大人猶自心係他人?”
顏仲昌托住李緩手肘緩緩起身:“陛下雖為一國之君,可許多行事也並非本願,朝中不知多少雙眼在背後盯著盯著他。”
手指沿著茶碗邊沿摩挲,似乎在考慮要如何說下去:“漸之胸懷天下,腹有良謀,這渾濁不清的朝廷社稷,總要有人為君固本清源。”
李緩喉結滾動數次,舌尖抵著上顎生生將血海深仇咽迴腹中,他不知道要如何迴答顏仲昌的話。
“陛下是個明君,漸之……你日後總會知道的。”
燈火忽明忽暗,搖曳出顏仲昌的眉間溝壑。
看著李緩掙紮的神色,顏仲昌又歎了一口氣:“漸之若是日後若是不能為朝廷效力,那便遠走高飛,陛下……極為聰明,我能查到的,隻要陛下想查,你躲不掉的。”
說完,他一口將碗中剩餘茶水飲盡:“該走了。”
李緩心中急道:“天色都這麽晚了,要急在這一時片刻嗎?”
顏仲昌搖搖頭,道:“免得節外生枝。”
兩人出了北門,不遠處的長城之上火光大亮,那是出關的起點,也是李緩此行的終點。
夜色漸深,兩人一路走得極慢,推棺的漢子跟在身後。
一路寂靜,隻有裝著棺木的車輪滾動聲音。
可縱是走得再慢,畢竟才幾裏路,隻不多時便走到了居庸關隘口。
此地守將名為龐飛,多年鎮守居庸關,也是一員得皇上信任的大將。
顏仲昌朝著龐飛一拜:“居庸關拜托龐將軍了。”
龐飛神色堅毅,雙手抱拳,朝著他迴了一禮:“龐飛與居庸關共進退。”
顏仲昌微微一笑,迴頭看向李緩:“漸之便送到這裏吧。”
李緩心裏湧起一陣無力感,仿佛全身都被抽幹了氣力一般。
“有空了去一趟報國寺,替我到何束的靈位上一炷香。”
說完顏仲昌再也不曾迴頭,徑直出了關口。
李緩隨龐飛到了城牆之上,目送著顏仲昌孤身逆行敵營。
身後的黑棺隨著顏仲昌的衣衫逐漸隱進了黑夜當中。
今夜無月。
龐飛突然暴喝:“鎮邊衛!亮槊!”
三百鐵甲齊刷刷舉起長槊,寒芒連成銀河,隻等將軍的下一句吩咐。
“放信炮!為顏老照亮前路!”
龐飛聲如驚雷,瞬間,三十支火流星撕開夜幕,將黑夜照成白晝。
顏仲昌停下腳步,抬頭仰望,脊背筆直如鬆,消瘦的身影仿佛烙在了居庸關的夜裏。
李緩突然就明白那口黑棺——它本就不是載屍的器皿,而是用來撞響天下洪鍾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