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中秋節遊孫文紀念公園
迴到高考後,利用先知成富豪 作者:二萬五千裏長征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9月15號,晨飛宇說:“今兒個可是中秋節喲,大家夥兒有沒有想法出去溜達溜達呀?”
陳金鋒一聽,立馬應道:“好啊!”
王誌榮也來了興致:“那咱們去哪兒呀?”
晨飛宇笑嘻嘻地迴答:“咱們來香山都這麽久啦,孫文紀念公園還一次都沒去過呢!”
陳三金說:“孫文紀念公園,在興中道和城桂路的交叉口處,占地26.6公頃,竣工於1996年,是一座集紀念屬性和旅遊屬性於一體的城市公園。”
耿誌林說:“學校門口就有公交直達,我和語寰上次有去過那裏,感覺挺不錯。”
晨飛宇他們出發過去學校門口坐公交,來到孫文裏麵公園。
孫文紀念公園位於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麵,坐落在中山新十景興中綴錦上。1994年興建, 占地26.6公頃,199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之日全麵竣工開放,是一個以紀念意義為主的綜合性公園。
晨飛宇說:“你們看這個公園的牌匾,還是由台灣著名書法家、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書寫。”
由於該公園不設門票,大家直接進園自由參觀遊覽。
鄭澤傑說:“2006年3月,在為粵東旅遊爭光表彰大會上,該公園以其清潔舒適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被粵東省旅遊局評為先進單位。”
晨飛宇說:“孫文紀念公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
革命紀念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題材為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鬆園、竹園、杜鵑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等景點。”
王誌榮說:“這裏有孫中山銅像,這裏是革命紀念區了嗎?”
晨飛宇說:“是的,與革命紀念區遙遙相對的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等景點。整個公園重點突出了紀念的主題,景點的布局也緊緊圍繞主題鋪排。”
汪東說:“西遊記裏麵水簾洞?”
陳三金說:“武俠小說裏麵一線天?”
鄭澤傑說:“應該就是有點類似,然後起了這個名字。”
從公園的正門穿過用花崗岩雕刻築就的公園牌坊拾級而上,便進入了公園的革命紀念區。
在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青翠挺拔的龍柏以及6隻高大的華表,整個環境顯得莊嚴肅穆。沿著花崗岩台階拾級而上,很快就到達山頂的平台,此時,孫中山先生頂天立地的高大、威武的塑像便呈現在眼前。
丘溫昊說:“往南看是香山人用慈善萬人行活動籌得的善款興建的博愛醫院,站在孫中山先生雕像的腳下欣賞這座醫院,遊客不但可以觀賞到其建築風格的別致,而且,還可以領略到中山人的愛心。”
陳金鋒說:“慈善萬人行活動是什麽時候?”
汪東說:“元宵節正月十五。”
晨飛宇說:“往西看,則是風景優美的公園綜合遊覽區。
從孫中山先生塑像後麵的台階往下走,我們還可以遊覽鬆園、竹園、梅園等景點。”
順著孫中山先生塑像的目光迴首北望,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動感的中山城區一覽無遺。尤其是寬敞平直、車水馬龍,有“興中綴錦”之稱的興中道更令人不得不歎服偉人故裏,名城中山的大氣和亮麗。
往東看,寬闊的城桂公路、博愛路,以及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一一映入眼前。
旁邊有名人雕塑群,這是在2011年,香山市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孫文紀念公園建立名人雕塑群。
晨飛宇說:“雕塑群由11座香山曆史名人雕塑組成,這11座名人雕塑分別為鄭觀應、容閎、唐廷樞、王雲五、馬應彪、黃佐、陸皓東、楊殷、唐紹儀、陳天覺、楊仙逸。”
陳金鋒說:“我就知道楊殷、鄭觀應、楊仙逸。”
王誌榮說:“那裏梅林雪海。”
孫文紀念公園的梅園種植了具“羅崗香雪”美稱的酸梅樹以及冬天花期的賀春梅。而與梅林相對另一端草坪上,則是一片“百年僑團林”。2006年的11月,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個百年僑團代表在此種下了130棵“思鄉樹”,向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敬,這片沉香林已成為公園的一景。
孫文公園的革命紀念區與綜合遊覽區之間,有一個寬闊的草坪,草坪綠草如茵,一側亭台水榭立於綠樹紅花中,另一側,石雕、椰樹盡顯熱帶風情。沿著草坪中間的步行通道,片刻工夫便來到了綜合遊覽區。
到達綜合遊覽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後來居上幾個大字。
耿誌林說:“這個是孫中山先生寫的。”
王誌榮說:“剛勁有力!”
沿著那蜿蜒曲折且兩旁布滿青苔的台階緩緩地順路而上,仿佛穿越時光隧道一般,不知不覺間便踏入了神秘而美麗的香山園。此時,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人不禁瞠目結舌,心中暗自驚歎:這裏簡直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
首先吸引眼球的便是那塊碩大無比的飛來石,晨飛宇說:“它宛如從天而降的巨靈神,靜靜地佇立在那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鄭澤傑說:“這塊石頭表麵光滑如鏡,紋理清晰可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
再往前走幾步,耿誌林說:“前麵就是由人工精心築造而成卻別具一格的一線天。”
狹窄的通道僅容一人通過,抬頭仰望,隻見天空被擠壓成一條細長的縫隙,陽光透過這道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如夢似幻,令人陶醉其中。
繼續前行,一陣清脆悅耳的流水聲傳入耳中,循聲望去,原來是到了巨石林立、垂柳依依、水聲潺潺的“水簾洞”。
清澈見底的溪水從高處傾瀉而下,撞擊在岩石上濺起朵朵水花,如煙如霧,好似一幅靈動的水墨畫。岸邊的垂柳隨風搖曳,嫩綠的柳枝輕輕拂過水麵,蕩起層層漣漪。
最後來到山頂處的“觀景閣”,大家站在這裏,可以將整個園區的景色盡收眼底。不僅如此,還能眺望到中山石岐城區的全貌,繁華的街道、高聳入雲的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一覽無餘。這般壯麗的景致實在讓人流連忘返,不舍離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還有一個栽有近3萬棵杜鵑的杜鵑園,每年3至4月,春暖花開時,滿山杜鵑盛放,整個杜鵑園便成了花的海洋,人的海洋。
晨飛宇說:“每年三到四月份,萬朵杜鵑競相開放,姹紫嫣紅,一朵朵杜鵑花對著遊客綻放燦爛的笑臉,紅的熱情如火,粉的溫婉可人,白的純潔美妙,組成一片美麗的花之海洋,讓人為之驚歎。”
耿誌林說:“該杜鵑園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共種有二萬多棵毛杜鵑,屬映山紅的灌木杜鵑。每到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在園內山頂處是絕佳的賞花地。”
這個時候,無論是外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的居民,又或者是平常忙於工作,極少外出旅遊的外來勞工都會想方設法到這裏賞花、留影。
也許是孫文紀念公園真的太漂亮,也許是孫文公園同時兼顧了紀念與休閑兩大功能的緣故,總之,這個香山市民身邊的幽景每天都遊人如織。
參觀完整個紀念公園,大家一起在外麵乘坐公交迴學校。
陳金鋒一聽,立馬應道:“好啊!”
王誌榮也來了興致:“那咱們去哪兒呀?”
晨飛宇笑嘻嘻地迴答:“咱們來香山都這麽久啦,孫文紀念公園還一次都沒去過呢!”
陳三金說:“孫文紀念公園,在興中道和城桂路的交叉口處,占地26.6公頃,竣工於1996年,是一座集紀念屬性和旅遊屬性於一體的城市公園。”
耿誌林說:“學校門口就有公交直達,我和語寰上次有去過那裏,感覺挺不錯。”
晨飛宇他們出發過去學校門口坐公交,來到孫文裏麵公園。
孫文紀念公園位於中山市中心城區南麵,坐落在中山新十景興中綴錦上。1994年興建, 占地26.6公頃,1996年11月孫中山先生誕辰之日全麵竣工開放,是一個以紀念意義為主的綜合性公園。
晨飛宇說:“你們看這個公園的牌匾,還是由台灣著名書法家、嶺南派國畫大師歐豪年教授書寫。”
由於該公園不設門票,大家直接進園自由參觀遊覽。
鄭澤傑說:“2006年3月,在為粵東旅遊爭光表彰大會上,該公園以其清潔舒適的環境和優質的服務被粵東省旅遊局評為先進單位。”
晨飛宇說:“孫文紀念公園主要由兩個平緩的山坡改建而成,分為革命紀念區和綜合遊覽區兩個不同功能的區域。
革命紀念區以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題材為主,設有孫中山先生銅像、噴水池以及鬆園、竹園、杜鵑園和栽種了999株龍柏的龍柏山等景點。”
王誌榮說:“這裏有孫中山銅像,這裏是革命紀念區了嗎?”
晨飛宇說:“是的,與革命紀念區遙遙相對的是綜合遊覽區,這個遊覽區設有香山、飛來石、一線天、水簾洞、觀景閣、迎陽石等景點。整個公園重點突出了紀念的主題,景點的布局也緊緊圍繞主題鋪排。”
汪東說:“西遊記裏麵水簾洞?”
陳三金說:“武俠小說裏麵一線天?”
鄭澤傑說:“應該就是有點類似,然後起了這個名字。”
從公園的正門穿過用花崗岩雕刻築就的公園牌坊拾級而上,便進入了公園的革命紀念區。
在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旁青翠挺拔的龍柏以及6隻高大的華表,整個環境顯得莊嚴肅穆。沿著花崗岩台階拾級而上,很快就到達山頂的平台,此時,孫中山先生頂天立地的高大、威武的塑像便呈現在眼前。
丘溫昊說:“往南看是香山人用慈善萬人行活動籌得的善款興建的博愛醫院,站在孫中山先生雕像的腳下欣賞這座醫院,遊客不但可以觀賞到其建築風格的別致,而且,還可以領略到中山人的愛心。”
陳金鋒說:“慈善萬人行活動是什麽時候?”
汪東說:“元宵節正月十五。”
晨飛宇說:“往西看,則是風景優美的公園綜合遊覽區。
從孫中山先生塑像後麵的台階往下走,我們還可以遊覽鬆園、竹園、梅園等景點。”
順著孫中山先生塑像的目光迴首北望,高樓林立、充滿現代化動感的中山城區一覽無遺。尤其是寬敞平直、車水馬龍,有“興中綴錦”之稱的興中道更令人不得不歎服偉人故裏,名城中山的大氣和亮麗。
往東看,寬闊的城桂公路、博愛路,以及新城區的高樓大廈一一映入眼前。
旁邊有名人雕塑群,這是在2011年,香山市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孫文紀念公園建立名人雕塑群。
晨飛宇說:“雕塑群由11座香山曆史名人雕塑組成,這11座名人雕塑分別為鄭觀應、容閎、唐廷樞、王雲五、馬應彪、黃佐、陸皓東、楊殷、唐紹儀、陳天覺、楊仙逸。”
陳金鋒說:“我就知道楊殷、鄭觀應、楊仙逸。”
王誌榮說:“那裏梅林雪海。”
孫文紀念公園的梅園種植了具“羅崗香雪”美稱的酸梅樹以及冬天花期的賀春梅。而與梅林相對另一端草坪上,則是一片“百年僑團林”。2006年的11月,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30個百年僑團代表在此種下了130棵“思鄉樹”,向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致敬,這片沉香林已成為公園的一景。
孫文公園的革命紀念區與綜合遊覽區之間,有一個寬闊的草坪,草坪綠草如茵,一側亭台水榭立於綠樹紅花中,另一側,石雕、椰樹盡顯熱帶風情。沿著草坪中間的步行通道,片刻工夫便來到了綜合遊覽區。
到達綜合遊覽區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後來居上幾個大字。
耿誌林說:“這個是孫中山先生寫的。”
王誌榮說:“剛勁有力!”
沿著那蜿蜒曲折且兩旁布滿青苔的台階緩緩地順路而上,仿佛穿越時光隧道一般,不知不覺間便踏入了神秘而美麗的香山園。此時,映入眼簾的景象讓人不禁瞠目結舌,心中暗自驚歎:這裏簡直就是一個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
首先吸引眼球的便是那塊碩大無比的飛來石,晨飛宇說:“它宛如從天而降的巨靈神,靜靜地佇立在那裏,給人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鄭澤傑說:“這塊石頭表麵光滑如鏡,紋理清晰可見,仿佛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與變遷。”
再往前走幾步,耿誌林說:“前麵就是由人工精心築造而成卻別具一格的一線天。”
狹窄的通道僅容一人通過,抬頭仰望,隻見天空被擠壓成一條細長的縫隙,陽光透過這道縫隙灑下,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如夢似幻,令人陶醉其中。
繼續前行,一陣清脆悅耳的流水聲傳入耳中,循聲望去,原來是到了巨石林立、垂柳依依、水聲潺潺的“水簾洞”。
清澈見底的溪水從高處傾瀉而下,撞擊在岩石上濺起朵朵水花,如煙如霧,好似一幅靈動的水墨畫。岸邊的垂柳隨風搖曳,嫩綠的柳枝輕輕拂過水麵,蕩起層層漣漪。
最後來到山頂處的“觀景閣”,大家站在這裏,可以將整個園區的景色盡收眼底。不僅如此,還能眺望到中山石岐城區的全貌,繁華的街道、高聳入雲的大廈、川流不息的車輛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都一覽無餘。這般壯麗的景致實在讓人流連忘返,不舍離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裏還有一個栽有近3萬棵杜鵑的杜鵑園,每年3至4月,春暖花開時,滿山杜鵑盛放,整個杜鵑園便成了花的海洋,人的海洋。
晨飛宇說:“每年三到四月份,萬朵杜鵑競相開放,姹紫嫣紅,一朵朵杜鵑花對著遊客綻放燦爛的笑臉,紅的熱情如火,粉的溫婉可人,白的純潔美妙,組成一片美麗的花之海洋,讓人為之驚歎。”
耿誌林說:“該杜鵑園占地一萬多平方米,共種有二萬多棵毛杜鵑,屬映山紅的灌木杜鵑。每到杜鵑花盛開的時候,在園內山頂處是絕佳的賞花地。”
這個時候,無論是外來的遊客、還是本地的居民,又或者是平常忙於工作,極少外出旅遊的外來勞工都會想方設法到這裏賞花、留影。
也許是孫文紀念公園真的太漂亮,也許是孫文公園同時兼顧了紀念與休閑兩大功能的緣故,總之,這個香山市民身邊的幽景每天都遊人如織。
參觀完整個紀念公園,大家一起在外麵乘坐公交迴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