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仿若被塵世遺忘的偏遠山穀之中,晨曦宛如輕紗,透過繁茂枝葉的罅隙,絲絲縷縷地傾灑而下,在蔥鬱的草地之上暈染出一片片暖金色的光斑,仿若大自然精心繪製的絕美畫作。
一條澄澈見底的溪流蜿蜒流淌其間,溪水撞擊在圓潤的鵝卵石上,濺起串串晶瑩剔透的水花,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似在歡快地吟唱著一首無名的歌謠,與林間鳥兒的鳴啼交織共鳴,譜就一曲悠揚的晨曲。
溪邊錯落分布著幾座簡陋卻不失溫馨的木屋,屋前繁花似錦,彩蝶翩躚,微風拂過,花朵搖曳生姿,散發出陣陣馥鬱芬芳,沁人心脾,讓人仿若置身夢幻仙境。
這裏,便是日向寧次與男弟子暫時的避風港。陽光毫無保留地灑落在他們身上,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暖融融的光輝,驅散著往昔的陰霾。
男弟子經過這段時日的朝夕相處,對日向寧次出神入化的醫術與無畏的勇氣愈發欽佩不已。他心中清楚,自己能從死神那冰冷的手中驚險逃脫,全仰仗寧次的妙手迴春。
翌日清晨,陽光輕柔地穿過薄霧,給山穀蒙上一層朦朧的美。男弟子心懷忐忑卻又無比堅定地走到日向寧次麵前,雙膝跪地,“撲通”一聲,重重叩首,仰起一小撮塵土,隨後抬起頭,目光灼灼,鄭重地說道:“先生,您的醫術與品德讓我五體投地,折服至深。
在這亂世之中,唯有您能給予我希望,我願拜您為師,跟隨您學習醫術與魔法,懇請您收下我,哪怕前路荊棘滿布,我也絕不退縮!”言辭懇切,擲地有聲,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決絕。
日向寧次微微一愣,顯然沒料到男弟子會如此突然卻又這般莊重地提出拜師請求。他凝視著男弟子那寫滿堅定的眼神,一瞬間,往昔自己拜師學藝時的艱辛與恩師的諄諄教誨湧上心頭,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般的感動。他趕忙上前,雙手扶起男弟子,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既有此等決心,我又豈有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道理。但你需明白,學醫之路漫漫,恰似那逆水行舟,艱難險阻無窮無盡,不僅需要耗費大量心力,更需有磐石般堅定的信念與百折不撓的毅力,你可都準備好了?”聲音平和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鄭重。
男弟子眼中閃爍著興奮難抑的光芒,那光芒甚至比頭頂的日光還要耀眼幾分,他重重地點頭,仿若小雞啄米一般急切:“弟子定不負先生期望!哪怕吃盡苦頭,我也會咬牙堅持,定要將您的衣缽傳承下去,與您一同對抗那為禍世間的魔影門!”話語間,雙拳緊握,手臂上青筋微微凸起,彰顯著他的決心。
從那以後,男弟子便如影隨形地跟隨日向寧次刻苦學習。日向寧次毫無保留,將自己多年日前積累的醫術與魔法心得傾囊相授,男弟子則仿若一塊幹涸許久的日前海綿,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這些珍貴無比的日前知識。
當男弟子在醫術基礎知識上有了一定積累後,日向寧次決定開始教授他診脈技術,這是洞察人體奧秘的關鍵一步。
一日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師徒二人坐在木屋前的石凳上,石桌上擺放著一些簡單的醫療器具和一本古樸的醫書。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照亮了室內的一切。日向寧次端坐在桌前,他那原本就嚴肅的麵容此刻更顯莊重。隻見他伸手緩緩地拿起一本厚重的醫書,仿佛手中捧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他輕輕地將醫書翻開,泛黃的書頁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寧次的目光落在書上的圖譜上,然後抬起頭,用沉穩而溫和的聲音對著身旁的男弟子說道:“徒兒啊,診脈乃是醫術之基石。通過觸摸病人的脈搏,我們能夠洞察其體內氣血的運行狀況以及髒腑的虛實盛衰。從今天開始,為師就要傳授給你這門至關重要的診脈之術。”說著,他伸出右手食指,輕輕地指向書中的脈象圖譜。
男弟子全神貫注地盯著師傅所指之處,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的目光隨著師傅手指的移動而遊走,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好奇。當聽到師傅講解到關鍵之處時,他還會不時地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其中的要點。
“你來看,這脈象圖譜分為寸、關、尺三部。”寧次繼續耐心地解釋道,“寸部對應的是心肺,關部反映脾胃肝膽,而尺部則關乎腎與命門。不僅如此,每一部又有著浮、沉、遲、數等多種脈象變化。這些脈象各不相同,其所代表的意義也是千差萬別,萬萬不可混淆。例如,浮脈多主表證,沉脈常示裏證;遲脈意味著寒症,數脈則往往提示熱象。隻有準確分辨出各種脈象,並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和體征,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從而對症下藥,治病救人。”
“來,把手伸過來。”日向寧次說道。男弟子趕忙伸出手腕,平放於石桌上。日向寧次三指搭脈,輕輕按壓,片刻後,說道:“你近日勤於修煉魔法,體力消耗頗大,又因憂心魔影門之事,睡眠不佳,致使氣血稍有虧虛,脈象略顯虛浮。”
男弟子瞪大了眼睛,既驚又喜:“師傅,您這一搭脈,便把我的狀況說得一清二楚,太神奇了!徒兒定要用心學好。”
日向寧次微笑著點頭:“這隻是入門。診脈需心平氣和,排除雜念,全神貫注感受脈象的細微變化。手指按壓的力度也極為關鍵,過輕則難以體察,過重又會掩蓋脈象本意。你且來試試。”說著,便讓男弟子為自己診脈。
男弟子模仿著師傅的樣子,三指搭在日向寧次手腕上,可剛一接觸,便緊張得手指微微顫抖,眉頭緊皺,全神貫注地感受了許久,卻還是一臉茫然。
“莫慌,慢慢來。”日向寧次鼓勵道,“集中精力,想象你的手指與我的脈象融為一體,去捕捉那最細微的跳動。”
男弟子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再次嚐試。這次,他似乎感覺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跳動,但又不太確定。“師傅,我好像感覺到了一點,可又不太清楚,這脈象……是浮脈嗎?”
日向寧次耐心解答:“你所感知的,還隻是皮毛。浮脈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如水上漂木。你方才的感覺,更多是因緊張手抖所致,並非真正的浮脈。再試。”
就這樣,男弟子反複練習,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漸漸能分辨出幾種簡單脈象,一上午的時間悄然過去。午後,陽光愈發熾熱,師徒二人卻未停歇。
日向寧次又拿出一些草藥,說道:“有些草藥服用後,脈象也會有所變化。這是‘補心草’,服用後能滋補心氣,脈象會趨於和緩有力。你先服下,感受一下自身脈象的改變,再為我診脈,看看能否察覺其中差異。”
男弟子依言服下草藥,閉目凝神片刻後,為師傅診脈。這次,他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師傅,我感覺到脈象變得沉穩有力了,和之前大不一樣,這就是‘補心草’的功效嗎?”
日向寧次欣慰一笑:“不錯,你已有進步。但這還遠遠不夠,人體脈象複雜多變,受諸多因素影響,如情緒、飲食、疾病等。隻有日積月累的實踐,才能練就精準的診脈技藝。”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男弟子一有時間就拉著師傅練習診脈,甚至在休息時,也會把手搭在自己或他人手腕上,默默感受脈象。山穀中的居民們,也時常成為他的“練習對象”,大家都樂意幫忙,看著他一天天成長。
一次,山穀裏一位老人突然病倒,腹痛難忍。男弟子第一時間趕到,他先安撫老人情緒,然後沉穩地為老人診脈。隻見他三指搭脈,眉頭微蹙,片刻後,說道:“爺爺,您這是飲食不節,損傷了脾胃,導致氣機阻滯,脈象沉緊。我這就去配藥,您莫急。”說罷,便跑去配藥。日向寧次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讚許。
男弟子配好藥,喂老人服下,又守在一旁觀察。不多時,老人的腹痛漸漸緩解,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孩子,多虧了你啊,這醫術學得真不錯。”男弟子撓撓頭,靦腆一笑:“爺爺,多虧師傅教得好,我還有很多要學呢。”
當男弟子在診脈上漸入佳境後,日向寧次又開啟了教授手術刀技術的篇章。
這一天,風和日麗,溫暖的陽光穿透茂密的樹葉,灑下一片片細碎而斑駁的光影。師徒二人並肩而行,緩緩地走向那間位於山林深處的木屋。這座木屋雖然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但它卻是專門用來供人進行醫學研習的重要場所。
當他們推開門時,一股混合著各種草藥香氣的清新空氣撲麵而來。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物品,有散發著淡淡清香的各類珍貴草藥,它們被精心分類放置在木質貨架上;還有各式各樣的醫用器具,從精致小巧的鑷子到寒光閃閃的手術刀,應有盡有;此外,角落裏還立著幾個製作精巧的簡易人體模型,仿佛隨時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研究其內部結構。
日向寧次一臉肅穆,他走到擺放著醫療器械的桌子前,伸手輕輕拿起了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刀刃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宛如一件致命的武器。他轉過頭來,目光如炬地凝視著身旁的男弟子,鄭重其事地開口說道:“徒兒啊,這把小小的手術刀對於我們醫者而言,乃是除去病魔的無上利刃。若能運用得恰到好處,便可在生死攸關之際拯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若是稍有不慎出現差錯,不僅無法治愈病患,反而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痛苦,甚至將他們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危及寶貴的性命。因此,當你手握此刀之時,必須要全神貫注,絕不可有絲毫懈怠!”
男弟子瞪大了眼睛,緊緊盯著師父手中那把令人敬畏的手術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既有初次接觸如此利器的興奮與好奇,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所帶來的緊張感。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師父的教誨,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醫術,不辜負師父的期望。
“首先,持刀之法極為重要。看,像這樣,以拇指與食指、中指拿捏刀身,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穩住手腕。如此,方能靈活操控,發力精準。”日向寧次邊說邊示範,動作流暢自然,手術刀在他指尖仿若有了生命。
男弟子模仿著師傅的動作,可手卻不聽使喚,手術刀在他手中微微顫抖。“師傅,我這手……老是抖,怎麽辦?”他麵露焦急之色。
“莫慌,初時手抖乃正常現象。這需你勤加練習,鍛煉手部力量與穩定性。你且用這持刀手勢,每日堅持懸空持刀半個時辰,不出數日,必有改善。”日向寧次耐心安慰道。
接下來的幾日,男弟子每日早起,在木屋外迎著朝陽練習持刀,汗水浸濕衣衫也未曾停歇。漸漸地,他手中的手術刀不再顫抖得那般厲害。
待男弟子持刀稍穩,日向寧次又開啟下一步教學。他拿出一個模擬傷口的道具,置於桌上,說道:“徒兒,現在看我如何清創縫合。清創時,刀刃需緊貼創麵,輕輕剔除腐肉與雜質,力度要恰到好處,既不能殘留穢物,又不可損傷健康組織。”說著,他便開始操作,眼神專注,手下動作精準無誤,不一會兒,模擬傷口便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男弟子目不轉睛地看,心中暗自讚歎。輪到他時,卻緊張得額頭冒汗,手術刀剛一接觸刀具,便差點劃偏。“師傅,這太難了,我怕傷著‘患者’。”
“大膽去做,有我在旁看著。記住,醫者仁心,若此時畏縮,日後如何救人性命?”日向寧次鼓勵道。
男弟子深吸一口氣,重新調整心態,再次嚐試。這次,他雖動作緩慢,但好歹完成了清創步驟,長舒一口氣。
縫合環節同樣不易。日向寧次拿起針線,演示道:“縫合講究針距均勻、線結緊實。看,這樣進針、出針,再繞線、打結……”男弟子緊跟師傅動作,反複練習,手指被針紮得紅腫,也不吭一聲。
一次,山穀中有位獵人在捕獵時不慎被野獸抓傷,傷口頗深。男弟子聽聞,自告奮勇前去救治。他趕到現場,先以鎮定的神色安撫獵人情緒,隨後有條不紊地打開藥箱,取出手術刀。在日向寧次的遠程指導下(此前約定,遇緊急情況可用傳聲魔法溝通),男弟子按照所學,仔細清創、縫合。過程雖不似師傅那般嫻熟迅速,但也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手術。獵人的傷口逐漸愈合,對男弟子感激不盡:“小夥子,多虧了你啊,這醫術真厲害!”男弟子靦腆一笑:“大叔,是我師傅教得好,我還得多學呢。”
隨著學習的進入,男弟子的天賦逐漸展露無遺。一次實戰演練中,男弟子巧妙施展魔法,配合剛學不久的醫術,將模擬的敵人“擊退”。他興奮地跑到日向寧次身邊,臉頰因激動而泛紅,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師傅,您看到了嗎?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這下子,就算魔影門的人來了,我也不怕了!”那雀躍的模樣,仿佛還是當初那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日向寧次看著男弟子,心中滿是欣慰與讚許,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徒兒,你進步神速,為師深感欣慰。但切不可驕傲自滿,魔影門的手段層出不窮,我們要節製的還有很多。繼續努力,未來的路還長,我們肩負著守護這片山穀、拯救蒼生的重任。”男弟子鄭重點頭,師徒二人的身影在夕陽餘暉下被拉得很長很長,仿若預示著他們未來漫長而艱辛的征程。
然而,魔影門並未放棄對他們的追捕。向任毒得知男弟子背叛後,仿若被激怒的惡獸,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在魔影門的大堂之上大發雷霆:“那小子不知死活,竟敢背叛我!給我派出更多的人手,就算把這世間翻個底朝天,也要把他們給我找出來,碎屍萬段!”在他的咆哮聲中,一群黑影如鬼魅般迅速四散,奔赴各地搜尋他們的蹤跡。
山穀中的寧靜愈發顯得脆弱,仿若一層隨時可能被捅破的薄紗。但日向寧次與男弟子並未被恐懼吞噬,他們日夜苦練,在醫術與魔法的世界裏不斷探索,隻為那即將到來的殘酷決戰積蓄力量,守護這山穀中的一方安寧,成為穿透黑暗的希望之光。
一條澄澈見底的溪流蜿蜒流淌其間,溪水撞擊在圓潤的鵝卵石上,濺起串串晶瑩剔透的水花,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似在歡快地吟唱著一首無名的歌謠,與林間鳥兒的鳴啼交織共鳴,譜就一曲悠揚的晨曲。
溪邊錯落分布著幾座簡陋卻不失溫馨的木屋,屋前繁花似錦,彩蝶翩躚,微風拂過,花朵搖曳生姿,散發出陣陣馥鬱芬芳,沁人心脾,讓人仿若置身夢幻仙境。
這裏,便是日向寧次與男弟子暫時的避風港。陽光毫無保留地灑落在他們身上,仿佛為他們披上了一層暖融融的光輝,驅散著往昔的陰霾。
男弟子經過這段時日的朝夕相處,對日向寧次出神入化的醫術與無畏的勇氣愈發欽佩不已。他心中清楚,自己能從死神那冰冷的手中驚險逃脫,全仰仗寧次的妙手迴春。
翌日清晨,陽光輕柔地穿過薄霧,給山穀蒙上一層朦朧的美。男弟子心懷忐忑卻又無比堅定地走到日向寧次麵前,雙膝跪地,“撲通”一聲,重重叩首,仰起一小撮塵土,隨後抬起頭,目光灼灼,鄭重地說道:“先生,您的醫術與品德讓我五體投地,折服至深。
在這亂世之中,唯有您能給予我希望,我願拜您為師,跟隨您學習醫術與魔法,懇請您收下我,哪怕前路荊棘滿布,我也絕不退縮!”言辭懇切,擲地有聲,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憧憬與決絕。
日向寧次微微一愣,顯然沒料到男弟子會如此突然卻又這般莊重地提出拜師請求。他凝視著男弟子那寫滿堅定的眼神,一瞬間,往昔自己拜師學藝時的艱辛與恩師的諄諄教誨湧上心頭,心中湧起一股暖流般的感動。他趕忙上前,雙手扶起男弟子,語重心長地說道:“你既有此等決心,我又豈有拒人於千裏之外的道理。但你需明白,學醫之路漫漫,恰似那逆水行舟,艱難險阻無窮無盡,不僅需要耗費大量心力,更需有磐石般堅定的信念與百折不撓的毅力,你可都準備好了?”聲音平和卻又透著不容置疑的鄭重。
男弟子眼中閃爍著興奮難抑的光芒,那光芒甚至比頭頂的日光還要耀眼幾分,他重重地點頭,仿若小雞啄米一般急切:“弟子定不負先生期望!哪怕吃盡苦頭,我也會咬牙堅持,定要將您的衣缽傳承下去,與您一同對抗那為禍世間的魔影門!”話語間,雙拳緊握,手臂上青筋微微凸起,彰顯著他的決心。
從那以後,男弟子便如影隨形地跟隨日向寧次刻苦學習。日向寧次毫無保留,將自己多年日前積累的醫術與魔法心得傾囊相授,男弟子則仿若一塊幹涸許久的日前海綿,如饑似渴地吸收著這些珍貴無比的日前知識。
當男弟子在醫術基礎知識上有了一定積累後,日向寧次決定開始教授他診脈技術,這是洞察人體奧秘的關鍵一步。
一日清晨,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一地細碎的光影,師徒二人坐在木屋前的石凳上,石桌上擺放著一些簡單的醫療器具和一本古樸的醫書。
陽光透過窗戶灑進房間,照亮了室內的一切。日向寧次端坐在桌前,他那原本就嚴肅的麵容此刻更顯莊重。隻見他伸手緩緩地拿起一本厚重的醫書,仿佛手中捧著的是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他輕輕地將醫書翻開,泛黃的書頁發出輕微的沙沙聲。
寧次的目光落在書上的圖譜上,然後抬起頭,用沉穩而溫和的聲音對著身旁的男弟子說道:“徒兒啊,診脈乃是醫術之基石。通過觸摸病人的脈搏,我們能夠洞察其體內氣血的運行狀況以及髒腑的虛實盛衰。從今天開始,為師就要傳授給你這門至關重要的診脈之術。”說著,他伸出右手食指,輕輕地指向書中的脈象圖譜。
男弟子全神貫注地盯著師傅所指之處,眼睛眨也不眨一下,生怕錯過任何一個細節。他的目光隨著師傅手指的移動而遊走,眼神中充滿了專注和好奇。當聽到師傅講解到關鍵之處時,他還會不時地點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其中的要點。
“你來看,這脈象圖譜分為寸、關、尺三部。”寧次繼續耐心地解釋道,“寸部對應的是心肺,關部反映脾胃肝膽,而尺部則關乎腎與命門。不僅如此,每一部又有著浮、沉、遲、數等多種脈象變化。這些脈象各不相同,其所代表的意義也是千差萬別,萬萬不可混淆。例如,浮脈多主表證,沉脈常示裏證;遲脈意味著寒症,數脈則往往提示熱象。隻有準確分辨出各種脈象,並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和體征,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從而對症下藥,治病救人。”
“來,把手伸過來。”日向寧次說道。男弟子趕忙伸出手腕,平放於石桌上。日向寧次三指搭脈,輕輕按壓,片刻後,說道:“你近日勤於修煉魔法,體力消耗頗大,又因憂心魔影門之事,睡眠不佳,致使氣血稍有虧虛,脈象略顯虛浮。”
男弟子瞪大了眼睛,既驚又喜:“師傅,您這一搭脈,便把我的狀況說得一清二楚,太神奇了!徒兒定要用心學好。”
日向寧次微笑著點頭:“這隻是入門。診脈需心平氣和,排除雜念,全神貫注感受脈象的細微變化。手指按壓的力度也極為關鍵,過輕則難以體察,過重又會掩蓋脈象本意。你且來試試。”說著,便讓男弟子為自己診脈。
男弟子模仿著師傅的樣子,三指搭在日向寧次手腕上,可剛一接觸,便緊張得手指微微顫抖,眉頭緊皺,全神貫注地感受了許久,卻還是一臉茫然。
“莫慌,慢慢來。”日向寧次鼓勵道,“集中精力,想象你的手指與我的脈象融為一體,去捕捉那最細微的跳動。”
男弟子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再次嚐試。這次,他似乎感覺到了一絲若有若無的跳動,但又不太確定。“師傅,我好像感覺到了一點,可又不太清楚,這脈象……是浮脈嗎?”
日向寧次耐心解答:“你所感知的,還隻是皮毛。浮脈輕取即得,重按稍減而不空,如水上漂木。你方才的感覺,更多是因緊張手抖所致,並非真正的浮脈。再試。”
就這樣,男弟子反複練習,從最初的懵懂無知,到漸漸能分辨出幾種簡單脈象,一上午的時間悄然過去。午後,陽光愈發熾熱,師徒二人卻未停歇。
日向寧次又拿出一些草藥,說道:“有些草藥服用後,脈象也會有所變化。這是‘補心草’,服用後能滋補心氣,脈象會趨於和緩有力。你先服下,感受一下自身脈象的改變,再為我診脈,看看能否察覺其中差異。”
男弟子依言服下草藥,閉目凝神片刻後,為師傅診脈。這次,他臉上露出驚喜之色:“師傅,我感覺到脈象變得沉穩有力了,和之前大不一樣,這就是‘補心草’的功效嗎?”
日向寧次欣慰一笑:“不錯,你已有進步。但這還遠遠不夠,人體脈象複雜多變,受諸多因素影響,如情緒、飲食、疾病等。隻有日積月累的實踐,才能練就精準的診脈技藝。”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男弟子一有時間就拉著師傅練習診脈,甚至在休息時,也會把手搭在自己或他人手腕上,默默感受脈象。山穀中的居民們,也時常成為他的“練習對象”,大家都樂意幫忙,看著他一天天成長。
一次,山穀裏一位老人突然病倒,腹痛難忍。男弟子第一時間趕到,他先安撫老人情緒,然後沉穩地為老人診脈。隻見他三指搭脈,眉頭微蹙,片刻後,說道:“爺爺,您這是飲食不節,損傷了脾胃,導致氣機阻滯,脈象沉緊。我這就去配藥,您莫急。”說罷,便跑去配藥。日向寧次在一旁看著,眼中滿是讚許。
男弟子配好藥,喂老人服下,又守在一旁觀察。不多時,老人的腹痛漸漸緩解,臉上露出了笑容:“好孩子,多虧了你啊,這醫術學得真不錯。”男弟子撓撓頭,靦腆一笑:“爺爺,多虧師傅教得好,我還有很多要學呢。”
當男弟子在診脈上漸入佳境後,日向寧次又開啟了教授手術刀技術的篇章。
這一天,風和日麗,溫暖的陽光穿透茂密的樹葉,灑下一片片細碎而斑駁的光影。師徒二人並肩而行,緩緩地走向那間位於山林深處的木屋。這座木屋雖然外表看起來樸實無華,但它卻是專門用來供人進行醫學研習的重要場所。
當他們推開門時,一股混合著各種草藥香氣的清新空氣撲麵而來。屋內整齊地擺放著琳琅滿目的物品,有散發著淡淡清香的各類珍貴草藥,它們被精心分類放置在木質貨架上;還有各式各樣的醫用器具,從精致小巧的鑷子到寒光閃閃的手術刀,應有盡有;此外,角落裏還立著幾個製作精巧的簡易人體模型,仿佛隨時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研究其內部結構。
日向寧次一臉肅穆,他走到擺放著醫療器械的桌子前,伸手輕輕拿起了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刀刃閃爍著冷冽的光芒,宛如一件致命的武器。他轉過頭來,目光如炬地凝視著身旁的男弟子,鄭重其事地開口說道:“徒兒啊,這把小小的手術刀對於我們醫者而言,乃是除去病魔的無上利刃。若能運用得恰到好處,便可在生死攸關之際拯救患者的生命;然而,若是稍有不慎出現差錯,不僅無法治愈病患,反而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痛苦,甚至將他們推向萬劫不複的深淵,危及寶貴的性命。因此,當你手握此刀之時,必須要全神貫注,絕不可有絲毫懈怠!”
男弟子瞪大了眼睛,緊緊盯著師父手中那把令人敬畏的手術刀,心中不禁湧起一陣複雜的情緒——既有初次接觸如此利器的興奮與好奇,同時也感受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所帶來的緊張感。他深吸一口氣,然後用力地點了點頭,表示自己已經明白了師父的教誨,並下定決心一定要學好醫術,不辜負師父的期望。
“首先,持刀之法極為重要。看,像這樣,以拇指與食指、中指拿捏刀身,無名指與小指自然彎曲,穩住手腕。如此,方能靈活操控,發力精準。”日向寧次邊說邊示範,動作流暢自然,手術刀在他指尖仿若有了生命。
男弟子模仿著師傅的動作,可手卻不聽使喚,手術刀在他手中微微顫抖。“師傅,我這手……老是抖,怎麽辦?”他麵露焦急之色。
“莫慌,初時手抖乃正常現象。這需你勤加練習,鍛煉手部力量與穩定性。你且用這持刀手勢,每日堅持懸空持刀半個時辰,不出數日,必有改善。”日向寧次耐心安慰道。
接下來的幾日,男弟子每日早起,在木屋外迎著朝陽練習持刀,汗水浸濕衣衫也未曾停歇。漸漸地,他手中的手術刀不再顫抖得那般厲害。
待男弟子持刀稍穩,日向寧次又開啟下一步教學。他拿出一個模擬傷口的道具,置於桌上,說道:“徒兒,現在看我如何清創縫合。清創時,刀刃需緊貼創麵,輕輕剔除腐肉與雜質,力度要恰到好處,既不能殘留穢物,又不可損傷健康組織。”說著,他便開始操作,眼神專注,手下動作精準無誤,不一會兒,模擬傷口便被清理得幹幹淨淨。
男弟子目不轉睛地看,心中暗自讚歎。輪到他時,卻緊張得額頭冒汗,手術刀剛一接觸刀具,便差點劃偏。“師傅,這太難了,我怕傷著‘患者’。”
“大膽去做,有我在旁看著。記住,醫者仁心,若此時畏縮,日後如何救人性命?”日向寧次鼓勵道。
男弟子深吸一口氣,重新調整心態,再次嚐試。這次,他雖動作緩慢,但好歹完成了清創步驟,長舒一口氣。
縫合環節同樣不易。日向寧次拿起針線,演示道:“縫合講究針距均勻、線結緊實。看,這樣進針、出針,再繞線、打結……”男弟子緊跟師傅動作,反複練習,手指被針紮得紅腫,也不吭一聲。
一次,山穀中有位獵人在捕獵時不慎被野獸抓傷,傷口頗深。男弟子聽聞,自告奮勇前去救治。他趕到現場,先以鎮定的神色安撫獵人情緒,隨後有條不紊地打開藥箱,取出手術刀。在日向寧次的遠程指導下(此前約定,遇緊急情況可用傳聲魔法溝通),男弟子按照所學,仔細清創、縫合。過程雖不似師傅那般嫻熟迅速,但也有驚無險地完成了手術。獵人的傷口逐漸愈合,對男弟子感激不盡:“小夥子,多虧了你啊,這醫術真厲害!”男弟子靦腆一笑:“大叔,是我師傅教得好,我還得多學呢。”
隨著學習的進入,男弟子的天賦逐漸展露無遺。一次實戰演練中,男弟子巧妙施展魔法,配合剛學不久的醫術,將模擬的敵人“擊退”。他興奮地跑到日向寧次身邊,臉頰因激動而泛紅,眼中閃爍著自豪的光芒:“師傅,您看到了嗎?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這下子,就算魔影門的人來了,我也不怕了!”那雀躍的模樣,仿佛還是當初那個天真無邪的孩子。
日向寧次看著男弟子,心中滿是欣慰與讚許,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勵道:“徒兒,你進步神速,為師深感欣慰。但切不可驕傲自滿,魔影門的手段層出不窮,我們要節製的還有很多。繼續努力,未來的路還長,我們肩負著守護這片山穀、拯救蒼生的重任。”男弟子鄭重點頭,師徒二人的身影在夕陽餘暉下被拉得很長很長,仿若預示著他們未來漫長而艱辛的征程。
然而,魔影門並未放棄對他們的追捕。向任毒得知男弟子背叛後,仿若被激怒的惡獸,暴跳如雷,怒不可遏,在魔影門的大堂之上大發雷霆:“那小子不知死活,竟敢背叛我!給我派出更多的人手,就算把這世間翻個底朝天,也要把他們給我找出來,碎屍萬段!”在他的咆哮聲中,一群黑影如鬼魅般迅速四散,奔赴各地搜尋他們的蹤跡。
山穀中的寧靜愈發顯得脆弱,仿若一層隨時可能被捅破的薄紗。但日向寧次與男弟子並未被恐懼吞噬,他們日夜苦練,在醫術與魔法的世界裏不斷探索,隻為那即將到來的殘酷決戰積蓄力量,守護這山穀中的一方安寧,成為穿透黑暗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