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道士
韓公子與單道士的奇幻糾葛在那繁華的邑中,韓公子出身世家,家族在當地聲名顯赫,財富眾多。一日,韓公子聽聞城中來了一位單道士,此人擅長各種神奇法術,能表演令人稱奇的幻術,引得眾人紛紛圍觀。韓公子對奇術向來充滿好奇,聽聞此事後,立刻派人將單道士請到府中,奉為座上賓。單道士為人灑脫,與眾人相處時,常常隨性而為。有時與人同行同坐,眨眼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令眾人驚歎不已。韓公子對單道士的法術極為著迷,一心想要學習,便誠懇地向單道士提出請求。然而,單道士卻搖了搖頭,堅決不肯傳授。韓公子心中疑惑,再三懇請,單道士無奈之下,隻得解釋道:“我並非吝嗇自己的法術,實在是擔心壞了我的修行之道。這法術若傳授給君子,自然是好事,可若是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他們借此行竊,那後果不堪設想。公子您為人正直,我本不必擔憂,但人皆有七情六欲,倘若日後您外出時,見到美麗女子心生愛慕,利用隱身術潛入人家閨房,這豈不是助長惡行、宣揚淫亂之事?因此,我實在不敢從命。”韓公子聽了這番話,心中雖有些不悅,但表麵上也不好再說什麽。然而,他心中卻暗暗惱怒,覺得單道士不給自己麵子。迴到房中,韓公子越想越氣,便與家中的仆人們商議,想要找個機會羞辱單道士一番,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韓公子深知單道士會隱身術,擔心他到時逃脫,便心生一計。他讓人在府中的麥場上均勻地撒上一層細灰,心中想著,單道士即便能隱身,可他的腳印必定會在灰上留下痕跡,到時候便可順著腳印的位置,迅速出手攻擊他。一切準備妥當後,韓公子便派人去邀請單道士到麥場。單道士不知是計,欣然前往。待單道士一到,韓公子立刻示意仆人們動手。隻見仆人們手持牛鞭,一擁而上,朝著單道士所在的方向狠狠抽打過去。單道士見狀,瞬間施展隱身術,消失不見了。正如韓公子所料,麥場上果然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仆人們見狀,立刻朝著腳印的方向亂打一氣,可一時間,眾人都被這混亂的場麵弄得暈頭轉向,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單道士的蹤跡也徹底消失在了混亂之中。韓公子滿心懊惱地迴到府中,正想著如何懲罰那些辦事不力的仆人,卻見單道士早已在府中等候。單道士看著一眾仆人,平靜地說道:“我不能再在這裏待下去了!一直以來承蒙各位的照顧,如今我要離開了,應當有所報答。”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個酒壺,壺中酒香四溢,讓人聞之欲醉。接著,他又從袖中拿出一個食盒,打開一看,裏麵裝滿了美味佳肴。單道士將酒壺和食盒一一擺放在桌上,擺好後,又繼續伸手入袖,不停地往外拿東西。就這樣,經過十餘次探取,原本空蕩蕩的桌子上,此刻已擺滿了美酒佳肴。單道士笑著邀請眾人一同暢飲,眾人見此,紛紛大快朵頤,不一會兒,便都醉倒在地。單道士看著眾人,微微一笑,將桌上的酒壺、食盒等物,又一一放迴袖中。韓公子聽聞此事,心中更加好奇單道士的神奇法術,便又派人請單道士再次表演幻術。單道士來到韓公子麵前,二話不說,拿起筆墨,在牆壁上畫了一座城。畫完後,他伸出手,對著城牆用力一推,隻聽 “轟隆” 一聲,城門竟然緩緩打開。單道士轉身,將自己的行囊、衣物以及各種箱籠物件,一股腦兒地全部扔進了城門內。隨後,他對著韓公子拱手作別,說道:“我要走了!” 說罷,縱身一躍,跳入城中。緊接著,城門 “砰” 的一聲關上,單道士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在這世間出現過一般。後來,有人聽聞單道士在青州市上出現。他在那裏教孩子們在手掌上畫墨圈,然後讓孩子們逢人便將墨圈拋出去。神奇的是,無論墨圈拋向何處,無論是人的臉上還是衣服上,墨圈都會自動脫落,並且在接觸的地方留下清晰的印記。還有人說,單道士精通房中術,他能讓自己的下部吸食燒酒,一口氣便能將一整壺燒酒吸盡。韓公子聽聞這些傳聞後,心中好奇不已,曾經還專門找單道士,讓他當麵演示了一番。單道士的種種神奇法術,在民間越傳越廣,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韓公子與單道士之間這段奇妙的糾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傳得越來越遠 。
2.白於玉
吳青庵的奇幻仙緣之旅吳青庵,名筠,年少時便才情出眾,聲名遠揚。葛太史偶然讀到他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對其才華讚歎不已。太史內心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人能寫出這般佳作,便托與吳青庵相識的友人,邀請他到家中一敘,期望能領略其言談風采。吳青庵應邀而至,一番交談後,太史愈發驚歎,感慨道:“世間怎會有如此才華橫溢的吳生,卻長久困於貧賤之中?實在不該啊!” 太史家中有一女兒,生得花容月貌,宛如天仙下凡,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太史心中一動,便通過鄰裏好友向吳青庵傳達心意:“若吳青庵能奮發圖強,在仕途上飛黃騰達,我願將女兒許配給他,讓她侍奉左右,相伴一生。” 吳青庵聽聞此事,心中大喜過望,頓時覺得人生充滿希望,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對自己的前程也越發自信起來。然而,命運常常喜歡捉弄人。在隨後的秋闈考試中,滿懷期望的吳青庵竟意外落第。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他的心頭,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與沮喪之中。但吳青庵骨子裏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並未就此一蹶不振。他冷靜下來後,派人轉告太史:“富貴之事本就有其定數,隻是到來的早晚難以預料。請給我三年時間,若屆時我仍未能功成名就,那時再讓令嬡另嫁他人,我絕無二話。” 自那以後,吳青庵仿佛變了一個人,更加發憤圖強,日夜苦讀,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業之中,一心隻為實現心中的抱負,不辜負太史的期望,也為了能與心愛的女子長相廝守。一日夜晚,明月高懸,灑下銀白的光輝,將整個世界映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明亮。在這寧靜而美好的夜晚,有一位秀才前來拜訪吳青庵。隻見這位秀才麵容白皙,短須整齊,身形修長,腰肢纖細,手指如同利爪般細長。吳青庵心中疑惑,詢問他的來曆。秀才微笑著自我介紹,稱自己姓白,字於玉。兩人一番交談,吳青庵隻覺如沐春風,心中豁然開朗,那些平日裏積攢的煩惱與困惑,仿佛在瞬間煙消雲散。吳青庵對這位白秀才頓生好感,熱情地挽留他一同住宿。白秀才欣然應允,兩人秉燭夜談,直至深夜才各自睡去。次日黎明,晨光熹微,白秀才起身準備告辭。吳青庵心中不舍,誠懇地叮囑他日後若有便路過,一定要再來相聚,莫要忘了這段情誼。白秀才被他的真摯情誼所打動,心中十分感動,當即表示願借住在此處,與吳青庵相伴。兩人約定好日期後,便就此別過。到了約定之日,清晨時分,先有一位蒼頭仆人送來炊具,為白秀才的到來做準備。不多時,白秀才騎著一匹駿馬,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般疾馳而來。那匹馬神駿非凡,身姿矯健,奔跑起來猶如遊龍一般,氣勢非凡。吳青庵趕忙將他迎入家中,安排他在另一處住所安頓下來。白秀才讓仆人牽馬離去,自此,兩人開始了朝夕相伴的日子。在相處的過程中,吳青庵發現白秀才所讀之書,皆是自己從未見聞過的奇書,書中的內容也絕非尋常的科舉時藝。他心中充滿了疑惑,便向白秀才詢問。白秀才笑著迴答:“讀書人貴在有誌,我並非追求功名之人。我所向往的,是那超凡脫俗的境界,而非這塵世中的功名利祿。” 夜晚,白秀才常常邀請吳青庵一同飲酒,在微醺之際,他拿出一卷書傳授給吳青庵。書中所講,皆是吐納修煉之術,吳青庵看後,大多不解其意,隻覺內容玄之又玄,晦澀難懂。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修煉之術與自己追求的功名之路相差甚遠,便將其擱置一旁,認為這不過是迂腐之學,對自己的仕途並無幫助。過了些時日,白秀才對吳青庵說:“先前傳授於你的,乃是《黃庭經》中的關鍵要道,是通往仙人境界的階梯與航船。隻要你潛心修煉,定能有所成就。” 吳青庵聽後,笑著迴應:“我當下所急切追求的並非這些,況且求仙之人必須斷絕世間情緣,讓萬念俱滅,我恐怕難以做到。我還有諸多牽掛,難以割舍這塵世的一切。” 白秀才好奇追問緣由,吳青庵坦言自己憂慮家族的子嗣傳承,擔心自己一旦求仙,家族便會斷了香火。白秀才又問:“那你為何長久不娶妻呢?” 吳青庵笑道:“我有個毛病,就是喜好美色。見到美麗的女子,便難以自拔。” 白秀才也笑著打趣:“大王請不要隻喜好小色。那你所心儀的女子究竟如何?” 吳青庵便將葛太史女兒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白秀才,言語中充滿了對她的傾慕與向往。白秀才聽後,微微哂笑,心中對這位女子的美貌產生了懷疑,覺得吳青庵或許有些誇大其詞。吳青庵見白秀才不信,急忙解釋道:“這女子的美貌,是遠近之人都知曉的,絕非我誇大其詞,也不是我眼光低俗。她的美麗,真的是世間少有。” 白秀才聽後,隻是微微點頭,未再多言。次日,白秀才忽然匆忙收拾行裝,稱要告別離去。吳青庵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滿是不舍,與他交談時,話語連綿不絕,情意綿綿,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他實在難以接受白秀才的突然離去,心中充滿了失落與惆悵。白秀才見狀,心中也有些不忍,便讓童子先將行李背負前行,兩人依舊相互依偎,難舍難分。突然,一隻青色的蟬鳴叫著落在案幾之上,白秀才見狀,向吳青庵辭行:“車馬已然備好,就此別過。倘若日後你思念我,隻需拂拭我的床鋪,然後臥於其上即可。” 吳青庵還想再問些什麽,轉瞬之間,白秀才竟變得隻有手指般大小,輕盈地跨坐在蟬背上,蟬鳴聲中,翩然飛去,很快便消失在茫茫雲海之中。吳青庵這才驚覺,白秀才絕非尋常之人,他驚愕地愣在原地,許久迴不過神來,心中滿是悵然若失之感,仿佛失去了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過了幾日,天空中忽然細雨紛紛,如牛毛,如細絲,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吳青庵獨自一人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雨景,對白於玉的思念愈發深切。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與白於玉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感慨萬千。他看著白於玉曾睡過的床鋪,上麵布滿了細碎的鼠跡,顯得有些淩亂。他心中一陣酸楚,便動手清掃幹淨,鋪設好席子,隨後躺了上去,希望能在夢中與白於玉再次相見。不多時,吳青庵恍惚間看見白家的童子前來相邀,童子的身影在朦朧中顯得有些虛幻,但吳青庵一眼便認出了他。他滿心歡喜,毫不猶豫地跟隨而去。一路上,他的心情無比激動,仿佛即將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不一會兒,一隻桐鳳盤旋著飛來,那桐鳳羽毛絢麗多彩,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童子伸手捉住桐鳳,對吳青庵說:“此處道路黑暗難行,你可乘坐這桐鳳代步。” 吳青庵擔心桐鳳身形細小,難以承受自己的重量,心中有些猶豫。童子卻笑著說道:“不妨一試。這桐鳳看似嬌小,實則神力非凡,定能載你前行。” 吳青庵依言跨上桐鳳,驚奇地發現,桐鳳背上寬敞有餘,童子也隨後附在桐鳳尾上。隻聽 “戛然” 一聲,桐鳳振翅高飛,直衝入雲霄。吳青庵隻覺耳邊風聲唿嘯,眼前景色飛速變換,心中既興奮又緊張。沒過多久,吳青庵便看見一扇朱紅色的大門,那大門高大雄偉,氣勢恢宏,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童子先跳了下去,隨後攙扶著吳青庵也下了桐鳳。吳青庵好奇問道:“這是何處?” 童子迴答:“此處乃天門也。” 門邊有一隻巨大的老虎蹲伏著,那老虎身形龐大,威風凜凜,眼睛閃爍著幽光,仿佛能洞察一切。吳青庵見此,嚇得渾身發抖,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穩。童子趕忙挺身而出,將他護在身後,安慰他不要害怕。吳青庵舉目四望,隻見此處風景與人間截然不同,處處透著超凡脫俗的氣息。天空湛藍如寶石,雲朵潔白如,仿佛觸手可及。周圍的樹木高大挺拔,枝葉繁茂,散發出陣陣清香,讓人聞之陶醉。地上的花草五顏六色,爭奇鬥豔,仿佛一幅絢麗的畫卷。童子引領吳青庵進入廣寒宮,宮內地麵皆由水晶鋪就,晶瑩剔透,閃閃發光。人行其上,仿若置身於鏡中,一舉一動皆清晰倒映。宮中兩株桂樹,高聳入雲,樹幹粗壯,需數人合抱。桂花盛開,香氣撲鼻,微風拂過,花氣隨風飄散,連綿不絕,令人心曠神怡。亭台樓閣皆飾以紅窗,紅得鮮豔奪目,仿佛燃燒的火焰。時有美人出入其間,她們容貌豔麗,身姿婀娜,氣質高雅,世間難尋其匹。她們的眼神清澈明亮,仿佛一汪清泉,能洗淨人心中的塵埃。她們的笑容甜美動人,仿佛春天的花朵,讓人感到溫暖和幸福。童子說道:“王母宮的佳麗更是絕美。那裏的仙子們,個個都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和超凡脫俗的氣質。” 但又擔心主人等候已久,便來不及讓吳青庵過多流連,急忙引導他快步走出。又過了一會兒,吳青庵看見白於玉正在門外等候,兩人目光交匯,白於玉的眼中充滿了笑意和親切。白於玉迎上前去,與吳青庵握手相迎,兩人一同進入。隻見庭院簷外,清水潺潺,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流淌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白沙潔淨,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仿佛無數顆珍珠。涓涓流溢,仿佛一條白色的絲帶,蜿蜒曲折地伸向遠方。玉砌雕欄,美輪美奐,仿佛是用美玉雕琢而成的藝術品。一切都顯得那麽精致,那麽典雅,仿佛置身於月宮仙境。剛一坐下,便有兩位二八年華的美麗丫鬟,手捧香茗前來侍奉。丫鬟們麵容姣好,舉止優雅,笑容甜美,讓人感到無比舒適。她們輕輕將香茗放在桌上,茶香四溢,瞬間彌漫了整個房間。少間,白於玉命人擺上酒具,準備暢飲。此時,有四位麗人嫋嫋而來,她們身著華麗服飾,衣袂飄飄,環佩叮當,宛如仙子下凡。她們在一旁侍奉左右,身姿婀娜,動作輕盈,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吳青庵隻覺背上微微發癢,身旁的麗人便伸出纖細的手指,長長的指甲,輕輕探入他的衣衫,為他撓癢。吳青庵頓覺心神蕩漾,坐立不安,難以自持。他的心跳加速,臉頰微微泛紅,眼神中充滿了迷離和陶醉。不一會兒,吳青庵已有了幾分醉意,漸漸控製不住自己。他笑著看向身旁的麗人,與她們搭話,美人卻總是笑著避開,眼神中帶著一絲羞澀和俏皮。白於玉見狀,便命麗人們演奏樂曲,為眾人助興。一位身著絳綃的麗人,手持酒杯,走向吳青庵,在筵席前輕盈起舞,婉轉清歌,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天籟。她的舞姿優美動人,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仿佛是在訴說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其他麗人們則手持笙管,吹奏出歡快的曲調,與歌聲相互應和,交織成一曲美妙的樂章。那音樂聲悠揚動聽,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一曲唱罷,一位身著翠裳的麗人也斟滿酒杯,邊酌邊唱。她的歌聲清脆婉轉,如同黃鶯出穀,讓人陶醉不已。還有一位紫衣女子,與一位身著淡白軟綃的女子,在一旁吃吃地笑著,暗中相互推讓,不肯上前獻藝。白於玉見狀,便讓她們一個斟酒,一個唱歌。紫衣女子走上前來,為吳青庵把盞,吳青庵接過酒杯時,趁機戲撓她的纖細手腕。女子笑著,手一滑,酒杯險些掉落。白於玉佯裝嗔怒,責備了她幾句。女子拾起酒杯,麵帶微笑,俯首輕聲說道:“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白於玉聽後,哈哈大笑,罰她自歌自舞。女子翩翩起舞,舞姿優美動人,如仙子下凡。她的歌聲清脆悅耳,如同山間清泉,流淌出歡快的旋律。舞畢,身著淡白軟綃的女子又飛遞一杯酒過來,吳青庵見狀,心中一驚,一時難以飲盡。女子捧著酒杯,麵露愧色,吳青庵見狀,隻好強忍著一飲而盡。吳青庵細細打量這四位女子,隻見她們個個風姿綽約,舉止優雅,無一不是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她們的美麗,讓吳青庵感到自慚形穢,仿佛自己置身於花叢中的一隻不起眼的小蜜蜂。他不禁對主人白於玉說道:“在人間,我尋覓一位佳人都如此艱難,而你卻能聚集如此眾多的美女,能否讓我真正地沉醉其中,難以自拔呢?” 白於玉笑著迴答:“足下心中早已有心儀之人,這些女子又怎能入得了你的法眼呢?你心中的那位葛太史之女,想必才是真正的佳人。” 吳青庵說道:“如今我才知曉,自己以往所見實在太過狹隘。與這些仙子相比,我才明白什麽是真正的美麗。” 白於玉便將所有女子都喚到跟前,讓吳青庵自行挑選。吳青庵看著眼前眾多美女,眼花繚亂,一時難以抉擇。他的眼神在每個女子身上流轉,心中猶豫不決,仿佛陷入了一個美麗的迷宮,無法找到出口。白於玉見紫衣女子與吳青庵先前有過把臂之緣,便讓她去服侍吳青庵。夜晚,吳青庵與紫衣女子同榻而眠,兩人恩愛纏綿,盡享魚水之歡。他們的愛情如同燃燒的火焰,熱烈而真摯。事後,吳青庵向紫衣女子索要定情之物,女子毫不猶豫地脫下金腕釧,贈予了他。那金腕釧製作精美,上麵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月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忽然,童子匆匆進入,說道:“仙凡殊途,君宜即刻離去。否則,將會有大禍降臨。” 紫衣女子急忙起身,匆匆遁去,她的身影在黑暗中逐漸消失,隻留下吳青庵獨自一人,心中充滿了失落和不舍。吳青庵詢問主人白於玉的去向,童子迴答:“主人早已前往待漏,臨行前囑咐我送你離去。他希望你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歸宿。” 吳青庵心中悵然,隻好跟隨童子,踏上歸途,重新尋找來時的道路。即將走到門口時,吳青庵迴頭張望,卻發現童子不知何時已悄然離去。此時,突然傳來一陣猛虎的咆哮聲,震得山林都為之顫抖。那聲音仿佛是從地獄傳來的惡魔的怒吼,讓人毛骨悚然。吳青庵驚恐萬分,急忙逃竄,卻發現前方道路深不見底,腳下一滑,便徑直墜落下去。他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仿佛墜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吳青庵猛地一驚,從夢中醒來,此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朝陽的光輝灑滿大地,給世界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他正要起身整理衣衫,忽然有一個滑膩的東西從被褥間掉落,低頭一看,竟是那隻金腕釧。金腕釧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吳青庵心中愈發驚異,自此,他對功名利祿的念想徹底灰飛煙滅,時常想要追隨仙人的足跡,踏上尋仙問道之路。然而,他心中仍對家族的子嗣傳承有所憂慮,因此一直猶豫不決。他在塵世的牽掛和對仙界的向往之間徘徊,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紮。過了十餘個月,一日,吳青庵在白天酣睡之時,夢見紫衣女子從外麵走進來,懷中抱著一個嬰兒,說道:“這是你的骨肉。天上難以留下此子,我特來將他送還於你。他是你在塵世的牽掛,也是你生命的延續。” 說罷,便將嬰兒放在床上,用衣物輕輕覆蓋好。紫衣女子匆匆欲走,吳青庵急忙拉住她,想要與她再續前緣。他的眼中充滿了不舍和眷戀,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紫衣女子卻說道:“前一次歡好是為了合巹,這一次則是永別,我們的夫妻緣分就此終結。倘若你日後有尋仙之誌,或許還有相見之日。但現在,你必須麵對現實,承擔起為人父的責任。” 吳青庵醒來後,果然看見嬰兒躺在被褥之間,他急忙將此事告知母親。母親聽聞,欣喜萬分,仿佛看到了家族的希望之光。她趕忙雇傭乳母來哺育嬰兒,並為其取名為夢仙。夢仙,這個名字寓意著他的誕生如同一場神奇的夢境,也寄托了家人對他的美好期望。吳青庵於是派人前往告知葛太史,自己即將歸隱山林,讓太史另擇佳婿。他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追求功名利祿的凡人,塵世的一切都已無法再吸引他。太史聽聞,堅決不肯,他認為女兒既然已經許配給吳青庵,就應從一而終。吳青庵心意已決,多次誠懇推辭。太史無奈,將此事告知女兒。女兒聽聞,堅定地說:“遠近之人皆知我已許身吳郎,如今若另嫁他人,便是失節。我心意已決,此生非吳郎不嫁!” 並讓父親將這番心意轉達給吳青庵。吳青庵得知後,心中滿是感動,卻也坦誠相告:“我如今不但無意於功名,連男女之情也已看淡。之所以尚未入山修行,隻是因為家中老母尚在,我不能棄她於不顧。” 太史再次將這話告訴女兒,女兒說:“吳郎即便貧困,我也甘願與他共食粗茶淡飯;吳郎若去修行,我便侍奉他的母親,絕不會另嫁他人!” 太史多次派人往返溝通,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太史選定良辰吉日,備好車馬、妝奩,將女兒嫁入吳青庵家中。吳青庵感激妻子的賢德,對她敬愛有加。妻子侍奉婆婆極為孝順,事事都順著婆婆心意,比尋常貧苦人家的女兒還要用心。時光匆匆,兩年後,婆婆不幸離世,妻子變賣自己的嫁妝,操辦喪事,事事都遵循禮節,毫無疏漏。料理完婆婆後事,吳青庵對妻子說:“能得你如此賢妻,我還有何憂慮!隻是我常聽聞,一人得道,便可全家飛升。如今我決心遠去修行,家中一切便都托付給你了。” 妻子神色坦然,並未多加挽留,她深知丈夫的誌向,願意支持他的選擇。於是,吳青庵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修行之路。此後,妻子獨自操持家中生計,教導兒子夢仙。她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教育夢仙上也極為用心。夢仙自幼聰慧過人,隨著年齡增長,愈發顯露出非凡的天賦。十四歲時,便以神童之名參加鄉試,一舉中舉;十五歲時,更是高中進士,進入翰林。每次朝廷褒獎封贈,因不知母親姓氏,便隻封了葛母一人。每逢祭掃之日,夢仙總會詢問父親的去向,母親便將實情詳細告知。夢仙聽後,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思念之情,當即決定辭官去尋找父親。母親勸阻道:“你父親出家至今已有十餘年,想必早已羽化成仙,你又能去哪裏尋他呢?” 夢仙心中雖有不舍,但也明白母親所言在理,隻好暫時放下尋父的念頭。後來,夢仙奉旨前往南嶽祭祀。途中遭遇賊寇,形勢危急,眾人皆驚慌失措。正在絕望之時,一位道士手持寶劍,衝入賊寇之中。道士武藝高強,劍招淩厲,賊寇紛紛倒下,夢仙等人這才得以解圍。夢仙對道士感激不已,拿出錢財相贈,道士卻拒不接受。道士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交給夢仙,叮囑道:“我有一位故人與大人同鄉,煩請大人代為轉達問候。” 夢仙詢問故人名姓,道士迴答:“王林。” 夢仙心中疑惑,迴想村中並無此人。道士見狀,微笑道:“此人乃山野村夫,身份低微,貴官自然不識。” 臨行前,道士又拿出一隻金釧,說道:“此乃閨閣之物,我一介道士拾得也無用,便以此作為報答吧。” 夢仙接過金釧,隻見其鑲嵌雕琢精美絕倫,心中不禁驚歎。夢仙迴到家中,將金釧交給夫人。夫人見後,愛不釋手,命能工巧匠依照樣式打造。夢仙在塵世中愈發聲名遠揚,他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愛戴。一日,他在處理政務時,收到一封神秘信函,信中字跡古樸,內容卻讓他大為震驚:“欲知家族仙緣真相,速至城外古鬆之下。” 夢仙心中雖疑惑重重,但想到與家族仙緣相關,便決定一探究竟。到了約定之地,隻見一位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早已等候在此。老者目光深邃,仿若能洞悉一切。夢仙上前詢問,老者緩緩開口:“你家族的仙緣,遠不止你父親那一代。你可知,數百年前,你的祖先曾救助過一位仙人,仙人留下一道仙咒,庇佑家族。隻是這仙咒需在特定機緣下才能激活,而你父親的奇遇,便是仙咒起效的開端。”夢仙聽聞,心中湧起無數疑問,正欲追問,老者卻話鋒一轉:“如今,仙界有一危機,與你家族息息相關。你父親雖已位列仙班,但也卷入其中。你需憑借自身之力,解開家族仙緣背後的謎團,方能化解這場危機。” 言罷,老者遞給夢仙一塊古樸玉佩,玉佩上刻著奇異符文,隱隱散發著微光。“此玉佩是開啟家族仙緣秘密的關鍵,收好它。” 說罷,老者身形一閃,消失不見。夢仙帶著玉佩迴到家中,仔細研究。在玉佩的微光映照下,他發現家中書房的牆壁上竟浮現出一些若隱若現的文字。他湊近一看,上麵記載著家族先輩與仙界往來的隱秘事跡,以及一些神秘修煉之法。夢仙依著記載,嚐試修煉,竟感覺體內有一股暖流湧動,精神也愈發飽滿。與此同時,夢仙的妻子也察覺到了丈夫的異樣。一日夜裏,她趁夢仙熟睡,悄悄拿起玉佩端詳。突然,玉佩光芒大盛,將她籠罩其中。妻子隻覺眼前光芒一閃,竟置身於一個神秘空間。空間中雲霧繚繞,有一位仙子模樣的女子現身,正是當年與吳青庵有過一段姻緣的紫衣姬。紫衣姬告訴夢仙妻子:“你丈夫如今肩負重任,家族仙緣的延續全係於他一身。你需全力支持他,切不可讓家族仙緣中斷。” 說罷,紫衣姬將一本仙籍交給夢仙妻子,“這本仙籍中有提升凡人靈力之法,你可修煉,助你丈夫一臂之力。” 言畢,光芒消散,夢仙妻子迴到現實。夢仙妻子醒來後,按照仙籍之法修煉,果然感覺自身發生了奇妙變化。她與夢仙分享此事,夢仙大喜,夫妻二人一同修煉,感情愈發深厚。隨著修煉的深入,夢仙發現自己能感知到一些仙界的氣息波動。一日,他在城中巡視時,突然感覺到一股熟悉又強大的氣息。他順著氣息追尋,竟來到一處荒廢古宅。進入古宅,隻見一個神秘洞穴入口散發著微光。夢仙小心翼翼進入洞穴,在洞穴深處,他看到一個巨大的石台上擺放著一顆散發著五彩光芒的珠子。正當夢仙準備拿起珠子時,洞穴中突然出現一群魔影,張牙舞爪向他撲來。夢仙連忙施展修煉所得的法術抵抗,魔影卻十分難纏。就在夢仙漸感吃力之時,他體內突然湧起一股強大力量,竟是父親吳青庵在仙界感知到他的危險,將自身仙力短暫傳輸給他。夢仙憑借這股力量,一舉擊退魔影,拿起珠子。珠子入手,夢仙腦海中浮現出一段信息:此珠乃仙界至寶,能解開家族仙緣與仙界危機的關鍵謎團。夢仙帶著珠子迴到家中,與妻子一同研究。在珠子的光芒映照下,玉佩上的符文發生變化,逐漸拚湊出一幅仙界地圖。地圖上標記著一處神秘之地,正是解開一切謎團的關鍵所在。夢仙決定前往此地,妻子雖擔心,但深知此事重大,便陪同夢仙一同踏上旅程。他們沿著地圖指引,穿越崇山峻嶺,曆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來到神秘之地。此地雲霧彌漫,仙音嫋嫋,仿佛人間仙境。在一座仙殿中,夢仙見到了父親吳青庵。吳青庵此時已仙風道骨,見到兒子和兒媳到來,眼中滿是欣慰。吳青庵告知夢仙:“家族仙緣與仙界的這場危機,源於一場古老的爭鬥。當年家族先輩救助的仙人,正是這場爭鬥中的關鍵人物。如今,你找到的珠子和玉佩,是化解危機的關鍵。但想要徹底解決,還需你在仙界眾人麵前,展示家族傳承的仙法,證明家族守護仙界的決心。”夢仙點頭,在吳青庵的指引下,來到仙界議事大廳。仙界眾仙齊聚,夢仙深吸一口氣,施展家族仙法。一時間,光芒四射,仙法威力驚人。眾仙見此,紛紛點頭認可。最終,在夢仙和家族仙緣的助力下,仙界危機得以化解。此後,夢仙在仙界與塵世間往來,將仙界的一些仙法和智慧傳授給塵世之人,讓家族仙緣在塵世中繼續傳承,造福更多百姓。而他與妻子,也在仙界和塵世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成為家族世代傳頌的英雄。
3.夜叉國
徐姓商人的夜叉國奇遇在交州,有一位徐姓商人,常年漂泊於海上,以販賣貨物為生。一日,他像往常一樣乘船出海,卻不想突遭狂風,那風來勢洶洶,如同一頭暴怒的猛獸,將他的船隻無情地吹向遠方。徐商人在顛簸中緊閉雙眼,滿心恐懼。待他再次睜開眼時,眼前已是一片深山莽莽的陌生之地。徐商人心中暗自期許,這山中或許會有居民。於是,他將船係好,背著幹糧,小心翼翼地登上岸。剛踏入山林,便見兩側山崖之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洞口,宛如蜂窩一般。洞內隱隱傳來人聲,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悄悄走到一個洞口前,駐足窺探。這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嚇得他亡魂皆冒。隻見洞中竟有兩隻夜叉,那夜叉的牙齒森然排列,宛如戟刃,雙目閃爍著幽光,仿若兩盞鬼燈。此刻,它們正用鋒利的爪子撕裂著一隻活鹿,大快朵頤。徐商人驚得轉身就跑,可還沒等他邁出幾步,夜叉便已察覺到他的存在。夜叉停止進食,一把將他抓了進去。兩隻夜叉相互交談,發出的聲音猶如鳥獸鳴叫,讓人難以理解。它們爭搶著撕扯徐商人的衣服,似乎迫不及待要將他吞吃入腹。徐商人驚恐萬分,急忙從行囊中取出幹糧和牛肉幹,獻給夜叉。夜叉嚐了嚐,覺得味道鮮美,十分歡喜。隨後,夜叉又翻找徐商人的行囊,徐商人連忙搖手,表示已沒有其他食物。夜叉見狀,頓時發怒,再次抓住他。徐商人哀求道:“放過我吧,我船上有鍋碗瓢盆,可以為你們烹飪美食。” 夜叉聽不懂他的話,依舊怒目而視。徐商人無奈,隻好用手勢比劃,夜叉這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夜叉跟著徐商人來到船上,取了炊具進入洞中。徐商人找來柴火,點燃火焰,將夜叉吃剩的鹿肉煮熟,呈獻給它們。兩隻夜叉吃得津津有味,當晚,夜叉用巨石堵住洞口,似乎生怕徐商人逃跑。徐商人蜷縮在角落裏,心中充滿了恐懼,深知自己命懸一線。天亮後,兩隻夜叉外出,又用石頭堵住洞口。沒過多久,它們帶著一隻鹿迴來,交給徐商人。徐商人熟練地剝下鹿皮,在深洞處取來清澈的流水,架起鍋煮了好幾鍋鹿肉。不一會兒,又來了幾隻夜叉,它們圍聚在一起,將煮熟的鹿肉吃得一幹二淨,還指著鍋,似乎嫌鍋太小。過了三四天,一隻夜叉扛來一口大鐵鍋,正是人們平日裏常用的那種。從此,群夜叉各自帶來捕獲的狼、糜等獵物。徐商人將它們煮熟後,夜叉們便招唿徐商人一同享用。日子一天天過去,夜叉們與徐商人漸漸熟悉起來,外出時也不再禁錮他。眾人相處,如同家人一般。徐商人也逐漸能通過夜叉的聲音和動作,明白它們的意思,甚至還能模仿夜叉的語言與它們交流。夜叉們越發喜愛徐商人,還帶來一隻母夜叉,許配給他為妻。起初,徐商人滿心畏懼,不敢有絲毫舉動。母夜叉卻主動靠近,徐商人這才與她結合,母夜叉顯得十分歡悅。此後,母夜叉常常留些肉給徐商人,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一日,眾夜叉早早起身,它們在脖子上各掛了一串明珠,輪流出門,似乎在等候貴客。它們讓徐商人多煮些肉,徐商人向母夜叉詢問緣由,母夜叉說:“今日是天壽節。” 母夜叉出門對眾夜叉說:“徐郎沒有骨突子。” 眾夜叉紛紛摘下五顆珠子,交給母夜叉。母夜叉又從自己的項鏈上解下十顆,總共湊了五十顆,用野苧麻搓成繩子,穿起來掛在徐項上。徐商人一看,這一顆珠子便價值百十金。不多時,眾夜叉都出了洞。徐商人煮好肉後,母夜叉前來邀請他,說:“去迎接天王。” 他們來到一個巨大的山洞,山洞廣闊數畝,洞中有一塊光滑平整的石頭,宛如桌子。四周環繞著石凳,其中一張石凳上蒙著豹皮,其餘的則鋪著鹿皮。二三十隻夜叉列坐在洞中,氣氛莊嚴肅穆。片刻後,大風驟起,塵土飛揚,眾夜叉神色慌張地紛紛出洞。隻見一個巨大的夜叉模樣的怪物奔入洞中,它大剌剌地踞坐在石凳上,目光如鶚般環顧四周。群夜叉跟隨而入,在東西兩側整齊列立,皆仰起頭,將雙臂交叉成十字。大夜叉按著頭,逐個點視,問道:“臥眉山的眾夜叉都在這裏了嗎?” 群夜叉齊聲哄應。大夜叉看向徐商人,問道:“這人從何而來?” 母夜叉迴答說是自己的丈夫。眾夜叉又紛紛誇讚徐商人的廚藝。隨即有兩三個夜叉飛奔出去,取來熟肉,擺在石桌上。大夜叉伸手掬起肉,大口吞咽,吃得飽飽的,對肉的美味讚不絕口,還責令以後要經常供應。大夜叉又看向徐商人,問:“他的骨突子為何這麽短?” 眾夜叉說:“他剛來,還沒準備好。” 大夜叉便從自己脖子上的珠串中摘下十顆,遞給徐商人。這些珠子個個大如指頂,圓潤如彈丸。母夜叉急忙接過,替徐商人穿好掛在脖子上。徐商人也學著夜叉的樣子,交叉雙臂,用夜叉語表示感謝。大夜叉這才離去,它踏著風,疾行如飛。眾夜叉這才開始享用剩下的食物,隨後各自散去。就這樣,徐商人在夜叉國生活了四年多。母夜叉忽然產子,一胎生下兩男一女,孩子們皆是人形,並不像他們的母親。眾夜叉都十分喜愛這些孩子,常常一起撫摸逗弄。一日,眾夜叉都外出覓食,隻有徐商人獨自坐在洞中。突然,另一個洞中的母夜叉前來,想要與徐商人私通,徐商人堅決不肯。這母夜叉惱羞成怒,將徐商人撲倒在地。恰好徐商人的妻子從外麵迴來,見此情景,頓時暴怒,與那母夜叉扭打在一起,一口咬斷了她的耳朵。不一會兒,那母夜叉的丈夫也迴來了,了解情況後,將她勸離。從此,徐商人的妻子時刻守在他身邊,與他形影不離。又過了三年,孩子們都能行走了,徐商人便教他們說人話。孩子們漸漸能開口說話,雖然聲音中還帶著些啾啾的怪異腔調,但已有了人的氣息。他們雖年幼,卻能在山中奔跑如飛,與徐商人感情深厚,父子之情溢於言表。一日,徐商人的妻子帶著一子一女外出,半天未歸。此時,北風大作,徐商人心中不禁湧起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帶著兒子來到海岸邊,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舊船還在。他心中一動,謀劃著與兒子一同迴家。兒子想要告知母親,徐商人連忙製止。父子二人登上船,經過一晝夜的航行,終於抵達交州。迴到家中,徐商人才發現妻子已經改嫁。他拿出從夜叉國帶迴的兩顆珠子,變賣後獲得了巨額財富,家境變得十分殷實。他給兒子取名為彪,彪十四五歲時,力大無窮,能舉起百鈞重物,且性格粗莽,喜好爭鬥。交州的大帥見了,對他十分賞識,任命他為千總。後來邊疆發生戰亂,彪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屢立戰功,十八歲時便升任副將。當時,有一位商人出海經商,同樣遭遇風暴,被吹到了臥眉山。他剛登上岸,就看見一個少年,少年看到他,露出驚訝的神色。少年知道他是中國人,便詢問他的家鄉住址,商人如實相告。少年將他拉進一個幽穀中的小石洞,洞外荊棘叢生,少年叮囑他不要出去。過了一會兒,少年帶著鹿肉迴來給商人吃,並說:“我父親也是交州人。” 商人詢問之下,得知少年的父親正是徐商人,原來商人在外地時曾與徐商人相識。商人便說:“我與你父親是故人,如今他的兒子已成為副將。” 少年不明白 “副將” 是什麽意思,商人解釋道:“這是中國的官職名稱。” 少年又問:“怎樣才能為官呢?” 商人說:“為官者出行有車馬,在家住高堂,一唿百應,旁人見了都要側目而視,側身站立,這就是為官。” 少年聽後,十分心動。商人說:“既然你父親在交州,你為何長久留在此地呢?” 少年便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商人。商人勸他迴到南方,少年說:“我也常常有此想法,但我母親不是中國人,容貌語言都與常人不同,若被同類察覺,必定會慘遭殺害,因此我一直猶豫不決。” 說完,少年又出來對商人說:“等北風起時,我來送你離開。煩請你到我父兄那裏,帶個口信。” 商人躲在洞中將近半年,時常從荊棘縫隙向外窺探,隻見山中常有夜叉往來,心中十分害怕,不敢有絲毫動靜。一日,北風唿嘯,少年突然來到,帶著商人急忙逃竄。臨行前,少年叮囑道:“我說的話,你千萬不要忘記。” 商人連連答應。少年又將一些肉放在石桌上,商人這才踏上歸程。商人徑直抵達交州,來到副總府,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告知了彪。彪聽後,悲痛萬分,想要前往尋找母親和弟弟妹妹。父親擔心海上波濤洶湧,充滿危險,極力勸阻。彪捶胸頓足,痛哭流涕,父親也無法阻止。於是,彪將此事告知交州大帥,帶著兩名士兵出海。船隻逆風而行,在波濤中顛簸了半個月。四周茫茫大海,無邊無際,咫尺之間也讓人感到迷茫,根本無法辨別南北方向。突然,洶湧的波濤湧起,直接天際,船隻瞬間傾覆,彪落入海中,在海浪中掙紮沉浮。不知過了多久,彪被一個東西拖著前行,來到一處竟有房屋的地方。彪定睛一看,發現是一個夜叉模樣的怪物。彪連忙用夜叉語與它交流,夜叉驚訝地詢問他的來曆,彪便將自己的目的告訴了它。夜叉高興地說:“臥眉山是我的故鄉,多有冒犯,還請見諒!你已經偏離原來的航道八千裏,這裏是毒龍國,前往臥眉山不是這條路。” 於是,夜叉找來船隻,送彪前行。夜叉在水中推著船,速度如箭一般,瞬息千裏。過了一夜,便抵達了北岸。彪看到一個少年在岸邊張望,他知道山中沒有人類,懷疑是自己的弟弟。走近一看,果然是弟弟,兄弟二人相擁而泣。隨後,弟弟詢問母親和妹妹的情況,得知她們都平安健康。彪想要帶弟弟一起迴去,弟弟卻阻止了他,匆匆離去。彪迴頭想感謝夜叉,夜叉卻已不見蹤影。沒過多久,母親和妹妹也來了,見到彪,三人都哭了起來。彪說明了來意,母親說:“我擔心迴去後會被人欺負。” 彪說:“兒子在中國十分榮耀富貴,沒人敢欺負我們。” 迴家的決心已定,可苦於逆風,難以渡海。母子三人正彷徨無措時,忽然看到一艘帆船向南駛來,船帆在風中瑟瑟作響。彪高興地說:“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 於是,一家人相繼登上船,船隻如離弦之箭,在波濤中疾馳,三天後便抵達了岸邊。岸上的人看到夜叉模樣的母親和妹妹,都嚇得四處奔逃。彪脫下自己的衣服,分給她們。迴到家中,夜叉母親看到徐商人,怒罵他當初不辭而別,徐商人連連謝罪。家中的仆人拜見這位奇特的家主母,無不嚇得渾身戰栗。彪勸說母親學習說漢語,穿上華麗的衣服,享用美味的食物,母親這才感到欣慰。妹妹和弟弟都穿著男兒裝,類似滿族的服飾。幾個月後,母親和妹妹漸漸能說些漢語,弟弟妹妹的膚色也逐漸變得白皙。弟弟取名為豹,妹妹取名為夜兒,他們都力大無窮。彪因自己不識字而感到羞愧,便教弟弟讀書。豹十分聰慧,經史子集,看過一遍便能領會。但他不想走讀書入仕的道路,於是彪又讓他練習射箭,騎馬馳騁。後來,豹考中武進士,迎娶了阿遊擊的女兒。夜兒因為是夜叉的後代,無人敢與她成婚。恰好彪手下的袁奪備喪妻,彪強行將夜兒許配給他。夜兒能拉開百石強弓,在百餘步外射小鳥,百發百中。袁奪備每次出征,都帶著夜兒同行,夜兒屢立奇功,曆任同知將軍,袁家的一半功勳都出自夜兒之手。豹三十四歲時,掛帥出征,母親曾跟隨他南征。每當遇到強敵,母親總是身披戰甲,手持利刃,為兒子接應,敵人見了,無不望風而逃。皇帝下詔,封豹為男爵,豹代母親上疏推辭,皇帝便封母親為夫人。異史氏說:“夜叉夫人的故事,實在罕見。但仔細想來,卻又並非罕見。因為家家床頭,或許都有個類似夜叉的存在。”
韓公子與單道士的奇幻糾葛在那繁華的邑中,韓公子出身世家,家族在當地聲名顯赫,財富眾多。一日,韓公子聽聞城中來了一位單道士,此人擅長各種神奇法術,能表演令人稱奇的幻術,引得眾人紛紛圍觀。韓公子對奇術向來充滿好奇,聽聞此事後,立刻派人將單道士請到府中,奉為座上賓。單道士為人灑脫,與眾人相處時,常常隨性而為。有時與人同行同坐,眨眼間便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令眾人驚歎不已。韓公子對單道士的法術極為著迷,一心想要學習,便誠懇地向單道士提出請求。然而,單道士卻搖了搖頭,堅決不肯傳授。韓公子心中疑惑,再三懇請,單道士無奈之下,隻得解釋道:“我並非吝嗇自己的法術,實在是擔心壞了我的修行之道。這法術若傳授給君子,自然是好事,可若是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他們借此行竊,那後果不堪設想。公子您為人正直,我本不必擔憂,但人皆有七情六欲,倘若日後您外出時,見到美麗女子心生愛慕,利用隱身術潛入人家閨房,這豈不是助長惡行、宣揚淫亂之事?因此,我實在不敢從命。”韓公子聽了這番話,心中雖有些不悅,但表麵上也不好再說什麽。然而,他心中卻暗暗惱怒,覺得單道士不給自己麵子。迴到房中,韓公子越想越氣,便與家中的仆人們商議,想要找個機會羞辱單道士一番,讓他知道自己的厲害。韓公子深知單道士會隱身術,擔心他到時逃脫,便心生一計。他讓人在府中的麥場上均勻地撒上一層細灰,心中想著,單道士即便能隱身,可他的腳印必定會在灰上留下痕跡,到時候便可順著腳印的位置,迅速出手攻擊他。一切準備妥當後,韓公子便派人去邀請單道士到麥場。單道士不知是計,欣然前往。待單道士一到,韓公子立刻示意仆人們動手。隻見仆人們手持牛鞭,一擁而上,朝著單道士所在的方向狠狠抽打過去。單道士見狀,瞬間施展隱身術,消失不見了。正如韓公子所料,麥場上果然留下了一串清晰的腳印。仆人們見狀,立刻朝著腳印的方向亂打一氣,可一時間,眾人都被這混亂的場麵弄得暈頭轉向,根本分不清東南西北,單道士的蹤跡也徹底消失在了混亂之中。韓公子滿心懊惱地迴到府中,正想著如何懲罰那些辦事不力的仆人,卻見單道士早已在府中等候。單道士看著一眾仆人,平靜地說道:“我不能再在這裏待下去了!一直以來承蒙各位的照顧,如今我要離開了,應當有所報答。” 說罷,他從袖中取出一個酒壺,壺中酒香四溢,讓人聞之欲醉。接著,他又從袖中拿出一個食盒,打開一看,裏麵裝滿了美味佳肴。單道士將酒壺和食盒一一擺放在桌上,擺好後,又繼續伸手入袖,不停地往外拿東西。就這樣,經過十餘次探取,原本空蕩蕩的桌子上,此刻已擺滿了美酒佳肴。單道士笑著邀請眾人一同暢飲,眾人見此,紛紛大快朵頤,不一會兒,便都醉倒在地。單道士看著眾人,微微一笑,將桌上的酒壺、食盒等物,又一一放迴袖中。韓公子聽聞此事,心中更加好奇單道士的神奇法術,便又派人請單道士再次表演幻術。單道士來到韓公子麵前,二話不說,拿起筆墨,在牆壁上畫了一座城。畫完後,他伸出手,對著城牆用力一推,隻聽 “轟隆” 一聲,城門竟然緩緩打開。單道士轉身,將自己的行囊、衣物以及各種箱籠物件,一股腦兒地全部扔進了城門內。隨後,他對著韓公子拱手作別,說道:“我要走了!” 說罷,縱身一躍,跳入城中。緊接著,城門 “砰” 的一聲關上,單道士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仿佛從未在這世間出現過一般。後來,有人聽聞單道士在青州市上出現。他在那裏教孩子們在手掌上畫墨圈,然後讓孩子們逢人便將墨圈拋出去。神奇的是,無論墨圈拋向何處,無論是人的臉上還是衣服上,墨圈都會自動脫落,並且在接觸的地方留下清晰的印記。還有人說,單道士精通房中術,他能讓自己的下部吸食燒酒,一口氣便能將一整壺燒酒吸盡。韓公子聽聞這些傳聞後,心中好奇不已,曾經還專門找單道士,讓他當麵演示了一番。單道士的種種神奇法術,在民間越傳越廣,成為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而韓公子與單道士之間這段奇妙的糾葛,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傳得越來越遠 。
2.白於玉
吳青庵的奇幻仙緣之旅吳青庵,名筠,年少時便才情出眾,聲名遠揚。葛太史偶然讀到他的文章,不禁拍案叫絕,對其才華讚歎不已。太史內心好奇,究竟是怎樣的人能寫出這般佳作,便托與吳青庵相識的友人,邀請他到家中一敘,期望能領略其言談風采。吳青庵應邀而至,一番交談後,太史愈發驚歎,感慨道:“世間怎會有如此才華橫溢的吳生,卻長久困於貧賤之中?實在不該啊!” 太史家中有一女兒,生得花容月貌,宛如天仙下凡,是遠近聞名的美人。太史心中一動,便通過鄰裏好友向吳青庵傳達心意:“若吳青庵能奮發圖強,在仕途上飛黃騰達,我願將女兒許配給他,讓她侍奉左右,相伴一生。” 吳青庵聽聞此事,心中大喜過望,頓時覺得人生充滿希望,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來,對自己的前程也越發自信起來。然而,命運常常喜歡捉弄人。在隨後的秋闈考試中,滿懷期望的吳青庵竟意外落第。這個消息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他的心頭,讓他陷入了深深的失落與沮喪之中。但吳青庵骨子裏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他並未就此一蹶不振。他冷靜下來後,派人轉告太史:“富貴之事本就有其定數,隻是到來的早晚難以預料。請給我三年時間,若屆時我仍未能功成名就,那時再讓令嬡另嫁他人,我絕無二話。” 自那以後,吳青庵仿佛變了一個人,更加發憤圖強,日夜苦讀,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學業之中,一心隻為實現心中的抱負,不辜負太史的期望,也為了能與心愛的女子長相廝守。一日夜晚,明月高懸,灑下銀白的光輝,將整個世界映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明亮。在這寧靜而美好的夜晚,有一位秀才前來拜訪吳青庵。隻見這位秀才麵容白皙,短須整齊,身形修長,腰肢纖細,手指如同利爪般細長。吳青庵心中疑惑,詢問他的來曆。秀才微笑著自我介紹,稱自己姓白,字於玉。兩人一番交談,吳青庵隻覺如沐春風,心中豁然開朗,那些平日裏積攢的煩惱與困惑,仿佛在瞬間煙消雲散。吳青庵對這位白秀才頓生好感,熱情地挽留他一同住宿。白秀才欣然應允,兩人秉燭夜談,直至深夜才各自睡去。次日黎明,晨光熹微,白秀才起身準備告辭。吳青庵心中不舍,誠懇地叮囑他日後若有便路過,一定要再來相聚,莫要忘了這段情誼。白秀才被他的真摯情誼所打動,心中十分感動,當即表示願借住在此處,與吳青庵相伴。兩人約定好日期後,便就此別過。到了約定之日,清晨時分,先有一位蒼頭仆人送來炊具,為白秀才的到來做準備。不多時,白秀才騎著一匹駿馬,如同一道黑色的閃電般疾馳而來。那匹馬神駿非凡,身姿矯健,奔跑起來猶如遊龍一般,氣勢非凡。吳青庵趕忙將他迎入家中,安排他在另一處住所安頓下來。白秀才讓仆人牽馬離去,自此,兩人開始了朝夕相伴的日子。在相處的過程中,吳青庵發現白秀才所讀之書,皆是自己從未見聞過的奇書,書中的內容也絕非尋常的科舉時藝。他心中充滿了疑惑,便向白秀才詢問。白秀才笑著迴答:“讀書人貴在有誌,我並非追求功名之人。我所向往的,是那超凡脫俗的境界,而非這塵世中的功名利祿。” 夜晚,白秀才常常邀請吳青庵一同飲酒,在微醺之際,他拿出一卷書傳授給吳青庵。書中所講,皆是吐納修煉之術,吳青庵看後,大多不解其意,隻覺內容玄之又玄,晦澀難懂。他心中暗自思忖,這些修煉之術與自己追求的功名之路相差甚遠,便將其擱置一旁,認為這不過是迂腐之學,對自己的仕途並無幫助。過了些時日,白秀才對吳青庵說:“先前傳授於你的,乃是《黃庭經》中的關鍵要道,是通往仙人境界的階梯與航船。隻要你潛心修煉,定能有所成就。” 吳青庵聽後,笑著迴應:“我當下所急切追求的並非這些,況且求仙之人必須斷絕世間情緣,讓萬念俱滅,我恐怕難以做到。我還有諸多牽掛,難以割舍這塵世的一切。” 白秀才好奇追問緣由,吳青庵坦言自己憂慮家族的子嗣傳承,擔心自己一旦求仙,家族便會斷了香火。白秀才又問:“那你為何長久不娶妻呢?” 吳青庵笑道:“我有個毛病,就是喜好美色。見到美麗的女子,便難以自拔。” 白秀才也笑著打趣:“大王請不要隻喜好小色。那你所心儀的女子究竟如何?” 吳青庵便將葛太史女兒之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白秀才,言語中充滿了對她的傾慕與向往。白秀才聽後,微微哂笑,心中對這位女子的美貌產生了懷疑,覺得吳青庵或許有些誇大其詞。吳青庵見白秀才不信,急忙解釋道:“這女子的美貌,是遠近之人都知曉的,絕非我誇大其詞,也不是我眼光低俗。她的美麗,真的是世間少有。” 白秀才聽後,隻是微微點頭,未再多言。次日,白秀才忽然匆忙收拾行裝,稱要告別離去。吳青庵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滿是不舍,與他交談時,話語連綿不絕,情意綿綿,仿佛有說不完的話。他實在難以接受白秀才的突然離去,心中充滿了失落與惆悵。白秀才見狀,心中也有些不忍,便讓童子先將行李背負前行,兩人依舊相互依偎,難舍難分。突然,一隻青色的蟬鳴叫著落在案幾之上,白秀才見狀,向吳青庵辭行:“車馬已然備好,就此別過。倘若日後你思念我,隻需拂拭我的床鋪,然後臥於其上即可。” 吳青庵還想再問些什麽,轉瞬之間,白秀才竟變得隻有手指般大小,輕盈地跨坐在蟬背上,蟬鳴聲中,翩然飛去,很快便消失在茫茫雲海之中。吳青庵這才驚覺,白秀才絕非尋常之人,他驚愕地愣在原地,許久迴不過神來,心中滿是悵然若失之感,仿佛失去了一件無比珍貴的寶物。過了幾日,天空中忽然細雨紛紛,如牛毛,如細絲,紛紛揚揚地灑落下來。吳青庵獨自一人坐在窗前,望著窗外的雨景,對白於玉的思念愈發深切。他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迴到與白於玉相處的點點滴滴,心中感慨萬千。他看著白於玉曾睡過的床鋪,上麵布滿了細碎的鼠跡,顯得有些淩亂。他心中一陣酸楚,便動手清掃幹淨,鋪設好席子,隨後躺了上去,希望能在夢中與白於玉再次相見。不多時,吳青庵恍惚間看見白家的童子前來相邀,童子的身影在朦朧中顯得有些虛幻,但吳青庵一眼便認出了他。他滿心歡喜,毫不猶豫地跟隨而去。一路上,他的心情無比激動,仿佛即將踏上一段奇妙的旅程。不一會兒,一隻桐鳳盤旋著飛來,那桐鳳羽毛絢麗多彩,在陽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童子伸手捉住桐鳳,對吳青庵說:“此處道路黑暗難行,你可乘坐這桐鳳代步。” 吳青庵擔心桐鳳身形細小,難以承受自己的重量,心中有些猶豫。童子卻笑著說道:“不妨一試。這桐鳳看似嬌小,實則神力非凡,定能載你前行。” 吳青庵依言跨上桐鳳,驚奇地發現,桐鳳背上寬敞有餘,童子也隨後附在桐鳳尾上。隻聽 “戛然” 一聲,桐鳳振翅高飛,直衝入雲霄。吳青庵隻覺耳邊風聲唿嘯,眼前景色飛速變換,心中既興奮又緊張。沒過多久,吳青庵便看見一扇朱紅色的大門,那大門高大雄偉,氣勢恢宏,上麵雕刻著精美的圖案,透著一股神秘的氣息。童子先跳了下去,隨後攙扶著吳青庵也下了桐鳳。吳青庵好奇問道:“這是何處?” 童子迴答:“此處乃天門也。” 門邊有一隻巨大的老虎蹲伏著,那老虎身形龐大,威風凜凜,眼睛閃爍著幽光,仿佛能洞察一切。吳青庵見此,嚇得渾身發抖,雙腿發軟,幾乎站立不穩。童子趕忙挺身而出,將他護在身後,安慰他不要害怕。吳青庵舉目四望,隻見此處風景與人間截然不同,處處透著超凡脫俗的氣息。天空湛藍如寶石,雲朵潔白如,仿佛觸手可及。周圍的樹木高大挺拔,枝葉繁茂,散發出陣陣清香,讓人聞之陶醉。地上的花草五顏六色,爭奇鬥豔,仿佛一幅絢麗的畫卷。童子引領吳青庵進入廣寒宮,宮內地麵皆由水晶鋪就,晶瑩剔透,閃閃發光。人行其上,仿若置身於鏡中,一舉一動皆清晰倒映。宮中兩株桂樹,高聳入雲,樹幹粗壯,需數人合抱。桂花盛開,香氣撲鼻,微風拂過,花氣隨風飄散,連綿不絕,令人心曠神怡。亭台樓閣皆飾以紅窗,紅得鮮豔奪目,仿佛燃燒的火焰。時有美人出入其間,她們容貌豔麗,身姿婀娜,氣質高雅,世間難尋其匹。她們的眼神清澈明亮,仿佛一汪清泉,能洗淨人心中的塵埃。她們的笑容甜美動人,仿佛春天的花朵,讓人感到溫暖和幸福。童子說道:“王母宮的佳麗更是絕美。那裏的仙子們,個個都擁有傾國傾城的容貌和超凡脫俗的氣質。” 但又擔心主人等候已久,便來不及讓吳青庵過多流連,急忙引導他快步走出。又過了一會兒,吳青庵看見白於玉正在門外等候,兩人目光交匯,白於玉的眼中充滿了笑意和親切。白於玉迎上前去,與吳青庵握手相迎,兩人一同進入。隻見庭院簷外,清水潺潺,如同一首美妙的樂曲,流淌出清脆悅耳的聲音。白沙潔淨,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仿佛無數顆珍珠。涓涓流溢,仿佛一條白色的絲帶,蜿蜒曲折地伸向遠方。玉砌雕欄,美輪美奐,仿佛是用美玉雕琢而成的藝術品。一切都顯得那麽精致,那麽典雅,仿佛置身於月宮仙境。剛一坐下,便有兩位二八年華的美麗丫鬟,手捧香茗前來侍奉。丫鬟們麵容姣好,舉止優雅,笑容甜美,讓人感到無比舒適。她們輕輕將香茗放在桌上,茶香四溢,瞬間彌漫了整個房間。少間,白於玉命人擺上酒具,準備暢飲。此時,有四位麗人嫋嫋而來,她們身著華麗服飾,衣袂飄飄,環佩叮當,宛如仙子下凡。她們在一旁侍奉左右,身姿婀娜,動作輕盈,仿佛翩翩起舞的蝴蝶。吳青庵隻覺背上微微發癢,身旁的麗人便伸出纖細的手指,長長的指甲,輕輕探入他的衣衫,為他撓癢。吳青庵頓覺心神蕩漾,坐立不安,難以自持。他的心跳加速,臉頰微微泛紅,眼神中充滿了迷離和陶醉。不一會兒,吳青庵已有了幾分醉意,漸漸控製不住自己。他笑著看向身旁的麗人,與她們搭話,美人卻總是笑著避開,眼神中帶著一絲羞澀和俏皮。白於玉見狀,便命麗人們演奏樂曲,為眾人助興。一位身著絳綃的麗人,手持酒杯,走向吳青庵,在筵席前輕盈起舞,婉轉清歌,聲音清脆悅耳,宛如天籟。她的舞姿優美動人,如行雲流水般自然流暢,仿佛是在訴說著一個美麗的故事。其他麗人們則手持笙管,吹奏出歡快的曲調,與歌聲相互應和,交織成一曲美妙的樂章。那音樂聲悠揚動聽,仿佛能穿透人的靈魂,讓人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一曲唱罷,一位身著翠裳的麗人也斟滿酒杯,邊酌邊唱。她的歌聲清脆婉轉,如同黃鶯出穀,讓人陶醉不已。還有一位紫衣女子,與一位身著淡白軟綃的女子,在一旁吃吃地笑著,暗中相互推讓,不肯上前獻藝。白於玉見狀,便讓她們一個斟酒,一個唱歌。紫衣女子走上前來,為吳青庵把盞,吳青庵接過酒杯時,趁機戲撓她的纖細手腕。女子笑著,手一滑,酒杯險些掉落。白於玉佯裝嗔怒,責備了她幾句。女子拾起酒杯,麵帶微笑,俯首輕聲說道:“冷如鬼手馨,強來捉人臂。” 白於玉聽後,哈哈大笑,罰她自歌自舞。女子翩翩起舞,舞姿優美動人,如仙子下凡。她的歌聲清脆悅耳,如同山間清泉,流淌出歡快的旋律。舞畢,身著淡白軟綃的女子又飛遞一杯酒過來,吳青庵見狀,心中一驚,一時難以飲盡。女子捧著酒杯,麵露愧色,吳青庵見狀,隻好強忍著一飲而盡。吳青庵細細打量這四位女子,隻見她們個個風姿綽約,舉止優雅,無一不是傾國傾城的絕世佳人。她們的美麗,讓吳青庵感到自慚形穢,仿佛自己置身於花叢中的一隻不起眼的小蜜蜂。他不禁對主人白於玉說道:“在人間,我尋覓一位佳人都如此艱難,而你卻能聚集如此眾多的美女,能否讓我真正地沉醉其中,難以自拔呢?” 白於玉笑著迴答:“足下心中早已有心儀之人,這些女子又怎能入得了你的法眼呢?你心中的那位葛太史之女,想必才是真正的佳人。” 吳青庵說道:“如今我才知曉,自己以往所見實在太過狹隘。與這些仙子相比,我才明白什麽是真正的美麗。” 白於玉便將所有女子都喚到跟前,讓吳青庵自行挑選。吳青庵看著眼前眾多美女,眼花繚亂,一時難以抉擇。他的眼神在每個女子身上流轉,心中猶豫不決,仿佛陷入了一個美麗的迷宮,無法找到出口。白於玉見紫衣女子與吳青庵先前有過把臂之緣,便讓她去服侍吳青庵。夜晚,吳青庵與紫衣女子同榻而眠,兩人恩愛纏綿,盡享魚水之歡。他們的愛情如同燃燒的火焰,熱烈而真摯。事後,吳青庵向紫衣女子索要定情之物,女子毫不猶豫地脫下金腕釧,贈予了他。那金腕釧製作精美,上麵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月光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忽然,童子匆匆進入,說道:“仙凡殊途,君宜即刻離去。否則,將會有大禍降臨。” 紫衣女子急忙起身,匆匆遁去,她的身影在黑暗中逐漸消失,隻留下吳青庵獨自一人,心中充滿了失落和不舍。吳青庵詢問主人白於玉的去向,童子迴答:“主人早已前往待漏,臨行前囑咐我送你離去。他希望你能早日找到自己的歸宿。” 吳青庵心中悵然,隻好跟隨童子,踏上歸途,重新尋找來時的道路。即將走到門口時,吳青庵迴頭張望,卻發現童子不知何時已悄然離去。此時,突然傳來一陣猛虎的咆哮聲,震得山林都為之顫抖。那聲音仿佛是從地獄傳來的惡魔的怒吼,讓人毛骨悚然。吳青庵驚恐萬分,急忙逃竄,卻發現前方道路深不見底,腳下一滑,便徑直墜落下去。他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絕望,仿佛墜入了無盡的黑暗深淵。吳青庵猛地一驚,從夢中醒來,此時東方已泛起魚肚白,朝陽的光輝灑滿大地,給世界帶來了一絲溫暖和希望。他正要起身整理衣衫,忽然有一個滑膩的東西從被褥間掉落,低頭一看,竟是那隻金腕釧。金腕釧在陽光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訴說著一段神奇的故事。吳青庵心中愈發驚異,自此,他對功名利祿的念想徹底灰飛煙滅,時常想要追隨仙人的足跡,踏上尋仙問道之路。然而,他心中仍對家族的子嗣傳承有所憂慮,因此一直猶豫不決。他在塵世的牽掛和對仙界的向往之間徘徊,內心充滿了矛盾和掙紮。過了十餘個月,一日,吳青庵在白天酣睡之時,夢見紫衣女子從外麵走進來,懷中抱著一個嬰兒,說道:“這是你的骨肉。天上難以留下此子,我特來將他送還於你。他是你在塵世的牽掛,也是你生命的延續。” 說罷,便將嬰兒放在床上,用衣物輕輕覆蓋好。紫衣女子匆匆欲走,吳青庵急忙拉住她,想要與她再續前緣。他的眼中充滿了不舍和眷戀,仿佛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紫衣女子卻說道:“前一次歡好是為了合巹,這一次則是永別,我們的夫妻緣分就此終結。倘若你日後有尋仙之誌,或許還有相見之日。但現在,你必須麵對現實,承擔起為人父的責任。” 吳青庵醒來後,果然看見嬰兒躺在被褥之間,他急忙將此事告知母親。母親聽聞,欣喜萬分,仿佛看到了家族的希望之光。她趕忙雇傭乳母來哺育嬰兒,並為其取名為夢仙。夢仙,這個名字寓意著他的誕生如同一場神奇的夢境,也寄托了家人對他的美好期望。吳青庵於是派人前往告知葛太史,自己即將歸隱山林,讓太史另擇佳婿。他覺得自己已經不再是那個追求功名利祿的凡人,塵世的一切都已無法再吸引他。太史聽聞,堅決不肯,他認為女兒既然已經許配給吳青庵,就應從一而終。吳青庵心意已決,多次誠懇推辭。太史無奈,將此事告知女兒。女兒聽聞,堅定地說:“遠近之人皆知我已許身吳郎,如今若另嫁他人,便是失節。我心意已決,此生非吳郎不嫁!” 並讓父親將這番心意轉達給吳青庵。吳青庵得知後,心中滿是感動,卻也坦誠相告:“我如今不但無意於功名,連男女之情也已看淡。之所以尚未入山修行,隻是因為家中老母尚在,我不能棄她於不顧。” 太史再次將這話告訴女兒,女兒說:“吳郎即便貧困,我也甘願與他共食粗茶淡飯;吳郎若去修行,我便侍奉他的母親,絕不會另嫁他人!” 太史多次派人往返溝通,卻始終未能達成一致。最終,太史選定良辰吉日,備好車馬、妝奩,將女兒嫁入吳青庵家中。吳青庵感激妻子的賢德,對她敬愛有加。妻子侍奉婆婆極為孝順,事事都順著婆婆心意,比尋常貧苦人家的女兒還要用心。時光匆匆,兩年後,婆婆不幸離世,妻子變賣自己的嫁妝,操辦喪事,事事都遵循禮節,毫無疏漏。料理完婆婆後事,吳青庵對妻子說:“能得你如此賢妻,我還有何憂慮!隻是我常聽聞,一人得道,便可全家飛升。如今我決心遠去修行,家中一切便都托付給你了。” 妻子神色坦然,並未多加挽留,她深知丈夫的誌向,願意支持他的選擇。於是,吳青庵毅然決然地踏上了修行之路。此後,妻子獨自操持家中生計,教導兒子夢仙。她將家中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在教育夢仙上也極為用心。夢仙自幼聰慧過人,隨著年齡增長,愈發顯露出非凡的天賦。十四歲時,便以神童之名參加鄉試,一舉中舉;十五歲時,更是高中進士,進入翰林。每次朝廷褒獎封贈,因不知母親姓氏,便隻封了葛母一人。每逢祭掃之日,夢仙總會詢問父親的去向,母親便將實情詳細告知。夢仙聽後,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思念之情,當即決定辭官去尋找父親。母親勸阻道:“你父親出家至今已有十餘年,想必早已羽化成仙,你又能去哪裏尋他呢?” 夢仙心中雖有不舍,但也明白母親所言在理,隻好暫時放下尋父的念頭。後來,夢仙奉旨前往南嶽祭祀。途中遭遇賊寇,形勢危急,眾人皆驚慌失措。正在絕望之時,一位道士手持寶劍,衝入賊寇之中。道士武藝高強,劍招淩厲,賊寇紛紛倒下,夢仙等人這才得以解圍。夢仙對道士感激不已,拿出錢財相贈,道士卻拒不接受。道士從懷中取出一封信函,交給夢仙,叮囑道:“我有一位故人與大人同鄉,煩請大人代為轉達問候。” 夢仙詢問故人名姓,道士迴答:“王林。” 夢仙心中疑惑,迴想村中並無此人。道士見狀,微笑道:“此人乃山野村夫,身份低微,貴官自然不識。” 臨行前,道士又拿出一隻金釧,說道:“此乃閨閣之物,我一介道士拾得也無用,便以此作為報答吧。” 夢仙接過金釧,隻見其鑲嵌雕琢精美絕倫,心中不禁驚歎。夢仙迴到家中,將金釧交給夫人。夫人見後,愛不釋手,命能工巧匠依照樣式打造。夢仙在塵世中愈發聲名遠揚,他為官清廉公正,深受百姓愛戴。一日,他在處理政務時,收到一封神秘信函,信中字跡古樸,內容卻讓他大為震驚:“欲知家族仙緣真相,速至城外古鬆之下。” 夢仙心中雖疑惑重重,但想到與家族仙緣相關,便決定一探究竟。到了約定之地,隻見一位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的老者早已等候在此。老者目光深邃,仿若能洞悉一切。夢仙上前詢問,老者緩緩開口:“你家族的仙緣,遠不止你父親那一代。你可知,數百年前,你的祖先曾救助過一位仙人,仙人留下一道仙咒,庇佑家族。隻是這仙咒需在特定機緣下才能激活,而你父親的奇遇,便是仙咒起效的開端。”夢仙聽聞,心中湧起無數疑問,正欲追問,老者卻話鋒一轉:“如今,仙界有一危機,與你家族息息相關。你父親雖已位列仙班,但也卷入其中。你需憑借自身之力,解開家族仙緣背後的謎團,方能化解這場危機。” 言罷,老者遞給夢仙一塊古樸玉佩,玉佩上刻著奇異符文,隱隱散發著微光。“此玉佩是開啟家族仙緣秘密的關鍵,收好它。” 說罷,老者身形一閃,消失不見。夢仙帶著玉佩迴到家中,仔細研究。在玉佩的微光映照下,他發現家中書房的牆壁上竟浮現出一些若隱若現的文字。他湊近一看,上麵記載著家族先輩與仙界往來的隱秘事跡,以及一些神秘修煉之法。夢仙依著記載,嚐試修煉,竟感覺體內有一股暖流湧動,精神也愈發飽滿。與此同時,夢仙的妻子也察覺到了丈夫的異樣。一日夜裏,她趁夢仙熟睡,悄悄拿起玉佩端詳。突然,玉佩光芒大盛,將她籠罩其中。妻子隻覺眼前光芒一閃,竟置身於一個神秘空間。空間中雲霧繚繞,有一位仙子模樣的女子現身,正是當年與吳青庵有過一段姻緣的紫衣姬。紫衣姬告訴夢仙妻子:“你丈夫如今肩負重任,家族仙緣的延續全係於他一身。你需全力支持他,切不可讓家族仙緣中斷。” 說罷,紫衣姬將一本仙籍交給夢仙妻子,“這本仙籍中有提升凡人靈力之法,你可修煉,助你丈夫一臂之力。” 言畢,光芒消散,夢仙妻子迴到現實。夢仙妻子醒來後,按照仙籍之法修煉,果然感覺自身發生了奇妙變化。她與夢仙分享此事,夢仙大喜,夫妻二人一同修煉,感情愈發深厚。隨著修煉的深入,夢仙發現自己能感知到一些仙界的氣息波動。一日,他在城中巡視時,突然感覺到一股熟悉又強大的氣息。他順著氣息追尋,竟來到一處荒廢古宅。進入古宅,隻見一個神秘洞穴入口散發著微光。夢仙小心翼翼進入洞穴,在洞穴深處,他看到一個巨大的石台上擺放著一顆散發著五彩光芒的珠子。正當夢仙準備拿起珠子時,洞穴中突然出現一群魔影,張牙舞爪向他撲來。夢仙連忙施展修煉所得的法術抵抗,魔影卻十分難纏。就在夢仙漸感吃力之時,他體內突然湧起一股強大力量,竟是父親吳青庵在仙界感知到他的危險,將自身仙力短暫傳輸給他。夢仙憑借這股力量,一舉擊退魔影,拿起珠子。珠子入手,夢仙腦海中浮現出一段信息:此珠乃仙界至寶,能解開家族仙緣與仙界危機的關鍵謎團。夢仙帶著珠子迴到家中,與妻子一同研究。在珠子的光芒映照下,玉佩上的符文發生變化,逐漸拚湊出一幅仙界地圖。地圖上標記著一處神秘之地,正是解開一切謎團的關鍵所在。夢仙決定前往此地,妻子雖擔心,但深知此事重大,便陪同夢仙一同踏上旅程。他們沿著地圖指引,穿越崇山峻嶺,曆經無數艱難險阻,終於來到神秘之地。此地雲霧彌漫,仙音嫋嫋,仿佛人間仙境。在一座仙殿中,夢仙見到了父親吳青庵。吳青庵此時已仙風道骨,見到兒子和兒媳到來,眼中滿是欣慰。吳青庵告知夢仙:“家族仙緣與仙界的這場危機,源於一場古老的爭鬥。當年家族先輩救助的仙人,正是這場爭鬥中的關鍵人物。如今,你找到的珠子和玉佩,是化解危機的關鍵。但想要徹底解決,還需你在仙界眾人麵前,展示家族傳承的仙法,證明家族守護仙界的決心。”夢仙點頭,在吳青庵的指引下,來到仙界議事大廳。仙界眾仙齊聚,夢仙深吸一口氣,施展家族仙法。一時間,光芒四射,仙法威力驚人。眾仙見此,紛紛點頭認可。最終,在夢仙和家族仙緣的助力下,仙界危機得以化解。此後,夢仙在仙界與塵世間往來,將仙界的一些仙法和智慧傳授給塵世之人,讓家族仙緣在塵世中繼續傳承,造福更多百姓。而他與妻子,也在仙界和塵世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成為家族世代傳頌的英雄。
3.夜叉國
徐姓商人的夜叉國奇遇在交州,有一位徐姓商人,常年漂泊於海上,以販賣貨物為生。一日,他像往常一樣乘船出海,卻不想突遭狂風,那風來勢洶洶,如同一頭暴怒的猛獸,將他的船隻無情地吹向遠方。徐商人在顛簸中緊閉雙眼,滿心恐懼。待他再次睜開眼時,眼前已是一片深山莽莽的陌生之地。徐商人心中暗自期許,這山中或許會有居民。於是,他將船係好,背著幹糧,小心翼翼地登上岸。剛踏入山林,便見兩側山崖之上布滿了密密麻麻的洞口,宛如蜂窩一般。洞內隱隱傳來人聲,他懷著忐忑的心情,悄悄走到一個洞口前,駐足窺探。這不看還好,一看之下,嚇得他亡魂皆冒。隻見洞中竟有兩隻夜叉,那夜叉的牙齒森然排列,宛如戟刃,雙目閃爍著幽光,仿若兩盞鬼燈。此刻,它們正用鋒利的爪子撕裂著一隻活鹿,大快朵頤。徐商人驚得轉身就跑,可還沒等他邁出幾步,夜叉便已察覺到他的存在。夜叉停止進食,一把將他抓了進去。兩隻夜叉相互交談,發出的聲音猶如鳥獸鳴叫,讓人難以理解。它們爭搶著撕扯徐商人的衣服,似乎迫不及待要將他吞吃入腹。徐商人驚恐萬分,急忙從行囊中取出幹糧和牛肉幹,獻給夜叉。夜叉嚐了嚐,覺得味道鮮美,十分歡喜。隨後,夜叉又翻找徐商人的行囊,徐商人連忙搖手,表示已沒有其他食物。夜叉見狀,頓時發怒,再次抓住他。徐商人哀求道:“放過我吧,我船上有鍋碗瓢盆,可以為你們烹飪美食。” 夜叉聽不懂他的話,依舊怒目而視。徐商人無奈,隻好用手勢比劃,夜叉這才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夜叉跟著徐商人來到船上,取了炊具進入洞中。徐商人找來柴火,點燃火焰,將夜叉吃剩的鹿肉煮熟,呈獻給它們。兩隻夜叉吃得津津有味,當晚,夜叉用巨石堵住洞口,似乎生怕徐商人逃跑。徐商人蜷縮在角落裏,心中充滿了恐懼,深知自己命懸一線。天亮後,兩隻夜叉外出,又用石頭堵住洞口。沒過多久,它們帶著一隻鹿迴來,交給徐商人。徐商人熟練地剝下鹿皮,在深洞處取來清澈的流水,架起鍋煮了好幾鍋鹿肉。不一會兒,又來了幾隻夜叉,它們圍聚在一起,將煮熟的鹿肉吃得一幹二淨,還指著鍋,似乎嫌鍋太小。過了三四天,一隻夜叉扛來一口大鐵鍋,正是人們平日裏常用的那種。從此,群夜叉各自帶來捕獲的狼、糜等獵物。徐商人將它們煮熟後,夜叉們便招唿徐商人一同享用。日子一天天過去,夜叉們與徐商人漸漸熟悉起來,外出時也不再禁錮他。眾人相處,如同家人一般。徐商人也逐漸能通過夜叉的聲音和動作,明白它們的意思,甚至還能模仿夜叉的語言與它們交流。夜叉們越發喜愛徐商人,還帶來一隻母夜叉,許配給他為妻。起初,徐商人滿心畏懼,不敢有絲毫舉動。母夜叉卻主動靠近,徐商人這才與她結合,母夜叉顯得十分歡悅。此後,母夜叉常常留些肉給徐商人,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一日,眾夜叉早早起身,它們在脖子上各掛了一串明珠,輪流出門,似乎在等候貴客。它們讓徐商人多煮些肉,徐商人向母夜叉詢問緣由,母夜叉說:“今日是天壽節。” 母夜叉出門對眾夜叉說:“徐郎沒有骨突子。” 眾夜叉紛紛摘下五顆珠子,交給母夜叉。母夜叉又從自己的項鏈上解下十顆,總共湊了五十顆,用野苧麻搓成繩子,穿起來掛在徐項上。徐商人一看,這一顆珠子便價值百十金。不多時,眾夜叉都出了洞。徐商人煮好肉後,母夜叉前來邀請他,說:“去迎接天王。” 他們來到一個巨大的山洞,山洞廣闊數畝,洞中有一塊光滑平整的石頭,宛如桌子。四周環繞著石凳,其中一張石凳上蒙著豹皮,其餘的則鋪著鹿皮。二三十隻夜叉列坐在洞中,氣氛莊嚴肅穆。片刻後,大風驟起,塵土飛揚,眾夜叉神色慌張地紛紛出洞。隻見一個巨大的夜叉模樣的怪物奔入洞中,它大剌剌地踞坐在石凳上,目光如鶚般環顧四周。群夜叉跟隨而入,在東西兩側整齊列立,皆仰起頭,將雙臂交叉成十字。大夜叉按著頭,逐個點視,問道:“臥眉山的眾夜叉都在這裏了嗎?” 群夜叉齊聲哄應。大夜叉看向徐商人,問道:“這人從何而來?” 母夜叉迴答說是自己的丈夫。眾夜叉又紛紛誇讚徐商人的廚藝。隨即有兩三個夜叉飛奔出去,取來熟肉,擺在石桌上。大夜叉伸手掬起肉,大口吞咽,吃得飽飽的,對肉的美味讚不絕口,還責令以後要經常供應。大夜叉又看向徐商人,問:“他的骨突子為何這麽短?” 眾夜叉說:“他剛來,還沒準備好。” 大夜叉便從自己脖子上的珠串中摘下十顆,遞給徐商人。這些珠子個個大如指頂,圓潤如彈丸。母夜叉急忙接過,替徐商人穿好掛在脖子上。徐商人也學著夜叉的樣子,交叉雙臂,用夜叉語表示感謝。大夜叉這才離去,它踏著風,疾行如飛。眾夜叉這才開始享用剩下的食物,隨後各自散去。就這樣,徐商人在夜叉國生活了四年多。母夜叉忽然產子,一胎生下兩男一女,孩子們皆是人形,並不像他們的母親。眾夜叉都十分喜愛這些孩子,常常一起撫摸逗弄。一日,眾夜叉都外出覓食,隻有徐商人獨自坐在洞中。突然,另一個洞中的母夜叉前來,想要與徐商人私通,徐商人堅決不肯。這母夜叉惱羞成怒,將徐商人撲倒在地。恰好徐商人的妻子從外麵迴來,見此情景,頓時暴怒,與那母夜叉扭打在一起,一口咬斷了她的耳朵。不一會兒,那母夜叉的丈夫也迴來了,了解情況後,將她勸離。從此,徐商人的妻子時刻守在他身邊,與他形影不離。又過了三年,孩子們都能行走了,徐商人便教他們說人話。孩子們漸漸能開口說話,雖然聲音中還帶著些啾啾的怪異腔調,但已有了人的氣息。他們雖年幼,卻能在山中奔跑如飛,與徐商人感情深厚,父子之情溢於言表。一日,徐商人的妻子帶著一子一女外出,半天未歸。此時,北風大作,徐商人心中不禁湧起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帶著兒子來到海岸邊,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舊船還在。他心中一動,謀劃著與兒子一同迴家。兒子想要告知母親,徐商人連忙製止。父子二人登上船,經過一晝夜的航行,終於抵達交州。迴到家中,徐商人才發現妻子已經改嫁。他拿出從夜叉國帶迴的兩顆珠子,變賣後獲得了巨額財富,家境變得十分殷實。他給兒子取名為彪,彪十四五歲時,力大無窮,能舉起百鈞重物,且性格粗莽,喜好爭鬥。交州的大帥見了,對他十分賞識,任命他為千總。後來邊疆發生戰亂,彪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屢立戰功,十八歲時便升任副將。當時,有一位商人出海經商,同樣遭遇風暴,被吹到了臥眉山。他剛登上岸,就看見一個少年,少年看到他,露出驚訝的神色。少年知道他是中國人,便詢問他的家鄉住址,商人如實相告。少年將他拉進一個幽穀中的小石洞,洞外荊棘叢生,少年叮囑他不要出去。過了一會兒,少年帶著鹿肉迴來給商人吃,並說:“我父親也是交州人。” 商人詢問之下,得知少年的父親正是徐商人,原來商人在外地時曾與徐商人相識。商人便說:“我與你父親是故人,如今他的兒子已成為副將。” 少年不明白 “副將” 是什麽意思,商人解釋道:“這是中國的官職名稱。” 少年又問:“怎樣才能為官呢?” 商人說:“為官者出行有車馬,在家住高堂,一唿百應,旁人見了都要側目而視,側身站立,這就是為官。” 少年聽後,十分心動。商人說:“既然你父親在交州,你為何長久留在此地呢?” 少年便將自己的情況告訴了商人。商人勸他迴到南方,少年說:“我也常常有此想法,但我母親不是中國人,容貌語言都與常人不同,若被同類察覺,必定會慘遭殺害,因此我一直猶豫不決。” 說完,少年又出來對商人說:“等北風起時,我來送你離開。煩請你到我父兄那裏,帶個口信。” 商人躲在洞中將近半年,時常從荊棘縫隙向外窺探,隻見山中常有夜叉往來,心中十分害怕,不敢有絲毫動靜。一日,北風唿嘯,少年突然來到,帶著商人急忙逃竄。臨行前,少年叮囑道:“我說的話,你千萬不要忘記。” 商人連連答應。少年又將一些肉放在石桌上,商人這才踏上歸程。商人徑直抵達交州,來到副總府,將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告知了彪。彪聽後,悲痛萬分,想要前往尋找母親和弟弟妹妹。父親擔心海上波濤洶湧,充滿危險,極力勸阻。彪捶胸頓足,痛哭流涕,父親也無法阻止。於是,彪將此事告知交州大帥,帶著兩名士兵出海。船隻逆風而行,在波濤中顛簸了半個月。四周茫茫大海,無邊無際,咫尺之間也讓人感到迷茫,根本無法辨別南北方向。突然,洶湧的波濤湧起,直接天際,船隻瞬間傾覆,彪落入海中,在海浪中掙紮沉浮。不知過了多久,彪被一個東西拖著前行,來到一處竟有房屋的地方。彪定睛一看,發現是一個夜叉模樣的怪物。彪連忙用夜叉語與它交流,夜叉驚訝地詢問他的來曆,彪便將自己的目的告訴了它。夜叉高興地說:“臥眉山是我的故鄉,多有冒犯,還請見諒!你已經偏離原來的航道八千裏,這裏是毒龍國,前往臥眉山不是這條路。” 於是,夜叉找來船隻,送彪前行。夜叉在水中推著船,速度如箭一般,瞬息千裏。過了一夜,便抵達了北岸。彪看到一個少年在岸邊張望,他知道山中沒有人類,懷疑是自己的弟弟。走近一看,果然是弟弟,兄弟二人相擁而泣。隨後,弟弟詢問母親和妹妹的情況,得知她們都平安健康。彪想要帶弟弟一起迴去,弟弟卻阻止了他,匆匆離去。彪迴頭想感謝夜叉,夜叉卻已不見蹤影。沒過多久,母親和妹妹也來了,見到彪,三人都哭了起來。彪說明了來意,母親說:“我擔心迴去後會被人欺負。” 彪說:“兒子在中國十分榮耀富貴,沒人敢欺負我們。” 迴家的決心已定,可苦於逆風,難以渡海。母子三人正彷徨無措時,忽然看到一艘帆船向南駛來,船帆在風中瑟瑟作響。彪高興地說:“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 於是,一家人相繼登上船,船隻如離弦之箭,在波濤中疾馳,三天後便抵達了岸邊。岸上的人看到夜叉模樣的母親和妹妹,都嚇得四處奔逃。彪脫下自己的衣服,分給她們。迴到家中,夜叉母親看到徐商人,怒罵他當初不辭而別,徐商人連連謝罪。家中的仆人拜見這位奇特的家主母,無不嚇得渾身戰栗。彪勸說母親學習說漢語,穿上華麗的衣服,享用美味的食物,母親這才感到欣慰。妹妹和弟弟都穿著男兒裝,類似滿族的服飾。幾個月後,母親和妹妹漸漸能說些漢語,弟弟妹妹的膚色也逐漸變得白皙。弟弟取名為豹,妹妹取名為夜兒,他們都力大無窮。彪因自己不識字而感到羞愧,便教弟弟讀書。豹十分聰慧,經史子集,看過一遍便能領會。但他不想走讀書入仕的道路,於是彪又讓他練習射箭,騎馬馳騁。後來,豹考中武進士,迎娶了阿遊擊的女兒。夜兒因為是夜叉的後代,無人敢與她成婚。恰好彪手下的袁奪備喪妻,彪強行將夜兒許配給他。夜兒能拉開百石強弓,在百餘步外射小鳥,百發百中。袁奪備每次出征,都帶著夜兒同行,夜兒屢立奇功,曆任同知將軍,袁家的一半功勳都出自夜兒之手。豹三十四歲時,掛帥出征,母親曾跟隨他南征。每當遇到強敵,母親總是身披戰甲,手持利刃,為兒子接應,敵人見了,無不望風而逃。皇帝下詔,封豹為男爵,豹代母親上疏推辭,皇帝便封母親為夫人。異史氏說:“夜叉夫人的故事,實在罕見。但仔細想來,卻又並非罕見。因為家家床頭,或許都有個類似夜叉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