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淮之雖覺有異,但連續審問了這麽多天,什麽線索都沒有,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突破口,他不想放棄。
命鴻雁帶人在宮外候著,他上完朝自當稟明聖上。
沈淮之著一身官袍,靜靜站在父親沈惟安身旁,目光落向前方趙則和太子趙煜背影。
如今趙則已非從前那個任人欺淩的落魄皇子,許是聖上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竟然在趙則身上,產生了些父子之情。
處處提拔,明知鹽稅貪汙一案與趙則脫不開關係,卻也隻讓他們暗中調查。
如此養虎為患,到底意欲何為?
正在沈淮之沉思之際,宮殿外卻傳來一聲大過一聲的通傳,還有震耳的擊鼓聲。
沈淮之心神一震,與父親對視一眼,這是擊登聞鼓喊冤!
此登聞鼓乃開祖皇帝所設,百姓若有冤情無法上達,或是覺得官員不作為,皆可敲響宮門外的登聞鼓。
但要先打五十殺威棒,以免有人誣告濫告。
但這鼓聲,許多年沒有聽到了。
殿上陷入死寂,齊齊看向龍椅上的皇帝。
大燕朝當今聖上趙景軒也感到詫異,沉吟片刻還是道:“去看看是何人擊鼓鳴冤,既有冤情喊到朕的麵前,就沒有不見的道理。”
開祖皇帝所設,不可棄之不顧。
沈淮之蹙眉,心頭突然有些不安。
沈惟安看了兒子一眼,輕輕搖頭,示意他鎮定。
沈淮之垂眸靜立,與諸位官員讓出一條路來。
不多時,就有侍衛押著一位年輕男子走上大殿。
按照規矩,要先打他五十大板。
沈淮之抬眸看去,心下就是一驚,此人他認得,是上元節那晚,趙則身邊武藝高強的船夫。
沈淮之下意識去看趙則,見他神色如常,心知不好,這其中必然有詐。
此時趙景軒已淡淡開口:“堂下何人,可知這登聞鼓若是敲了,要付出什麽代價?”
顧斐跪在地上,慢慢抬起頭來,高大挺拔的身軀,卻一臉的疤痕,隻眉眼英氣非凡,目光堅定,直直看向皇帝趙景軒。
“草民顧斐願受刑,隻求聖上為草民做主!”
趙景軒肅容看去,也被這男子通身堅毅冷然的氣質震驚,揮揮手,示意侍衛行刑。
顧斐立即被人按倒,行刑的侍衛不會心慈手軟,第一板子拍下來,顧斐就咬緊了牙關。
五十殺威棒,非死也傷。
沈淮之知曉此人身手,卻猜不透他為何而來。
若是趙則的人,有何冤屈不能找趙則做主,若不是,又為何替他賣命?
或者說,兩人達成什麽交易,目的是......
沈淮之看向趙則,見他突然微微一笑,這心裏更是多了幾分猜疑。
再見太子趙煜,也是一臉疑惑,正和皇後母族梁家的大公子低聲交談著什麽。
沈淮之定了定神,決定靜觀其變。
五十殺威棒,一下下打完,大殿上彌漫著血腥味,而顧斐臉色蒼白,但眉眼還是堅定的,透露出孤注一擲的決然。
趙景軒心道好魄力,朗聲道:“有何冤情,說來聽聽。”
顧斐咬牙跪下去,一字一句,句句清晰。
“草民顧斐,乃姑蘇人士,今日擊鼓,隻為狀告太子殺我顧氏上下百餘口人,將草民父親顧明徽嘔心瀝血之作《文淵集》據為己有!”
此言一出,滿室嘩然。
趙景軒驚得從龍椅上站起來,眼前黑了黑,頭疾又犯了,近侍張德福趕緊將他扶穩。
而堂下已嘩啦啦跪了一地。
趙煜大驚,心虛得臉色白如紙,梁家大公子趕緊拉著他跪下去,低聲道:“殿下別慌,此事尚未定奪!”
趙煜額上冷汗直流,隻因顧斐所言,一句不差。
他為了拉攏文臣,讓人四處去尋名學著作,偶然發現姑蘇望族,顧氏顧明徽正在編纂的《文淵集》尚未問世,且知道的人不多。
而且這是一本文學典籍,包羅萬象,一經問世自然會引起文壇動蕩。
若這本書是他趙煜所作,那天下文人學子,豈不是都會臣服在他腳下?
可是顧家人都是硬骨頭,強得牛一樣,他也是沒辦法,一氣之下屠了顧家滿門。
顧家在姑蘇雖然是望族,但是在大燕朝也不算什麽特別有名的人家,趙煜自認事情做的圓滿,卻沒想到還有條漏網之魚!
這顧斐是顧家長子,一直沒能找到他蹤跡,後來才收到些消息,派人不斷追捕,卻半點收獲都沒有。
顧斐就跟消失了一樣,沒想到會出現在這告禦狀!
趙煜擦擦汗,不敢抬頭,慌得人都在抖,哪裏還有半分儲君的模樣!
他是趙景軒的長子,第一個孩子,趙景軒對他了解甚深,看到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登時氣血上頭,跌坐在龍椅上。
有大臣帶頭跪下:“陛下要保重龍體,不可聽信此人所言!”
“陛下明鑒,太子殿下謙順良善,萬萬不會做出這等事來,依臣看,定要好好審問此人一番,免得冤枉了殿下!”
趙煜自然有不少朝臣支持,他定定神,爬到正前方叩首:“父皇!兒臣是冤枉的,《文淵集》的確是兒臣與一幹學子,曆經無數個日夜著成,與顧氏沒有半點關係!”
他怒氣衝衝看向身後渾身血跡的男子,趙煜恨聲道:“你可有證據證明,《文淵集》不是孤的作品?”
顧斐腰板筆直,大滴大滴的汗從額角滑落,話卻擲地有聲,“草民手裏有家父的手稿,皆蓋有顧氏的徽章,且家父多次在姑蘇傳業授道,姑蘇學子皆有耳聞,皆能作證!”
他顫著手從懷裏掏出一卷軸,高舉頭頂:“求聖上做主!為草民一家討迴公道!”
張德福立即叫人將這卷軸呈上來,趙景軒看了一眼便狠狠卷軸砸到趙煜腳邊。
“畜生!你幹的好事!”
趙煜嚇破了膽,哆哆嗦嗦拿著那卷軸展開,這竟是姑蘇幾千學子的血書,不管事情是不是太子做的,他都要受著!
堂堂儲君,失了文心所向,趙景軒心頭一悶,險些暈厥。
沈淮之和父親對望一眼,神色凝重,若真是太子做的,此事的確不好處理。
文人學子筆誅口伐,殺人不見血。
趙景軒快速思量著對策,正要開口,殿外又是一疊聲的通傳。
“皇上!宮外有奏!原鹽運使周文謙大人在宮外喊冤,狀告太子殿下與地方官員勾結,貪汙鹽稅!”
命鴻雁帶人在宮外候著,他上完朝自當稟明聖上。
沈淮之著一身官袍,靜靜站在父親沈惟安身旁,目光落向前方趙則和太子趙煜背影。
如今趙則已非從前那個任人欺淩的落魄皇子,許是聖上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竟然在趙則身上,產生了些父子之情。
處處提拔,明知鹽稅貪汙一案與趙則脫不開關係,卻也隻讓他們暗中調查。
如此養虎為患,到底意欲何為?
正在沈淮之沉思之際,宮殿外卻傳來一聲大過一聲的通傳,還有震耳的擊鼓聲。
沈淮之心神一震,與父親對視一眼,這是擊登聞鼓喊冤!
此登聞鼓乃開祖皇帝所設,百姓若有冤情無法上達,或是覺得官員不作為,皆可敲響宮門外的登聞鼓。
但要先打五十殺威棒,以免有人誣告濫告。
但這鼓聲,許多年沒有聽到了。
殿上陷入死寂,齊齊看向龍椅上的皇帝。
大燕朝當今聖上趙景軒也感到詫異,沉吟片刻還是道:“去看看是何人擊鼓鳴冤,既有冤情喊到朕的麵前,就沒有不見的道理。”
開祖皇帝所設,不可棄之不顧。
沈淮之蹙眉,心頭突然有些不安。
沈惟安看了兒子一眼,輕輕搖頭,示意他鎮定。
沈淮之垂眸靜立,與諸位官員讓出一條路來。
不多時,就有侍衛押著一位年輕男子走上大殿。
按照規矩,要先打他五十大板。
沈淮之抬眸看去,心下就是一驚,此人他認得,是上元節那晚,趙則身邊武藝高強的船夫。
沈淮之下意識去看趙則,見他神色如常,心知不好,這其中必然有詐。
此時趙景軒已淡淡開口:“堂下何人,可知這登聞鼓若是敲了,要付出什麽代價?”
顧斐跪在地上,慢慢抬起頭來,高大挺拔的身軀,卻一臉的疤痕,隻眉眼英氣非凡,目光堅定,直直看向皇帝趙景軒。
“草民顧斐願受刑,隻求聖上為草民做主!”
趙景軒肅容看去,也被這男子通身堅毅冷然的氣質震驚,揮揮手,示意侍衛行刑。
顧斐立即被人按倒,行刑的侍衛不會心慈手軟,第一板子拍下來,顧斐就咬緊了牙關。
五十殺威棒,非死也傷。
沈淮之知曉此人身手,卻猜不透他為何而來。
若是趙則的人,有何冤屈不能找趙則做主,若不是,又為何替他賣命?
或者說,兩人達成什麽交易,目的是......
沈淮之看向趙則,見他突然微微一笑,這心裏更是多了幾分猜疑。
再見太子趙煜,也是一臉疑惑,正和皇後母族梁家的大公子低聲交談著什麽。
沈淮之定了定神,決定靜觀其變。
五十殺威棒,一下下打完,大殿上彌漫著血腥味,而顧斐臉色蒼白,但眉眼還是堅定的,透露出孤注一擲的決然。
趙景軒心道好魄力,朗聲道:“有何冤情,說來聽聽。”
顧斐咬牙跪下去,一字一句,句句清晰。
“草民顧斐,乃姑蘇人士,今日擊鼓,隻為狀告太子殺我顧氏上下百餘口人,將草民父親顧明徽嘔心瀝血之作《文淵集》據為己有!”
此言一出,滿室嘩然。
趙景軒驚得從龍椅上站起來,眼前黑了黑,頭疾又犯了,近侍張德福趕緊將他扶穩。
而堂下已嘩啦啦跪了一地。
趙煜大驚,心虛得臉色白如紙,梁家大公子趕緊拉著他跪下去,低聲道:“殿下別慌,此事尚未定奪!”
趙煜額上冷汗直流,隻因顧斐所言,一句不差。
他為了拉攏文臣,讓人四處去尋名學著作,偶然發現姑蘇望族,顧氏顧明徽正在編纂的《文淵集》尚未問世,且知道的人不多。
而且這是一本文學典籍,包羅萬象,一經問世自然會引起文壇動蕩。
若這本書是他趙煜所作,那天下文人學子,豈不是都會臣服在他腳下?
可是顧家人都是硬骨頭,強得牛一樣,他也是沒辦法,一氣之下屠了顧家滿門。
顧家在姑蘇雖然是望族,但是在大燕朝也不算什麽特別有名的人家,趙煜自認事情做的圓滿,卻沒想到還有條漏網之魚!
這顧斐是顧家長子,一直沒能找到他蹤跡,後來才收到些消息,派人不斷追捕,卻半點收獲都沒有。
顧斐就跟消失了一樣,沒想到會出現在這告禦狀!
趙煜擦擦汗,不敢抬頭,慌得人都在抖,哪裏還有半分儲君的模樣!
他是趙景軒的長子,第一個孩子,趙景軒對他了解甚深,看到這還有什麽不明白的,登時氣血上頭,跌坐在龍椅上。
有大臣帶頭跪下:“陛下要保重龍體,不可聽信此人所言!”
“陛下明鑒,太子殿下謙順良善,萬萬不會做出這等事來,依臣看,定要好好審問此人一番,免得冤枉了殿下!”
趙煜自然有不少朝臣支持,他定定神,爬到正前方叩首:“父皇!兒臣是冤枉的,《文淵集》的確是兒臣與一幹學子,曆經無數個日夜著成,與顧氏沒有半點關係!”
他怒氣衝衝看向身後渾身血跡的男子,趙煜恨聲道:“你可有證據證明,《文淵集》不是孤的作品?”
顧斐腰板筆直,大滴大滴的汗從額角滑落,話卻擲地有聲,“草民手裏有家父的手稿,皆蓋有顧氏的徽章,且家父多次在姑蘇傳業授道,姑蘇學子皆有耳聞,皆能作證!”
他顫著手從懷裏掏出一卷軸,高舉頭頂:“求聖上做主!為草民一家討迴公道!”
張德福立即叫人將這卷軸呈上來,趙景軒看了一眼便狠狠卷軸砸到趙煜腳邊。
“畜生!你幹的好事!”
趙煜嚇破了膽,哆哆嗦嗦拿著那卷軸展開,這竟是姑蘇幾千學子的血書,不管事情是不是太子做的,他都要受著!
堂堂儲君,失了文心所向,趙景軒心頭一悶,險些暈厥。
沈淮之和父親對望一眼,神色凝重,若真是太子做的,此事的確不好處理。
文人學子筆誅口伐,殺人不見血。
趙景軒快速思量著對策,正要開口,殿外又是一疊聲的通傳。
“皇上!宮外有奏!原鹽運使周文謙大人在宮外喊冤,狀告太子殿下與地方官員勾結,貪汙鹽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