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先王祭日
終翼:成為小說路人王的日記 作者:萬詩滄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祭祀是人們為了緬懷和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而舉行的重要儀式,規定親人逝去的日子為每年的祭日。
在許多文化中,人們會在親人逝世的年忌日舉行祭祀活動,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緬懷。
舉行祭祀的方式因文化而異,但基本內容包括:
一、清掃墓地,使親人的墓地保持整潔。
二、在墓前獻花、燒香、燭光,以示哀思和緬懷。
三、焚燒紙錢或其他紙製祭品,象征送給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使用。
四、準備親人生前喜愛的食物,擺設在墓前或祭壇上。
五、默禱或高誦經文,祈求親人靈魂安息。
透過這些儀式,人們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並希望自己親人的靈魂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獲得平靜。這是人類重要的精神文化傳統之一。
在西雍公國規定,每年的親人祭祀隻需要準備上香、燒錢紙就行了,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為國家公祭日,那時全國上下都宵禁三日,晚上8點後不得隨意外出走動。
這源自三百年前,那時西雍公國的國王認為每年有好幾天都要為一位不知是自己的哪個祖先祭祀,感覺費財又費力。想想如果往後曆代的國王死去,是不是又要多一次祭祀,一年365天豈不是天天都在祭祀了,那國家政事還忙不忙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定了個公祭日。
王塚是指西雍公國曆代國王去世後下葬的墓地。
作為王族的安息之所,王塚一般位於隱蔽且風水宜人的地點,這無不反映當時國王對曆代先王的崇敬。王塚中通常埋葬有國王的遺體、生前使用的隨葬品、以及反映當世之王的榮耀的各種珍貴之物。
今天是西雍王·明的祭日,現西雍王為悼念先王,特此下令,宵禁三日。
現在已是卯時三刻,雍城公民都在同一個廣場上集合。
巨型立劍雕像祭壇前,一名身著黑色法袍的法師正在講述先王的豐功偉績,他的話語感人肺腑,令人淚眼盈盈。
在他生動的講述下,眾人仿佛看到先王威武的身影就在眼前,感受到他無比偉大的靈魂。先王一生的奮鬥與犧牲,一心一意為國家民族著想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人們不禁紅了眼眶,淚水盈眶。國師的話語喚起了他們對這位英明君主的崇敬與懷念之情。先王的靈魂就在這莊嚴肅穆的祭祀中感受到子民們永遠的哀思與緬懷。
“他是西雍公國的英雄,他以己身獨戰魔族,換來我們西雍公國的繁榮的五十年。在此我致以崇高的敬意緬懷我們的王!特此獻上三叩首。”
“一叩首!”
全體王宮大臣貴族,包括王室成員一一在此叩首。
本應在上保持站立宣講的法師也走了下,在一旁找了一個位置,跪坐著進行了叩首。按照規矩他應該還是在上麵保持站立狀態,作為一國的國師,同時也是現西雍王的老師,他有理由不用跪坐,也可以不用叩首。
但他還是做了,因為這值得。這一跪,不僅是跪給這位為國為民的英明君王,更是跪給所有為西雍公國赴湯蹈火的英雄。
多年前,他也與先王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外敵,保家衛國。先王不僅是一國之主,更是他最敬重的君王,更是他難得一遇的知己。
想到先王一生的奮鬥與犧牲,他明白這是自己應盡的職責。
他緩緩跪下,以最虔誠的姿態,向這位偉大的王致以無限的崇敬與哀思。
“二叩首!”
廣場上的公民統一跪坐,再次叩首,他們都是自發所作出的行動。
各種各樣的人群都在虔誠地跪拜。
有還在哺乳期的母親,一邊抱著嬰兒一邊跪坐在地,低聲哺喂;也有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雙膝著地,佝僂的背脊曲著,雙手合十;更有身著粗布衣裳的農夫,麵帶風霜,但雙眼中透著堅定不移。
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此時此刻卻都聚集一堂,跪坐在廣場上,以最虔誠的姿態,向這位為國捐軀的英明君主叩拜。
“三叩首!”
場麵全部透過魔法水晶傳影到全國各地。
無論是正在路上趕路的商人,還是偏遠小村莊的農民,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虔誠地跪拜叩首。
他們心底裏認為這一切都值得。
這次是遠在塞邊的將士,他們透過魔法水晶顯示屏觀看到了拄劍站立的巨人雕像。
他們身披沉重的鎧甲,單膝跪地,右手抱拳置於胸前,眼神中透著真摯的敬意。
他們並沒有雙膝跪坐,這是遵循先王的命令——先王不希望這些披甲上陣的武將,為他跪得太過謙卑。
“戰士上場殺敵,哪有跪地叩首投降的道理。你們的雙膝可跪天、跪地、跪父母,我又不是你們的父母,何須跪我這陌生人。特此,命你們以後不用雙膝跪坐,上報受命隻需抱拳作揖即可。”
先王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
因為先王知道,這些將士已經在沙場上以血肉之軀,守衛國家、扞衛邊疆,這份獻身與奉獻,已然超越一般臣民。
當將士們知道這次要舉行先王祭祀時,都想跪坐,但又不能忤逆先王的命令,於是便有了現在單膝跪地場麵。
“吾等願誓死守衛邊疆,以報先王在天之靈。不求身全保存,但求血灑江河。”
聲音無比高亢,嘹亮遠播。
將士們的聲音透過魔法水晶傳往全國各地,透過水晶傳來的聲音洪亮而真摯,使得每個角落的人民,都能夠親耳聆聽到將士們仿佛就在先王靈前的哀悼。
將士們的情感無不打動著每一個聆聽的人心。人們似乎看到了他們的身影,聆聽到了他們沉痛而又堅定有力的聲音。
英雄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無私奉獻,不畏艱難,隻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著想。先王之所以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正因他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英雄。這三叩首,便是對國家英雄最好的致敬。
“禮成!”
黑袍法師高聲宣布,表示儀式的第一部分已經完成。
國師的聲音迴蕩在肅穆的廣場上,將在場的人們從哀悼中喚醒。人群開始有序地起身,為接下來的儀式做準備。
在國師的指引下,幾名身著白衣的侍者端著香案緩步走上前。香案上擺放著刻有先王名字的香牌。
侍者們將香案置於祭壇前,法師則取出一根朱紅的香,點燃後緩緩插入香爐中。
沉香緩緩燃燒,香煙嫋嫋,氤氳在廣場上空。繚繞的香氣中,人們再次合十默禱,表達哀思。
……
北州武都,已是寒風蕭瑟,飛雪紛揚。
城中一名中年模樣的男子站在城牆上,身披厚實的毛皮大衣,遙望著西邊國境的方向。
寒風唿唿,他的鬢角已被風雪吹得斑白。
“這是在幹什麽?”
他聽到了西邊的聲音。
一旁文質彬彬的青年笑道:
“那是西雍公國的將士們緬懷他們的先王。”
“是那位啊!”中年男子有些開心,他哈哈笑道:“那沒事了!”
……
遠在西邊魔都的寢宮裏,還在沉睡的魔帝古辛突然醒了過來。
“什麽聲音!”他低沉而又沙啞的聲音在寢宮中迴蕩。
一旁等候的侍衛,走了過來。
“好像是人類那邊的戰士在悼念。”
“誰?”
“聽說,是他們的先王。”
“不認識!”
魔帝古辛說完這句話時,又開始了沉眠了。
心口處烙印的傷痕,狠狠跳動了一下。
這是五十多年前,一名人類男子與他戰鬥時留下的傷痕,現在雖然有隱隱恢複的趨勢,但為什麽又再次跳動。
在許多文化中,人們會在親人逝世的年忌日舉行祭祀活動,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緬懷。
舉行祭祀的方式因文化而異,但基本內容包括:
一、清掃墓地,使親人的墓地保持整潔。
二、在墓前獻花、燒香、燭光,以示哀思和緬懷。
三、焚燒紙錢或其他紙製祭品,象征送給親人在另一個世界使用。
四、準備親人生前喜愛的食物,擺設在墓前或祭壇上。
五、默禱或高誦經文,祈求親人靈魂安息。
透過這些儀式,人們表達對逝者的思念,並希望自己親人的靈魂能夠在另一個世界獲得平靜。這是人類重要的精神文化傳統之一。
在西雍公國規定,每年的親人祭祀隻需要準備上香、燒錢紙就行了,每年的七月十五日為國家公祭日,那時全國上下都宵禁三日,晚上8點後不得隨意外出走動。
這源自三百年前,那時西雍公國的國王認為每年有好幾天都要為一位不知是自己的哪個祖先祭祀,感覺費財又費力。想想如果往後曆代的國王死去,是不是又要多一次祭祀,一年365天豈不是天天都在祭祀了,那國家政事還忙不忙了,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定了個公祭日。
王塚是指西雍公國曆代國王去世後下葬的墓地。
作為王族的安息之所,王塚一般位於隱蔽且風水宜人的地點,這無不反映當時國王對曆代先王的崇敬。王塚中通常埋葬有國王的遺體、生前使用的隨葬品、以及反映當世之王的榮耀的各種珍貴之物。
今天是西雍王·明的祭日,現西雍王為悼念先王,特此下令,宵禁三日。
現在已是卯時三刻,雍城公民都在同一個廣場上集合。
巨型立劍雕像祭壇前,一名身著黑色法袍的法師正在講述先王的豐功偉績,他的話語感人肺腑,令人淚眼盈盈。
在他生動的講述下,眾人仿佛看到先王威武的身影就在眼前,感受到他無比偉大的靈魂。先王一生的奮鬥與犧牲,一心一意為國家民族著想的大無畏精神,深深打動著每一個人的心。
人們不禁紅了眼眶,淚水盈眶。國師的話語喚起了他們對這位英明君主的崇敬與懷念之情。先王的靈魂就在這莊嚴肅穆的祭祀中感受到子民們永遠的哀思與緬懷。
“他是西雍公國的英雄,他以己身獨戰魔族,換來我們西雍公國的繁榮的五十年。在此我致以崇高的敬意緬懷我們的王!特此獻上三叩首。”
“一叩首!”
全體王宮大臣貴族,包括王室成員一一在此叩首。
本應在上保持站立宣講的法師也走了下,在一旁找了一個位置,跪坐著進行了叩首。按照規矩他應該還是在上麵保持站立狀態,作為一國的國師,同時也是現西雍王的老師,他有理由不用跪坐,也可以不用叩首。
但他還是做了,因為這值得。這一跪,不僅是跪給這位為國為民的英明君王,更是跪給所有為西雍公國赴湯蹈火的英雄。
多年前,他也與先王並肩作戰,共同抵禦外敵,保家衛國。先王不僅是一國之主,更是他最敬重的君王,更是他難得一遇的知己。
想到先王一生的奮鬥與犧牲,他明白這是自己應盡的職責。
他緩緩跪下,以最虔誠的姿態,向這位偉大的王致以無限的崇敬與哀思。
“二叩首!”
廣場上的公民統一跪坐,再次叩首,他們都是自發所作出的行動。
各種各樣的人群都在虔誠地跪拜。
有還在哺乳期的母親,一邊抱著嬰兒一邊跪坐在地,低聲哺喂;也有頭發花白、步履蹣跚的老人,雙膝著地,佝僂的背脊曲著,雙手合十;更有身著粗布衣裳的農夫,麵帶風霜,但雙眼中透著堅定不移。
不同的人,不同的命運,此時此刻卻都聚集一堂,跪坐在廣場上,以最虔誠的姿態,向這位為國捐軀的英明君主叩拜。
“三叩首!”
場麵全部透過魔法水晶傳影到全國各地。
無論是正在路上趕路的商人,還是偏遠小村莊的農民,所有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虔誠地跪拜叩首。
他們心底裏認為這一切都值得。
這次是遠在塞邊的將士,他們透過魔法水晶顯示屏觀看到了拄劍站立的巨人雕像。
他們身披沉重的鎧甲,單膝跪地,右手抱拳置於胸前,眼神中透著真摯的敬意。
他們並沒有雙膝跪坐,這是遵循先王的命令——先王不希望這些披甲上陣的武將,為他跪得太過謙卑。
“戰士上場殺敵,哪有跪地叩首投降的道理。你們的雙膝可跪天、跪地、跪父母,我又不是你們的父母,何須跪我這陌生人。特此,命你們以後不用雙膝跪坐,上報受命隻需抱拳作揖即可。”
先王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他的聲音仿佛就在耳邊。
因為先王知道,這些將士已經在沙場上以血肉之軀,守衛國家、扞衛邊疆,這份獻身與奉獻,已然超越一般臣民。
當將士們知道這次要舉行先王祭祀時,都想跪坐,但又不能忤逆先王的命令,於是便有了現在單膝跪地場麵。
“吾等願誓死守衛邊疆,以報先王在天之靈。不求身全保存,但求血灑江河。”
聲音無比高亢,嘹亮遠播。
將士們的聲音透過魔法水晶傳往全國各地,透過水晶傳來的聲音洪亮而真摯,使得每個角落的人民,都能夠親耳聆聽到將士們仿佛就在先王靈前的哀悼。
將士們的情感無不打動著每一個聆聽的人心。人們似乎看到了他們的身影,聆聽到了他們沉痛而又堅定有力的聲音。
英雄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無私奉獻,不畏艱難,隻為國家民族的利益著想。先王之所以永遠活在人們心中,正因他是這個時代最耀眼的英雄。這三叩首,便是對國家英雄最好的致敬。
“禮成!”
黑袍法師高聲宣布,表示儀式的第一部分已經完成。
國師的聲音迴蕩在肅穆的廣場上,將在場的人們從哀悼中喚醒。人群開始有序地起身,為接下來的儀式做準備。
在國師的指引下,幾名身著白衣的侍者端著香案緩步走上前。香案上擺放著刻有先王名字的香牌。
侍者們將香案置於祭壇前,法師則取出一根朱紅的香,點燃後緩緩插入香爐中。
沉香緩緩燃燒,香煙嫋嫋,氤氳在廣場上空。繚繞的香氣中,人們再次合十默禱,表達哀思。
……
北州武都,已是寒風蕭瑟,飛雪紛揚。
城中一名中年模樣的男子站在城牆上,身披厚實的毛皮大衣,遙望著西邊國境的方向。
寒風唿唿,他的鬢角已被風雪吹得斑白。
“這是在幹什麽?”
他聽到了西邊的聲音。
一旁文質彬彬的青年笑道:
“那是西雍公國的將士們緬懷他們的先王。”
“是那位啊!”中年男子有些開心,他哈哈笑道:“那沒事了!”
……
遠在西邊魔都的寢宮裏,還在沉睡的魔帝古辛突然醒了過來。
“什麽聲音!”他低沉而又沙啞的聲音在寢宮中迴蕩。
一旁等候的侍衛,走了過來。
“好像是人類那邊的戰士在悼念。”
“誰?”
“聽說,是他們的先王。”
“不認識!”
魔帝古辛說完這句話時,又開始了沉眠了。
心口處烙印的傷痕,狠狠跳動了一下。
這是五十多年前,一名人類男子與他戰鬥時留下的傷痕,現在雖然有隱隱恢複的趨勢,但為什麽又再次跳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