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抗聯過年啦
諜戰,越坑鬼子越升職 作者:袍哥人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到柱子突然的大聲唿喊,大牛被驚嚇得嘟囔著:
“柱子你大半夜發什麽神經!”
一邊埋怨一邊極不情願地趕了過去。
當大牛來到趙鐵柱指的地方,瞬間瞪大眼,困意全無。
兩人端起槍,一個箭步衝過去。
隨手拆開一袋打開一看,竟是大米。
趙鐵柱爺趕忙拆開一個包裹,發現是冬衣。
而山林裏像這樣的包裹還有很多,堆得附近的樹木都看不見樹幹。
“老天爺開眼呐!” 趙鐵柱激動得聲音發顫。
“莫不是有神仙?”
“別亂扯,真有神仙早幹嘛去了?”
“可你說這是怎麽迴事?誰沒事給我們送這麽多吃的穿的?”
“你摸摸看這棉衣,好厚實;
還有這大米,麵粉,都是精糧啊!
還有豬肉,同誌們已經大半年沒有沾過葷腥了吧!”
“你先在這看著,我去報告給總指揮。”
說完,大牛就迅速轉身往山包下跑去。
他風風火火的衝向營帳,邊跑邊喊:
“總指揮,有大發現!”
“總指揮,有大發現!”
楊靖宇此時在地窩子裏,就著昏暗的油燈還在研究地圖。
現在根據地被日軍封鎖,得不到外界的一粒糧食,戰士們已經很久沒吃過一頓飽飯。
自從日本關東軍實行“歸吞並戶”政策,抗聯的日子就更加難過。
山上百姓都被趕下山集中管理,沒有了群主基礎做依靠,想獲得食物都不可能。
自己作為第一路軍的總指揮都已經連續20多天沒吃過糧食,僅靠吃點野菜糊口,底下的戰士就更不用說。
再這樣下去,都要去挖草根和樹皮來吃了。
想要獲得其他補給,就隻能和日軍作戰換取。
依靠“以戰養戰” ,用戰鬥繳獲來補充隊伍。
隻是簡陋的武器裝備和捉襟見肘的彈藥,又如何打得過裝備精良的日軍。
每次戰鬥都會有巨大傷亡,要不是戰士們對地形熟悉,早就被圍剿了。
“希望故淵說的物資可以早點送到吧,至少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
“總指揮,後山有...有....好多物資!”
“什麽?”
楊靖宇迅速起身,抓住大牛的肩膀問道。
他心裏實難相信,白天才發的電報,晚上東西就到了。
而且為什麽不是從山口進來?要放到後山。
“總指揮,後山好多...好多棉衣,米麵豬肉這些!”
“走,叫上警衛連,去看看!”
他迅速抓起桌上的槍,率先推開簡陋的木門往山上跑去。
跑到山包,楊靖宇一眼望去,那堆積如山的物資,不禁目瞪口呆。
隨即眼中綻放出驚喜的光芒,欣喜若狂地對山下趕來的警衛連喊道:
“同誌們,咱們有救啦!這些物資能讓咱們過個好年!”
戰士們聽聞,立刻加快腳步跑上來,臉上滿是激動。
“一班負責清點,其餘人負責搬運,動作要快!”
戰士們齊聲應和,迅速行動起來,整晚上搬運的腳步未曾停過。
第二天清晨,炊事班的方向緩緩飄來燉肉的誘人香味。
早起站崗的小莊鼻子動了動,不可置信地喃喃:
“這……這難道是燉肉的味兒?”
一旁的老張也使勁嗅了嗅,眼睛瞪大:
“還真像!可別是咱餓昏頭聞錯了。”
兩人趕忙跑去查看,隻見鍋裏燉著大塊的肉,一旁蒸著白花花的大米飯。
小李激動得聲音都顫抖了:“老張,真的是肉和大米飯!”
老張眼眶泛紅,連忙抓住炊事班長問:
“從哪來的?日子不過了?該煮粥啊!”
炊事班長哈哈大笑,指了指身後,“還多,放心吃。”
消息瞬間傳開,戰士們紛紛趕來。
大家圍在炊事班,看著這難得的美食,眼眶濕潤。
小王邊吃邊哭,聲音帶著哽咽:
“多久沒吃到米飯了,這比過年還高興啊!”
大牛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樣淚流滿麵:
“我還是第一次有了飽腹的感覺!”
“嘶~好鹹,是鹽。”
大家就著淚水,使勁把飯菜往嘴裏咽,仿佛要將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牢牢記住。
要知道37年的抗聯部隊裏,野菜就是日常的果腹之物。
別說豬肉、白米飯、精麵粉這些珍饈。
偶爾找到的一具動物臭屍,對在白山黑水雪原裏的抗聯將士來說,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夏天還好一點,特別是冬天。
大雪覆蓋,極寒天氣導致連青草和樹皮都沒得吃,甚至草根都根本都很難挖。
戰士們長期營養不良,餓的人是完全脫相,就像隻剩下皮包骨一樣。
還有各種病症纏身,也沒有藥品醫治。
十幾天不見糧食,幾十天不見鹽粒,上百天見不到一點油腥,在這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楊靖宇看著戰士們一邊哭一邊笑的狼吞虎咽,心裏默默的對未曾謀麵的‘故淵’感謝。
這不隻是飽腹,這完全是救了抗聯戰士的命啊!
看著剛才送過來的清單,5000件棉衣、5000床棉被;
2噸小米、3000個罐頭,10噸大米、10噸麵粉、10噸豬肉;
還有一箱磺胺,外加一些佐料。
就這些物資,抗聯不到1萬人的隊伍,省著吃不得吃半年。
“小鬼子,你以為強迫東北百姓實行“糧穀出荷”。
給每家每戶實行配給製度,讓老百姓沒有存糧賣給我們就拿捏住我們了嗎?
以為可以餓死我們,想不到我們正在大口吃肉吧!”
“幹他娘的!弟兄們,吃飽了我們打鬼子去!”
“好!”
碼頭,送完貨的魏子昊騎上自行車往憲兵隊走去。
相信抗聯的戰士們在這些物資的補充下,可以過一個好年。
不用再挨餓受凍,不用再去用命換物資。
就東北那天氣,冬天日軍也不會進行大的圍剿。
他們也怕冷,寧願縮在軍營裏烤火。
要到憲兵隊時,他將自行車收入空間,然後獨自往滬北分隊的軍官宿舍走去。
自從升任大尉後,他也有了單獨的宿舍。
不用再跟那群鬼子擠在一個房間,每晚上聞那兜襠布的騷味。
也不知道這群島人怎麽學的習慣,鳥不會被勒死嗎?
看了看天色,離天亮大概還有兩小時。
熄燈。
睡覺。
“柱子你大半夜發什麽神經!”
一邊埋怨一邊極不情願地趕了過去。
當大牛來到趙鐵柱指的地方,瞬間瞪大眼,困意全無。
兩人端起槍,一個箭步衝過去。
隨手拆開一袋打開一看,竟是大米。
趙鐵柱爺趕忙拆開一個包裹,發現是冬衣。
而山林裏像這樣的包裹還有很多,堆得附近的樹木都看不見樹幹。
“老天爺開眼呐!” 趙鐵柱激動得聲音發顫。
“莫不是有神仙?”
“別亂扯,真有神仙早幹嘛去了?”
“可你說這是怎麽迴事?誰沒事給我們送這麽多吃的穿的?”
“你摸摸看這棉衣,好厚實;
還有這大米,麵粉,都是精糧啊!
還有豬肉,同誌們已經大半年沒有沾過葷腥了吧!”
“你先在這看著,我去報告給總指揮。”
說完,大牛就迅速轉身往山包下跑去。
他風風火火的衝向營帳,邊跑邊喊:
“總指揮,有大發現!”
“總指揮,有大發現!”
楊靖宇此時在地窩子裏,就著昏暗的油燈還在研究地圖。
現在根據地被日軍封鎖,得不到外界的一粒糧食,戰士們已經很久沒吃過一頓飽飯。
自從日本關東軍實行“歸吞並戶”政策,抗聯的日子就更加難過。
山上百姓都被趕下山集中管理,沒有了群主基礎做依靠,想獲得食物都不可能。
自己作為第一路軍的總指揮都已經連續20多天沒吃過糧食,僅靠吃點野菜糊口,底下的戰士就更不用說。
再這樣下去,都要去挖草根和樹皮來吃了。
想要獲得其他補給,就隻能和日軍作戰換取。
依靠“以戰養戰” ,用戰鬥繳獲來補充隊伍。
隻是簡陋的武器裝備和捉襟見肘的彈藥,又如何打得過裝備精良的日軍。
每次戰鬥都會有巨大傷亡,要不是戰士們對地形熟悉,早就被圍剿了。
“希望故淵說的物資可以早點送到吧,至少可以解一解燃眉之急。”
“總指揮,後山有...有....好多物資!”
“什麽?”
楊靖宇迅速起身,抓住大牛的肩膀問道。
他心裏實難相信,白天才發的電報,晚上東西就到了。
而且為什麽不是從山口進來?要放到後山。
“總指揮,後山好多...好多棉衣,米麵豬肉這些!”
“走,叫上警衛連,去看看!”
他迅速抓起桌上的槍,率先推開簡陋的木門往山上跑去。
跑到山包,楊靖宇一眼望去,那堆積如山的物資,不禁目瞪口呆。
隨即眼中綻放出驚喜的光芒,欣喜若狂地對山下趕來的警衛連喊道:
“同誌們,咱們有救啦!這些物資能讓咱們過個好年!”
戰士們聽聞,立刻加快腳步跑上來,臉上滿是激動。
“一班負責清點,其餘人負責搬運,動作要快!”
戰士們齊聲應和,迅速行動起來,整晚上搬運的腳步未曾停過。
第二天清晨,炊事班的方向緩緩飄來燉肉的誘人香味。
早起站崗的小莊鼻子動了動,不可置信地喃喃:
“這……這難道是燉肉的味兒?”
一旁的老張也使勁嗅了嗅,眼睛瞪大:
“還真像!可別是咱餓昏頭聞錯了。”
兩人趕忙跑去查看,隻見鍋裏燉著大塊的肉,一旁蒸著白花花的大米飯。
小李激動得聲音都顫抖了:“老張,真的是肉和大米飯!”
老張眼眶泛紅,連忙抓住炊事班長問:
“從哪來的?日子不過了?該煮粥啊!”
炊事班長哈哈大笑,指了指身後,“還多,放心吃。”
消息瞬間傳開,戰士們紛紛趕來。
大家圍在炊事班,看著這難得的美食,眼眶濕潤。
小王邊吃邊哭,聲音帶著哽咽:
“多久沒吃到米飯了,這比過年還高興啊!”
大牛拍了拍他的肩膀,同樣淚流滿麵:
“我還是第一次有了飽腹的感覺!”
“嘶~好鹹,是鹽。”
大家就著淚水,使勁把飯菜往嘴裏咽,仿佛要將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牢牢記住。
要知道37年的抗聯部隊裏,野菜就是日常的果腹之物。
別說豬肉、白米飯、精麵粉這些珍饈。
偶爾找到的一具動物臭屍,對在白山黑水雪原裏的抗聯將士來說,就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夏天還好一點,特別是冬天。
大雪覆蓋,極寒天氣導致連青草和樹皮都沒得吃,甚至草根都根本都很難挖。
戰士們長期營養不良,餓的人是完全脫相,就像隻剩下皮包骨一樣。
還有各種病症纏身,也沒有藥品醫治。
十幾天不見糧食,幾十天不見鹽粒,上百天見不到一點油腥,在這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
楊靖宇看著戰士們一邊哭一邊笑的狼吞虎咽,心裏默默的對未曾謀麵的‘故淵’感謝。
這不隻是飽腹,這完全是救了抗聯戰士的命啊!
看著剛才送過來的清單,5000件棉衣、5000床棉被;
2噸小米、3000個罐頭,10噸大米、10噸麵粉、10噸豬肉;
還有一箱磺胺,外加一些佐料。
就這些物資,抗聯不到1萬人的隊伍,省著吃不得吃半年。
“小鬼子,你以為強迫東北百姓實行“糧穀出荷”。
給每家每戶實行配給製度,讓老百姓沒有存糧賣給我們就拿捏住我們了嗎?
以為可以餓死我們,想不到我們正在大口吃肉吧!”
“幹他娘的!弟兄們,吃飽了我們打鬼子去!”
“好!”
碼頭,送完貨的魏子昊騎上自行車往憲兵隊走去。
相信抗聯的戰士們在這些物資的補充下,可以過一個好年。
不用再挨餓受凍,不用再去用命換物資。
就東北那天氣,冬天日軍也不會進行大的圍剿。
他們也怕冷,寧願縮在軍營裏烤火。
要到憲兵隊時,他將自行車收入空間,然後獨自往滬北分隊的軍官宿舍走去。
自從升任大尉後,他也有了單獨的宿舍。
不用再跟那群鬼子擠在一個房間,每晚上聞那兜襠布的騷味。
也不知道這群島人怎麽學的習慣,鳥不會被勒死嗎?
看了看天色,離天亮大概還有兩小時。
熄燈。
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