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生
葉生的奇幻人生淮陽有位葉生,才華橫溢,所作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命運坎坷,在科舉之路上屢屢受挫。恰逢關東丁乘鶴來此任縣令,偶然讀到葉生的文章,驚為天人,當即召見。一番交談後,丁縣令對葉生極為賞識,不僅讓他在官署安心讀書,還時常資助其家用。科考時,丁縣令向學使極力舉薦,葉生一舉奪冠。丁縣令對葉生寄予厚望,鄉試後,讀其文章,更是讚不絕口。可命運弄人,放榜時,葉生再次落第。他滿心愧疚,形容憔悴,如行屍走肉般迴到家中。丁縣令得知後,趕忙安慰,還相約任期滿後帶他一同前往京城。葉生感激涕零,迴到家後閉門不出,不久卻臥病在床。丁縣令不斷派人探望,可葉生服藥無數,病情卻毫無起色。此時,丁縣令因得罪上司被免官,即將離任。他寫信給葉生,言辭懇切:“我遲遲未走,隻為等你。你若清晨趕來,我當晚便出發。” 信送到葉生榻前,他含淚對使者說:“我病入膏肓,難以痊愈,大人先行吧。” 使者迴報,丁縣令不忍離去,仍耐心等待。幾日後,門童突然通報葉生來了。丁縣令大喜,趕忙迎接。葉生說:“因我身體抱恙,讓大人久等,心中不安。如今終於能隨您上路了。” 於是,丁縣令收拾行囊,帶著葉生迴到家鄉。到家後,讓兒子拜葉生為師,日夜相伴。丁公子聰慧過人,在葉生教導下,學業突飛猛進,很快便考中秀才,又在鄉試中高中亞魁。葉生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看著公子功成名就,他深感欣慰。丁縣令感慨葉生才華被埋沒,葉生卻淡然道:“這或許是命中注定。能借公子的福澤,讓我的文章為人所知,此生無憾。” 丁縣令見葉生長年客居,勸他迴鄉省親,葉生卻麵露悲傷。丁縣令不忍強求,便讓公子為他納粟入監。後來,葉生在北闈中高中舉人。公子外放南河典務,葉生也一同前往。途經淮陽,葉生讓仆人送自己迴家。到家後,隻見門戶蕭條,滿心淒涼。走進庭院,妻子拿著簸箕出來,看到他,嚇得扔掉簸箕就跑。葉生不解,說道:“如今我已顯貴,三四年未見,為何認不出我?” 妻子驚恐地喊道:“你早已去世,何來顯貴之說?因家貧子幼,才一直未安葬你。如今孩子已長大,正要為你下葬,別再來嚇活人!” 葉生聞言,悵然若失,走進屋內,看到自己的靈柩,瞬間倒地消失。妻子驚恐地發現,他的衣冠鞋襪如蟬蛻般留在地上。妻子悲痛欲絕,抱著衣物痛哭。兒子從私塾迴來,看到門口車馬,詢問緣由,得知真相後,也悲痛萬分。公子聽聞此事,淚如雨下,親自前往葉生家中吊唁,出資為他舉辦葬禮,以孝廉之禮安葬。還厚待葉生之子,為其聘請老師教導。在公子的幫助下,葉生之子次年也考中秀才。命運無常,葉生的經曆令人唏噓不已 。
2.四十千
在新城,有一位王大司馬,家中有位善於管理財務的仆人,王家向來富足,堪稱素封之家。一日,這仆人忽然做了個怪夢,夢中見一人匆忙奔入,大聲說道:“你欠我四十千錢,如今該還了!” 仆人驚愕不已,忙開口詢問,那人卻不答,徑直朝內室走去。仆人猛然驚醒,恰在此時,妻子生下一個男嬰。仆人心中明白,此子定是前世的冤孽來討債。於是,他趕忙取出四十千錢,仔細地捆紮好,放置在一間屋子裏,自此,孩子的衣食開銷、生病用藥等花費,都從這四十千錢裏支取。時光匆匆,一晃三四年過去。這天,仆人查看屋內的錢,發現僅剩下七百錢。恰好乳母抱著孩子在一旁玩耍,仆人看著孩子,忍不住高聲喊道:“四十千錢快要花完了,你也該走了!” 話音剛落,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隻見孩子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脖子一歪,眼睛瞪大。仆人趕忙上前撫摸,卻發現孩子已然沒了氣息。仆人無奈,隻能用剩下的錢購置了喪葬用品,將孩子安葬。這故事,實在是給那些欠債不還之人敲響了警鍾。從前,有個年紀大了卻沒有孩子的人,前去請教高僧。高僧說:“你既不虧欠別人,別人也不虧欠你,又怎麽會有孩子呢?” 原來,生個好兒子是來迴報前世的緣分,而生個頑劣的兒子則是來討還前世的債務。所以,孩子出生不必過分歡喜,孩子夭折也不必太過悲傷。
3.成仙
文登有兩位書生,周生和成生,年少時一同讀書,情誼深厚,結為生死之交。成生家境貧寒,常年依靠周生。論年齡周生稍長,成生便尊稱周生的妻子為嫂,逢年過節出入周家,親如一家。周生的妻子生下孩子後突然去世,周生又娶了王氏。因成生自覺年少,從未與王氏見麵。一日,王氏的弟弟來探望姐姐,周生在內室設宴款待。此時成生恰好到訪,家人通報後,周生請他一同入席,成生卻推辭不入,轉身離去。周生趕忙追出,將他勸迴,把宴席移到外舍。剛坐下,就有人來報,周生別業的仆人被邑宰重重笞打。原來,黃吏部家的牧傭,放牛時踩了周生的田地,雙方發生口角。牧傭跑迴去告訴主人,黃吏部便捉了周生的仆人送官,致使仆人被打。周生得知緣由後,怒不可遏:“黃家那牧豬奴怎敢如此!他家先輩曾為我祖父服役,如今剛得誌,就目中無人了!” 他氣得胸膛起伏,起身就要去找黃家算賬。成生趕忙按住他,勸道:“這世道強橫,本就黑白不分。況且如今的官宰,有一半就像不拿兵器的強寇!” 周生不聽,成生再三勸阻,甚至落淚,周生這才作罷。可他心中怒火難消,輾轉反側一夜未眠,次日對家人說:“黃家欺我,是我的仇人,暫且放一邊。邑令是朝廷的官,不是權勢人家的官,即便有紛爭,也該雙方對質,怎能像狗一樣聽人使喚?我也要呈狀治那牧傭的罪,看他如何處置。” 家人紛紛慫恿,周生便下定決心,寫了狀子去見邑宰。邑宰卻將狀子撕碎扔迴,周生憤怒之下,言語冒犯了邑宰。邑宰又羞又怒,將周生逮捕入獄。辰時過後,成生去拜訪周生,才知道他進城打官司了。急忙跑去勸阻,周生卻已被關進監獄。成生急得頓足,卻無計可施。當時官府捕獲了三名海寇,邑宰和黃吏部賄賂他們,讓他們誣陷周生是同黨。根據這一供詞,周生被革去功名,遭受殘酷拷打。成生入獄探望,兩人相對,悲痛萬分。成生決定進京告禦狀,周生卻擔憂道:“我深陷大牢,如同鳥在籠中,弟弟年幼,隻能給我送送飯罷了。” 成生堅定地說:“這是我的責任。危難時刻不挺身而出,要朋友何用!” 於是踏上了進京之路。周生的弟弟來送行時,成生早已出發。成生到了京城,卻找不到門路告狀。聽說皇帝即將出獵,他便預先藏在木材市場中。不久,皇帝車駕經過,成生伏地痛哭哀號,終於引起皇帝注意,獲得了禦批。案件被驛送迴地方,交由部院審理。此時已過去十個多月,周生在嚴刑逼供下已被迫認罪,被判死刑。部院接到禦批,大為震驚,重新提審案件。黃吏部也十分害怕,企圖謀殺周生。他賄賂獄卒,斷絕周生的飲食,周生的弟弟來送飯,也被苦苦阻攔。成生又到部院為周生喊冤,周生才得以被提審,可此時他已餓得奄奄一息。院台大怒,將獄卒杖斃。黃吏部驚恐萬分,拿出數千兩銀子,囑托官員設法營救,周生這才得以蒙混過關,免去死罪。邑宰因徇私枉法被判流放。周生獲釋迴家,對成生更加推心置腹。而成生經曆這場訟事,對世情心灰意冷,邀請周生一同歸隱。周生貪戀家中年輕的妻子,總是笑著敷衍。成生雖不再多言,但心意已決。此後幾天,成生都沒有再來。周生派人去他家探望,家人還以為他在周生這裏;兩邊都找不到人,大家才開始起疑。周生心裏明白成生的舉動不同尋常,派人四處尋找,寺廟道觀、山川岩壑,幾乎找遍了每一個地方,還時常拿金銀布帛撫恤成生的孩子。又過了八九年,成生突然現身,身著黃巾道袍,神態超凡脫俗。周生高興地握住他的手臂說:“你去哪兒了,讓我找得好苦!” 成生笑著說:“我如孤雲野鶴,居無定所。分別後還算康健。” 周生擺下酒宴,與成生暢敘闊別之情,還想勸成生換下道袍。成生隻是微笑,並不作答。周生說:“你真糊塗!為何要像丟棄破鞋一樣拋棄妻子兒女?” 成生笑著迴答:“並非如此。是別人要拋棄我,我又怎能拋棄別人。” 周生詢問他的住處,成生迴答在勞山上清宮。當晚,兩人同榻而眠,周生夢見成生赤裸著趴在自己胸口,讓他喘不過氣來。驚訝地問這是為何,成生卻不迴答。周生忽然驚醒,唿喊成生卻無人應答。坐起來尋找,成生早已不見蹤影。過了一會兒,周生才發覺自己躺在成生的床上,驚訝道:“昨晚沒喝醉,怎麽會糊塗成這樣!” 於是唿喊家人。家人舉著火把一照,床上躺著的分明就是成生。周生原本胡須濃密,用手一摸,卻稀疏得沒幾根了。拿起鏡子一照,驚訝地說:“成生在這裏,我去哪兒了?” 片刻後,他恍然大悟,知道成生是用幻術來招他歸隱。周生想迴內室,弟弟見他容貌怪異,阻攔他不讓上前。周生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便命仆人備馬,前往勞山尋找成生。幾天後,周生進入勞山,馬跑得飛快,仆人跟不上。周生在樹下休息,見往來的道士眾多。其中一位道士看了周生一眼,周生便向他打聽成生的消息。道士笑著說:“聽過他的名字,好像在上清宮。” 說完便徑直離去。周生目送道士,見他在一箭之地外,又與一人交談,沒說幾句話也離開了。與道士交談的人漸漸走近,原來是周生同社的書生。書生見到周生,驚訝地說:“好幾年沒見了,大家都以為你在名山學道,怎麽還在人間遊玩?” 周生講述了自己的奇異經曆。書生吃驚地說:“我剛剛遇到一個人,還以為是你呢。他離開沒多久,或許走得還不遠。” 周生大為詫異,說:“奇怪!怎麽自己的臉就在眼前卻認不出來?” 仆人趕到後,周生急忙催馬前行,卻始終不見成生的蹤跡。眼前一片空曠,周生進退兩難。想到自己無家可歸,便下定決心繼續追尋。然而山路險峻,無法騎馬,周生便將馬交給仆人迴去,自己徒步前行。遠遠看見一個童子獨自站立,周生趕忙上前問路,並訴說了自己的遭遇。童子自稱是成生的弟子,幫周生背起衣物幹糧,帶著他一同趕路。兩人風餐露宿,走了很遠的路程。三天後終於到達,卻並非世間所說的上清宮。此時正值十月中旬,路邊山花爛漫,一點也不像初冬的景象。童子進去通報,成生立刻出來迎接,周生這才認出自己的模樣。兩人攜手進入,擺下酒宴暢聊。周生看到色彩奇異的鳥兒,溫順地飛進來,也不驚慌,叫聲如同笙簧般悅耳,不時在座位上鳴叫,心中十分驚奇。但他心中塵俗之念未消,無意在此久留。地上有兩個蒲團,成生拉著周生並肩坐下。到了二更之後,萬籟俱寂,周生忽然感覺像是打了個盹,醒來發現自己與成生換了位置。他心中疑惑,摸摸下巴,胡須又變得濃密如初。天亮之後,周生一心想要迴去。成生堅持挽留他。過了三天,成生才說:“你先睡一會兒,我一早送你走。” 周生剛閉上眼睛,就聽到成生喊道:“行裝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起身跟著成生。他們走的並非來時的路。感覺沒過多久,就已經看到家鄉了。成生坐在路邊等候,讓周生自己迴去。周生極力邀請他一起,成生不肯,周生隻好獨自走到家門口。敲門無人應答,他想翻牆進去,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像片葉子,輕輕一躍就過去了。一連翻過幾道院牆,才來到臥室,屋內燈燭明亮,妻子還沒睡,正和一個男仆小聲說著話。周生舔濕窗戶紙偷看,隻見妻子和男仆舉杯共飲,舉止十分親昵。周生頓時怒火中燒,打算衝進去捉拿,又擔心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悄悄出門,跑去告訴成生,請求他幫忙。成生慷慨答應,兩人直奔臥室。周生舉起石頭砸門,屋內頓時慌亂起來。周生砸得越急,門閉得越緊。成生用劍一挑,門轟然打開。周生衝進去,男仆奪門而逃。成生在門外,揮劍砍去,砍斷了男仆的肩膀和手臂。周生抓住妻子拷問,才知道自己入獄時妻子就與男仆私通了。周生借過成生的劍,砍下妻子的頭顱,將她的腸子掛在庭院的樹上。然後跟著成生出門,踏上歸途。突然,周生猛地醒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驚訝地說:“這夢真是離奇,讓人害怕!” 成生笑著說:“做夢的人以為是真的,真實發生的卻以為是夢。” 周生驚愕地詢問。成生拿出劍給他看,上麵的血跡還在。周生驚恐萬分,心中暗自懷疑成生是在故弄玄虛。成生知道他的想法,便催促他收拾行裝送他迴家。不知不覺,來到了家鄉的門口,成生說:“那晚我拿著劍在這裏等你,還記得嗎?我厭惡這汙濁的塵世,就在這裏等你。如果過了午後你還不來,我就自己走了。” 周生迴到家,隻見門戶蕭條,似乎沒有人居住。他又迴到弟弟家。弟弟見到哥哥,淚流滿麵,說:“哥哥走後,盜賊夜裏殺了嫂子,挖出她的腸子,慘不忍睹。到現在官府還沒抓到兇手。” 周生如夢初醒,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弟弟,告誡他不要深究。弟弟驚愕了許久。周生詢問自己的孩子,弟弟便讓老婦人抱了過來。周生說:“這孩子是家族的希望,弟弟你要好好照顧他。我要離開人世了。” 說完便起身離去。弟弟流著淚追著挽留,周生笑著頭也不迴。走到野外,周生見到了成生,便和他一起走。他遠遠地迴頭,對弟弟說:“忍耐才是最快樂的事。” 弟弟還想說些什麽,成生一揮寬大的衣袖,就消失不見了。弟弟悵然若失地站了很久,才痛哭著迴家。周生的弟弟為人樸實笨拙,不善於經營家業,過了幾年,家境越發貧困;周生的兒子漸漸長大,卻請不起老師,弟弟隻好親自教他讀書。一天早上,弟弟來到書房,看見案頭上有一封書信,封口封得很嚴實,上麵寫著 “仲氏啟”,仔細一看,是哥哥的筆跡。打開一看,裏麵什麽也沒有,隻有一枚指甲,有兩指多長,弟弟心中覺得奇怪。他把指甲放在硯台上,出去問家人這是從哪裏來的,沒有人知道。等他迴到書房,卻發現硯台裏的石頭閃爍著光芒,變成了黃金,弟弟大吃一驚。他用這塊黃金去觸碰銅鐵,發現都能變成黃金。從此,弟弟家變得十分富有。弟弟拿出一千兩銀子賞賜給成生的兒子,於是民間相傳兩家都有點金術。
葉生的奇幻人生淮陽有位葉生,才華橫溢,所作文章詞賦冠絕當時,卻命運坎坷,在科舉之路上屢屢受挫。恰逢關東丁乘鶴來此任縣令,偶然讀到葉生的文章,驚為天人,當即召見。一番交談後,丁縣令對葉生極為賞識,不僅讓他在官署安心讀書,還時常資助其家用。科考時,丁縣令向學使極力舉薦,葉生一舉奪冠。丁縣令對葉生寄予厚望,鄉試後,讀其文章,更是讚不絕口。可命運弄人,放榜時,葉生再次落第。他滿心愧疚,形容憔悴,如行屍走肉般迴到家中。丁縣令得知後,趕忙安慰,還相約任期滿後帶他一同前往京城。葉生感激涕零,迴到家後閉門不出,不久卻臥病在床。丁縣令不斷派人探望,可葉生服藥無數,病情卻毫無起色。此時,丁縣令因得罪上司被免官,即將離任。他寫信給葉生,言辭懇切:“我遲遲未走,隻為等你。你若清晨趕來,我當晚便出發。” 信送到葉生榻前,他含淚對使者說:“我病入膏肓,難以痊愈,大人先行吧。” 使者迴報,丁縣令不忍離去,仍耐心等待。幾日後,門童突然通報葉生來了。丁縣令大喜,趕忙迎接。葉生說:“因我身體抱恙,讓大人久等,心中不安。如今終於能隨您上路了。” 於是,丁縣令收拾行囊,帶著葉生迴到家鄉。到家後,讓兒子拜葉生為師,日夜相伴。丁公子聰慧過人,在葉生教導下,學業突飛猛進,很快便考中秀才,又在鄉試中高中亞魁。葉生將自己畢生所學傾囊相授,看著公子功成名就,他深感欣慰。丁縣令感慨葉生才華被埋沒,葉生卻淡然道:“這或許是命中注定。能借公子的福澤,讓我的文章為人所知,此生無憾。” 丁縣令見葉生長年客居,勸他迴鄉省親,葉生卻麵露悲傷。丁縣令不忍強求,便讓公子為他納粟入監。後來,葉生在北闈中高中舉人。公子外放南河典務,葉生也一同前往。途經淮陽,葉生讓仆人送自己迴家。到家後,隻見門戶蕭條,滿心淒涼。走進庭院,妻子拿著簸箕出來,看到他,嚇得扔掉簸箕就跑。葉生不解,說道:“如今我已顯貴,三四年未見,為何認不出我?” 妻子驚恐地喊道:“你早已去世,何來顯貴之說?因家貧子幼,才一直未安葬你。如今孩子已長大,正要為你下葬,別再來嚇活人!” 葉生聞言,悵然若失,走進屋內,看到自己的靈柩,瞬間倒地消失。妻子驚恐地發現,他的衣冠鞋襪如蟬蛻般留在地上。妻子悲痛欲絕,抱著衣物痛哭。兒子從私塾迴來,看到門口車馬,詢問緣由,得知真相後,也悲痛萬分。公子聽聞此事,淚如雨下,親自前往葉生家中吊唁,出資為他舉辦葬禮,以孝廉之禮安葬。還厚待葉生之子,為其聘請老師教導。在公子的幫助下,葉生之子次年也考中秀才。命運無常,葉生的經曆令人唏噓不已 。
2.四十千
在新城,有一位王大司馬,家中有位善於管理財務的仆人,王家向來富足,堪稱素封之家。一日,這仆人忽然做了個怪夢,夢中見一人匆忙奔入,大聲說道:“你欠我四十千錢,如今該還了!” 仆人驚愕不已,忙開口詢問,那人卻不答,徑直朝內室走去。仆人猛然驚醒,恰在此時,妻子生下一個男嬰。仆人心中明白,此子定是前世的冤孽來討債。於是,他趕忙取出四十千錢,仔細地捆紮好,放置在一間屋子裏,自此,孩子的衣食開銷、生病用藥等花費,都從這四十千錢裏支取。時光匆匆,一晃三四年過去。這天,仆人查看屋內的錢,發現僅剩下七百錢。恰好乳母抱著孩子在一旁玩耍,仆人看著孩子,忍不住高聲喊道:“四十千錢快要花完了,你也該走了!” 話音剛落,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隻見孩子臉色瞬間變得十分難看,脖子一歪,眼睛瞪大。仆人趕忙上前撫摸,卻發現孩子已然沒了氣息。仆人無奈,隻能用剩下的錢購置了喪葬用品,將孩子安葬。這故事,實在是給那些欠債不還之人敲響了警鍾。從前,有個年紀大了卻沒有孩子的人,前去請教高僧。高僧說:“你既不虧欠別人,別人也不虧欠你,又怎麽會有孩子呢?” 原來,生個好兒子是來迴報前世的緣分,而生個頑劣的兒子則是來討還前世的債務。所以,孩子出生不必過分歡喜,孩子夭折也不必太過悲傷。
3.成仙
文登有兩位書生,周生和成生,年少時一同讀書,情誼深厚,結為生死之交。成生家境貧寒,常年依靠周生。論年齡周生稍長,成生便尊稱周生的妻子為嫂,逢年過節出入周家,親如一家。周生的妻子生下孩子後突然去世,周生又娶了王氏。因成生自覺年少,從未與王氏見麵。一日,王氏的弟弟來探望姐姐,周生在內室設宴款待。此時成生恰好到訪,家人通報後,周生請他一同入席,成生卻推辭不入,轉身離去。周生趕忙追出,將他勸迴,把宴席移到外舍。剛坐下,就有人來報,周生別業的仆人被邑宰重重笞打。原來,黃吏部家的牧傭,放牛時踩了周生的田地,雙方發生口角。牧傭跑迴去告訴主人,黃吏部便捉了周生的仆人送官,致使仆人被打。周生得知緣由後,怒不可遏:“黃家那牧豬奴怎敢如此!他家先輩曾為我祖父服役,如今剛得誌,就目中無人了!” 他氣得胸膛起伏,起身就要去找黃家算賬。成生趕忙按住他,勸道:“這世道強橫,本就黑白不分。況且如今的官宰,有一半就像不拿兵器的強寇!” 周生不聽,成生再三勸阻,甚至落淚,周生這才作罷。可他心中怒火難消,輾轉反側一夜未眠,次日對家人說:“黃家欺我,是我的仇人,暫且放一邊。邑令是朝廷的官,不是權勢人家的官,即便有紛爭,也該雙方對質,怎能像狗一樣聽人使喚?我也要呈狀治那牧傭的罪,看他如何處置。” 家人紛紛慫恿,周生便下定決心,寫了狀子去見邑宰。邑宰卻將狀子撕碎扔迴,周生憤怒之下,言語冒犯了邑宰。邑宰又羞又怒,將周生逮捕入獄。辰時過後,成生去拜訪周生,才知道他進城打官司了。急忙跑去勸阻,周生卻已被關進監獄。成生急得頓足,卻無計可施。當時官府捕獲了三名海寇,邑宰和黃吏部賄賂他們,讓他們誣陷周生是同黨。根據這一供詞,周生被革去功名,遭受殘酷拷打。成生入獄探望,兩人相對,悲痛萬分。成生決定進京告禦狀,周生卻擔憂道:“我深陷大牢,如同鳥在籠中,弟弟年幼,隻能給我送送飯罷了。” 成生堅定地說:“這是我的責任。危難時刻不挺身而出,要朋友何用!” 於是踏上了進京之路。周生的弟弟來送行時,成生早已出發。成生到了京城,卻找不到門路告狀。聽說皇帝即將出獵,他便預先藏在木材市場中。不久,皇帝車駕經過,成生伏地痛哭哀號,終於引起皇帝注意,獲得了禦批。案件被驛送迴地方,交由部院審理。此時已過去十個多月,周生在嚴刑逼供下已被迫認罪,被判死刑。部院接到禦批,大為震驚,重新提審案件。黃吏部也十分害怕,企圖謀殺周生。他賄賂獄卒,斷絕周生的飲食,周生的弟弟來送飯,也被苦苦阻攔。成生又到部院為周生喊冤,周生才得以被提審,可此時他已餓得奄奄一息。院台大怒,將獄卒杖斃。黃吏部驚恐萬分,拿出數千兩銀子,囑托官員設法營救,周生這才得以蒙混過關,免去死罪。邑宰因徇私枉法被判流放。周生獲釋迴家,對成生更加推心置腹。而成生經曆這場訟事,對世情心灰意冷,邀請周生一同歸隱。周生貪戀家中年輕的妻子,總是笑著敷衍。成生雖不再多言,但心意已決。此後幾天,成生都沒有再來。周生派人去他家探望,家人還以為他在周生這裏;兩邊都找不到人,大家才開始起疑。周生心裏明白成生的舉動不同尋常,派人四處尋找,寺廟道觀、山川岩壑,幾乎找遍了每一個地方,還時常拿金銀布帛撫恤成生的孩子。又過了八九年,成生突然現身,身著黃巾道袍,神態超凡脫俗。周生高興地握住他的手臂說:“你去哪兒了,讓我找得好苦!” 成生笑著說:“我如孤雲野鶴,居無定所。分別後還算康健。” 周生擺下酒宴,與成生暢敘闊別之情,還想勸成生換下道袍。成生隻是微笑,並不作答。周生說:“你真糊塗!為何要像丟棄破鞋一樣拋棄妻子兒女?” 成生笑著迴答:“並非如此。是別人要拋棄我,我又怎能拋棄別人。” 周生詢問他的住處,成生迴答在勞山上清宮。當晚,兩人同榻而眠,周生夢見成生赤裸著趴在自己胸口,讓他喘不過氣來。驚訝地問這是為何,成生卻不迴答。周生忽然驚醒,唿喊成生卻無人應答。坐起來尋找,成生早已不見蹤影。過了一會兒,周生才發覺自己躺在成生的床上,驚訝道:“昨晚沒喝醉,怎麽會糊塗成這樣!” 於是唿喊家人。家人舉著火把一照,床上躺著的分明就是成生。周生原本胡須濃密,用手一摸,卻稀疏得沒幾根了。拿起鏡子一照,驚訝地說:“成生在這裏,我去哪兒了?” 片刻後,他恍然大悟,知道成生是用幻術來招他歸隱。周生想迴內室,弟弟見他容貌怪異,阻攔他不讓上前。周生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身份,便命仆人備馬,前往勞山尋找成生。幾天後,周生進入勞山,馬跑得飛快,仆人跟不上。周生在樹下休息,見往來的道士眾多。其中一位道士看了周生一眼,周生便向他打聽成生的消息。道士笑著說:“聽過他的名字,好像在上清宮。” 說完便徑直離去。周生目送道士,見他在一箭之地外,又與一人交談,沒說幾句話也離開了。與道士交談的人漸漸走近,原來是周生同社的書生。書生見到周生,驚訝地說:“好幾年沒見了,大家都以為你在名山學道,怎麽還在人間遊玩?” 周生講述了自己的奇異經曆。書生吃驚地說:“我剛剛遇到一個人,還以為是你呢。他離開沒多久,或許走得還不遠。” 周生大為詫異,說:“奇怪!怎麽自己的臉就在眼前卻認不出來?” 仆人趕到後,周生急忙催馬前行,卻始終不見成生的蹤跡。眼前一片空曠,周生進退兩難。想到自己無家可歸,便下定決心繼續追尋。然而山路險峻,無法騎馬,周生便將馬交給仆人迴去,自己徒步前行。遠遠看見一個童子獨自站立,周生趕忙上前問路,並訴說了自己的遭遇。童子自稱是成生的弟子,幫周生背起衣物幹糧,帶著他一同趕路。兩人風餐露宿,走了很遠的路程。三天後終於到達,卻並非世間所說的上清宮。此時正值十月中旬,路邊山花爛漫,一點也不像初冬的景象。童子進去通報,成生立刻出來迎接,周生這才認出自己的模樣。兩人攜手進入,擺下酒宴暢聊。周生看到色彩奇異的鳥兒,溫順地飛進來,也不驚慌,叫聲如同笙簧般悅耳,不時在座位上鳴叫,心中十分驚奇。但他心中塵俗之念未消,無意在此久留。地上有兩個蒲團,成生拉著周生並肩坐下。到了二更之後,萬籟俱寂,周生忽然感覺像是打了個盹,醒來發現自己與成生換了位置。他心中疑惑,摸摸下巴,胡須又變得濃密如初。天亮之後,周生一心想要迴去。成生堅持挽留他。過了三天,成生才說:“你先睡一會兒,我一早送你走。” 周生剛閉上眼睛,就聽到成生喊道:“行裝已經準備好了。” 於是起身跟著成生。他們走的並非來時的路。感覺沒過多久,就已經看到家鄉了。成生坐在路邊等候,讓周生自己迴去。周生極力邀請他一起,成生不肯,周生隻好獨自走到家門口。敲門無人應答,他想翻牆進去,感覺身體輕飄飄的像片葉子,輕輕一躍就過去了。一連翻過幾道院牆,才來到臥室,屋內燈燭明亮,妻子還沒睡,正和一個男仆小聲說著話。周生舔濕窗戶紙偷看,隻見妻子和男仆舉杯共飲,舉止十分親昵。周生頓時怒火中燒,打算衝進去捉拿,又擔心自己勢單力薄。於是悄悄出門,跑去告訴成生,請求他幫忙。成生慷慨答應,兩人直奔臥室。周生舉起石頭砸門,屋內頓時慌亂起來。周生砸得越急,門閉得越緊。成生用劍一挑,門轟然打開。周生衝進去,男仆奪門而逃。成生在門外,揮劍砍去,砍斷了男仆的肩膀和手臂。周生抓住妻子拷問,才知道自己入獄時妻子就與男仆私通了。周生借過成生的劍,砍下妻子的頭顱,將她的腸子掛在庭院的樹上。然後跟著成生出門,踏上歸途。突然,周生猛地醒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驚訝地說:“這夢真是離奇,讓人害怕!” 成生笑著說:“做夢的人以為是真的,真實發生的卻以為是夢。” 周生驚愕地詢問。成生拿出劍給他看,上麵的血跡還在。周生驚恐萬分,心中暗自懷疑成生是在故弄玄虛。成生知道他的想法,便催促他收拾行裝送他迴家。不知不覺,來到了家鄉的門口,成生說:“那晚我拿著劍在這裏等你,還記得嗎?我厭惡這汙濁的塵世,就在這裏等你。如果過了午後你還不來,我就自己走了。” 周生迴到家,隻見門戶蕭條,似乎沒有人居住。他又迴到弟弟家。弟弟見到哥哥,淚流滿麵,說:“哥哥走後,盜賊夜裏殺了嫂子,挖出她的腸子,慘不忍睹。到現在官府還沒抓到兇手。” 周生如夢初醒,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弟弟,告誡他不要深究。弟弟驚愕了許久。周生詢問自己的孩子,弟弟便讓老婦人抱了過來。周生說:“這孩子是家族的希望,弟弟你要好好照顧他。我要離開人世了。” 說完便起身離去。弟弟流著淚追著挽留,周生笑著頭也不迴。走到野外,周生見到了成生,便和他一起走。他遠遠地迴頭,對弟弟說:“忍耐才是最快樂的事。” 弟弟還想說些什麽,成生一揮寬大的衣袖,就消失不見了。弟弟悵然若失地站了很久,才痛哭著迴家。周生的弟弟為人樸實笨拙,不善於經營家業,過了幾年,家境越發貧困;周生的兒子漸漸長大,卻請不起老師,弟弟隻好親自教他讀書。一天早上,弟弟來到書房,看見案頭上有一封書信,封口封得很嚴實,上麵寫著 “仲氏啟”,仔細一看,是哥哥的筆跡。打開一看,裏麵什麽也沒有,隻有一枚指甲,有兩指多長,弟弟心中覺得奇怪。他把指甲放在硯台上,出去問家人這是從哪裏來的,沒有人知道。等他迴到書房,卻發現硯台裏的石頭閃爍著光芒,變成了黃金,弟弟大吃一驚。他用這塊黃金去觸碰銅鐵,發現都能變成黃金。從此,弟弟家變得十分富有。弟弟拿出一千兩銀子賞賜給成生的兒子,於是民間相傳兩家都有點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