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耿十八
耿十八還魂記在新成,有個叫耿十八的人,突然身患重病,病情日益惡化,他自己心裏清楚,恐怕時日無多了。一天,他把妻子叫到床前,虛弱地說:“我和你恐怕旦夕之間就要永別了。我死後,你是守寡還是改嫁,全憑你自己做主,你就實話告訴我你的想法吧。” 妻子聽了,隻是默默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耿十八堅持追問,又說道:“守寡固然值得稱讚,改嫁也是人之常情。你直言無妨,我隻是想在臨走前知道你的打算。你若選擇守寡,我走得也安心;你要是想改嫁,我也能斷了念想。”妻子這才一臉悲傷地說:“咱們家窮得叮當響,你在的時候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你走了我怎麽守得住呢?” 耿十八一聽,心中一陣刺痛,猛地伸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悲憤地喊道:“你好狠心啊!” 話剛說完,便氣絕身亡,可他的手卻緊緊握著,怎麽也掰不開。妻子見狀,放聲大哭。家人聽到哭聲趕來,兩個人費了好大的勁,才把耿十八的手指掰開。耿十八死後,卻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離世。他走出家門,看到路邊停著十幾輛小車,每輛車上都坐著九個人,車夫們正拿著一張張寫了名字的方幅貼紙,往車上貼。一個車夫看到耿十八,便催促他上車。耿十八上車後,發現加上自己,車上正好十個人,再看看粘單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後。車子啟動了,車輪滾動發出 “咋咋” 的聲音,震得人耳朵生疼,他也不知道這車子要把自己帶到哪裏去。不知走了多久,車子停了下來。耿十八聽到有人說:“這裏是思鄉地。” 他聽到這個名字,心裏不禁犯起了嘀咕。接著,他又聽到車夫們小聲交談:“今天要送三個人。” 耿十八心裏一驚。再仔細一聽他們的談話,發現說的全是陰間的事情,這才恍然大悟:“難道我已經變成鬼了?” 想到這裏,他心中一陣悲涼,家裏也沒什麽可牽掛的了,隻是老母親年事已高,妻子要是改嫁,誰來照顧母親呢?想到這兒,他忍不住流下淚來。又過了一會兒,耿十八看到前麵有一座高台,有好幾仞高,上麵有很多人。一些人被蒙著頭、戴著枷鎖,哭哭啼啼地在高台上上下下。他聽旁人說,這就是 “望鄉台”。車上的人到了這裏,都紛紛跳下車子,爭著往台上爬。車夫們有的打罵阻止,有的則放任不管,可輪到耿十八時,車夫卻催促他趕緊上去。耿十八費了好大的勁,爬了幾十級台階,才登上台頂。他滿懷期待地翹首遠望,自家的門閭庭院仿佛就在眼前。可屋內卻隱隱約約,像是被煙霧籠罩著,看不真切。他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悲傷。耿十八正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迴頭,發現一個穿著短衣的人站在自己身旁。那人詢問耿十八的姓名,耿十八如實相告。那人也自我介紹說是東海的匠人。匠人看到耿十八淚流滿麵,便問他有什麽心事。耿十八便把擔心母親無人奉養的事說了出來。匠人聽後,打算和耿十八一起越過望鄉台逃走。耿十八害怕被陰間的差役追捕,匠人卻信誓旦旦地說沒關係;耿十八又擔心高台太高,跳下去會摔死,匠人隻是讓他跟著自己就行。說完,匠人先縱身一躍,耿十八一咬牙,也跟著跳了下去。落地後,兩人竟然都安然無恙,而且似乎也沒有人發現他們逃跑了。耿十八看到他們乘坐的車子還在台下,剛鬆了一口氣,突然想到自己的名字還粘在車子上,擔心會被按名字追捕,於是又急忙跑迴去,用手指把自己的名字塗掉,這才又和匠人拚命逃跑。兩人氣喘籲籲,一刻也不敢停歇。沒過多久,他們就來到了耿十八家所在的村子。匠人一直把耿十八送到家門口,便和他告別了。耿十八走進屋子,突然看到自己的屍體躺在床上,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發現自己竟然活了過來!他隻覺得渾身乏力,又躁又渴,大聲唿喊著要喝水。家人看到他突然 “複活”,都嚇得不輕,但還是趕緊端來水。耿十八一口氣喝了一石多水,這才緩過勁來。他猛地從床上坐起來,對著空氣又是作揖又是拜伏,好像在和什麽人告別。之後他走出家門,對著門外拱手道謝,才迴到屋裏,然後又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家人看到耿十八的行為如此怪異,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活過來了,可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他除了行為有些奇怪,也沒什麽其他異常。家人們壯著膽子慢慢靠近他,詢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耿十八這才把自己死後的經曆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家人好奇地問:“你出門是在做什麽?” 耿十八迴答:“我在和匠人告別。” 又問:“你為什麽喝那麽多水?” 他說:“一開始是我喝的,後來是匠人喝的。” 從那以後,耿十八喝了幾天的湯羹,身體漸漸恢複了健康。但經過這件事,他對妻子徹底寒了心,再也不願意和她同床共枕了。
2.珠兒
珠兒還魂,陰陽奇事常州有個叫李化的人,家境殷實,擁有不少田產。可惜他年過半百,卻一直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名叫小惠。小惠容貌秀麗,乖巧懂事,夫妻二人對她疼愛有加。然而,命運弄人,小惠十四歲那年,突然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女兒的離世讓這個家變得冷冷清清,李化和妻子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生活也失去了往日的樂趣。為了延續香火,李化納了一房妾室。過了一年多,妾室生下一個兒子,李化視如珍寶,取名珠兒。隨著珠兒漸漸長大,模樣長得魁梧可愛,可智力卻發育遲緩,五六歲了還分不清豆子和麥子,說話也結結巴巴的。但李化滿心歡喜,並不覺得這是缺點。有一天,城裏來了一個獨眼僧人,在集市上化緣。這僧人十分怪異,總能說出別人家中的隱秘之事,大家都覺得他有神異之處,還傳言他能掌控人的生死禍福。不管向誰化緣,僧人都按名單索要錢財,金額從幾十到上百不等,沒人敢違抗。他找到李化,張口就要一百緡錢。李化覺得這要求太過分,便拒絕了。後來李化提出給十兩銀子,僧人卻看都不看一眼。李化又加到三十兩,僧人卻突然變了臉色,厲聲道:“必須一百兩,少一文都不行!” 李化也生氣了,收起銀子轉身就走。僧人氣憤地喊道:“你別後悔!別後悔!”沒過多久,珠兒突然喊著心口劇痛,在床上痛苦地翻滾,把床席都抓得亂七八糟,臉色變得像土灰一樣。李化嚇壞了,趕忙帶著八十兩銀子去找僧人求救。僧人卻冷笑著說:“賺這麽多錢可不容易!但我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李化無奈地迴到家,卻發現珠兒已經沒了氣息。他悲痛欲絕,跑到縣衙,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縣令。縣令立刻派人把僧人抓來審問,可僧人巧言詭辯,沒有露出任何破綻。縣令一氣之下讓人打他板子,可板子打在僧人身上,就像打在鼓皮上一樣。縣令覺得其中必有蹊蹺,下令搜查僧人的身體,果然在他身上搜出兩個木人、一口小棺材和五麵小旗幟。縣令怒不可遏,對著僧人施展法術。僧人這下害怕了,不停地磕頭求饒。但縣令毫不留情,將他杖打至死。李化感激涕零,叩謝縣令後迴家了。當天傍晚,李化和妻子正坐在床上,心情沉重。突然,一個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走進屋裏,說道:“阿翁走得好快,我怎麽追都追不上。” 李化一看,這孩子大概七八歲的樣子。他心裏一驚,剛要開口詢問,卻發現這孩子身體若隱若現,就像煙霧一樣虛幻。轉眼間,孩子已經爬上了床。李化趕緊把他推下去,可孩子落地卻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孩子嘟囔著:“阿翁怎麽這樣呀!” 說完,又一下子跳上了床。李化嚇得拉著妻子就跑。孩子在後麵不停地喊著 “阿父、阿母”。李化躲進妾室,急忙關上門,一迴頭,卻發現孩子已經在自己腳邊了。李化驚恐地問孩子究竟想幹什麽。孩子哭著說:“我是蘇州人,姓詹。六歲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哥哥嫂嫂容不下我,我隻能住在外祖家。有一次我在門外玩耍,被那個妖僧騙到桑樹下害死了。他把我變成倀鬼,我含冤被困在陰間,無法投胎轉世。幸好阿翁為我報仇,我想做您的兒子,報答您的恩情。” 李化猶豫著說:“人鬼殊途,我們怎麽能生活在一起呢?” 孩子說:“您隻要給我一間小屋子,放張床和被褥,每天給我澆一杯冷粥就行,其他的不用您操心。” 李化見他可憐,便答應了。孩子很高興,從此就獨自住在那間小屋裏。第二天早上,孩子在李化家進出自如,就像在自己家一樣。他聽到妾室哭著想念珠兒,便問:“珠兒死了幾天啦?” 得到迴答說已經七天了。孩子說:“現在天氣很冷,屍體應該還沒腐爛。你們去把墳挖開看看,如果屍體沒損壞,我能讓他活過來。” 李化聽了又驚又喜,帶著孩子去了墓地。打開墓穴一看,珠兒的屍體果然完好無損。李化正難過的時候,一迴頭,發現孩子不見了。他覺得十分奇怪,隻好和家人把珠兒的屍體抬迴了家。剛把屍體放在床上,珠兒的眼睛就開始微微轉動;不一會兒,他就喊著要喝水。喝完水後,珠兒出了一身汗,隨後竟然坐了起來。大家都驚喜萬分,不僅因為珠兒複活了,還發現他變得聰明伶俐,和以前判若兩人。可到了晚上,珠兒卻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沒有一點氣息,怎麽推都沒反應,就像死了一樣。大家都嚇壞了,以為他又死了。直到天快亮的時候,珠兒才像是從夢中醒來。大家趕忙圍上去問他怎麽迴事。珠兒說:“以前跟著妖僧的時候,有個叫哥子的和我在一起。昨天我沒追上阿父,是因為在後麵和哥子告別。現在他在陰間,給薑員外當義子。晚上,他來叫我去玩,還用白鼻騧送我迴來。” 母親連忙問:“你在陰間見到珠兒了嗎?” 珠兒迴答:“珠兒已經轉生了。他和阿翁沒有父子緣分,隻是來討金陵嚴子方的百十千債的。” 原來,李化曾經在金陵做生意,欠了嚴子方的貨款一直沒還,嚴子方死後,這件事就沒人知道了。李化聽了,十分震驚。母親又問:“那你見到惠姊了嗎?” 珠兒說:“不知道,下次去我幫您找找。” 過了兩三天,珠兒對母親說:“惠姊在陰間過得很好,嫁給了楚江王的小兒子。她頭上戴滿了珠寶翠玉,一出門,就有很多人簇擁著。” 母親問:“那她為什麽不迴來看看我們?” 珠兒說:“人死後,和在世的親人就沒什麽牽掛了。除非有人詳細說起前世的事,才會觸動他們的迴憶。昨天我托薑員外幫忙,見到了惠姊。我告訴她父母很想念她,她一開始沒什麽反應。我又說:‘姊姊以前喜歡繡並蒂花,不小心用剪刀刺破了手指,血滴在綾子上,您就把它繡成了赤水雲的圖案。現在母親還把那綾子掛在床頭,一直念念不忘。姊姊還記得嗎?’惠姊這才開始傷心起來,說會找機會告訴郎君,迴來看望母親。” 母親趕忙問什麽時候迴來,珠兒卻說不知道。有一天,珠兒突然對母親說:“惠姊快來了,她的隨從很多,您多準備些酒水。” 沒過多久,他就跑進屋喊道:“姊來了!” 接著,他把一張床搬到中堂,說道:“姊姊先休息一下,別太傷心。” 可其他人什麽都看不見。珠兒帶著人在門外燒紙敬酒,迴來後說:“隨從們先讓他們離開了。姊姊問:‘以前蓋的綠被子,被燭火燒了一個豆粒大的洞,還在嗎?’” 母親說:“在呢。” 說完就打開箱子把被子拿了出來。珠兒說:“姊姊讓我把它放在她以前的閨房裏。她累了,想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和母親說話。”東鄰趙家的女兒,以前和小惠是閨中密友。當天晚上,她突然夢到小惠戴著頭巾、穿著紫色披風來看她,言談笑語和生前一模一樣。小惠還說:“我現在已經是陰間的人了,和父母相見就像隔著萬水千山。我想借你的身體和家人說說話,你別害怕。” 第二天早上,趙家女兒剛和母親說完這個夢,就突然暈倒在地。過了一會兒,她醒來後對著母親說:“小惠和嬸子分別好幾年了,沒想到您都有白頭發了!” 母親嚇了一跳,說:“你是不是病糊塗了?” 趙家女兒也不迴答,拜別母親就出門了。母親覺得事情很奇怪,就跟在後麵。趙家女兒徑直來到李化家,抱著李化的妻子痛哭起來。李化的妻子嚇了一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趙家女兒哭著說:“女兒昨天迴來太累了,沒來得及說話。女兒不孝,中途就離開了父母,讓你們這麽傷心,我罪該萬死!” 李化的妻子這才明白過來,抱著她大哭起來。哭了一會兒,她問道:“聽說你現在過得很好,我很欣慰。但你在王家,怎麽能迴來呢?” 趙家女兒(此時是小惠附身)說:“郎君和我感情很好,公婆也很疼愛我,他們都不嫌棄我。” 小惠生前喜歡用手撐著下巴,說話的時候,趙家女兒也不自覺地做出這個動作,神情和小惠一模一樣。不一會兒,珠兒跑進來喊道:“接姊姊的人來了。” 趙家女兒聽了,站起身來,哭著拜別,說:“女兒走了。” 說完,她又暈倒在地,過了好一會兒才蘇醒過來。幾個月後,李化突然病重,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珠兒難過地說:“父親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隻見有兩個鬼坐在床頭,一個拿著鐵杖子,一個挽著四五尺長的苧麻繩。珠兒日夜守在父親床邊,哀求他們離開。母親見狀,隻好開始準備後事。到了晚上,珠兒突然跑進來對母親說:“無關的人先出去一下,姊夫來看阿翁了。” 說完,他就開始鼓掌大笑。母親疑惑地問他笑什麽,珠兒說:“我笑那兩個鬼,一聽說姊夫來了,都嚇得躲到床底下,像烏龜和鱉一樣。” 過了一會兒,珠兒對著空中和人寒暄,還問惠姊的情況。接著,他又拍手說:“那兩個鬼一直趕不走,現在可算解氣了!” 然後,他把鬼趕到門外,迴來後說:“姊夫走了。那兩個鬼被鎖在馬鞅上了。阿父馬上就會沒事的。姊夫說,他迴去會告訴大王,為父母祈求百年壽命。” 一家人聽了,都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李化的病情果然好轉,沒過幾天就痊愈了。後來,李化請了老師教珠兒讀書。珠兒十分聰慧,十八歲就考中了秀才。他還經常能說出陰間的事情,看到村裏有人生病,他總能指出是哪個鬼魂在作祟,用火燒一燒,病人往往就能康複。但有一次,珠兒突然得了重病,身體皮膚變得青紫。他痛苦地說,這是鬼神在懲罰他泄露了陰間的秘密。從那以後,珠兒就再也不說陰間的事了 。
3.小官人
太史家的奇異來客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住著一位頗有名望的太史。歲月悠悠,人們漸漸忘卻了他的姓氏,隻知尊稱他為太史某翁。這一日,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太史翁的書房裏。忙碌了許久的太史翁感到有些疲憊,便在書房的榻上小憩。迷迷糊糊間,一陣細微卻又繁雜的聲響傳入他的耳中。他緩緩睜開眼,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睡意全無。隻見書房的角落裏,突然出現了一支小小的隊伍。那些拉車的馬,身形竟隻有青蛙般大小;隊伍中的人,更是纖細如手指。他們井然有序地排列著,組成了數十隊小小的儀仗。為首的是一位官員模樣的小人,頭戴黑色紗帽,身著繡紋襆袍,端坐在小小的肩輿之上,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門外走去。太史翁心中滿是詫異,揉了揉眼睛,還以為是自己睡眼惺忪看花了眼。可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一個小人又匆匆返迴屋內。這小人手中拎著一個僅有拳頭大小的氈包,徑直來到太史翁的床前。小人微微欠身,恭敬說道:“我家主人備下一份薄禮,想要敬獻給太史您。” 說完,便直直地站在原地,卻不見他拿出禮物。過了一會兒,小人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自己笑著說道:“哎呀,這點微薄的東西,想來對太史您也沒什麽用處,不如就把它賞賜給我吧。” 太史翁聽得一頭霧水,但還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小人得到應允後,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拎著氈包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太史翁望著小人離去的方向,久久迴不過神來。等他終於緩過神,想要問個清楚時,那支奇異的隊伍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尋覓不見。他心中懊悔不已,責怪自己當時太過驚愕,沒能追問清楚這一切究竟是怎麽迴事,那些小人從何處而來,所謂的禮物又是什麽。這件離奇的事在太史翁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之後的日子裏,每當他迴想起那日的情景,心中便充滿了疑惑和好奇。他時常在書房中發呆,望著那個小人出現的角落,試圖找到一些線索,解開這個謎團,可終究一無所獲。這個神秘的事件,也成了他心中一段難以忘懷的奇異經曆,偶爾與友人談及,眾人皆驚歎不已,卻也無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
耿十八還魂記在新成,有個叫耿十八的人,突然身患重病,病情日益惡化,他自己心裏清楚,恐怕時日無多了。一天,他把妻子叫到床前,虛弱地說:“我和你恐怕旦夕之間就要永別了。我死後,你是守寡還是改嫁,全憑你自己做主,你就實話告訴我你的想法吧。” 妻子聽了,隻是默默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耿十八堅持追問,又說道:“守寡固然值得稱讚,改嫁也是人之常情。你直言無妨,我隻是想在臨走前知道你的打算。你若選擇守寡,我走得也安心;你要是想改嫁,我也能斷了念想。”妻子這才一臉悲傷地說:“咱們家窮得叮當響,你在的時候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你走了我怎麽守得住呢?” 耿十八一聽,心中一陣刺痛,猛地伸手抓住妻子的胳膊,悲憤地喊道:“你好狠心啊!” 話剛說完,便氣絕身亡,可他的手卻緊緊握著,怎麽也掰不開。妻子見狀,放聲大哭。家人聽到哭聲趕來,兩個人費了好大的勁,才把耿十八的手指掰開。耿十八死後,卻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離世。他走出家門,看到路邊停著十幾輛小車,每輛車上都坐著九個人,車夫們正拿著一張張寫了名字的方幅貼紙,往車上貼。一個車夫看到耿十八,便催促他上車。耿十八上車後,發現加上自己,車上正好十個人,再看看粘單上,自己的名字排在最後。車子啟動了,車輪滾動發出 “咋咋” 的聲音,震得人耳朵生疼,他也不知道這車子要把自己帶到哪裏去。不知走了多久,車子停了下來。耿十八聽到有人說:“這裏是思鄉地。” 他聽到這個名字,心裏不禁犯起了嘀咕。接著,他又聽到車夫們小聲交談:“今天要送三個人。” 耿十八心裏一驚。再仔細一聽他們的談話,發現說的全是陰間的事情,這才恍然大悟:“難道我已經變成鬼了?” 想到這裏,他心中一陣悲涼,家裏也沒什麽可牽掛的了,隻是老母親年事已高,妻子要是改嫁,誰來照顧母親呢?想到這兒,他忍不住流下淚來。又過了一會兒,耿十八看到前麵有一座高台,有好幾仞高,上麵有很多人。一些人被蒙著頭、戴著枷鎖,哭哭啼啼地在高台上上下下。他聽旁人說,這就是 “望鄉台”。車上的人到了這裏,都紛紛跳下車子,爭著往台上爬。車夫們有的打罵阻止,有的則放任不管,可輪到耿十八時,車夫卻催促他趕緊上去。耿十八費了好大的勁,爬了幾十級台階,才登上台頂。他滿懷期待地翹首遠望,自家的門閭庭院仿佛就在眼前。可屋內卻隱隱約約,像是被煙霧籠罩著,看不真切。他心中湧起一陣難以抑製的悲傷。耿十八正沉浸在悲痛之中,一迴頭,發現一個穿著短衣的人站在自己身旁。那人詢問耿十八的姓名,耿十八如實相告。那人也自我介紹說是東海的匠人。匠人看到耿十八淚流滿麵,便問他有什麽心事。耿十八便把擔心母親無人奉養的事說了出來。匠人聽後,打算和耿十八一起越過望鄉台逃走。耿十八害怕被陰間的差役追捕,匠人卻信誓旦旦地說沒關係;耿十八又擔心高台太高,跳下去會摔死,匠人隻是讓他跟著自己就行。說完,匠人先縱身一躍,耿十八一咬牙,也跟著跳了下去。落地後,兩人竟然都安然無恙,而且似乎也沒有人發現他們逃跑了。耿十八看到他們乘坐的車子還在台下,剛鬆了一口氣,突然想到自己的名字還粘在車子上,擔心會被按名字追捕,於是又急忙跑迴去,用手指把自己的名字塗掉,這才又和匠人拚命逃跑。兩人氣喘籲籲,一刻也不敢停歇。沒過多久,他們就來到了耿十八家所在的村子。匠人一直把耿十八送到家門口,便和他告別了。耿十八走進屋子,突然看到自己的屍體躺在床上,頓時眼前一黑,昏了過去。等他再次醒來,發現自己竟然活了過來!他隻覺得渾身乏力,又躁又渴,大聲唿喊著要喝水。家人看到他突然 “複活”,都嚇得不輕,但還是趕緊端來水。耿十八一口氣喝了一石多水,這才緩過勁來。他猛地從床上坐起來,對著空氣又是作揖又是拜伏,好像在和什麽人告別。之後他走出家門,對著門外拱手道謝,才迴到屋裏,然後又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家人看到耿十八的行為如此怪異,都懷疑他是不是真的活過來了,可仔細觀察了一會兒,發現他除了行為有些奇怪,也沒什麽其他異常。家人們壯著膽子慢慢靠近他,詢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麽事。耿十八這才把自己死後的經曆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家人好奇地問:“你出門是在做什麽?” 耿十八迴答:“我在和匠人告別。” 又問:“你為什麽喝那麽多水?” 他說:“一開始是我喝的,後來是匠人喝的。” 從那以後,耿十八喝了幾天的湯羹,身體漸漸恢複了健康。但經過這件事,他對妻子徹底寒了心,再也不願意和她同床共枕了。
2.珠兒
珠兒還魂,陰陽奇事常州有個叫李化的人,家境殷實,擁有不少田產。可惜他年過半百,卻一直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名叫小惠。小惠容貌秀麗,乖巧懂事,夫妻二人對她疼愛有加。然而,命運弄人,小惠十四歲那年,突然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女兒的離世讓這個家變得冷冷清清,李化和妻子整日沉浸在悲痛之中,生活也失去了往日的樂趣。為了延續香火,李化納了一房妾室。過了一年多,妾室生下一個兒子,李化視如珍寶,取名珠兒。隨著珠兒漸漸長大,模樣長得魁梧可愛,可智力卻發育遲緩,五六歲了還分不清豆子和麥子,說話也結結巴巴的。但李化滿心歡喜,並不覺得這是缺點。有一天,城裏來了一個獨眼僧人,在集市上化緣。這僧人十分怪異,總能說出別人家中的隱秘之事,大家都覺得他有神異之處,還傳言他能掌控人的生死禍福。不管向誰化緣,僧人都按名單索要錢財,金額從幾十到上百不等,沒人敢違抗。他找到李化,張口就要一百緡錢。李化覺得這要求太過分,便拒絕了。後來李化提出給十兩銀子,僧人卻看都不看一眼。李化又加到三十兩,僧人卻突然變了臉色,厲聲道:“必須一百兩,少一文都不行!” 李化也生氣了,收起銀子轉身就走。僧人氣憤地喊道:“你別後悔!別後悔!”沒過多久,珠兒突然喊著心口劇痛,在床上痛苦地翻滾,把床席都抓得亂七八糟,臉色變得像土灰一樣。李化嚇壞了,趕忙帶著八十兩銀子去找僧人求救。僧人卻冷笑著說:“賺這麽多錢可不容易!但我又能有什麽辦法呢?” 李化無奈地迴到家,卻發現珠兒已經沒了氣息。他悲痛欲絕,跑到縣衙,把事情的經過詳細地告訴了縣令。縣令立刻派人把僧人抓來審問,可僧人巧言詭辯,沒有露出任何破綻。縣令一氣之下讓人打他板子,可板子打在僧人身上,就像打在鼓皮上一樣。縣令覺得其中必有蹊蹺,下令搜查僧人的身體,果然在他身上搜出兩個木人、一口小棺材和五麵小旗幟。縣令怒不可遏,對著僧人施展法術。僧人這下害怕了,不停地磕頭求饒。但縣令毫不留情,將他杖打至死。李化感激涕零,叩謝縣令後迴家了。當天傍晚,李化和妻子正坐在床上,心情沉重。突然,一個小男孩跌跌撞撞地走進屋裏,說道:“阿翁走得好快,我怎麽追都追不上。” 李化一看,這孩子大概七八歲的樣子。他心裏一驚,剛要開口詢問,卻發現這孩子身體若隱若現,就像煙霧一樣虛幻。轉眼間,孩子已經爬上了床。李化趕緊把他推下去,可孩子落地卻沒有發出一點聲音。孩子嘟囔著:“阿翁怎麽這樣呀!” 說完,又一下子跳上了床。李化嚇得拉著妻子就跑。孩子在後麵不停地喊著 “阿父、阿母”。李化躲進妾室,急忙關上門,一迴頭,卻發現孩子已經在自己腳邊了。李化驚恐地問孩子究竟想幹什麽。孩子哭著說:“我是蘇州人,姓詹。六歲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哥哥嫂嫂容不下我,我隻能住在外祖家。有一次我在門外玩耍,被那個妖僧騙到桑樹下害死了。他把我變成倀鬼,我含冤被困在陰間,無法投胎轉世。幸好阿翁為我報仇,我想做您的兒子,報答您的恩情。” 李化猶豫著說:“人鬼殊途,我們怎麽能生活在一起呢?” 孩子說:“您隻要給我一間小屋子,放張床和被褥,每天給我澆一杯冷粥就行,其他的不用您操心。” 李化見他可憐,便答應了。孩子很高興,從此就獨自住在那間小屋裏。第二天早上,孩子在李化家進出自如,就像在自己家一樣。他聽到妾室哭著想念珠兒,便問:“珠兒死了幾天啦?” 得到迴答說已經七天了。孩子說:“現在天氣很冷,屍體應該還沒腐爛。你們去把墳挖開看看,如果屍體沒損壞,我能讓他活過來。” 李化聽了又驚又喜,帶著孩子去了墓地。打開墓穴一看,珠兒的屍體果然完好無損。李化正難過的時候,一迴頭,發現孩子不見了。他覺得十分奇怪,隻好和家人把珠兒的屍體抬迴了家。剛把屍體放在床上,珠兒的眼睛就開始微微轉動;不一會兒,他就喊著要喝水。喝完水後,珠兒出了一身汗,隨後竟然坐了起來。大家都驚喜萬分,不僅因為珠兒複活了,還發現他變得聰明伶俐,和以前判若兩人。可到了晚上,珠兒卻直挺挺地躺在床上,沒有一點氣息,怎麽推都沒反應,就像死了一樣。大家都嚇壞了,以為他又死了。直到天快亮的時候,珠兒才像是從夢中醒來。大家趕忙圍上去問他怎麽迴事。珠兒說:“以前跟著妖僧的時候,有個叫哥子的和我在一起。昨天我沒追上阿父,是因為在後麵和哥子告別。現在他在陰間,給薑員外當義子。晚上,他來叫我去玩,還用白鼻騧送我迴來。” 母親連忙問:“你在陰間見到珠兒了嗎?” 珠兒迴答:“珠兒已經轉生了。他和阿翁沒有父子緣分,隻是來討金陵嚴子方的百十千債的。” 原來,李化曾經在金陵做生意,欠了嚴子方的貨款一直沒還,嚴子方死後,這件事就沒人知道了。李化聽了,十分震驚。母親又問:“那你見到惠姊了嗎?” 珠兒說:“不知道,下次去我幫您找找。” 過了兩三天,珠兒對母親說:“惠姊在陰間過得很好,嫁給了楚江王的小兒子。她頭上戴滿了珠寶翠玉,一出門,就有很多人簇擁著。” 母親問:“那她為什麽不迴來看看我們?” 珠兒說:“人死後,和在世的親人就沒什麽牽掛了。除非有人詳細說起前世的事,才會觸動他們的迴憶。昨天我托薑員外幫忙,見到了惠姊。我告訴她父母很想念她,她一開始沒什麽反應。我又說:‘姊姊以前喜歡繡並蒂花,不小心用剪刀刺破了手指,血滴在綾子上,您就把它繡成了赤水雲的圖案。現在母親還把那綾子掛在床頭,一直念念不忘。姊姊還記得嗎?’惠姊這才開始傷心起來,說會找機會告訴郎君,迴來看望母親。” 母親趕忙問什麽時候迴來,珠兒卻說不知道。有一天,珠兒突然對母親說:“惠姊快來了,她的隨從很多,您多準備些酒水。” 沒過多久,他就跑進屋喊道:“姊來了!” 接著,他把一張床搬到中堂,說道:“姊姊先休息一下,別太傷心。” 可其他人什麽都看不見。珠兒帶著人在門外燒紙敬酒,迴來後說:“隨從們先讓他們離開了。姊姊問:‘以前蓋的綠被子,被燭火燒了一個豆粒大的洞,還在嗎?’” 母親說:“在呢。” 說完就打開箱子把被子拿了出來。珠兒說:“姊姊讓我把它放在她以前的閨房裏。她累了,想先休息一下,明天再和母親說話。”東鄰趙家的女兒,以前和小惠是閨中密友。當天晚上,她突然夢到小惠戴著頭巾、穿著紫色披風來看她,言談笑語和生前一模一樣。小惠還說:“我現在已經是陰間的人了,和父母相見就像隔著萬水千山。我想借你的身體和家人說說話,你別害怕。” 第二天早上,趙家女兒剛和母親說完這個夢,就突然暈倒在地。過了一會兒,她醒來後對著母親說:“小惠和嬸子分別好幾年了,沒想到您都有白頭發了!” 母親嚇了一跳,說:“你是不是病糊塗了?” 趙家女兒也不迴答,拜別母親就出門了。母親覺得事情很奇怪,就跟在後麵。趙家女兒徑直來到李化家,抱著李化的妻子痛哭起來。李化的妻子嚇了一跳,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趙家女兒哭著說:“女兒昨天迴來太累了,沒來得及說話。女兒不孝,中途就離開了父母,讓你們這麽傷心,我罪該萬死!” 李化的妻子這才明白過來,抱著她大哭起來。哭了一會兒,她問道:“聽說你現在過得很好,我很欣慰。但你在王家,怎麽能迴來呢?” 趙家女兒(此時是小惠附身)說:“郎君和我感情很好,公婆也很疼愛我,他們都不嫌棄我。” 小惠生前喜歡用手撐著下巴,說話的時候,趙家女兒也不自覺地做出這個動作,神情和小惠一模一樣。不一會兒,珠兒跑進來喊道:“接姊姊的人來了。” 趙家女兒聽了,站起身來,哭著拜別,說:“女兒走了。” 說完,她又暈倒在地,過了好一會兒才蘇醒過來。幾個月後,李化突然病重,吃了很多藥都不見效。珠兒難過地說:“父親恐怕撐不了多久了!” 隻見有兩個鬼坐在床頭,一個拿著鐵杖子,一個挽著四五尺長的苧麻繩。珠兒日夜守在父親床邊,哀求他們離開。母親見狀,隻好開始準備後事。到了晚上,珠兒突然跑進來對母親說:“無關的人先出去一下,姊夫來看阿翁了。” 說完,他就開始鼓掌大笑。母親疑惑地問他笑什麽,珠兒說:“我笑那兩個鬼,一聽說姊夫來了,都嚇得躲到床底下,像烏龜和鱉一樣。” 過了一會兒,珠兒對著空中和人寒暄,還問惠姊的情況。接著,他又拍手說:“那兩個鬼一直趕不走,現在可算解氣了!” 然後,他把鬼趕到門外,迴來後說:“姊夫走了。那兩個鬼被鎖在馬鞅上了。阿父馬上就會沒事的。姊夫說,他迴去會告訴大王,為父母祈求百年壽命。” 一家人聽了,都十分高興。當天晚上,李化的病情果然好轉,沒過幾天就痊愈了。後來,李化請了老師教珠兒讀書。珠兒十分聰慧,十八歲就考中了秀才。他還經常能說出陰間的事情,看到村裏有人生病,他總能指出是哪個鬼魂在作祟,用火燒一燒,病人往往就能康複。但有一次,珠兒突然得了重病,身體皮膚變得青紫。他痛苦地說,這是鬼神在懲罰他泄露了陰間的秘密。從那以後,珠兒就再也不說陰間的事了 。
3.小官人
太史家的奇異來客在一個寧靜的小鎮上,住著一位頗有名望的太史。歲月悠悠,人們漸漸忘卻了他的姓氏,隻知尊稱他為太史某翁。這一日,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太史翁的書房裏。忙碌了許久的太史翁感到有些疲憊,便在書房的榻上小憩。迷迷糊糊間,一陣細微卻又繁雜的聲響傳入他的耳中。他緩緩睜開眼,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睡意全無。隻見書房的角落裏,突然出現了一支小小的隊伍。那些拉車的馬,身形竟隻有青蛙般大小;隊伍中的人,更是纖細如手指。他們井然有序地排列著,組成了數十隊小小的儀仗。為首的是一位官員模樣的小人,頭戴黑色紗帽,身著繡紋襆袍,端坐在小小的肩輿之上,隊伍浩浩蕩蕩地朝著門外走去。太史翁心中滿是詫異,揉了揉眼睛,還以為是自己睡眼惺忪看花了眼。可還沒等他緩過神來,一個小人又匆匆返迴屋內。這小人手中拎著一個僅有拳頭大小的氈包,徑直來到太史翁的床前。小人微微欠身,恭敬說道:“我家主人備下一份薄禮,想要敬獻給太史您。” 說完,便直直地站在原地,卻不見他拿出禮物。過了一會兒,小人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自己笑著說道:“哎呀,這點微薄的東西,想來對太史您也沒什麽用處,不如就把它賞賜給我吧。” 太史翁聽得一頭霧水,但還是下意識地點了點頭。小人得到應允後,臉上立刻綻放出欣喜的笑容,拎著氈包蹦蹦跳跳地離開了。太史翁望著小人離去的方向,久久迴不過神來。等他終於緩過神,想要問個清楚時,那支奇異的隊伍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再也尋覓不見。他心中懊悔不已,責怪自己當時太過驚愕,沒能追問清楚這一切究竟是怎麽迴事,那些小人從何處而來,所謂的禮物又是什麽。這件離奇的事在太史翁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之後的日子裏,每當他迴想起那日的情景,心中便充滿了疑惑和好奇。他時常在書房中發呆,望著那個小人出現的角落,試圖找到一些線索,解開這個謎團,可終究一無所獲。這個神秘的事件,也成了他心中一段難以忘懷的奇異經曆,偶爾與友人談及,眾人皆驚歎不已,卻也無人能給出合理的解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