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九年二月。
熊文燦招安的晏匪。
自從第一批無縫槍管運達京師。
後續兩個月的槍管,就沒了音訊。
到富池口鎮索要槍管的明廷官員,就連對接人都尋不到。
這批送到京師的無縫槍管,得到軍器局與兵仗局的好評。
時不時上書崇禎,要求增加槍管數量,或獲取槍管製作秘方。
崇禎也知道晏羽接受招安。
不過是拖延時間,到長江以北發展地盤與人口。
對於熊文燦能成功招安西鄉山匪,並讓西鄉山匪幾千主力渡江北上,崇禎很滿意。
眼下就是要讓晏匪與流寇主力,創造一個相遇的機會。
從而促成晏匪與流寇拚命,消耗流寇與晏匪的實力。
至於操控晏匪的最好人選,莫過於熊文燦。
崇禎調盧象升為宣大總督,啟用熊文燦為五省總大臣。
因為晏羽的出現。
盧象升與熊文燦的任命軌跡,比曆史上提前了大半年。
熊文燦走馬上任後。
便召集各路圍剿流寇的官兵,在鳳陽召開剿寇大會。
銅鼓營千戶晏羽,也在相邀的將領名單之上。
一來晏羽的實力最強。
二來銅鼓營屬於江西,還真不屬於他熊文燦的直係屬下。
用相邀的名字,也沒有問題。
隻是!
這剿寇大會都開完了,也不見晏羽來參與。
反而是左良玉,氣衝衝找到熊文燦。
麵對一臉憤怒的左良玉。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何故如此氣憤?”
左良玉迴道:“總理大人,哪個狗屁華夏人民軍,可是你招安的?”
“什麽人民軍,本官招安的西鄉山匪,現在是銅鼓營千戶。”
“嗬嗬!總理大人何不到黃州府去看看,那群山匪還打著華夏人民軍的旗號。”
“這事本官早已知曉,本官已向晏千戶多次去信,催促他更換旗號。”
“如此不服管教的山匪,要不要左某出麵,為總理大人馴化一番。”
左良玉怎麽會突然關心起晏匪了?
這個無利不起早的主,能有這麽好心?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與那晏千戶,可是有什麽過節?”
左良玉迴道:“過節?我手下參將金聲恆,帶著官兵在黃梅縣駐紮,兩三個不見來信,下官感覺不對,派人去查看,結果連黃梅縣都進不去。”
“左總兵何故在黃梅縣駐紮一軍?”
“當然是為了籌集糧草,總理大人也知道,朝廷糧草軍餉,就沒按時按量發放過。”
“黃梅縣、廣濟縣等地,去年被流寇洗劫一空,哪來的糧草給你供給?”
“這…麻雀雖小也有肉,軍糧能湊一點是一點。”
到被流寇剛洗劫過的地方征集糧草。
就算把所有稻種收集,也不夠大軍糧草的吧!
唯一的解釋!
趁著百姓流離失所,盜匪滋生。
到黃梅一帶收編盜匪去了。
而征集糧草不過是一個借口。
畢竟左良玉手下兵馬,多為盜匪出身,這已是眾所周知之事。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什麽時候給黃梅縣的下屬下令,讓他們去征集糧草?”
左良玉迴道:“去年年底。”
“去年年底?晏千戶派人在廣濟縣一帶,開設施粥點,救濟流民,左總兵的手下,不會對救濟流民的糧食打主意吧!”
“他一個山匪生身,會掏糧食救濟流民?”
“晏千戶是應本官邀請,在廣濟縣救濟流民。”
“總理大人任義,下官佩服,還請總理大人去一封書信,放我那幾千軍士出來。”
“若是你屬下軍士,真動了晏千戶的救濟糧,恐怕本官的麵子也沒用。”
“敬酒不吃吃罰酒,那下官就親率大軍,去滅了這群山匪。”
“嗬嗬!左總兵你這幾千兵馬,還不夠晏千戶塞牙縫。”
“總理大人何意,他一個招安而來的山匪千戶,能有多少兵馬精銳?”
“不多,目前斥候偵察到的,也不過六七千軍士。”
“什麽?六七千軍士,熊大人就給一個他千戶打發了?”
熊文燦特意拉高聲調。
氣憤說道:“這晏千戶與某些朝廷將領一樣,不服朝廷官製,聖上那可一筆一筆的記著了。”
左良玉知道熊文燦在影射自己。
岔開話題問道:“一個山匪,哪來的錢糧軍備,養六七千大軍?”
“左總兵可能不關注江南行商,晏千戶那招商商行,現如今應是大明最大的商行了。”
“最大商行?那一年得掙個一兩百萬兩吧!”
“一年掙一兩百萬兩?南直隸一抓一大把,左總兵看來對大明的商人,還不大了解。”
熊文燦的一個家丁親衛,進入中軍大帳。
打斷了熊文燦與左良玉的閑聊。
熊文燦接過密信。
流寇高迎祥,正帶著幾十萬流寇流民,朝滁州城進發。
既然找到了流寇主力。
接下熊文燦要做的,就是將流寇往晏匪那驅趕。
中館驛新建軍營中。
黃四正向晏羽匯報著。
八萬流寇正帶著幾十萬流民,被熊文燦的剿匪大軍,往安慶方向驅趕。
聽到流寇主力,就快到安慶了。
晏水生興奮說道:“軍長!職下帶人去滅了這流寇吧!”
晏羽搖搖頭道:“既然熊文燦想讓我華夏人民軍,滅了這流寇主力,咱們要配合熊文燦的行動,別嚇跑了流寇。”
晏水生說道:“黃梅縣可存有十幾萬擔糧食,就一個營的兵力駐防,會不會太冒險了?”
“打敗流寇容易,但要全殲流寇,還是得下些重餌。”
盯著地圖看的李森林說道:“軍長!要不再往黃梅縣運幾萬擔糧食,咱們之前運糧,都是軍士封路,敵人斥候偵察不到信息。”
晏羽迴道:“富池口鎮渡口,積壓著大量的耕牛農具,眼見春耕快到了,不能耽擱了春耕。”
李森林問道:“軍長的意思是,先將黃梅縣的糧食偷偷運出來,在大張旗鼓運進黃梅縣縣城內。”
“嗯!順便還能讓軍士,裝扮成民夫,混進黃梅縣,增加黃梅縣的防禦力。”
晏水生插話道:“軍長!我第四旅沒有駐防任務,這迴就讓我第四旅進駐黃梅縣吧!”
晏羽走到沙盤前。
其他將領也跟隨晏羽的腳步,往沙盤靠近。
晏羽說道:“李森林的第一旅,主要駐防在中館驛,保護後勤物資。丁河山的第三旅主要駐防在廣濟縣與富池口鎮,保護長江兩岸碼頭。”
李森林說道:“軍長!現在官兵與流寇主力,都在安慶一帶,咱們留下一個營防備足夠了。”
“一個營防備,確實夠了,李森林,說說你的作戰方案。”
“第三旅龍吟哨外加一個營,進駐黃梅縣縣城,這樣黃梅縣縣城就有兩個作戰營,外加一個龍吟哨,三千多人民軍,可保這十幾萬擔糧食無虞。”
晏羽點了點頭道:“這個誘餌不錯,流寇見著十幾萬擔糧食,怎麽都舍不得放棄。”
李森林繼續說道:“我第一旅抽調兩個營與龍吟哨,到黃梅縣以西,太東鄉一帶布防,防止流寇往西逃竄。”
晏水生問道:“那我了?你們兩個旅都搶了好位置,不會讓我第四旅趴大別山山脈吧!”
晏羽笑道:“是趴在山上,不過是太行山山脈,而是河西山上。”
晏水生問道:“黃梅縣往東,不是有幾萬官兵嗎?流寇還敢往東逃?”
“你認為明庭真想招安我們?不過是想讓我和流寇,拚個兩敗俱傷。”
晏水生又問道:“軍長!我守東麵,李森林守麵,南麵有長江,要是流寇往北逃,進入大別山山脈,不還是讓流寇逃了?”
“進入大別山?幾萬流寇慌忙逃往大別山,吃什麽?再說了,潰逃進山的流寇,想聚集就難咯!”
很快!
華夏人民軍十幾萬糧食。
日夜不停送送往黃梅縣的消息,就被熊文燦與高迎祥得知。
熊文燦招安的晏匪。
自從第一批無縫槍管運達京師。
後續兩個月的槍管,就沒了音訊。
到富池口鎮索要槍管的明廷官員,就連對接人都尋不到。
這批送到京師的無縫槍管,得到軍器局與兵仗局的好評。
時不時上書崇禎,要求增加槍管數量,或獲取槍管製作秘方。
崇禎也知道晏羽接受招安。
不過是拖延時間,到長江以北發展地盤與人口。
對於熊文燦能成功招安西鄉山匪,並讓西鄉山匪幾千主力渡江北上,崇禎很滿意。
眼下就是要讓晏匪與流寇主力,創造一個相遇的機會。
從而促成晏匪與流寇拚命,消耗流寇與晏匪的實力。
至於操控晏匪的最好人選,莫過於熊文燦。
崇禎調盧象升為宣大總督,啟用熊文燦為五省總大臣。
因為晏羽的出現。
盧象升與熊文燦的任命軌跡,比曆史上提前了大半年。
熊文燦走馬上任後。
便召集各路圍剿流寇的官兵,在鳳陽召開剿寇大會。
銅鼓營千戶晏羽,也在相邀的將領名單之上。
一來晏羽的實力最強。
二來銅鼓營屬於江西,還真不屬於他熊文燦的直係屬下。
用相邀的名字,也沒有問題。
隻是!
這剿寇大會都開完了,也不見晏羽來參與。
反而是左良玉,氣衝衝找到熊文燦。
麵對一臉憤怒的左良玉。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何故如此氣憤?”
左良玉迴道:“總理大人,哪個狗屁華夏人民軍,可是你招安的?”
“什麽人民軍,本官招安的西鄉山匪,現在是銅鼓營千戶。”
“嗬嗬!總理大人何不到黃州府去看看,那群山匪還打著華夏人民軍的旗號。”
“這事本官早已知曉,本官已向晏千戶多次去信,催促他更換旗號。”
“如此不服管教的山匪,要不要左某出麵,為總理大人馴化一番。”
左良玉怎麽會突然關心起晏匪了?
這個無利不起早的主,能有這麽好心?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與那晏千戶,可是有什麽過節?”
左良玉迴道:“過節?我手下參將金聲恆,帶著官兵在黃梅縣駐紮,兩三個不見來信,下官感覺不對,派人去查看,結果連黃梅縣都進不去。”
“左總兵何故在黃梅縣駐紮一軍?”
“當然是為了籌集糧草,總理大人也知道,朝廷糧草軍餉,就沒按時按量發放過。”
“黃梅縣、廣濟縣等地,去年被流寇洗劫一空,哪來的糧草給你供給?”
“這…麻雀雖小也有肉,軍糧能湊一點是一點。”
到被流寇剛洗劫過的地方征集糧草。
就算把所有稻種收集,也不夠大軍糧草的吧!
唯一的解釋!
趁著百姓流離失所,盜匪滋生。
到黃梅一帶收編盜匪去了。
而征集糧草不過是一個借口。
畢竟左良玉手下兵馬,多為盜匪出身,這已是眾所周知之事。
熊文燦問道:“左總兵什麽時候給黃梅縣的下屬下令,讓他們去征集糧草?”
左良玉迴道:“去年年底。”
“去年年底?晏千戶派人在廣濟縣一帶,開設施粥點,救濟流民,左總兵的手下,不會對救濟流民的糧食打主意吧!”
“他一個山匪生身,會掏糧食救濟流民?”
“晏千戶是應本官邀請,在廣濟縣救濟流民。”
“總理大人任義,下官佩服,還請總理大人去一封書信,放我那幾千軍士出來。”
“若是你屬下軍士,真動了晏千戶的救濟糧,恐怕本官的麵子也沒用。”
“敬酒不吃吃罰酒,那下官就親率大軍,去滅了這群山匪。”
“嗬嗬!左總兵你這幾千兵馬,還不夠晏千戶塞牙縫。”
“總理大人何意,他一個招安而來的山匪千戶,能有多少兵馬精銳?”
“不多,目前斥候偵察到的,也不過六七千軍士。”
“什麽?六七千軍士,熊大人就給一個他千戶打發了?”
熊文燦特意拉高聲調。
氣憤說道:“這晏千戶與某些朝廷將領一樣,不服朝廷官製,聖上那可一筆一筆的記著了。”
左良玉知道熊文燦在影射自己。
岔開話題問道:“一個山匪,哪來的錢糧軍備,養六七千大軍?”
“左總兵可能不關注江南行商,晏千戶那招商商行,現如今應是大明最大的商行了。”
“最大商行?那一年得掙個一兩百萬兩吧!”
“一年掙一兩百萬兩?南直隸一抓一大把,左總兵看來對大明的商人,還不大了解。”
熊文燦的一個家丁親衛,進入中軍大帳。
打斷了熊文燦與左良玉的閑聊。
熊文燦接過密信。
流寇高迎祥,正帶著幾十萬流寇流民,朝滁州城進發。
既然找到了流寇主力。
接下熊文燦要做的,就是將流寇往晏匪那驅趕。
中館驛新建軍營中。
黃四正向晏羽匯報著。
八萬流寇正帶著幾十萬流民,被熊文燦的剿匪大軍,往安慶方向驅趕。
聽到流寇主力,就快到安慶了。
晏水生興奮說道:“軍長!職下帶人去滅了這流寇吧!”
晏羽搖搖頭道:“既然熊文燦想讓我華夏人民軍,滅了這流寇主力,咱們要配合熊文燦的行動,別嚇跑了流寇。”
晏水生說道:“黃梅縣可存有十幾萬擔糧食,就一個營的兵力駐防,會不會太冒險了?”
“打敗流寇容易,但要全殲流寇,還是得下些重餌。”
盯著地圖看的李森林說道:“軍長!要不再往黃梅縣運幾萬擔糧食,咱們之前運糧,都是軍士封路,敵人斥候偵察不到信息。”
晏羽迴道:“富池口鎮渡口,積壓著大量的耕牛農具,眼見春耕快到了,不能耽擱了春耕。”
李森林問道:“軍長的意思是,先將黃梅縣的糧食偷偷運出來,在大張旗鼓運進黃梅縣縣城內。”
“嗯!順便還能讓軍士,裝扮成民夫,混進黃梅縣,增加黃梅縣的防禦力。”
晏水生插話道:“軍長!我第四旅沒有駐防任務,這迴就讓我第四旅進駐黃梅縣吧!”
晏羽走到沙盤前。
其他將領也跟隨晏羽的腳步,往沙盤靠近。
晏羽說道:“李森林的第一旅,主要駐防在中館驛,保護後勤物資。丁河山的第三旅主要駐防在廣濟縣與富池口鎮,保護長江兩岸碼頭。”
李森林說道:“軍長!現在官兵與流寇主力,都在安慶一帶,咱們留下一個營防備足夠了。”
“一個營防備,確實夠了,李森林,說說你的作戰方案。”
“第三旅龍吟哨外加一個營,進駐黃梅縣縣城,這樣黃梅縣縣城就有兩個作戰營,外加一個龍吟哨,三千多人民軍,可保這十幾萬擔糧食無虞。”
晏羽點了點頭道:“這個誘餌不錯,流寇見著十幾萬擔糧食,怎麽都舍不得放棄。”
李森林繼續說道:“我第一旅抽調兩個營與龍吟哨,到黃梅縣以西,太東鄉一帶布防,防止流寇往西逃竄。”
晏水生問道:“那我了?你們兩個旅都搶了好位置,不會讓我第四旅趴大別山山脈吧!”
晏羽笑道:“是趴在山上,不過是太行山山脈,而是河西山上。”
晏水生問道:“黃梅縣往東,不是有幾萬官兵嗎?流寇還敢往東逃?”
“你認為明庭真想招安我們?不過是想讓我和流寇,拚個兩敗俱傷。”
晏水生又問道:“軍長!我守東麵,李森林守麵,南麵有長江,要是流寇往北逃,進入大別山山脈,不還是讓流寇逃了?”
“進入大別山?幾萬流寇慌忙逃往大別山,吃什麽?再說了,潰逃進山的流寇,想聚集就難咯!”
很快!
華夏人民軍十幾萬糧食。
日夜不停送送往黃梅縣的消息,就被熊文燦與高迎祥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