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鵝鵝鵝,曲項用刀割,拔毛燒開水,點火蓋上鍋
喝著蜜雪拿著刀,反向帶娃我最騷 作者:搶你奶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要關乎提高孩子成績,家長就會變得沒有理智。
甚至將專家的話奉為聖旨,巴不得馬上就開始。
雖然彈幕裏也有反對的聲音,但無奈聲量太小,很快就被淹沒消失不見。
不過對於小小年紀就有那麽豐富的詩詞儲備,網友還是很不吝嗇誇讚。
滿屏都是誇獎他的聲音。
可不論外人怎麽誇,鄧博卻始終不滿意。
見兒子隻背出兩句,他的臉色明顯嚴肅了。
“都有小朋友能自己寫詩了,你怎麽背兩句詩都這麽難?”
脫口而出就是打壓教育。
如果沒有見識過程碩的帶娃方式,大家可能還沒那麽反感。
畢竟很多人都是在‘別人家孩子’的支配下長大。
可是,偏偏他們見識過了另外一種鼓勵式教育,所以他們並不買賬。
“聽到這個我就麻瓜了,怎麽那麽多喜歡比較的家長。”
“孩子壓力迴去,怪他為什麽不像別的爸爸一樣當大老板。”
“你以為誰都是程小樂啊,他要是敢說不挨打才怪。”
“不是自己優秀,全靠同行太拉了,看了這些家長,我愣是把十號父子看順眼了。”
“還別的小朋友都會寫詩了,你告訴我哪個小朋友那麽厲害,不要為了打壓孩子張口就來。”
“……”
網友很是不滿。
可不知是巧合,還是鄧博能看到彈幕,在網友質問的時候,他突然抽出一張報紙。
“《詠鵝》這首詩你一年級就學過吧,人家隻是稍微改編一下就能獲獎上報紙,獎金一萬多呢。”
“枉你會那麽多古詩,不僅不會舉一反三的作詩,現在連背都背不明白了。”
鄧博拿出報紙的時候,鏡頭也快速對準。
有的網友也看過報道,有印象,自然知道他在說什麽。
好像是一個三年級的小朋友模仿《詠鵝》寫了一首《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唿皓月,五穀換晨曦。
一個三年級的小朋友能仿寫出這麽高質量的詩,大家都覺得很厲害。
覺得他值得被認可和獎勵。
也認為可以被當做激勵別人的模範樣版。
作用很多,但唯獨不能成為打壓其他孩子的工具。
現在看到鄧博這樣的行為,網友又變成了反骨仔。
一個個的嘴就跟淬了毒似的。
“你也背了那麽多古詩,怎麽不見你也作詩上報紙啊?難道是你不想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不懂建議重修小學語文。”
“就這?!!很難嗎?我也會。”
“樓上的別吹牛x了,小心牛皮被吹破。”
“鵝鵝鵝,曲項用刀割,拔毛燒開水,點火蓋上鍋,我是吹牛?!!”
“噗……人家接地氣,你接地府。”
“行行行,算你會。”
“……”
這一屆的網友也是慣會整活的,哪怕直播內容把他們膈應到了。
他們也會苦中作樂瘋狂搞笑。
如果這時有天賦選手帶節奏,那彈幕的畫風,直接就跟著跑遍。
“真的不難,我也會,別人詠鵝我詠狗,狗狗狗,每天對你吼,喂它跟你走,逗它咬你手。”
“哈哈哈哈,這也太抽象了。”
“能匿名發嗎?我也想到一首,就是發了小命不保。”
“勇敢發,這麽多人誰知道誰啊。”
“那我就說了啊,《詠妻》,妻妻妻,就會玩手機,娶時九十七,現在二百一。”
“樓上的,我已經把這條@了你所有關注的人,不用謝。”
“兄弟勇敢飛,有事自己背。”
“都玩這麽大的嗎?那我這個更得罪人,《詠坤》坤坤坤,偶像練習生,時長兩年半,背帶加中分。”
“取死之道,這個世界難道就沒你們留戀的東西了嗎?”
“……”
網友瘋狂整活,彈幕熱鬧不已。
但爆笑的背後仍掩蓋不了,哪怕隻是在吃飯的這點時間裏,很多小朋友都沒辦法過得很自在這一事實。
而這樣的飯桌教育還不是一號直播間特有的現象。
三號直播間,爸爸在抱怨生意難做。
五號直播間,媽媽在吐槽加班辛苦。
九號直播間裏甚至還在因為一點小事夫妻倆發生了爭吵,而他們的孩子卻在一旁流著眼淚默默吃飯。
可無論是因為什麽,最後都會繞到學習上。
“不努力讀書,就隻能像我這樣當一輩子的打工仔。”
“成績不好,下半輩子就隻能去擺攤。”
“媽媽是因為你才不離婚的,再不好好讀書你對得起我嗎?”
“……”
這些話簡直讓人窒息。
如果說一般家庭想讓孩子靠讀書改變命運,這尚且可以理解。
可偏偏最富有的二號家庭也是如此。
女兒隻是說了一句,這蛋糕真好吃。
媽媽也會緊接著來一句,隻有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吃到這麽好吃的蛋糕。
她或許不是想激勵什麽,但就是會本能說出這樣的話。
好像中式教育中,任何事情都和學習有關。
吃飯時,明明應該是最放鬆的時候。
可為什麽有那麽多父母都喜歡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看著孩子忍著眼淚吞米飯的模樣是不是讓他們很有滿足感。
孩子的難過成了他們的下飯菜?
如果隻有一個家庭這樣,網友還能整活找樂子讓自己開心起來。
可這樣的家庭一多,彈幕裏的負能量也瞬間爆棚。
“看得我難受死了,每個都不是我,每個都像我。”
“眼淚拌飯真的很難吃。”
“老祖宗說食不言寢不語是有道理的。”
“我也很討厭飯桌教育,可悲的是,我也成為了這樣的媽媽。”
“25歲啦,原生家庭這碗夾生飯,我是咽了又咽,不敢生孩子,怕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
原本,向輝還很認可一號爸爸那樣的教育方式。
可看到最後,他也沉默了。
沉默的同時他迫切的想要找到一個不一樣的父母,視線落到十號直播間。
這一看,他又無語又想笑。
畫麵裏,沒有打壓,沒有嘲諷,沒有爭吵,也沒有上綱上線的教育。
有的隻是——
“兒子,你聽話,最後一塊螃蟹讓給爸爸。”
“你還小,少吃一頓沒關係。”
“爸爸不行,爸爸吃一頓少一頓。”
……
甚至將專家的話奉為聖旨,巴不得馬上就開始。
雖然彈幕裏也有反對的聲音,但無奈聲量太小,很快就被淹沒消失不見。
不過對於小小年紀就有那麽豐富的詩詞儲備,網友還是很不吝嗇誇讚。
滿屏都是誇獎他的聲音。
可不論外人怎麽誇,鄧博卻始終不滿意。
見兒子隻背出兩句,他的臉色明顯嚴肅了。
“都有小朋友能自己寫詩了,你怎麽背兩句詩都這麽難?”
脫口而出就是打壓教育。
如果沒有見識過程碩的帶娃方式,大家可能還沒那麽反感。
畢竟很多人都是在‘別人家孩子’的支配下長大。
可是,偏偏他們見識過了另外一種鼓勵式教育,所以他們並不買賬。
“聽到這個我就麻瓜了,怎麽那麽多喜歡比較的家長。”
“孩子壓力迴去,怪他為什麽不像別的爸爸一樣當大老板。”
“你以為誰都是程小樂啊,他要是敢說不挨打才怪。”
“不是自己優秀,全靠同行太拉了,看了這些家長,我愣是把十號父子看順眼了。”
“還別的小朋友都會寫詩了,你告訴我哪個小朋友那麽厲害,不要為了打壓孩子張口就來。”
“……”
網友很是不滿。
可不知是巧合,還是鄧博能看到彈幕,在網友質問的時候,他突然抽出一張報紙。
“《詠鵝》這首詩你一年級就學過吧,人家隻是稍微改編一下就能獲獎上報紙,獎金一萬多呢。”
“枉你會那麽多古詩,不僅不會舉一反三的作詩,現在連背都背不明白了。”
鄧博拿出報紙的時候,鏡頭也快速對準。
有的網友也看過報道,有印象,自然知道他在說什麽。
好像是一個三年級的小朋友模仿《詠鵝》寫了一首《詠雞》。
雞雞雞,尖嘴對天啼,三更唿皓月,五穀換晨曦。
一個三年級的小朋友能仿寫出這麽高質量的詩,大家都覺得很厲害。
覺得他值得被認可和獎勵。
也認為可以被當做激勵別人的模範樣版。
作用很多,但唯獨不能成為打壓其他孩子的工具。
現在看到鄧博這樣的行為,網友又變成了反骨仔。
一個個的嘴就跟淬了毒似的。
“你也背了那麽多古詩,怎麽不見你也作詩上報紙啊?難道是你不想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不懂建議重修小學語文。”
“就這?!!很難嗎?我也會。”
“樓上的別吹牛x了,小心牛皮被吹破。”
“鵝鵝鵝,曲項用刀割,拔毛燒開水,點火蓋上鍋,我是吹牛?!!”
“噗……人家接地氣,你接地府。”
“行行行,算你會。”
“……”
這一屆的網友也是慣會整活的,哪怕直播內容把他們膈應到了。
他們也會苦中作樂瘋狂搞笑。
如果這時有天賦選手帶節奏,那彈幕的畫風,直接就跟著跑遍。
“真的不難,我也會,別人詠鵝我詠狗,狗狗狗,每天對你吼,喂它跟你走,逗它咬你手。”
“哈哈哈哈,這也太抽象了。”
“能匿名發嗎?我也想到一首,就是發了小命不保。”
“勇敢發,這麽多人誰知道誰啊。”
“那我就說了啊,《詠妻》,妻妻妻,就會玩手機,娶時九十七,現在二百一。”
“樓上的,我已經把這條@了你所有關注的人,不用謝。”
“兄弟勇敢飛,有事自己背。”
“都玩這麽大的嗎?那我這個更得罪人,《詠坤》坤坤坤,偶像練習生,時長兩年半,背帶加中分。”
“取死之道,這個世界難道就沒你們留戀的東西了嗎?”
“……”
網友瘋狂整活,彈幕熱鬧不已。
但爆笑的背後仍掩蓋不了,哪怕隻是在吃飯的這點時間裏,很多小朋友都沒辦法過得很自在這一事實。
而這樣的飯桌教育還不是一號直播間特有的現象。
三號直播間,爸爸在抱怨生意難做。
五號直播間,媽媽在吐槽加班辛苦。
九號直播間裏甚至還在因為一點小事夫妻倆發生了爭吵,而他們的孩子卻在一旁流著眼淚默默吃飯。
可無論是因為什麽,最後都會繞到學習上。
“不努力讀書,就隻能像我這樣當一輩子的打工仔。”
“成績不好,下半輩子就隻能去擺攤。”
“媽媽是因為你才不離婚的,再不好好讀書你對得起我嗎?”
“……”
這些話簡直讓人窒息。
如果說一般家庭想讓孩子靠讀書改變命運,這尚且可以理解。
可偏偏最富有的二號家庭也是如此。
女兒隻是說了一句,這蛋糕真好吃。
媽媽也會緊接著來一句,隻有好好學習,才能天天吃到這麽好吃的蛋糕。
她或許不是想激勵什麽,但就是會本能說出這樣的話。
好像中式教育中,任何事情都和學習有關。
吃飯時,明明應該是最放鬆的時候。
可為什麽有那麽多父母都喜歡在飯桌上教育孩子。
看著孩子忍著眼淚吞米飯的模樣是不是讓他們很有滿足感。
孩子的難過成了他們的下飯菜?
如果隻有一個家庭這樣,網友還能整活找樂子讓自己開心起來。
可這樣的家庭一多,彈幕裏的負能量也瞬間爆棚。
“看得我難受死了,每個都不是我,每個都像我。”
“眼淚拌飯真的很難吃。”
“老祖宗說食不言寢不語是有道理的。”
“我也很討厭飯桌教育,可悲的是,我也成為了這樣的媽媽。”
“25歲啦,原生家庭這碗夾生飯,我是咽了又咽,不敢生孩子,怕成為自己討厭的人。”
“……”
原本,向輝還很認可一號爸爸那樣的教育方式。
可看到最後,他也沉默了。
沉默的同時他迫切的想要找到一個不一樣的父母,視線落到十號直播間。
這一看,他又無語又想笑。
畫麵裏,沒有打壓,沒有嘲諷,沒有爭吵,也沒有上綱上線的教育。
有的隻是——
“兒子,你聽話,最後一塊螃蟹讓給爸爸。”
“你還小,少吃一頓沒關係。”
“爸爸不行,爸爸吃一頓少一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