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牛成章
牛成章:跨越生死的家庭糾葛?在江西,牛成章憑借布商的身份,在商界打拚出一片天地。他與鄭氏結為夫妻,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生活美滿幸福。然而,命運的巨輪無情地碾碎了這份安寧,牛成章在三十三歲那年,突然一病不起,溘然長逝。彼時,兒子牛忠年僅十二歲,女兒不過八九歲。?鄭氏難以承受喪夫之痛,也無法獨自支撐家庭,最終沒能守住貞節。她變賣家中資產,將錢財納入囊中,改嫁他人,狠心拋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牛忠和妹妹瞬間失去依靠,生活陷入絕境。好在牛成章的堂嫂,一位年已六旬的貧寡老人,無依無靠,主動前來與他們同住,照顧這對孤苦伶仃的兄妹。幾年後,堂嫂也離開了人世,牛家的境況愈發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牛忠逐漸長大成人,他渴望繼承父親的衣缽,重振家業,卻苦於沒有資金。妹妹嫁給了毛姓富商,得知哥哥的困境後,妹妹苦苦哀求丈夫,借了數十金給牛忠。牛忠帶著這筆錢,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商船,準備在那裏開拓新的商業版圖。?然而,命運再次對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途中,商船遭遇海盜,牛忠不僅財物被洗劫一空,還被迫漂泊在外,無法返鄉。一日,牛忠在街頭遊蕩,偶然路過一家當鋪。當鋪老板的容貌竟與父親牛成章如出一轍,牛忠震驚不已。他悄悄在一旁觀察,發現當鋪老板的姓名也與父親相符,心中的疑惑愈發強烈。此後,牛忠每日都在當鋪附近徘徊,試圖探尋其中的緣由,可當鋪老板對他卻視而不見。?三天後,牛忠越發確定當鋪老板就是自己的父親。但他又不敢貿然上前相認,於是找到當鋪的夥計,以同鄉的身份,請求成為當鋪的夥計。立下契約後,當鋪老板看到牛忠的籍貫和姓氏,神色微微一動,詢問他的來曆。牛忠眼中含淚,訴說了父親的名字。當鋪老板聽後,悵然若失,沉默許久後,問道:“你母親還好嗎?” 牛忠不敢直言父親已死,委婉地迴答:“我父親六年前外出經商,至今未歸,母親改嫁他人。幸好有伯母照顧,否則我早已葬身溝渠。” 當鋪老板聽後,神情黯然,緩緩說道:“我就是你的父親。” 牛忠又驚又喜,父子倆緊緊相擁,悲泣不已。隨後,父親帶著牛忠,拜見了他的繼母。繼母姬氏,年約三十餘歲,尚未生育。見到牛忠,姬氏十分歡喜,在寢室門口設宴,為牛忠接風洗塵。?牛成章雖與兒子重逢,心中卻始終鬱鬱寡歡,時常思念故鄉。不久後,他便萌生了返鄉的念頭。姬氏擔心當鋪無人打理,極力勸阻。牛成章無奈,隻好帶著兒子熟悉當鋪的業務。三個月後,牛成章將當鋪的賬本和事務全部交給牛忠,自己收拾行囊,準備西歸故鄉。?牛成章離開後,牛忠將父親已死的真相告訴了繼母。姬氏大驚失色,說道:“他在這裏做買賣,和交好的朋友合夥開了這家當鋪,娶我已經六年了,怎麽會說死了呢?” 牛忠又將自己的經曆詳細講述了一遍。兩人疑惑不解,始終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一天一夜後,牛成章突然返迴當鋪,他手中提著一個女人的頭顱,那頭亂發如蓬草般散開。牛忠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生母鄭氏。牛成章揪著鄭氏的耳朵,破口大罵:“你為何要拋棄我的孩子!” 鄭氏嚇得瑟瑟發抖,不敢動彈。牛成章憤怒至極,張嘴咬向鄭氏的脖頸,鄭氏連忙唿喊:“兒救吾!兒救吾!” 牛忠見狀,於心不忍,急忙挺身而出,擋在兩人中間。就在這時,牛成章的憤怒達到了頂點,鄭氏竟在瞬間消失不見。眾人驚恐萬分,紛紛叫嚷著遇到了鬼。牛成章臉色驟變,衣物墜落在地,隨後化作一股黑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牛忠和繼母又驚又歎,他們收起牛成章的衣冠,將其安葬。此後,牛忠繼承了父親的產業,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生意越做越大,積累了萬貫家財。後來,牛忠迴到家鄉,打聽後得知,就在牛成章帶著鄭氏頭顱出現的那天,改嫁的母親突然去世,家人都聲稱看到了牛成章的身影。?牛忠經曆了這場跨越生死的家庭糾葛,越發珍惜身邊的人和來之不易的幸福,將父親留下的產業經營得風生水起,也讓牛家的故事在歲月中流傳下去 。
2.青娥
霍桓與青娥:跨越仙凡的奇幻戀歌?在晉地,有一位名叫霍桓的少年,字匡九。他的父親曾做過縣尉,卻早早離世,留下霍桓這幼子。霍桓極為聰慧,十一歲便以神童之名考入縣學。其母對他嗬護備至,甚至不許他踏出家門半步。到了十三歲,霍桓連叔伯甥舅都難以分辨。?同裏有位武評事,癡迷道術,進山後便再未歸來。武家有女,名喚青娥,年方十四,生得美貌絕倫。青娥幼時偷偷研讀父親的藏書,對何仙姑的為人傾慕不已。父親歸隱後,她立誌不嫁,母親對此也無可奈何。一日,霍桓在門外偶然瞥見青娥,雖說他尚年幼,卻莫名對青娥生出喜愛之情,隻是不知如何表達。迴到家中,他徑直告知母親,想要向武家提親。母親深知此事難以成功,便婉言拒絕。霍桓為此鬱鬱寡歡,茶飯不思。母親不忍拂逆兒子的心意,便托人向武家傳達提親之意,果不其然,遭到了拒絕。?霍桓整日苦思冥想,卻想不出任何辦法。一日,有個道士來到門前,手中握著一把小镵,長約一尺。霍桓借來把玩,問道:“這有什麽用?” 道士答道:“這是采藥的工具,雖小,卻能輕易刺入堅石。” 霍桓起初不信,道士便用小镵砍牆上的石頭,石頭如腐土般紛紛落下。霍桓驚歎不已,愛不釋手。道士見狀,笑著說:“公子既然喜歡,就送給你吧。” 霍桓大喜,欲付錢致謝,道士卻分文不取,飄然而去。?霍桓將小镵帶迴家中,用它試驗磚石,果然無堅不摧。他突然想到,若用這小镵挖牆,便能見到美人。一時衝動之下,他並未意識到此舉不妥。深夜,霍桓翻牆而出,來到武家府邸。他接連挖穿兩重牆壁,才進入中庭。見小廂中燈火未滅,便伏在窗外窺視,隻見青娥正在卸妝。不一會兒,燈滅了,四周寂靜無聲。霍桓穿牆而入,此時青娥已熟睡。他輕輕脫下鞋子,悄然登上繡榻。又擔心驚醒青娥,遭到嗬斥驅趕,便潛伏在繡褶旁,聞著青娥身上散發的香氣,心中暗自欣慰。然而,半夜的折騰讓他疲憊不堪,剛一合眼,便沉沉睡去。?青娥醒來,聽到身旁傳來均勻的鼻息聲,睜眼一看,隻見牆洞透進亮光。她大驚失色,暗中拔開門閂,輕輕走出房間,敲窗叫來女仆,一起舉火持杖前往查看。隻見一個束著總角的書生正酣睡在繡榻上,仔細辨認,竟是霍桓。眾人推醒霍桓,霍桓猛地起身,目光灼灼如流星,似乎並不十分畏懼,隻是靦腆得說不出話來。眾人指責他是賊,霍桓這才流下眼淚,說道:“我不是賊,隻因愛慕娘子,想親近芳澤罷了。” 眾人又疑惑,這麽小的孩子,如何能挖穿數重牆壁。霍桓拿出小镵,講述了它的神奇之處。眾人一試,無不驚歎,都懷疑是神仙所賜。眾人打算將此事告知夫人,青娥低頭沉思,似乎並不讚同。眾人猜出青娥的心思,便說:“這孩子出身名門,聲名遠揚,與娘子也算門當戶對。不如放他迴去,讓他另求媒人。明日一早,就謊稱遭賊,告訴夫人,如何?” 青娥沒有迴答。眾人便催促霍桓離開。霍桓索要小镵,眾人笑道:“小呆子!還惦記著兇器呢?” 霍桓瞥見枕邊有一股鳳釵,便偷偷藏進袖中。這一舉動被婢女窺見,急忙告知青娥,青娥既不言語,也不生氣。一個老婦人拍著霍桓的脖頸說:“別看他呆,心思還挺絕呢。” 於是,眾人將霍桓從牆洞中送了出去。?迴到家中,霍桓不敢如實告知母親,隻是叮囑母親再次托媒提親。母親不忍直接拒絕,便四處托媒人,想為他另尋良配。青娥得知此事,心中焦急萬分,暗中讓心腹之人向霍母透露心意。霍母聽後十分高興,托媒人前往武家。不巧,小婢女泄露了之前霍桓夜入閨房之事,武夫人覺得受到了侮辱,憤怒不已。媒人一到,武夫人更是火冒三丈,用杖在地上比劃著,大罵霍桓及其母親。媒人嚇得逃迴,將事情經過詳細告知霍母。霍母也氣憤地說:“這不成器的孩子做的事,我一概不知。武家為何如此無禮!當時怎麽不把這放蕩的兒子和女兒一並殺了?” 從此,霍母隻要見到武家的親屬,便傾訴心中的委屈。青娥聽聞,羞愧得無地自容,武夫人也懊悔不已,卻無法阻止霍母到處訴說。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向霍母表達歉意,並發誓非霍桓不嫁,言辭悲切。霍母被感動,便不再提及此事,為霍桓說親的媒人也漸漸不再登門。?恰逢秦中的歐公出任本縣縣令,他看到霍桓的文章,對其才華十分賞識,時常將霍桓召入內署,給予優厚的待遇。一日,歐公問霍桓:“你成婚了嗎?” 霍桓迴答:“還沒有。” 歐公又詳細詢問,霍桓說:“我曾與已故武評事的女兒有過婚約,後來因一些小矛盾,婚約便擱置了。” 歐公問:“你還願意娶她嗎?” 霍桓靦腆地沒有作答。歐公笑著說:“我來幫你促成此事。” 於是,歐公委托縣尉和教諭,前往武家下聘禮。武夫人十分高興,婚事就此定下。一年後,霍桓將青娥娶迴家中。?青娥進門後,將小镵扔在地上,說:“這是盜賊之物,快拿走!” 霍桓笑著說:“別忘了它可是我們的媒人。” 此後,霍桓將小镵珍藏起來,時刻帶在身邊。青娥為人溫柔善良,沉默寡言,每天三次向婆婆請安,其餘時間便閉門獨坐,不太關心家務。婆婆外出參加吊唁或慶賀之事時,青娥便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年後,青娥生下兒子孟仙,便將孩子交給乳母照顧,似乎並不十分在意。又過了四五年,一天,青娥突然對霍桓說:“我們夫妻恩愛,已度過八年時光。如今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分離的日子越來越多,這可如何是好!” 霍桓驚訝地詢問原因,青娥卻沉默不語。她精心梳妝後,向婆婆拜別,迴到房間。霍桓追進去詢問,卻見青娥已躺在床上氣絕身亡。霍桓母子悲痛欲絕,購置上好的棺材將青娥安葬。?霍母年事已高,常常抱著孫子思念兒媳,心如刀絞,因此一病不起。她茶飯不思,隻想吃魚羹,可附近沒有魚,需到百裏外才能買到。此時,家中的仆人都被派出去辦事,霍桓生性孝順,迫不及待地帶著錢獨自前往。他日夜兼程,片刻不停。返迴途中,行至山中,天色已晚,雙腳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這時,一位老者走來,問道:“你的腳是不是磨出泡了?” 霍桓點頭稱是。老者便拉著他坐在路邊,敲石取火,用紙張裹著藥末,為霍桓熏腳。熏完後,讓霍桓試著行走,霍桓不僅腳不痛了,還覺得步伐更加矯健。霍桓感激不已,向老者道謝。老者問:“你為何如此匆忙?” 霍桓將母親生病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者。老者問:“你為何不再娶一個妻子?” 霍桓迴答:“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 老者遙指山村,說:“那裏有一位佳人,如果你願意跟我去,我可以為你做媒。” 霍桓推辭說母親生病等著魚羹,無暇顧及此事。老者拱手道別,約定日後到村裏找老王,便轉身離去。?霍桓迴到家中,煮好魚羹獻給母親。母親吃了一些,幾天後,病情便逐漸好轉。霍桓便命仆人備好馬匹,前往尋找老者。到了之前相遇的地方,卻迷失了村莊的方向。他四處徘徊,夕陽漸漸西下,山穀幽深,難以望到盡頭。霍桓與仆人登上山頭,眺望村落。然而,山路崎嶇,無法騎馬,兩人隻能艱難地徒步而上,此時天色已暗,煙霧彌漫。他們四處張望,卻不見村落的蹤影。正準備下山時,卻發現來路也已迷失,霍桓心中焦急如焚。慌亂中,霍桓不慎墜入絕壁,所幸幾尺下有一處狹窄的荒台,他墜落在上麵,荒台僅能容身,向下望去,黑不見底。霍桓恐懼萬分,不敢稍有動彈。幸好崖邊生長著許多小樹,環繞著身體,如同欄杆一般。?過了一會兒,霍桓發現腳旁有一個小洞口,心中暗自歡喜。他背靠著石壁,像蠐螬一樣緩緩爬入洞中。心中漸漸安定下來,期待天亮後能唿救。不久,洞的深處有光亮閃爍,如同星星。霍桓朝著光亮走去,大約走了三四裏,忽然看到一座廊舍。廊舍中沒有燈火,卻明亮如白晝。一位麗人從房中走出,霍桓定睛一看,竟是青娥。青娥見到霍桓,驚訝地問:“你怎麽來了?” 霍桓來不及迴答,抱住青娥的衣袖,悲痛哭泣。青娥勸慰他,詢問母親和孩子的情況。霍桓將家中的苦況一一講述,青娥也黯然神傷。霍桓問:“你去世一年多了,這裏難道是陰間?” 青娥說:“不是,這裏是仙府。之前我並非真的死去,埋葬的隻是一根竹杖。你如今能來,說明你與仙緣有分。”?青娥帶著霍桓去拜見父親,堂上坐著一位長須老者。霍桓趕忙上前拜見。青娥說:“霍郎來了。” 老者驚訝地起身,與霍桓握手,簡單詢問了近況,說道:“女婿來了,甚好,理應留在這裏。” 霍桓以母親盼歸為由,推辭說不能久留。老者說:“我也明白。但就耽擱三幾天,又有何妨。” 於是,老者設下酒菜款待霍桓,讓婢女在西堂設下床鋪,鋪上錦被。霍桓退下後,邀請青娥同榻而眠,青娥拒絕道:“這是什麽地方,怎能如此狎褻?” 霍桓拉住青娥的手臂不放。窗外婢女嗤笑出聲,青娥更加羞愧。兩人正爭執不下,老者突然闖入,嗬斥道:“你這俗骨,玷汙了我的洞府!趕緊離開!” 霍桓向來好強,羞愧難當,生氣地說:“兒女之情,人皆有之,長者為何要窺探我們?要走不難,但青娥必須跟我一起走。” 老者無言以對,招來青娥,打開後門送他們離開。老者哄騙霍桓離開門口後,便與青娥關上了門。?霍桓迴首望去,隻見峭壁高聳,沒有一絲縫隙。他形單影隻,不知該往何處去。抬頭望去,天上斜月高懸,星鬥稀疏。霍桓悵然若失,心中既悲傷又憤怒,對著石壁大聲唿喊,卻無人迴應。他憤怒至極,從腰中取出小镵,奮力鑿石。瞬息間,便鑿進三四尺。隱隱聽到有人說:“孽障!” 霍桓鑿得更急了。忽然,洞底裂開兩扇門,有人將青娥推了出來,說:“可以走了!” 石壁隨即合攏。青娥埋怨道:“既然愛我,想讓我做你的妻子,哪有這樣對待丈人的?是哪個老道士給你的兇器,把人糾纏得要死?” 霍桓得到青娥,心願已了,也不再辯解,隻是擔憂路途艱險,難以迴家。青娥折下兩根樹枝,兩人各跨一根,樹枝瞬間化為馬,疾馳而去。不一會兒,便迴到了家中。?此時,霍桓已經失蹤七天了。起初,霍桓與仆人走散後,仆人找不到他,便迴家告知霍母。霍母派人在山穀中四處搜尋,卻毫無蹤跡。正當霍母憂心如焚時,霍桓帶著青娥迴來了。霍母又驚又喜。霍桓簡單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霍母更加欣慰。青娥擔心自己的經曆太過詭異,會引起他人的議論,便請求搬家。霍母同意了。霍家在異郡有一處別業,他們便按期遷徙過去,此事無人知曉。?霍桓與青娥在別業生活了十八年,生下一個女兒,嫁給了同邑的李氏。後來,霍母壽終正寢。青娥對霍桓說:“我們家茅田中有野雞孵著八枚蛋,那裏可以安葬母親。你和兒子扶著靈柩迴去安葬。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應該留守在墓旁,你不必再來。” 霍桓聽從了青娥的建議,安葬好母親後,獨自返迴。一個多月後,孟仙前往探望,卻發現父母都不見了。詢問老仆人,老仆人說:“去安葬老夫人,還沒迴來。” 孟仙心中明白,此事非同尋常,隻能長歎一聲。?孟仙文學聲名遠揚,卻在科舉場上屢屢受挫,四十歲了還未考中。後來,他以拔貢的身份參加京城的鄉試。在考場中,他遇到一位同號生,年紀約十七八歲,神采俊逸,孟仙對他心生喜愛。看他的試卷,上麵注明是順天廩生霍仲仙。孟仙瞪大眼睛,驚訝不已,便自報姓名。霍仲仙也感到詫異,詢問孟仙的籍貫,孟仙一一告知。霍仲仙高興地說:“我來京城時,父親囑咐我,在考場中若遇到山右霍姓之人,便是我們的族人,要與他友好交往,沒想到今天真遇到了。可我們的名字為何如此相同?” 孟仙便詢問霍仲仙的高祖、曾祖以及父母的姓名,聽後驚訝地說:“這是我的父母!” 霍仲仙懷疑兩人年齡相差太大,不太可能是父子。孟仙說:“我的父母都是仙人,不能以相貌來判斷他們的年齡。” 於是,孟仙講述了父母的過往經曆,霍仲仙這才相信。?考試結束後,霍仲仙來不及休息,便與孟仙一同迴家。剛到家門口,家人便迎上來告知,昨晚太翁和夫人突然失蹤了。兩人大驚失色。霍仲仙進屋詢問妻子,妻子說:“昨晚還一起喝酒,婆婆說:‘你們夫妻年少不懂事。明天大哥來了,我就放心了。’早上進屋,卻不見人影。” 兄弟倆聽後,捶胸頓足,悲痛萬分。霍仲仙還想繼續尋找,孟仙認為徒勞無益,便勸阻了他。這一年,霍仲仙考中了舉人。因為晉中有祖墓,他便跟隨孟仙迴到晉地。他依然希望父母尚在人間,四處探訪,卻始終沒有找到任何蹤跡。
3.鏡聽
鄭氏兄弟:從境遇懸殊到雙雙登科在益都,居住著鄭氏一家。鄭家兄弟二人,皆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學士。兄長早負盛名,深受父母寵愛。因著對兒子的喜愛,父母對大兒媳也關懷備至。而二兒子生活落魄,一直未能取得什麽成就,不太討父母歡心,父母因此連帶著厭惡二兒媳,時常對她冷眼相待,禮數不周。麵對這般天差地別的待遇,二兒媳心中滿是不平,對二兒子抱怨道:“同樣是男子,為何你就不能為妻兒爭口氣呢?” 此後,她賭氣不再與二兒子同宿。二兒子受此刺激,內心憤懣,從此發憤圖強,潛心苦讀,學問也逐漸有了名聲。父母對他的態度,也稍有改善,但比起對大兒子的寵愛,仍差了許多。二兒媳對丈夫考取功名的期望愈發急切。這一年,恰逢大比之年。除夕之夜,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偷偷用鏡聽之術占卜。在街巷之中,她聽到有兩人早起,相互推搡打趣。一人說道:“你也涼涼去!” 二兒媳滿心疑惑地迴到家中,對這話的兇吉難以判斷,隻好暫且放下。科考結束後,兄弟二人陸續歸家。此時,暑氣尚未消散,酷熱難耐。大兒媳和二兒媳在廚房中忙碌,為在田間勞作的家人準備飯菜。悶熱的廚房宛如蒸籠,兩人汗流浹背。突然,報信的騎手登門,高聲宣告大鄭高中。母親滿臉笑容,急忙走進廚房,對著大兒媳說道:“大兒中舉了!你也能鬆口氣,涼快涼快了!” 二兒媳聽後,心中湧起一陣酸澀,卻仍強忍著淚水,繼續做飯。然而,沒過多久,又有報信者傳來喜訊 —— 二鄭也高中了。二兒媳聽聞,激動得將手中的餅杖用力一擲,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也能涼快涼快了!” 話一出口,她才突然想起除夕鏡聽時聽到的話,這才意識到預言已然成真。
牛成章:跨越生死的家庭糾葛?在江西,牛成章憑借布商的身份,在商界打拚出一片天地。他與鄭氏結為夫妻,婚後育有一子一女,生活美滿幸福。然而,命運的巨輪無情地碾碎了這份安寧,牛成章在三十三歲那年,突然一病不起,溘然長逝。彼時,兒子牛忠年僅十二歲,女兒不過八九歲。?鄭氏難以承受喪夫之痛,也無法獨自支撐家庭,最終沒能守住貞節。她變賣家中資產,將錢財納入囊中,改嫁他人,狠心拋下兩個年幼的孩子。牛忠和妹妹瞬間失去依靠,生活陷入絕境。好在牛成章的堂嫂,一位年已六旬的貧寡老人,無依無靠,主動前來與他們同住,照顧這對孤苦伶仃的兄妹。幾年後,堂嫂也離開了人世,牛家的境況愈發艱難。?隨著時間的推移,牛忠逐漸長大成人,他渴望繼承父親的衣缽,重振家業,卻苦於沒有資金。妹妹嫁給了毛姓富商,得知哥哥的困境後,妹妹苦苦哀求丈夫,借了數十金給牛忠。牛忠帶著這筆錢,踏上了前往金陵的商船,準備在那裏開拓新的商業版圖。?然而,命運再次對他開了個殘酷的玩笑。途中,商船遭遇海盜,牛忠不僅財物被洗劫一空,還被迫漂泊在外,無法返鄉。一日,牛忠在街頭遊蕩,偶然路過一家當鋪。當鋪老板的容貌竟與父親牛成章如出一轍,牛忠震驚不已。他悄悄在一旁觀察,發現當鋪老板的姓名也與父親相符,心中的疑惑愈發強烈。此後,牛忠每日都在當鋪附近徘徊,試圖探尋其中的緣由,可當鋪老板對他卻視而不見。?三天後,牛忠越發確定當鋪老板就是自己的父親。但他又不敢貿然上前相認,於是找到當鋪的夥計,以同鄉的身份,請求成為當鋪的夥計。立下契約後,當鋪老板看到牛忠的籍貫和姓氏,神色微微一動,詢問他的來曆。牛忠眼中含淚,訴說了父親的名字。當鋪老板聽後,悵然若失,沉默許久後,問道:“你母親還好嗎?” 牛忠不敢直言父親已死,委婉地迴答:“我父親六年前外出經商,至今未歸,母親改嫁他人。幸好有伯母照顧,否則我早已葬身溝渠。” 當鋪老板聽後,神情黯然,緩緩說道:“我就是你的父親。” 牛忠又驚又喜,父子倆緊緊相擁,悲泣不已。隨後,父親帶著牛忠,拜見了他的繼母。繼母姬氏,年約三十餘歲,尚未生育。見到牛忠,姬氏十分歡喜,在寢室門口設宴,為牛忠接風洗塵。?牛成章雖與兒子重逢,心中卻始終鬱鬱寡歡,時常思念故鄉。不久後,他便萌生了返鄉的念頭。姬氏擔心當鋪無人打理,極力勸阻。牛成章無奈,隻好帶著兒子熟悉當鋪的業務。三個月後,牛成章將當鋪的賬本和事務全部交給牛忠,自己收拾行囊,準備西歸故鄉。?牛成章離開後,牛忠將父親已死的真相告訴了繼母。姬氏大驚失色,說道:“他在這裏做買賣,和交好的朋友合夥開了這家當鋪,娶我已經六年了,怎麽會說死了呢?” 牛忠又將自己的經曆詳細講述了一遍。兩人疑惑不解,始終想不明白其中的緣由。?一天一夜後,牛成章突然返迴當鋪,他手中提著一個女人的頭顱,那頭亂發如蓬草般散開。牛忠定睛一看,竟是自己的生母鄭氏。牛成章揪著鄭氏的耳朵,破口大罵:“你為何要拋棄我的孩子!” 鄭氏嚇得瑟瑟發抖,不敢動彈。牛成章憤怒至極,張嘴咬向鄭氏的脖頸,鄭氏連忙唿喊:“兒救吾!兒救吾!” 牛忠見狀,於心不忍,急忙挺身而出,擋在兩人中間。就在這時,牛成章的憤怒達到了頂點,鄭氏竟在瞬間消失不見。眾人驚恐萬分,紛紛叫嚷著遇到了鬼。牛成章臉色驟變,衣物墜落在地,隨後化作一股黑氣,也消失得無影無蹤。?牛忠和繼母又驚又歎,他們收起牛成章的衣冠,將其安葬。此後,牛忠繼承了父親的產業,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生意越做越大,積累了萬貫家財。後來,牛忠迴到家鄉,打聽後得知,就在牛成章帶著鄭氏頭顱出現的那天,改嫁的母親突然去世,家人都聲稱看到了牛成章的身影。?牛忠經曆了這場跨越生死的家庭糾葛,越發珍惜身邊的人和來之不易的幸福,將父親留下的產業經營得風生水起,也讓牛家的故事在歲月中流傳下去 。
2.青娥
霍桓與青娥:跨越仙凡的奇幻戀歌?在晉地,有一位名叫霍桓的少年,字匡九。他的父親曾做過縣尉,卻早早離世,留下霍桓這幼子。霍桓極為聰慧,十一歲便以神童之名考入縣學。其母對他嗬護備至,甚至不許他踏出家門半步。到了十三歲,霍桓連叔伯甥舅都難以分辨。?同裏有位武評事,癡迷道術,進山後便再未歸來。武家有女,名喚青娥,年方十四,生得美貌絕倫。青娥幼時偷偷研讀父親的藏書,對何仙姑的為人傾慕不已。父親歸隱後,她立誌不嫁,母親對此也無可奈何。一日,霍桓在門外偶然瞥見青娥,雖說他尚年幼,卻莫名對青娥生出喜愛之情,隻是不知如何表達。迴到家中,他徑直告知母親,想要向武家提親。母親深知此事難以成功,便婉言拒絕。霍桓為此鬱鬱寡歡,茶飯不思。母親不忍拂逆兒子的心意,便托人向武家傳達提親之意,果不其然,遭到了拒絕。?霍桓整日苦思冥想,卻想不出任何辦法。一日,有個道士來到門前,手中握著一把小镵,長約一尺。霍桓借來把玩,問道:“這有什麽用?” 道士答道:“這是采藥的工具,雖小,卻能輕易刺入堅石。” 霍桓起初不信,道士便用小镵砍牆上的石頭,石頭如腐土般紛紛落下。霍桓驚歎不已,愛不釋手。道士見狀,笑著說:“公子既然喜歡,就送給你吧。” 霍桓大喜,欲付錢致謝,道士卻分文不取,飄然而去。?霍桓將小镵帶迴家中,用它試驗磚石,果然無堅不摧。他突然想到,若用這小镵挖牆,便能見到美人。一時衝動之下,他並未意識到此舉不妥。深夜,霍桓翻牆而出,來到武家府邸。他接連挖穿兩重牆壁,才進入中庭。見小廂中燈火未滅,便伏在窗外窺視,隻見青娥正在卸妝。不一會兒,燈滅了,四周寂靜無聲。霍桓穿牆而入,此時青娥已熟睡。他輕輕脫下鞋子,悄然登上繡榻。又擔心驚醒青娥,遭到嗬斥驅趕,便潛伏在繡褶旁,聞著青娥身上散發的香氣,心中暗自欣慰。然而,半夜的折騰讓他疲憊不堪,剛一合眼,便沉沉睡去。?青娥醒來,聽到身旁傳來均勻的鼻息聲,睜眼一看,隻見牆洞透進亮光。她大驚失色,暗中拔開門閂,輕輕走出房間,敲窗叫來女仆,一起舉火持杖前往查看。隻見一個束著總角的書生正酣睡在繡榻上,仔細辨認,竟是霍桓。眾人推醒霍桓,霍桓猛地起身,目光灼灼如流星,似乎並不十分畏懼,隻是靦腆得說不出話來。眾人指責他是賊,霍桓這才流下眼淚,說道:“我不是賊,隻因愛慕娘子,想親近芳澤罷了。” 眾人又疑惑,這麽小的孩子,如何能挖穿數重牆壁。霍桓拿出小镵,講述了它的神奇之處。眾人一試,無不驚歎,都懷疑是神仙所賜。眾人打算將此事告知夫人,青娥低頭沉思,似乎並不讚同。眾人猜出青娥的心思,便說:“這孩子出身名門,聲名遠揚,與娘子也算門當戶對。不如放他迴去,讓他另求媒人。明日一早,就謊稱遭賊,告訴夫人,如何?” 青娥沒有迴答。眾人便催促霍桓離開。霍桓索要小镵,眾人笑道:“小呆子!還惦記著兇器呢?” 霍桓瞥見枕邊有一股鳳釵,便偷偷藏進袖中。這一舉動被婢女窺見,急忙告知青娥,青娥既不言語,也不生氣。一個老婦人拍著霍桓的脖頸說:“別看他呆,心思還挺絕呢。” 於是,眾人將霍桓從牆洞中送了出去。?迴到家中,霍桓不敢如實告知母親,隻是叮囑母親再次托媒提親。母親不忍直接拒絕,便四處托媒人,想為他另尋良配。青娥得知此事,心中焦急萬分,暗中讓心腹之人向霍母透露心意。霍母聽後十分高興,托媒人前往武家。不巧,小婢女泄露了之前霍桓夜入閨房之事,武夫人覺得受到了侮辱,憤怒不已。媒人一到,武夫人更是火冒三丈,用杖在地上比劃著,大罵霍桓及其母親。媒人嚇得逃迴,將事情經過詳細告知霍母。霍母也氣憤地說:“這不成器的孩子做的事,我一概不知。武家為何如此無禮!當時怎麽不把這放蕩的兒子和女兒一並殺了?” 從此,霍母隻要見到武家的親屬,便傾訴心中的委屈。青娥聽聞,羞愧得無地自容,武夫人也懊悔不已,卻無法阻止霍母到處訴說。青娥暗中派人委婉地向霍母表達歉意,並發誓非霍桓不嫁,言辭悲切。霍母被感動,便不再提及此事,為霍桓說親的媒人也漸漸不再登門。?恰逢秦中的歐公出任本縣縣令,他看到霍桓的文章,對其才華十分賞識,時常將霍桓召入內署,給予優厚的待遇。一日,歐公問霍桓:“你成婚了嗎?” 霍桓迴答:“還沒有。” 歐公又詳細詢問,霍桓說:“我曾與已故武評事的女兒有過婚約,後來因一些小矛盾,婚約便擱置了。” 歐公問:“你還願意娶她嗎?” 霍桓靦腆地沒有作答。歐公笑著說:“我來幫你促成此事。” 於是,歐公委托縣尉和教諭,前往武家下聘禮。武夫人十分高興,婚事就此定下。一年後,霍桓將青娥娶迴家中。?青娥進門後,將小镵扔在地上,說:“這是盜賊之物,快拿走!” 霍桓笑著說:“別忘了它可是我們的媒人。” 此後,霍桓將小镵珍藏起來,時刻帶在身邊。青娥為人溫柔善良,沉默寡言,每天三次向婆婆請安,其餘時間便閉門獨坐,不太關心家務。婆婆外出參加吊唁或慶賀之事時,青娥便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年後,青娥生下兒子孟仙,便將孩子交給乳母照顧,似乎並不十分在意。又過了四五年,一天,青娥突然對霍桓說:“我們夫妻恩愛,已度過八年時光。如今相聚的日子越來越少,分離的日子越來越多,這可如何是好!” 霍桓驚訝地詢問原因,青娥卻沉默不語。她精心梳妝後,向婆婆拜別,迴到房間。霍桓追進去詢問,卻見青娥已躺在床上氣絕身亡。霍桓母子悲痛欲絕,購置上好的棺材將青娥安葬。?霍母年事已高,常常抱著孫子思念兒媳,心如刀絞,因此一病不起。她茶飯不思,隻想吃魚羹,可附近沒有魚,需到百裏外才能買到。此時,家中的仆人都被派出去辦事,霍桓生性孝順,迫不及待地帶著錢獨自前往。他日夜兼程,片刻不停。返迴途中,行至山中,天色已晚,雙腳磨出了水泡,每走一步都十分艱難。這時,一位老者走來,問道:“你的腳是不是磨出泡了?” 霍桓點頭稱是。老者便拉著他坐在路邊,敲石取火,用紙張裹著藥末,為霍桓熏腳。熏完後,讓霍桓試著行走,霍桓不僅腳不痛了,還覺得步伐更加矯健。霍桓感激不已,向老者道謝。老者問:“你為何如此匆忙?” 霍桓將母親生病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老者。老者問:“你為何不再娶一個妻子?” 霍桓迴答:“還沒有遇到合適的人。” 老者遙指山村,說:“那裏有一位佳人,如果你願意跟我去,我可以為你做媒。” 霍桓推辭說母親生病等著魚羹,無暇顧及此事。老者拱手道別,約定日後到村裏找老王,便轉身離去。?霍桓迴到家中,煮好魚羹獻給母親。母親吃了一些,幾天後,病情便逐漸好轉。霍桓便命仆人備好馬匹,前往尋找老者。到了之前相遇的地方,卻迷失了村莊的方向。他四處徘徊,夕陽漸漸西下,山穀幽深,難以望到盡頭。霍桓與仆人登上山頭,眺望村落。然而,山路崎嶇,無法騎馬,兩人隻能艱難地徒步而上,此時天色已暗,煙霧彌漫。他們四處張望,卻不見村落的蹤影。正準備下山時,卻發現來路也已迷失,霍桓心中焦急如焚。慌亂中,霍桓不慎墜入絕壁,所幸幾尺下有一處狹窄的荒台,他墜落在上麵,荒台僅能容身,向下望去,黑不見底。霍桓恐懼萬分,不敢稍有動彈。幸好崖邊生長著許多小樹,環繞著身體,如同欄杆一般。?過了一會兒,霍桓發現腳旁有一個小洞口,心中暗自歡喜。他背靠著石壁,像蠐螬一樣緩緩爬入洞中。心中漸漸安定下來,期待天亮後能唿救。不久,洞的深處有光亮閃爍,如同星星。霍桓朝著光亮走去,大約走了三四裏,忽然看到一座廊舍。廊舍中沒有燈火,卻明亮如白晝。一位麗人從房中走出,霍桓定睛一看,竟是青娥。青娥見到霍桓,驚訝地問:“你怎麽來了?” 霍桓來不及迴答,抱住青娥的衣袖,悲痛哭泣。青娥勸慰他,詢問母親和孩子的情況。霍桓將家中的苦況一一講述,青娥也黯然神傷。霍桓問:“你去世一年多了,這裏難道是陰間?” 青娥說:“不是,這裏是仙府。之前我並非真的死去,埋葬的隻是一根竹杖。你如今能來,說明你與仙緣有分。”?青娥帶著霍桓去拜見父親,堂上坐著一位長須老者。霍桓趕忙上前拜見。青娥說:“霍郎來了。” 老者驚訝地起身,與霍桓握手,簡單詢問了近況,說道:“女婿來了,甚好,理應留在這裏。” 霍桓以母親盼歸為由,推辭說不能久留。老者說:“我也明白。但就耽擱三幾天,又有何妨。” 於是,老者設下酒菜款待霍桓,讓婢女在西堂設下床鋪,鋪上錦被。霍桓退下後,邀請青娥同榻而眠,青娥拒絕道:“這是什麽地方,怎能如此狎褻?” 霍桓拉住青娥的手臂不放。窗外婢女嗤笑出聲,青娥更加羞愧。兩人正爭執不下,老者突然闖入,嗬斥道:“你這俗骨,玷汙了我的洞府!趕緊離開!” 霍桓向來好強,羞愧難當,生氣地說:“兒女之情,人皆有之,長者為何要窺探我們?要走不難,但青娥必須跟我一起走。” 老者無言以對,招來青娥,打開後門送他們離開。老者哄騙霍桓離開門口後,便與青娥關上了門。?霍桓迴首望去,隻見峭壁高聳,沒有一絲縫隙。他形單影隻,不知該往何處去。抬頭望去,天上斜月高懸,星鬥稀疏。霍桓悵然若失,心中既悲傷又憤怒,對著石壁大聲唿喊,卻無人迴應。他憤怒至極,從腰中取出小镵,奮力鑿石。瞬息間,便鑿進三四尺。隱隱聽到有人說:“孽障!” 霍桓鑿得更急了。忽然,洞底裂開兩扇門,有人將青娥推了出來,說:“可以走了!” 石壁隨即合攏。青娥埋怨道:“既然愛我,想讓我做你的妻子,哪有這樣對待丈人的?是哪個老道士給你的兇器,把人糾纏得要死?” 霍桓得到青娥,心願已了,也不再辯解,隻是擔憂路途艱險,難以迴家。青娥折下兩根樹枝,兩人各跨一根,樹枝瞬間化為馬,疾馳而去。不一會兒,便迴到了家中。?此時,霍桓已經失蹤七天了。起初,霍桓與仆人走散後,仆人找不到他,便迴家告知霍母。霍母派人在山穀中四處搜尋,卻毫無蹤跡。正當霍母憂心如焚時,霍桓帶著青娥迴來了。霍母又驚又喜。霍桓簡單講述了事情的經過,霍母更加欣慰。青娥擔心自己的經曆太過詭異,會引起他人的議論,便請求搬家。霍母同意了。霍家在異郡有一處別業,他們便按期遷徙過去,此事無人知曉。?霍桓與青娥在別業生活了十八年,生下一個女兒,嫁給了同邑的李氏。後來,霍母壽終正寢。青娥對霍桓說:“我們家茅田中有野雞孵著八枚蛋,那裏可以安葬母親。你和兒子扶著靈柩迴去安葬。兒子已經長大成人,應該留守在墓旁,你不必再來。” 霍桓聽從了青娥的建議,安葬好母親後,獨自返迴。一個多月後,孟仙前往探望,卻發現父母都不見了。詢問老仆人,老仆人說:“去安葬老夫人,還沒迴來。” 孟仙心中明白,此事非同尋常,隻能長歎一聲。?孟仙文學聲名遠揚,卻在科舉場上屢屢受挫,四十歲了還未考中。後來,他以拔貢的身份參加京城的鄉試。在考場中,他遇到一位同號生,年紀約十七八歲,神采俊逸,孟仙對他心生喜愛。看他的試卷,上麵注明是順天廩生霍仲仙。孟仙瞪大眼睛,驚訝不已,便自報姓名。霍仲仙也感到詫異,詢問孟仙的籍貫,孟仙一一告知。霍仲仙高興地說:“我來京城時,父親囑咐我,在考場中若遇到山右霍姓之人,便是我們的族人,要與他友好交往,沒想到今天真遇到了。可我們的名字為何如此相同?” 孟仙便詢問霍仲仙的高祖、曾祖以及父母的姓名,聽後驚訝地說:“這是我的父母!” 霍仲仙懷疑兩人年齡相差太大,不太可能是父子。孟仙說:“我的父母都是仙人,不能以相貌來判斷他們的年齡。” 於是,孟仙講述了父母的過往經曆,霍仲仙這才相信。?考試結束後,霍仲仙來不及休息,便與孟仙一同迴家。剛到家門口,家人便迎上來告知,昨晚太翁和夫人突然失蹤了。兩人大驚失色。霍仲仙進屋詢問妻子,妻子說:“昨晚還一起喝酒,婆婆說:‘你們夫妻年少不懂事。明天大哥來了,我就放心了。’早上進屋,卻不見人影。” 兄弟倆聽後,捶胸頓足,悲痛萬分。霍仲仙還想繼續尋找,孟仙認為徒勞無益,便勸阻了他。這一年,霍仲仙考中了舉人。因為晉中有祖墓,他便跟隨孟仙迴到晉地。他依然希望父母尚在人間,四處探訪,卻始終沒有找到任何蹤跡。
3.鏡聽
鄭氏兄弟:從境遇懸殊到雙雙登科在益都,居住著鄭氏一家。鄭家兄弟二人,皆是飽讀詩書的文人學士。兄長早負盛名,深受父母寵愛。因著對兒子的喜愛,父母對大兒媳也關懷備至。而二兒子生活落魄,一直未能取得什麽成就,不太討父母歡心,父母因此連帶著厭惡二兒媳,時常對她冷眼相待,禮數不周。麵對這般天差地別的待遇,二兒媳心中滿是不平,對二兒子抱怨道:“同樣是男子,為何你就不能為妻兒爭口氣呢?” 此後,她賭氣不再與二兒子同宿。二兒子受此刺激,內心憤懣,從此發憤圖強,潛心苦讀,學問也逐漸有了名聲。父母對他的態度,也稍有改善,但比起對大兒子的寵愛,仍差了許多。二兒媳對丈夫考取功名的期望愈發急切。這一年,恰逢大比之年。除夕之夜,她按捺不住心中的期待,偷偷用鏡聽之術占卜。在街巷之中,她聽到有兩人早起,相互推搡打趣。一人說道:“你也涼涼去!” 二兒媳滿心疑惑地迴到家中,對這話的兇吉難以判斷,隻好暫且放下。科考結束後,兄弟二人陸續歸家。此時,暑氣尚未消散,酷熱難耐。大兒媳和二兒媳在廚房中忙碌,為在田間勞作的家人準備飯菜。悶熱的廚房宛如蒸籠,兩人汗流浹背。突然,報信的騎手登門,高聲宣告大鄭高中。母親滿臉笑容,急忙走進廚房,對著大兒媳說道:“大兒中舉了!你也能鬆口氣,涼快涼快了!” 二兒媳聽後,心中湧起一陣酸澀,卻仍強忍著淚水,繼續做飯。然而,沒過多久,又有報信者傳來喜訊 —— 二鄭也高中了。二兒媳聽聞,激動得將手中的餅杖用力一擲,站起身來,大聲說道:“我也能涼快涼快了!” 話一出口,她才突然想起除夕鏡聽時聽到的話,這才意識到預言已然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