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鷹虎神
在郡城的南郭,矗立著一座東嶽廟。廟的大門左右,各有一尊神像,高達丈餘,民間稱其為 “鷹虎神”。神像麵容猙獰,氣勢洶洶,令人望而生畏。廟中有個姓任的道士,每日雞鳴即起,虔誠地焚香誦經。一日,有個偷兒盯上了這座廟,提前潛伏在廟廊的陰暗角落裏。他屏氣斂息,眼睛緊緊盯著道士的一舉一動,隻等道士起身離開,便好潛入寢室大肆搜刮財物。好不容易等到道士離開,偷兒如餓狼般迅速竄進寢室。然而,一番翻找後,他大失所望,這寢室裏實在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就在他準備放棄時,偶然間在床墊下發現了三百文錢。偷兒眼睛放光,毫不猶豫地將錢塞進腰間,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門,貓著腰溜了出去,朝著千佛山的方向逃竄。偷兒一路狂奔,氣喘籲籲,直到覺得遠離了危險,才放慢腳步。當他好不容易抵達千佛山下時,剛鬆了口氣,就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從山上走來。大漢的左臂上站著一隻蒼鷹,威風凜凜。偷兒不經意間抬眼望去,這一看,嚇得他差點癱倒在地。隻見那大漢麵色銅青,模樣竟與東嶽廟大門旁的 “鷹虎神” 極為相似。偷兒雙腿發軟,渾身顫抖,想要逃跑卻動彈不得。“鷹虎神” 目光如炬,盯著偷兒厲聲喝道:“你偷的錢要拿到哪裏去?” 偷兒嚇得魂飛魄散,“撲通” 一聲跪地,不停地磕頭求饒。“鷹虎神” 大步上前,一把揪住偷兒,像拎小雞似的將他帶迴了東嶽廟。到了廟中,神讓偷兒把偷來的錢全部倒在地上,然後罰他跪在錢旁,不許亂動。過了一會兒,道士做完功課,轉身迴到寢室,看到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偷兒滿臉懊悔,戰戰兢兢地將自己行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道士交代了。道士聽後,搖了搖頭,收起那三百文錢,念在偷兒已受懲罰,便放他離開了。經此一遭,偷兒徹底打消了不勞而獲的念頭,發誓以後要靠自己的雙手正正經經地生活。
2.王成
王成,本是平原一戶故家子弟,奈何生性極為懶惰,日子過得每況愈下,到最後隻剩幾間破屋。他與妻子隻能蜷縮在牛衣裏,生活困苦,夫妻間也時常互相埋怨,日子苦不堪言。盛夏時節,酷熱難耐。村外有座荒廢的周氏園,牆倒屋塌,隻剩一座亭子。村裏人常去那裏借宿,王成也在其中。一日清晨,眾人都早早離去,日上三竿了,王成才慢悠悠地起身,正打算迴家,卻在草叢裏發現了一支金釵。他撿起一看,上麵刻著 “儀賓府製” 的小字。王成祖上曾是衡府儀賓,家中舊物多有這般款式,他拿著釵正滿心疑惑。這時,一位老婦人匆匆趕來尋釵。王成雖窮,卻品性剛直,立刻將釵歸還。老婦人十分欣喜,對他的品德讚不絕口,說道:“這釵本身值不了多少錢,卻是我亡夫的遺物。” 王成好奇詢問其夫何人,老婦人答:“正是儀賓王柬之。” 王成震驚不已:“那是我的祖父啊,怎麽會在此相遇?” 老婦人也驚訝道:“你竟是王柬之的孫子!我本是狐仙,百年前與你祖父相愛,他去世後,我便隱居起來。路過此處遺落金釵,恰好被你撿到,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王成曾聽聞祖父有位狐妻,便信了她的話,熱情邀請老婦人去家中做客,老婦人欣然應允。王成喚妻子出來相見,妻子身著破舊棉衣,麵黃肌瘦。老婦人見狀,不禁感歎:“唉!王柬之的孫子,竟貧困至此!” 又看看那冷灶無煙,問道:“這般家境,如何維持生計?” 王成妻子便細細訴說家中窘況,說著說著,忍不住抽泣起來。老婦人將金釵交給她,讓她拿去換錢買米,約好三日後再來相見。王成挽留,老婦人卻說:“你連妻子都養不活,我在這,也不過是徒增負擔,又有何用?” 說罷便徑直離去。王成向妻子說明緣由,妻子十分害怕。王成稱讚老婦人仗義,讓妻子將她當作長輩侍奉,妻子答應了。三日後,老婦人果然來了,還拿出幾兩銀子,買了一石粟米和一石麥子。夜裏,她與王成妻子同睡在短榻上。起初,王成妻子很害怕,但見老婦人真心實意,便不再懷疑。第二天,老婦人對王成說:“孫兒,莫要偷懶,得做點小生意,坐吃山空可不行!” 王成無奈表示沒有本錢。老婦人道:“你祖父在世時,金銀任我取用,我身為世外之人,無需這些財物,所以沒拿多少。積攢下來的四十兩買花粉的錢,至今還留著。放著也無用,你拿去全部買葛布,即刻前往京城,定能賺些小錢。” 王成依言照做,買了五十多匹葛布迴來。老婦人讓他趕緊收拾行囊上路,算著六七天便可抵達京城。臨行前,老婦人叮囑:“要勤奮莫偷懶,動作要快別遲緩,晚一天,可就後悔莫及了!” 王成鄭重答應,帶著貨物踏上旅程。途中突遇大雨,王成的衣鞋都被浸濕。他生平從未受過這般風霜,疲憊不堪,隻好暫在旅舍休息。沒想到雨下個不停,從早到晚,簷下雨如細繩。過了一夜,道路泥濘不堪,隻見往來行人雙腳深陷泥中,王成心中畏懼,實在不想再走。等到中午,路麵才漸漸幹燥,可陰雲又密布,大雨再次傾盆而下。王成又耽擱了兩日才重新出發。快到京城時,聽聞葛布價格飛漲,他心中暗自歡喜。進城後,在客店安頓好,店主卻惋惜他來晚了。原來,南方道路剛通時,葛布極為稀少,貝勒府急需采購,價格瞬間飆升,比平常高出三倍。前一天,貝勒府剛剛采購充足,後來的人都失望而歸。店主將此事告知王成,王成頓時鬱悶不已。過了幾日,葛布越來越多,價格持續下跌,王成覺得無利可圖,不肯售賣。又過了十幾天,算算食宿費用,王成越發憂愁煩悶。店主勸他低價賣掉,再另謀出路。王成無奈聽從,結果虧了十幾兩銀子,才將葛布全部脫手。他早起打算迴家,卻發現囊中銀子不翼而飛。王成驚慌地告知店主,店主也毫無辦法。有人勸他報官,讓店主賠償。王成卻歎道:“這是我的命數,與店主何幹?” 店主聽聞,十分感激,贈送他五兩銀子,安慰他迴家。王成心想,如此這般,實在無顏迴去見祖母,在店中徘徊不定,進退兩難。這時,他恰好看到有人鬥鵪鶉,一注輸贏可達數千錢,每隻鵪鶉售價常常超過百錢。王成心中一動,盤算著囊中錢財剛好夠販賣鵪鶉,便與店主商量,店主極力慫恿他,還承諾讓他免費住宿吃飯。王成大喜,立刻行動,買了滿滿一擔鵪鶉,再次迴到京城。店主很高興,預祝他能快速售出。然而,到了夜裏,大雨傾盆,一直下到天亮。清晨,街道積水成河,雨還下個不停。王成隻能待在店裏等天晴,可一連數日,雨勢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他起身查看籠中的鵪鶉,發現漸漸有鵪鶉死去。王成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死的鵪鶉更多了,最後隻剩下幾隻,他便將它們放在一個籠子裏飼養。過了一夜再去看,竟隻剩下一隻鵪鶉。王成忍不住向店主哭訴,店主也為他感到惋惜。王成自覺錢財耗盡,無顏迴鄉,隻想一死了之,店主連忙勸慰他。兩人一起去看那隻僅存的鵪鶉,店主仔細端詳後說:“這隻鵪鶉似乎很不一般。其他鵪鶉的死,說不定是被它鬥殺的。你反正閑著無事,不妨訓練它,要是真的厲害,靠鬥鵪鶉也能謀生。” 王成聽從了店主的建議。經過訓練,鵪鶉變得十分矯健。店主讓王成帶著它去街頭與人賭酒食,這隻鵪鶉異常勇猛,每次都能獲勝。店主很高興,給王成一些錢,讓他去和富家子弟賭鬥,結果王成三戰三勝。半年下來,王成積攢了二十兩銀子,心裏漸漸踏實起來,對這隻鵪鶉也越發珍視,視若性命。原來,大親王喜愛鵪鶉,每到上元節,都會讓民間養鵪鶉的人進入王府鬥鵪鶉。店主對王成說:“如今你大富的機會來了,隻是不知這是否是你的命數。” 於是將此事告知王成,並帶著他一同前往王府。臨行前,店主叮囑:“要是輸了,就垂頭喪氣地出來。倘若有萬一,你的鵪鶉鬥贏了,大親王若想買,你先別答應;要是他堅持,你就看我的眼色,等我點頭,你再答應。” 王成答應下來。到了王府,隻見養鵪鶉的人在台階下擠得水泄不通。不一會兒,大親王出來坐在殿上。左右侍從高聲宣布:“有願意鬥鵪鶉的,上前。” 立刻有一人拿著鵪鶉快步走上前。大親王命人放出自己的鵪鶉,那人也放出鵪鶉。兩隻鵪鶉剛一騰躍,那人的鵪鶉就敗下陣來,大親王哈哈大笑。不一會兒,又有幾人上場,都輸了。這時,店主說:“可以了。” 便與王成一同走上前。大親王看了看王成的鵪鶉,說道:“這隻鵪鶉眼睛裏有怒脈,是隻強健的好鳥,不可輕敵。” 於是命人取出一隻鐵喙鵪鶉與之對戰。兩隻鵪鶉騰躍幾個迴合,大親王的鵪鶉便敗下陣來。大親王又挑選了幾隻更好的鵪鶉,結果換了幾次,都輸給了王成的鵪鶉。大親王急忙命人取出宮中的玉鵪鶉,這隻玉鵪鶉羽毛潔白如雪,神駿非凡。王成見狀,心中害怕,跪下請求停止比賽,說:“大王的鵪鶉是神物,我怕傷了我的鵪鶉,毀了我的生計。” 大親王笑著說:“放開它,就算鬥死了,我也會重重賠償你。” 王成這才放開鵪鶉。玉鵪鶉徑直衝向王成的鵪鶉,而王成的鵪鶉則像發怒的公雞一樣,伏地以待。玉鵪鶉用尖嘴攻擊,王成的鵪鶉就像飛翔的仙鶴一樣,飛起反擊。兩隻鵪鶉進退周旋,僵持了大約一個時辰。漸漸地,玉鵪鶉有些懈怠,而王成的鵪鶉卻越發憤怒,攻擊也越發猛烈。沒過多久,玉鵪鶉的羽毛紛紛掉落,垂著翅膀逃走了。圍觀的上千人,無不驚歎羨慕。大親王索要王成的鵪鶉,親自拿在手中,從嘴到爪仔細查看了一遍,然後問王成:“這隻鵪鶉賣嗎?” 王成迴答:“小人沒有固定產業,與它相依為命,不願售賣。” 大親王說:“我給你高價,能讓你擁有中等人家的資產,你願意嗎?” 王成低頭沉思許久,說:“本來不想賣,但大王既然如此喜愛,若能讓小人有衣食之資,我又有何求?” 大親王問價格,王成答一千兩。大親王笑道:“你這傻小子!這算什麽珍寶,竟值一千兩?” 王成說:“大王不把它當寶貝,可在我看來,就是價值連城的美玉也比不上它。” 大親王問:“為何這麽說?” 王成答:“小人帶著它去集市,每天能贏幾兩銀子,換些糧食,一家十幾口人便能免受凍餓之苦,還有什麽寶貝能比得上它?” 大親王說:“我不虧待你,給你二百兩。” 王成搖頭。大親王又加到三百兩,王成看著店主,店主神色不動,王成便說:“承蒙大王厚愛,那就減一百兩吧。” 大親王說:“算了吧!誰會用九百兩買一隻鵪鶉!” 王成收起鵪鶉,作勢要走。大親王喊道:“養鵪鶉的,我給你六百兩,肯賣就成交,否則就算了。” 王成又看向店主,店主依舊神色如常。王成心中十分滿意,生怕錯失良機,忙說:“這個價錢賣,我心裏實在有些不舍。但要是交易不成,恐怕會得罪大王。也罷,就依大王的意思。” 大親王很高興,立刻讓人稱了六百兩銀子給他。王成揣著銀子,拜謝後離開。店主埋怨道:“我怎麽說的,你怎麽這麽著急就賣了!再稍微堅持一下,八百兩銀子就到手了。” 王成迴到住處,將銀子扔在桌上,請店主自行取用,店主不肯接受。王成再三堅持,店主才算了算食宿費用,收下了銀子。王成收拾行裝迴家,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祖母和妻子,一家人拿出銀子,歡喜不已。祖母讓王成購置了三百畝良田,蓋起房屋,製作家具,轉眼間,王家竟成了世家大族。每天清晨,祖母便讓王成去督促耕種,讓王成妻子去督促紡織,稍有懈怠,便會遭到斥責。夫妻二人相安無事,不敢有怨言。三年後,王家越發富裕,祖母卻要告辭離去。夫妻二人苦苦挽留,甚至流下眼淚,祖母這才留了下來。可第二天清晨,他們去看望祖母時,卻發現祖母早已不見蹤影。異史氏說:“富貴大多源於勤奮,唯獨此人得於懶惰,這也是前所未聞之事。卻不知王成雖一貧如洗,卻能堅守本性,這或許就是上天起初拋棄他,最終又憐憫他的原因吧。懶惰之中難道真能生出富貴嗎!”
3.青鳳
在太原,有一戶曾經顯赫的耿氏家族,其宅邸恢宏壯闊。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家道中落,大片樓舍接連荒廢,也因此生出諸多怪異之事。堂屋的門常常自行開合,家中之人時常在半夜被嚇得驚唿喧嘩。耿家主人為此深感困擾,無奈之下,舉家搬到別墅居住,隻留下一位老翁看守門戶。此後,老宅愈發荒蕪破敗,甚至還能聽到裏麵傳來歡聲笑語、歌舞吹奏之聲。耿家有個侄子叫耿去病,生性狂放不羈。他叮囑老翁,若有任何異常,務必趕緊來告知他。一天夜裏,老翁瞧見樓上燈光閃爍,時明時滅,急忙跑去告訴耿去病。耿去病聽聞,一心想要進去窺探其中的怪異,老翁勸阻也不聽。這老宅的門戶路徑,耿去病向來熟悉,他撥開叢生的蒿草,沿著曲折的小道,徑直走了進去。登上樓後,起初並未發現什麽異樣。穿過樓閣,他隱隱聽到有人在低聲交談。於是,他悄悄窺探,隻見兩根巨大的蠟燭燃燒得通明,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晝。一位頭戴儒冠的老者正朝南而坐,對麵是一位老婦人,兩人年紀都在四十多歲。東邊坐著一個少年,大約二十歲左右。右邊則是一位妙齡女郎,剛剛成年。桌上擺滿了美酒佳肴,眾人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耿去病突然闖入,笑著大聲喊道:“有一位不速之客來了!” 眾人頓時驚慌失措,紛紛奔逃躲藏。唯有老者詫異地質問:“你是什麽人,竟敢闖入內室?” 耿去病說道:“這是我家,如今卻被您占據。您獨自享用美酒,卻不邀請主人,是不是太吝嗇了?” 老者仔細打量他,說:“你並非主人。” 耿去病迴答:“我是狂生耿去病,主人的侄子。” 老者連忙恭敬地行禮,說:“久仰您的大名!” 隨後,請耿去病入座,還招唿家人更換酒菜,耿去病趕忙製止。老者便為他斟酒。耿去病說:“我們兩家算是世交,在座的客人不必迴避,還請一並邀請過來。” 老者唿喊:“孝兒!” 不一會兒,少年從外麵進來。老者介紹道:“這是我的兒子。” 少年行禮後坐下,大家簡單地聊了聊家族門第。老者自稱姓胡,名叫義君。耿去病向來豪爽,說起話來談笑風生,孝兒也十分灑脫,兩人相談甚歡,彼此心生好感。耿去病二十一,比孝兒大兩歲,便將孝兒當作弟弟。老者問:“聽聞您的祖父撰寫過《塗山外傳》,您知道嗎?” 耿去病迴答:“知道。” 老者說:“我是塗山氏的後裔。唐朝以後的譜係,我還能記得;五代以前的就失傳了。希望公子能給我講講。” 耿去病便大致講述了塗山女輔佐大禹的功績,言辭中多有潤色,妙語連珠。老者聽後十分高興,對兒子說:“今日有幸聽到從未聽聞之事。公子也不是外人,可請你母親和青鳳一起來聽聽,讓她們也知曉我們祖先的功德。” 孝兒走進內室。不一會兒,老婦人和女郎一同出來。耿去病仔細端詳女郎,隻見她姿態柔弱,嬌美動人,眼神中透著聰慧,世間難尋這般美貌。老者指著老婦人說:“這是我的妻子。” 又指著女郎說:“這是青鳳,我的侄女。她很聰慧,所見所聞過目不忘,所以叫她來聽聽。” 耿去病講完後飲酒,眼睛卻一直盯著青鳳,目不轉睛。青鳳察覺到了,低下頭去。耿去病偷偷用腳輕踩青鳳的腳,青鳳急忙把腳縮迴去,卻也沒有生氣。耿去病此時已神魂顛倒,不能自已,拍案說道:“若能娶到這樣的女子,就算讓我做皇帝我也不換!” 老婦人見耿去病漸漸喝醉,愈發狂放,便和青鳳一起離開了。耿去病大失所望,隻好向老者告辭離去。但他心中始終縈繞著青鳳,難以忘懷。到了夜裏,耿去病又來到老宅,屋內還殘留著淡淡的香氣。他滿心期待地等了一整夜,卻寂靜無聲,沒有絲毫動靜。迴家後,他和妻子商量,想要帶著家人搬到老宅居住,希望能再次遇到青鳳。妻子不同意。於是,耿去病獨自前往,在樓下讀書。夜裏,他正伏在桌上,突然一個披頭散發的惡鬼闖了進來,臉黑得像漆一樣,瞪著眼睛看著耿去病。耿去病卻笑著,用手指蘸著墨汁把自己的臉塗黑,和惡鬼對視,目光灼灼。惡鬼感到羞愧,轉身離去。第二天深夜,耿去病熄滅蠟燭準備睡覺,聽到樓後傳來開門的聲音,“砰” 的一聲。他急忙起身查看,隻見門半開著。不一會兒,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有燭光從房間裏透出。一看,竟是青鳳。青鳳突然看到耿去病,嚇得往後退,急忙關上了門。耿去病連忙跪在地上,誠懇地說:“小生不顧危險來到這裏,實在是因為掛念你。幸好沒有其他人,隻要能和你握一下手,讓我開心一下,我死也無憾了。” 青鳳在門裏遠遠地說:“你這份深情,我怎能不知?但我叔叔家教嚴格,我不敢答應。” 耿去病苦苦哀求:“我也不敢奢望與你有肌膚之親,隻要能再見你一麵就滿足了。” 青鳳似乎有些心動,打開門走了出來,拉著他的手臂。耿去病欣喜若狂,兩人一起走到樓下,耿去病把青鳳抱在懷裏。青鳳說:“幸好我們有前世的緣分,過了今晚,以後再相思也沒用了。” 耿去病問:“為什麽?” 青鳳說:“叔叔怕你太狂放,所以化作惡鬼來嚇唬你,沒想到你不為所動。如今我們已經選好別的地方居住,一家人都在搬東西去新居,我留下來看守,明天就出發了。” 說完,青鳳想要離開,說:“恐怕叔叔要迴來了。” 耿去病強行挽留,想要與她親近。兩人正說著,老者突然闖了進來。青鳳又羞又怕,無地自容,拉著耿去病的手靠在床邊,低著頭,手指不停地擺弄著衣帶,一言不發。老者憤怒地說:“你這賤丫頭,辱沒我家門戶!還不快走,小心我用鞭子抽你!” 青鳳低著頭匆匆離去,老者也跟著出去了。耿去病跟在後麵偷聽,隻聽到老者對青鳳百般責罵,還聽到青鳳嚶嚶哭泣的聲音。耿去病心如刀割,大聲喊道:“罪過都在我身上,與青鳳有什麽關係!如果您能原諒青鳳,就算是刀砍斧劈,我也甘願承受!” 過了許久,外麵寂靜無聲,耿去病才迴去睡覺。從那以後,老宅裏再也沒有傳出任何聲響。耿去病的叔叔聽說了這件事,覺得很奇特,願意把老宅賣給他,也不怎麽計較價錢。耿去病很高興,帶著家人搬了進去。住了一年多,日子過得很愜意,但他從未有一刻忘記青鳳。恰逢清明,耿去病掃墓歸來,看見兩隻小狐狸被狗追趕。其中一隻拚命逃竄,鑽進荒草叢中不見了;另一隻則在道路上驚慌失措,看到耿去病後,緊緊跟著他,哀聲啼叫,耳朵耷拉著,腦袋低垂,像是在向他求救。耿去病心生憐憫,解開衣襟把它抱起來,帶迴家中。關上門,把小狐狸放在床上,沒想到它竟然變成了青鳳。耿去病大喜過望,連忙關切地詢問。青鳳說:“我剛才和婢女玩耍,遭遇了這場大難。如果不是你,我肯定已經葬身狗腹了。希望你不要因為我是異類而嫌棄我。” 耿去病說:“我日夜思念你,魂牽夢繞。見到你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寶,怎麽會嫌棄你呢!” 青鳳說:“這是天意,若不是這次變故,我又怎能與你在一起?幸好婢女肯定會說我已經死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耿去病欣喜萬分,另外收拾了一間屋子讓青鳳居住。過了兩年多,一天夜裏,耿去病正在讀書,孝兒突然進來了。耿去病停下讀書,驚訝地詢問他為何而來。孝兒跪在地上,悲痛地說:“我父親遭遇了大禍,隻有您能救他。他本想親自來求您,又怕您不答應,所以讓我來。” 耿去病問:“什麽事?” 孝兒說:“公子認識莫三郎嗎?” 耿去病說:“他是我的世交之子。” 孝兒說:“明天他會經過這裏,如果他帶著獵獲的狐狸,希望您能把它留下。” 耿去病說:“之前在樓下的羞辱,我一直耿耿於懷,其他事我不想過問。如果一定要我幫忙,除非青鳳來求我!” 孝兒淚流滿麵地說:“鳳妹已經去世三年了。” 耿去病生氣地拂袖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對你們的怨恨就更深了!” 說完,拿起書卷高聲吟誦,不再理會孝兒。孝兒站起身,痛哭著掩麵離去。耿去病來到青鳳的房間,把事情告訴了她。青鳳臉色大變,問:“你到底救不救他?” 耿去病說:“救是會救的。剛才不答應,隻是想報複一下之前他們對我的無禮。” 青鳳這才高興地說:“我從小失去父母,依靠叔叔撫養長大。以前雖然得罪過您,但那也是家規如此。” 耿去病說:“確實如此,隻是讓人心裏難免有些不舒服。如果你真的死了,我肯定不會幫忙。” 青鳳笑著說:“你真狠心!”第二天,莫三郎果然來了,他騎著裝飾華麗的駿馬,帶著弓箭,隨從眾多,十分威風。耿去病出門迎接。隻見莫三郎獵獲的禽獸很多,其中有一隻黑狐狸,皮毛上沾滿了鮮血。耿去病摸了摸,狐狸的皮肉還有些溫熱。他便借口自己的皮衣破舊,請求莫三郎把狐狸送給他修補。莫三郎慷慨地答應了,耿去病立刻把狐狸交給青鳳,然後與莫三郎一起飲酒。客人離開後,青鳳把狐狸抱在懷裏,過了三天,狐狸蘇醒過來,輾轉間又變成了老者。老者睜開眼睛,看到青鳳,以為自己不在人間。青鳳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老者連忙下拜,為之前的過錯表示慚愧和歉意,又高興地看著青鳳說:“我就說你不會死,果然如此。” 青鳳對耿去病說:“你若還念著我,希望能把樓宅借給我叔叔一家,讓我能盡到贍養的責任。” 耿去病答應了。老者紅著臉道謝後離去。到了夜裏,老者果然帶著全家搬了過來。從此,兩家人如同父子家人一般,再也沒有了猜忌。耿去病在書房閑居時,孝兒時常過來與他一起談天宴飲。耿去病的嫡子漸漸長大,他便讓孝兒教導,孝兒教育有方,很有老師的風範。
在郡城的南郭,矗立著一座東嶽廟。廟的大門左右,各有一尊神像,高達丈餘,民間稱其為 “鷹虎神”。神像麵容猙獰,氣勢洶洶,令人望而生畏。廟中有個姓任的道士,每日雞鳴即起,虔誠地焚香誦經。一日,有個偷兒盯上了這座廟,提前潛伏在廟廊的陰暗角落裏。他屏氣斂息,眼睛緊緊盯著道士的一舉一動,隻等道士起身離開,便好潛入寢室大肆搜刮財物。好不容易等到道士離開,偷兒如餓狼般迅速竄進寢室。然而,一番翻找後,他大失所望,這寢室裏實在沒有什麽值錢的東西。就在他準備放棄時,偶然間在床墊下發現了三百文錢。偷兒眼睛放光,毫不猶豫地將錢塞進腰間,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門,貓著腰溜了出去,朝著千佛山的方向逃竄。偷兒一路狂奔,氣喘籲籲,直到覺得遠離了危險,才放慢腳步。當他好不容易抵達千佛山下時,剛鬆了口氣,就看見一個身材魁梧的大漢從山上走來。大漢的左臂上站著一隻蒼鷹,威風凜凜。偷兒不經意間抬眼望去,這一看,嚇得他差點癱倒在地。隻見那大漢麵色銅青,模樣竟與東嶽廟大門旁的 “鷹虎神” 極為相似。偷兒雙腿發軟,渾身顫抖,想要逃跑卻動彈不得。“鷹虎神” 目光如炬,盯著偷兒厲聲喝道:“你偷的錢要拿到哪裏去?” 偷兒嚇得魂飛魄散,“撲通” 一聲跪地,不停地磕頭求饒。“鷹虎神” 大步上前,一把揪住偷兒,像拎小雞似的將他帶迴了東嶽廟。到了廟中,神讓偷兒把偷來的錢全部倒在地上,然後罰他跪在錢旁,不許亂動。過了一會兒,道士做完功課,轉身迴到寢室,看到眼前的一幕,驚得目瞪口呆。偷兒滿臉懊悔,戰戰兢兢地將自己行竊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向道士交代了。道士聽後,搖了搖頭,收起那三百文錢,念在偷兒已受懲罰,便放他離開了。經此一遭,偷兒徹底打消了不勞而獲的念頭,發誓以後要靠自己的雙手正正經經地生活。
2.王成
王成,本是平原一戶故家子弟,奈何生性極為懶惰,日子過得每況愈下,到最後隻剩幾間破屋。他與妻子隻能蜷縮在牛衣裏,生活困苦,夫妻間也時常互相埋怨,日子苦不堪言。盛夏時節,酷熱難耐。村外有座荒廢的周氏園,牆倒屋塌,隻剩一座亭子。村裏人常去那裏借宿,王成也在其中。一日清晨,眾人都早早離去,日上三竿了,王成才慢悠悠地起身,正打算迴家,卻在草叢裏發現了一支金釵。他撿起一看,上麵刻著 “儀賓府製” 的小字。王成祖上曾是衡府儀賓,家中舊物多有這般款式,他拿著釵正滿心疑惑。這時,一位老婦人匆匆趕來尋釵。王成雖窮,卻品性剛直,立刻將釵歸還。老婦人十分欣喜,對他的品德讚不絕口,說道:“這釵本身值不了多少錢,卻是我亡夫的遺物。” 王成好奇詢問其夫何人,老婦人答:“正是儀賓王柬之。” 王成震驚不已:“那是我的祖父啊,怎麽會在此相遇?” 老婦人也驚訝道:“你竟是王柬之的孫子!我本是狐仙,百年前與你祖父相愛,他去世後,我便隱居起來。路過此處遺落金釵,恰好被你撿到,這難道不是天意嗎!” 王成曾聽聞祖父有位狐妻,便信了她的話,熱情邀請老婦人去家中做客,老婦人欣然應允。王成喚妻子出來相見,妻子身著破舊棉衣,麵黃肌瘦。老婦人見狀,不禁感歎:“唉!王柬之的孫子,竟貧困至此!” 又看看那冷灶無煙,問道:“這般家境,如何維持生計?” 王成妻子便細細訴說家中窘況,說著說著,忍不住抽泣起來。老婦人將金釵交給她,讓她拿去換錢買米,約好三日後再來相見。王成挽留,老婦人卻說:“你連妻子都養不活,我在這,也不過是徒增負擔,又有何用?” 說罷便徑直離去。王成向妻子說明緣由,妻子十分害怕。王成稱讚老婦人仗義,讓妻子將她當作長輩侍奉,妻子答應了。三日後,老婦人果然來了,還拿出幾兩銀子,買了一石粟米和一石麥子。夜裏,她與王成妻子同睡在短榻上。起初,王成妻子很害怕,但見老婦人真心實意,便不再懷疑。第二天,老婦人對王成說:“孫兒,莫要偷懶,得做點小生意,坐吃山空可不行!” 王成無奈表示沒有本錢。老婦人道:“你祖父在世時,金銀任我取用,我身為世外之人,無需這些財物,所以沒拿多少。積攢下來的四十兩買花粉的錢,至今還留著。放著也無用,你拿去全部買葛布,即刻前往京城,定能賺些小錢。” 王成依言照做,買了五十多匹葛布迴來。老婦人讓他趕緊收拾行囊上路,算著六七天便可抵達京城。臨行前,老婦人叮囑:“要勤奮莫偷懶,動作要快別遲緩,晚一天,可就後悔莫及了!” 王成鄭重答應,帶著貨物踏上旅程。途中突遇大雨,王成的衣鞋都被浸濕。他生平從未受過這般風霜,疲憊不堪,隻好暫在旅舍休息。沒想到雨下個不停,從早到晚,簷下雨如細繩。過了一夜,道路泥濘不堪,隻見往來行人雙腳深陷泥中,王成心中畏懼,實在不想再走。等到中午,路麵才漸漸幹燥,可陰雲又密布,大雨再次傾盆而下。王成又耽擱了兩日才重新出發。快到京城時,聽聞葛布價格飛漲,他心中暗自歡喜。進城後,在客店安頓好,店主卻惋惜他來晚了。原來,南方道路剛通時,葛布極為稀少,貝勒府急需采購,價格瞬間飆升,比平常高出三倍。前一天,貝勒府剛剛采購充足,後來的人都失望而歸。店主將此事告知王成,王成頓時鬱悶不已。過了幾日,葛布越來越多,價格持續下跌,王成覺得無利可圖,不肯售賣。又過了十幾天,算算食宿費用,王成越發憂愁煩悶。店主勸他低價賣掉,再另謀出路。王成無奈聽從,結果虧了十幾兩銀子,才將葛布全部脫手。他早起打算迴家,卻發現囊中銀子不翼而飛。王成驚慌地告知店主,店主也毫無辦法。有人勸他報官,讓店主賠償。王成卻歎道:“這是我的命數,與店主何幹?” 店主聽聞,十分感激,贈送他五兩銀子,安慰他迴家。王成心想,如此這般,實在無顏迴去見祖母,在店中徘徊不定,進退兩難。這時,他恰好看到有人鬥鵪鶉,一注輸贏可達數千錢,每隻鵪鶉售價常常超過百錢。王成心中一動,盤算著囊中錢財剛好夠販賣鵪鶉,便與店主商量,店主極力慫恿他,還承諾讓他免費住宿吃飯。王成大喜,立刻行動,買了滿滿一擔鵪鶉,再次迴到京城。店主很高興,預祝他能快速售出。然而,到了夜裏,大雨傾盆,一直下到天亮。清晨,街道積水成河,雨還下個不停。王成隻能待在店裏等天晴,可一連數日,雨勢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他起身查看籠中的鵪鶉,發現漸漸有鵪鶉死去。王成驚恐萬分,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天,死的鵪鶉更多了,最後隻剩下幾隻,他便將它們放在一個籠子裏飼養。過了一夜再去看,竟隻剩下一隻鵪鶉。王成忍不住向店主哭訴,店主也為他感到惋惜。王成自覺錢財耗盡,無顏迴鄉,隻想一死了之,店主連忙勸慰他。兩人一起去看那隻僅存的鵪鶉,店主仔細端詳後說:“這隻鵪鶉似乎很不一般。其他鵪鶉的死,說不定是被它鬥殺的。你反正閑著無事,不妨訓練它,要是真的厲害,靠鬥鵪鶉也能謀生。” 王成聽從了店主的建議。經過訓練,鵪鶉變得十分矯健。店主讓王成帶著它去街頭與人賭酒食,這隻鵪鶉異常勇猛,每次都能獲勝。店主很高興,給王成一些錢,讓他去和富家子弟賭鬥,結果王成三戰三勝。半年下來,王成積攢了二十兩銀子,心裏漸漸踏實起來,對這隻鵪鶉也越發珍視,視若性命。原來,大親王喜愛鵪鶉,每到上元節,都會讓民間養鵪鶉的人進入王府鬥鵪鶉。店主對王成說:“如今你大富的機會來了,隻是不知這是否是你的命數。” 於是將此事告知王成,並帶著他一同前往王府。臨行前,店主叮囑:“要是輸了,就垂頭喪氣地出來。倘若有萬一,你的鵪鶉鬥贏了,大親王若想買,你先別答應;要是他堅持,你就看我的眼色,等我點頭,你再答應。” 王成答應下來。到了王府,隻見養鵪鶉的人在台階下擠得水泄不通。不一會兒,大親王出來坐在殿上。左右侍從高聲宣布:“有願意鬥鵪鶉的,上前。” 立刻有一人拿著鵪鶉快步走上前。大親王命人放出自己的鵪鶉,那人也放出鵪鶉。兩隻鵪鶉剛一騰躍,那人的鵪鶉就敗下陣來,大親王哈哈大笑。不一會兒,又有幾人上場,都輸了。這時,店主說:“可以了。” 便與王成一同走上前。大親王看了看王成的鵪鶉,說道:“這隻鵪鶉眼睛裏有怒脈,是隻強健的好鳥,不可輕敵。” 於是命人取出一隻鐵喙鵪鶉與之對戰。兩隻鵪鶉騰躍幾個迴合,大親王的鵪鶉便敗下陣來。大親王又挑選了幾隻更好的鵪鶉,結果換了幾次,都輸給了王成的鵪鶉。大親王急忙命人取出宮中的玉鵪鶉,這隻玉鵪鶉羽毛潔白如雪,神駿非凡。王成見狀,心中害怕,跪下請求停止比賽,說:“大王的鵪鶉是神物,我怕傷了我的鵪鶉,毀了我的生計。” 大親王笑著說:“放開它,就算鬥死了,我也會重重賠償你。” 王成這才放開鵪鶉。玉鵪鶉徑直衝向王成的鵪鶉,而王成的鵪鶉則像發怒的公雞一樣,伏地以待。玉鵪鶉用尖嘴攻擊,王成的鵪鶉就像飛翔的仙鶴一樣,飛起反擊。兩隻鵪鶉進退周旋,僵持了大約一個時辰。漸漸地,玉鵪鶉有些懈怠,而王成的鵪鶉卻越發憤怒,攻擊也越發猛烈。沒過多久,玉鵪鶉的羽毛紛紛掉落,垂著翅膀逃走了。圍觀的上千人,無不驚歎羨慕。大親王索要王成的鵪鶉,親自拿在手中,從嘴到爪仔細查看了一遍,然後問王成:“這隻鵪鶉賣嗎?” 王成迴答:“小人沒有固定產業,與它相依為命,不願售賣。” 大親王說:“我給你高價,能讓你擁有中等人家的資產,你願意嗎?” 王成低頭沉思許久,說:“本來不想賣,但大王既然如此喜愛,若能讓小人有衣食之資,我又有何求?” 大親王問價格,王成答一千兩。大親王笑道:“你這傻小子!這算什麽珍寶,竟值一千兩?” 王成說:“大王不把它當寶貝,可在我看來,就是價值連城的美玉也比不上它。” 大親王問:“為何這麽說?” 王成答:“小人帶著它去集市,每天能贏幾兩銀子,換些糧食,一家十幾口人便能免受凍餓之苦,還有什麽寶貝能比得上它?” 大親王說:“我不虧待你,給你二百兩。” 王成搖頭。大親王又加到三百兩,王成看著店主,店主神色不動,王成便說:“承蒙大王厚愛,那就減一百兩吧。” 大親王說:“算了吧!誰會用九百兩買一隻鵪鶉!” 王成收起鵪鶉,作勢要走。大親王喊道:“養鵪鶉的,我給你六百兩,肯賣就成交,否則就算了。” 王成又看向店主,店主依舊神色如常。王成心中十分滿意,生怕錯失良機,忙說:“這個價錢賣,我心裏實在有些不舍。但要是交易不成,恐怕會得罪大王。也罷,就依大王的意思。” 大親王很高興,立刻讓人稱了六百兩銀子給他。王成揣著銀子,拜謝後離開。店主埋怨道:“我怎麽說的,你怎麽這麽著急就賣了!再稍微堅持一下,八百兩銀子就到手了。” 王成迴到住處,將銀子扔在桌上,請店主自行取用,店主不肯接受。王成再三堅持,店主才算了算食宿費用,收下了銀子。王成收拾行裝迴家,將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祖母和妻子,一家人拿出銀子,歡喜不已。祖母讓王成購置了三百畝良田,蓋起房屋,製作家具,轉眼間,王家竟成了世家大族。每天清晨,祖母便讓王成去督促耕種,讓王成妻子去督促紡織,稍有懈怠,便會遭到斥責。夫妻二人相安無事,不敢有怨言。三年後,王家越發富裕,祖母卻要告辭離去。夫妻二人苦苦挽留,甚至流下眼淚,祖母這才留了下來。可第二天清晨,他們去看望祖母時,卻發現祖母早已不見蹤影。異史氏說:“富貴大多源於勤奮,唯獨此人得於懶惰,這也是前所未聞之事。卻不知王成雖一貧如洗,卻能堅守本性,這或許就是上天起初拋棄他,最終又憐憫他的原因吧。懶惰之中難道真能生出富貴嗎!”
3.青鳳
在太原,有一戶曾經顯赫的耿氏家族,其宅邸恢宏壯闊。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家道中落,大片樓舍接連荒廢,也因此生出諸多怪異之事。堂屋的門常常自行開合,家中之人時常在半夜被嚇得驚唿喧嘩。耿家主人為此深感困擾,無奈之下,舉家搬到別墅居住,隻留下一位老翁看守門戶。此後,老宅愈發荒蕪破敗,甚至還能聽到裏麵傳來歡聲笑語、歌舞吹奏之聲。耿家有個侄子叫耿去病,生性狂放不羈。他叮囑老翁,若有任何異常,務必趕緊來告知他。一天夜裏,老翁瞧見樓上燈光閃爍,時明時滅,急忙跑去告訴耿去病。耿去病聽聞,一心想要進去窺探其中的怪異,老翁勸阻也不聽。這老宅的門戶路徑,耿去病向來熟悉,他撥開叢生的蒿草,沿著曲折的小道,徑直走了進去。登上樓後,起初並未發現什麽異樣。穿過樓閣,他隱隱聽到有人在低聲交談。於是,他悄悄窺探,隻見兩根巨大的蠟燭燃燒得通明,把屋子照得如同白晝。一位頭戴儒冠的老者正朝南而坐,對麵是一位老婦人,兩人年紀都在四十多歲。東邊坐著一個少年,大約二十歲左右。右邊則是一位妙齡女郎,剛剛成年。桌上擺滿了美酒佳肴,眾人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耿去病突然闖入,笑著大聲喊道:“有一位不速之客來了!” 眾人頓時驚慌失措,紛紛奔逃躲藏。唯有老者詫異地質問:“你是什麽人,竟敢闖入內室?” 耿去病說道:“這是我家,如今卻被您占據。您獨自享用美酒,卻不邀請主人,是不是太吝嗇了?” 老者仔細打量他,說:“你並非主人。” 耿去病迴答:“我是狂生耿去病,主人的侄子。” 老者連忙恭敬地行禮,說:“久仰您的大名!” 隨後,請耿去病入座,還招唿家人更換酒菜,耿去病趕忙製止。老者便為他斟酒。耿去病說:“我們兩家算是世交,在座的客人不必迴避,還請一並邀請過來。” 老者唿喊:“孝兒!” 不一會兒,少年從外麵進來。老者介紹道:“這是我的兒子。” 少年行禮後坐下,大家簡單地聊了聊家族門第。老者自稱姓胡,名叫義君。耿去病向來豪爽,說起話來談笑風生,孝兒也十分灑脫,兩人相談甚歡,彼此心生好感。耿去病二十一,比孝兒大兩歲,便將孝兒當作弟弟。老者問:“聽聞您的祖父撰寫過《塗山外傳》,您知道嗎?” 耿去病迴答:“知道。” 老者說:“我是塗山氏的後裔。唐朝以後的譜係,我還能記得;五代以前的就失傳了。希望公子能給我講講。” 耿去病便大致講述了塗山女輔佐大禹的功績,言辭中多有潤色,妙語連珠。老者聽後十分高興,對兒子說:“今日有幸聽到從未聽聞之事。公子也不是外人,可請你母親和青鳳一起來聽聽,讓她們也知曉我們祖先的功德。” 孝兒走進內室。不一會兒,老婦人和女郎一同出來。耿去病仔細端詳女郎,隻見她姿態柔弱,嬌美動人,眼神中透著聰慧,世間難尋這般美貌。老者指著老婦人說:“這是我的妻子。” 又指著女郎說:“這是青鳳,我的侄女。她很聰慧,所見所聞過目不忘,所以叫她來聽聽。” 耿去病講完後飲酒,眼睛卻一直盯著青鳳,目不轉睛。青鳳察覺到了,低下頭去。耿去病偷偷用腳輕踩青鳳的腳,青鳳急忙把腳縮迴去,卻也沒有生氣。耿去病此時已神魂顛倒,不能自已,拍案說道:“若能娶到這樣的女子,就算讓我做皇帝我也不換!” 老婦人見耿去病漸漸喝醉,愈發狂放,便和青鳳一起離開了。耿去病大失所望,隻好向老者告辭離去。但他心中始終縈繞著青鳳,難以忘懷。到了夜裏,耿去病又來到老宅,屋內還殘留著淡淡的香氣。他滿心期待地等了一整夜,卻寂靜無聲,沒有絲毫動靜。迴家後,他和妻子商量,想要帶著家人搬到老宅居住,希望能再次遇到青鳳。妻子不同意。於是,耿去病獨自前往,在樓下讀書。夜裏,他正伏在桌上,突然一個披頭散發的惡鬼闖了進來,臉黑得像漆一樣,瞪著眼睛看著耿去病。耿去病卻笑著,用手指蘸著墨汁把自己的臉塗黑,和惡鬼對視,目光灼灼。惡鬼感到羞愧,轉身離去。第二天深夜,耿去病熄滅蠟燭準備睡覺,聽到樓後傳來開門的聲音,“砰” 的一聲。他急忙起身查看,隻見門半開著。不一會兒,傳來細碎的腳步聲,有燭光從房間裏透出。一看,竟是青鳳。青鳳突然看到耿去病,嚇得往後退,急忙關上了門。耿去病連忙跪在地上,誠懇地說:“小生不顧危險來到這裏,實在是因為掛念你。幸好沒有其他人,隻要能和你握一下手,讓我開心一下,我死也無憾了。” 青鳳在門裏遠遠地說:“你這份深情,我怎能不知?但我叔叔家教嚴格,我不敢答應。” 耿去病苦苦哀求:“我也不敢奢望與你有肌膚之親,隻要能再見你一麵就滿足了。” 青鳳似乎有些心動,打開門走了出來,拉著他的手臂。耿去病欣喜若狂,兩人一起走到樓下,耿去病把青鳳抱在懷裏。青鳳說:“幸好我們有前世的緣分,過了今晚,以後再相思也沒用了。” 耿去病問:“為什麽?” 青鳳說:“叔叔怕你太狂放,所以化作惡鬼來嚇唬你,沒想到你不為所動。如今我們已經選好別的地方居住,一家人都在搬東西去新居,我留下來看守,明天就出發了。” 說完,青鳳想要離開,說:“恐怕叔叔要迴來了。” 耿去病強行挽留,想要與她親近。兩人正說著,老者突然闖了進來。青鳳又羞又怕,無地自容,拉著耿去病的手靠在床邊,低著頭,手指不停地擺弄著衣帶,一言不發。老者憤怒地說:“你這賤丫頭,辱沒我家門戶!還不快走,小心我用鞭子抽你!” 青鳳低著頭匆匆離去,老者也跟著出去了。耿去病跟在後麵偷聽,隻聽到老者對青鳳百般責罵,還聽到青鳳嚶嚶哭泣的聲音。耿去病心如刀割,大聲喊道:“罪過都在我身上,與青鳳有什麽關係!如果您能原諒青鳳,就算是刀砍斧劈,我也甘願承受!” 過了許久,外麵寂靜無聲,耿去病才迴去睡覺。從那以後,老宅裏再也沒有傳出任何聲響。耿去病的叔叔聽說了這件事,覺得很奇特,願意把老宅賣給他,也不怎麽計較價錢。耿去病很高興,帶著家人搬了進去。住了一年多,日子過得很愜意,但他從未有一刻忘記青鳳。恰逢清明,耿去病掃墓歸來,看見兩隻小狐狸被狗追趕。其中一隻拚命逃竄,鑽進荒草叢中不見了;另一隻則在道路上驚慌失措,看到耿去病後,緊緊跟著他,哀聲啼叫,耳朵耷拉著,腦袋低垂,像是在向他求救。耿去病心生憐憫,解開衣襟把它抱起來,帶迴家中。關上門,把小狐狸放在床上,沒想到它竟然變成了青鳳。耿去病大喜過望,連忙關切地詢問。青鳳說:“我剛才和婢女玩耍,遭遇了這場大難。如果不是你,我肯定已經葬身狗腹了。希望你不要因為我是異類而嫌棄我。” 耿去病說:“我日夜思念你,魂牽夢繞。見到你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寶,怎麽會嫌棄你呢!” 青鳳說:“這是天意,若不是這次變故,我又怎能與你在一起?幸好婢女肯定會說我已經死了,這樣我們就可以永遠在一起了。” 耿去病欣喜萬分,另外收拾了一間屋子讓青鳳居住。過了兩年多,一天夜裏,耿去病正在讀書,孝兒突然進來了。耿去病停下讀書,驚訝地詢問他為何而來。孝兒跪在地上,悲痛地說:“我父親遭遇了大禍,隻有您能救他。他本想親自來求您,又怕您不答應,所以讓我來。” 耿去病問:“什麽事?” 孝兒說:“公子認識莫三郎嗎?” 耿去病說:“他是我的世交之子。” 孝兒說:“明天他會經過這裏,如果他帶著獵獲的狐狸,希望您能把它留下。” 耿去病說:“之前在樓下的羞辱,我一直耿耿於懷,其他事我不想過問。如果一定要我幫忙,除非青鳳來求我!” 孝兒淚流滿麵地說:“鳳妹已經去世三年了。” 耿去病生氣地拂袖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對你們的怨恨就更深了!” 說完,拿起書卷高聲吟誦,不再理會孝兒。孝兒站起身,痛哭著掩麵離去。耿去病來到青鳳的房間,把事情告訴了她。青鳳臉色大變,問:“你到底救不救他?” 耿去病說:“救是會救的。剛才不答應,隻是想報複一下之前他們對我的無禮。” 青鳳這才高興地說:“我從小失去父母,依靠叔叔撫養長大。以前雖然得罪過您,但那也是家規如此。” 耿去病說:“確實如此,隻是讓人心裏難免有些不舒服。如果你真的死了,我肯定不會幫忙。” 青鳳笑著說:“你真狠心!”第二天,莫三郎果然來了,他騎著裝飾華麗的駿馬,帶著弓箭,隨從眾多,十分威風。耿去病出門迎接。隻見莫三郎獵獲的禽獸很多,其中有一隻黑狐狸,皮毛上沾滿了鮮血。耿去病摸了摸,狐狸的皮肉還有些溫熱。他便借口自己的皮衣破舊,請求莫三郎把狐狸送給他修補。莫三郎慷慨地答應了,耿去病立刻把狐狸交給青鳳,然後與莫三郎一起飲酒。客人離開後,青鳳把狐狸抱在懷裏,過了三天,狐狸蘇醒過來,輾轉間又變成了老者。老者睜開眼睛,看到青鳳,以為自己不在人間。青鳳詳細地講述了事情的經過。老者連忙下拜,為之前的過錯表示慚愧和歉意,又高興地看著青鳳說:“我就說你不會死,果然如此。” 青鳳對耿去病說:“你若還念著我,希望能把樓宅借給我叔叔一家,讓我能盡到贍養的責任。” 耿去病答應了。老者紅著臉道謝後離去。到了夜裏,老者果然帶著全家搬了過來。從此,兩家人如同父子家人一般,再也沒有了猜忌。耿去病在書房閑居時,孝兒時常過來與他一起談天宴飲。耿去病的嫡子漸漸長大,他便讓孝兒教導,孝兒教育有方,很有老師的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