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袁景燦對臨州的政治格局格外留意,實在是前世的李步遠太過“聲名遠揚”了!在當時幾乎每一個臨州人提起他的名字,皆是咬牙切齒,恨之入骨。
李步遠,人送外號“李三多”,所謂的“三多”,直白又刺眼,說的便是他手頭的錢財多得令人咋舌,名下的房產遍布各處,還有圍繞在他身邊的女人數量竟也達到了兩位數之多。根據時間推算,目前他正擔任臨州市湖中區區長一職。
前世的2009年,這位“傳奇”人物轟然落馬,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一位接近李步遠案專案組的知情人士在麵對當時的記者時悄悄透露道:“李步遠有三多,錢多、房多、女人多,我們平日裏都叫他‘李三多’。”
今年剛滿43歲的李步遠是臨州市肖山區中埠鎮中埠村人,1959年2月出生。
李步遠的出身可謂不幸,其父親因眼疾失明,是個瞎子。生下三個兒子,隻有長子李步遠視力正常,而另外兩個弟弟,均飽受遺傳性視力障礙的折磨。以致村裏人都將李步遠日後的飛黃騰達,歸結為他集合了全家精華的緣故。
不過,命運雖給了李步遠一個苦澀的開篇,卻也為他打開了一扇富足的窗。他的父親盡管雙目失明,卻憑借著一手精準的算命技藝,在肖山當地聲名遠揚,人稱“李半仙”。那時候,方圓幾十裏內,不管是官場中渴望仕途順遂的官員,還是商場上期盼生意興隆的商人,乃至普通百姓為求生活平安順遂,都紛紛慕名而來,找他算上一卦。
靠著這門獨特技藝,李家積攢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在當地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殷實人家。即便後來李步遠官至肖山科級幹部,身邊不少同事依舊會對他家的富裕羨慕不已。
據稱父親離世之際,給3個兒子留下的家產高達數百萬之巨,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當地還流傳著一個說法,李步遠初入官場時,父親曾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叮囑:“你太聰明,這官場水深,最好別去趟這渾水。可要是真當了官,千萬要記住,咱家不缺錢,別伸手拿別人的東西。”
李步遠自幼便天資聰慧,腦袋瓜轉得比同齡人快得多。上學讀書也很早,1975年,年僅16歲的他,就從肖山六中(原中埠中學)順利畢業,憑借優異成績考入肖山湘湖師範大專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當時肖山縣城的朝暉初中,擔任物理老師一職。
1984年,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朝暉初中正準備提拔李步遠擔任副校長一職,恰逢當時幹部年輕化的浪潮洶湧襲來,縣城所在地城廂鎮急需一位年輕有活力、知識素養高的分管文教的副鎮長。
時年25歲的李步遠,憑借自身過硬的條件,剛好符合所有選拔要求,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告別了熟悉的校園講台,就此踏入仕途,開啟了一路“開掛”般的晉升之路,直至24年後,官至正廳級的臨州市副sz,成為眾人眼中的官場驕子。
1985年,剛擔任副鎮長滿一年的李步遠,便憑借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卓越的口才,得到上級賞識,被提拔為肖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當年,肖山一批文藝骨幹前往江省藝校進修,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畢業典禮上,李步遠作為領導出席並發表講話。他站在台上身姿挺拔,儀表堂堂,出口成章,一番演講下來,台下的文藝骨幹們紛紛被他的風采所折服。
時光匆匆,又是一年半過去,1988年11月,李步遠憑借著在各個崗位上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卓越領導能力,出任肖山市委辦公室主任一職,開始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拳腳。
14個月後的1990年1月,他再次迎來仕途的高光時刻。此時的他還不滿31周歲,可謂年輕有為意氣風發。
3年後,李步遠憑借著一路積攢的口碑與人脈,再進一步,成為肖山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備受矚目。
肖山作為全國十強縣(市),亦是江省經濟最為發達的縣級市,這裏匯聚了無數精英人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年輕的李步遠卻如同一匹黑馬,每隔一年半載就能在仕途上邁出堅實的一步,他的能力、魄力與果敢,讓他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視為肖山政壇未來的中流砥柱。
而在肖山任職期間,李步遠與妻子林秋芬相識相戀,最終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林秋芬為肖山區霞飛鎮人,離李步遠所在中埠不過幾裏地之遙。起初林秋芬隻是霞飛鎮砂輪廠的一位倉庫保管員,每日與冰冷的機器零件和繁瑣的賬目打交道。
認識李步遠後,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改變。憑借著自身會計專業的優勢,她順利進入肖山文化館下屬的一家裝潢公司擔任會計,同時借調在文化館任會計,開啟了全新的職業生涯。
1993年,裝潢公司迎來體製變革,變身全民所有製企業,林秋芬也借此機會,正式進入文化館編製,成為一名有正式編製的員工。
此時,李步遠在仕途上已然平步青雲,擔任肖山市副sz一職,身為妻子的林秋芬自然也備受照顧。
她先是憑借著自己的商業頭腦和對文化館的了解,以文化館名義,大膽創辦了肖山市一家裝飾工程公司,為文化館帶來了不少收益,也改善了員工福利;此後,她憑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積累的人脈,迴到文化館出任副館長,一步步站穩腳跟,最終升任館長一職,成為文化館的當家人物。
大家都知道她是會計出身,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精明的頭腦,她創辦的公司,實實在在地為文化館員工謀了福利,因此,不少人對她心懷感激。
然而,也有一些同事私下裏議論,認為林秋芬能有今天的成就,當上文化館館長,歸根結底還是靠丈夫李步遠的關係。
1999年林秋芬離開了文化館,也告別了熟悉的肖山,跟隨丈夫李步遠來到一江之隔的臨州市區,從此徹底告別了過去的生活圈子,踏入一個全新的、充滿誘惑與挑戰的世界。
此前的1997年,李步遠以官商兩棲的身份,出任臨州(香江)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一家新成立的窗口公司,形同駐香江辦事處,肩負著對外聯絡、招商引資等諸多重任。
李步遠隻身赴港,憑借著自己的精明能幹和卓越的交際手腕,在香江這個繁華都市迅速打開局麵,他的能力得到了組織上的高度認可,也為日後的仕途晉升積累了更深厚的資本。
2001年,在香江拚搏數年後,李步遠迴到臨州,旋即被組織安排到進修班學習,這無疑是組織對他的又一次重點培養。
次年6月,學業有成的李步遠出任臨州市湖中區代區長,正式開啟了他在臨州主城區的政治生涯。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步遠的落馬與其妻子林秋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來到臨州後,林秋芬以官太太的特殊身份,頻繁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與多家房地產企業打得火熱。
在利益的誘惑下,她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在一些公司暗中握有幹股,坐收漁利。
據當時的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在當初涉案的某集團下屬企業——江省某某貿易有限公司,林秋芬公然出任董事職務,且在案發前這一身份始終未曾變動。
該人士還介紹,林秋芬不僅在商業利益勾結上手段高明,在投資理財領域同樣長袖善舞。她十分擅長炒股,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在股市上斬獲頗豐。
時間再次來到2009年4月,因涉嫌一係列嚴重問題,李步遠被請“喝茶”。與其一同被控製的,還有他的妻子林秋芬。
自2002年開始擔任臨州市湖中區區長起,李步遠一直是影響臨州核心圈地產發展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長期兼任重要部門的多項關鍵職務,而這些區域,正是近年來臨州地產商們擠破腦袋都想涉足的掘金之地。
2004年1月,臨州市政府懷揣著打造城市新名片、推動旅遊發展的美好願景,毅然決定開啟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建設。起初,這一項目承載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然而,工程推進過程中卻遭遇了諸多爭議,種種質疑聲此起彼伏,但令人詫異的是,即便爭議不斷,項目依舊如同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進展迅猛。
2005年5月,濕地公園正式開園。次年濕地公園二期工程緊鑼密鼓地開工建設。
自濕地公園項目破土動工以來,當地居民的日子就沒再消停過。他們親眼目睹著原本寧靜的濕地一點點被改變,一些不合理的開發建設讓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於是當地居民的舉報、上訪一直不斷,期盼著能為這片土地討迴公道。
2008年,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積累多年的問題終於露出冰山一角,多名基層人員受查
事實上,早在2008年11月,臨州發生地鐵重大塌陷事故時,李步遠的處境就變得微妙起來。
雖說前期規劃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看似不該由他這個“新官”來承擔主要責任,可畢竟城建工作在他的管轄範疇之內。但地鐵事故一直未見有人被查處,公眾們望眼欲穿,一直在焦急地期待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公正、合理的處理意見。
彼時恰逢李步遠母親去世,這本該是他守在母親身旁盡孝的時刻,可深陷地鐵事故漩渦中心的他,忙得暈頭轉向、焦頭爛額,甚至都沒能抽出時間迴家,為母親料理後事。
李步遠,人送外號“李三多”,所謂的“三多”,直白又刺眼,說的便是他手頭的錢財多得令人咋舌,名下的房產遍布各處,還有圍繞在他身邊的女人數量竟也達到了兩位數之多。根據時間推算,目前他正擔任臨州市湖中區區長一職。
前世的2009年,這位“傳奇”人物轟然落馬,成為街頭巷尾熱議的焦點。
一位接近李步遠案專案組的知情人士在麵對當時的記者時悄悄透露道:“李步遠有三多,錢多、房多、女人多,我們平日裏都叫他‘李三多’。”
今年剛滿43歲的李步遠是臨州市肖山區中埠鎮中埠村人,1959年2月出生。
李步遠的出身可謂不幸,其父親因眼疾失明,是個瞎子。生下三個兒子,隻有長子李步遠視力正常,而另外兩個弟弟,均飽受遺傳性視力障礙的折磨。以致村裏人都將李步遠日後的飛黃騰達,歸結為他集合了全家精華的緣故。
不過,命運雖給了李步遠一個苦澀的開篇,卻也為他打開了一扇富足的窗。他的父親盡管雙目失明,卻憑借著一手精準的算命技藝,在肖山當地聲名遠揚,人稱“李半仙”。那時候,方圓幾十裏內,不管是官場中渴望仕途順遂的官員,還是商場上期盼生意興隆的商人,乃至普通百姓為求生活平安順遂,都紛紛慕名而來,找他算上一卦。
靠著這門獨特技藝,李家積攢下了豐厚的物質財富,在當地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殷實人家。即便後來李步遠官至肖山科級幹部,身邊不少同事依舊會對他家的富裕羨慕不已。
據稱父親離世之際,給3個兒子留下的家產高達數百萬之巨,這在當時無疑是一筆天文數字。
當地還流傳著一個說法,李步遠初入官場時,父親曾拉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叮囑:“你太聰明,這官場水深,最好別去趟這渾水。可要是真當了官,千萬要記住,咱家不缺錢,別伸手拿別人的東西。”
李步遠自幼便天資聰慧,腦袋瓜轉得比同齡人快得多。上學讀書也很早,1975年,年僅16歲的他,就從肖山六中(原中埠中學)順利畢業,憑借優異成績考入肖山湘湖師範大專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當時肖山縣城的朝暉初中,擔任物理老師一職。
1984年,命運的齒輪再次轉動,朝暉初中正準備提拔李步遠擔任副校長一職,恰逢當時幹部年輕化的浪潮洶湧襲來,縣城所在地城廂鎮急需一位年輕有活力、知識素養高的分管文教的副鎮長。
時年25歲的李步遠,憑借自身過硬的條件,剛好符合所有選拔要求,於是,他毅然決然地告別了熟悉的校園講台,就此踏入仕途,開啟了一路“開掛”般的晉升之路,直至24年後,官至正廳級的臨州市副sz,成為眾人眼中的官場驕子。
1985年,剛擔任副鎮長滿一年的李步遠,便憑借出色的領導才能和卓越的口才,得到上級賞識,被提拔為肖山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當年,肖山一批文藝骨幹前往江省藝校進修,在充滿藝術氛圍的畢業典禮上,李步遠作為領導出席並發表講話。他站在台上身姿挺拔,儀表堂堂,出口成章,一番演講下來,台下的文藝骨幹們紛紛被他的風采所折服。
時光匆匆,又是一年半過去,1988年11月,李步遠憑借著在各個崗位上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卓越領導能力,出任肖山市委辦公室主任一職,開始在更廣闊的舞台上施展拳腳。
14個月後的1990年1月,他再次迎來仕途的高光時刻。此時的他還不滿31周歲,可謂年輕有為意氣風發。
3年後,李步遠憑借著一路積攢的口碑與人脈,再進一步,成為肖山政壇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備受矚目。
肖山作為全國十強縣(市),亦是江省經濟最為發達的縣級市,這裏匯聚了無數精英人才,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然而,年輕的李步遠卻如同一匹黑馬,每隔一年半載就能在仕途上邁出堅實的一步,他的能力、魄力與果敢,讓他在一眾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被視為肖山政壇未來的中流砥柱。
而在肖山任職期間,李步遠與妻子林秋芬相識相戀,最終攜手步入婚姻殿堂。
林秋芬為肖山區霞飛鎮人,離李步遠所在中埠不過幾裏地之遙。起初林秋芬隻是霞飛鎮砂輪廠的一位倉庫保管員,每日與冰冷的機器零件和繁瑣的賬目打交道。
認識李步遠後,她的人生軌跡發生了巨大改變。憑借著自身會計專業的優勢,她順利進入肖山文化館下屬的一家裝潢公司擔任會計,同時借調在文化館任會計,開啟了全新的職業生涯。
1993年,裝潢公司迎來體製變革,變身全民所有製企業,林秋芬也借此機會,正式進入文化館編製,成為一名有正式編製的員工。
此時,李步遠在仕途上已然平步青雲,擔任肖山市副sz一職,身為妻子的林秋芬自然也備受照顧。
她先是憑借著自己的商業頭腦和對文化館的了解,以文化館名義,大膽創辦了肖山市一家裝飾工程公司,為文化館帶來了不少收益,也改善了員工福利;此後,她憑借出色的管理能力和積累的人脈,迴到文化館出任副館長,一步步站穩腳跟,最終升任館長一職,成為文化館的當家人物。
大家都知道她是會計出身,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精明的頭腦,她創辦的公司,實實在在地為文化館員工謀了福利,因此,不少人對她心懷感激。
然而,也有一些同事私下裏議論,認為林秋芬能有今天的成就,當上文化館館長,歸根結底還是靠丈夫李步遠的關係。
1999年林秋芬離開了文化館,也告別了熟悉的肖山,跟隨丈夫李步遠來到一江之隔的臨州市區,從此徹底告別了過去的生活圈子,踏入一個全新的、充滿誘惑與挑戰的世界。
此前的1997年,李步遠以官商兩棲的身份,出任臨州(香江)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這是一家新成立的窗口公司,形同駐香江辦事處,肩負著對外聯絡、招商引資等諸多重任。
李步遠隻身赴港,憑借著自己的精明能幹和卓越的交際手腕,在香江這個繁華都市迅速打開局麵,他的能力得到了組織上的高度認可,也為日後的仕途晉升積累了更深厚的資本。
2001年,在香江拚搏數年後,李步遠迴到臨州,旋即被組織安排到進修班學習,這無疑是組織對他的又一次重點培養。
次年6月,學業有成的李步遠出任臨州市湖中區代區長,正式開啟了他在臨州主城區的政治生涯。
據知情人士透露李步遠的落馬與其妻子林秋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來到臨州後,林秋芬以官太太的特殊身份,頻繁出入各種社交場合,與多家房地產企業打得火熱。
在利益的誘惑下,她甚至不惜鋌而走險,在一些公司暗中握有幹股,坐收漁利。
據當時的記者深入調查發現,在當初涉案的某集團下屬企業——江省某某貿易有限公司,林秋芬公然出任董事職務,且在案發前這一身份始終未曾變動。
該人士還介紹,林秋芬不僅在商業利益勾結上手段高明,在投資理財領域同樣長袖善舞。她十分擅長炒股,憑借著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在股市上斬獲頗豐。
時間再次來到2009年4月,因涉嫌一係列嚴重問題,李步遠被請“喝茶”。與其一同被控製的,還有他的妻子林秋芬。
自2002年開始擔任臨州市湖中區區長起,李步遠一直是影響臨州核心圈地產發展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他長期兼任重要部門的多項關鍵職務,而這些區域,正是近年來臨州地產商們擠破腦袋都想涉足的掘金之地。
2004年1月,臨州市政府懷揣著打造城市新名片、推動旅遊發展的美好願景,毅然決定開啟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建設。起初,這一項目承載著民眾對美好生活環境的期盼,然而,工程推進過程中卻遭遇了諸多爭議,種種質疑聲此起彼伏,但令人詫異的是,即便爭議不斷,項目依舊如同一輛高速行駛的列車,進展迅猛。
2005年5月,濕地公園正式開園。次年濕地公園二期工程緊鑼密鼓地開工建設。
自濕地公園項目破土動工以來,當地居民的日子就沒再消停過。他們親眼目睹著原本寧靜的濕地一點點被改變,一些不合理的開發建設讓生態環境遭受破壞,民眾的切身利益受到侵害。於是當地居民的舉報、上訪一直不斷,期盼著能為這片土地討迴公道。
2008年,濕地公園建設過程中積累多年的問題終於露出冰山一角,多名基層人員受查
事實上,早在2008年11月,臨州發生地鐵重大塌陷事故時,李步遠的處境就變得微妙起來。
雖說前期規劃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看似不該由他這個“新官”來承擔主要責任,可畢竟城建工作在他的管轄範疇之內。但地鐵事故一直未見有人被查處,公眾們望眼欲穿,一直在焦急地期待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公正、合理的處理意見。
彼時恰逢李步遠母親去世,這本該是他守在母親身旁盡孝的時刻,可深陷地鐵事故漩渦中心的他,忙得暈頭轉向、焦頭爛額,甚至都沒能抽出時間迴家,為母親料理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