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重新落座。慈雲長老望著把自己當成了主人自在喝茶的蕭清音,不由感慨,在大雄寶殿由興而起的一次搭茬,不想竟讓他棒喝通明。
是呀,佛在人間,自己枯坐獨室日夜誦經研修,卻忘了真正的佛,是芸芸眾生,而不是廟堂經卷。更忘了眾生平等,而不是差別相待。這慈岩寺,得好好整頓一番了,否則真的愧對已經圓寂的師父,也違背了自己出家的本意。
“女菩薩,您是如何看待僧侶持有金錢一事?”
慈雲長老這是把蕭清音當作了平輩,更或者說師輩,誠心請教了。
“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麵,彼之砒霜,亦可能是我之蜜糖。不能一概而論。錢本是好東西,有錢好辦事。錢可行善,錢亦可作惡。若僧人執著於錢,有了不該有的執念,而忘了修法修身修心,那就不僅是犯了金錢戒,更是犯了貪戒。長此以往,隻怕佛法隻傳富貴家,大開方便之門也成了大開富貴之門。更有甚者,可能會把寺院或者僧侶演變成事實上的富貴者。而僧人本就不事生產,不納賦稅。若民生富裕,自是無人眼紅,但若是民生凋敝,或者……”蕭清音伸出食指指了指屋頂接著道:“那時,佛寺僧侶便是眾生的一塊肥肉,下場嘛……長老當知前朝武宗滅佛一事。”
“阿彌陀佛!”慈雲長老悚然而驚。“女菩薩可有見教?”
“劫富濟貧,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蕭清音又一口悶完一盞茶。若被帥哥師父看到,肯定又要罵一句“牛嚼牡丹!”
“富貴人家不在乎那三瓜兩棗,富者布施而來的錢財,可借由僧侶之手,援手於有困難之人。施醫贈藥,造橋鋪路,救濟眾生,不是更具功德?當寺院供養了芸芸眾生,誰還敢指摘佛門?”蕭清音說了說自己的看法。
蕭清音對佛教本身並無多大看法,一個教人向善的宗教總歸是好的,隻是,同一本經書,有些人念起來嘴正心清,有些人念時卻嘴歪無心。隻能說,哪怕是一把鋼刀,它本身也是無錯的,隻是看執刀的人是誰。刀在歹徒之手,那就是殺人劫財的兇器,刀在戍邊將士的手,那就是保家衛國的神兵。
慈雲長老沉吟許久,沉沉的長歎了一聲。卻不再說話。
適時禪房門被人敲響。蕭清音起身開門,卻是那知客僧提了兩個竹筒靜立門口。蕭清音頓時兩眼放光。接了竹筒,毫不客氣的又關上門,喜滋滋的對慈雲長老道:“沉重的話題以後再談,今日好物在手,待我也與長老煮一壺茶。”
說著急急把陶壺裏剩餘的茶水兩人分完,火火得倒盡茶渣,仔細清洗。這才又把黑陶壺架於紅泥小火爐上,拿起兩個竹筒,小心翼翼的打開筒塞,輕輕的將竹筒裏的水倒入陶壺之中。兩竹筒的水,堪堪剛好一壺。
慈雲長老疑惑的看著蕭清音忙來忙去。看著她珍之惜之的倒水燒水,隻當是小姑娘家玩興起來了,也就不再多言。正要再與蕭清音討論佛法時,卻見蕭清音舉著她的那杯茶隔空敬了他一下,而後小姑娘軟軟的聲音響起:“大師,請記住這杯茶!”
“女菩薩這是何意?”慈雲長老一臉問號。
“我保證,這是你最後一杯普通的淩雲茶。”蕭清音也仔細迴味著這杯茶。她要好好比較一下,看寒泉是否如古籍上記載的一樣神奇。
慈雲長老茫然。什麽叫最後一杯普通的淩雲茶?莫非還有更好的淩雲茶?
待到慈雲長老也喝完杯中的茶,小泥爐上的水也開了。蕭清音又不客氣的請慈雲長老將青瓷罐拿出來。用一把竹茶勺取了一小撮茶分別置於兩個茶盞中,然後才提起陶壺,小心的沿著盞壁緩緩注入開水。
頓時,一股幽蘭之香盈滿了小小的方丈室。就連末進室裏的雪雁都好奇的聳著鼻子詫異的找那不存在的蘭花。
“大師,請品一下我泡的淩雲茶。”
慈雲長老在茶香升起的一刹那就驚奇的瞪大了雙眼,這還是他的淩雲茶嗎?這真是他的淩雲茶嗎?
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如果說以前他喝的淩雲茶是唇齒留香的話,現在的淩雲茶就是吐氣如蘭。因為他發現,他隻要一張口,口腔裏殘留的幽蘭之氣就噴薄而出。正想詢問蕭清音,卻發現蕭清音正微閉雙眸,一臉陶醉。
蕭清音真的陶醉了,她仿佛迴到了逸仙穀,竹林清幽,這是竹子的清香。繼而一股霸道的蘭香在口腔中爆炸,直衝天靈蓋,迅速掩蓋了之前的竹香。這股蘭香,霸道卻又不濃烈,依舊是翩翩君子,緩緩而行。如果說,剛才慈雲長老泡的淩雲茶是那翩翩公子走在市井巷末的話,她用寒泉泡的淩雲茶就是那如玉的公子正悠閑的走在竹林小徑。沒有嘈雜之聲,隻有自然之音;沒有煙火之氣,隻有草木之清。
許久,她才睜開眼,得意的朝慈雲長老一挑眉:“大師,如何?”
“無上妙品!”慈雲長老也不禁歎服。深歎他以前的淩雲茶明珠暗投了。“不知女菩薩是用的何等妙法?”
“無他,我換了一壺水而已。”蕭清音指著案邊的兩個空竹筒道。
“水?”慈雲長老覺得今日的自己在蕭清音麵前就宛如一個蒙童。
“對,水!寶寺藏有好水卻不自知,反而被無知之人差點毀了。”蕭清音不得不感歎一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大雄寶殿後側洞壁“自在”二字石刻的底下有一小石窩,中有寒泉。我剛才用的就是那石窩裏的水。這寒泉水本就難尋,卻又染不得丁點金屬之氣,石窩又小,還被無知之人在泉水裏投置了一塊元寶,大師你說,此是好心?還是壞事?若是元寶主人許願,當是應?還是罰?”嚐到了超出意料的美食,蕭清音心情大好,又促狹了起來,調侃道。
“好心辦壞事吧!”慈雲長老亦是苦笑搖頭。
”說到好心辦壞事,我倒想起一樁趣事。去國清寺遊曆時,路上我見一居士從一幼童手上購得一隻龜於水塘放生。龜拚命的一次次往岸上爬,那居士又一次次的把龜按迴水裏。我見之和那老婦人言道這是陸龜不可置於水中。老婦反責我是想騙她龜好殺了吃,又說我毫無慈悲之心。把我一通好罵。大師您說,這居士是在放生還是在殺生?”
“這是殺生!”沉吟許久,慈雲長老才緩緩道。
”那老婦如此待我罵我,我又該如何待她?”蕭清音依舊笑語吟吟。
“《金剛經》上說:不驚,不怖,不畏。老婦無知,置之不理即可。”
“在國清寺我也曾以此問求教一位大師。大師轉述了寺中先賢的一則公案: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拾得答曰:“隻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我雖有些釋然,但又想到我若不理她,豈不是正在縱容那老婦殺生?終究念頭也沒有通達,糾結萬分。而後我記起師父給我的一本書上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於是,我念頭通達了。”
“女菩薩坦然自若了?”
“不,我跑迴那水塘邊,把那老婦一次次按在水塘裏,如同那龜一樣。再告訴她,那龜如人一樣隻在陸上生活,入水無法唿吸則死可懂?那老婦瘋狂道歉點頭。我覺得,拾得大師的話還是差了點。我立馬以直報怨,既救了龜,又教訓了無知老婦一個知識,還讓自己念頭通達不受冤氣。一舉多得,多好!”
慈雲長老…………
是呀,佛在人間,自己枯坐獨室日夜誦經研修,卻忘了真正的佛,是芸芸眾生,而不是廟堂經卷。更忘了眾生平等,而不是差別相待。這慈岩寺,得好好整頓一番了,否則真的愧對已經圓寂的師父,也違背了自己出家的本意。
“女菩薩,您是如何看待僧侶持有金錢一事?”
慈雲長老這是把蕭清音當作了平輩,更或者說師輩,誠心請教了。
“萬事萬物都有正反兩麵,彼之砒霜,亦可能是我之蜜糖。不能一概而論。錢本是好東西,有錢好辦事。錢可行善,錢亦可作惡。若僧人執著於錢,有了不該有的執念,而忘了修法修身修心,那就不僅是犯了金錢戒,更是犯了貪戒。長此以往,隻怕佛法隻傳富貴家,大開方便之門也成了大開富貴之門。更有甚者,可能會把寺院或者僧侶演變成事實上的富貴者。而僧人本就不事生產,不納賦稅。若民生富裕,自是無人眼紅,但若是民生凋敝,或者……”蕭清音伸出食指指了指屋頂接著道:“那時,佛寺僧侶便是眾生的一塊肥肉,下場嘛……長老當知前朝武宗滅佛一事。”
“阿彌陀佛!”慈雲長老悚然而驚。“女菩薩可有見教?”
“劫富濟貧,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蕭清音又一口悶完一盞茶。若被帥哥師父看到,肯定又要罵一句“牛嚼牡丹!”
“富貴人家不在乎那三瓜兩棗,富者布施而來的錢財,可借由僧侶之手,援手於有困難之人。施醫贈藥,造橋鋪路,救濟眾生,不是更具功德?當寺院供養了芸芸眾生,誰還敢指摘佛門?”蕭清音說了說自己的看法。
蕭清音對佛教本身並無多大看法,一個教人向善的宗教總歸是好的,隻是,同一本經書,有些人念起來嘴正心清,有些人念時卻嘴歪無心。隻能說,哪怕是一把鋼刀,它本身也是無錯的,隻是看執刀的人是誰。刀在歹徒之手,那就是殺人劫財的兇器,刀在戍邊將士的手,那就是保家衛國的神兵。
慈雲長老沉吟許久,沉沉的長歎了一聲。卻不再說話。
適時禪房門被人敲響。蕭清音起身開門,卻是那知客僧提了兩個竹筒靜立門口。蕭清音頓時兩眼放光。接了竹筒,毫不客氣的又關上門,喜滋滋的對慈雲長老道:“沉重的話題以後再談,今日好物在手,待我也與長老煮一壺茶。”
說著急急把陶壺裏剩餘的茶水兩人分完,火火得倒盡茶渣,仔細清洗。這才又把黑陶壺架於紅泥小火爐上,拿起兩個竹筒,小心翼翼的打開筒塞,輕輕的將竹筒裏的水倒入陶壺之中。兩竹筒的水,堪堪剛好一壺。
慈雲長老疑惑的看著蕭清音忙來忙去。看著她珍之惜之的倒水燒水,隻當是小姑娘家玩興起來了,也就不再多言。正要再與蕭清音討論佛法時,卻見蕭清音舉著她的那杯茶隔空敬了他一下,而後小姑娘軟軟的聲音響起:“大師,請記住這杯茶!”
“女菩薩這是何意?”慈雲長老一臉問號。
“我保證,這是你最後一杯普通的淩雲茶。”蕭清音也仔細迴味著這杯茶。她要好好比較一下,看寒泉是否如古籍上記載的一樣神奇。
慈雲長老茫然。什麽叫最後一杯普通的淩雲茶?莫非還有更好的淩雲茶?
待到慈雲長老也喝完杯中的茶,小泥爐上的水也開了。蕭清音又不客氣的請慈雲長老將青瓷罐拿出來。用一把竹茶勺取了一小撮茶分別置於兩個茶盞中,然後才提起陶壺,小心的沿著盞壁緩緩注入開水。
頓時,一股幽蘭之香盈滿了小小的方丈室。就連末進室裏的雪雁都好奇的聳著鼻子詫異的找那不存在的蘭花。
“大師,請品一下我泡的淩雲茶。”
慈雲長老在茶香升起的一刹那就驚奇的瞪大了雙眼,這還是他的淩雲茶嗎?這真是他的淩雲茶嗎?
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如果說以前他喝的淩雲茶是唇齒留香的話,現在的淩雲茶就是吐氣如蘭。因為他發現,他隻要一張口,口腔裏殘留的幽蘭之氣就噴薄而出。正想詢問蕭清音,卻發現蕭清音正微閉雙眸,一臉陶醉。
蕭清音真的陶醉了,她仿佛迴到了逸仙穀,竹林清幽,這是竹子的清香。繼而一股霸道的蘭香在口腔中爆炸,直衝天靈蓋,迅速掩蓋了之前的竹香。這股蘭香,霸道卻又不濃烈,依舊是翩翩君子,緩緩而行。如果說,剛才慈雲長老泡的淩雲茶是那翩翩公子走在市井巷末的話,她用寒泉泡的淩雲茶就是那如玉的公子正悠閑的走在竹林小徑。沒有嘈雜之聲,隻有自然之音;沒有煙火之氣,隻有草木之清。
許久,她才睜開眼,得意的朝慈雲長老一挑眉:“大師,如何?”
“無上妙品!”慈雲長老也不禁歎服。深歎他以前的淩雲茶明珠暗投了。“不知女菩薩是用的何等妙法?”
“無他,我換了一壺水而已。”蕭清音指著案邊的兩個空竹筒道。
“水?”慈雲長老覺得今日的自己在蕭清音麵前就宛如一個蒙童。
“對,水!寶寺藏有好水卻不自知,反而被無知之人差點毀了。”蕭清音不得不感歎一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大雄寶殿後側洞壁“自在”二字石刻的底下有一小石窩,中有寒泉。我剛才用的就是那石窩裏的水。這寒泉水本就難尋,卻又染不得丁點金屬之氣,石窩又小,還被無知之人在泉水裏投置了一塊元寶,大師你說,此是好心?還是壞事?若是元寶主人許願,當是應?還是罰?”嚐到了超出意料的美食,蕭清音心情大好,又促狹了起來,調侃道。
“好心辦壞事吧!”慈雲長老亦是苦笑搖頭。
”說到好心辦壞事,我倒想起一樁趣事。去國清寺遊曆時,路上我見一居士從一幼童手上購得一隻龜於水塘放生。龜拚命的一次次往岸上爬,那居士又一次次的把龜按迴水裏。我見之和那老婦人言道這是陸龜不可置於水中。老婦反責我是想騙她龜好殺了吃,又說我毫無慈悲之心。把我一通好罵。大師您說,這居士是在放生還是在殺生?”
“這是殺生!”沉吟許久,慈雲長老才緩緩道。
”那老婦如此待我罵我,我又該如何待她?”蕭清音依舊笑語吟吟。
“《金剛經》上說:不驚,不怖,不畏。老婦無知,置之不理即可。”
“在國清寺我也曾以此問求教一位大師。大師轉述了寺中先賢的一則公案: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拾得答曰:“隻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我雖有些釋然,但又想到我若不理她,豈不是正在縱容那老婦殺生?終究念頭也沒有通達,糾結萬分。而後我記起師父給我的一本書上說: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於是,我念頭通達了。”
“女菩薩坦然自若了?”
“不,我跑迴那水塘邊,把那老婦一次次按在水塘裏,如同那龜一樣。再告訴她,那龜如人一樣隻在陸上生活,入水無法唿吸則死可懂?那老婦瘋狂道歉點頭。我覺得,拾得大師的話還是差了點。我立馬以直報怨,既救了龜,又教訓了無知老婦一個知識,還讓自己念頭通達不受冤氣。一舉多得,多好!”
慈雲長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