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越等人身受重傷、縣衙庫房被人闖入,而盜賊卻未被擒拿,這些消息迅速匯集到了獨孤縣令的耳中,讓他不由自主的閃過一個念頭:屋漏偏逢連夜雨!
如今最為精明能幹的陳尋帶著燕小乙已經遠在永勝鄉,經驗豐富的邢越身受重傷、人事不省,剩下這些捕快固然忠誠,但要讓他們全城搜捕,擒住盜賊,恐怕也是不現實的。
“縣令大人,如今當務之急便是穩住局麵!”
王主簿看出了自家上官的煩惱,獻策道,“除了維係街麵安寧的捕快之人,將大部分人都收縮迴來,以保護縣衙為第一要務!”
“盜賊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闖進縣衙庫房,這是多年以來未曾出現過的事情,裏麵必定藏著什麽緊要的東西。”
“嗯,說的有道理!”獨孤文總算做了多年縣令,這點判斷眼光還是有的,當即吩咐書吏道,“李鐵守庫有功,予以嘉獎!”
“邢越等人忠勇可嘉,延請名醫好好診治,使其盡快恢複。”
“另外,加強戒備,每三人一隊,每兩個時辰輪換,務必保證庫房無虞。”
等到書吏領命而去,王主簿卻湊到了獨孤文的耳邊,輕聲說道:“據卑職猜測,此事或許與天寧寺兇案有關!”
“天寧寺兇案?”
獨孤文有些詫異的問道,“我聽說陳尋已經查清楚了,兇手也已經供認不諱,還有什麽首尾嗎?”
“大人,您可能還沒看陳尋所遞交的供狀,今天一早我便放在您的書案上了。”
王主簿對於刑名不陌生,對於林軒璧也甚為了解,細細解釋道,“殺人的是個舉子,不僅有功名在身,還出身豪富,其舅更是您的同年,朝中的翰林學士高越!”
“竟然是他?”
獨孤文怎麽也沒想到,數年前自己還曾經見過兇手,親口誇他學問優長、容貌俊朗,便皺眉追問道,“會不會是陳尋審案出了差錯?”
王主簿搖了搖頭,說道:“無論是口供,還是證供,都極為完備,並無差錯!卑職還特意問了昨晚參與審訊的衙役,說並無刑訊逼供之事!”
“據林軒璧供述,他殺人動機是為了奪得一尊翡翠觀音,因財起意,被高價勒索,才憤而殺人!”
“再說,陳尋的手段大人也應該清楚,破案從未失手!”
獨孤文的表情並未有所緩和,反而更為難了,自語道:“再怎麽說,我與高越相熟,他又是朝中高官,若真將其外甥定為死罪,將來恐怕不好見麵啊。”
“那你為何又將此事與庫房遭侵聯係在一起呢?”
“因為在這一個月裏,從記錄來看,庫房根本就沒有收進去什麽東西,除了昨晚的那一尊翡翠觀音!”
見獨孤文還是一副茫然的模樣,王主簿隻得解釋道,“這尊觀音乃是吳道祖的遺作,價值連城!”
獨孤文像是明白了什麽,說道:“依你所見,這盜賊是見財起意,這才冒險闖進庫房?”
“這一點卑職也不清楚。”王主簿有些猶豫的說道,“說不定是某些人為了給林軒璧脫罪,想要讓這個最關鍵的證物徹底消失!”
以林家的財力,若真是找到江湖人物做這件事,倒也不奇怪。
“麻煩,麻煩,這真是個大麻煩!”
獨孤文思前想後,歎了口氣說道,“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妥當?”
“不如大人去和林軒璧談一談,親耳聽聽他的說辭,若是其中真有什麽蹊蹺,也好盡快處置,免得就連縣衙也不得安生!”
聞聽此言,獨孤文的大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連聲道:“不可,不可!”
“本官若是出麵,事後也就沒有了轉圜餘地,倒不如你代本官處理此事,也能靈活掌握,進退自如!”
王主簿有些擔憂,拱手道:“為縣尊大人分憂乃是卑職的分內之事,但典獄、緝盜都是陳尋的職責,是不是會有越俎代庖之嫌?”
“你想的太多了!”
獨孤文隻要將這件事甩出去,哪裏管那麽多,安撫道,“陳尋是個大度之人,他在永勝鄉另有要事,絕不會反對你替他分擔一些。”
“本官即刻下令,在陳尋迴來之前,天寧寺一案由你繼續追查,不可懈怠!”
見王主簿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獨孤文趕忙又補充了一句:“務必保證縣衙的安寧!”
這才是他的心裏話,獨孤文還想多撈幾年好處,絕不想讓自己遭遇什麽不測!
豈料這一切都在王主簿的預料之內,趁機掌控天寧寺案件的追查之權,借機攀附權貴,便是他的真正目的。
因此,等忙碌了大半天趕迴縣衙的崔戰要找人匯報案情之時,卻發現已經變了天:
陳尋、燕小乙去了永勝鄉,邢捕頭身受重傷尚未蘇醒,而王主簿成為了他匯報的對象。
“這是縣令大人親自下令,你無須驚疑。”
在他的公廨之內,王主簿簡單解釋道,“天寧寺兇案關係重大,又牽連到朝中官員,不可不慎!”
“我雖然比不上陳典史,但對於刑名也略知一二,小崔兄弟查到了什麽,但說無妨。”
他嘴上說的客氣,但麵色冷峻,有種居高臨下的氣勢。
崔戰終究隻是一名年輕捕快,既然縣令已經發話,他也隻有遵照辦理。
他翻開隨身攜帶的小冊子,逐條匯報道:
“小人拿著死者的畫像,前往他居所周圍打聽,終於確認了他的姓名確實是叫做謝淩,與林軒璧供狀所言一致。”
“但他並非本地人,在三四年前由外地孤身逃難而來,因而與周圍的鄰居都不熟悉,往日見麵也隻是打個招唿而已。”
“他有一手侍弄花木的手藝,因此經常在縣城的有錢人家裏打短工,為其種樹栽花、布置庭院。”
“有鄰居說,曾經見到他將一個年輕人帶迴屋子,待了好久才出來,所述時間、長相與林軒璧完全吻合。”
王主簿趁著他翻頁的空檔,追問道:“這是不是就能證明林軒璧所言並無虛假?”
如今最為精明能幹的陳尋帶著燕小乙已經遠在永勝鄉,經驗豐富的邢越身受重傷、人事不省,剩下這些捕快固然忠誠,但要讓他們全城搜捕,擒住盜賊,恐怕也是不現實的。
“縣令大人,如今當務之急便是穩住局麵!”
王主簿看出了自家上官的煩惱,獻策道,“除了維係街麵安寧的捕快之人,將大部分人都收縮迴來,以保護縣衙為第一要務!”
“盜賊敢於在光天化日之下闖進縣衙庫房,這是多年以來未曾出現過的事情,裏麵必定藏著什麽緊要的東西。”
“嗯,說的有道理!”獨孤文總算做了多年縣令,這點判斷眼光還是有的,當即吩咐書吏道,“李鐵守庫有功,予以嘉獎!”
“邢越等人忠勇可嘉,延請名醫好好診治,使其盡快恢複。”
“另外,加強戒備,每三人一隊,每兩個時辰輪換,務必保證庫房無虞。”
等到書吏領命而去,王主簿卻湊到了獨孤文的耳邊,輕聲說道:“據卑職猜測,此事或許與天寧寺兇案有關!”
“天寧寺兇案?”
獨孤文有些詫異的問道,“我聽說陳尋已經查清楚了,兇手也已經供認不諱,還有什麽首尾嗎?”
“大人,您可能還沒看陳尋所遞交的供狀,今天一早我便放在您的書案上了。”
王主簿對於刑名不陌生,對於林軒璧也甚為了解,細細解釋道,“殺人的是個舉子,不僅有功名在身,還出身豪富,其舅更是您的同年,朝中的翰林學士高越!”
“竟然是他?”
獨孤文怎麽也沒想到,數年前自己還曾經見過兇手,親口誇他學問優長、容貌俊朗,便皺眉追問道,“會不會是陳尋審案出了差錯?”
王主簿搖了搖頭,說道:“無論是口供,還是證供,都極為完備,並無差錯!卑職還特意問了昨晚參與審訊的衙役,說並無刑訊逼供之事!”
“據林軒璧供述,他殺人動機是為了奪得一尊翡翠觀音,因財起意,被高價勒索,才憤而殺人!”
“再說,陳尋的手段大人也應該清楚,破案從未失手!”
獨孤文的表情並未有所緩和,反而更為難了,自語道:“再怎麽說,我與高越相熟,他又是朝中高官,若真將其外甥定為死罪,將來恐怕不好見麵啊。”
“那你為何又將此事與庫房遭侵聯係在一起呢?”
“因為在這一個月裏,從記錄來看,庫房根本就沒有收進去什麽東西,除了昨晚的那一尊翡翠觀音!”
見獨孤文還是一副茫然的模樣,王主簿隻得解釋道,“這尊觀音乃是吳道祖的遺作,價值連城!”
獨孤文像是明白了什麽,說道:“依你所見,這盜賊是見財起意,這才冒險闖進庫房?”
“這一點卑職也不清楚。”王主簿有些猶豫的說道,“說不定是某些人為了給林軒璧脫罪,想要讓這個最關鍵的證物徹底消失!”
以林家的財力,若真是找到江湖人物做這件事,倒也不奇怪。
“麻煩,麻煩,這真是個大麻煩!”
獨孤文思前想後,歎了口氣說道,“你覺得應該如何處理妥當?”
“不如大人去和林軒璧談一談,親耳聽聽他的說辭,若是其中真有什麽蹊蹺,也好盡快處置,免得就連縣衙也不得安生!”
聞聽此言,獨孤文的大腦袋搖的跟撥浪鼓一樣,連聲道:“不可,不可!”
“本官若是出麵,事後也就沒有了轉圜餘地,倒不如你代本官處理此事,也能靈活掌握,進退自如!”
王主簿有些擔憂,拱手道:“為縣尊大人分憂乃是卑職的分內之事,但典獄、緝盜都是陳尋的職責,是不是會有越俎代庖之嫌?”
“你想的太多了!”
獨孤文隻要將這件事甩出去,哪裏管那麽多,安撫道,“陳尋是個大度之人,他在永勝鄉另有要事,絕不會反對你替他分擔一些。”
“本官即刻下令,在陳尋迴來之前,天寧寺一案由你繼續追查,不可懈怠!”
見王主簿勉為其難的點了點頭,獨孤文趕忙又補充了一句:“務必保證縣衙的安寧!”
這才是他的心裏話,獨孤文還想多撈幾年好處,絕不想讓自己遭遇什麽不測!
豈料這一切都在王主簿的預料之內,趁機掌控天寧寺案件的追查之權,借機攀附權貴,便是他的真正目的。
因此,等忙碌了大半天趕迴縣衙的崔戰要找人匯報案情之時,卻發現已經變了天:
陳尋、燕小乙去了永勝鄉,邢捕頭身受重傷尚未蘇醒,而王主簿成為了他匯報的對象。
“這是縣令大人親自下令,你無須驚疑。”
在他的公廨之內,王主簿簡單解釋道,“天寧寺兇案關係重大,又牽連到朝中官員,不可不慎!”
“我雖然比不上陳典史,但對於刑名也略知一二,小崔兄弟查到了什麽,但說無妨。”
他嘴上說的客氣,但麵色冷峻,有種居高臨下的氣勢。
崔戰終究隻是一名年輕捕快,既然縣令已經發話,他也隻有遵照辦理。
他翻開隨身攜帶的小冊子,逐條匯報道:
“小人拿著死者的畫像,前往他居所周圍打聽,終於確認了他的姓名確實是叫做謝淩,與林軒璧供狀所言一致。”
“但他並非本地人,在三四年前由外地孤身逃難而來,因而與周圍的鄰居都不熟悉,往日見麵也隻是打個招唿而已。”
“他有一手侍弄花木的手藝,因此經常在縣城的有錢人家裏打短工,為其種樹栽花、布置庭院。”
“有鄰居說,曾經見到他將一個年輕人帶迴屋子,待了好久才出來,所述時間、長相與林軒璧完全吻合。”
王主簿趁著他翻頁的空檔,追問道:“這是不是就能證明林軒璧所言並無虛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