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被這夥不明來曆之人攔阻在此地,白勝早已遠遁!”
周彪有些不滿的說道,“若是被其逃脫,以後想要抓他就難了。”
言下之意,便是陳尋磨磨蹭蹭,耽誤了良機。
“話不能這麽說!”
顧襄身為欽差,卻不能縱容手下兵將,便板著臉訓斥道,“敵情不明,怎可貿然行事?”
“對方人多勢眾,又隱在暗處,若是被其圍住,你們幾個就算武勇過人,難道就真的有必勝的把握!”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周彪被訓得諾諾不敢言,但是心裏還是不服,陳尋便笑著解釋道:“周校尉也是為了抓捕逆臣,求勝心切而已。”
“但你也無需焦慮,顧大人在此稍坐,或許用不了多久,便有好消息傳來呢。”
“好消息?”
顧襄沉吟道,“莫非秦彥真能領兵而來?他沒有皇城司的調令,恐怕很難調動金陵守備軍吧。”
“事急從權!”
陳尋目光閃動,緩緩道,“秦將軍胸有韜略,必然會妥善解決此事!隻要大軍在手,無論是白勝一夥,還是剛剛那批賊寇,都抵不上我雷霆一擊!”
顧襄的擔憂不是沒有根據,出京的武將擅自調動當地軍隊,在本朝嚴苛的體製下,是絕不能允許的,而正在守備軍營之中的秦彥也麵臨著這個難題。
自從離開永勝鄉之後,秦彥直奔建康府守備軍,說是奉了欽差大人顧襄之令,巡視軍備狀況。
擔任守備使的戚誌光,又曾經是侍衛步軍副指揮使,無論從哪個身份來說,都會對秦彥熱情接待。
“戚將軍,我看建康守備軍的訓練頗有章法,陣型變化甚多,似乎不少都是你們自創的吧?”
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秦彥雖然記掛著顧襄的安危,但在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對身邊的戚誌光評論道。
兩人的級別一致,但秦彥的資格更老些,又在九邊屢立戰功,戚誌光也便多了一份尊重,笑著說道:“秦將軍的眼光獨到,確實如此!”
“建康守備軍,主要是負責應付的便是侵擾沿海的倭寇,以及嘯聚山林大澤的草寇這兩類敵人,江南的地形又很複雜,為了便於作戰,便創設了相應的陣型,以機動靈活、相互配合為第一要義。”
秦彥點了點頭,忽然問道:“你們的騎兵多半也是輕騎兵吧,若是披著重甲說不定就會陷入泥淖之中了。”
“正是如此!建康守備軍總共有五千步軍、一千五百馬軍,都披輕甲,如此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應變!”
戚誌光一邊說,一邊揮動著手中的令旗,隻見在列陣的步軍之後,旗門一開,便有左右兩翼騎兵疾馳而出,個個手持馬刀,身背弓弩,彪悍異常。
“戚將軍的戰績功勳,我在京中也時常聽聞,樞密院幾次想要將你調至禁軍,都被天子駁迴了,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戚誌光心中一驚,因為他就是從禁軍外放的,當然知道能夠成為天子左右的禁衛,最重要的便是忠誠,難道自己做了什麽錯事不成?
但又看秦彥臉上還掛著笑意,似乎並非壞事,便隻能試探著答道:“莫非陛下以為末將粗鄙,不堪侍奉?”
“哈哈哈,戚將軍誤會了!”
秦彥笑著擺了擺手,解釋道,“陛下曾經親口說,戚誌光自從到了建康之後,讓江南之地安寧了許多,還屢次大敗倭寇,看來是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
“朕相信,若是將其留在建康,必能建立更大的功業,也能讓江南百姓無憂,比起調到京師來更為有利!”
其實這番話半真半假,樞密院有意調動不假,陛下也沒有允準也是真事,但卻並未說的如此詳細,而是顧襄揣摩而得,被秦彥記在了心裏。
此刻一說,當時便讓戚誌光感激涕零,拱手向北道:“陛下對末將的讚譽愧不敢當,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方能報君恩於萬一!”
秦彥卻忽然話鋒一轉,壓低了聲音道:“我隨顧大人一路向南,官風、民風都甚好,但似乎建康城內的軍器監丞白勝非議不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戚誌光神情一滯,隨即便說道:“白勝負責供應我們的軍器倒是從未短缺,我一直聽說他是個能吏,出手大方,與上下官員相處甚好,其他卻是不太清楚。”
秦彥心中暗笑,這家夥嘴裏說不太清楚,其實便已經隱晦的點出此人手腳不幹淨,大概是自己說的不明確,讓他不敢直言而已。
“顧大人以為,軍器監是朝廷重要的衙門,關乎天下安寧,若是白勝德才不能勝任,或是另有違法之事,自當及時予以處置,以免誤了軍國大事!”
“因此,他親自前往丹陽調查火油坊的運作狀況,…”
沒想到他試探的話還沒說完,就見到戚誌光神情大變,追問道:“顧大人當真去了?帶了多少衛士?可有消息傳來?”
看他的反應,秦彥便知道這戚誌光似乎對白勝頗為了解,便輕描淡寫的說道:“不過五六衛士而已,郎朗乾坤之下,難道白勝還敢圖謀不軌嗎?”
戚誌光一時不知如何迴答,作為建康守備使,他在江南尤其是建康的耳目之靈敏,遠非他人所能及,白勝做過的不少見不得光的事情,其實他早就心知肚明。
隻不過每年白勝的孝敬也不少,隻要不妨礙江南的軍備和防務,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得罪他背後的大人物。
但顧襄若是真要細查,難免會有不少中飽私囊、罔顧國法之事發生,逼得他狗急跳牆也未可知!
到時候白勝多半會找個借口置身事外,而作為守備使的戚誌光卻可能要承擔維護不力的罪責,哪怕朝廷明麵上不追究,陛下心裏必然有了芥蒂,那就不妙了!
“秦將軍,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您還是盡快多帶些人前往協助,也免得他人手不夠,耽誤了國事!”
這句話還未落地,便有一匹白馬疾馳而來,口中高唿道:“欽差有難,速去營救!”
周彪有些不滿的說道,“若是被其逃脫,以後想要抓他就難了。”
言下之意,便是陳尋磨磨蹭蹭,耽誤了良機。
“話不能這麽說!”
顧襄身為欽差,卻不能縱容手下兵將,便板著臉訓斥道,“敵情不明,怎可貿然行事?”
“對方人多勢眾,又隱在暗處,若是被其圍住,你們幾個就算武勇過人,難道就真的有必勝的把握!”
“不戰而屈人之兵,才是上策!”
周彪被訓得諾諾不敢言,但是心裏還是不服,陳尋便笑著解釋道:“周校尉也是為了抓捕逆臣,求勝心切而已。”
“但你也無需焦慮,顧大人在此稍坐,或許用不了多久,便有好消息傳來呢。”
“好消息?”
顧襄沉吟道,“莫非秦彥真能領兵而來?他沒有皇城司的調令,恐怕很難調動金陵守備軍吧。”
“事急從權!”
陳尋目光閃動,緩緩道,“秦將軍胸有韜略,必然會妥善解決此事!隻要大軍在手,無論是白勝一夥,還是剛剛那批賊寇,都抵不上我雷霆一擊!”
顧襄的擔憂不是沒有根據,出京的武將擅自調動當地軍隊,在本朝嚴苛的體製下,是絕不能允許的,而正在守備軍營之中的秦彥也麵臨著這個難題。
自從離開永勝鄉之後,秦彥直奔建康府守備軍,說是奉了欽差大人顧襄之令,巡視軍備狀況。
擔任守備使的戚誌光,又曾經是侍衛步軍副指揮使,無論從哪個身份來說,都會對秦彥熱情接待。
“戚將軍,我看建康守備軍的訓練頗有章法,陣型變化甚多,似乎不少都是你們自創的吧?”
站在高高的點將台上,秦彥雖然記掛著顧襄的安危,但在麵上卻沒有表現出來,而是對身邊的戚誌光評論道。
兩人的級別一致,但秦彥的資格更老些,又在九邊屢立戰功,戚誌光也便多了一份尊重,笑著說道:“秦將軍的眼光獨到,確實如此!”
“建康守備軍,主要是負責應付的便是侵擾沿海的倭寇,以及嘯聚山林大澤的草寇這兩類敵人,江南的地形又很複雜,為了便於作戰,便創設了相應的陣型,以機動靈活、相互配合為第一要義。”
秦彥點了點頭,忽然問道:“你們的騎兵多半也是輕騎兵吧,若是披著重甲說不定就會陷入泥淖之中了。”
“正是如此!建康守備軍總共有五千步軍、一千五百馬軍,都披輕甲,如此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應變!”
戚誌光一邊說,一邊揮動著手中的令旗,隻見在列陣的步軍之後,旗門一開,便有左右兩翼騎兵疾馳而出,個個手持馬刀,身背弓弩,彪悍異常。
“戚將軍的戰績功勳,我在京中也時常聽聞,樞密院幾次想要將你調至禁軍,都被天子駁迴了,你知道是什麽原因嗎?”
戚誌光心中一驚,因為他就是從禁軍外放的,當然知道能夠成為天子左右的禁衛,最重要的便是忠誠,難道自己做了什麽錯事不成?
但又看秦彥臉上還掛著笑意,似乎並非壞事,便隻能試探著答道:“莫非陛下以為末將粗鄙,不堪侍奉?”
“哈哈哈,戚將軍誤會了!”
秦彥笑著擺了擺手,解釋道,“陛下曾經親口說,戚誌光自從到了建康之後,讓江南之地安寧了許多,還屢次大敗倭寇,看來是個能獨當一麵的大將之才!”
“朕相信,若是將其留在建康,必能建立更大的功業,也能讓江南百姓無憂,比起調到京師來更為有利!”
其實這番話半真半假,樞密院有意調動不假,陛下也沒有允準也是真事,但卻並未說的如此詳細,而是顧襄揣摩而得,被秦彥記在了心裏。
此刻一說,當時便讓戚誌光感激涕零,拱手向北道:“陛下對末將的讚譽愧不敢當,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方能報君恩於萬一!”
秦彥卻忽然話鋒一轉,壓低了聲音道:“我隨顧大人一路向南,官風、民風都甚好,但似乎建康城內的軍器監丞白勝非議不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戚誌光神情一滯,隨即便說道:“白勝負責供應我們的軍器倒是從未短缺,我一直聽說他是個能吏,出手大方,與上下官員相處甚好,其他卻是不太清楚。”
秦彥心中暗笑,這家夥嘴裏說不太清楚,其實便已經隱晦的點出此人手腳不幹淨,大概是自己說的不明確,讓他不敢直言而已。
“顧大人以為,軍器監是朝廷重要的衙門,關乎天下安寧,若是白勝德才不能勝任,或是另有違法之事,自當及時予以處置,以免誤了軍國大事!”
“因此,他親自前往丹陽調查火油坊的運作狀況,…”
沒想到他試探的話還沒說完,就見到戚誌光神情大變,追問道:“顧大人當真去了?帶了多少衛士?可有消息傳來?”
看他的反應,秦彥便知道這戚誌光似乎對白勝頗為了解,便輕描淡寫的說道:“不過五六衛士而已,郎朗乾坤之下,難道白勝還敢圖謀不軌嗎?”
戚誌光一時不知如何迴答,作為建康守備使,他在江南尤其是建康的耳目之靈敏,遠非他人所能及,白勝做過的不少見不得光的事情,其實他早就心知肚明。
隻不過每年白勝的孝敬也不少,隻要不妨礙江南的軍備和防務,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願意得罪他背後的大人物。
但顧襄若是真要細查,難免會有不少中飽私囊、罔顧國法之事發生,逼得他狗急跳牆也未可知!
到時候白勝多半會找個借口置身事外,而作為守備使的戚誌光卻可能要承擔維護不力的罪責,哪怕朝廷明麵上不追究,陛下心裏必然有了芥蒂,那就不妙了!
“秦將軍,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您還是盡快多帶些人前往協助,也免得他人手不夠,耽誤了國事!”
這句話還未落地,便有一匹白馬疾馳而來,口中高唿道:“欽差有難,速去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