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四爺在這裏,那就好了!一定能夠抓到兇手!”
“是啊,我們都聽四爺的,大家別亂!”
這裏麵有一半本就是宜城縣人士,還有一些聽到過陳尋名聲的人,心神便安定下來,站穩了腳跟。
但最前頭的一些人收不住腳,直接向著無相、無塵那幾個守門的僧人撞了過來。
前後推搡所形成的衝力之大,即便以無相、無塵的強壯身軀也阻擋不住,踉蹌後退了好幾步。
眼看著有人能夠出去,後麵的人便不幹了,有些外地人吵嚷道:“大家別聽他的,這麽多人不知道要留在這裏多久!”
“咱們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被誣陷為兇手,那可怎麽辦?”
“人心隔肚皮,天下的烏鴉一般黑!”
“這個典史說不定也是拿良民抵罪領功之人!”
眼見人心浮動,局勢又將重現混亂之際,陳尋已經出現在無相、無塵的身後。
隻見他站穩馬步,凝神聚氣,一掌揮出如有千鈞之力,瞬間抵住了四五個人的衝擊!
衝在最前麵那些人立足未穩,剛跨出寺門一步,便又重新被他逼退到了寺內。
“本官就站在這裏,看誰敢往外闖!”
他吐氣揚聲,再次厲聲喝道,“宜城縣的父老鄉親,既知陳尋之名,何必慌張!”
“再有敢於硬闖之人,本官視同兇手一黨,決不寬貸!”
守門的僧人無相素知陳尋之能,也頗有急智,心中膽氣一壯,便順勢大唿道:“有人在天寧寺中遭遇不測,如果諸位善男信女能協助官府捉拿兇手,菩薩必會賜福於你!”
“若是有人借機作亂,必然惹禍上身,殃及家門!”
能來寺廟的燒香,多半便是信徒,在菩薩腳下自然要守規矩,被無相的言語所動,念頭一起,漸漸便清靜了下來。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道信方丈在監院、執事的簇擁下,急匆匆的趕到了陳尋麵前。
道信方丈是當地名人,身形肥碩的他在疾行之後,已然汗流浹背,氣喘籲籲連唿佛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幸虧典史大人到了,否則我們也不知如何是好?”
“佛門不幸,出此兇殺惡事,還請典史大人查明此案,還天寧寺清淨。”
陳尋點了點頭,肅容道:“先請方丈遣人守住寺門,直到捕快前來,不可放一人出入!”
道信能夠執掌天寧寺十餘年,不僅深明佛理、辯經無礙,而且精通俗務,與士紳名流來往密切,絕不隻是個會念阿彌陀佛的尋常僧人。
“阿彌陀佛!一切都依照典史大人的吩咐!”
說罷一揚手,十餘名年輕力壯的護院僧人一字排開,擋在寺門之前,齊宣佛號,誦念清心普善咒。
“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 爍皤羅夜, 娑婆訶。”
“唵,悉殿都, 漫多羅, 跋陀耶, 娑婆訶。”
寺內的僧人聽到聲音,也都加入誦咒,形成了不小的聲勢。
寺中大半都是信徒,在此咒的安撫之下,情緒便漸漸穩定下來。
見道信處置得當,陳尋這才鬆了口氣,沉聲道:“方丈大師,我方才聽到似有兇案發生,不知究竟是何狀況,何人目睹,屍體現在何處?”
陳尋最擔心的便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兇手混跡在香客之中,趁亂逃出天寧寺,一旦被其得逞,那麽天下之大,便很難追查!
第二件事,發生了兇案之後,現場被眾多香客所踐踏,破壞了現場,也會讓查案陷入困境!
道信此時也已經緩過一口氣來,恢複了高僧大德的氣度,緩緩說道:“發生變故之後,後門已然關閉,並派遣兩名僧人看守,請典史大人放心,絕不會有人逃逸而出。”
“另外,大人曾經在文告之中列明遇到此類狀況的對策,本寺也一一照做,除了示警之外,還派僧人看守屍體,未曾移動分毫!”
陳尋神情放鬆了些,因為這道公文便是由他草擬,為的就是應對這類緊急狀況,尤其是經常存有大量香火錢的天寧寺,是重點維護對象。
“方丈大師智珠在握,處事妥當,令本官欽佩之至!”陳尋滿意的點頭讚許。
既然前門、後門都被堵上,天寧寺的圍牆又極高,兇手便如甕中之鱉,隻能滯留於寺中!
“阿彌陀佛!典史大人謬讚了,此乃老衲分內之事。”
道信謙遜了一句,將目光轉向身旁一位三十多歲的瘦削僧人,吩咐道,“無色,既然是你親眼目睹並處理此事,便由你來說說當時的情況吧。”
“是!”一名三十多歲的瘦削僧人上前合十道,“小僧無色,負責觀音殿的接待、清掃之職司,維持進香之秩序,以免損壞殿內佛像。”
陳尋點點頭,問道:“兇案發生之時,你在何處?”
“小僧當時在觀音殿的東北角,與兩位熟悉的香客說話,卻發現有一位陌生香客跪在觀音之前,焚香祝禱,久久不起身,讓他身後排隊的香客便有些不耐煩,似乎與其發生爭執。”
“然後呢?”
“小僧擔心出現混亂局麵,便想要上前勸解,卻看到有個黑衣人走上前去跟他說了一句話,那名香客似乎頗為欣喜,立即站起身來。”
“如此說來,這兩人原本就相識?他就是在等這個黑衣人?”陳尋追問道。
“以小僧之所見,多半如此!”
“隻不過此人以布蒙麵,看不清樣貌,隻知他身材頗高,約有八尺開外!”
無色繼續說道,“隨後兩人一起走到了殿中西南角,因為那裏視線被擋,我就向前走了兩步,才發現那黑衣人已經消失,而香客的胸膛上多了一把刀。”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無色邊說邊比劃了一下,說道,“等香客倒地,有鮮血從胸口流出,其他香客才發現有人被殺。”
陳尋皺了皺眉,問道:“你是怎麽處置的?”
“小僧高聲唿喊,同時派人請方丈前來,那名香客的屍體如今仍然在觀音殿中,未曾移動分毫。”
“無色所言句句是實。”道信方丈再次證實道,“等老衲到的時候,那人已經斷氣,我就派僧人守護在屍體旁,避免他人破壞!”
“是啊,我們都聽四爺的,大家別亂!”
這裏麵有一半本就是宜城縣人士,還有一些聽到過陳尋名聲的人,心神便安定下來,站穩了腳跟。
但最前頭的一些人收不住腳,直接向著無相、無塵那幾個守門的僧人撞了過來。
前後推搡所形成的衝力之大,即便以無相、無塵的強壯身軀也阻擋不住,踉蹌後退了好幾步。
眼看著有人能夠出去,後麵的人便不幹了,有些外地人吵嚷道:“大家別聽他的,這麽多人不知道要留在這裏多久!”
“咱們人生地不熟的,要是被誣陷為兇手,那可怎麽辦?”
“人心隔肚皮,天下的烏鴉一般黑!”
“這個典史說不定也是拿良民抵罪領功之人!”
眼見人心浮動,局勢又將重現混亂之際,陳尋已經出現在無相、無塵的身後。
隻見他站穩馬步,凝神聚氣,一掌揮出如有千鈞之力,瞬間抵住了四五個人的衝擊!
衝在最前麵那些人立足未穩,剛跨出寺門一步,便又重新被他逼退到了寺內。
“本官就站在這裏,看誰敢往外闖!”
他吐氣揚聲,再次厲聲喝道,“宜城縣的父老鄉親,既知陳尋之名,何必慌張!”
“再有敢於硬闖之人,本官視同兇手一黨,決不寬貸!”
守門的僧人無相素知陳尋之能,也頗有急智,心中膽氣一壯,便順勢大唿道:“有人在天寧寺中遭遇不測,如果諸位善男信女能協助官府捉拿兇手,菩薩必會賜福於你!”
“若是有人借機作亂,必然惹禍上身,殃及家門!”
能來寺廟的燒香,多半便是信徒,在菩薩腳下自然要守規矩,被無相的言語所動,念頭一起,漸漸便清靜了下來。
就在雙方僵持之時,道信方丈在監院、執事的簇擁下,急匆匆的趕到了陳尋麵前。
道信方丈是當地名人,身形肥碩的他在疾行之後,已然汗流浹背,氣喘籲籲連唿佛號: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幸虧典史大人到了,否則我們也不知如何是好?”
“佛門不幸,出此兇殺惡事,還請典史大人查明此案,還天寧寺清淨。”
陳尋點了點頭,肅容道:“先請方丈遣人守住寺門,直到捕快前來,不可放一人出入!”
道信能夠執掌天寧寺十餘年,不僅深明佛理、辯經無礙,而且精通俗務,與士紳名流來往密切,絕不隻是個會念阿彌陀佛的尋常僧人。
“阿彌陀佛!一切都依照典史大人的吩咐!”
說罷一揚手,十餘名年輕力壯的護院僧人一字排開,擋在寺門之前,齊宣佛號,誦念清心普善咒。
“南無阿唎耶。”
“婆嚧吉帝, 爍皤羅夜, 娑婆訶。”
“唵,悉殿都, 漫多羅, 跋陀耶, 娑婆訶。”
寺內的僧人聽到聲音,也都加入誦咒,形成了不小的聲勢。
寺中大半都是信徒,在此咒的安撫之下,情緒便漸漸穩定下來。
見道信處置得當,陳尋這才鬆了口氣,沉聲道:“方丈大師,我方才聽到似有兇案發生,不知究竟是何狀況,何人目睹,屍體現在何處?”
陳尋最擔心的便是兩件事:
第一件事,兇手混跡在香客之中,趁亂逃出天寧寺,一旦被其得逞,那麽天下之大,便很難追查!
第二件事,發生了兇案之後,現場被眾多香客所踐踏,破壞了現場,也會讓查案陷入困境!
道信此時也已經緩過一口氣來,恢複了高僧大德的氣度,緩緩說道:“發生變故之後,後門已然關閉,並派遣兩名僧人看守,請典史大人放心,絕不會有人逃逸而出。”
“另外,大人曾經在文告之中列明遇到此類狀況的對策,本寺也一一照做,除了示警之外,還派僧人看守屍體,未曾移動分毫!”
陳尋神情放鬆了些,因為這道公文便是由他草擬,為的就是應對這類緊急狀況,尤其是經常存有大量香火錢的天寧寺,是重點維護對象。
“方丈大師智珠在握,處事妥當,令本官欽佩之至!”陳尋滿意的點頭讚許。
既然前門、後門都被堵上,天寧寺的圍牆又極高,兇手便如甕中之鱉,隻能滯留於寺中!
“阿彌陀佛!典史大人謬讚了,此乃老衲分內之事。”
道信謙遜了一句,將目光轉向身旁一位三十多歲的瘦削僧人,吩咐道,“無色,既然是你親眼目睹並處理此事,便由你來說說當時的情況吧。”
“是!”一名三十多歲的瘦削僧人上前合十道,“小僧無色,負責觀音殿的接待、清掃之職司,維持進香之秩序,以免損壞殿內佛像。”
陳尋點點頭,問道:“兇案發生之時,你在何處?”
“小僧當時在觀音殿的東北角,與兩位熟悉的香客說話,卻發現有一位陌生香客跪在觀音之前,焚香祝禱,久久不起身,讓他身後排隊的香客便有些不耐煩,似乎與其發生爭執。”
“然後呢?”
“小僧擔心出現混亂局麵,便想要上前勸解,卻看到有個黑衣人走上前去跟他說了一句話,那名香客似乎頗為欣喜,立即站起身來。”
“如此說來,這兩人原本就相識?他就是在等這個黑衣人?”陳尋追問道。
“以小僧之所見,多半如此!”
“隻不過此人以布蒙麵,看不清樣貌,隻知他身材頗高,約有八尺開外!”
無色繼續說道,“隨後兩人一起走到了殿中西南角,因為那裏視線被擋,我就向前走了兩步,才發現那黑衣人已經消失,而香客的胸膛上多了一把刀。”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
無色邊說邊比劃了一下,說道,“等香客倒地,有鮮血從胸口流出,其他香客才發現有人被殺。”
陳尋皺了皺眉,問道:“你是怎麽處置的?”
“小僧高聲唿喊,同時派人請方丈前來,那名香客的屍體如今仍然在觀音殿中,未曾移動分毫。”
“無色所言句句是實。”道信方丈再次證實道,“等老衲到的時候,那人已經斷氣,我就派僧人守護在屍體旁,避免他人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