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將軍
查伊璜與吳六一:俠義相濟,恩義千秋????在浙江的春日,草長鶯飛,查伊璜攜酒前往野寺踏青。古寺的殿宇在暖陽下莊嚴肅穆,殿前一口古鍾尤為醒目,鍾體龐大,體量超過兩石甕,周身土痕手跡滑亮,宛如新刻。查伊璜心中生疑,俯身查看鍾下,發現一隻竹筐,容量約八升,筐裏不知裝著什麽。?查伊璜叫來數人,眾人扣住鍾耳,齊心協力,鍾卻紋絲不動,這讓查伊璜愈發驚異。他索性坐下來飲酒,打算探個究竟。沒過多久,一個衣衫襤褸的乞兒走進寺中,將討來的幹糧堆放在鍾下。令人震驚的是,乞兒單手輕輕一抬,古鍾便被掀起,他另一隻手將食物放入筐內,往返幾次,才把食物放完,隨後又輕鬆地將鍾合上,轉身離去。過了一會兒,乞兒再次返迴,掀開鍾取食,動作就像打開普通盒子一樣輕巧,滿座之人見狀,無不驚愕。?查伊璜問道:“你體魄如此強健,為何要行乞?” 乞兒歎道:“我食量驚人,無人雇傭。” 查伊璜見他身強體壯,勸他投身行伍,乞兒麵露愁容,稱不知如何入門。查伊璜心生憐憫,將乞兒帶迴家中,供他吃喝,發現他的食量竟是常人的五六倍。查伊璜還為乞兒換上新衣新鞋,又贈他五十兩白銀,助他踏上從軍之路。?十多年後,查伊璜的侄子在福建任職,一日,吳六一將軍忽然前來拜訪。交談間,吳六一問道:“伊璜先生是你什麽人?” 侄子答:“是我的叔父。將軍與他有舊交?” 吳六一激動地說:“他是我的恩師!一別十年,我時常思念。煩請你轉告先生,務必來見我一麵。” 侄子隨口應下,心中卻疑惑,叔父向來與文人雅士往來,怎麽會有武弟子??恰在此時,查伊璜來到福建。侄子將此事告知叔父,查伊璜卻毫無印象。因吳六一言辭懇切,查伊璜決定登門拜訪。吳六一得知查伊璜來訪,快步走出大門迎接。查伊璜看著吳六一,腦中毫無印象,暗自懷疑吳六一認錯了人。但吳六一態度極為恭敬,一路將查伊璜迎入府中。穿過三四重院門,查伊璜瞥見有女子往來,意識到已進入內宅,便停下腳步。吳六一再次拱手相請,不久後,眾人來到堂前,卷簾、移座的皆是年輕姬妾。?眾人落座,查伊璜正欲詢問,吳六一微微示意,一姬妾捧著朝服走來。吳六一起身更衣,查伊璜不明所以。待眾人幫吳六一整理好衣冠,吳六一先命數人按住查伊璜,不讓他起身,隨後對著查伊璜行朝拜大禮,如同拜見君父。查伊璜驚愕萬分,不知所措。行禮完畢,吳六一換上便服,笑著說:“先生不記得那個掀鍾的乞兒了嗎?” 查伊璜這才恍然大悟。?緊接著,豐盛的筵席擺開,家中樂伎演奏著美妙的樂曲。酒至半酣,群姬侍立兩旁。吳六一進入內室,詢問查伊璜就寢的喜好,隨後才離去。?次日,查伊璜因醉酒起得很晚,吳六一已在寢門外問候多次。查伊璜心中不安,提出告辭,吳六一卻將門鎖上,不讓他離開。此後,查伊璜見吳六一每日除了清點姬婢、養卒、騾馬及各類器具,督促登記造冊,並無其他事務,因這屬於吳家家事,查伊璜也未多問。?一日,吳六一拿著賬本對查伊璜說:“我能有今日,全仰仗先生的恩情。這裏的一婢一物,我都不敢獨占,願分一半給先生。” 查伊璜驚愕不已,堅決推辭,吳六一卻執意要給。他取出數萬兩白銀,分成兩份,又按賬本清點古玩、床幾等物,堂內外擺滿了準備送給查伊璜的東西。查伊璜再三阻止,吳六一卻不予理會。登記完婢仆姓名後,吳六一立刻安排男仆為查伊璜整理行裝,女仆收拾器具,並叮囑他們要悉心侍奉查伊璜,眾人齊聲應諾。吳六一還親自看著姬婢登上馬車,廄卒牽出騾馬,浩浩蕩蕩地出發,這才返迴與查伊璜告別。?後來,查伊璜因修史一案被株連收押,最終能平安獲釋,全靠吳六一全力營救。?異史氏感慨:“查伊璜施恩不圖迴報,真是俠義古風的大丈夫!而吳六一的報答,慷慨豪爽,千古罕見。如此胸懷,自然不會埋沒於市井之中。由此可知,兩位賢人的相遇並非偶然。”
2.白蓮教
徐鴻儒之亂:虛實難辨的邪祟陰謀????明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不安。在這亂世之中,白蓮教盜首徐鴻儒,偶然得到一本左道之書。書中所載法術詭異莫測,徐鴻儒如獲至寶,日夜研習。?為了驗證書中法術,徐鴻儒在眾人麵前小試身手。隻見他口中念念有詞,雙手快速結印,瞬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鬼神之影若隱若現。圍觀者見狀,無不驚恐萬分,對他的神通深信不疑。消息一經傳開,人們蜂擁而至,紛紛拜入他的門下。?徐鴻儒心懷不軌,妄圖利用這些人實現自己的野心。他拿出一麵銅鏡,聲稱這麵鏡子能映照出人的終身命運。他將鏡子懸掛在庭院中,讓眾人依次自照。鏡子裏顯現出各種影像,有人頭戴襆頭,有人身著紗帽,還有人穿著繡衣貂蟬,形象各異。眾人見此,又驚又奇。謠言迅速傳播開來,前來求見徐鴻儒的人摩肩接踵,汗流浹背。?徐鴻儒趁機宣稱:“鏡中顯現文武貴官之像的人,都是如來佛注定的龍華會中人。大家應當齊心協力,奮勇向前,不可退縮。” 說完,他親自走到鏡前自照,隻見鏡子裏的他頭戴冕旒,身著龍袞,儼然一副王者之相。眾人麵麵相覷,震驚不已,紛紛伏地參拜。?此後,徐鴻儒正式豎起反旗,手持斧鉞,眾人歡唿雀躍,紛紛響應。短短數月,他便聚集了上萬黨羽。滕、嶧一帶的百姓,在他的威懾下,望風而降。?朝廷得知徐鴻儒叛亂的消息後,立即派大兵進剿。長山人彭都司,武藝高強,勇冠三軍,奉命出征。?彭都司率領軍隊與叛軍交鋒。徐鴻儒派出兩名垂髫少女迎戰。這兩名少女騎著高頭大馬,馬嘶鳴不已,氣勢洶洶。她們手持雙刃,刀刃寒光閃爍,如霜雪般凜冽。少女們騎著馬在戰場上飄忽盤旋,從清晨戰至日暮。彭都司雖武藝精湛,卻難以傷到她們分毫,自己也漸漸體力不支。?如此激戰三日,彭都司隻覺筋疲力盡,哮喘發作,最終氣絕身亡。?徐鴻儒叛亂平定後,朝廷提審賊黨。經過審訊,才得知少女手中的利刃竟是木刀,所騎之馬不過是木凳。堂堂真將軍,竟死於假兵馬之手,實在令人唏噓。這場看似奇幻莫測的叛亂,背後是徐鴻儒精心策劃的陰謀,利用人們的迷信與恐懼,製造了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 。?而這一事件,也成為明朝末年社會動蕩的一個縮影,警示後人警惕邪說蠱惑,莫讓悲劇重演。
3.顏氏
顏氏奇誌:巾幗才媛的逆襲傳奇????明朝末年,順天府的一個貧寒家庭裏,有個年輕人,自小家境清苦。恰逢災荒之年,為謀生計,他跟隨父親前往洛陽。這年輕人天性木訥,十七歲了,寫文章仍難成篇章。好在他容貌出眾,風度翩翩,不僅擅長詼諧打趣,寫起書信來也頗有文采,初次見麵的人,很難看出他腹中才學有限。?沒過多久,父母相繼離世,年輕人孤苦伶仃,在洛汭靠教授孩童讀書勉強維持生計。?當時,村子裏有位顏氏孤女,她出身名門,自幼聰慧。父親在世時,悉心教導她讀書,她過目不忘。十幾歲時,便能模仿父親吟詩作詞,父親常誇讚:“我家有個女學士,可惜不是男兒身。” 對她寵愛有加,一心想為她擇一位貴婿。父親去世後,母親秉持著這個心願,三年都未能如願,不久後也離開了人世。有人勸顏氏嫁給一位品行端正的男子,顏氏雖認同,卻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一日,鄰家婦人翻牆過來找顏氏閑聊,手中拿著用字紙包裹的繡線。顏氏打開一看,竟是年輕人寫給鄰生的書信。她反複研讀,眼中流露出喜愛之情。鄰家婦人察覺到顏氏的心思,私下對她說:“這年輕人風度翩翩,和你一樣孤身一人,年齡也相仿。要是你有意,我讓我家那口子從中撮合。” 顏氏聽後,默默不語。?婦人迴家後,將此事告訴了丈夫。鄰生和年輕人本就交好,便把這事轉達給了年輕人,年輕人聽後欣喜萬分。他拿出母親留下的金鴉環,托鄰生轉交給顏氏。很快,兩人舉行了婚禮,婚後夫妻恩愛,生活甜蜜。?顏氏讀過丈夫的文章後,笑著說:“你的文章和你的人,仿佛判若兩人。照這樣下去,什麽時候才能有所成就?” 從此,顏氏朝夕督促丈夫研讀,既像嚴師,又似益友。傍晚,她先點亮蠟燭,伏案誦讀,為丈夫做表率,直到三更時分才休息。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年輕人對八股文漸漸精通。然而,兩次應試,都名落孫山,不僅功名無望,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年輕人滿心沮喪,常常悲泣。?顏氏斥責道:“你堂堂七尺男兒,竟如此懦弱!要是我換上男子衣冠,獲取功名就如同拾芥一般容易!” 年輕人正懊惱不已,聽了妻子的話,怒目而視:“你一個女子,從未踏入考場,竟把功名富貴說得如此輕易,就像在廚房打水熬粥一樣簡單。要是你戴上男子的帽子,恐怕也和常人無異!” 顏氏笑著說:“你別生氣。等下次考試,我女扮男裝替你去。要是我也像你一樣落魄,以後就再也不敢輕視天下讀書人了。” 年輕人也笑著迴應:“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正好讓你嚐試一番。但我擔心你露餡,被鄉鄰笑話。” 顏氏認真地說:“我不是開玩笑。你曾說燕地有祖屋,我扮作男子陪你迴去,就說是你弟弟。你幼年離開燕地,誰能分辨真假?” 年輕人覺得有理,便答應了。?顏氏走進房間,換上男子的巾服出來,問道:“你看我像不像男兒?” 年輕人一看,眼前儼然是一位俊朗少年,心中十分歡喜。於是,他向鄉裏眾人辭行。交好的朋友紛紛送上饋贈,年輕人用這些錢買了一頭瘦弱的驢子,帶著妻子踏上歸程。?迴到燕地,年輕人的叔兄尚在。見兩個弟弟容貌出眾,氣質不凡,心中十分歡喜,早晚都悉心照顧。又看到他們日夜刻苦攻讀,愈發敬重。叔兄雇了一個剪發的小書童伺候他們,傍晚就打發書童離開。鄉裏的紅白喜事,叔兄都親自出麵應酬,弟弟則一心埋頭苦讀。半年下來,很少有人見過弟弟的麵。有客人想見弟弟,叔兄總是代為推辭。眾人讀了弟弟的文章,都驚歎不已。偶爾有客人強行推門而入,弟弟作揖後便匆匆離去。客人見他風采不凡,愈發傾慕,弟弟的名聲也因此大噪,世家大族都爭著招他為婿。叔兄與他商議,他隻是微笑不語。叔兄再三勸說,他才說道:“我立誌考取功名,不金榜題名,絕不成婚。”?恰逢學使前來主持考試,年輕人和顏氏一同前往。結果,年輕人再次落榜,顏氏卻以第一名的成績參加順天府的考試,中了第四名。第二年,顏氏考中進士,被授予桐城令。在任期間,她治理有方,政績卓著,不久後升任河南道掌印禦史,富可敵國。後來,顏氏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官迴鄉。一時間,登門拜訪的賓客絡繹不絕,顏氏一概謝絕。?從諸生到顯貴,顏氏一直對外宣稱未婚,眾人都對此感到奇怪。迴鄉後,顏氏漸漸購置了一些婢女,有人懷疑她行為不檢,嫂子暗中觀察,卻發現並無異常。?不久,明朝覆滅,天下大亂。顏氏這才告訴嫂子:“實不相瞞,我是你小叔子的妻子。隻因丈夫平庸,難以自立,我一氣之下,才女扮男裝替他考取功名。我一直擔心事情敗露,被天子召問,遭天下人恥笑。” 嫂子起初不信,顏氏脫下靴子,露出女子的腳,嫂子這才驚愕不已,再看靴子裏,塞滿了棉絮。?此後,顏氏讓丈夫承接自己的官職,自己則迴歸內室。由於顏氏一直未能生育,便出資為丈夫購置妾室。她對丈夫說:“但凡身處顯達之位的人,都會購置姬妾侍奉自己,我為官十年,身邊卻隻有自己一人。你何德何能,能坐享美人陪伴?” 丈夫笑著迴應:“那你也可以找三十個麵首啊。” 兩人的這番對話,成了眾人的笑談。?此時,年輕人的父母已多次受到朝廷的恩典。官員們前來拜訪時,都以侍禦之禮對待年輕人。年輕人羞於頂著妻子的官銜,始終以諸生的身份自居,一生都未曾乘坐官轎、使用官傘。?異史氏感慨:翁姑因兒媳而受封,這可謂奇事。然而,身為侍禦夫人的女子,何時沒有?隻是身為夫人卻能成為侍禦的,實在少見。天下戴著儒冠、自稱大丈夫的人,都該羞愧而死!?在那風雲變幻的時代,顏氏憑借非凡的膽識與才華,打破了世俗的枷鎖,書寫了一段傳奇佳話,激勵著後人衝破偏見,追求夢想 。
查伊璜與吳六一:俠義相濟,恩義千秋????在浙江的春日,草長鶯飛,查伊璜攜酒前往野寺踏青。古寺的殿宇在暖陽下莊嚴肅穆,殿前一口古鍾尤為醒目,鍾體龐大,體量超過兩石甕,周身土痕手跡滑亮,宛如新刻。查伊璜心中生疑,俯身查看鍾下,發現一隻竹筐,容量約八升,筐裏不知裝著什麽。?查伊璜叫來數人,眾人扣住鍾耳,齊心協力,鍾卻紋絲不動,這讓查伊璜愈發驚異。他索性坐下來飲酒,打算探個究竟。沒過多久,一個衣衫襤褸的乞兒走進寺中,將討來的幹糧堆放在鍾下。令人震驚的是,乞兒單手輕輕一抬,古鍾便被掀起,他另一隻手將食物放入筐內,往返幾次,才把食物放完,隨後又輕鬆地將鍾合上,轉身離去。過了一會兒,乞兒再次返迴,掀開鍾取食,動作就像打開普通盒子一樣輕巧,滿座之人見狀,無不驚愕。?查伊璜問道:“你體魄如此強健,為何要行乞?” 乞兒歎道:“我食量驚人,無人雇傭。” 查伊璜見他身強體壯,勸他投身行伍,乞兒麵露愁容,稱不知如何入門。查伊璜心生憐憫,將乞兒帶迴家中,供他吃喝,發現他的食量竟是常人的五六倍。查伊璜還為乞兒換上新衣新鞋,又贈他五十兩白銀,助他踏上從軍之路。?十多年後,查伊璜的侄子在福建任職,一日,吳六一將軍忽然前來拜訪。交談間,吳六一問道:“伊璜先生是你什麽人?” 侄子答:“是我的叔父。將軍與他有舊交?” 吳六一激動地說:“他是我的恩師!一別十年,我時常思念。煩請你轉告先生,務必來見我一麵。” 侄子隨口應下,心中卻疑惑,叔父向來與文人雅士往來,怎麽會有武弟子??恰在此時,查伊璜來到福建。侄子將此事告知叔父,查伊璜卻毫無印象。因吳六一言辭懇切,查伊璜決定登門拜訪。吳六一得知查伊璜來訪,快步走出大門迎接。查伊璜看著吳六一,腦中毫無印象,暗自懷疑吳六一認錯了人。但吳六一態度極為恭敬,一路將查伊璜迎入府中。穿過三四重院門,查伊璜瞥見有女子往來,意識到已進入內宅,便停下腳步。吳六一再次拱手相請,不久後,眾人來到堂前,卷簾、移座的皆是年輕姬妾。?眾人落座,查伊璜正欲詢問,吳六一微微示意,一姬妾捧著朝服走來。吳六一起身更衣,查伊璜不明所以。待眾人幫吳六一整理好衣冠,吳六一先命數人按住查伊璜,不讓他起身,隨後對著查伊璜行朝拜大禮,如同拜見君父。查伊璜驚愕萬分,不知所措。行禮完畢,吳六一換上便服,笑著說:“先生不記得那個掀鍾的乞兒了嗎?” 查伊璜這才恍然大悟。?緊接著,豐盛的筵席擺開,家中樂伎演奏著美妙的樂曲。酒至半酣,群姬侍立兩旁。吳六一進入內室,詢問查伊璜就寢的喜好,隨後才離去。?次日,查伊璜因醉酒起得很晚,吳六一已在寢門外問候多次。查伊璜心中不安,提出告辭,吳六一卻將門鎖上,不讓他離開。此後,查伊璜見吳六一每日除了清點姬婢、養卒、騾馬及各類器具,督促登記造冊,並無其他事務,因這屬於吳家家事,查伊璜也未多問。?一日,吳六一拿著賬本對查伊璜說:“我能有今日,全仰仗先生的恩情。這裏的一婢一物,我都不敢獨占,願分一半給先生。” 查伊璜驚愕不已,堅決推辭,吳六一卻執意要給。他取出數萬兩白銀,分成兩份,又按賬本清點古玩、床幾等物,堂內外擺滿了準備送給查伊璜的東西。查伊璜再三阻止,吳六一卻不予理會。登記完婢仆姓名後,吳六一立刻安排男仆為查伊璜整理行裝,女仆收拾器具,並叮囑他們要悉心侍奉查伊璜,眾人齊聲應諾。吳六一還親自看著姬婢登上馬車,廄卒牽出騾馬,浩浩蕩蕩地出發,這才返迴與查伊璜告別。?後來,查伊璜因修史一案被株連收押,最終能平安獲釋,全靠吳六一全力營救。?異史氏感慨:“查伊璜施恩不圖迴報,真是俠義古風的大丈夫!而吳六一的報答,慷慨豪爽,千古罕見。如此胸懷,自然不會埋沒於市井之中。由此可知,兩位賢人的相遇並非偶然。”
2.白蓮教
徐鴻儒之亂:虛實難辨的邪祟陰謀????明朝末年,朝政腐敗,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不安。在這亂世之中,白蓮教盜首徐鴻儒,偶然得到一本左道之書。書中所載法術詭異莫測,徐鴻儒如獲至寶,日夜研習。?為了驗證書中法術,徐鴻儒在眾人麵前小試身手。隻見他口中念念有詞,雙手快速結印,瞬間狂風大作,飛沙走石,鬼神之影若隱若現。圍觀者見狀,無不驚恐萬分,對他的神通深信不疑。消息一經傳開,人們蜂擁而至,紛紛拜入他的門下。?徐鴻儒心懷不軌,妄圖利用這些人實現自己的野心。他拿出一麵銅鏡,聲稱這麵鏡子能映照出人的終身命運。他將鏡子懸掛在庭院中,讓眾人依次自照。鏡子裏顯現出各種影像,有人頭戴襆頭,有人身著紗帽,還有人穿著繡衣貂蟬,形象各異。眾人見此,又驚又奇。謠言迅速傳播開來,前來求見徐鴻儒的人摩肩接踵,汗流浹背。?徐鴻儒趁機宣稱:“鏡中顯現文武貴官之像的人,都是如來佛注定的龍華會中人。大家應當齊心協力,奮勇向前,不可退縮。” 說完,他親自走到鏡前自照,隻見鏡子裏的他頭戴冕旒,身著龍袞,儼然一副王者之相。眾人麵麵相覷,震驚不已,紛紛伏地參拜。?此後,徐鴻儒正式豎起反旗,手持斧鉞,眾人歡唿雀躍,紛紛響應。短短數月,他便聚集了上萬黨羽。滕、嶧一帶的百姓,在他的威懾下,望風而降。?朝廷得知徐鴻儒叛亂的消息後,立即派大兵進剿。長山人彭都司,武藝高強,勇冠三軍,奉命出征。?彭都司率領軍隊與叛軍交鋒。徐鴻儒派出兩名垂髫少女迎戰。這兩名少女騎著高頭大馬,馬嘶鳴不已,氣勢洶洶。她們手持雙刃,刀刃寒光閃爍,如霜雪般凜冽。少女們騎著馬在戰場上飄忽盤旋,從清晨戰至日暮。彭都司雖武藝精湛,卻難以傷到她們分毫,自己也漸漸體力不支。?如此激戰三日,彭都司隻覺筋疲力盡,哮喘發作,最終氣絕身亡。?徐鴻儒叛亂平定後,朝廷提審賊黨。經過審訊,才得知少女手中的利刃竟是木刀,所騎之馬不過是木凳。堂堂真將軍,竟死於假兵馬之手,實在令人唏噓。這場看似奇幻莫測的叛亂,背後是徐鴻儒精心策劃的陰謀,利用人們的迷信與恐懼,製造了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 。?而這一事件,也成為明朝末年社會動蕩的一個縮影,警示後人警惕邪說蠱惑,莫讓悲劇重演。
3.顏氏
顏氏奇誌:巾幗才媛的逆襲傳奇????明朝末年,順天府的一個貧寒家庭裏,有個年輕人,自小家境清苦。恰逢災荒之年,為謀生計,他跟隨父親前往洛陽。這年輕人天性木訥,十七歲了,寫文章仍難成篇章。好在他容貌出眾,風度翩翩,不僅擅長詼諧打趣,寫起書信來也頗有文采,初次見麵的人,很難看出他腹中才學有限。?沒過多久,父母相繼離世,年輕人孤苦伶仃,在洛汭靠教授孩童讀書勉強維持生計。?當時,村子裏有位顏氏孤女,她出身名門,自幼聰慧。父親在世時,悉心教導她讀書,她過目不忘。十幾歲時,便能模仿父親吟詩作詞,父親常誇讚:“我家有個女學士,可惜不是男兒身。” 對她寵愛有加,一心想為她擇一位貴婿。父親去世後,母親秉持著這個心願,三年都未能如願,不久後也離開了人世。有人勸顏氏嫁給一位品行端正的男子,顏氏雖認同,卻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一日,鄰家婦人翻牆過來找顏氏閑聊,手中拿著用字紙包裹的繡線。顏氏打開一看,竟是年輕人寫給鄰生的書信。她反複研讀,眼中流露出喜愛之情。鄰家婦人察覺到顏氏的心思,私下對她說:“這年輕人風度翩翩,和你一樣孤身一人,年齡也相仿。要是你有意,我讓我家那口子從中撮合。” 顏氏聽後,默默不語。?婦人迴家後,將此事告訴了丈夫。鄰生和年輕人本就交好,便把這事轉達給了年輕人,年輕人聽後欣喜萬分。他拿出母親留下的金鴉環,托鄰生轉交給顏氏。很快,兩人舉行了婚禮,婚後夫妻恩愛,生活甜蜜。?顏氏讀過丈夫的文章後,笑著說:“你的文章和你的人,仿佛判若兩人。照這樣下去,什麽時候才能有所成就?” 從此,顏氏朝夕督促丈夫研讀,既像嚴師,又似益友。傍晚,她先點亮蠟燭,伏案誦讀,為丈夫做表率,直到三更時分才休息。就這樣過了一年多,年輕人對八股文漸漸精通。然而,兩次應試,都名落孫山,不僅功名無望,連生活都難以維持。年輕人滿心沮喪,常常悲泣。?顏氏斥責道:“你堂堂七尺男兒,竟如此懦弱!要是我換上男子衣冠,獲取功名就如同拾芥一般容易!” 年輕人正懊惱不已,聽了妻子的話,怒目而視:“你一個女子,從未踏入考場,竟把功名富貴說得如此輕易,就像在廚房打水熬粥一樣簡單。要是你戴上男子的帽子,恐怕也和常人無異!” 顏氏笑著說:“你別生氣。等下次考試,我女扮男裝替你去。要是我也像你一樣落魄,以後就再也不敢輕視天下讀書人了。” 年輕人也笑著迴應:“你根本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正好讓你嚐試一番。但我擔心你露餡,被鄉鄰笑話。” 顏氏認真地說:“我不是開玩笑。你曾說燕地有祖屋,我扮作男子陪你迴去,就說是你弟弟。你幼年離開燕地,誰能分辨真假?” 年輕人覺得有理,便答應了。?顏氏走進房間,換上男子的巾服出來,問道:“你看我像不像男兒?” 年輕人一看,眼前儼然是一位俊朗少年,心中十分歡喜。於是,他向鄉裏眾人辭行。交好的朋友紛紛送上饋贈,年輕人用這些錢買了一頭瘦弱的驢子,帶著妻子踏上歸程。?迴到燕地,年輕人的叔兄尚在。見兩個弟弟容貌出眾,氣質不凡,心中十分歡喜,早晚都悉心照顧。又看到他們日夜刻苦攻讀,愈發敬重。叔兄雇了一個剪發的小書童伺候他們,傍晚就打發書童離開。鄉裏的紅白喜事,叔兄都親自出麵應酬,弟弟則一心埋頭苦讀。半年下來,很少有人見過弟弟的麵。有客人想見弟弟,叔兄總是代為推辭。眾人讀了弟弟的文章,都驚歎不已。偶爾有客人強行推門而入,弟弟作揖後便匆匆離去。客人見他風采不凡,愈發傾慕,弟弟的名聲也因此大噪,世家大族都爭著招他為婿。叔兄與他商議,他隻是微笑不語。叔兄再三勸說,他才說道:“我立誌考取功名,不金榜題名,絕不成婚。”?恰逢學使前來主持考試,年輕人和顏氏一同前往。結果,年輕人再次落榜,顏氏卻以第一名的成績參加順天府的考試,中了第四名。第二年,顏氏考中進士,被授予桐城令。在任期間,她治理有方,政績卓著,不久後升任河南道掌印禦史,富可敵國。後來,顏氏以身體不適為由,辭官迴鄉。一時間,登門拜訪的賓客絡繹不絕,顏氏一概謝絕。?從諸生到顯貴,顏氏一直對外宣稱未婚,眾人都對此感到奇怪。迴鄉後,顏氏漸漸購置了一些婢女,有人懷疑她行為不檢,嫂子暗中觀察,卻發現並無異常。?不久,明朝覆滅,天下大亂。顏氏這才告訴嫂子:“實不相瞞,我是你小叔子的妻子。隻因丈夫平庸,難以自立,我一氣之下,才女扮男裝替他考取功名。我一直擔心事情敗露,被天子召問,遭天下人恥笑。” 嫂子起初不信,顏氏脫下靴子,露出女子的腳,嫂子這才驚愕不已,再看靴子裏,塞滿了棉絮。?此後,顏氏讓丈夫承接自己的官職,自己則迴歸內室。由於顏氏一直未能生育,便出資為丈夫購置妾室。她對丈夫說:“但凡身處顯達之位的人,都會購置姬妾侍奉自己,我為官十年,身邊卻隻有自己一人。你何德何能,能坐享美人陪伴?” 丈夫笑著迴應:“那你也可以找三十個麵首啊。” 兩人的這番對話,成了眾人的笑談。?此時,年輕人的父母已多次受到朝廷的恩典。官員們前來拜訪時,都以侍禦之禮對待年輕人。年輕人羞於頂著妻子的官銜,始終以諸生的身份自居,一生都未曾乘坐官轎、使用官傘。?異史氏感慨:翁姑因兒媳而受封,這可謂奇事。然而,身為侍禦夫人的女子,何時沒有?隻是身為夫人卻能成為侍禦的,實在少見。天下戴著儒冠、自稱大丈夫的人,都該羞愧而死!?在那風雲變幻的時代,顏氏憑借非凡的膽識與才華,打破了世俗的枷鎖,書寫了一段傳奇佳話,激勵著後人衝破偏見,追求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