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餘德
明朝末年,武昌之地,尹圖南家中坐擁一處別院。那別院雖不算奢華至極,卻也清幽雅致,別有一番韻味。一日,尹圖南將這別院租給了一位秀才居住。時光悠悠,半年的光陰悄然流逝,尹圖南平日裏瑣事繁多,竟從未過問過秀才的情況。直至某一日,尹圖南恰好經過別院門口,機緣巧合之下,與這位秀才偶然相遇。?但見那秀才年紀輕輕,麵容如玉,眉眼間透著一股子英氣,身著一襲華美的服飾,身姿挺拔地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舉手投足間,盡顯風度翩翩之態,周身氣質超凡脫俗,令人眼前一亮。尹圖南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好奇,不禁上前與他交談。那秀才言辭之間極為含蓄,態度溫和謙遜,每一句話都像是潺潺的溪流,溫潤地流淌進尹圖南的心裏,讓人越發覺得喜愛。?尹圖南迴到家中,腦海中還一直浮現著秀才的模樣,心中暗自詫異不已,便和妻子說起了此事。妻子本就是個好奇心極重的女子,聽聞之後,立刻派了身邊的婢女前去別院,借口送些東西,實則是想窺探一番秀才屋內的情況。婢女領命而去,過了許久才匆匆迴來稟報。婢女一臉驚訝地說道,屋內有一位美麗非凡的女子,那容顏之美,實乃世間罕見,尋常女子與之相比,皆黯然失色。屋內擺放的花卉,皆是些珍稀品種,形態各異,散發著奇異的芬芳;奇石玲瓏剔透,紋理獨特,仿佛蘊含著天地間的奇妙奧秘;衣物質地精良,繡工精美絕倫,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奢華;古玩更是件件珍貴,皆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稀罕物件。尹圖南聽後,心中的好奇之火愈發旺盛,這秀才究竟是何許人也,竟有如此不凡的生活?於是,他決定登門拜訪,一探究竟。?不巧的是,當尹圖南來到別院時,秀才剛好外出。尹圖南滿心遺憾,隻能無奈返迴。?第二天,秀才得知尹圖南昨日來訪,便前來迴拜。尹圖南展開他遞來的名帖,才知曉秀才姓餘名德。二人交談之中,尹圖南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細細詢問秀才的身世和門第。然而,餘德言辭閃爍,總是巧妙地避開這些話題,不願過多談及。尹圖南見狀,心中更加疑惑,再三追問。餘德見無法迴避,微微歎了口氣,無奈說道:“既然想要與您結交往來,我自然不敢自絕於您。您隻需知道我並非作奸犯科、逃亡在外之人,又何必非要知曉我的來曆呢?” 尹圖南聽他如此說,也不好再勉強,隻好作罷。?尹圖南設下豐盛的酒宴款待餘德,席間,二人談古論今,從詩詞歌賦到世間百態,相談甚歡,不知不覺便到了傍晚時分。此時,隻見遠處走來幾個昆侖奴,他們牽著馬,挑著燈,身姿矯健,步伐整齊,徑直來到餘德麵前,恭敬地將他接走。?次日,餘德迴請尹圖南。尹圖南應邀來到餘德家中,踏入屋內,便覺眼前一亮。屋內的牆壁都用明光紙裱糊,那紙光滑平整,潔淨如鏡,能清晰地映照出人的身影。金狻猊香爐中焚燒著奇異的香料,嫋嫋青煙升騰而起,散發出陣陣幽香,彌漫在整個房間,讓人聞之身心愉悅。一個碧玉瓶中插著兩根鳳尾孔雀羽,每根都有二尺多長,那羽毛色澤豔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一個水晶瓶中浸著一棵粉花樹,此樹模樣奇特,尹圖南從未見過,也不知其名。那樹同樣有二尺多高,垂落的枝條輕柔地覆蓋在幾案之外,葉子稀疏卻透著一股靈動之氣,花朵密集地簇擁在一起,含苞待放,仿佛一個個嬌羞的少女。那花朵的形狀如同濕漉漉的蝴蝶收起翅膀,花蒂就像蝴蝶的觸須,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宴席之上,菜肴擺放得整整齊齊,不過八道菜,卻每一道都精致無比,色香味俱全,豐盛美味得超乎想象。餘德隨即命童子擊鼓,以催花為酒令。隨著鼓聲響起,水晶瓶中的花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開始微微顫動,那纖細的花枝似乎不堪重負,仿佛下一秒就要折斷。不一會兒,蝴蝶般的花瓣漸漸張開,先是露出一點點粉嫩的花蕊,而後花瓣緩緩舒展,如同蝴蝶緩緩展開翅膀。接著,鼓聲停歇,隻聽 “淵然” 一聲,花蒂和觸須頓時掉落,化作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輕盈地飛到了尹圖南的衣服上。餘德見狀,笑著端起一個大酒杯,仰頭一飲而盡,那蝴蝶似乎受到了感應,隨即振翅飛走。?片刻之後,鼓聲再次響起,兩隻蝴蝶飛落在餘德的帽子上。餘德看著帽子上的蝴蝶,笑著自嘲道:“這可真是作法自斃啊。” 說罷,也連飲兩杯。三輪鼓響過後,花朵紛紛墜落,如同下了一場花雨,那些花兒化作一隻隻蝴蝶,在眾人身邊翩翩飛舞,沾惹在眾人的衣袖和衣襟上。擊鼓的童子笑著過來數籌,尹圖南得了九籌,餘德得了四籌。尹圖南此時已有幾分醉意,看著眼前的美酒,實在無法喝完所有籌數對應的酒,隻能勉強喝了三杯後,便離席告辭。經此一事,尹圖南對餘德越發覺得驚奇,心中對他的身份更加充滿了疑惑。?然而,餘德為人不喜與人交往,平日裏常常閉門獨居,深居簡出。當地有各種喜慶吊唁之事,他也從不參與,不與眾人互通往來。尹圖南逢人便誇讚餘德的奇異之處,這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般,很快便傳開了。聽聞此事的人都對餘德充滿了好奇,爭相想要與他結交。一時間,餘德家門外車水馬龍,訪客絡繹不絕,每日前來拜訪的人將門口堵得水泄不通。餘德對此頗為厭煩,這種熱鬧的場麵與他的性格格格不入。忽然有一天,他來到尹圖南家中,向他告辭,而後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別院。?餘德走後,尹圖南心中滿是好奇,忍不住進入他的房間查看。隻見空蕩蕩的庭院打掃得一塵不染,青階下燭淚堆積如山,那是曾經燭光搖曳留下的痕跡。窗台上殘留著零碎的布帛和斷了的絲綿,上麵的指印清晰可見,仿佛還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隻有房舍後麵遺留著一個小白石缸,那石缸不大,大約能裝下一石左右的東西。尹圖南看著這石缸,心中一動,便將它帶迴家中,用來蓄水養紅魚。奇怪的是,過了一年,缸裏的水依然清澈如初,沒有絲毫渾濁,仿佛時間在這缸水中靜止了一般。後來,一個仆人在搬動石頭時,不小心碰倒了石缸,隻聽 “哢嚓” 一聲,石缸被打碎了。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缸裏的水卻沒有傾瀉出來。尹圖南走近仔細一看,石缸仿佛還在那裏,保持著原來的形狀,伸手去摸,卻感覺虛無柔軟,如同觸摸到了一團空氣。手伸進缸裏,水便順著手指流出來,把手拿出來,石缸又恢複原狀,而且在寒冬臘月,這缸裏的水也不會結冰,始終保持著一種神秘的狀態。?一天夜裏,石缸裏的水忽然結成了冰,那冰晶瑩剔透,如同一塊巨大的水晶。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魚兒卻依然在冰中遊動,它們的身姿在冰層中若隱若現,仿佛絲毫不受寒冷的影響。尹圖南害怕此事被別人知曉,心中隱隱覺得這石缸太過奇異,若是被他人得知,恐怕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常常將石缸放置在密室之中,若非自己的女婿,絕不輕易示人。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時間一長,此事還是漸漸傳了出去,前來索要觀賞的人絡繹不絕。臘月的一天,石缸裏的冰忽然又融化成水,那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迅速蔓延開來,陰濕了滿地,而缸裏的魚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剩下原來石缸的殘片,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神秘故事。?忽然有一天,一個道士登門求見尹圖南,聲稱想要看看石缸。尹圖南見道士神情誠懇,便拿出石缸殘片給道士看。道士接過殘片,仔細端詳了許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說道:“這是龍宮用來蓄水的器具。” 尹圖南聽後,心中一驚,連忙講述了石缸破碎卻不泄水的奇異之事。道士微微點頭,說道:“這是石缸的魂魄。” 而後,道士殷切地請求尹圖南給他一點石缸的碎片。尹圖南心中疑惑,問他有什麽用。道士神秘一笑,說道:“將碎片研磨成粉末,用來配藥,可以讓人長生不老。” 尹圖南聽後,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給了道士一片。道士接過碎片,歡喜地道謝後,便轉身離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2.楊千總
楊花麟的箭與無禮之人的遭遇
明朝末年,朝廷局勢波譎雲詭,邊患頻仍,洮岷之地戰略地位陡然凸顯,急需得力官員整飭軍備。畢民部公本已退居家中,卻在這危難之際,受朝廷緊急征召,獲命前往洮岷出任備兵之職,肩負起穩固邊防、抵禦外敵的重任。?離京那日,天色微明,畢民部公率領的隊伍便已浩浩蕩蕩啟程。官員們身著華服,頭戴官帽,冠蓋在蜿蜒道路上連綿起伏,在日光下閃耀著威嚴的光澤,彰顯著朝廷的權威與氣勢。一路之上,馬蹄聲聲,車輪轆轆,士兵們步伐整齊,神色肅穆,引得沿途百姓紛紛側目,或敬畏,或好奇。?一日,隊伍行至一處曠野,四下開闊,唯有幾株稀疏的樹木點綴其間。千總楊花麟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一馬當先,在前開道。他身披黑色披風,腰佩長刀,身姿矯健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隊伍前列。那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時刻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絲異常。?行至半路,楊花麟不經意間將目光投向路旁,竟瞧見一人正旁若無人地在路邊解手。彼時,官道之上,官員隊伍往來頻繁,這般行為無疑是對朝廷威嚴的公然冒犯,在楊花麟看來,簡直是目無尊長、膽大妄為至極。刹那間,楊花麟隻覺一股怒火 “噌” 地從心底躥起,直衝腦門,雙手不由自主地緊握韁繩,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隻見他迅速伸出右手,一把拽過掛在馬鞍旁的硬弓,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緊接著,左手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穩穩搭在弓弦之上,手臂微微後拉,弓身被拉成滿月狀,箭尖直指那無禮之人,大有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之勢,仿佛下一秒就要讓這無禮之徒付出慘痛代價。?就在這千鈞一發、箭即將離弦的危急時刻,坐在轎中的畢民部公恰好掀開轎簾透氣,將這一幕盡收眼底。他心中一驚,深知楊花麟脾氣火爆,行事衝動,若這一箭射出,極有可能釀成大禍。畢民部公來不及多想,當即提高音量,大聲嗬斥道:“楊花麟,不可胡來,速速住手!” 聲音穿透嘈雜的隊伍,清晰地傳入楊花麟耳中。?楊花麟聽到命令,渾身一震,猶如被一盆冷水當頭澆下,瞬間清醒了幾分。他心中雖滿是不甘,握著弓的手微微顫抖,仿佛仍在與內心的衝動做著激烈鬥爭,但多年的軍旅生涯和對畢民部公的敬重,還是讓他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楊花麟一臉委屈,催馬來到畢民部公轎前,拱手解釋道:“大人,此人實在太過無禮,在這堂堂朝廷隊伍麵前,竟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不嚴加懲戒,怎能維護我等威嚴?我本想小小地嚇唬他一下,讓他知曉厲害。” 說罷,楊花麟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他挺直腰杆,對著那仍在路邊解手、渾然不知大禍臨頭的人大聲喊道:“那位在路邊方便的,我奉送你一股會稽藤簪用來綰發髻。” 聲音雄渾有力,在曠野中迴蕩不絕。那人聽到這般莫名其妙的話語,先是一愣,下意識地抬起頭,一臉茫然地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就在他抬頭的瞬間,楊花麟猛地鬆開弓弦,“嗖” 的一聲,手中的箭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裹挾著淩厲的風聲,劃破長空,朝著那人直射而去。這一箭,仿佛被神靈指引,不偏不倚,正中那人的發髻。原本隨意散落的頭發,瞬間被箭杆穿透,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揪住。?那人正沉浸在自己的行為中,毫無防備,冷不防被這突如其來的一箭嚇得肝膽俱裂。他瞪大了雙眼,眼中滿是驚恐與難以置信,嘴巴大張,卻發不出半點聲音,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死死扼住了喉嚨。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彌天大禍。?他顧不上整理淩亂的頭發,也來不及處理未完成的事情,雙腿一軟,差點癱倒在地。慌亂之中,他手腳並用地爬起身來,連褲子都沒來得及提好,便拔腿朝著遠處拚命逃竄。由於太過慌張,腳步踉蹌,他的便液灑了一地,在身後留下一道濕漉漉、髒兮兮的痕跡,狼狽不堪。?楊花麟看著那人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心中的怒火也隨之稍稍平息。他心想,這次也算給了這個無禮之徒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而畢民部公則微微皺眉,透過轎簾,看著楊花麟,眼神中既有對他衝動行為的無奈,又覺得此事頗為好笑。畢民部公深知楊花麟性格直爽,猶如一把未經打磨的利刃,行事雖然魯莽,但對自己卻是忠心耿耿,在戰場上更是奮勇殺敵,立下不少戰功。?隊伍繼續前行,揚起一片塵土。這件小小的插曲,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眾人心中泛起層層漣漪。士兵們私下裏紛紛交頭接耳,對楊花麟那精湛絕倫的箭術讚不絕口,談論間滿是欽佩之情。“楊千總這箭術,當真是神了,說射中發髻,就絕不含糊!”“可不是嘛,那無禮之人也算是倒黴,碰上楊千總這麽個急性子。” 同時,他們也對那個無禮之人的遭遇感到可笑,有人甚至模仿起那人驚慌失措逃竄的模樣,引得周圍人一陣哄笑。?經此一事,楊花麟也仿佛被敲響了警鍾。在後續的行程中,他時刻提醒自己要克製脾氣,不再輕易被怒火衝昏頭腦。每當遇到類似情況,他都會想起畢民部公的嗬斥,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更加謹慎、盡責地履行著自己的開道職責。而那個無禮之人,想必經過這次驚心動魄的驚嚇,餘生都會對自己的行為懊悔不已。日後再麵對官員隊伍時,定會將敬畏之心刻入骨髓,懂得收斂與規矩,不敢再有絲毫的放肆與無禮。
3.瓜異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赤日炎炎,似火般炙烤著大地,邑西村民的菜園裏卻一片蔥鬱,盡顯勃勃生機。一日清晨,曙光初照,一位村民如往常一樣,腳步輕快地踏入菜園巡視。當他踱步至黃瓜架旁時,整個人猛地定住,眼睛瞬間瞪得滾圓,臉上滿是難以掩飾的驚愕之色。隻見那翠綠欲滴、蜿蜒纏繞的黃瓜藤蔓之上,竟毫無征兆地生出一條嶄新的蔓藤,在新蔓的盡頭,一枚西瓜靜靜懸垂,足有碗口那般大小。在陽光的傾灑之下,西瓜表皮閃爍著奇異而溫潤的光澤,仿佛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力量。?這一離奇消息恰似長了翅膀,借助人們奔走相告的口風,以極快的速度在村子裏傳播開來。村民們聽聞後,紛紛撂下手中尚未完成的農活,唿朋引伴,成群結隊地朝著菜園湧來。一時間,菜園裏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人群將那黃瓜架圍得水泄不通。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聲此起彼伏。有的村民滿臉驚喜,雙手合十,篤定這是天降祥瑞之兆,預示著村子即將迎來鴻運,往後日子必定順遂無憂;也有部分村民眉頭緊鎖,神色憂慮,暗自思忖此等超乎尋常之事,恐怕並非吉兆,心中隱隱生出不安之感。?彼時,馬驥正與孩子們於庭院之中,專注地讀書識字。朗朗書聲在庭院裏迴蕩,滿是求知的熱忱。聽聞菜園中出現這般奇事,馬驥心中猛地泛起一絲漣漪,往昔在大羅刹國和龍宮的種種驚險奇遇,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迅速閃過。他不禁暗自揣測,莫非這世間又將上演一段奇妙非凡的故事?懷揣著這樣的念頭,馬驥擱下手中書卷,帶著孩子們快步朝著菜園趕去。?孩子們一路上蹦蹦跳跳,滿心期待。待抵達菜園,看到那黃瓜藤蔓上結出的西瓜時,興奮得小臉通紅,歡唿雀躍,雙腳不停地蹦跳著,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嘰嘰喳喳地討論個不停。馬驥則神色凝重,目光緊緊盯著那奇異的瓜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就在此時,人群中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者,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聲音略帶沙啞地說道:“老朽活了大半輩子,曆經風雨,卻從未見過這般稀奇古怪之事。莫不是那海外的仙人,又在施展什麽高深莫測的法術了?” 此言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眾人紛紛點頭附和,一時間,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馬驥,畢竟他曾親身經曆過海外的奇幻冒險,在眾人眼中,他對這類奇異之事定是知曉一二。?馬驥微微皺起眉頭,抬手輕撫下巴,沉思良久後,緩緩開口說道:“世間萬物,皆遵循其固有規律,這般奇異之事的出現,或許當真與那未知的神秘力量有所關聯。” 話音剛落,原本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飄來一朵五彩斑斕的祥雲,雲團緩緩飄動,最終穩穩地落在菜園上空。祥雲絢麗奪目,光芒四射,引得眾人皆驚。村民們見狀,紛紛惶恐地跪地,心中認定這定是仙人降臨,不敢有絲毫懈怠。?隨著祥雲逐漸散開,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仙子悠然現身。隻見她身姿婀娜,衣袂飄飄,正是馬驥日思夜想的龍女。龍女嘴角掛著一抹溫柔的笑意,蓮步輕移,朝著馬驥款款走來,眼中滿是深情與眷戀。她輕聲說道:“相公,這黃瓜生出西瓜之事,乃是我特意施展法術所為,隻為給你和孩子們一個驚喜。我在龍宮的日子裏,日夜思念你們,這份思念愈發濃烈,便借此機會前來與你們相見。”?馬驥又驚又喜,眼眶瞬間濕潤,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緊緊握住龍女的手,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因太過激動而一時說不出話來。孩子們見狀,歡唿著撲進母親的懷抱,緊緊摟住龍女,眼中閃爍著幸福的淚花,笑聲在空氣中迴蕩。龍女環顧四周,看到村民們滿臉驚訝、不知所措的神情,不禁莞爾一笑,輕聲說道:“各位鄉親莫要驚慌,此乃我與相公之間的一點小心意。這奇異的瓜果,內裏蘊含著天地靈氣,食用之後,可保各位身體康健,免受病痛侵擾。”?說罷,龍女輕輕抬手,施展仙法,將那西瓜摘下。她手法嫻熟,動作優雅,將西瓜分成若幹小塊,一一分發給周圍的村民。村民們懷著敬畏之心,雙手顫抖著接過西瓜,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品嚐。刹那間,一股甘甜清涼的汁水在口中散開,順著喉嚨滑下,身體瞬間變得輕盈舒暢,仿佛卸下了長久以來的疲憊。眾人紛紛對龍女感恩戴德,口中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語。?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龍女與馬驥和孩子們一同度過了一段無比歡樂的時光。她耐心地教孩子們仙法,手把手地傳授口訣與招式。閑暇之時,帶著孩子們在雲端穿梭嬉戲,孩子們的笑聲如銀鈴般清脆,響徹雲霄。村子裏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一片祥和。而那黃瓜生西瓜的奇事,也在村民們的口口相傳中,成為了村子裏代代延續的佳話。往後每當人們談及此事,總會滿懷感慨地說起,在那個炎熱似火的夏日,仙人降臨,為村子帶來了神奇與美好,讓這份奇妙的記憶,深深烙印在每一代人的心中。
明朝末年,武昌之地,尹圖南家中坐擁一處別院。那別院雖不算奢華至極,卻也清幽雅致,別有一番韻味。一日,尹圖南將這別院租給了一位秀才居住。時光悠悠,半年的光陰悄然流逝,尹圖南平日裏瑣事繁多,竟從未過問過秀才的情況。直至某一日,尹圖南恰好經過別院門口,機緣巧合之下,與這位秀才偶然相遇。?但見那秀才年紀輕輕,麵容如玉,眉眼間透著一股子英氣,身著一襲華美的服飾,身姿挺拔地騎著一匹高頭大馬,舉手投足間,盡顯風度翩翩之態,周身氣質超凡脫俗,令人眼前一亮。尹圖南心中頓時湧起一股好奇,不禁上前與他交談。那秀才言辭之間極為含蓄,態度溫和謙遜,每一句話都像是潺潺的溪流,溫潤地流淌進尹圖南的心裏,讓人越發覺得喜愛。?尹圖南迴到家中,腦海中還一直浮現著秀才的模樣,心中暗自詫異不已,便和妻子說起了此事。妻子本就是個好奇心極重的女子,聽聞之後,立刻派了身邊的婢女前去別院,借口送些東西,實則是想窺探一番秀才屋內的情況。婢女領命而去,過了許久才匆匆迴來稟報。婢女一臉驚訝地說道,屋內有一位美麗非凡的女子,那容顏之美,實乃世間罕見,尋常女子與之相比,皆黯然失色。屋內擺放的花卉,皆是些珍稀品種,形態各異,散發著奇異的芬芳;奇石玲瓏剔透,紋理獨特,仿佛蘊含著天地間的奇妙奧秘;衣物質地精良,繡工精美絕倫,每一針每一線都透著奢華;古玩更是件件珍貴,皆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稀罕物件。尹圖南聽後,心中的好奇之火愈發旺盛,這秀才究竟是何許人也,竟有如此不凡的生活?於是,他決定登門拜訪,一探究竟。?不巧的是,當尹圖南來到別院時,秀才剛好外出。尹圖南滿心遺憾,隻能無奈返迴。?第二天,秀才得知尹圖南昨日來訪,便前來迴拜。尹圖南展開他遞來的名帖,才知曉秀才姓餘名德。二人交談之中,尹圖南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細細詢問秀才的身世和門第。然而,餘德言辭閃爍,總是巧妙地避開這些話題,不願過多談及。尹圖南見狀,心中更加疑惑,再三追問。餘德見無法迴避,微微歎了口氣,無奈說道:“既然想要與您結交往來,我自然不敢自絕於您。您隻需知道我並非作奸犯科、逃亡在外之人,又何必非要知曉我的來曆呢?” 尹圖南聽他如此說,也不好再勉強,隻好作罷。?尹圖南設下豐盛的酒宴款待餘德,席間,二人談古論今,從詩詞歌賦到世間百態,相談甚歡,不知不覺便到了傍晚時分。此時,隻見遠處走來幾個昆侖奴,他們牽著馬,挑著燈,身姿矯健,步伐整齊,徑直來到餘德麵前,恭敬地將他接走。?次日,餘德迴請尹圖南。尹圖南應邀來到餘德家中,踏入屋內,便覺眼前一亮。屋內的牆壁都用明光紙裱糊,那紙光滑平整,潔淨如鏡,能清晰地映照出人的身影。金狻猊香爐中焚燒著奇異的香料,嫋嫋青煙升騰而起,散發出陣陣幽香,彌漫在整個房間,讓人聞之身心愉悅。一個碧玉瓶中插著兩根鳳尾孔雀羽,每根都有二尺多長,那羽毛色澤豔麗,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一個水晶瓶中浸著一棵粉花樹,此樹模樣奇特,尹圖南從未見過,也不知其名。那樹同樣有二尺多高,垂落的枝條輕柔地覆蓋在幾案之外,葉子稀疏卻透著一股靈動之氣,花朵密集地簇擁在一起,含苞待放,仿佛一個個嬌羞的少女。那花朵的形狀如同濕漉漉的蝴蝶收起翅膀,花蒂就像蝴蝶的觸須,栩栩如生,讓人不禁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宴席之上,菜肴擺放得整整齊齊,不過八道菜,卻每一道都精致無比,色香味俱全,豐盛美味得超乎想象。餘德隨即命童子擊鼓,以催花為酒令。隨著鼓聲響起,水晶瓶中的花仿佛有了生命一般,開始微微顫動,那纖細的花枝似乎不堪重負,仿佛下一秒就要折斷。不一會兒,蝴蝶般的花瓣漸漸張開,先是露出一點點粉嫩的花蕊,而後花瓣緩緩舒展,如同蝴蝶緩緩展開翅膀。接著,鼓聲停歇,隻聽 “淵然” 一聲,花蒂和觸須頓時掉落,化作一隻栩栩如生的蝴蝶,輕盈地飛到了尹圖南的衣服上。餘德見狀,笑著端起一個大酒杯,仰頭一飲而盡,那蝴蝶似乎受到了感應,隨即振翅飛走。?片刻之後,鼓聲再次響起,兩隻蝴蝶飛落在餘德的帽子上。餘德看著帽子上的蝴蝶,笑著自嘲道:“這可真是作法自斃啊。” 說罷,也連飲兩杯。三輪鼓響過後,花朵紛紛墜落,如同下了一場花雨,那些花兒化作一隻隻蝴蝶,在眾人身邊翩翩飛舞,沾惹在眾人的衣袖和衣襟上。擊鼓的童子笑著過來數籌,尹圖南得了九籌,餘德得了四籌。尹圖南此時已有幾分醉意,看著眼前的美酒,實在無法喝完所有籌數對應的酒,隻能勉強喝了三杯後,便離席告辭。經此一事,尹圖南對餘德越發覺得驚奇,心中對他的身份更加充滿了疑惑。?然而,餘德為人不喜與人交往,平日裏常常閉門獨居,深居簡出。當地有各種喜慶吊唁之事,他也從不參與,不與眾人互通往來。尹圖南逢人便誇讚餘德的奇異之處,這消息就像長了翅膀一般,很快便傳開了。聽聞此事的人都對餘德充滿了好奇,爭相想要與他結交。一時間,餘德家門外車水馬龍,訪客絡繹不絕,每日前來拜訪的人將門口堵得水泄不通。餘德對此頗為厭煩,這種熱鬧的場麵與他的性格格格不入。忽然有一天,他來到尹圖南家中,向他告辭,而後便毅然決然地離開了別院。?餘德走後,尹圖南心中滿是好奇,忍不住進入他的房間查看。隻見空蕩蕩的庭院打掃得一塵不染,青階下燭淚堆積如山,那是曾經燭光搖曳留下的痕跡。窗台上殘留著零碎的布帛和斷了的絲綿,上麵的指印清晰可見,仿佛還訴說著往昔的故事。隻有房舍後麵遺留著一個小白石缸,那石缸不大,大約能裝下一石左右的東西。尹圖南看著這石缸,心中一動,便將它帶迴家中,用來蓄水養紅魚。奇怪的是,過了一年,缸裏的水依然清澈如初,沒有絲毫渾濁,仿佛時間在這缸水中靜止了一般。後來,一個仆人在搬動石頭時,不小心碰倒了石缸,隻聽 “哢嚓” 一聲,石缸被打碎了。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缸裏的水卻沒有傾瀉出來。尹圖南走近仔細一看,石缸仿佛還在那裏,保持著原來的形狀,伸手去摸,卻感覺虛無柔軟,如同觸摸到了一團空氣。手伸進缸裏,水便順著手指流出來,把手拿出來,石缸又恢複原狀,而且在寒冬臘月,這缸裏的水也不會結冰,始終保持著一種神秘的狀態。?一天夜裏,石缸裏的水忽然結成了冰,那冰晶瑩剔透,如同一塊巨大的水晶。然而,令人驚奇的是,魚兒卻依然在冰中遊動,它們的身姿在冰層中若隱若現,仿佛絲毫不受寒冷的影響。尹圖南害怕此事被別人知曉,心中隱隱覺得這石缸太過奇異,若是被他人得知,恐怕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於是,他常常將石缸放置在密室之中,若非自己的女婿,絕不輕易示人。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時間一長,此事還是漸漸傳了出去,前來索要觀賞的人絡繹不絕。臘月的一天,石缸裏的冰忽然又融化成水,那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迅速蔓延開來,陰濕了滿地,而缸裏的魚兒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隻剩下原來石缸的殘片,靜靜地躺在那裏,仿佛在訴說著曾經的神秘故事。?忽然有一天,一個道士登門求見尹圖南,聲稱想要看看石缸。尹圖南見道士神情誠懇,便拿出石缸殘片給道士看。道士接過殘片,仔細端詳了許久,眼中閃過一絲驚訝,說道:“這是龍宮用來蓄水的器具。” 尹圖南聽後,心中一驚,連忙講述了石缸破碎卻不泄水的奇異之事。道士微微點頭,說道:“這是石缸的魂魄。” 而後,道士殷切地請求尹圖南給他一點石缸的碎片。尹圖南心中疑惑,問他有什麽用。道士神秘一笑,說道:“將碎片研磨成粉末,用來配藥,可以讓人長生不老。” 尹圖南聽後,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給了道士一片。道士接過碎片,歡喜地道謝後,便轉身離去,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2.楊千總
楊花麟的箭與無禮之人的遭遇
明朝末年,朝廷局勢波譎雲詭,邊患頻仍,洮岷之地戰略地位陡然凸顯,急需得力官員整飭軍備。畢民部公本已退居家中,卻在這危難之際,受朝廷緊急征召,獲命前往洮岷出任備兵之職,肩負起穩固邊防、抵禦外敵的重任。?離京那日,天色微明,畢民部公率領的隊伍便已浩浩蕩蕩啟程。官員們身著華服,頭戴官帽,冠蓋在蜿蜒道路上連綿起伏,在日光下閃耀著威嚴的光澤,彰顯著朝廷的權威與氣勢。一路之上,馬蹄聲聲,車輪轆轆,士兵們步伐整齊,神色肅穆,引得沿途百姓紛紛側目,或敬畏,或好奇。?一日,隊伍行至一處曠野,四下開闊,唯有幾株稀疏的樹木點綴其間。千總楊花麟騎著一匹高大的黑馬,一馬當先,在前開道。他身披黑色披風,腰佩長刀,身姿矯健挺拔,宛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屹立在隊伍前列。那銳利如鷹隼般的目光,時刻警惕地掃視著四周,不放過任何一絲異常。?行至半路,楊花麟不經意間將目光投向路旁,竟瞧見一人正旁若無人地在路邊解手。彼時,官道之上,官員隊伍往來頻繁,這般行為無疑是對朝廷威嚴的公然冒犯,在楊花麟看來,簡直是目無尊長、膽大妄為至極。刹那間,楊花麟隻覺一股怒火 “噌” 地從心底躥起,直衝腦門,雙手不由自主地緊握韁繩,指節因用力而微微泛白。?隻見他迅速伸出右手,一把拽過掛在馬鞍旁的硬弓,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嗬成。緊接著,左手從箭囊中抽出一支羽箭,穩穩搭在弓弦之上,手臂微微後拉,弓身被拉成滿月狀,箭尖直指那無禮之人,大有箭在弦上、一觸即發之勢,仿佛下一秒就要讓這無禮之徒付出慘痛代價。?就在這千鈞一發、箭即將離弦的危急時刻,坐在轎中的畢民部公恰好掀開轎簾透氣,將這一幕盡收眼底。他心中一驚,深知楊花麟脾氣火爆,行事衝動,若這一箭射出,極有可能釀成大禍。畢民部公來不及多想,當即提高音量,大聲嗬斥道:“楊花麟,不可胡來,速速住手!” 聲音穿透嘈雜的隊伍,清晰地傳入楊花麟耳中。?楊花麟聽到命令,渾身一震,猶如被一盆冷水當頭澆下,瞬間清醒了幾分。他心中雖滿是不甘,握著弓的手微微顫抖,仿佛仍在與內心的衝動做著激烈鬥爭,但多年的軍旅生涯和對畢民部公的敬重,還是讓他緩緩放下了手中的弓箭。?楊花麟一臉委屈,催馬來到畢民部公轎前,拱手解釋道:“大人,此人實在太過無禮,在這堂堂朝廷隊伍麵前,竟做出如此傷風敗俗之事,不嚴加懲戒,怎能維護我等威嚴?我本想小小地嚇唬他一下,讓他知曉厲害。” 說罷,楊花麟眼珠子一轉,計上心來。?他挺直腰杆,對著那仍在路邊解手、渾然不知大禍臨頭的人大聲喊道:“那位在路邊方便的,我奉送你一股會稽藤簪用來綰發髻。” 聲音雄渾有力,在曠野中迴蕩不絕。那人聽到這般莫名其妙的話語,先是一愣,下意識地抬起頭,一臉茫然地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就在他抬頭的瞬間,楊花麟猛地鬆開弓弦,“嗖” 的一聲,手中的箭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裹挾著淩厲的風聲,劃破長空,朝著那人直射而去。這一箭,仿佛被神靈指引,不偏不倚,正中那人的發髻。原本隨意散落的頭發,瞬間被箭杆穿透,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狠狠揪住。?那人正沉浸在自己的行為中,毫無防備,冷不防被這突如其來的一箭嚇得肝膽俱裂。他瞪大了雙眼,眼中滿是驚恐與難以置信,嘴巴大張,卻發不出半點聲音,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死死扼住了喉嚨。過了好一會兒,他才如夢初醒,意識到自己闖下了彌天大禍。?他顧不上整理淩亂的頭發,也來不及處理未完成的事情,雙腿一軟,差點癱倒在地。慌亂之中,他手腳並用地爬起身來,連褲子都沒來得及提好,便拔腿朝著遠處拚命逃竄。由於太過慌張,腳步踉蹌,他的便液灑了一地,在身後留下一道濕漉漉、髒兮兮的痕跡,狼狽不堪。?楊花麟看著那人遠去的背影,臉上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心中的怒火也隨之稍稍平息。他心想,這次也算給了這個無禮之徒一個終身難忘的教訓。而畢民部公則微微皺眉,透過轎簾,看著楊花麟,眼神中既有對他衝動行為的無奈,又覺得此事頗為好笑。畢民部公深知楊花麟性格直爽,猶如一把未經打磨的利刃,行事雖然魯莽,但對自己卻是忠心耿耿,在戰場上更是奮勇殺敵,立下不少戰功。?隊伍繼續前行,揚起一片塵土。這件小小的插曲,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眾人心中泛起層層漣漪。士兵們私下裏紛紛交頭接耳,對楊花麟那精湛絕倫的箭術讚不絕口,談論間滿是欽佩之情。“楊千總這箭術,當真是神了,說射中發髻,就絕不含糊!”“可不是嘛,那無禮之人也算是倒黴,碰上楊千總這麽個急性子。” 同時,他們也對那個無禮之人的遭遇感到可笑,有人甚至模仿起那人驚慌失措逃竄的模樣,引得周圍人一陣哄笑。?經此一事,楊花麟也仿佛被敲響了警鍾。在後續的行程中,他時刻提醒自己要克製脾氣,不再輕易被怒火衝昏頭腦。每當遇到類似情況,他都會想起畢民部公的嗬斥,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更加謹慎、盡責地履行著自己的開道職責。而那個無禮之人,想必經過這次驚心動魄的驚嚇,餘生都會對自己的行為懊悔不已。日後再麵對官員隊伍時,定會將敬畏之心刻入骨髓,懂得收斂與規矩,不敢再有絲毫的放肆與無禮。
3.瓜異
康熙二十六年六月,赤日炎炎,似火般炙烤著大地,邑西村民的菜園裏卻一片蔥鬱,盡顯勃勃生機。一日清晨,曙光初照,一位村民如往常一樣,腳步輕快地踏入菜園巡視。當他踱步至黃瓜架旁時,整個人猛地定住,眼睛瞬間瞪得滾圓,臉上滿是難以掩飾的驚愕之色。隻見那翠綠欲滴、蜿蜒纏繞的黃瓜藤蔓之上,竟毫無征兆地生出一條嶄新的蔓藤,在新蔓的盡頭,一枚西瓜靜靜懸垂,足有碗口那般大小。在陽光的傾灑之下,西瓜表皮閃爍著奇異而溫潤的光澤,仿佛蘊藏著不為人知的神秘力量。?這一離奇消息恰似長了翅膀,借助人們奔走相告的口風,以極快的速度在村子裏傳播開來。村民們聽聞後,紛紛撂下手中尚未完成的農活,唿朋引伴,成群結隊地朝著菜園湧來。一時間,菜園裏人頭攢動,密密麻麻的人群將那黃瓜架圍得水泄不通。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聲此起彼伏。有的村民滿臉驚喜,雙手合十,篤定這是天降祥瑞之兆,預示著村子即將迎來鴻運,往後日子必定順遂無憂;也有部分村民眉頭緊鎖,神色憂慮,暗自思忖此等超乎尋常之事,恐怕並非吉兆,心中隱隱生出不安之感。?彼時,馬驥正與孩子們於庭院之中,專注地讀書識字。朗朗書聲在庭院裏迴蕩,滿是求知的熱忱。聽聞菜園中出現這般奇事,馬驥心中猛地泛起一絲漣漪,往昔在大羅刹國和龍宮的種種驚險奇遇,如走馬燈般在他腦海中迅速閃過。他不禁暗自揣測,莫非這世間又將上演一段奇妙非凡的故事?懷揣著這樣的念頭,馬驥擱下手中書卷,帶著孩子們快步朝著菜園趕去。?孩子們一路上蹦蹦跳跳,滿心期待。待抵達菜園,看到那黃瓜藤蔓上結出的西瓜時,興奮得小臉通紅,歡唿雀躍,雙腳不停地蹦跳著,眼中閃爍著好奇的光芒,嘰嘰喳喳地討論個不停。馬驥則神色凝重,目光緊緊盯著那奇異的瓜果,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就在此時,人群中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老者,拄著拐杖,顫顫巍巍地站了出來,聲音略帶沙啞地說道:“老朽活了大半輩子,曆經風雨,卻從未見過這般稀奇古怪之事。莫不是那海外的仙人,又在施展什麽高深莫測的法術了?” 此言一出,如石子投入平靜湖麵,激起千層浪,眾人紛紛點頭附和,一時間,大家的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馬驥,畢竟他曾親身經曆過海外的奇幻冒險,在眾人眼中,他對這類奇異之事定是知曉一二。?馬驥微微皺起眉頭,抬手輕撫下巴,沉思良久後,緩緩開口說道:“世間萬物,皆遵循其固有規律,這般奇異之事的出現,或許當真與那未知的神秘力量有所關聯。” 話音剛落,原本晴朗的天空中,忽然飄來一朵五彩斑斕的祥雲,雲團緩緩飄動,最終穩穩地落在菜園上空。祥雲絢麗奪目,光芒四射,引得眾人皆驚。村民們見狀,紛紛惶恐地跪地,心中認定這定是仙人降臨,不敢有絲毫懈怠。?隨著祥雲逐漸散開,一位身著華麗服飾的仙子悠然現身。隻見她身姿婀娜,衣袂飄飄,正是馬驥日思夜想的龍女。龍女嘴角掛著一抹溫柔的笑意,蓮步輕移,朝著馬驥款款走來,眼中滿是深情與眷戀。她輕聲說道:“相公,這黃瓜生出西瓜之事,乃是我特意施展法術所為,隻為給你和孩子們一個驚喜。我在龍宮的日子裏,日夜思念你們,這份思念愈發濃烈,便借此機會前來與你們相見。”?馬驥又驚又喜,眼眶瞬間濕潤,激動得雙手微微顫抖,緊緊握住龍女的手,千言萬語湧上心頭,卻因太過激動而一時說不出話來。孩子們見狀,歡唿著撲進母親的懷抱,緊緊摟住龍女,眼中閃爍著幸福的淚花,笑聲在空氣中迴蕩。龍女環顧四周,看到村民們滿臉驚訝、不知所措的神情,不禁莞爾一笑,輕聲說道:“各位鄉親莫要驚慌,此乃我與相公之間的一點小心意。這奇異的瓜果,內裏蘊含著天地靈氣,食用之後,可保各位身體康健,免受病痛侵擾。”?說罷,龍女輕輕抬手,施展仙法,將那西瓜摘下。她手法嫻熟,動作優雅,將西瓜分成若幹小塊,一一分發給周圍的村民。村民們懷著敬畏之心,雙手顫抖著接過西瓜,小心翼翼地放入口中品嚐。刹那間,一股甘甜清涼的汁水在口中散開,順著喉嚨滑下,身體瞬間變得輕盈舒暢,仿佛卸下了長久以來的疲憊。眾人紛紛對龍女感恩戴德,口中不停地說著感謝的話語。?在接下來的日子裏,龍女與馬驥和孩子們一同度過了一段無比歡樂的時光。她耐心地教孩子們仙法,手把手地傳授口訣與招式。閑暇之時,帶著孩子們在雲端穿梭嬉戲,孩子們的笑聲如銀鈴般清脆,響徹雲霄。村子裏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一片祥和。而那黃瓜生西瓜的奇事,也在村民們的口口相傳中,成為了村子裏代代延續的佳話。往後每當人們談及此事,總會滿懷感慨地說起,在那個炎熱似火的夏日,仙人降臨,為村子帶來了神奇與美好,讓這份奇妙的記憶,深深烙印在每一代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