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詩歌稿費到賬
導演1978:開局跟天仙媽相親 作者:導演007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學委,門口有人找你。”
陳學委,喊得其實也就是陳耀東,因為他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不過通常這樣喊他的人也都是班上的女生。
比如這次就是李紹虹。
“誰找我?”
正在和同學吹牛打屁的陳耀東聽見聲音,好奇的朝門口張望過去,然後一眼就瞧見了幾個北大的熟麵孔。
“查劍英同誌,你們怎麽找這來了?”走出教室的陳耀東率先招唿道,同時發現對方的隊伍裏,多了一張有些成熟的生麵孔,看氣質像老師,看年齡又差了點。
不過查小姐沒有先介紹這人的打算,而是直接說了一下來意:“陳耀東同誌,我們是過來感謝你,同時給你結算稿費的。”
聽到這麽快就給自己結算稿費,陳耀東心裏還著實意外了一下。
同時他根據結果反推過程,大膽猜測道:“這麽說來,你們那雜誌已經開始發售了?”
“沒錯,我們的《未名湖》雜誌中午就開始發售了,陳耀東同誌,你猜我們到現在賣了多少份?”提及這個話題,查劍英明顯變得興奮許多。
“呃,五百份?”陳耀東根據查劍英的反應,盡量往大了猜。
畢竟據他所知,整個北大校園,也就兩千多的學生,這又是才半天功夫,能賣出去五百份,已經說明這期雜誌很成功了。
但從查劍英幾人的反應看來,他這個數字還是有點保守。
對方倒也沒想過賣關子,直接公布道:“陳耀東同誌,我們已經賣了1200份。”
王小萍補充道:“其實應該不止這個數量的,隻是學校的油印機沒有油墨了,隻給我們印刷了1200份。”
這下陳耀東確實有些震驚了。
要按照對方的說法,豈不是北大每兩個同學,就有一個訂了他們這期的《未名湖》雜誌?
什麽時候校園雜誌這麽好賣了?
那自己要不要整一個?
但是想到北電攏共也就150個學生,而且接下來三年都不進行高考招生……
陳耀東就表示:辦個錘子。
等一下,既然《未名湖》的這一期雜誌銷量這麽好,那他們給自己開的稿費,應該是按照最高標準的吧?
想到待會兒要談的問題和錢有關,陳耀東覺得還是不能讓身後的這群好奇寶寶們繼續偷聽了。
免得腐化了他們。
於是他提議道:
“不如我們換個地方坐著聊吧?我現在特別好奇,你們是怎樣把一期校園雜誌隻花半天的功夫,賣出去這麽多份的。”
陳耀東倒是相信這必然和他的那首《理想》有關,但要說全是他那首詩的功勞,他也沒有那麽自戀。
接下來,他將幾人帶到了食堂,因為不是用餐時間,食堂裏除了後廚有幾個阿姨外,並無其他同學。
幾人來到食堂,正式落座前,陳耀東終於和那位氣質像老師,而年齡又差了點的陌生麵孔認識了一下。
對方身份竟然是《人民文學》的編輯,這倒是有些出乎陳耀東的預料。
而且還是這麽年輕的編輯,這在《燕京文藝》編輯部可找不出一個來。
所以陳耀東對章德凝多了一些關注。
“章編輯是我們北大76屆畢業的直係師姐,因為聽說陳耀東同誌你的《理想》在我們《未名湖》雜誌上銷量很高,在校園裏的口碑也很好,所以想和你結交一下。”
查劍英為這次把章德凝帶過來的這事特意解釋了一下,也解開了陳耀東的一點疑惑。
原來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雖然好像77級之前的北大學生,都是各地推薦上來的,有些良莠不齊,但這位‘小章’同誌畢業後能夠分配到《人民文學》,顯然屬於特別優秀的那一批。
至於查劍英口中的直係師姐四個字,意味著章德凝讀的也是中文係這個專業。
當然,陳耀東很清楚,章德凝作為《人民文學》的編輯,工作繁忙,怎麽會有時間在工作日來結交自己?
定然是衝著他是辰東這個身份來的。
隻是眼下他和查劍英這邊的事情還沒談完,所以章德凝還未表明來意。
對方都不急,陳耀東自然也不急。
這會兒他正一目十行的看著《未名湖》的第一期雜誌,同時一心二用,耳朵裏聽著查劍英向他描述為什麽這期雜誌可以賣的如此火爆。
然而看完雜誌,又聽完查劍英繪聲繪色的講述。
陳耀東卻陷入了對人生的思考當中。
原因是他覺得這期《未名湖》雜誌如果沒有他這篇《理想》,可以說毫無亮點。
用後世的銷售學來說,一個產品想要賣的好,除了本身的質量外,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就是宣傳。
結果陳耀東聽下來,似乎關於《未名湖》雜誌的宣傳也沒有到緊鑼密鼓的地步,甚至隻能說中規中矩。
所以,為什麽這期雜誌會賣的這般好呢?
查劍英並未完全解釋清楚。
不過陳耀東卻自己想明白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時代因素!
是他低估了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望。
沒錯,詩詞也是知識!
而且是這個時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知識。
若非如此,海子也就不會寫出‘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顧城也就不會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北島也就不會寫出‘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陳耀東也就不會寫出……咳咳,他就算了。
想通其中的關鍵之後,陳耀東腦海裏冒出了一個賺大錢的想法。
隻是很快就因為1978年警告,讓他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不過他正鬱悶的時候,就見查小姐取出一個信封遞了過來,這讓陳耀東一掃剛才的陰霾,好奇的盯著這個信封。
然後就聽查劍英解釋道:“這裏麵有五張大團結,其中四十八塊是我們《未名湖》雜誌按照國家對於詩歌的最高稿費標準發給作者的稿費,另外兩塊錢是為了感謝陳耀東同誌你給我們的校園雜誌起了《未名湖》這個名字的‘起名費’。”
正如小說和翻譯稿都有稿費標準一樣,詩歌也有一套獨屬於它的稿費標準的。
這個標準是‘千字’10到20元。
之所以打引號,便是因為一首詩歌不可能真的寫那麽長。
這裏的‘千字’,是按照行數來計算的。
一千字等於二十行詩歌。
所以:
這個
年代
的
詩歌
都是
這樣式的。
《理想》有48行。
按照二十行等於一千字的要求,就有2.4千字。
《未名湖》給定的是最高標準,那就是千字20元。
2.4(千字)x20(元/千字)=48(元)。
不過老實講,陳耀東其實對於他們《未名湖》能夠按照國家給詩歌定的最高稿費標準來給自己結算稿費就已經很滿足了,沒想到居然還有起名費。
雖然不是太多,但這好歹也是意外之喜。
而且也彰顯了對方的誠意。
要不是他記憶庫裏一時半會人想不起來其他合適的詩歌,都想再和對方合作一把。
畢竟,五十塊錢在這個年代真的不少了,比許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都要高。
更關鍵的是,他的‘成本’低啊。
好比這首《理想》,就隻是陳耀東花了十分鍾不到謄抄出來的。
‘唉,早知道,前世多背一點現代詩好了。’
值這時,章德凝見他們之間的事情談得差不多了,終於出聲道:
“辰東同誌,我能單獨和你聊聊嗎?”
陳學委,喊得其實也就是陳耀東,因為他是班上的學習委員,不過通常這樣喊他的人也都是班上的女生。
比如這次就是李紹虹。
“誰找我?”
正在和同學吹牛打屁的陳耀東聽見聲音,好奇的朝門口張望過去,然後一眼就瞧見了幾個北大的熟麵孔。
“查劍英同誌,你們怎麽找這來了?”走出教室的陳耀東率先招唿道,同時發現對方的隊伍裏,多了一張有些成熟的生麵孔,看氣質像老師,看年齡又差了點。
不過查小姐沒有先介紹這人的打算,而是直接說了一下來意:“陳耀東同誌,我們是過來感謝你,同時給你結算稿費的。”
聽到這麽快就給自己結算稿費,陳耀東心裏還著實意外了一下。
同時他根據結果反推過程,大膽猜測道:“這麽說來,你們那雜誌已經開始發售了?”
“沒錯,我們的《未名湖》雜誌中午就開始發售了,陳耀東同誌,你猜我們到現在賣了多少份?”提及這個話題,查劍英明顯變得興奮許多。
“呃,五百份?”陳耀東根據查劍英的反應,盡量往大了猜。
畢竟據他所知,整個北大校園,也就兩千多的學生,這又是才半天功夫,能賣出去五百份,已經說明這期雜誌很成功了。
但從查劍英幾人的反應看來,他這個數字還是有點保守。
對方倒也沒想過賣關子,直接公布道:“陳耀東同誌,我們已經賣了1200份。”
王小萍補充道:“其實應該不止這個數量的,隻是學校的油印機沒有油墨了,隻給我們印刷了1200份。”
這下陳耀東確實有些震驚了。
要按照對方的說法,豈不是北大每兩個同學,就有一個訂了他們這期的《未名湖》雜誌?
什麽時候校園雜誌這麽好賣了?
那自己要不要整一個?
但是想到北電攏共也就150個學生,而且接下來三年都不進行高考招生……
陳耀東就表示:辦個錘子。
等一下,既然《未名湖》的這一期雜誌銷量這麽好,那他們給自己開的稿費,應該是按照最高標準的吧?
想到待會兒要談的問題和錢有關,陳耀東覺得還是不能讓身後的這群好奇寶寶們繼續偷聽了。
免得腐化了他們。
於是他提議道:
“不如我們換個地方坐著聊吧?我現在特別好奇,你們是怎樣把一期校園雜誌隻花半天的功夫,賣出去這麽多份的。”
陳耀東倒是相信這必然和他的那首《理想》有關,但要說全是他那首詩的功勞,他也沒有那麽自戀。
接下來,他將幾人帶到了食堂,因為不是用餐時間,食堂裏除了後廚有幾個阿姨外,並無其他同學。
幾人來到食堂,正式落座前,陳耀東終於和那位氣質像老師,而年齡又差了點的陌生麵孔認識了一下。
對方身份竟然是《人民文學》的編輯,這倒是有些出乎陳耀東的預料。
而且還是這麽年輕的編輯,這在《燕京文藝》編輯部可找不出一個來。
所以陳耀東對章德凝多了一些關注。
“章編輯是我們北大76屆畢業的直係師姐,因為聽說陳耀東同誌你的《理想》在我們《未名湖》雜誌上銷量很高,在校園裏的口碑也很好,所以想和你結交一下。”
查劍英為這次把章德凝帶過來的這事特意解釋了一下,也解開了陳耀東的一點疑惑。
原來是北大畢業的高材生,雖然好像77級之前的北大學生,都是各地推薦上來的,有些良莠不齊,但這位‘小章’同誌畢業後能夠分配到《人民文學》,顯然屬於特別優秀的那一批。
至於查劍英口中的直係師姐四個字,意味著章德凝讀的也是中文係這個專業。
當然,陳耀東很清楚,章德凝作為《人民文學》的編輯,工作繁忙,怎麽會有時間在工作日來結交自己?
定然是衝著他是辰東這個身份來的。
隻是眼下他和查劍英這邊的事情還沒談完,所以章德凝還未表明來意。
對方都不急,陳耀東自然也不急。
這會兒他正一目十行的看著《未名湖》的第一期雜誌,同時一心二用,耳朵裏聽著查劍英向他描述為什麽這期雜誌可以賣的如此火爆。
然而看完雜誌,又聽完查劍英繪聲繪色的講述。
陳耀東卻陷入了對人生的思考當中。
原因是他覺得這期《未名湖》雜誌如果沒有他這篇《理想》,可以說毫無亮點。
用後世的銷售學來說,一個產品想要賣的好,除了本身的質量外,另外一個特別重要的就是宣傳。
結果陳耀東聽下來,似乎關於《未名湖》雜誌的宣傳也沒有到緊鑼密鼓的地步,甚至隻能說中規中矩。
所以,為什麽這期雜誌會賣的這般好呢?
查劍英並未完全解釋清楚。
不過陳耀東卻自己想明白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時代因素!
是他低估了這個時代的大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望。
沒錯,詩詞也是知識!
而且是這個時代極具代表性的一種知識。
若非如此,海子也就不會寫出‘麵朝大海,春暖花開’;顧城也就不會寫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北島也就不會寫出‘告訴你吧,世界,我~不~相~信!’……陳耀東也就不會寫出……咳咳,他就算了。
想通其中的關鍵之後,陳耀東腦海裏冒出了一個賺大錢的想法。
隻是很快就因為1978年警告,讓他的想法直接胎死腹中。
不過他正鬱悶的時候,就見查小姐取出一個信封遞了過來,這讓陳耀東一掃剛才的陰霾,好奇的盯著這個信封。
然後就聽查劍英解釋道:“這裏麵有五張大團結,其中四十八塊是我們《未名湖》雜誌按照國家對於詩歌的最高稿費標準發給作者的稿費,另外兩塊錢是為了感謝陳耀東同誌你給我們的校園雜誌起了《未名湖》這個名字的‘起名費’。”
正如小說和翻譯稿都有稿費標準一樣,詩歌也有一套獨屬於它的稿費標準的。
這個標準是‘千字’10到20元。
之所以打引號,便是因為一首詩歌不可能真的寫那麽長。
這裏的‘千字’,是按照行數來計算的。
一千字等於二十行詩歌。
所以:
這個
年代
的
詩歌
都是
這樣式的。
《理想》有48行。
按照二十行等於一千字的要求,就有2.4千字。
《未名湖》給定的是最高標準,那就是千字20元。
2.4(千字)x20(元/千字)=48(元)。
不過老實講,陳耀東其實對於他們《未名湖》能夠按照國家給詩歌定的最高稿費標準來給自己結算稿費就已經很滿足了,沒想到居然還有起名費。
雖然不是太多,但這好歹也是意外之喜。
而且也彰顯了對方的誠意。
要不是他記憶庫裏一時半會人想不起來其他合適的詩歌,都想再和對方合作一把。
畢竟,五十塊錢在這個年代真的不少了,比許多工人一個月的工資都要高。
更關鍵的是,他的‘成本’低啊。
好比這首《理想》,就隻是陳耀東花了十分鍾不到謄抄出來的。
‘唉,早知道,前世多背一點現代詩好了。’
值這時,章德凝見他們之間的事情談得差不多了,終於出聲道:
“辰東同誌,我能單獨和你聊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