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貸款 小額借貸 線上貸款 汽車貸款 手機貸 瘋正妹 橘子影城 古蹟交流社 東森新聞手機板 東森新聞 港書館 super娛樂城 23win 金鈦城娛樂城 信用版娛樂城 贏家娛樂城 WG娛樂城

    後主煜詩之十六


    題金樓子後並序梁元帝謂,王仲宣昔在荊州,著書數十篇,荊州壞,盡焚其書。今在者一篇,知名之士鹹重之。見虎一毛,不知其斑。後西魏破江陵,帝亦盡焚其書。曰:“文武之道,盡今夜矣。”何荊州壞焚書二語,先後一轍也。詩以慨之。


    牙簽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


    不於祖龍留麵目,遺篇那得到今朝。


    《楓窗小牘》雲:此詩同書藏內庫,今朝誤作金朝,徽廟惡而抹之,後竟如讖入金。


    焦土殘卷,李煜筆下的文化殤思


    在五代十國那個動蕩不安、文化命運飄搖的時代,南唐後主李煜的《題金樓子後並序》宛如一聲穿越曆史塵埃的沉重歎息,借梁元帝和王粲書籍被焚之事,深切地抒發了對文化傳承中斷的悲慟,以及對曆史興衰、文化命運的深刻反思。


    開篇:文化瑰寶的慘烈消逝


    “牙簽萬軸裹紅綃,王粲書同付火燒”,詩作開篇,李煜便為我們勾勒出一幅震撼而又痛心的畫麵。“牙簽萬軸”,那是數量繁多、堆積如山的珍貴書籍,每一卷都承載著無數先人的智慧、思想與文化傳承,它們曾是知識的寶庫、文明的火種。而“紅綃”,這華麗的絲綢包裹,更凸顯出這些書籍被珍視的程度,本應在歲月的長河中安然傳承,供後人研讀、汲取養分。可命運卻如此殘酷,它們竟與王粲的藏書一同被無情的大火吞噬。王粲,這位建安七子之一,其藏書不僅是個人的財富,更是時代文化的結晶。如今,一切都在熊熊烈火中化為灰燼,李煜通過這強烈的對比,將文化傳承的戛然而止展現得淋漓盡致,那被焚毀的書籍,仿佛是文化的斷弦,發出令人心碎的絕響,讓他對文化傳承中斷的痛惜之情噴薄而出,也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文化消逝的巨大悲劇。


    反思:曆史的諷刺與當代警醒


    “不於祖龍留麵目,遺篇那得到今朝”,李煜筆鋒一轉,引入祖龍(秦始皇)焚書這一曆史典故。秦始皇的焚書之舉,在曆史上臭名昭著,被視為文化的浩劫。然而,李煜卻以獨特的視角,用反問的句式發出感慨:若不是秦始皇當年留下了部分書籍的殘卷,如今又怎能看到那些珍貴的篇章呢?這看似為秦始皇焚書開脫的話語,實則蘊含著強烈的諷刺意味。他諷刺的是那些肆意破壞文化、讓無數典籍毀於一旦的行為,就如同曆史上的秦始皇焚書一般愚蠢。同時,這也是對當代的一種警醒,暗示著文化保護的重要性。在那個戰亂頻繁、政權更迭的時代,文化隨時麵臨著被摧毀的危險,李煜深知文化傳承的不易,他的反問,是對當時社會的振聾發聵之語,提醒人們要重視文化保護,莫讓文化的火種在時代的動蕩中熄滅。


    意象交融:壯麗與悲涼的交織


    詩中的“牙簽萬軸”“紅綃”“火燒”等意象相互交織,共同營造出一種壯麗而又悲涼的意境。“牙簽萬軸”的壯觀,展現出文化典籍的豐富與厚重,它們曾是人類文明的驕傲;“紅綃”的華貴,象征著人們對文化的敬重與珍視;而“火燒”的無情,則將這一切美好瞬間毀滅,形成強烈的反差。這些意象,不僅生動地描繪出書籍被焚毀的慘烈場景,更寄托了李煜對文化傳承的深切憂慮。那熊熊燃燒的大火,仿佛是曆史的災難之焰,在吞噬著文化的同時,也灼燒著他的內心,讓他對文化命運的擔憂在這壯麗與悲涼交織的意境中愈發深沉。


    藝術魅力:手法交織的深刻表達


    從藝術手法來看,這首詩堪稱精妙絕倫。對比手法的運用,如“牙簽萬軸”與“火燒”的對比,將文化傳承的脆弱與文化毀滅的殘酷展現得觸目驚心,凸顯出文化在曆史洪流中的命運無常;反問手法的巧妙運用,增強了詩歌的語氣和諷刺效果,讓讀者在思考中深刻領悟到文化保護的重要性;而典故的引入,不僅豐富了詩歌的內涵,更使詩歌具有了深厚的曆史底蘊,讓李煜對曆史的反思和對文化的關注在曆史與現實的交織中得以升華。這些藝術手法相互配合,使詩歌的情感表達含蓄而深刻,既有對文化消逝的痛惜,又有對曆史的反思和對當代的警醒,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題金樓子後並序》是李煜對文化命運的深情關切之作,它以簡潔而有力的語言、深遠而厚重的意境和精妙而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了他對文化傳承中斷的痛心和對文化保護的重視。這首詩不僅是李煜個人的感慨,更是對整個時代文化命運的思考,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在千年之後,依然能透過文字,感受到他對文化的熱愛與對曆史的敬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夜讀全唐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A微笑的魚A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A微笑的魚A並收藏夜讀全唐詩最新章節

xxfse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