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聶小倩
在浙江,有個名叫寧采臣的男子,為人慷慨豪爽,格外注重自身的品行操守,向來對人宣稱:“我這一生,絕不多看其他女子一眼。”一日,寧采臣前往金華。行至城北,他見一座蘭若寺,寺中殿塔巍峨壯麗,可四周蓬蒿長得比人還高,仿佛久無人跡。東西兩側的僧舍,雙扉虛掩,唯有南邊有一小舍,門鎖嶄新。再看殿東角落,翠竹鬱鬱蔥蔥,階下有個巨大的池塘,野生的蓮藕已然開花。寧采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清幽之地。恰逢學使前來考核,城中房舍價格昂貴,他便打算在此留宿,於是一邊在寺中散步,一邊等待僧人歸來。傍晚時分,有個士人前來打開南邊小舍的門。寧采臣趕忙上前行禮,並說明自己想借住的想法。士人說道:“這裏沒有房主,我也是寄居於此。你若能忍受這荒涼,日後常來交流,那便再好不過!” 寧采臣十分欣喜,找來幹草當作床鋪,支起木板當作桌子,準備長久居住。當晚,明月高懸,清輝如水。二人在殿廊下促膝而坐,各自通報姓名。士人自稱姓燕,字赤霞。寧采臣原以為他是來參加考試的,可聽其口音,並不像浙江人。詢問之下,燕赤霞稱自己是秦人,言語間樸實誠懇。聊了一會兒後,兩人無話可說,便拱手作別,各自迴房休息。寧采臣因初來乍到,久久難以入眠。忽然聽到屋子北麵傳來低語聲,似乎有人在交談。他起身,趴在北壁的石窗下悄悄窺探。隻見短牆外有個小院落,有個四十多歲的婦人,還有一個老媼,穿著暗紅色衣服,頭上插著簪子,滿臉皺紋,老態龍鍾,二人正在月下交談。婦人問:“小倩怎麽這麽久還不來?” 老媼說:“大概快來了。” 婦人又問:“她該不會在姥姥那兒有怨言吧?” 老媼迴答:“沒聽說,隻是看她神色好像有些憂愁。” 婦人說:“這丫頭還是不要結識太多人為好。” 話還沒說完,就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走來,容貌絕美,豔麗非凡。老媼笑著說:“我們在背後議論人,沒想到這小丫頭悄無聲息地就來了,幸好沒說她壞話。” 又說:“小娘子真是如畫中人,要是我是男子,恐怕也會被迷得神魂顛倒。” 女子說:“姥姥不誇讚我,還有誰會說我好呢?” 接著,婦人、女子又低聲交談了幾句,寧采臣聽不清她們在說什麽。他以為是鄰居家眷,便不再理會,準備睡覺,又過了許久,外麵才安靜下來。剛要入睡,寧采臣感覺有人來到自己的住處。他急忙起身查看,原來是北院的那個女子。女子笑著說:“月夜難眠,想與你共度良宵。” 寧采臣一臉嚴肅地說:“你要顧及他人的議論,我也害怕流言蜚語。一旦失足,廉恥便蕩然無存。” 女子說:“夜裏沒人知道。” 寧采臣又嗬斥她。女子猶豫不決,似乎還想說些什麽。寧采臣大聲叱道:“趕緊走!不然,我就喊南舍的人知道。” 女子害怕了,轉身離開。走到門口,她忽然又迴來,把一錠黃金放在褥子上。寧采臣撿起黃金扔到院子裏,說:“不義之財,別弄髒了我的口袋!” 女子滿臉羞愧地出去,撿起金子自言自語道:“這男子真是鐵石心腸。”第二天清晨,有個蘭溪的書生帶著一個仆人來此候考,住在東廂。到了夜裏,書生突然暴斃。他的腳心有個小孔,像是被錐子刺的,還有細細的血流出,眾人都不知是何緣故。過了一夜,書生的仆人也死了,症狀相同。傍晚,燕赤霞迴來,寧采臣向他詢問此事,燕赤霞認為是鬼魅作祟。寧采臣向來剛正,對此並不太在意。半夜時分,女子再次來到寧采臣的房間,對他說:“我見過的人多了,卻從未見過像你這般剛正的人。你真是聖賢君子,我不敢欺騙你。我叫小倩,姓聶,十八歲就夭折了,被葬在寺旁。我被妖物威脅,被迫做些下賤之事,厚著臉皮討好別人,實在不是我所願意的。如今寺裏沒有可殺之人,恐怕夜叉就要來了。” 寧采臣驚恐地向她求計。女子說:“和燕生同住一室便可免去災禍。” 寧采臣問:“你為何不迷惑燕生?” 女子迴答:“他是個奇人,我根本不敢靠近。” 寧采臣又問:“你是如何迷惑人的?” 女子說:“與我親昵的人,我會暗中用錐子刺他的腳,他就會茫然無知,我趁機吸取他的血供給妖物飲用。我還會用金子迷惑人,那其實不是金子,而是羅刹鬼骨,留下它能截取人的心肝。這兩種手段,不過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喜好罷了。” 寧采臣聽後十分感激,詢問防範的日期,女子說是明晚。臨別時,女子哭泣著說:“我深陷苦海,求上岸而不得。你義氣衝天,定能救我於水火。倘若你肯將我的屍骨收斂,歸葬於故鄉,那便是再造之恩。” 寧采臣毅然答應。他又問女子埋葬的地方,女子說:“隻要記住白楊樹上有烏鴉巢的便是。” 說完便出門,消失不見了。第二天,寧采臣擔心燕赤霞外出,早早前去邀請他過來。辰時過後,寧采臣準備好酒菜,留意觀察燕赤霞。提出要與他同宿,燕赤霞以自己喜歡獨處為由推辭。寧采臣不聽,強行帶著臥具過來,燕赤霞不得已,隻好搬來床鋪與他同宿。燕赤霞叮囑道:“我知道你是大丈夫,十分欽佩。但我有個隱情,難以立刻說出口。希望你不要翻看我的箱子包袱,不然對我們倆都不利。” 寧采臣認真地答應了。兩人各自就寢後,燕赤霞把箱子放在窗台上,躺下不久,便鼾聲如雷。寧采臣卻難以入睡。將近一更天時,窗外隱隱約約有人影。不一會兒,那人靠近窗戶窺探,目光閃爍。寧采臣十分害怕,剛想叫醒燕赤霞,忽然有個東西從箱子裏破箱而出,光芒耀眼如白練,撞斷了窗上的石欞,如閃電般射出,隨即又迅速收迴,眨眼間便消失不見。燕赤霞驚醒起身,寧采臣假裝睡著偷偷觀察。燕赤霞捧著箱子查看,取出一個東西,對著月光嗅了嗅,那東西白光晶瑩,長約二寸,寬窄如同韭菜葉。隨後,他將東西層層包裹好,仍舊放迴破箱子裏,自言自語道:“什麽老妖怪,如此大膽,竟弄壞了我的箱子。” 說完又躺下睡覺。寧采臣對此十分驚奇,起身詢問,並告知自己所見。燕赤霞說:“既然你我相知相惜,我也不敢隱瞞。我是個劍客。若不是那石欞擋著,妖怪當場就會斃命;即便如此,它也受了傷。” 寧采臣問:“你包裹的是什麽東西?” 燕赤霞迴答:“是劍。剛才我嗅了嗅,有妖氣。” 寧采臣想看看,燕赤霞大方地拿出來給他看,原來是一把閃爍著微光的小劍。從此,寧采臣對燕赤霞越發敬重。第二天,寧采臣看到窗外有血跡。他便出寺向北走去,隻見荒墳一座連著一座,果然有一棵白楊,樹頂有個烏鴉巢。等一切安排妥當,寧采臣便準備收拾行裝迴家。燕赤霞為他設宴餞行,情義深厚,並把一個破革囊送給寧采臣,說:“這是劍袋,好好收藏可以遠離鬼怪。” 寧采臣想跟他學習劍術,燕赤霞說:“像你這樣信義剛直的人,本可以學習。但你命中注定是富貴中人,並非此道中人。”寧采臣假稱有個妹妹葬在此處,挖出了女子的屍骨,用衣服被褥收斂好,租了條船迴家。寧采臣的書房臨近野外,他便在書房外為小倩營建墳墓,祭祀時祝禱說:“可憐你孤魂無依,我把你葬在我居所附近,日後歌哭之聲相聞,希望你不會被惡鬼欺淩。這一杯薄酒,不太甘醇,希望你不要嫌棄!” 祝禱完畢,寧采臣正準備返迴,忽然聽到有人唿喊:“等等我,一起走!” 迴頭一看,竟是小倩。小倩歡喜地謝道:“你如此信義,我就是死十次也難以報答。請讓我跟你迴去,拜見你的母親,做你的妾室,我絕不後悔。” 仔細端詳,小倩肌膚似流霞般動人,雙足如細筍般小巧,在白晝下打量,更覺她嬌豔絕倫。於是,小倩便與寧采臣一同來到書房。寧采臣讓她稍作等待,自己先進去告訴母親。母親聽後十分驚愕。當時寧采臣的妻子久病在床,母親告誡他不要聲張,以免驚嚇到妻子。正說著,小倩已輕盈地走進來,跪在地上行禮。寧采臣說:“這就是小倩。” 母親驚訝得不知所措。小倩對母親說:“我孤身一人,遠離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庇護,恩重如山,我願做些粗活,以報答他的高義。” 母親見她身姿綽約,十分可愛,這才敢與她交談,說:“小娘子能眷顧我兒,我高興還來不及。但我一生隻有這一個兒子,要延續香火,不敢讓他娶鬼為妻。” 小倩說:“我對公子絕無二心。既然您老人家不信任我這陰間之人,那就讓我以兄妹之禮侍奉您,早晚陪伴,您看如何?” 母親憐憫她的誠懇,便答應了。小倩想要拜見嫂子,母親以妻子生病為由推辭,這才作罷。小倩隨即走進廚房,代替母親做飯。在房間裏進進出出,就像在自己家一樣熟悉。傍晚,母親心中害怕小倩,讓她迴去休息,也不給她準備床褥。小倩看出母親的心思,便徑直離去。路過書房時,她想進去,卻又退了迴來,在門外徘徊,似乎有所畏懼。寧采臣唿喊她,小倩說:“房間裏有劍氣,讓我害怕。之前在路上沒與你相見,就是這個原因。” 寧采臣這才明白是革囊的緣故,便把革囊取下來掛到其他房間。小倩這才走進來,在燭火下坐下。過了一會兒,她一句話也不說。許久,小倩問:“你晚上讀書嗎?我年少時讀過《楞嚴經》,如今大多遺忘了。想求你找一卷,晚上閑暇時請你幫我指正。” 寧采臣答應了。小倩又靜靜地坐著,二更將盡,也不說離開。寧采臣催促她,小倩憂傷地說:“我這異域孤魂,實在害怕那荒墳。” 寧采臣說:“書房裏沒有別的床鋪,況且我們是兄妹,也該避嫌。” 小倩起身,眉頭緊皺,仿佛要哭出來,腳步遲緩,慢悠悠地出門,走下台階後便消失不見了。寧采臣暗自憐憫她,想留她在別的床上留宿,又怕母親生氣。小倩每天早上都來拜見母親,端著水為母親洗漱,在堂下幫忙幹活,處處都迎合母親的心意。黃昏時,她便告辭離開,總會路過書房,就著燭光誦讀佛經。察覺到寧采臣要休息了,她才神情哀傷地離開。起初,寧采臣的妻子重病在身,母親勞累不堪;自從有了小倩,母親輕鬆了許多,心中十分感激。日子久了,母女倆愈發親密,母親竟忘了小倩是鬼,不忍心讓她晚上離開,便留她與自己同睡同起。小倩剛來的時候從不飲食,半年後漸漸能喝些稀粥。母子倆都十分疼愛她,忌諱說她是鬼,旁人也分辨不出來。不久,寧采臣的妻子去世,母親暗中有接納小倩為兒媳的想法,可又擔心對兒子不利。小倩微微察覺到母親的心思,找機會告訴母親:“我來這裏一年多了,您應當了解我的為人。我之所以跟公子來,是不想再禍害路人。我沒有別的想法,隻因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敬仰,我實在想陪伴他三數年,借此博個封誥,以光耀我在陰間的家族。” 母親也知道小倩沒有惡意,但擔心她不能延續香火。小倩說:“子女是上天賜予的。公子命中有福,會有三個兒子振興家族,不會因為我是鬼妻就被剝奪。” 母親相信了她的話,與兒子商議。寧采臣十分歡喜,於是擺下宴席,告知親戚朋友。有人請求見見新媳婦,小倩大方地盛裝出場,滿堂賓客都看得目瞪口呆,反而不懷疑她是鬼,還以為她是仙女。從此,五服之內的親戚女眷,都帶著禮物前來祝賀,爭著與她結識。小倩擅長畫蘭花、梅花,常常以小幅畫作作為酬答,得到的人都把畫珍藏起來,視為珍寶。一天,小倩在窗前低頭沉思,神情惆悵若失。忽然問:“革囊在哪裏?” 寧采臣說:“因為你害怕,所以我把它放到別的地方了。” 小倩說:“我沾染人間生氣已久,應該不再害怕了,把它取來掛在床頭吧。” 寧采臣詢問原因,小倩說:“這三天來,我的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我想金華的妖物,恨我逃得遠遠的,恐怕早晚就會找來。” 寧采臣果然把革囊取來。小倩反複查看,說:“這是劍仙用來裝人頭的。破舊成這樣,不知道殺過多少人了!我今天看到它,還渾身發抖。” 於是把革囊掛了起來。第二天,小倩又讓寧采臣把革囊移到門上懸掛。夜裏,小倩對著燭火而坐,忽然有個東西如飛鳥般飛來。小倩驚慌地躲到帷幕後麵。寧采臣一看,那東西形如夜叉,眼睛如電,舌頭血紅,張牙舞爪地撲來。到了門前,它卻停下腳步,徘徊了許久,漸漸靠近革囊,伸出爪子去抓,似乎要把革囊撕裂。革囊忽然 “格” 的一聲響,大得像個竹筐,恍惚間有個鬼物突出半身,將夜叉揪了進去,隨後便沒了聲響,革囊也頓時縮成原來的樣子。寧采臣又驚又詫,小倩也走了出來,十分高興地說:“沒事了!” 兩人一起查看革囊,裏麵隻有幾鬥清水而已。幾年後,寧采臣果然考中進士,還生了一個兒子。納妾之後,又各自生了一個兒子,幾個兒子在仕途上都頗有建樹。
2.義鼠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在地上。楊天一站在自家院子裏,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隻見兩隻老鼠從角落裏鑽了出來,它們原本在歡快地穿梭嬉戲,全然沒料到危險正悄然降臨。突然,一條隱蔽在暗處的蛇如閃電般出擊,瞬間將其中一隻老鼠緊緊纏住,並迅速吞入口中。另一隻老鼠目睹同伴遭遇不測,眼睛瞪得像花椒粒一般大,它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可麵對龐大的蛇,它隻能遠遠地站著,渾身顫抖,不敢貿然上前。蛇飽餐一頓後,慢悠悠地朝著洞穴蜿蜒爬去。就在它身子已經進入洞穴大半的時候,那隻幸存的老鼠像是下定了決心,突然如離弦之箭般衝了過來。它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咬住蛇的尾巴。蛇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激怒了,立刻放棄進洞,迅速退身出來,想要教訓這個不知死活的小東西。然而老鼠向來動作敏捷,“嗖” 的一下便逃得無影無蹤,蛇隻能憤怒地吐著信子,卻追之不及,無奈之下隻好再次返迴洞穴。可老鼠並沒有就此罷休,它一直守在洞穴附近,眼睛緊緊盯著洞口。待蛇再次試圖進入洞穴時,老鼠又以極快的速度衝過去,再次狠狠地咬向蛇尾。就這樣,蛇進洞,老鼠就來咬;蛇出洞,老鼠便逃走。如此反複,持續了很長時間。蛇被折騰得疲憊不堪,又惱羞成怒,最後竟將吞下去的死老鼠吐了出來,扔在地上。那隻活著的老鼠緩緩靠近,它用鼻子仔細地嗅著死去的同伴,嘴裏發出 “啾啾” 的叫聲,仿佛在沉痛哀悼。過了一會兒,它輕輕地叼起同伴的屍體,一步一步地離開了,隻留下一地淩亂的痕跡,見證著剛剛發生的這場激烈又充滿情義的爭鬥。後來,友人張曆友聽聞此事,大為感動,特意為這隻義鼠寫下了《義鼠行》,以傳頌這份感人至深的情誼。
3.地震
在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的戌時,天色漸暗,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緩緩鋪展在稷下的上空。彼時,我恰好客居於此,正與表兄李篤之在屋內,對著跳躍的燭火,悠然飲酒暢談。屋內彌漫著酒香,氣氛溫馨而融洽。突然,一陣沉悶的巨響,好似滾滾驚雷,從東南方向迅猛傳來,又朝著西北方向唿嘯而去。這突如其來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我們兩人驚愕不已,麵麵相覷,全然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緊接著,屋內的幾案開始劇烈地搖晃、顛簸起來,桌上的酒杯紛紛傾倒,酒水灑了一地。屋梁、椽柱也不堪重負,發出 “嘎吱嘎吱” 錯折斷裂的聲音。我和表兄瞬間嚇得臉色蒼白,原本輕鬆的神情消失得無影無蹤。過了好一會兒,我們才猛然意識到,這是發生了地震。於是,我們匆忙起身,迅速朝著屋外奔去。隻見外麵的樓閣房舍,在劇烈的震動中,先是搖搖欲墜地倒下,緊接著又在震動的餘波中掙紮著立起。牆倒屋塌的轟鳴聲、孩童的啼哭、女子的唿喊,交織在一起,喧鬧得如同鼎中沸騰的熱水。此時的大地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搖籃,瘋狂地搖晃著。人們被震得頭暈目眩,根本無法站穩,隻能無奈地坐在地上,隨著地麵的震動而不停地轉側。不遠處的河水也被震得洶湧澎湃,浪濤傾潑而出,足有一丈多高。與此同時,城中的雞鳴聲、犬吠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混亂的樂章。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時辰,震動才漸漸平息下來。我們驚魂未定地看向街上,隻見男男女女慌亂中竟然裸體相聚,彼此競相訴說著剛剛發生的可怕經曆,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未穿上衣服。後來,聽聞各處都出現了令人震驚的狀況。有的地方,水井傾斜,無法再汲水;某戶人家的樓台,原本朝向南北,竟然在地震後完全改變了方向;棲霞山更是被震得山體開裂;沂水一帶,地麵塌陷出巨大的洞穴,麵積廣達數畝。這場地震,果真是一場超乎尋常的奇變。在城中,還有這樣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位邑人的妻子,半夜起身去外麵解手。等她迴來時,卻驚恐地發現,一隻狼正叼著她的孩子。母親的本能瞬間被激發,她毫不猶豫地衝上去,與狼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狼稍稍鬆了一下口,婦人眼疾手快,一把奪過孩子,緊緊地抱在懷中。那隻狼卻並不甘心,蹲在一旁,不肯離去。婦人嚇得大聲唿救,左鄰右舍聽到唿喊,紛紛奔跑過來。狼見勢不妙,這才轉身逃走。婦人驚魂初定,心中的喜悅油然而生。她激動地指天畫地,向眾人詳細描述著狼叼孩子的可怕模樣,以及自己如何拚命奪迴孩子的驚險過程。眾人聽得聚精會神,時而發出驚歎聲。然而,講著講著,婦人突然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愣在了原地。隨後,她滿臉通紅,這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全身一絲不掛。她尷尬得無地自容,急忙捂住身體,慌亂地朝著家中奔去。這一幕,與地震時街上男女慌亂中忘記穿衣的情景,竟是如此相似。人們在極度驚慌、急迫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平日裏的理智和謀略,做出這般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實在是可笑至極,卻又讓人深感世事無常,生命在大自然的力量麵前,竟是如此渺小與脆弱
在浙江,有個名叫寧采臣的男子,為人慷慨豪爽,格外注重自身的品行操守,向來對人宣稱:“我這一生,絕不多看其他女子一眼。”一日,寧采臣前往金華。行至城北,他見一座蘭若寺,寺中殿塔巍峨壯麗,可四周蓬蒿長得比人還高,仿佛久無人跡。東西兩側的僧舍,雙扉虛掩,唯有南邊有一小舍,門鎖嶄新。再看殿東角落,翠竹鬱鬱蔥蔥,階下有個巨大的池塘,野生的蓮藕已然開花。寧采臣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清幽之地。恰逢學使前來考核,城中房舍價格昂貴,他便打算在此留宿,於是一邊在寺中散步,一邊等待僧人歸來。傍晚時分,有個士人前來打開南邊小舍的門。寧采臣趕忙上前行禮,並說明自己想借住的想法。士人說道:“這裏沒有房主,我也是寄居於此。你若能忍受這荒涼,日後常來交流,那便再好不過!” 寧采臣十分欣喜,找來幹草當作床鋪,支起木板當作桌子,準備長久居住。當晚,明月高懸,清輝如水。二人在殿廊下促膝而坐,各自通報姓名。士人自稱姓燕,字赤霞。寧采臣原以為他是來參加考試的,可聽其口音,並不像浙江人。詢問之下,燕赤霞稱自己是秦人,言語間樸實誠懇。聊了一會兒後,兩人無話可說,便拱手作別,各自迴房休息。寧采臣因初來乍到,久久難以入眠。忽然聽到屋子北麵傳來低語聲,似乎有人在交談。他起身,趴在北壁的石窗下悄悄窺探。隻見短牆外有個小院落,有個四十多歲的婦人,還有一個老媼,穿著暗紅色衣服,頭上插著簪子,滿臉皺紋,老態龍鍾,二人正在月下交談。婦人問:“小倩怎麽這麽久還不來?” 老媼說:“大概快來了。” 婦人又問:“她該不會在姥姥那兒有怨言吧?” 老媼迴答:“沒聽說,隻是看她神色好像有些憂愁。” 婦人說:“這丫頭還是不要結識太多人為好。” 話還沒說完,就有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子走來,容貌絕美,豔麗非凡。老媼笑著說:“我們在背後議論人,沒想到這小丫頭悄無聲息地就來了,幸好沒說她壞話。” 又說:“小娘子真是如畫中人,要是我是男子,恐怕也會被迷得神魂顛倒。” 女子說:“姥姥不誇讚我,還有誰會說我好呢?” 接著,婦人、女子又低聲交談了幾句,寧采臣聽不清她們在說什麽。他以為是鄰居家眷,便不再理會,準備睡覺,又過了許久,外麵才安靜下來。剛要入睡,寧采臣感覺有人來到自己的住處。他急忙起身查看,原來是北院的那個女子。女子笑著說:“月夜難眠,想與你共度良宵。” 寧采臣一臉嚴肅地說:“你要顧及他人的議論,我也害怕流言蜚語。一旦失足,廉恥便蕩然無存。” 女子說:“夜裏沒人知道。” 寧采臣又嗬斥她。女子猶豫不決,似乎還想說些什麽。寧采臣大聲叱道:“趕緊走!不然,我就喊南舍的人知道。” 女子害怕了,轉身離開。走到門口,她忽然又迴來,把一錠黃金放在褥子上。寧采臣撿起黃金扔到院子裏,說:“不義之財,別弄髒了我的口袋!” 女子滿臉羞愧地出去,撿起金子自言自語道:“這男子真是鐵石心腸。”第二天清晨,有個蘭溪的書生帶著一個仆人來此候考,住在東廂。到了夜裏,書生突然暴斃。他的腳心有個小孔,像是被錐子刺的,還有細細的血流出,眾人都不知是何緣故。過了一夜,書生的仆人也死了,症狀相同。傍晚,燕赤霞迴來,寧采臣向他詢問此事,燕赤霞認為是鬼魅作祟。寧采臣向來剛正,對此並不太在意。半夜時分,女子再次來到寧采臣的房間,對他說:“我見過的人多了,卻從未見過像你這般剛正的人。你真是聖賢君子,我不敢欺騙你。我叫小倩,姓聶,十八歲就夭折了,被葬在寺旁。我被妖物威脅,被迫做些下賤之事,厚著臉皮討好別人,實在不是我所願意的。如今寺裏沒有可殺之人,恐怕夜叉就要來了。” 寧采臣驚恐地向她求計。女子說:“和燕生同住一室便可免去災禍。” 寧采臣問:“你為何不迷惑燕生?” 女子迴答:“他是個奇人,我根本不敢靠近。” 寧采臣又問:“你是如何迷惑人的?” 女子說:“與我親昵的人,我會暗中用錐子刺他的腳,他就會茫然無知,我趁機吸取他的血供給妖物飲用。我還會用金子迷惑人,那其實不是金子,而是羅刹鬼骨,留下它能截取人的心肝。這兩種手段,不過是為了迎合人們的喜好罷了。” 寧采臣聽後十分感激,詢問防範的日期,女子說是明晚。臨別時,女子哭泣著說:“我深陷苦海,求上岸而不得。你義氣衝天,定能救我於水火。倘若你肯將我的屍骨收斂,歸葬於故鄉,那便是再造之恩。” 寧采臣毅然答應。他又問女子埋葬的地方,女子說:“隻要記住白楊樹上有烏鴉巢的便是。” 說完便出門,消失不見了。第二天,寧采臣擔心燕赤霞外出,早早前去邀請他過來。辰時過後,寧采臣準備好酒菜,留意觀察燕赤霞。提出要與他同宿,燕赤霞以自己喜歡獨處為由推辭。寧采臣不聽,強行帶著臥具過來,燕赤霞不得已,隻好搬來床鋪與他同宿。燕赤霞叮囑道:“我知道你是大丈夫,十分欽佩。但我有個隱情,難以立刻說出口。希望你不要翻看我的箱子包袱,不然對我們倆都不利。” 寧采臣認真地答應了。兩人各自就寢後,燕赤霞把箱子放在窗台上,躺下不久,便鼾聲如雷。寧采臣卻難以入睡。將近一更天時,窗外隱隱約約有人影。不一會兒,那人靠近窗戶窺探,目光閃爍。寧采臣十分害怕,剛想叫醒燕赤霞,忽然有個東西從箱子裏破箱而出,光芒耀眼如白練,撞斷了窗上的石欞,如閃電般射出,隨即又迅速收迴,眨眼間便消失不見。燕赤霞驚醒起身,寧采臣假裝睡著偷偷觀察。燕赤霞捧著箱子查看,取出一個東西,對著月光嗅了嗅,那東西白光晶瑩,長約二寸,寬窄如同韭菜葉。隨後,他將東西層層包裹好,仍舊放迴破箱子裏,自言自語道:“什麽老妖怪,如此大膽,竟弄壞了我的箱子。” 說完又躺下睡覺。寧采臣對此十分驚奇,起身詢問,並告知自己所見。燕赤霞說:“既然你我相知相惜,我也不敢隱瞞。我是個劍客。若不是那石欞擋著,妖怪當場就會斃命;即便如此,它也受了傷。” 寧采臣問:“你包裹的是什麽東西?” 燕赤霞迴答:“是劍。剛才我嗅了嗅,有妖氣。” 寧采臣想看看,燕赤霞大方地拿出來給他看,原來是一把閃爍著微光的小劍。從此,寧采臣對燕赤霞越發敬重。第二天,寧采臣看到窗外有血跡。他便出寺向北走去,隻見荒墳一座連著一座,果然有一棵白楊,樹頂有個烏鴉巢。等一切安排妥當,寧采臣便準備收拾行裝迴家。燕赤霞為他設宴餞行,情義深厚,並把一個破革囊送給寧采臣,說:“這是劍袋,好好收藏可以遠離鬼怪。” 寧采臣想跟他學習劍術,燕赤霞說:“像你這樣信義剛直的人,本可以學習。但你命中注定是富貴中人,並非此道中人。”寧采臣假稱有個妹妹葬在此處,挖出了女子的屍骨,用衣服被褥收斂好,租了條船迴家。寧采臣的書房臨近野外,他便在書房外為小倩營建墳墓,祭祀時祝禱說:“可憐你孤魂無依,我把你葬在我居所附近,日後歌哭之聲相聞,希望你不會被惡鬼欺淩。這一杯薄酒,不太甘醇,希望你不要嫌棄!” 祝禱完畢,寧采臣正準備返迴,忽然聽到有人唿喊:“等等我,一起走!” 迴頭一看,竟是小倩。小倩歡喜地謝道:“你如此信義,我就是死十次也難以報答。請讓我跟你迴去,拜見你的母親,做你的妾室,我絕不後悔。” 仔細端詳,小倩肌膚似流霞般動人,雙足如細筍般小巧,在白晝下打量,更覺她嬌豔絕倫。於是,小倩便與寧采臣一同來到書房。寧采臣讓她稍作等待,自己先進去告訴母親。母親聽後十分驚愕。當時寧采臣的妻子久病在床,母親告誡他不要聲張,以免驚嚇到妻子。正說著,小倩已輕盈地走進來,跪在地上行禮。寧采臣說:“這就是小倩。” 母親驚訝得不知所措。小倩對母親說:“我孤身一人,遠離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庇護,恩重如山,我願做些粗活,以報答他的高義。” 母親見她身姿綽約,十分可愛,這才敢與她交談,說:“小娘子能眷顧我兒,我高興還來不及。但我一生隻有這一個兒子,要延續香火,不敢讓他娶鬼為妻。” 小倩說:“我對公子絕無二心。既然您老人家不信任我這陰間之人,那就讓我以兄妹之禮侍奉您,早晚陪伴,您看如何?” 母親憐憫她的誠懇,便答應了。小倩想要拜見嫂子,母親以妻子生病為由推辭,這才作罷。小倩隨即走進廚房,代替母親做飯。在房間裏進進出出,就像在自己家一樣熟悉。傍晚,母親心中害怕小倩,讓她迴去休息,也不給她準備床褥。小倩看出母親的心思,便徑直離去。路過書房時,她想進去,卻又退了迴來,在門外徘徊,似乎有所畏懼。寧采臣唿喊她,小倩說:“房間裏有劍氣,讓我害怕。之前在路上沒與你相見,就是這個原因。” 寧采臣這才明白是革囊的緣故,便把革囊取下來掛到其他房間。小倩這才走進來,在燭火下坐下。過了一會兒,她一句話也不說。許久,小倩問:“你晚上讀書嗎?我年少時讀過《楞嚴經》,如今大多遺忘了。想求你找一卷,晚上閑暇時請你幫我指正。” 寧采臣答應了。小倩又靜靜地坐著,二更將盡,也不說離開。寧采臣催促她,小倩憂傷地說:“我這異域孤魂,實在害怕那荒墳。” 寧采臣說:“書房裏沒有別的床鋪,況且我們是兄妹,也該避嫌。” 小倩起身,眉頭緊皺,仿佛要哭出來,腳步遲緩,慢悠悠地出門,走下台階後便消失不見了。寧采臣暗自憐憫她,想留她在別的床上留宿,又怕母親生氣。小倩每天早上都來拜見母親,端著水為母親洗漱,在堂下幫忙幹活,處處都迎合母親的心意。黃昏時,她便告辭離開,總會路過書房,就著燭光誦讀佛經。察覺到寧采臣要休息了,她才神情哀傷地離開。起初,寧采臣的妻子重病在身,母親勞累不堪;自從有了小倩,母親輕鬆了許多,心中十分感激。日子久了,母女倆愈發親密,母親竟忘了小倩是鬼,不忍心讓她晚上離開,便留她與自己同睡同起。小倩剛來的時候從不飲食,半年後漸漸能喝些稀粥。母子倆都十分疼愛她,忌諱說她是鬼,旁人也分辨不出來。不久,寧采臣的妻子去世,母親暗中有接納小倩為兒媳的想法,可又擔心對兒子不利。小倩微微察覺到母親的心思,找機會告訴母親:“我來這裏一年多了,您應當了解我的為人。我之所以跟公子來,是不想再禍害路人。我沒有別的想法,隻因公子光明磊落,為天人所敬仰,我實在想陪伴他三數年,借此博個封誥,以光耀我在陰間的家族。” 母親也知道小倩沒有惡意,但擔心她不能延續香火。小倩說:“子女是上天賜予的。公子命中有福,會有三個兒子振興家族,不會因為我是鬼妻就被剝奪。” 母親相信了她的話,與兒子商議。寧采臣十分歡喜,於是擺下宴席,告知親戚朋友。有人請求見見新媳婦,小倩大方地盛裝出場,滿堂賓客都看得目瞪口呆,反而不懷疑她是鬼,還以為她是仙女。從此,五服之內的親戚女眷,都帶著禮物前來祝賀,爭著與她結識。小倩擅長畫蘭花、梅花,常常以小幅畫作作為酬答,得到的人都把畫珍藏起來,視為珍寶。一天,小倩在窗前低頭沉思,神情惆悵若失。忽然問:“革囊在哪裏?” 寧采臣說:“因為你害怕,所以我把它放到別的地方了。” 小倩說:“我沾染人間生氣已久,應該不再害怕了,把它取來掛在床頭吧。” 寧采臣詢問原因,小倩說:“這三天來,我的心一直怦怦跳個不停,我想金華的妖物,恨我逃得遠遠的,恐怕早晚就會找來。” 寧采臣果然把革囊取來。小倩反複查看,說:“這是劍仙用來裝人頭的。破舊成這樣,不知道殺過多少人了!我今天看到它,還渾身發抖。” 於是把革囊掛了起來。第二天,小倩又讓寧采臣把革囊移到門上懸掛。夜裏,小倩對著燭火而坐,忽然有個東西如飛鳥般飛來。小倩驚慌地躲到帷幕後麵。寧采臣一看,那東西形如夜叉,眼睛如電,舌頭血紅,張牙舞爪地撲來。到了門前,它卻停下腳步,徘徊了許久,漸漸靠近革囊,伸出爪子去抓,似乎要把革囊撕裂。革囊忽然 “格” 的一聲響,大得像個竹筐,恍惚間有個鬼物突出半身,將夜叉揪了進去,隨後便沒了聲響,革囊也頓時縮成原來的樣子。寧采臣又驚又詫,小倩也走了出來,十分高興地說:“沒事了!” 兩人一起查看革囊,裏麵隻有幾鬥清水而已。幾年後,寧采臣果然考中進士,還生了一個兒子。納妾之後,又各自生了一個兒子,幾個兒子在仕途上都頗有建樹。
2.義鼠
在一個寧靜的午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在地上。楊天一站在自家院子裏,不經意間看到了一幕驚心動魄的場景。隻見兩隻老鼠從角落裏鑽了出來,它們原本在歡快地穿梭嬉戲,全然沒料到危險正悄然降臨。突然,一條隱蔽在暗處的蛇如閃電般出擊,瞬間將其中一隻老鼠緊緊纏住,並迅速吞入口中。另一隻老鼠目睹同伴遭遇不測,眼睛瞪得像花椒粒一般大,它的眼神中充滿了憤怒與不甘,可麵對龐大的蛇,它隻能遠遠地站著,渾身顫抖,不敢貿然上前。蛇飽餐一頓後,慢悠悠地朝著洞穴蜿蜒爬去。就在它身子已經進入洞穴大半的時候,那隻幸存的老鼠像是下定了決心,突然如離弦之箭般衝了過來。它用盡全身力氣,狠狠地咬住蛇的尾巴。蛇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激怒了,立刻放棄進洞,迅速退身出來,想要教訓這個不知死活的小東西。然而老鼠向來動作敏捷,“嗖” 的一下便逃得無影無蹤,蛇隻能憤怒地吐著信子,卻追之不及,無奈之下隻好再次返迴洞穴。可老鼠並沒有就此罷休,它一直守在洞穴附近,眼睛緊緊盯著洞口。待蛇再次試圖進入洞穴時,老鼠又以極快的速度衝過去,再次狠狠地咬向蛇尾。就這樣,蛇進洞,老鼠就來咬;蛇出洞,老鼠便逃走。如此反複,持續了很長時間。蛇被折騰得疲憊不堪,又惱羞成怒,最後竟將吞下去的死老鼠吐了出來,扔在地上。那隻活著的老鼠緩緩靠近,它用鼻子仔細地嗅著死去的同伴,嘴裏發出 “啾啾” 的叫聲,仿佛在沉痛哀悼。過了一會兒,它輕輕地叼起同伴的屍體,一步一步地離開了,隻留下一地淩亂的痕跡,見證著剛剛發生的這場激烈又充滿情義的爭鬥。後來,友人張曆友聽聞此事,大為感動,特意為這隻義鼠寫下了《義鼠行》,以傳頌這份感人至深的情誼。
3.地震
在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的戌時,天色漸暗,夜幕如同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緩緩鋪展在稷下的上空。彼時,我恰好客居於此,正與表兄李篤之在屋內,對著跳躍的燭火,悠然飲酒暢談。屋內彌漫著酒香,氣氛溫馨而融洽。突然,一陣沉悶的巨響,好似滾滾驚雷,從東南方向迅猛傳來,又朝著西北方向唿嘯而去。這突如其來的聲響,打破了夜晚的寧靜,我們兩人驚愕不已,麵麵相覷,全然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緊接著,屋內的幾案開始劇烈地搖晃、顛簸起來,桌上的酒杯紛紛傾倒,酒水灑了一地。屋梁、椽柱也不堪重負,發出 “嘎吱嘎吱” 錯折斷裂的聲音。我和表兄瞬間嚇得臉色蒼白,原本輕鬆的神情消失得無影無蹤。過了好一會兒,我們才猛然意識到,這是發生了地震。於是,我們匆忙起身,迅速朝著屋外奔去。隻見外麵的樓閣房舍,在劇烈的震動中,先是搖搖欲墜地倒下,緊接著又在震動的餘波中掙紮著立起。牆倒屋塌的轟鳴聲、孩童的啼哭、女子的唿喊,交織在一起,喧鬧得如同鼎中沸騰的熱水。此時的大地仿佛變成了一個巨大的搖籃,瘋狂地搖晃著。人們被震得頭暈目眩,根本無法站穩,隻能無奈地坐在地上,隨著地麵的震動而不停地轉側。不遠處的河水也被震得洶湧澎湃,浪濤傾潑而出,足有一丈多高。與此同時,城中的雞鳴聲、犬吠聲此起彼伏,交織成一片混亂的樂章。就這樣,過了一個多時辰,震動才漸漸平息下來。我們驚魂未定地看向街上,隻見男男女女慌亂中竟然裸體相聚,彼此競相訴說著剛剛發生的可怕經曆,全然忘記了自己還未穿上衣服。後來,聽聞各處都出現了令人震驚的狀況。有的地方,水井傾斜,無法再汲水;某戶人家的樓台,原本朝向南北,竟然在地震後完全改變了方向;棲霞山更是被震得山體開裂;沂水一帶,地麵塌陷出巨大的洞穴,麵積廣達數畝。這場地震,果真是一場超乎尋常的奇變。在城中,還有這樣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有一位邑人的妻子,半夜起身去外麵解手。等她迴來時,卻驚恐地發現,一隻狼正叼著她的孩子。母親的本能瞬間被激發,她毫不猶豫地衝上去,與狼展開了激烈的爭奪。狼稍稍鬆了一下口,婦人眼疾手快,一把奪過孩子,緊緊地抱在懷中。那隻狼卻並不甘心,蹲在一旁,不肯離去。婦人嚇得大聲唿救,左鄰右舍聽到唿喊,紛紛奔跑過來。狼見勢不妙,這才轉身逃走。婦人驚魂初定,心中的喜悅油然而生。她激動地指天畫地,向眾人詳細描述著狼叼孩子的可怕模樣,以及自己如何拚命奪迴孩子的驚險過程。眾人聽得聚精會神,時而發出驚歎聲。然而,講著講著,婦人突然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愣在了原地。隨後,她滿臉通紅,這才猛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全身一絲不掛。她尷尬得無地自容,急忙捂住身體,慌亂地朝著家中奔去。這一幕,與地震時街上男女慌亂中忘記穿衣的情景,竟是如此相似。人們在極度驚慌、急迫的情況下,往往會失去平日裏的理智和謀略,做出這般令人忍俊不禁的事情,實在是可笑至極,卻又讓人深感世事無常,生命在大自然的力量麵前,竟是如此渺小與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