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根叔
重迴九零,我和漂亮女刑警同居 作者:風箏家的折耳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陳建國對丁慧芳說道,“今晚半夜的車,水根跟我一起去。”
因為這次帶的錢多,再加上路遠,大夥兒還是選了個人跟著陳建國一起去了,相互也是個照應。
晚上家裏多炒了幾個菜,又準備了酒。陳大明注意到根叔這個人話很少性格很靦腆。
吃飯的時候甚至都不好意思夾菜。
吃完飯,陳建國讓媳婦給他們帶上了一些烙餅,還有鹹菜,就直接去火車站了。
“早點去,沒準還能占個座位。”
看著父親走了,趁著收拾碗筷的時候,陳大明問請丁慧芳,
“媽,我怎麽感覺根叔好像對你挺好啊?”
丁慧芳說道別胡說,“小孩子家懂什麽?”
陳大明說道,“你覺得我還是小孩嗎?其實我的年紀比你現在還大呢。有些事我沒跟你說過,在未來的世界在我父親死了以後,你跟根叔在一起了。”
丁慧芳有些生氣的說道,“不要在這胡說八道,你爸活得好好的呢。”
陳大明見母親不高興,也就沒再追著問。
收拾完廚房,丁慧芳坐在了陳大明身邊歎了口氣說道,
“其實你根叔這人挺好的,當年在你爸追我之前,他就追過我。”
“不過他的成分不好,他的爺爺在解放前是資本家,不過說是資本家其實也隻是開一家小藥鋪而已。”
“那時候結婚都講究門當戶對,都是貧下中農找貧下中農,工人找工人。”
“而我的爺爺在解放前是開當鋪的,所以我的成分也不怎麽樣。那時候如果我要是跟了他的話,那我們這個家這輩子也抬不起頭來了,你父親的成分好。”
“你太爺爺可是打過鬼子的。”
“所以後來我就跟了你的父親。”
“其實當初選你爸也不完全是因為成分,我那時候還是比較喜歡你爸的。我們那時候都講究自由戀愛,兒女的婚姻父母不能反對,也沒有彩禮一說。”
“哪像現在有很多一結婚,竟然要兩三千的彩禮的,簡直就像搶劫。”
“我們那時候的彩禮是5塊錢,不過農村就要兩三百了,那時的兩三百可就是一個人一年的工資。”
“我隻是沒想到,跟著你爸結婚這麽多年,你根叔他竟然還沒結婚。”
“其實他也不是為了我,因為他那人眼界高。”
“一開始別人給他介紹了幾個農村姑娘,他不同意,我們還以為他是嫌棄人家農村戶口。”
“要知道那時候農村姑娘即便嫁到了城市,也不能落戶到城市,不能享受城市戶口的低價糧。”
“孩子也隻能是農村戶口,所以城市的人一般不願意娶農村的媳婦兒。”
“然而後來給他介紹了城裏的姑娘,他竟然還是不同意。”
“他這個人過得節儉,就自己一個人也不怎麽花錢,聽說他現在得有個幾千塊錢存款了。前一陣還有人要給他介紹對象呢,不過他就是不肯。”
陳大明說道,“沒想到根叔對你還這麽癡情啊。”
丁慧芳說道,“你媽我年輕的時候漂亮著呢,就廠區車間裏,至少七八個追過我。他們現在個個都結婚了,大家見麵還打招唿,唯獨這個周水根腦袋一根筋。”
“這還是結婚以來這麽多年了,他第1次到咱家來。”
陳大明終於明白,為什麽在他的那個世界裏,隻要父親不在了,最後母親都是跟了根叔。
他突然間想起來,小時候他在外邊玩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根叔遠遠的看著他也不說話。
陳大明突然感覺根叔也挺可憐的。
丁慧芳問道,“你咋看出來他還惦記我的?但是進屋以後一直朝著我看來著?我是沒好意思瞅他。”
陳大明說道,“是根叔進屋以來一直低著頭,眼睛不敢瞅你,我才察覺到的。”
丁慧芳說道,“其實我對他壓根兒就沒動啥心思,隻不過是覺得人家等著自己那麽多年也不結婚,有些過意不去。”
“兒子,你將來可別犯傻,就算是再喜歡一個女人,隻要她拒絕你了就別再等了。天下好女的多的是,可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對了,你不是跟你們班級那個趙曉巧關係挺好嗎?聽他們說你還在班級裏管他叫媳婦兒,你倆是真處上了?”
陳大明說道,“她以後真是我媳婦兒,還生了個閨女叫陳瑤瑤,可聽話懂事兒呢?”
丁慧芳說道,
“就憑你,怎麽可能娶的上這麽好的媳婦兒?”
“這女孩我挺喜歡的,你住院那會兒,都以為你溺水已經死了。她在那哭的稀裏嘩啦的,看樣子她也挺喜歡你的。”
“當時你爸出去借錢,她爸媽借給我們家最多。一直想找個機會去登門感謝一下,等你爸這次迴來的吧。“
“她父母工作好,那閨女也乖巧聽話,要不哪天你給她領迴來吃飯?”
陳大明說道,“這您就甭操心了,放心,她是你兒媳婦跑不了的。”
丁慧芳笑罵道,“你個臭小子,不知道哪輩子修來的福分,人家那麽好的姑娘竟然看上你了。”
“如果不是之前看她為你哭成那樣,打死我都不信你能配的上人家。人家可是城市戶口,父母都是吃公家糧的。”
一直到90年,戶籍製度在人們的心目當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這時候76%的人口都是農村戶口。
戶籍製度幾乎相當於印度的種姓製度一樣,把人分成了不同等級。
城市戶口的人所擁有的那種優越感,是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
那是遠超過現在的公務員和有錢人,對於普通人所擁有的那種優越感。
那時候在車禍裏同時死去的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人,所得的賠償金都能差出好多倍,同樣一條命是不同價格的。
有的人家甚至不惜賣房掏出所有的積蓄,也要攢夠錢買一個工人指標。
因為隻要進了工廠幹幾年,最後就能落到城市戶口。
在這個麻紡廠買一個指標要4000塊錢,而當時買一套房子也不過才1萬多點而已。
有很多農村家庭砸鍋賣鐵湊夠錢,讓孩子進工廠上班,結果沒上兩年就被下崗了。
合同製這個詞這時候才剛剛出現。
因為這次帶的錢多,再加上路遠,大夥兒還是選了個人跟著陳建國一起去了,相互也是個照應。
晚上家裏多炒了幾個菜,又準備了酒。陳大明注意到根叔這個人話很少性格很靦腆。
吃飯的時候甚至都不好意思夾菜。
吃完飯,陳建國讓媳婦給他們帶上了一些烙餅,還有鹹菜,就直接去火車站了。
“早點去,沒準還能占個座位。”
看著父親走了,趁著收拾碗筷的時候,陳大明問請丁慧芳,
“媽,我怎麽感覺根叔好像對你挺好啊?”
丁慧芳說道別胡說,“小孩子家懂什麽?”
陳大明說道,“你覺得我還是小孩嗎?其實我的年紀比你現在還大呢。有些事我沒跟你說過,在未來的世界在我父親死了以後,你跟根叔在一起了。”
丁慧芳有些生氣的說道,“不要在這胡說八道,你爸活得好好的呢。”
陳大明見母親不高興,也就沒再追著問。
收拾完廚房,丁慧芳坐在了陳大明身邊歎了口氣說道,
“其實你根叔這人挺好的,當年在你爸追我之前,他就追過我。”
“不過他的成分不好,他的爺爺在解放前是資本家,不過說是資本家其實也隻是開一家小藥鋪而已。”
“那時候結婚都講究門當戶對,都是貧下中農找貧下中農,工人找工人。”
“而我的爺爺在解放前是開當鋪的,所以我的成分也不怎麽樣。那時候如果我要是跟了他的話,那我們這個家這輩子也抬不起頭來了,你父親的成分好。”
“你太爺爺可是打過鬼子的。”
“所以後來我就跟了你的父親。”
“其實當初選你爸也不完全是因為成分,我那時候還是比較喜歡你爸的。我們那時候都講究自由戀愛,兒女的婚姻父母不能反對,也沒有彩禮一說。”
“哪像現在有很多一結婚,竟然要兩三千的彩禮的,簡直就像搶劫。”
“我們那時候的彩禮是5塊錢,不過農村就要兩三百了,那時的兩三百可就是一個人一年的工資。”
“我隻是沒想到,跟著你爸結婚這麽多年,你根叔他竟然還沒結婚。”
“其實他也不是為了我,因為他那人眼界高。”
“一開始別人給他介紹了幾個農村姑娘,他不同意,我們還以為他是嫌棄人家農村戶口。”
“要知道那時候農村姑娘即便嫁到了城市,也不能落戶到城市,不能享受城市戶口的低價糧。”
“孩子也隻能是農村戶口,所以城市的人一般不願意娶農村的媳婦兒。”
“然而後來給他介紹了城裏的姑娘,他竟然還是不同意。”
“他這個人過得節儉,就自己一個人也不怎麽花錢,聽說他現在得有個幾千塊錢存款了。前一陣還有人要給他介紹對象呢,不過他就是不肯。”
陳大明說道,“沒想到根叔對你還這麽癡情啊。”
丁慧芳說道,“你媽我年輕的時候漂亮著呢,就廠區車間裏,至少七八個追過我。他們現在個個都結婚了,大家見麵還打招唿,唯獨這個周水根腦袋一根筋。”
“這還是結婚以來這麽多年了,他第1次到咱家來。”
陳大明終於明白,為什麽在他的那個世界裏,隻要父親不在了,最後母親都是跟了根叔。
他突然間想起來,小時候他在外邊玩的時候,有時候會看到根叔遠遠的看著他也不說話。
陳大明突然感覺根叔也挺可憐的。
丁慧芳問道,“你咋看出來他還惦記我的?但是進屋以後一直朝著我看來著?我是沒好意思瞅他。”
陳大明說道,“是根叔進屋以來一直低著頭,眼睛不敢瞅你,我才察覺到的。”
丁慧芳說道,“其實我對他壓根兒就沒動啥心思,隻不過是覺得人家等著自己那麽多年也不結婚,有些過意不去。”
“兒子,你將來可別犯傻,就算是再喜歡一個女人,隻要她拒絕你了就別再等了。天下好女的多的是,可別在一棵樹上吊死。”
“對了,你不是跟你們班級那個趙曉巧關係挺好嗎?聽他們說你還在班級裏管他叫媳婦兒,你倆是真處上了?”
陳大明說道,“她以後真是我媳婦兒,還生了個閨女叫陳瑤瑤,可聽話懂事兒呢?”
丁慧芳說道,
“就憑你,怎麽可能娶的上這麽好的媳婦兒?”
“這女孩我挺喜歡的,你住院那會兒,都以為你溺水已經死了。她在那哭的稀裏嘩啦的,看樣子她也挺喜歡你的。”
“當時你爸出去借錢,她爸媽借給我們家最多。一直想找個機會去登門感謝一下,等你爸這次迴來的吧。“
“她父母工作好,那閨女也乖巧聽話,要不哪天你給她領迴來吃飯?”
陳大明說道,“這您就甭操心了,放心,她是你兒媳婦跑不了的。”
丁慧芳笑罵道,“你個臭小子,不知道哪輩子修來的福分,人家那麽好的姑娘竟然看上你了。”
“如果不是之前看她為你哭成那樣,打死我都不信你能配的上人家。人家可是城市戶口,父母都是吃公家糧的。”
一直到90年,戶籍製度在人們的心目當中還是根深蒂固的。
這時候76%的人口都是農村戶口。
戶籍製度幾乎相當於印度的種姓製度一樣,把人分成了不同等級。
城市戶口的人所擁有的那種優越感,是現代人所無法想象的。
那是遠超過現在的公務員和有錢人,對於普通人所擁有的那種優越感。
那時候在車禍裏同時死去的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人,所得的賠償金都能差出好多倍,同樣一條命是不同價格的。
有的人家甚至不惜賣房掏出所有的積蓄,也要攢夠錢買一個工人指標。
因為隻要進了工廠幹幾年,最後就能落到城市戶口。
在這個麻紡廠買一個指標要4000塊錢,而當時買一套房子也不過才1萬多點而已。
有很多農村家庭砸鍋賣鐵湊夠錢,讓孩子進工廠上班,結果沒上兩年就被下崗了。
合同製這個詞這時候才剛剛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