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她人在東宮,身後全無依仗
讓我當侯府千金?上位成凰你哭啥 作者:知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老夫人被成遠侯氣暈的消息傳來曦明院。
泊春想起老夫人以往對自家小姐的好,忍不住提議:“侯爺也太不孝了,小姐,老夫人待我們這樣好,要不今日就不出門了,我們去看看她老人家吧。”
話音一落,泊春就察覺到了滿枝和小令子同時投來的詫異眼神。
泊春不明所以地眨了眨眼。
林淨月正在兩個宮女的伺候下梳妝,她左右看了看銅鏡,滿意地點點頭。
兩個宮女含笑退去一邊。
林淨月起身,掃了眼等待迴應的泊春,問了她一句:“我可是從小養在祖母膝下,與她感情深厚?”
泊春搖了搖頭。
“又或我養在侯府,孤苦無依,隻能倚靠祖母?”
泊春隱隱聽出了什麽,老實地搖了搖頭。
林淨月平靜地道:“我與祖母之間,從來都不是用感情維係的。她待我好,不過是覺得侯府沒人靠得住,而我剛迴府,得求她庇佑罷了。”
要知道老夫人當日在寺廟見到的,可是林景顏,但當她戴著血玉鐲出現在老夫人眼前,老夫人連問都不曾問過一句。
她當真是老糊塗了嗎?
當然不是。
老夫人不過見她幫著解了圍,全了成遠侯府的麵子,又攀上雲華縣主,這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往後種種,徐家收徒、宴上正名、封鄭津為世子……可不全因老夫人待她好。
不過另有思量。
泊春正想舉例說明,後知後覺反應過來:
徐家收徒鄭津,的確看的是老夫人的麵子,但若無小姐幫了小徐先生一個大忙,他定會如這麽多年一樣,不為所動。
宴上為小姐正名,老夫人是好,但在這之前,是唐映柳母女和成遠侯得罪了雲華縣主,小姐當眾幫侯府解了圍。
……
至於鄭家嫁妝,本就屬於鄭家,是成遠侯府擅自扣留了,而且還是小姐被封太子妃後才全拿迴來的!
泊春一時又想起,府上發生的種種事情,再想到唐映柳命唐映念暗害小姐,老夫人卻無動於衷,她無意識抿了抿唇。
林淨月擔心泊春心軟被攛掇,直白點了出來:
“我和老夫人本就是互相利用,所以我一向對她有所保留,她昨日急匆匆來見我,不過是覺得我當上太子妃,往後不好掌控了。”
“下次你再說這樣的話之前,先問問自己,若我和成了三皇子側妃的唐映柳鬧到老夫人麵前,在擺明了是唐映柳犯了錯的情況下,你覺得她會幫誰?”
泊春脫口而出:“當然是幫小姐你!”
林淨月緩緩搖頭:“她會勸我,和唐映柳和解,正如她昨天說的那樣,互為妯娌,暗地裏彼此扶持。”
至於為什麽是勸她,而不是勸唐映柳……懂事的孩子通常更好擺平,不是嗎?
因此林淨月才得盡快將鄭津抬上來,免得她人在東宮,身後全無依仗。
泊春陷入沉思。
早已認出滿枝的小令子給她使了個眼色: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太過單純可不行,得拎出去好好教導一番,起碼不能給東宮拖後腿!
滿枝偏頭看向泊春:“……”
話雖這麽說,但林淨月出門前,特地派東宮宮女去了一趟長壽院,送上幾株人參、補藥。
宮女客客氣氣欠身:“老夫人見諒,雲華縣主有要事相邀,太子妃委實推脫不得,隻能先派了奴婢前來問候。
太子妃還說了,老夫人待她一片真心,她午後迴府,就來給您侍疾,替侯爺盡一盡孝心。”
老夫人眸子微動,可算明白太子又殘又廢,脾性還不好,為何能獨占儲君之位多年了。
瞧瞧,一個宮女說話都如此滴水不漏,太子心眼隻會更多。
她含笑打發走東宮宮女,扶著額頭歎了口氣。
嬤嬤端來湯藥,伺候她喝下後,略帶不解地問:“您不是說淨月小姐認了錯請了罪,才願見她一麵?怎麽又……”
“她現如今,可不是成遠侯府的小姐,而是未來的東宮太子妃。”老夫人瞥著送來的極品人參,“卻是我小看了她,原以為憑她的聰明才智與斂財手段,再加上鄭津當世子,定能重現侯府百年榮光,保唐成遠一世榮華。”
誰料唐成遠不懂她煞費苦心,是為誰籌謀,反將林淨月兄妹兩人推得更遠了些。
也怪她,聽了唐成遠幾句挑唆,就又犯了糊塗。
隻瞧見唐映柳成了三皇子側妃,卻忘了那封冊封側妃的聖旨上,寫的可是對林淨月侍疾有功的賞賜。
嬤嬤嗔怪地道:“先不論她還不是正兒八經的東宮太子妃,就算是,那又如何?您可是她的祖母,若無成遠侯府的扶持,她還能坐得穩太子妃之位?”
老夫人一頓,慢慢抬起頭看了嬤嬤一眼,視線停在她發髻間的金釵上:
“你倒是點醒我了,她當上太子妃,靠的可不是成遠侯府。”
成遠侯府於如今的林淨月而言,並非底氣或靠山,而是拖累與雞肋。
若再無半點助力,棄之,亦未嚐不可。
老夫人疲累地閉上眼睛,努力擺正了心態。
起碼林淨月還是個孝順的,不似唐成遠和唐映柳,明知她被氣病了,連問都不曾遣人來問過半句。
“來人。”
“老夫人。”陳管家推門而進,低聲稟告,“剛有小太監來傳信,奉太後口諭,安排劉嬤嬤為太子妃和三皇子側妃的教養嬤嬤。”
老夫人猛地睜開眼,沉吟片刻後,輕歎一聲:
“去,告知主院這個好消息。再把印臣抱來我院子裏養著,三姨娘若再敢鬧騰,往後印臣的事,不許她再插手。”
林淨月不是個蠢人,一聽她昨天試探的話,可能就明白她又搖擺不定起來。
得想個法子,親近些關係。
*
“劉嬤嬤當真成了我的教養嬤嬤?”
芙蓉樓內,林淨月略帶詫異,也沒想到會這麽巧。
雲華縣主接過驚風遞來的茶盞,漱口後又取過帕子擦了擦嘴:
“並非巧合。昨日得了劉嬤嬤遞來的話,我便臨時起意去了趟宮中,正巧太後娘娘與皇後在商量教養嬤嬤的事。”
她揮退驚風後,抬眸看向林淨月,眸子裏萬分複雜。
誰能想到幾個月內,險些挨了她一鞭子的林淨月,竟成了東宮太子妃?
連她都得小心陪話,不敢輕易得罪。
“嗯?”林淨月從糖鋪賬簿中抬頭,似是在好奇後續。
這副模樣,倒是與以往,並無太大差別。
雲華縣主笑容親昵:“然後啊,我不經意地提起劉嬤嬤與你有過一場教導情誼,至於太後是如何考量的,我也猜不出。”
泊春想起老夫人以往對自家小姐的好,忍不住提議:“侯爺也太不孝了,小姐,老夫人待我們這樣好,要不今日就不出門了,我們去看看她老人家吧。”
話音一落,泊春就察覺到了滿枝和小令子同時投來的詫異眼神。
泊春不明所以地眨了眨眼。
林淨月正在兩個宮女的伺候下梳妝,她左右看了看銅鏡,滿意地點點頭。
兩個宮女含笑退去一邊。
林淨月起身,掃了眼等待迴應的泊春,問了她一句:“我可是從小養在祖母膝下,與她感情深厚?”
泊春搖了搖頭。
“又或我養在侯府,孤苦無依,隻能倚靠祖母?”
泊春隱隱聽出了什麽,老實地搖了搖頭。
林淨月平靜地道:“我與祖母之間,從來都不是用感情維係的。她待我好,不過是覺得侯府沒人靠得住,而我剛迴府,得求她庇佑罷了。”
要知道老夫人當日在寺廟見到的,可是林景顏,但當她戴著血玉鐲出現在老夫人眼前,老夫人連問都不曾問過一句。
她當真是老糊塗了嗎?
當然不是。
老夫人不過見她幫著解了圍,全了成遠侯府的麵子,又攀上雲華縣主,這才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往後種種,徐家收徒、宴上正名、封鄭津為世子……可不全因老夫人待她好。
不過另有思量。
泊春正想舉例說明,後知後覺反應過來:
徐家收徒鄭津,的確看的是老夫人的麵子,但若無小姐幫了小徐先生一個大忙,他定會如這麽多年一樣,不為所動。
宴上為小姐正名,老夫人是好,但在這之前,是唐映柳母女和成遠侯得罪了雲華縣主,小姐當眾幫侯府解了圍。
……
至於鄭家嫁妝,本就屬於鄭家,是成遠侯府擅自扣留了,而且還是小姐被封太子妃後才全拿迴來的!
泊春一時又想起,府上發生的種種事情,再想到唐映柳命唐映念暗害小姐,老夫人卻無動於衷,她無意識抿了抿唇。
林淨月擔心泊春心軟被攛掇,直白點了出來:
“我和老夫人本就是互相利用,所以我一向對她有所保留,她昨日急匆匆來見我,不過是覺得我當上太子妃,往後不好掌控了。”
“下次你再說這樣的話之前,先問問自己,若我和成了三皇子側妃的唐映柳鬧到老夫人麵前,在擺明了是唐映柳犯了錯的情況下,你覺得她會幫誰?”
泊春脫口而出:“當然是幫小姐你!”
林淨月緩緩搖頭:“她會勸我,和唐映柳和解,正如她昨天說的那樣,互為妯娌,暗地裏彼此扶持。”
至於為什麽是勸她,而不是勸唐映柳……懂事的孩子通常更好擺平,不是嗎?
因此林淨月才得盡快將鄭津抬上來,免得她人在東宮,身後全無依仗。
泊春陷入沉思。
早已認出滿枝的小令子給她使了個眼色:太子妃身邊的侍女太過單純可不行,得拎出去好好教導一番,起碼不能給東宮拖後腿!
滿枝偏頭看向泊春:“……”
話雖這麽說,但林淨月出門前,特地派東宮宮女去了一趟長壽院,送上幾株人參、補藥。
宮女客客氣氣欠身:“老夫人見諒,雲華縣主有要事相邀,太子妃委實推脫不得,隻能先派了奴婢前來問候。
太子妃還說了,老夫人待她一片真心,她午後迴府,就來給您侍疾,替侯爺盡一盡孝心。”
老夫人眸子微動,可算明白太子又殘又廢,脾性還不好,為何能獨占儲君之位多年了。
瞧瞧,一個宮女說話都如此滴水不漏,太子心眼隻會更多。
她含笑打發走東宮宮女,扶著額頭歎了口氣。
嬤嬤端來湯藥,伺候她喝下後,略帶不解地問:“您不是說淨月小姐認了錯請了罪,才願見她一麵?怎麽又……”
“她現如今,可不是成遠侯府的小姐,而是未來的東宮太子妃。”老夫人瞥著送來的極品人參,“卻是我小看了她,原以為憑她的聰明才智與斂財手段,再加上鄭津當世子,定能重現侯府百年榮光,保唐成遠一世榮華。”
誰料唐成遠不懂她煞費苦心,是為誰籌謀,反將林淨月兄妹兩人推得更遠了些。
也怪她,聽了唐成遠幾句挑唆,就又犯了糊塗。
隻瞧見唐映柳成了三皇子側妃,卻忘了那封冊封側妃的聖旨上,寫的可是對林淨月侍疾有功的賞賜。
嬤嬤嗔怪地道:“先不論她還不是正兒八經的東宮太子妃,就算是,那又如何?您可是她的祖母,若無成遠侯府的扶持,她還能坐得穩太子妃之位?”
老夫人一頓,慢慢抬起頭看了嬤嬤一眼,視線停在她發髻間的金釵上:
“你倒是點醒我了,她當上太子妃,靠的可不是成遠侯府。”
成遠侯府於如今的林淨月而言,並非底氣或靠山,而是拖累與雞肋。
若再無半點助力,棄之,亦未嚐不可。
老夫人疲累地閉上眼睛,努力擺正了心態。
起碼林淨月還是個孝順的,不似唐成遠和唐映柳,明知她被氣病了,連問都不曾遣人來問過半句。
“來人。”
“老夫人。”陳管家推門而進,低聲稟告,“剛有小太監來傳信,奉太後口諭,安排劉嬤嬤為太子妃和三皇子側妃的教養嬤嬤。”
老夫人猛地睜開眼,沉吟片刻後,輕歎一聲:
“去,告知主院這個好消息。再把印臣抱來我院子裏養著,三姨娘若再敢鬧騰,往後印臣的事,不許她再插手。”
林淨月不是個蠢人,一聽她昨天試探的話,可能就明白她又搖擺不定起來。
得想個法子,親近些關係。
*
“劉嬤嬤當真成了我的教養嬤嬤?”
芙蓉樓內,林淨月略帶詫異,也沒想到會這麽巧。
雲華縣主接過驚風遞來的茶盞,漱口後又取過帕子擦了擦嘴:
“並非巧合。昨日得了劉嬤嬤遞來的話,我便臨時起意去了趟宮中,正巧太後娘娘與皇後在商量教養嬤嬤的事。”
她揮退驚風後,抬眸看向林淨月,眸子裏萬分複雜。
誰能想到幾個月內,險些挨了她一鞭子的林淨月,竟成了東宮太子妃?
連她都得小心陪話,不敢輕易得罪。
“嗯?”林淨月從糖鋪賬簿中抬頭,似是在好奇後續。
這副模樣,倒是與以往,並無太大差別。
雲華縣主笑容親昵:“然後啊,我不經意地提起劉嬤嬤與你有過一場教導情誼,至於太後是如何考量的,我也猜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