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堂樂章之一
明堂樂章
《唐書·樂誌》曰:季秋,享上帝於明堂。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莫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壽和、凱安五章,詞同《冬至圜丘》。貞觀中褚亮等作。
古韻祭情,禮敬先祖:《肅和》深度賞析
肅和
象天禦宇,乘時布政。
嚴配申虔,宗禋展敬。
樽罍盈列,樹羽交映。
玉幣通誠,祚隆皇聖。
《肅和》宛如一幅古韻悠長的曆史畫卷,以莊重而深情的筆觸,細膩勾勒出古代祭祀的盛大場景與深邃精神內涵。它承載著古人對祖先的感恩戴德、對孝道的尊崇傳承,宛如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引領我們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探尋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蘊,品味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是研究古代文化與文學表達的珍貴瑰寶。
首聯:順應天道,治理家國
“象天禦宇,乘時布政”,開篇氣勢恢宏,為全詩奠定了莊嚴肅穆的基調。“象天禦宇”,古人認為統治者乃天子,應效仿天道來治理天下,此句彰顯出一種順應自然、遵循天命的治國理念,體現出對天地自然和祖先智慧的敬畏,仿佛能看到古代帝王心懷天下,以天道為準則,引領國家前行的宏大場景。“乘時布政”,則強調把握時機,推行政令,展現出統治者的睿智與果敢。在祭祀這一特殊背景下,此聯不僅描繪出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更暗示著祭祀是對祖先治國理念的傳承與敬意的表達,通過祭祀,後人祈求祖先庇佑國家政令通達、繁榮昌盛,也為後續對祭祀場景和情感的描述埋下伏筆,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古人對祖先功績的尊崇以及對家國命運的關注。
頷聯:虔誠祭祀,表達敬意
“嚴配申虔,宗禋展敬”,緊承首聯,將視角聚焦於祭祀本身,進一步凸顯祭祀的莊重與虔誠。“嚴配申虔”,“嚴配”表示莊嚴地配享,指祖先與上天配享祭祀,這是對祖先地位的高度尊崇;“申虔”則強調表達虔誠之心,後人以最誠摯的態度,莊重地祭祀祖先,以彰顯對祖先的敬重與感恩。“宗禋展敬”,“宗禋”指對祖先的祭祀大典,“展敬”即表達敬意,再次強調祭祀過程中對祖先的敬意。這一聯通過對祭祀行為的細致描述,展現出祭祀者內心的敬畏與莊重,讓我們仿若置身於祭祀現場,目睹祭祀者們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個祭祀環節,感受到祭祀氛圍的神聖肅穆,深刻體會到古人對祖先的深厚情感以及對祭祀儀式的高度重視。
頸聯:祭品豐盛,儀式莊重
“樽罍盈列,樹羽交映”,此聯從視覺角度描繪祭祀場景,生動展現祭祀的盛大與隆重。“樽罍盈列”,樽和罍都是古代的酒器,“盈列”形象地描繪出酒器滿滿排列的場景,寓意著祭品的豐盛,美酒佳肴皆為祖先而備,每一滴酒、每一份食物都飽含著後人對祖先的深情厚意。“樹羽交映”,“樹羽”指裝飾在祭祀場所的羽毛,這些羽毛色彩斑斕、姿態優美,相互輝映,營造出華麗而莊重的祭祀氛圍。羽毛在古代祭祀中具有特殊意義,象征著吉祥與神聖,它們的存在不僅增添了祭祀的儀式感,更表達了後人對祖先的美好祝願。此聯通過對祭品和祭祀裝飾的描寫,將祭祀的莊重氛圍推向高潮,使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古人祭祀時的用心與虔誠,以及對祖先的崇高敬意。
尾聯:通誠祈福,家國同輝
“玉幣通誠,祚隆皇聖”,此聯將祭祀的情感推向高潮,從個人對祖先的敬意延伸到對國家和天下的祝福。“玉幣通誠”,玉幣在古代祭祀中是重要的祭品,被視為溝通神靈與祖先的媒介,人們通過獻上玉幣,表達內心的誠意與敬意,希望祖先能夠感知到這份虔誠,接受後人的祭祀。“祚隆皇聖”,“祚”指福運,“隆”表示興隆,“皇聖”指代帝王或國家,此句表達了祈求祖先庇佑國家福運昌盛、帝王聖明的美好願望。這一聯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祖先的尊崇和對家族的關愛,更展現了他們的家國情懷,認為通過祭祀和踐行孝道,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使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有序,彰顯出古代先賢對孝敬精神在社會治理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
總體評價
《肅和》無疑是一篇極具價值的祈文,在古代祭祀文化與文學表達領域綻放著獨特光芒。從藝術表現來看,語言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短短數語,便將祭祀場景、人物情感與精神內涵刻畫得入木三分。用詞精準,如“象”“乘”“申”“展”“盈”“交”等動詞,生動展現祭祀者的行為與祭祀氛圍的莊重;“樽罍”“樹羽”“玉幣”等意象,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使詩歌更具畫麵感。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從治國理念引入祭祀,再到祭祀場景的描繪,最後升華到家國情懷,邏輯清晰,情感層層遞進。從文化價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資料,為我們還原古代祭祀的儀式、流程和背後的文化意義,讓我們深入了解古人對祖先的尊崇、對孝道的重視以及對家國的責任擔當。同時,它也是古代文學表達的傑出範例,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勵著我們在現代社會中,銘記祖先的功績,踐行孝道,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讓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精神價值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明堂樂章
《唐書·樂誌》曰:季秋,享上帝於明堂。降神用豫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莫玉帛用肅和,迎俎用雍和,酌獻、飲福用壽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凱安,送神用豫和。其豫和、太和、壽和、凱安五章,詞同《冬至圜丘》。貞觀中褚亮等作。
古韻祭情,禮敬先祖:《肅和》深度賞析
肅和
象天禦宇,乘時布政。
嚴配申虔,宗禋展敬。
樽罍盈列,樹羽交映。
玉幣通誠,祚隆皇聖。
《肅和》宛如一幅古韻悠長的曆史畫卷,以莊重而深情的筆觸,細膩勾勒出古代祭祀的盛大場景與深邃精神內涵。它承載著古人對祖先的感恩戴德、對孝道的尊崇傳承,宛如穿越千年的時光隧道,引領我們走進古人的精神世界,探尋古代祭祀文化的深厚底蘊,品味其中蘊含的教育意義,是研究古代文化與文學表達的珍貴瑰寶。
首聯:順應天道,治理家國
“象天禦宇,乘時布政”,開篇氣勢恢宏,為全詩奠定了莊嚴肅穆的基調。“象天禦宇”,古人認為統治者乃天子,應效仿天道來治理天下,此句彰顯出一種順應自然、遵循天命的治國理念,體現出對天地自然和祖先智慧的敬畏,仿佛能看到古代帝王心懷天下,以天道為準則,引領國家前行的宏大場景。“乘時布政”,則強調把握時機,推行政令,展現出統治者的睿智與果敢。在祭祀這一特殊背景下,此聯不僅描繪出統治者的治國方略,更暗示著祭祀是對祖先治國理念的傳承與敬意的表達,通過祭祀,後人祈求祖先庇佑國家政令通達、繁榮昌盛,也為後續對祭祀場景和情感的描述埋下伏筆,使我們深切感受到古人對祖先功績的尊崇以及對家國命運的關注。
頷聯:虔誠祭祀,表達敬意
“嚴配申虔,宗禋展敬”,緊承首聯,將視角聚焦於祭祀本身,進一步凸顯祭祀的莊重與虔誠。“嚴配申虔”,“嚴配”表示莊嚴地配享,指祖先與上天配享祭祀,這是對祖先地位的高度尊崇;“申虔”則強調表達虔誠之心,後人以最誠摯的態度,莊重地祭祀祖先,以彰顯對祖先的敬重與感恩。“宗禋展敬”,“宗禋”指對祖先的祭祀大典,“展敬”即表達敬意,再次強調祭祀過程中對祖先的敬意。這一聯通過對祭祀行為的細致描述,展現出祭祀者內心的敬畏與莊重,讓我們仿若置身於祭祀現場,目睹祭祀者們一絲不苟地完成每一個祭祀環節,感受到祭祀氛圍的神聖肅穆,深刻體會到古人對祖先的深厚情感以及對祭祀儀式的高度重視。
頸聯:祭品豐盛,儀式莊重
“樽罍盈列,樹羽交映”,此聯從視覺角度描繪祭祀場景,生動展現祭祀的盛大與隆重。“樽罍盈列”,樽和罍都是古代的酒器,“盈列”形象地描繪出酒器滿滿排列的場景,寓意著祭品的豐盛,美酒佳肴皆為祖先而備,每一滴酒、每一份食物都飽含著後人對祖先的深情厚意。“樹羽交映”,“樹羽”指裝飾在祭祀場所的羽毛,這些羽毛色彩斑斕、姿態優美,相互輝映,營造出華麗而莊重的祭祀氛圍。羽毛在古代祭祀中具有特殊意義,象征著吉祥與神聖,它們的存在不僅增添了祭祀的儀式感,更表達了後人對祖先的美好祝願。此聯通過對祭品和祭祀裝飾的描寫,將祭祀的莊重氛圍推向高潮,使我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古人祭祀時的用心與虔誠,以及對祖先的崇高敬意。
尾聯:通誠祈福,家國同輝
“玉幣通誠,祚隆皇聖”,此聯將祭祀的情感推向高潮,從個人對祖先的敬意延伸到對國家和天下的祝福。“玉幣通誠”,玉幣在古代祭祀中是重要的祭品,被視為溝通神靈與祖先的媒介,人們通過獻上玉幣,表達內心的誠意與敬意,希望祖先能夠感知到這份虔誠,接受後人的祭祀。“祚隆皇聖”,“祚”指福運,“隆”表示興隆,“皇聖”指代帝王或國家,此句表達了祈求祖先庇佑國家福運昌盛、帝王聖明的美好願望。這一聯不僅體現了古人對祖先的尊崇和對家族的關愛,更展現了他們的家國情懷,認為通過祭祀和踐行孝道,可以得到祖先的庇佑,使國家繁榮昌盛,社會和諧有序,彰顯出古代先賢對孝敬精神在社會治理中重要作用的深刻理解。
總體評價
《肅和》無疑是一篇極具價值的祈文,在古代祭祀文化與文學表達領域綻放著獨特光芒。從藝術表現來看,語言凝練而富有表現力,短短數語,便將祭祀場景、人物情感與精神內涵刻畫得入木三分。用詞精準,如“象”“乘”“申”“展”“盈”“交”等動詞,生動展現祭祀者的行為與祭祀氛圍的莊重;“樽罍”“樹羽”“玉幣”等意象,豐富了詩歌的文化內涵,使詩歌更具畫麵感。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從治國理念引入祭祀,再到祭祀場景的描繪,最後升華到家國情懷,邏輯清晰,情感層層遞進。從文化價值而言,它是研究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資料,為我們還原古代祭祀的儀式、流程和背後的文化意義,讓我們深入了解古人對祖先的尊崇、對孝道的重視以及對家國的責任擔當。同時,它也是古代文學表達的傑出範例,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激勵著我們在現代社會中,銘記祖先的功績,踐行孝道,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讓古代祭祀文化中的精神價值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