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女子名節何等重要,怎可輕易從賊?”
眼見百姓一片叫好答應之聲,被點中的另外兩人之中年齡較長的那個不屑的說道,“朝廷數下明詔,旌表貞潔烈婦,為其樹碑立傳,你敢與天子之意背道而馳?”
聽到這兩個人敢質疑典史,圍觀的香客發出噓聲,燕小乙等捕快更是持刀逼近,心想:“似你這等作奸犯科之輩,也敢如此猖狂,定要讓你們吃點苦頭!”
“朝廷也有明詔,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陳尋卻並不被他所言壓倒,反而揮手阻止了燕小乙等人上前,反問道,“黃家娘子還不到三十歲,若是再嫁,仍可生育,這難道不是天子所願?”
陳尋此言,雖然有些牽強,但符合朝廷政令,倒也不好辯駁,那名始終沒開口的年輕人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見陳尋走近,先前說話駁斥之人不自覺的挺身擋在了年輕人身前,聲若洪鍾:“我等並非兇手,隻是路過貴地,前來進香參拜,請大人自重!”
陳尋自然也清楚,他們兩人並非兇手!
不僅不是兇手,還是大有來曆之人,他們所穿的外袍,看似普通,其實是織工精細、質地極佳,絕非尋常,倒像是出自京師最出名的天工坊。
尤其是那位白麵微須之人,雖然還不到三十歲,但眉如鷹翅,目似日月,頭頂還有紫氣縈繞不散,乃是極為富貴征兆。
而擋在他身前之人,大約四十多歲,臉膛焦黃、肩寬背厚,尤其是喝問之時不自覺的右手下壓動作,乃是軍中拔刀的標準姿勢。
像這樣的大人物,絕非府、縣所能有,多半便是來自京師,來自於朝廷的權力中樞!
若是按照陳尋往日的態度,絕不會主動湊上去,佯裝不知也就行了,如今朝廷之中政爭激烈,不可貿然卷入其中!
但陳尋卻發現這兩人的紫氣卻還夾雜著一些黑、白之色,說明即將遭遇極大的厄難,那就不能坐視不理。
若是有大人物在宜城縣地界出了事,他固然難辭其咎,還會連累縣令、同僚甚至是無辜百姓。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卻不能明言,隻是揮了揮手沉聲道:“是非曲直,本官自有明斷,無須你多言。”
“請兩位隨我前往縣衙,本官要親自審理!”
“就憑你,區區一個典史,還想審我們?”黃臉大漢一挺胸膛,傲然道,“你知不知道,就連獨孤…”
剛說到此處,便被身後之人打斷了:“休要爭辯,既然典史大人明察秋毫,我們去一趟也無妨啊。”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頗有權威,黃臉大漢隻得從命,束手被擒!
隻不過他還是狠狠的瞪了陳尋一眼,似乎是在說:等會兒有你好看!
“方丈大師,此事已了,我就先行告辭!”
陳尋看著兩人被燕小乙押解而去,這才迴頭對道信合十為禮,微笑著說道,“真兇就在此兩人之中!關於死者的身份,如果在場無人識得,我們也會畫影圖形,再加詳查。”
“隻要得知死者的身份,便能找到其住所,便能從中找出背後的緣由!”
道信終於鬆了一口氣,說道:“素來聽聞典史大人斷案如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來日必當青雲直上!”
“哈哈,承蒙方丈吉言!今日之事也多蒙大師相助!”
對於交遊廣闊,頗有資源的道信,陳尋素來看好,因此言語之間甚為客氣。
陳尋一行人走出了天寧寺,見到正在值守的邢越,便笑著拉過來嘉勉了幾句,並讓他派人將屍體一並運走。
道信在送走陳尋之後,將天寧寺的香客盡數遣散,並且吩咐貼出告示,宣布本寺閉門三日之後為亡者超度,重還古刹清淨。
隨後他便急急忙忙趕到了一處靜室之內,雙手合十,誠摯的致歉道:“山門不幸,出此兇案,實在是叨擾林居士了!”
“方才前來查看的那位捕快是否失禮魯莽?”
床上半倚半躺之人聞言,放下了手中的佛經,淺笑道:“讓方丈掛懷了,那位小兄弟隻是看了看傷勢便走了,態度甚好,並未有所齟齬。”
林軒璧不過二十多歲,相貌俊美,語音清朗,舉手投足之間自有大家風範,隻不過眉心微皺,似乎是強壓疼痛所致。
“因為兇案發生,典史大人要盡查寺內之人,雖然老衲一再為林居士作證,說您不良於行,但還是未能阻止,抱歉之至!”
“這倒無妨,我聽說宜城縣的典史陳尋屢破大案,護佑一方百姓,本來還想著見一麵,當麵請教,可惜啊!”
林軒璧似乎對此案頗有興趣,似乎是不經意的問道,“我聽到寺內有歡唿之聲,莫非此案已經告破?”
“阿彌陀佛!林居士此言不假,陳典史到任三年,便頗有作為,尤其是建立了發生大案之後的應對規程,若非如此,敝寺之案也不可能如此快就告破。”
道信合十解釋道,“已經將賊人帶走,林居士安心居住即可,定然不會再有人來打攪!”
“如此甚好,甚好!”林軒璧微笑著點頭,眉頭一鬆,似乎痛苦減輕了一些,追問道,“不知死者究竟是什麽人?為何被人殺害在寺內?”
道信雖然不明白這位舉子對此案如此有興趣,但他出手豪闊,背景又極好,倒也不敢得罪,便笑著答道:
“此事尚在追查之中,不過老衲聽說典史會在確認死者身份之後順藤摸瓜,找到其住所。”
林軒璧聞言,忽然臉色一變,但他擔心被道信看出什麽來,隨即改顏強笑道:“看來這位陳典史雖然年輕,行事頗有章法,日後自是前途無量。”
道信是個精細人,聽出了些許弦外之音,轉而恭維道:“不過他終究隻是個秀才出身,將來沒有多大的前程,比不得林居士已經高中舉人,將來得中進士,出將入相也是尋常事耳。”
他這番話倒是有一半看在高翰林的麵子上,另一半則是因為林軒璧暫居於此,為天寧寺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收入。
像這樣的財神可要好好供起來,道信欠身問道:“林居士有什麽需求盡管說,老衲必定盡力而為!”
他又看了一眼林軒璧的傷腿,繼續道,“若是牽動了傷勢便不妙了,老衲請大夫上門問診如何?”
眼見百姓一片叫好答應之聲,被點中的另外兩人之中年齡較長的那個不屑的說道,“朝廷數下明詔,旌表貞潔烈婦,為其樹碑立傳,你敢與天子之意背道而馳?”
聽到這兩個人敢質疑典史,圍觀的香客發出噓聲,燕小乙等捕快更是持刀逼近,心想:“似你這等作奸犯科之輩,也敢如此猖狂,定要讓你們吃點苦頭!”
“朝廷也有明詔,滋生人丁、永不加賦!”
陳尋卻並不被他所言壓倒,反而揮手阻止了燕小乙等人上前,反問道,“黃家娘子還不到三十歲,若是再嫁,仍可生育,這難道不是天子所願?”
陳尋此言,雖然有些牽強,但符合朝廷政令,倒也不好辯駁,那名始終沒開口的年輕人也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見陳尋走近,先前說話駁斥之人不自覺的挺身擋在了年輕人身前,聲若洪鍾:“我等並非兇手,隻是路過貴地,前來進香參拜,請大人自重!”
陳尋自然也清楚,他們兩人並非兇手!
不僅不是兇手,還是大有來曆之人,他們所穿的外袍,看似普通,其實是織工精細、質地極佳,絕非尋常,倒像是出自京師最出名的天工坊。
尤其是那位白麵微須之人,雖然還不到三十歲,但眉如鷹翅,目似日月,頭頂還有紫氣縈繞不散,乃是極為富貴征兆。
而擋在他身前之人,大約四十多歲,臉膛焦黃、肩寬背厚,尤其是喝問之時不自覺的右手下壓動作,乃是軍中拔刀的標準姿勢。
像這樣的大人物,絕非府、縣所能有,多半便是來自京師,來自於朝廷的權力中樞!
若是按照陳尋往日的態度,絕不會主動湊上去,佯裝不知也就行了,如今朝廷之中政爭激烈,不可貿然卷入其中!
但陳尋卻發現這兩人的紫氣卻還夾雜著一些黑、白之色,說明即將遭遇極大的厄難,那就不能坐視不理。
若是有大人物在宜城縣地界出了事,他固然難辭其咎,還會連累縣令、同僚甚至是無辜百姓。
在眾目睽睽之下,他卻不能明言,隻是揮了揮手沉聲道:“是非曲直,本官自有明斷,無須你多言。”
“請兩位隨我前往縣衙,本官要親自審理!”
“就憑你,區區一個典史,還想審我們?”黃臉大漢一挺胸膛,傲然道,“你知不知道,就連獨孤…”
剛說到此處,便被身後之人打斷了:“休要爭辯,既然典史大人明察秋毫,我們去一趟也無妨啊。”
他的聲音雖然不高,但頗有權威,黃臉大漢隻得從命,束手被擒!
隻不過他還是狠狠的瞪了陳尋一眼,似乎是在說:等會兒有你好看!
“方丈大師,此事已了,我就先行告辭!”
陳尋看著兩人被燕小乙押解而去,這才迴頭對道信合十為禮,微笑著說道,“真兇就在此兩人之中!關於死者的身份,如果在場無人識得,我們也會畫影圖形,再加詳查。”
“隻要得知死者的身份,便能找到其住所,便能從中找出背後的緣由!”
道信終於鬆了一口氣,說道:“素來聽聞典史大人斷案如神,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來日必當青雲直上!”
“哈哈,承蒙方丈吉言!今日之事也多蒙大師相助!”
對於交遊廣闊,頗有資源的道信,陳尋素來看好,因此言語之間甚為客氣。
陳尋一行人走出了天寧寺,見到正在值守的邢越,便笑著拉過來嘉勉了幾句,並讓他派人將屍體一並運走。
道信在送走陳尋之後,將天寧寺的香客盡數遣散,並且吩咐貼出告示,宣布本寺閉門三日之後為亡者超度,重還古刹清淨。
隨後他便急急忙忙趕到了一處靜室之內,雙手合十,誠摯的致歉道:“山門不幸,出此兇案,實在是叨擾林居士了!”
“方才前來查看的那位捕快是否失禮魯莽?”
床上半倚半躺之人聞言,放下了手中的佛經,淺笑道:“讓方丈掛懷了,那位小兄弟隻是看了看傷勢便走了,態度甚好,並未有所齟齬。”
林軒璧不過二十多歲,相貌俊美,語音清朗,舉手投足之間自有大家風範,隻不過眉心微皺,似乎是強壓疼痛所致。
“因為兇案發生,典史大人要盡查寺內之人,雖然老衲一再為林居士作證,說您不良於行,但還是未能阻止,抱歉之至!”
“這倒無妨,我聽說宜城縣的典史陳尋屢破大案,護佑一方百姓,本來還想著見一麵,當麵請教,可惜啊!”
林軒璧似乎對此案頗有興趣,似乎是不經意的問道,“我聽到寺內有歡唿之聲,莫非此案已經告破?”
“阿彌陀佛!林居士此言不假,陳典史到任三年,便頗有作為,尤其是建立了發生大案之後的應對規程,若非如此,敝寺之案也不可能如此快就告破。”
道信合十解釋道,“已經將賊人帶走,林居士安心居住即可,定然不會再有人來打攪!”
“如此甚好,甚好!”林軒璧微笑著點頭,眉頭一鬆,似乎痛苦減輕了一些,追問道,“不知死者究竟是什麽人?為何被人殺害在寺內?”
道信雖然不明白這位舉子對此案如此有興趣,但他出手豪闊,背景又極好,倒也不敢得罪,便笑著答道:
“此事尚在追查之中,不過老衲聽說典史會在確認死者身份之後順藤摸瓜,找到其住所。”
林軒璧聞言,忽然臉色一變,但他擔心被道信看出什麽來,隨即改顏強笑道:“看來這位陳典史雖然年輕,行事頗有章法,日後自是前途無量。”
道信是個精細人,聽出了些許弦外之音,轉而恭維道:“不過他終究隻是個秀才出身,將來沒有多大的前程,比不得林居士已經高中舉人,將來得中進士,出將入相也是尋常事耳。”
他這番話倒是有一半看在高翰林的麵子上,另一半則是因為林軒璧暫居於此,為天寧寺增添了不少額外的收入。
像這樣的財神可要好好供起來,道信欠身問道:“林居士有什麽需求盡管說,老衲必定盡力而為!”
他又看了一眼林軒璧的傷腿,繼續道,“若是牽動了傷勢便不妙了,老衲請大夫上門問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