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周亦雲和林娥在黃埔門前告別。林娥的神情有些複雜,但還是她輕聲對周亦雲說道:“一路小心,保重自己。”周亦雲點了點頭,也微笑著迴應:“你也是,照顧好自己。”
隨後,周亦雲和蔣現雲一同登坐上汽車前往了廣州黃角。一路上蔣現雲給周亦雲講了下直屬團的駐地,原來直屬團被確定為裝甲部隊後,駐地已經從清遠移防到了黃角。黃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丘陵山地占總麵積的13%,水域占27%,平原占60%,整體呈現出“一山三水六平原”的地形分布。這種地形不僅便於接收紅色聯盟提供的坦克裝備,還能方便地從廣州獲取物資補給,同時也非常適合裝甲部隊的展開和訓練。
在營區門口,布柳赫爾顧問早已等候多時。當他看到周亦雲的身影時,立刻大步迎了上去,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還沒等周亦雲反應過來,布柳赫爾便給了他一個結實的熊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後背。
“周,歡迎迴來!”布柳赫爾用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道,語氣中充滿了欣喜。
周亦雲笑著迴應:“布柳赫爾顧問,我想我們可以用俄語交流。”
布柳赫爾鬆開手,神情變得認真起來:“我已經收到了國內的電報,上級指示我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不過,後勤這一塊我要親自掌控,這是為了確保物資和裝備的供應不出問題。”
周亦雲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是應該的。後勤是裝甲部隊的生命線,有您親自負責,我也放心了。”
布柳赫爾滿意地笑了笑,隨後轉身對薑雲說道:“蔣,帶周去看看我們的裝甲部隊吧。這段時間,我們可是做了不少工作。”
蔣現雲笑著點頭,對周亦雲說道:“亦雲,走吧,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新家。”
三人一同走進了裝甲部隊的營地。一路上,蔣現雲向周亦雲詳細介紹了直屬團的改編情況:“根據上級的命令,直屬團已經正式改編為第一軍直屬裝甲團。目前,我們下轄3個裝甲營,每個營配備8輛坦克,總計24輛坦克。此外,還有4個摩托化步兵營,炮兵營,補充營以及工兵營、偵察連、警衛營、維修連和通訊連,醫護連各一個。”
周亦雲一邊聽,一邊仔細觀察著營地的情況。各個班排正在緊張地進行訓練,坦克的轟鳴聲、汽車發動機的咆哮,聲。整個廣州革命政府的本錢都在這了。
晚上周亦雲召開了軍事會議,要求班排以上的幹部都參加,在會上他詢問了部隊由上麵困難,他的話音剛落,王堯伍便第一個站了起來。這位年輕的軍官神情激動,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團長,我有幾個問題想反映。首先,我們的坦克在山區的時候動力不夠,影響了整體的推進速度。其次,步坦協同訓練中,坦克和坦克之間的旗語通訊在炮擊產生的煙霧中由於看不清坦克之間的距離,經常出現配合失誤的情況。”
周亦雲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認同。王堯伍說完後,周亦雲讚許地說道:“王堯伍提的問題非常具體,也很有針對性。這些問題正是我們接下來需要重點解決的。”他說完,目光轉向薑雲,發現他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顯然對王堯伍的表現十分認可。
接著,楊立青也站了起來。他的語氣沉穩,但帶著一絲無奈:“團長,我這邊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紅色聯盟的工程師在修理坦克時,隻讓我們配打下手,核心部件的修理完全不讓我們參與。這樣一來,我們的人很難掌握真正的維修技術。”
周亦雲皺了皺眉,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他思索片刻,說道:“維修技術是裝甲部隊的生命線,我們必須掌握,立青紅色聯盟的人都愛喝酒。”
楊立青一下就開心起來,立馬就答應了下來。
楊立青點了點頭,坐了下來。隨後,又有幾名軍官陸續發言。其中一名軍官提到:“團長,我們在訓練中發現,坦克開炮的聲音非常大,士兵們用棉花塞耳朵很不方便。我們嚐試用編織的方式做了一個耳塞,外層用布料包裹,裏麵填充棉花,效果還不錯。希望能推廣使用。”
周亦雲聽後,眼睛一亮,笑著說道:“這個創意非常好!既能保護士兵的聽力,又方便實用。你們可以把這個方案進一步完善,如果效果確實好,我們可以在全團推廣。”
會議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軍官們提出的問題涵蓋了訓練、裝備、後勤等多個方麵。周亦雲一邊聽,一邊認真地記錄,並不時與大家討論解決方案。會議結束時,他站起身來,語氣堅定地說道:“今天的會議非常有意義。大家提出的問題,我會盡快整理並製定解決方案。
當天散會以後周亦雲立馬行動了起來,他不光每一天開複盤會,要求軍官提意見,提建議,也在每天的晚上給排連以上的軍官進行補課,在周亦雲編寫的裝甲戰術的書印出來後,更是給全團每個人發了一本,要求全團都知道怎麽樣使用坦克,要求班晚上都要進行生活會讀書隨時進行考試,周亦雲這麽做的是把他們當作火種來培養,為未來的擴編打下基礎,同時周亦雲也絕對不允許在淞滬會戰中,出現一輛坦克自己進攻的畫麵,他們都是華夏的未來。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直屬裝甲團正在飛速成長。每一天的訓練、每一次的複盤、每一場的實戰演練,都讓這支年輕的部隊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周亦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將好的方法保留下來,將錯誤的做法及時糾正。他的領導能力和戰術智慧,逐漸贏得了全團上下的信任與尊敬。
布柳赫爾顧問每天都會向莫斯科發送一封電報,匯報裝甲團的進展和周亦雲的表現。起初,他隻是例行公事地記錄訓練情況和裝備使用狀態,坦克改進意見,慢慢的還多了很多誇讚之詞他認為他的訓練方法。他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正在將這支裝甲團打造成一支遠東的勁旅和鐵軍,並且還高度表揚了華夏軍人並特別提到他們並不比紅色聯盟的軍人差。”
隨後,周亦雲和蔣現雲一同登坐上汽車前往了廣州黃角。一路上蔣現雲給周亦雲講了下直屬團的駐地,原來直屬團被確定為裝甲部隊後,駐地已經從清遠移防到了黃角。黃角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丘陵山地占總麵積的13%,水域占27%,平原占60%,整體呈現出“一山三水六平原”的地形分布。這種地形不僅便於接收紅色聯盟提供的坦克裝備,還能方便地從廣州獲取物資補給,同時也非常適合裝甲部隊的展開和訓練。
在營區門口,布柳赫爾顧問早已等候多時。當他看到周亦雲的身影時,立刻大步迎了上去,臉上洋溢著熱情的笑容。還沒等周亦雲反應過來,布柳赫爾便給了他一個結實的熊抱,用力拍了拍他的後背。
“周,歡迎迴來!”布柳赫爾用略帶口音的中文說道,語氣中充滿了欣喜。
周亦雲笑著迴應:“布柳赫爾顧問,我想我們可以用俄語交流。”
布柳赫爾鬆開手,神情變得認真起來:“我已經收到了國內的電報,上級指示我全力配合你的工作。不過,後勤這一塊我要親自掌控,這是為了確保物資和裝備的供應不出問題。”
周亦雲點了點頭,表示理解:“這是應該的。後勤是裝甲部隊的生命線,有您親自負責,我也放心了。”
布柳赫爾滿意地笑了笑,隨後轉身對薑雲說道:“蔣,帶周去看看我們的裝甲部隊吧。這段時間,我們可是做了不少工作。”
蔣現雲笑著點頭,對周亦雲說道:“亦雲,走吧,我帶你去看看我們的新家。”
三人一同走進了裝甲部隊的營地。一路上,蔣現雲向周亦雲詳細介紹了直屬團的改編情況:“根據上級的命令,直屬團已經正式改編為第一軍直屬裝甲團。目前,我們下轄3個裝甲營,每個營配備8輛坦克,總計24輛坦克。此外,還有4個摩托化步兵營,炮兵營,補充營以及工兵營、偵察連、警衛營、維修連和通訊連,醫護連各一個。”
周亦雲一邊聽,一邊仔細觀察著營地的情況。各個班排正在緊張地進行訓練,坦克的轟鳴聲、汽車發動機的咆哮,聲。整個廣州革命政府的本錢都在這了。
晚上周亦雲召開了軍事會議,要求班排以上的幹部都參加,在會上他詢問了部隊由上麵困難,他的話音剛落,王堯伍便第一個站了起來。這位年輕的軍官神情激動,語氣中帶著一絲急切:“團長,我有幾個問題想反映。首先,我們的坦克在山區的時候動力不夠,影響了整體的推進速度。其次,步坦協同訓練中,坦克和坦克之間的旗語通訊在炮擊產生的煙霧中由於看不清坦克之間的距離,經常出現配合失誤的情況。”
周亦雲認真地聽著,不時點頭表示認同。王堯伍說完後,周亦雲讚許地說道:“王堯伍提的問題非常具體,也很有針對性。這些問題正是我們接下來需要重點解決的。”他說完,目光轉向薑雲,發現他的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顯然對王堯伍的表現十分認可。
接著,楊立青也站了起來。他的語氣沉穩,但帶著一絲無奈:“團長,我這邊有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紅色聯盟的工程師在修理坦克時,隻讓我們配打下手,核心部件的修理完全不讓我們參與。這樣一來,我們的人很難掌握真正的維修技術。”
周亦雲皺了皺眉,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棘手。他思索片刻,說道:“維修技術是裝甲部隊的生命線,我們必須掌握,立青紅色聯盟的人都愛喝酒。”
楊立青一下就開心起來,立馬就答應了下來。
楊立青點了點頭,坐了下來。隨後,又有幾名軍官陸續發言。其中一名軍官提到:“團長,我們在訓練中發現,坦克開炮的聲音非常大,士兵們用棉花塞耳朵很不方便。我們嚐試用編織的方式做了一個耳塞,外層用布料包裹,裏麵填充棉花,效果還不錯。希望能推廣使用。”
周亦雲聽後,眼睛一亮,笑著說道:“這個創意非常好!既能保護士兵的聽力,又方便實用。你們可以把這個方案進一步完善,如果效果確實好,我們可以在全團推廣。”
會議持續了將近兩個小時,軍官們提出的問題涵蓋了訓練、裝備、後勤等多個方麵。周亦雲一邊聽,一邊認真地記錄,並不時與大家討論解決方案。會議結束時,他站起身來,語氣堅定地說道:“今天的會議非常有意義。大家提出的問題,我會盡快整理並製定解決方案。
當天散會以後周亦雲立馬行動了起來,他不光每一天開複盤會,要求軍官提意見,提建議,也在每天的晚上給排連以上的軍官進行補課,在周亦雲編寫的裝甲戰術的書印出來後,更是給全團每個人發了一本,要求全團都知道怎麽樣使用坦克,要求班晚上都要進行生活會讀書隨時進行考試,周亦雲這麽做的是把他們當作火種來培養,為未來的擴編打下基礎,同時周亦雲也絕對不允許在淞滬會戰中,出現一輛坦克自己進攻的畫麵,他們都是華夏的未來。
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直屬裝甲團正在飛速成長。每一天的訓練、每一次的複盤、每一場的實戰演練,都讓這支年輕的部隊變得更加成熟和強大。周亦雲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將好的方法保留下來,將錯誤的做法及時糾正。他的領導能力和戰術智慧,逐漸贏得了全團上下的信任與尊敬。
布柳赫爾顧問每天都會向莫斯科發送一封電報,匯報裝甲團的進展和周亦雲的表現。起初,他隻是例行公事地記錄訓練情況和裝備使用狀態,坦克改進意見,慢慢的還多了很多誇讚之詞他認為他的訓練方法。他的領導力和執行力,正在將這支裝甲團打造成一支遠東的勁旅和鐵軍,並且還高度表揚了華夏軍人並特別提到他們並不比紅色聯盟的軍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