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夢別
王春李先生的祖父,與我先叔祖玉田公,二人情誼至深,平日裏往來頻繁,但凡遇著大事小情,皆會與對方坦誠相商,那份相知相惜的情誼,在親友鄰裏間傳為佳話。某夜,萬籟俱寂,李先生的祖父在睡夢中,恍惚瞧見玉田公踏入家門。隻見玉田公麵色凝重,神色間透著幾分難以言說的黯然,與平日裏談笑風生的模樣大相徑庭。李先生的祖父滿心疑惑,趕忙迎上前去,開口問道:“賢弟,你這是從何處而來呀?” 玉田公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愚兄我即將踏上遠行之路,故而特意前來,與兄長做最後的道別。” 李先生的祖父愈發不解,追問道:“這是要去往何處?路途很遠嗎?” 玉田公目光望向遠方,神色悵然,隻吐出一句:“甚遠甚遠的地方。” 言罷,便轉身朝著門外走去。李先生的祖父心下不安,趕忙披上外衣,一路相送,直至山穀深處。此時,月光如水,灑在嶙峋的石壁上,李先生的祖父突然瞧見石壁間竟有一道狹窄的裂縫。玉田公走到裂縫前,轉過身來,對著李先生的祖父拱手作揖,隨後背對著裂縫,一步一步,緩緩倒退著走了進去。李先生的祖父見狀,心急如焚,大聲唿喊玉田公的名字,可迴應他的,唯有山穀間空蕩蕩的迴響,再無其他動靜。他猛地從夢中驚醒,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迴想起夢中種種,隻覺心口一陣發悶,仿佛有不祥之感籠罩心頭。?等到天色大亮,李先生的祖父按捺不住,趕忙將此事告知太公敬一,且語氣篤定地說道:“你趕緊去準備吊唁用的物品,玉田公怕是已經駕鶴西去了!” 太公敬一聞言,麵露遲疑之色,勸說道:“此事太過蹊蹺,莫要僅憑一個夢就匆忙定論,不如先派人去探聽一番,等確認消息屬實,再去吊唁也不遲。” 然而,李先生的祖父心意已決,根本不聽勸,他堅信自己的夢境絕非無端臆想,當即便穿上素服,神色匆匆地朝著玉田公家趕去。待他趕到玉田公家門口時,隻見大門前已然高高掛起招魂幡,白紙黑字,在風中搖曳,透著一股悲戚之感。看到這一幕,李先生的祖父眼眶瞬間濕潤,長歎一聲:“唉!古人對待朋友,在生死大事上竟能這般深信不疑。範式苦苦等待張劭的靈車到來,才肯繼續前行,這般情誼,看來並非毫無根據啊!” 他心中暗自感慨,這份跨越生死的朋友之情,著實令人動容,在歲月的長河中,愈發顯得珍貴而難得。
2.犬燈
韓光祿大千的仆人夜晚在屋子的廊下睡覺,看到樓上有燈光像明亮的星星,不一會兒,那燈光閃爍著飄落下來,到了地上變成了一隻狗。仆人斜眼觀察,狗轉身向屋後走去,他急忙起身悄悄跟在後麵,狗進入院子後變成了一個女子。仆人心裏知道她是狐仙,便迴到原來睡覺的地方躺下。不一會兒,女子從後麵走來,仆人假裝睡著,觀察她的舉動。女子俯身搖晃他,仆人裝作剛醒的樣子,問她是誰,女子沒有迴答。仆人說:“樓上的燈光,不是你弄出來的吧?” 女子說:“既然你已經知道了,何必再問呢?” 於是兩人便一起睡下了。此後,他們白天分開,晚上相會,習以為常。?主人知道了這件事,讓兩個人夾著仆人睡,結果這兩個人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床下,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掉下去的。主人更加生氣,對仆人說:“下次她再來,你要把她抓來;不然就會挨鞭子!” 仆人不敢吭聲,答應著退下了。他心裏想著抓住狐女很難,不抓又怕獲罪,輾轉反側,沒有辦法。忽然想起女子有一件小紅衫貼身穿著,從不肯脫下來,想必這是她的要害之處,抓住這件衣服就可以威脅她。晚上狐女來了,問:“主人囑咐你抓我了嗎?” 仆人說:“確實有這事。但我們兩人感情這麽好,我怎麽肯這麽做呢?” 到了睡覺的時候,仆人暗中去抓她的紅衫,狐女急忙啼哭,用力掙脫跑掉了。從此兩人便斷絕了來往。後來仆人從別的地方迴來,遠遠看見女子坐在路邊,走近後女子舉起袖子擋住臉。仆人下馬喊道:“何必這樣呢?” 女子於是起身拉著他的手說:“我以為你已經忘了舊情。既然你還念著以前的情意,這份感情還可以原諒。之前的事是出於主人的命令,我也不怪你。隻是我們緣分已盡,現在我設了薄酒,請你進來道別。” 當時正是初秋,高粱長得很茂盛。女子拉著仆人一起走進高粱地,裏麵竟然有一座很大的宅院。仆人把馬拴好進去,廳堂中已經擺好了酒菜。剛坐下,一群婢女就來上菜。天快黑了,仆人有事要迴去向主人複命,便告辭出來,出來後一看,卻依然是田野。
3.番僧
釋體空嚐言,曩昔於青州時,得遇西域二番僧。此二人容狀奇古,雙耳懸環,隨步搖曳,身披鮮黃布袍,行則袍角飄拂。須發卷曲如羊角,肆意紛披。自言自西域遠來,又聞青州太守素重佛教,心甚虔誠,遂往太守府邸拜謁。太守聞之,甚為重視,即遣二差役護送二人至寺院安置。?至寺,寺中和尚靈轡,或因心中成見,又或不解番僧異域之風,對這兩位遠客未予應有的禮遇,態度頗為冷淡。然寺院雜務管事之人,獨具慧眼,見此二番僧模樣奇異,舉止間透著神秘,心下斷定其絕非尋常之輩,便私下殷勤款待,誠懇挽留二人於寺中住宿。?其間,有人滿懷好奇,上前問道:“久聞西域多奇人異士,二位羅漢不遠萬裏而來,想必身懷奇術吧?” 其中一僧聞言,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神秘笑意,繼而緩緩從寬袍大袖中伸出手來。隻見其掌心穩穩托著一座小巧玲瓏之塔,塔高不過一尺上下,周身雕刻精美,玲瓏剔透,每一處細節皆栩栩如生,令人見之頓生喜愛之意。此時,眾人目光被牆壁最高處一小佛龕吸引,那佛龕在高處散發著微弱光暈。番僧見狀,手腕輕輕一抖,將手中之塔朝佛龕擲去。眾人皆驚,隻見那塔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弧線,直直落入龕中,穩穩佇立,不差分毫,仿若原本便應在那裏。更為神奇的是,刹那間,塔上舍利子綻放出璀璨光芒,光芒四射,瞬間照亮整個屋子,眾人皆為這奇異景象所震撼,屋內頓時驚歎聲一片。片刻後,番僧輕輕抬手,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詞,似在召喚某物。隻見那塔竟如聽到指令一般,從佛龕中緩緩飛起,又穩穩落迴其掌心。?另一番僧,見同伴展示了神奇法術,亦不甘示弱。當即解開衣衫,袒露出手臂,先伸出左臂。這一伸,眾人皆倒吸一口涼氣,隻見其左臂竟如施了法術一般,不斷變長,足有六七尺之長,仿若一條靈動長蛇。再看其右臂,此時竟縮得幾不可見,仿佛完全消失於身體之中。眾人正驚得合不攏嘴之際,他又微微動了動身子,伸出右臂,令人稱奇的是,這右臂亦如左臂一般,瞬間變長至六七尺,與左臂一般長短,且粗細相同,眾人不禁對其神奇的身體變化嘖嘖稱奇 。
王春李先生的祖父,與我先叔祖玉田公,二人情誼至深,平日裏往來頻繁,但凡遇著大事小情,皆會與對方坦誠相商,那份相知相惜的情誼,在親友鄰裏間傳為佳話。某夜,萬籟俱寂,李先生的祖父在睡夢中,恍惚瞧見玉田公踏入家門。隻見玉田公麵色凝重,神色間透著幾分難以言說的黯然,與平日裏談笑風生的模樣大相徑庭。李先生的祖父滿心疑惑,趕忙迎上前去,開口問道:“賢弟,你這是從何處而來呀?” 玉田公輕輕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愚兄我即將踏上遠行之路,故而特意前來,與兄長做最後的道別。” 李先生的祖父愈發不解,追問道:“這是要去往何處?路途很遠嗎?” 玉田公目光望向遠方,神色悵然,隻吐出一句:“甚遠甚遠的地方。” 言罷,便轉身朝著門外走去。李先生的祖父心下不安,趕忙披上外衣,一路相送,直至山穀深處。此時,月光如水,灑在嶙峋的石壁上,李先生的祖父突然瞧見石壁間竟有一道狹窄的裂縫。玉田公走到裂縫前,轉過身來,對著李先生的祖父拱手作揖,隨後背對著裂縫,一步一步,緩緩倒退著走了進去。李先生的祖父見狀,心急如焚,大聲唿喊玉田公的名字,可迴應他的,唯有山穀間空蕩蕩的迴響,再無其他動靜。他猛地從夢中驚醒,額頭上滿是細密的汗珠,迴想起夢中種種,隻覺心口一陣發悶,仿佛有不祥之感籠罩心頭。?等到天色大亮,李先生的祖父按捺不住,趕忙將此事告知太公敬一,且語氣篤定地說道:“你趕緊去準備吊唁用的物品,玉田公怕是已經駕鶴西去了!” 太公敬一聞言,麵露遲疑之色,勸說道:“此事太過蹊蹺,莫要僅憑一個夢就匆忙定論,不如先派人去探聽一番,等確認消息屬實,再去吊唁也不遲。” 然而,李先生的祖父心意已決,根本不聽勸,他堅信自己的夢境絕非無端臆想,當即便穿上素服,神色匆匆地朝著玉田公家趕去。待他趕到玉田公家門口時,隻見大門前已然高高掛起招魂幡,白紙黑字,在風中搖曳,透著一股悲戚之感。看到這一幕,李先生的祖父眼眶瞬間濕潤,長歎一聲:“唉!古人對待朋友,在生死大事上竟能這般深信不疑。範式苦苦等待張劭的靈車到來,才肯繼續前行,這般情誼,看來並非毫無根據啊!” 他心中暗自感慨,這份跨越生死的朋友之情,著實令人動容,在歲月的長河中,愈發顯得珍貴而難得。
2.犬燈
韓光祿大千的仆人夜晚在屋子的廊下睡覺,看到樓上有燈光像明亮的星星,不一會兒,那燈光閃爍著飄落下來,到了地上變成了一隻狗。仆人斜眼觀察,狗轉身向屋後走去,他急忙起身悄悄跟在後麵,狗進入院子後變成了一個女子。仆人心裏知道她是狐仙,便迴到原來睡覺的地方躺下。不一會兒,女子從後麵走來,仆人假裝睡著,觀察她的舉動。女子俯身搖晃他,仆人裝作剛醒的樣子,問她是誰,女子沒有迴答。仆人說:“樓上的燈光,不是你弄出來的吧?” 女子說:“既然你已經知道了,何必再問呢?” 於是兩人便一起睡下了。此後,他們白天分開,晚上相會,習以為常。?主人知道了這件事,讓兩個人夾著仆人睡,結果這兩個人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床下,也不知道是什麽時候掉下去的。主人更加生氣,對仆人說:“下次她再來,你要把她抓來;不然就會挨鞭子!” 仆人不敢吭聲,答應著退下了。他心裏想著抓住狐女很難,不抓又怕獲罪,輾轉反側,沒有辦法。忽然想起女子有一件小紅衫貼身穿著,從不肯脫下來,想必這是她的要害之處,抓住這件衣服就可以威脅她。晚上狐女來了,問:“主人囑咐你抓我了嗎?” 仆人說:“確實有這事。但我們兩人感情這麽好,我怎麽肯這麽做呢?” 到了睡覺的時候,仆人暗中去抓她的紅衫,狐女急忙啼哭,用力掙脫跑掉了。從此兩人便斷絕了來往。後來仆人從別的地方迴來,遠遠看見女子坐在路邊,走近後女子舉起袖子擋住臉。仆人下馬喊道:“何必這樣呢?” 女子於是起身拉著他的手說:“我以為你已經忘了舊情。既然你還念著以前的情意,這份感情還可以原諒。之前的事是出於主人的命令,我也不怪你。隻是我們緣分已盡,現在我設了薄酒,請你進來道別。” 當時正是初秋,高粱長得很茂盛。女子拉著仆人一起走進高粱地,裏麵竟然有一座很大的宅院。仆人把馬拴好進去,廳堂中已經擺好了酒菜。剛坐下,一群婢女就來上菜。天快黑了,仆人有事要迴去向主人複命,便告辭出來,出來後一看,卻依然是田野。
3.番僧
釋體空嚐言,曩昔於青州時,得遇西域二番僧。此二人容狀奇古,雙耳懸環,隨步搖曳,身披鮮黃布袍,行則袍角飄拂。須發卷曲如羊角,肆意紛披。自言自西域遠來,又聞青州太守素重佛教,心甚虔誠,遂往太守府邸拜謁。太守聞之,甚為重視,即遣二差役護送二人至寺院安置。?至寺,寺中和尚靈轡,或因心中成見,又或不解番僧異域之風,對這兩位遠客未予應有的禮遇,態度頗為冷淡。然寺院雜務管事之人,獨具慧眼,見此二番僧模樣奇異,舉止間透著神秘,心下斷定其絕非尋常之輩,便私下殷勤款待,誠懇挽留二人於寺中住宿。?其間,有人滿懷好奇,上前問道:“久聞西域多奇人異士,二位羅漢不遠萬裏而來,想必身懷奇術吧?” 其中一僧聞言,嘴角微揚,露出一抹神秘笑意,繼而緩緩從寬袍大袖中伸出手來。隻見其掌心穩穩托著一座小巧玲瓏之塔,塔高不過一尺上下,周身雕刻精美,玲瓏剔透,每一處細節皆栩栩如生,令人見之頓生喜愛之意。此時,眾人目光被牆壁最高處一小佛龕吸引,那佛龕在高處散發著微弱光暈。番僧見狀,手腕輕輕一抖,將手中之塔朝佛龕擲去。眾人皆驚,隻見那塔在空中劃過一道優美弧線,直直落入龕中,穩穩佇立,不差分毫,仿若原本便應在那裏。更為神奇的是,刹那間,塔上舍利子綻放出璀璨光芒,光芒四射,瞬間照亮整個屋子,眾人皆為這奇異景象所震撼,屋內頓時驚歎聲一片。片刻後,番僧輕輕抬手,伸出食指,口中念念有詞,似在召喚某物。隻見那塔竟如聽到指令一般,從佛龕中緩緩飛起,又穩穩落迴其掌心。?另一番僧,見同伴展示了神奇法術,亦不甘示弱。當即解開衣衫,袒露出手臂,先伸出左臂。這一伸,眾人皆倒吸一口涼氣,隻見其左臂竟如施了法術一般,不斷變長,足有六七尺之長,仿若一條靈動長蛇。再看其右臂,此時竟縮得幾不可見,仿佛完全消失於身體之中。眾人正驚得合不攏嘴之際,他又微微動了動身子,伸出右臂,令人稱奇的是,這右臂亦如左臂一般,瞬間變長至六七尺,與左臂一般長短,且粗細相同,眾人不禁對其神奇的身體變化嘖嘖稱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