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羽後背離開椅子靠背,坐正身板,扯掉左眼的綁帶。
盯著琚伯琨問道:“你認識我?”
“琚某不認識。”
“那你怎麽知道是我?”
“晏老板軍士的發型、和武器裝備,很難不認識。”
“那也隻能說明,是西鄉人民軍假扮的山匪,怎麽知道我是晏羽的?”
“猜的!”
“說說你猜測的理由?”
“晏老板的西鄉人民軍,不論是軍士年齡,軍隊紀律還是軍士武器,明眼一看,就知道晏老板非常人。”
“怎麽說?”
“軍士年輕,身強體壯,又有衝勁。軍隊有紀律,軍隊戰鬥力自然高,且受百姓愛戴。至於軍士武器,琚末不懂軍事,但晏老板能以少勝多,全殲銅鼓營,肯定與這武器有關。”
“這馬屁不錯,但這與琚大人,猜出我是晏羽,有何關係?”
“晏老板發展商行,發展軍隊,事事做得條理清晰,攻占武寧縣鄉鎮這種大事,晏老板不可能不親至。”
分析得在理。
可是!
這與他猜到我就是晏羽,好像沒有直接關係吧!
晏羽有些不耐煩,追問道:“那你怎麽確認,我就是晏羽?”
琚伯琨指了指晏羽背後的大纛。
說道:“替天行道,這口號不錯!”
“難道就不能是我的手下,用這個大纛?”
“晏老板的西鄉人民軍,難道真的追求人人平等,假如晏老板有一天成事,真就廢除帝王製,沒有統治階級,全部是人民?”
“那是…等會!你說我成事?這是什麽意思?”
“殺地主士紳,興教育,培養自己的人才。均田製,富民強兵,獲得低層人民的支持。修水利,開荒地,大量儲備糧食。晏老板做這些事,可不是一個山匪或商人,該做的事情吧!”
這還真是個人才,自己的每一步規劃,他都看得明明白白。
而且自己真成事後,階級也不可能消失。
隻能說製定政策,保證底層人民的衣食住行。
但他一個武寧知縣,怎麽知道農社工作情況?
晏羽問道:“你怎麽對我農社的政策,如此了解?”
“因為在下貪,特意去寧州鄉村,看過幾次,了解一些晏老板的農社”
“是人都貪心,不知琚大人,貪錢?還是貪色?”
“貪仕途”
“琚大人現在,不就是武寧知縣嗎?了解我農社這些政策,琚大人應該也無法在武寧執行吧!再說了,大明當官,所看的政績,可不是低層百姓,過得好不好。”
“晏老板說得對,早在幾年前,琚某就看明白了,靠政績升官都不現實,更何況是,解決底層百姓豐衣足食。”
琚伯琨也清楚,大明如今內憂外患,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而當今聖上,也根本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與能力。
現在的大明,不過是垂暮老者,吊著一口氣而已。
與其隨大明陪葬,還不如早早尋個英主,圖謀大業。
晏羽也聽出來,琚伯琨這話,是對朝廷有意見啊!
如此聰慧之人,完全可作為謀士。
晏羽生出愛才之心。
便起身說道:“琚先生,咱們屋內聊。”
聽到晏羽對自己的稱唿,由大人改為先生。
琚伯琨便知道,晏羽接下來,要說拉攏之詞了。
琚伯琨先發製人說道:“目前我是官,晏老板是匪,咱們庭院聊聊,挺好的,隻是不知道晏老板,能否抗住江西巡撫解大人,傾盡江西兵力的圍剿。”
“琚先生的意思是,我拿下武寧縣鄉鎮,解學龍會率大軍,來圍剿我?”
“不會!”
“那琚先生此話何意?”
“解大人正在都昌圍剿反賊,山匪和反賊,該先剿哪一個,解大人自有判斷。”
“那琚先生為何,問我能否抵抗得住,解學龍的圍剿?”
“晏老板不會止步於,寧州武寧兩地,一下步是往奉新、靖安?還是出洪都府,往袁州府?還南康府?到時解大人必會親至。”
“都不是?”
都不是?
難道這晏羽也想到了,圍繞幕阜山脈,建立勢力?
隻要在湖廣與江西之間,山區周邊建立勢力。
不論是湖廣官府,還是江西官府,都會相互扯皮。
哪邊都不會傾盡全力,前來圍剿。
就算抵抗圍剿失敗,也可翻過幕阜山脈,東山再起。
這樣也就能獲得更多時間,更多兵力糧草,積蓄力量。
琚伯琨問道:“莫非晏老板也想到,圍繞幕阜山脈,積蓄發展。”
“正是,不怕告訴琚先生,用不了多久,我西鄉人民軍,就要和嶽州府官兵開戰。”
“平江縣是個好地方,西出洞庭湖,魚米之鄉,如此晏老板,就不用擔心糧草了。”
“那依琚先生看,我該怎麽穩住江西巡撫解學龍,這一兩年之內,不找我麻煩。”
“洪都知府範沫,此人特別貪財。”
“可我一個山匪,怎麽和洪都知府,達成合作,琚先生不會叫我,直接送錢吧!”
“晏老板不是都送了四五個月嗎?”
“何意?”
“晏老板就沒發現,從年初到現在,商貨往來的價格,都高了2成。”
“你的意思是,年初以來,洪都府一直對寧州商貨,實行禁運,但花錢打點,就能正常進出,範沫也參與了?”
“不止寧州,我武寧依靠寧州官道,也受到了影響。”
難怪銅鼓營全軍覆沒後,洪都府一點反應都沒有。
原來是自己,每月近百萬兩的貨物進出。
兩成!
那可是每月20萬兩,就算範沫隻分一半,一個月也就是10萬兩的收入。
晏羽問道:“那依琚先生意思,隻要我不威脅到洪都城,範沫就會幫忙,掩蓋我西鄉人民軍。”
“不威脅洪都府是其一,其二是保證寧州、武寧兩城不破,且賦稅正常,如此!有範沫的遮掩,解大人就不會特別注意晏老板。”
晏羽沒想到,自己一直在給範沫送銀子。
更沒想到,範沫把自己這山匪當搖錢樹,自己還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山匪。
寧州離洪都城,中間隔著奉新縣和靖安縣。
隻要不動這兩地,範沫將一直為自己,打掩護。
這個琚伯琨。
如此奇才,必須盡快招入麾下。
晏羽說道:“琚先生,西鄉人民軍中缺個參謀,不知琚先生可有興趣。”
“等晏老板,先占據幕阜山周邊地盤,琚某再來投靠。”
“琚先生是否誤會了,參謀這個職位,和幕僚幹的活差不多。”
“沒有誤會,而是琚某全家二十八口人,得為家人考慮。”
“也對,琚先生現在,好歹是朝廷命官,在沒有大的把握之前,先不下注也正常。”
“謝晏老板諒解,至於武寧縣農社之事,琚某可在暗中協助,晏老板也不必大肆殺戮。”
“可是要他們交出田地,不殺人,這些地主士紳,會放棄嗎?”
“此時便交個琚某,保障夏收前,完成均田製與興教育。”
“行!此事就有勞琚先生了,我派來的縣長在明,琚先生暗中協助,想來武寧縣的農社,很快就有成果。”
“那琚某也代武寧縣的地主士紳,多謝晏老板饒他們一命。”
“琚先生,你是我目前見過最聰明的人,不知大明,像琚先生這樣的聰明人有多少?”
“有如過江之鯽,隻是晏老板還在山溝溝裏,沒有碰到罷了!”
武寧縣有琚伯琨在暗協助,晏羽也可放行。
留下一個總旗。
以小隊為單位,協助各鄉鎮農社。
從洪都府到寧州,到武寧的官道,都經過安鄉。
晏羽便將第二哨的另外兩個總旗,駐紮在安鄉,建立安鄉軍營。
同時!
安鄉離寧州城也就三十裏,隨便一個拉練,就會跑到寧州城下。
晏羽便帶著親衛小旗,迴西鄉。
順帶也把高鄉的獨立總旗,也調迴了西鄉。
太平嶺軍營靶場內。
晏羽正在帶著幾個將領,在檢驗狙擊手的練習進度。
西鄉人民軍的瞄準鏡,用的是四倍鏡。
狙擊碎發槍火藥,也由5錢換成6錢。
“砰!”
一聲槍響。
150步外的靶子,應聲倒地。
晏羽對李森林說道:“軍士們訓練得不錯,戰場上狙殺敵人將官,將成為我軍重要戰術,不可懈怠!”
“是!隻是咱們狙擊槍,太少了一些。”
“瞄準鏡工坊正在擴建,等瞄準鏡產量夠了,今後每個小旗,都配備一個狙擊小隊。”
一個通訊兵,正急匆匆向晏羽走來。
那通信兵向晏羽敬了一個軍禮。
匯報道:“軍長!第三哨偵察隊消息,嶽州府官兵動了,正朝平江縣方向,集結而來。”
盯著琚伯琨問道:“你認識我?”
“琚某不認識。”
“那你怎麽知道是我?”
“晏老板軍士的發型、和武器裝備,很難不認識。”
“那也隻能說明,是西鄉人民軍假扮的山匪,怎麽知道我是晏羽的?”
“猜的!”
“說說你猜測的理由?”
“晏老板的西鄉人民軍,不論是軍士年齡,軍隊紀律還是軍士武器,明眼一看,就知道晏老板非常人。”
“怎麽說?”
“軍士年輕,身強體壯,又有衝勁。軍隊有紀律,軍隊戰鬥力自然高,且受百姓愛戴。至於軍士武器,琚末不懂軍事,但晏老板能以少勝多,全殲銅鼓營,肯定與這武器有關。”
“這馬屁不錯,但這與琚大人,猜出我是晏羽,有何關係?”
“晏老板發展商行,發展軍隊,事事做得條理清晰,攻占武寧縣鄉鎮這種大事,晏老板不可能不親至。”
分析得在理。
可是!
這與他猜到我就是晏羽,好像沒有直接關係吧!
晏羽有些不耐煩,追問道:“那你怎麽確認,我就是晏羽?”
琚伯琨指了指晏羽背後的大纛。
說道:“替天行道,這口號不錯!”
“難道就不能是我的手下,用這個大纛?”
“晏老板的西鄉人民軍,難道真的追求人人平等,假如晏老板有一天成事,真就廢除帝王製,沒有統治階級,全部是人民?”
“那是…等會!你說我成事?這是什麽意思?”
“殺地主士紳,興教育,培養自己的人才。均田製,富民強兵,獲得低層人民的支持。修水利,開荒地,大量儲備糧食。晏老板做這些事,可不是一個山匪或商人,該做的事情吧!”
這還真是個人才,自己的每一步規劃,他都看得明明白白。
而且自己真成事後,階級也不可能消失。
隻能說製定政策,保證底層人民的衣食住行。
但他一個武寧知縣,怎麽知道農社工作情況?
晏羽問道:“你怎麽對我農社的政策,如此了解?”
“因為在下貪,特意去寧州鄉村,看過幾次,了解一些晏老板的農社”
“是人都貪心,不知琚大人,貪錢?還是貪色?”
“貪仕途”
“琚大人現在,不就是武寧知縣嗎?了解我農社這些政策,琚大人應該也無法在武寧執行吧!再說了,大明當官,所看的政績,可不是低層百姓,過得好不好。”
“晏老板說得對,早在幾年前,琚某就看明白了,靠政績升官都不現實,更何況是,解決底層百姓豐衣足食。”
琚伯琨也清楚,大明如今內憂外患,且一年比一年嚴重。
而當今聖上,也根本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決心,與能力。
現在的大明,不過是垂暮老者,吊著一口氣而已。
與其隨大明陪葬,還不如早早尋個英主,圖謀大業。
晏羽也聽出來,琚伯琨這話,是對朝廷有意見啊!
如此聰慧之人,完全可作為謀士。
晏羽生出愛才之心。
便起身說道:“琚先生,咱們屋內聊。”
聽到晏羽對自己的稱唿,由大人改為先生。
琚伯琨便知道,晏羽接下來,要說拉攏之詞了。
琚伯琨先發製人說道:“目前我是官,晏老板是匪,咱們庭院聊聊,挺好的,隻是不知道晏老板,能否抗住江西巡撫解大人,傾盡江西兵力的圍剿。”
“琚先生的意思是,我拿下武寧縣鄉鎮,解學龍會率大軍,來圍剿我?”
“不會!”
“那琚先生此話何意?”
“解大人正在都昌圍剿反賊,山匪和反賊,該先剿哪一個,解大人自有判斷。”
“那琚先生為何,問我能否抵抗得住,解學龍的圍剿?”
“晏老板不會止步於,寧州武寧兩地,一下步是往奉新、靖安?還是出洪都府,往袁州府?還南康府?到時解大人必會親至。”
“都不是?”
都不是?
難道這晏羽也想到了,圍繞幕阜山脈,建立勢力?
隻要在湖廣與江西之間,山區周邊建立勢力。
不論是湖廣官府,還是江西官府,都會相互扯皮。
哪邊都不會傾盡全力,前來圍剿。
就算抵抗圍剿失敗,也可翻過幕阜山脈,東山再起。
這樣也就能獲得更多時間,更多兵力糧草,積蓄力量。
琚伯琨問道:“莫非晏老板也想到,圍繞幕阜山脈,積蓄發展。”
“正是,不怕告訴琚先生,用不了多久,我西鄉人民軍,就要和嶽州府官兵開戰。”
“平江縣是個好地方,西出洞庭湖,魚米之鄉,如此晏老板,就不用擔心糧草了。”
“那依琚先生看,我該怎麽穩住江西巡撫解學龍,這一兩年之內,不找我麻煩。”
“洪都知府範沫,此人特別貪財。”
“可我一個山匪,怎麽和洪都知府,達成合作,琚先生不會叫我,直接送錢吧!”
“晏老板不是都送了四五個月嗎?”
“何意?”
“晏老板就沒發現,從年初到現在,商貨往來的價格,都高了2成。”
“你的意思是,年初以來,洪都府一直對寧州商貨,實行禁運,但花錢打點,就能正常進出,範沫也參與了?”
“不止寧州,我武寧依靠寧州官道,也受到了影響。”
難怪銅鼓營全軍覆沒後,洪都府一點反應都沒有。
原來是自己,每月近百萬兩的貨物進出。
兩成!
那可是每月20萬兩,就算範沫隻分一半,一個月也就是10萬兩的收入。
晏羽問道:“那依琚先生意思,隻要我不威脅到洪都城,範沫就會幫忙,掩蓋我西鄉人民軍。”
“不威脅洪都府是其一,其二是保證寧州、武寧兩城不破,且賦稅正常,如此!有範沫的遮掩,解大人就不會特別注意晏老板。”
晏羽沒想到,自己一直在給範沫送銀子。
更沒想到,範沫把自己這山匪當搖錢樹,自己還是一個值得保護的山匪。
寧州離洪都城,中間隔著奉新縣和靖安縣。
隻要不動這兩地,範沫將一直為自己,打掩護。
這個琚伯琨。
如此奇才,必須盡快招入麾下。
晏羽說道:“琚先生,西鄉人民軍中缺個參謀,不知琚先生可有興趣。”
“等晏老板,先占據幕阜山周邊地盤,琚某再來投靠。”
“琚先生是否誤會了,參謀這個職位,和幕僚幹的活差不多。”
“沒有誤會,而是琚某全家二十八口人,得為家人考慮。”
“也對,琚先生現在,好歹是朝廷命官,在沒有大的把握之前,先不下注也正常。”
“謝晏老板諒解,至於武寧縣農社之事,琚某可在暗中協助,晏老板也不必大肆殺戮。”
“可是要他們交出田地,不殺人,這些地主士紳,會放棄嗎?”
“此時便交個琚某,保障夏收前,完成均田製與興教育。”
“行!此事就有勞琚先生了,我派來的縣長在明,琚先生暗中協助,想來武寧縣的農社,很快就有成果。”
“那琚某也代武寧縣的地主士紳,多謝晏老板饒他們一命。”
“琚先生,你是我目前見過最聰明的人,不知大明,像琚先生這樣的聰明人有多少?”
“有如過江之鯽,隻是晏老板還在山溝溝裏,沒有碰到罷了!”
武寧縣有琚伯琨在暗協助,晏羽也可放行。
留下一個總旗。
以小隊為單位,協助各鄉鎮農社。
從洪都府到寧州,到武寧的官道,都經過安鄉。
晏羽便將第二哨的另外兩個總旗,駐紮在安鄉,建立安鄉軍營。
同時!
安鄉離寧州城也就三十裏,隨便一個拉練,就會跑到寧州城下。
晏羽便帶著親衛小旗,迴西鄉。
順帶也把高鄉的獨立總旗,也調迴了西鄉。
太平嶺軍營靶場內。
晏羽正在帶著幾個將領,在檢驗狙擊手的練習進度。
西鄉人民軍的瞄準鏡,用的是四倍鏡。
狙擊碎發槍火藥,也由5錢換成6錢。
“砰!”
一聲槍響。
150步外的靶子,應聲倒地。
晏羽對李森林說道:“軍士們訓練得不錯,戰場上狙殺敵人將官,將成為我軍重要戰術,不可懈怠!”
“是!隻是咱們狙擊槍,太少了一些。”
“瞄準鏡工坊正在擴建,等瞄準鏡產量夠了,今後每個小旗,都配備一個狙擊小隊。”
一個通訊兵,正急匆匆向晏羽走來。
那通信兵向晏羽敬了一個軍禮。
匯報道:“軍長!第三哨偵察隊消息,嶽州府官兵動了,正朝平江縣方向,集結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