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棋上的烽煙
1940年4月的渝城,天氣依舊寒冷,
春天的氣息還未完全驅散冬日的嚴寒。
然而,在已經開學一個多月的黃埔軍校教室裏,
卻是另一番景象。
教室裏的空氣異常悶熱,
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讓人感到窒息。
古之月緊緊地捏著紅藍鉛筆,
手心早已被汗水濕透,那紅藍兩色的油墨印子,
也在不知不覺中蹭到了課表上,
使得“戰術推演”四個字變得模糊不清,隱隱發黑。
窗外,梧桐樹正抖落著去年的枯葉,
這些枯黃的葉子在風中打著旋兒,緩緩飄落。
而新抽出來的嫩芽,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仿佛在與那陳舊的葉子做最後的道別。
它們的影子被陽光投射在窗欞上,
形成一片片細碎的光影,隨著風的吹拂而不斷變換著形狀。
遠處,長江上傳來陣陣低沉的汽笛聲,
那聲音在這寂靜的校園裏顯得格外突兀,
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傳來的唿喚。
這汽笛聲與那斑駁的樹影交織在一起,
讓人的困意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七葷八素,難以抵擋。
就在這時,
張教育長那帶著濃濃合肥口音的聲音突然在教室裏炸響:
“都把腦殼拎起來!”
他的聲音就像一塊砸在青磚上的鵝卵石,
堅硬而有力,帶著皖南山區特有的硬棱子,讓人不禁為之一震。
“棗宜會戰幾天前就打響了,
鬼子第十一軍五個師團十多萬人馬,
正沿著漢水往宜昌拱呢!”
張教育長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焦急和憂慮,
他的目光掃過教室裏的每一個學生,
似乎想要透過他們的眼睛,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
他手中的教鞭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
“啪”的一聲,狠狠地甩在了牆上的軍事地圖上。
那棗陽到宜昌的紅線,仿佛是一條吐著信子的毒蛇,
在等高線之間蜿蜒遊走,透露出一股讓人不寒而栗的氣息。
古之月小心翼翼地偷眼往斜後方瞄去,
隻見徐天亮的腦袋正一點一點地往下栽,仿佛失去了支撐一般。
他那藏青色的學生製服領子,
此刻已經快要兜不住他的下巴了,看起來搖搖欲墜。
這小子昨天又偷偷溜去江邊看傷兵轉運了,
迴來後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
說碼頭上全是斷胳膊少腿的弟兄們,
他們哭著喊著要迴到前線去。
徐天亮一直熬到後半夜,才像個幽靈一樣摸迴寢室。
此刻,他的鼻尖上還沾著一點粉筆灰,
那細細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了一片青黑的影子,
讓他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一隻被踩了尾巴卻還在硬撐的瘦貓。
“徐天亮!”
突然,張教育長的一聲怒吼,
如同一道驚雷在教室裏炸響。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砸在了課桌上,
發出了“砰”的一聲巨響,
把前排學員的鋼筆都嚇得在作戰圖上劃出了一條歪歪扭扭的線。
“你給老子說說,
第五戰區的李長官把主力擺在哪兒?”
張教育長怒目圓睜,死死地盯著徐天亮,似乎要把他看穿。
徐天亮像觸電般突然驚醒,
他的身體猛地一顫,手忙腳亂地想要抓住那副滑落到鼻尖的眼鏡。
金陵話從他的口中吐出,帶著尚未完全清醒的黏糊勁兒:
“報告教育長,李長官把第三十三集團軍放在襄河以西,
而張將軍的五十九軍則在河東頂著呢。”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出舌頭舔了舔那幹裂的嘴唇,
然後迅速將目光投向地圖,
仿佛要在那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標記中尋找出一些端倪。
然而,徐天亮的眉頭卻在瞬間皺了起來,
他的聲音也變得有些遲疑:
“不過,學生覺得,
這部署似乎跟去年的隨棗會戰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啊。
鬼子們恐怕早就摸透了我們的路數,
這樣下去,恐怕……”
他的話還沒說完,教室裏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仿佛大家都被他的話嚇到了。
古之月的目光掃過教室,
最後停留在坐在第三排的王建國身上。
隻見王建國緊緊地攥著拳頭,
那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變得蒼白,
就像他領口的盤扣一樣。
王建國是從東北流亡過來的,
每次提到鬼子,
他就像一隻被踩了尾巴的刺蝟一樣,
渾身的刺都豎了起來。
古之月心裏暗暗歎了口氣,
他知道這個東北來的小夥子對鬼子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張教育長的眉毛緊緊地擰成了一個“川”字,
他的合肥話中也多出了幾分冷硬:
“那依你之見,咱們該怎麽打?”
徐天亮突然站了起來,
製服領口的銅紐扣在陽光裏晃了晃:
\"打個屁!\"
他梗著脖子,金陵話裏帶著股破罐子破摔的狠勁,
\"後勤處的卡車跑一趟宜昌要三天,
糧食彈藥全靠老百姓用獨輪車推!
咱們一個師不到八千人,
鬼子一個聯隊就有三千,
輕重機槍比咱們多一倍!\"
他越說越激動,眼鏡片上蒙了層白霧,
\"更要命的是李長官根本不在前線!
上個月還在老河口開會,
這會兒指不定又躲到哪個山旮旯裏畫圈圈呢!\"
\"你放屁!\"
王建國\"哐\"地踢翻椅子,
東北話像顆手榴彈在教室裏炸開,
\"李長官是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
你敢汙蔑抗日名將?\"
他袖子一擼,露出胳膊上去年打遊擊戰留下的刀疤,
\"老子在渝城見過他騎馬路過,
鬼子飛機炸彈從耳邊擦過去都沒皺過眉頭!\"
教室裏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突然間,教室裏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有人憤怒地拍著桌子,
有人則氣急敗壞地將鋼筆狠狠地摔在地上。
古之月坐在前排,聽到後排的趙胖子低聲咒罵了一句:
“娘希匹!”
張教育長站在講台上,
手中的教鞭不斷地敲擊著講台,
試圖平息這場騷動,
但他的努力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就在這時,徐天亮的臉色漲得通紅,
他突然猛地抓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毫不猶豫地朝著地上摔去。
隻聽“哐當”一聲脆響,缸子在地上摔得粉碎,
而徐天亮的聲音中竟然還帶著一絲哭腔:
“我汙蔑?
上個月我可是親眼看到傷兵在醫院裏喝洗繃帶的鹽水啊!
醫護兵都告訴我,藥品早就被嫡係部隊給搶走了!
咱們在這裏畫地圖、擺兵棋,
可前線的弟兄們卻在用生命去填那個無底洞啊!”
古之月的胸口像是被人狠狠地捶了一拳,
他不禁想起了去年在歸德時的情景。
那時候,他親眼目睹了鬼子的飛機將村口的曬穀場炸成了一片廢墟,
一個年輕的後生背著被炸斷腿的親人,
艱難地爬行了三裏地。
在親人臨終前,他緊緊地攥著後生的手,
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
“去當兵吧,給咱中國人爭口氣。”
此刻他盯著地圖上那道細細的襄河,
突然覺得那些紅藍小旗不再是棋子,
而是千萬個像那個後生那樣的血肉之軀。
張教育長突然重重地歎了口氣,
仿佛全身的力氣都在這一瞬間被抽走了。
他那原本帶著合肥方言特有的棱角的話語,
此刻也變得柔和起來:
“都坐下吧。”
他緩緩地從口袋裏摸出一包哈德門香煙,
煙盒在他的指縫間熟練地轉了兩圈,
然後又被他塞迴了口袋裏——
畢竟,軍校裏可是明令禁止抽煙的。
然而,此時此刻,似乎並沒有人會在意這條規定。
張教育長的目光落在了地圖上那密密麻麻的據點上,
他的手指輕輕地劃過這些標記,
仿佛能感受到每一個據點背後所代表的生死較量。
“徐天亮說的這些,你們以為上麵不知道嗎?”
張教育長的聲音有些低沉,
但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
“但戰爭可不是靠罵娘就能打贏的!”
他的手指停在了地圖上的某個位置,
繼續說道:
“李長官把五十九軍擺在河東,
就是要趁著鬼子渡河的時候來個半渡而擊。
這可是孫子兵法裏的老套路了,
關鍵就在於一個‘合’字。”
說到這裏,張教育長突然猛地抬起頭,
目光如炬,直直地盯著徐天亮,
那眼神就像是刺刀尖上的反光一般,銳利而冰冷。
“你說各部隊各行其是,
好啊,那你倒是給老子說說,
到底哪支部隊該聽誰的?
川軍、西北軍、中央軍,這些部隊的裝備和補給可是天差地別!
你憑什麽讓人家拿著雜牌軍的命去給嫡係部隊守防線?”
徐天亮嘴唇微張,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但最終卻沒有發出聲音。
古之月凝視著他,注意到他的喉結微微顫動了一下,
仿佛有千言萬語被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與此同時,徐天亮眼中的火焰漸漸熄滅,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黯淡光芒。
教室裏異常安靜,
靜得讓人能夠清晰地聽到,
窗外梧桐樹葉飄落在石階上的輕微簌簌聲。
不知是哪個同學的鋼筆尖,
在紙張上不小心洇開了一個墨團,
那團黑色的墨漬緩緩地滲開,宛如一灘正在蔓延的鮮血。
張教育長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
但卻像一塊被水浸濕的棉絮一樣,
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胸口。
“戰爭並不是一場賭氣的遊戲。”
他緩緩說道,“你們現在或許覺得兵棋推演隻是一種兒戲,
但當有一天你們真正站在指揮台上,
手中緊握著數千名士兵的生死大權時,
你們就會明白,每一步棋都必須深思熟慮,精確到骨頭縫裏。”
說完,張教育長突然猛地轉過身去,
麵向黑板,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發出“嘎吱”一聲,斷成了兩截。
他毫不猶豫地在黑板上寫下了“知己知彼”四個大字,
每個字都寫得蒼勁有力,
仿佛要將這四個字深深地刻進黑板裏。
寫完後,張教育長轉過身來,目光再次落在徐天亮身上,
“徐天亮,你剛才提到的後勤、兵力、指揮等因素,
確實都是戰爭中的實際情況。
然而,我們中國人打仗,
從來都不是僅僅依靠這些就能取得勝利的。”
他轉過身時,古之月看見他領口的將官領章上落著點粉筆灰,
突然想起上個月在操場看見他給學生示範拚刺刀,
五十歲的人了,動作還像杆標槍似的筆直。
\"說說吧,\"
張教育長敲了敲兵棋推演的沙盤,
\"如果讓你指揮五十九軍,你怎麽打?\"
徐天亮瞪大了眼睛,
仿佛被眼前的沙盤景象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
他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那排代表五十九軍的藍旗上,
仿佛要透過它們看到隱藏在背後的戰爭局勢。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重要的事情,
猛地蹲下身子,將手指放在沙盤上,
沿著襄河劃出了一條弧線。
他的動作迅速而果斷,
仿佛這個弧線是他早已深思熟慮過的。
“鬼子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在棗陽,”
徐天亮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我們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隊在正麵堅守,死死拖住他們,
然後把主力部隊拉到側翼。”
他的指尖停留在宜城附近,繼續說道,
“這裏的河道比較狹窄,鬼子的重炮無法通過,
隻要我們能夠卡住渡口,
就能將他們的補給線一舉切斷。”
然而,一旁的王建國卻突然冷哼了一聲,
表示對徐天亮的計劃並不認同。
“說得倒是輕巧,”
他皺起眉頭說道,
“側翼既沒有工事,
也沒有援兵,拿什麽去卡住渡口呢?”
麵對王建國的質疑,
徐天亮並沒有絲毫退縮,
他抬起頭,直視著王建國的眼睛,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拿命去卡!”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充滿了力量,
“張將軍去年在隨棗會戰中就是這麽做的,
他率領著兩個團在方家集硬是頂住了鬼子三天三夜的猛攻。”
徐天亮的手指在沙盤上的山地間劃過,
仿佛在描繪著那場慘烈的戰鬥。
“隻要我們能夠堅持到援軍到來,
就一定能夠把鬼子包餃子,
讓他們有來無迴!”
教室裏原本安靜異常,突然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氣聲,
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壓抑著眾人的情緒。
古之月的目光被吸引過去,
隻見張教育長的嘴角微微動了一下,
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讚許之色。
然而,就在這時,
徐天亮像是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力氣一般,
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坐在椅子上,
喃喃說道:
“可上麵不會給咱們援兵的,
他們巴不得雜牌軍全拚光呢。”
張教育長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敲擊在課桌上,
發出“啪”的一聲脆響,整個教室都為之一震。
“放屁!”
他怒喝道,
“你現在是軍校學生,不是街頭罵街的混混!
就算隻有一個團,也要打出一個師的氣勢來!”
張教育長的聲音在教室裏迴蕩,
仿佛要將每個人的耳膜都震破。
他突然轉過身去,麵對黑板,
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迅速劃過,
留下了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必死則生”。
這四個字的墨跡力透紙背,
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
“記住,戰場上從來沒有必輸的仗
,隻有不敢拚命的將!”
張教育長的話語如同一把重錘,
狠狠地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下課鈴響起的時候,
夕陽的餘暉正好灑在軍事地圖上,
將其染成了一片如血的紅色。
古之月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書本,
不經意間瞥見徐天亮正盯著黑板上的“必死則生”發呆,
他的手指在課桌上輕輕劃動著,
似乎在勾勒一道看不見的防線。
窗外傳來號兵吹晚點名的聲音,
調子破破爛爛的,卻帶著股子倔強的狠勁,
像極了徐天亮剛才說話時的腔調。
誰也沒有料到,僅僅半個月之後,
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
這個消息比他們所能想象到的最壞情況還要殘酷得多。
張將軍在南瓜店英勇犧牲,
五十九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宜昌這座重要的城市最終也落入了敵人的手中。
古之月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天,
徐天亮一整天都沉默不語,
他隻是靜靜地站在教室的牆邊,凝視著牆上的中國地圖,
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了那張地圖。
他的手指不停地摩挲著地圖上宜昌的位置,
似乎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感受那座城市的存在,
又好像是在撫摸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而張教育長則在那一天破天荒地在課堂上抽起了煙。
煙頭在他手中明滅,煙霧繚繞中,
古之月看到老人的眼睛裏有什麽東西在晃動,
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但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
兵棋上的烽煙最終還是化作了現實中的炮火,
那些曾經被他們反複推演的紅藍小旗,
如今都成為了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就在那個春末的下午,
當粉筆灰在陽光裏緩緩浮沉時,
古之月突然恍然大悟,
他們所推演的,從來都不是一場戰役的勝負,
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
而是千萬個像徐天亮、像張將軍那樣的中國人,
在絕境中如何咬碎鋼牙,把\"必輸\"兩個字,寫成了\"不退\"。
1940年4月的渝城,天氣依舊寒冷,
春天的氣息還未完全驅散冬日的嚴寒。
然而,在已經開學一個多月的黃埔軍校教室裏,
卻是另一番景象。
教室裏的空氣異常悶熱,
仿佛一個巨大的蒸籠,讓人感到窒息。
古之月緊緊地捏著紅藍鉛筆,
手心早已被汗水濕透,那紅藍兩色的油墨印子,
也在不知不覺中蹭到了課表上,
使得“戰術推演”四個字變得模糊不清,隱隱發黑。
窗外,梧桐樹正抖落著去年的枯葉,
這些枯黃的葉子在風中打著旋兒,緩緩飄落。
而新抽出來的嫩芽,則在微風中輕輕搖曳,
仿佛在與那陳舊的葉子做最後的道別。
它們的影子被陽光投射在窗欞上,
形成一片片細碎的光影,隨著風的吹拂而不斷變換著形狀。
遠處,長江上傳來陣陣低沉的汽笛聲,
那聲音在這寂靜的校園裏顯得格外突兀,
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傳來的唿喚。
這汽笛聲與那斑駁的樹影交織在一起,
讓人的困意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七葷八素,難以抵擋。
就在這時,
張教育長那帶著濃濃合肥口音的聲音突然在教室裏炸響:
“都把腦殼拎起來!”
他的聲音就像一塊砸在青磚上的鵝卵石,
堅硬而有力,帶著皖南山區特有的硬棱子,讓人不禁為之一震。
“棗宜會戰幾天前就打響了,
鬼子第十一軍五個師團十多萬人馬,
正沿著漢水往宜昌拱呢!”
張教育長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焦急和憂慮,
他的目光掃過教室裏的每一個學生,
似乎想要透過他們的眼睛,看到他們內心深處的想法。
他手中的教鞭如同被賦予了生命一般,
“啪”的一聲,狠狠地甩在了牆上的軍事地圖上。
那棗陽到宜昌的紅線,仿佛是一條吐著信子的毒蛇,
在等高線之間蜿蜒遊走,透露出一股讓人不寒而栗的氣息。
古之月小心翼翼地偷眼往斜後方瞄去,
隻見徐天亮的腦袋正一點一點地往下栽,仿佛失去了支撐一般。
他那藏青色的學生製服領子,
此刻已經快要兜不住他的下巴了,看起來搖搖欲墜。
這小子昨天又偷偷溜去江邊看傷兵轉運了,
迴來後嘴裏還不停地念叨著,
說碼頭上全是斷胳膊少腿的弟兄們,
他們哭著喊著要迴到前線去。
徐天亮一直熬到後半夜,才像個幽靈一樣摸迴寢室。
此刻,他的鼻尖上還沾著一點粉筆灰,
那細細的睫毛在眼下投出了一片青黑的影子,
讓他整個人看上去就像是一隻被踩了尾巴卻還在硬撐的瘦貓。
“徐天亮!”
突然,張教育長的一聲怒吼,
如同一道驚雷在教室裏炸響。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砸在了課桌上,
發出了“砰”的一聲巨響,
把前排學員的鋼筆都嚇得在作戰圖上劃出了一條歪歪扭扭的線。
“你給老子說說,
第五戰區的李長官把主力擺在哪兒?”
張教育長怒目圓睜,死死地盯著徐天亮,似乎要把他看穿。
徐天亮像觸電般突然驚醒,
他的身體猛地一顫,手忙腳亂地想要抓住那副滑落到鼻尖的眼鏡。
金陵話從他的口中吐出,帶著尚未完全清醒的黏糊勁兒:
“報告教育長,李長官把第三十三集團軍放在襄河以西,
而張將軍的五十九軍則在河東頂著呢。”
他一邊說著,一邊伸出舌頭舔了舔那幹裂的嘴唇,
然後迅速將目光投向地圖,
仿佛要在那密密麻麻的線條和標記中尋找出一些端倪。
然而,徐天亮的眉頭卻在瞬間皺了起來,
他的聲音也變得有些遲疑:
“不過,學生覺得,
這部署似乎跟去年的隨棗會戰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啊。
鬼子們恐怕早就摸透了我們的路數,
這樣下去,恐怕……”
他的話還沒說完,教室裏便響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氣聲,
仿佛大家都被他的話嚇到了。
古之月的目光掃過教室,
最後停留在坐在第三排的王建國身上。
隻見王建國緊緊地攥著拳頭,
那指節因為過度用力而變得蒼白,
就像他領口的盤扣一樣。
王建國是從東北流亡過來的,
每次提到鬼子,
他就像一隻被踩了尾巴的刺蝟一樣,
渾身的刺都豎了起來。
古之月心裏暗暗歎了口氣,
他知道這個東北來的小夥子對鬼子有著刻骨銘心的仇恨。
張教育長的眉毛緊緊地擰成了一個“川”字,
他的合肥話中也多出了幾分冷硬:
“那依你之見,咱們該怎麽打?”
徐天亮突然站了起來,
製服領口的銅紐扣在陽光裏晃了晃:
\"打個屁!\"
他梗著脖子,金陵話裏帶著股破罐子破摔的狠勁,
\"後勤處的卡車跑一趟宜昌要三天,
糧食彈藥全靠老百姓用獨輪車推!
咱們一個師不到八千人,
鬼子一個聯隊就有三千,
輕重機槍比咱們多一倍!\"
他越說越激動,眼鏡片上蒙了層白霧,
\"更要命的是李長官根本不在前線!
上個月還在老河口開會,
這會兒指不定又躲到哪個山旮旯裏畫圈圈呢!\"
\"你放屁!\"
王建國\"哐\"地踢翻椅子,
東北話像顆手榴彈在教室裏炸開,
\"李長官是青天白日勳章獲得者,
你敢汙蔑抗日名將?\"
他袖子一擼,露出胳膊上去年打遊擊戰留下的刀疤,
\"老子在渝城見過他騎馬路過,
鬼子飛機炸彈從耳邊擦過去都沒皺過眉頭!\"
教室裏頓時亂成了一鍋粥。
突然間,教室裏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有人憤怒地拍著桌子,
有人則氣急敗壞地將鋼筆狠狠地摔在地上。
古之月坐在前排,聽到後排的趙胖子低聲咒罵了一句:
“娘希匹!”
張教育長站在講台上,
手中的教鞭不斷地敲擊著講台,
試圖平息這場騷動,
但他的努力似乎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就在這時,徐天亮的臉色漲得通紅,
他突然猛地抓起桌上的搪瓷缸子,毫不猶豫地朝著地上摔去。
隻聽“哐當”一聲脆響,缸子在地上摔得粉碎,
而徐天亮的聲音中竟然還帶著一絲哭腔:
“我汙蔑?
上個月我可是親眼看到傷兵在醫院裏喝洗繃帶的鹽水啊!
醫護兵都告訴我,藥品早就被嫡係部隊給搶走了!
咱們在這裏畫地圖、擺兵棋,
可前線的弟兄們卻在用生命去填那個無底洞啊!”
古之月的胸口像是被人狠狠地捶了一拳,
他不禁想起了去年在歸德時的情景。
那時候,他親眼目睹了鬼子的飛機將村口的曬穀場炸成了一片廢墟,
一個年輕的後生背著被炸斷腿的親人,
艱難地爬行了三裏地。
在親人臨終前,他緊緊地攥著後生的手,
用盡最後一絲力氣說道:
“去當兵吧,給咱中國人爭口氣。”
此刻他盯著地圖上那道細細的襄河,
突然覺得那些紅藍小旗不再是棋子,
而是千萬個像那個後生那樣的血肉之軀。
張教育長突然重重地歎了口氣,
仿佛全身的力氣都在這一瞬間被抽走了。
他那原本帶著合肥方言特有的棱角的話語,
此刻也變得柔和起來:
“都坐下吧。”
他緩緩地從口袋裏摸出一包哈德門香煙,
煙盒在他的指縫間熟練地轉了兩圈,
然後又被他塞迴了口袋裏——
畢竟,軍校裏可是明令禁止抽煙的。
然而,此時此刻,似乎並沒有人會在意這條規定。
張教育長的目光落在了地圖上那密密麻麻的據點上,
他的手指輕輕地劃過這些標記,
仿佛能感受到每一個據點背後所代表的生死較量。
“徐天亮說的這些,你們以為上麵不知道嗎?”
張教育長的聲音有些低沉,
但卻帶著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
“但戰爭可不是靠罵娘就能打贏的!”
他的手指停在了地圖上的某個位置,
繼續說道:
“李長官把五十九軍擺在河東,
就是要趁著鬼子渡河的時候來個半渡而擊。
這可是孫子兵法裏的老套路了,
關鍵就在於一個‘合’字。”
說到這裏,張教育長突然猛地抬起頭,
目光如炬,直直地盯著徐天亮,
那眼神就像是刺刀尖上的反光一般,銳利而冰冷。
“你說各部隊各行其是,
好啊,那你倒是給老子說說,
到底哪支部隊該聽誰的?
川軍、西北軍、中央軍,這些部隊的裝備和補給可是天差地別!
你憑什麽讓人家拿著雜牌軍的命去給嫡係部隊守防線?”
徐天亮嘴唇微張,似乎想要說些什麽,
但最終卻沒有發出聲音。
古之月凝視著他,注意到他的喉結微微顫動了一下,
仿佛有千言萬語被硬生生地咽了迴去。
與此同時,徐天亮眼中的火焰漸漸熄滅,
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黯淡光芒。
教室裏異常安靜,
靜得讓人能夠清晰地聽到,
窗外梧桐樹葉飄落在石階上的輕微簌簌聲。
不知是哪個同學的鋼筆尖,
在紙張上不小心洇開了一個墨團,
那團黑色的墨漬緩緩地滲開,宛如一灘正在蔓延的鮮血。
張教育長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
但卻像一塊被水浸濕的棉絮一樣,
沉甸甸地壓在每個人的胸口。
“戰爭並不是一場賭氣的遊戲。”
他緩緩說道,“你們現在或許覺得兵棋推演隻是一種兒戲,
但當有一天你們真正站在指揮台上,
手中緊握著數千名士兵的生死大權時,
你們就會明白,每一步棋都必須深思熟慮,精確到骨頭縫裏。”
說完,張教育長突然猛地轉過身去,
麵向黑板,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發出“嘎吱”一聲,斷成了兩截。
他毫不猶豫地在黑板上寫下了“知己知彼”四個大字,
每個字都寫得蒼勁有力,
仿佛要將這四個字深深地刻進黑板裏。
寫完後,張教育長轉過身來,目光再次落在徐天亮身上,
“徐天亮,你剛才提到的後勤、兵力、指揮等因素,
確實都是戰爭中的實際情況。
然而,我們中國人打仗,
從來都不是僅僅依靠這些就能取得勝利的。”
他轉過身時,古之月看見他領口的將官領章上落著點粉筆灰,
突然想起上個月在操場看見他給學生示範拚刺刀,
五十歲的人了,動作還像杆標槍似的筆直。
\"說說吧,\"
張教育長敲了敲兵棋推演的沙盤,
\"如果讓你指揮五十九軍,你怎麽打?\"
徐天亮瞪大了眼睛,
仿佛被眼前的沙盤景象定住了一般,一動不動。
他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那排代表五十九軍的藍旗上,
仿佛要透過它們看到隱藏在背後的戰爭局勢。
突然,他像是想到了什麽重要的事情,
猛地蹲下身子,將手指放在沙盤上,
沿著襄河劃出了一條弧線。
他的動作迅速而果斷,
仿佛這個弧線是他早已深思熟慮過的。
“鬼子的主攻方向肯定是在棗陽,”
徐天亮的聲音低沉而堅定,
“我們可以派出一小股部隊在正麵堅守,死死拖住他們,
然後把主力部隊拉到側翼。”
他的指尖停留在宜城附近,繼續說道,
“這裏的河道比較狹窄,鬼子的重炮無法通過,
隻要我們能夠卡住渡口,
就能將他們的補給線一舉切斷。”
然而,一旁的王建國卻突然冷哼了一聲,
表示對徐天亮的計劃並不認同。
“說得倒是輕巧,”
他皺起眉頭說道,
“側翼既沒有工事,
也沒有援兵,拿什麽去卡住渡口呢?”
麵對王建國的質疑,
徐天亮並沒有絲毫退縮,
他抬起頭,直視著王建國的眼睛,眼中閃過一絲決絕。
“拿命去卡!”
他的聲音不大,但卻充滿了力量,
“張將軍去年在隨棗會戰中就是這麽做的,
他率領著兩個團在方家集硬是頂住了鬼子三天三夜的猛攻。”
徐天亮的手指在沙盤上的山地間劃過,
仿佛在描繪著那場慘烈的戰鬥。
“隻要我們能夠堅持到援軍到來,
就一定能夠把鬼子包餃子,
讓他們有來無迴!”
教室裏原本安靜異常,突然間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吸氣聲,
仿佛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在壓抑著眾人的情緒。
古之月的目光被吸引過去,
隻見張教育長的嘴角微微動了一下,
眼中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讚許之色。
然而,就在這時,
徐天亮像是突然失去了所有的力氣一般,
整個人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癱坐在椅子上,
喃喃說道:
“可上麵不會給咱們援兵的,
他們巴不得雜牌軍全拚光呢。”
張教育長的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
他手中的教鞭猛地敲擊在課桌上,
發出“啪”的一聲脆響,整個教室都為之一震。
“放屁!”
他怒喝道,
“你現在是軍校學生,不是街頭罵街的混混!
就算隻有一個團,也要打出一個師的氣勢來!”
張教育長的聲音在教室裏迴蕩,
仿佛要將每個人的耳膜都震破。
他突然轉過身去,麵對黑板,
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迅速劃過,
留下了四個龍飛鳳舞的大字——“必死則生”。
這四個字的墨跡力透紙背,
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
“記住,戰場上從來沒有必輸的仗
,隻有不敢拚命的將!”
張教育長的話語如同一把重錘,
狠狠地敲在每個人的心上。
下課鈴響起的時候,
夕陽的餘暉正好灑在軍事地圖上,
將其染成了一片如血的紅色。
古之月默默地收拾著自己的書本,
不經意間瞥見徐天亮正盯著黑板上的“必死則生”發呆,
他的手指在課桌上輕輕劃動著,
似乎在勾勒一道看不見的防線。
窗外傳來號兵吹晚點名的聲音,
調子破破爛爛的,卻帶著股子倔強的狠勁,
像極了徐天亮剛才說話時的腔調。
誰也沒有料到,僅僅半個月之後,
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
這個消息比他們所能想象到的最壞情況還要殘酷得多。
張將軍在南瓜店英勇犧牲,
五十九軍幾乎全軍覆沒,
而宜昌這座重要的城市最終也落入了敵人的手中。
古之月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天,
徐天亮一整天都沉默不語,
他隻是靜靜地站在教室的牆邊,凝視著牆上的中國地圖,
仿佛整個世界都隻剩下了那張地圖。
他的手指不停地摩挲著地圖上宜昌的位置,
似乎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感受那座城市的存在,
又好像是在撫摸一道永遠無法愈合的傷口。
而張教育長則在那一天破天荒地在課堂上抽起了煙。
煙頭在他手中明滅,煙霧繚繞中,
古之月看到老人的眼睛裏有什麽東西在晃動,
那是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情緒,但卻比任何時候都要明亮。
兵棋上的烽煙最終還是化作了現實中的炮火,
那些曾經被他們反複推演的紅藍小旗,
如今都成為了墓碑上的名字。
然而,就在那個春末的下午,
當粉筆灰在陽光裏緩緩浮沉時,
古之月突然恍然大悟,
他們所推演的,從來都不是一場戰役的勝負,
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
而是千萬個像徐天亮、像張將軍那樣的中國人,
在絕境中如何咬碎鋼牙,把\"必輸\"兩個字,寫成了\"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