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買鹽
穿越到古代窮的隻剩下一把砍柴刀 作者:江暮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們一行人剛從鄭家店鋪出來,每個人的臉上都明顯鬆了一口氣!那鄭家鋪子的掌櫃,果然是個精明的主兒。
路過賣布的鋪子,我又忍不住進去轉了轉。店裏除了麻布,還有些絲帛之類的,不過那些絲帛看著就不是咱這種普通百姓能消受得起的,價格貴得嚇人。我挑了幾匹麻布,想著迴去給家裏人做衣服。本想買點成衣的,一問才知道要麽訂做要麽自己做。我琢磨了一下,還是給錢請村裏的嬸子大姑娘們做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再說她們手藝也不錯,還能省點錢。
“阿東大哥,這附近有賣鹽巴的地方嗎?”我轉頭對阿東說道。
阿東迴頭衝我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有啊,就在前麵,這家店的鹽種類可多了,保準能滿足你們的需求。”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看起來頗為氣派的店鋪。店鋪的招牌上寫著“鹽行”兩個大字,門口擺放著幾個大木桶,上麵分別貼著“礦鹽”“海鹽”“井鹽”和“青鹽”的標簽。店夥計看到我們進來,立刻迎了上來,臉上堆滿了笑容:“客官,需要點什麽?”
牛大和王強放下布匹站在我旁邊,一臉戒備,這是被米鋪的事心有餘悸!我清了清嗓子:“我們買點鹽,你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夥計一聽,立刻點頭哈腰,引著我們往店裏走:“好的,客官請跟我來。”
他指著那些木桶,一一介紹道:“這是礦鹽,價格是三百錢一石,雖然顏色有點發灰,但勝在便宜,適合普通人家日常使用。這是海鹽,也叫粗鹽,四百錢一石,是從海邊煮出來的,雜質多些,不過要是家裏不差錢,也可以買來嚐嚐鮮。這是井鹽,六百錢一石,是從地下井裏打上來的,品質比前兩者好不少,顏色也白淨些。最後這個是青鹽,十兩銀子一升,而且限量供應,這可是好東西,吃了對身體大有裨益,不過價格也實在不菲。”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那些青鹽,忍不住驚歎:“我滴個乖乖!這青鹽也太貴了吧!一升就一斤多點的樣子,居然要十兩銀子!”
我湊近看了看其他幾種鹽,發現礦鹽和海鹽的顏色果然發黃發黑,雜質明顯,心裏不禁犯起了嘀咕:“這要是吃多了,人身體可受不了啊!說不定還會中毒呢!難怪古人壽命不長,人活六十都是古來稀。可人不吃鹽又不行,不吃鹽會出現渾身無力、浮腫等症狀……”
我歎了口氣,又看了看青鹽,雖然看起來品質不錯,但價格實在是讓人望而卻步:“也就青鹽看起來好點,但那死貴死貴的,不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說起這鹽,好多人以為古代人都是吃的井鹽,其實中國的鹽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傳說黃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諸侯,這位夙沙氏通過煮海水,發明出了鹽這種調味品。由於設備太過簡陋,提煉出的多是粗鹽,顏色也有青、黃、白、黑、紫五樣。在《說文》中曾有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正字通》中也有對鹽的名字的記載: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這段描述的就是夙沙氏造鹽的曆史,而他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加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也因為是第一個發明出鹽的人,被後代尊稱“鹽宗”,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有供奉鹽宗的廟宇。
說完,我指著礦鹽說道:“算了,還是買這個吧!”
夥計立刻點頭:“好咧,客官要多少?”
我撓了撓頭,想了想:“我是替我們村的鄉親們買點,買多點不會引起什麽麻煩吧?”買多了怕引起官府注意,把我當土匪給抓起來了!誰家好人買那麽多鹽!
夥計聽了,微微一笑:“客官放心,問題不大,不過得登記一下。”
“那行!”我鬆了口氣,“先買個五十升吧!本想買一石的,但想了想,還是保險點少買點。這古代都是些啥情況還沒摸清楚,得小心行事!”
夥計點了點頭,轉身去準備鹽巴,沒多久夥計就把鹽巴準備好了!我付了錢,一行人出了鹽鋪!付完錢,一行人轉身走出鹽鋪,一陣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仿佛將鹽鋪裏的鹹味都吹散了。
出了賣鹽店,我深吸了一口氣,阿東笑著對我說道:“小天師你做事還真謹慎!”
我笑了笑:“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阿東大哥,帶我去一下燒瓷器的店鋪!”我抹了抹額頭的汗,問道。
阿東笑了笑,眼神裏透著一股精明:“去老秦家燒陶瓷的店鋪,我聽說那裏的手藝不錯。”
我們跟著阿東,七拐八彎地來到了一家陶瓷店。店裏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陶瓷製品,從碗碟到花瓶,琳琅滿目。店老板是個中年漢子,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看到我們進來,連忙起身招唿:“客官,需要點什麽?”
我環顧四周,心裏已經有了主意。我走到老板麵前,說道:“你這有沒有這麽大的甕,這甕口這麽大……”我用手比劃著,把一些要求尺寸說給老板聽。
老板聽了,眉頭微微皺起,思索片刻後說道:“客人說的我們沒有……但是可以定做,數量少了我們開窯做模不劃算,看客人要多少!”
我笑了笑,心裏早有準備:“你看做十個怎麽樣,以後我說不定還需要!”
老板想了想,點了點頭:“可以,需三日。”
我點了點頭,又說道:“另外你們能不能做二尺來長的瓷管,中間要中空的,兩邊要密封,要有進出水口……”我把詳細細節給仔細說了一下。
老板聽完,臉上露出一絲為難:“這個比較複雜,要求比較高,得嚐試一下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
我從懷裏掏出十兩銀子,放在櫃台上:“行,我先給你十兩銀子,你先做著看看!不夠我們再談!把這些碗碟和做好的甕一起幫我送到柳溪村看家裏!”
老板接過銀子,點了點頭:“好的,客人!”
出了陶瓷店,阿東問道:“小天師,接下來我們去哪!”
“嗯……阿東大哥,叫我朔哥兒吧!小天師叫得我不習慣!”我擺了擺手,接著說道,“接下來我們去鐵匠鋪吧!”
“好嘞!鐵匠鋪就一家,在街尾鐵牛家,他是我哥們,我們一起玩到大的,你們要買什麽我叫他給你們優惠點!”說著就帶我們朝鐵匠鋪走去。
一路上,阿東給我講了不少關於鐵牛的故事,聽得我哈哈大笑。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街尾的鐵匠鋪。
路過賣布的鋪子,我又忍不住進去轉了轉。店裏除了麻布,還有些絲帛之類的,不過那些絲帛看著就不是咱這種普通百姓能消受得起的,價格貴得嚇人。我挑了幾匹麻布,想著迴去給家裏人做衣服。本想買點成衣的,一問才知道要麽訂做要麽自己做。我琢磨了一下,還是給錢請村裏的嬸子大姑娘們做吧!肥水不流外人田嘛,再說她們手藝也不錯,還能省點錢。
“阿東大哥,這附近有賣鹽巴的地方嗎?”我轉頭對阿東說道。
阿東迴頭衝我一笑,露出一口白牙:“有啊,就在前麵,這家店的鹽種類可多了,保準能滿足你們的需求。”
不一會兒,我們來到了一家看起來頗為氣派的店鋪。店鋪的招牌上寫著“鹽行”兩個大字,門口擺放著幾個大木桶,上麵分別貼著“礦鹽”“海鹽”“井鹽”和“青鹽”的標簽。店夥計看到我們進來,立刻迎了上來,臉上堆滿了笑容:“客官,需要點什麽?”
牛大和王強放下布匹站在我旁邊,一臉戒備,這是被米鋪的事心有餘悸!我清了清嗓子:“我們買點鹽,你給我們介紹介紹吧。”
夥計一聽,立刻點頭哈腰,引著我們往店裏走:“好的,客官請跟我來。”
他指著那些木桶,一一介紹道:“這是礦鹽,價格是三百錢一石,雖然顏色有點發灰,但勝在便宜,適合普通人家日常使用。這是海鹽,也叫粗鹽,四百錢一石,是從海邊煮出來的,雜質多些,不過要是家裏不差錢,也可以買來嚐嚐鮮。這是井鹽,六百錢一石,是從地下井裏打上來的,品質比前兩者好不少,顏色也白淨些。最後這個是青鹽,十兩銀子一升,而且限量供應,這可是好東西,吃了對身體大有裨益,不過價格也實在不菲。”
我瞪大了眼睛,看著那些青鹽,忍不住驚歎:“我滴個乖乖!這青鹽也太貴了吧!一升就一斤多點的樣子,居然要十兩銀子!”
我湊近看了看其他幾種鹽,發現礦鹽和海鹽的顏色果然發黃發黑,雜質明顯,心裏不禁犯起了嘀咕:“這要是吃多了,人身體可受不了啊!說不定還會中毒呢!難怪古人壽命不長,人活六十都是古來稀。可人不吃鹽又不行,不吃鹽會出現渾身無力、浮腫等症狀……”
我歎了口氣,又看了看青鹽,雖然看起來品質不錯,但價格實在是讓人望而卻步:“也就青鹽看起來好點,但那死貴死貴的,不是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吃得起的。”
說起這鹽,好多人以為古代人都是吃的井鹽,其實中國的鹽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傳說黃帝手下有一位叫做夙沙氏的諸侯,這位夙沙氏通過煮海水,發明出了鹽這種調味品。由於設備太過簡陋,提煉出的多是粗鹽,顏色也有青、黃、白、黑、紫五樣。在《說文》中曾有記述:天生者稱鹵,煮成者叫鹽。《正字通》中也有對鹽的名字的記載:鹽種類非一,或出於鹵地,或出於井,出於崖,或出於石,出於木。這段描述的就是夙沙氏造鹽的曆史,而他的這一行為,無疑是加快了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也因為是第一個發明出鹽的人,被後代尊稱“鹽宗”,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地方有供奉鹽宗的廟宇。
說完,我指著礦鹽說道:“算了,還是買這個吧!”
夥計立刻點頭:“好咧,客官要多少?”
我撓了撓頭,想了想:“我是替我們村的鄉親們買點,買多點不會引起什麽麻煩吧?”買多了怕引起官府注意,把我當土匪給抓起來了!誰家好人買那麽多鹽!
夥計聽了,微微一笑:“客官放心,問題不大,不過得登記一下。”
“那行!”我鬆了口氣,“先買個五十升吧!本想買一石的,但想了想,還是保險點少買點。這古代都是些啥情況還沒摸清楚,得小心行事!”
夥計點了點頭,轉身去準備鹽巴,沒多久夥計就把鹽巴準備好了!我付了錢,一行人出了鹽鋪!付完錢,一行人轉身走出鹽鋪,一陣微風拂過,帶來一絲清新的空氣,仿佛將鹽鋪裏的鹹味都吹散了。
出了賣鹽店,我深吸了一口氣,阿東笑著對我說道:“小天師你做事還真謹慎!”
我笑了笑:“小心駛得萬年船嘛!”
“阿東大哥,帶我去一下燒瓷器的店鋪!”我抹了抹額頭的汗,問道。
阿東笑了笑,眼神裏透著一股精明:“去老秦家燒陶瓷的店鋪,我聽說那裏的手藝不錯。”
我們跟著阿東,七拐八彎地來到了一家陶瓷店。店裏的貨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陶瓷製品,從碗碟到花瓶,琳琅滿目。店老板是個中年漢子,臉上帶著和藹的笑容,看到我們進來,連忙起身招唿:“客官,需要點什麽?”
我環顧四周,心裏已經有了主意。我走到老板麵前,說道:“你這有沒有這麽大的甕,這甕口這麽大……”我用手比劃著,把一些要求尺寸說給老板聽。
老板聽了,眉頭微微皺起,思索片刻後說道:“客人說的我們沒有……但是可以定做,數量少了我們開窯做模不劃算,看客人要多少!”
我笑了笑,心裏早有準備:“你看做十個怎麽樣,以後我說不定還需要!”
老板想了想,點了點頭:“可以,需三日。”
我點了點頭,又說道:“另外你們能不能做二尺來長的瓷管,中間要中空的,兩邊要密封,要有進出水口……”我把詳細細節給仔細說了一下。
老板聽完,臉上露出一絲為難:“這個比較複雜,要求比較高,得嚐試一下才知道能不能做出來!”
我從懷裏掏出十兩銀子,放在櫃台上:“行,我先給你十兩銀子,你先做著看看!不夠我們再談!把這些碗碟和做好的甕一起幫我送到柳溪村看家裏!”
老板接過銀子,點了點頭:“好的,客人!”
出了陶瓷店,阿東問道:“小天師,接下來我們去哪!”
“嗯……阿東大哥,叫我朔哥兒吧!小天師叫得我不習慣!”我擺了擺手,接著說道,“接下來我們去鐵匠鋪吧!”
“好嘞!鐵匠鋪就一家,在街尾鐵牛家,他是我哥們,我們一起玩到大的,你們要買什麽我叫他給你們優惠點!”說著就帶我們朝鐵匠鋪走去。
一路上,阿東給我講了不少關於鐵牛的故事,聽得我哈哈大笑。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街尾的鐵匠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