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主
陳生弼教,字明允,乃燕地人士,家境貧寒,為謀生計,投身於副將軍賈綰麾下,擔任記室一職。一日,眾人乘船停泊於洞庭湖畔。彼時,恰逢豬婆龍浮出水麵,賈綰見狀,張弓搭箭,一箭射中豬婆龍的脊背。說來也奇,竟有一魚死死咬住豬婆龍的尾巴,不願離去,眾人順勢將二者一並捕獲。他們將豬婆龍鎖於桅杆之間,此時的豬婆龍奄奄一息,龍吻微微開合,似在向人求救。陳生見狀,心中惻然,頓生憐憫之情,遂向賈綰求情,懇請釋放豬婆龍。陳生恰好攜有金創藥,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藥敷於豬婆龍的傷口處,而後將其放入水中。隻見豬婆龍在水中沉浮片刻,便消失不見了。?一年多後,陳生北歸,再次途經洞庭湖。不料,遭遇大風,船隻傾覆。陳生幸得扳住一個竹簏,在波濤中漂泊了一整夜,最終竹簏掛在一處樹木之上,才得以停下。陳生奮力援岸,剛剛爬上陸地,便見一具浮屍飄然而至,仔細一看,竟是他的僮仆。陳生趕忙用力將僮仆拉上岸,然而僮仆已然氣絕身亡。陳生悲痛萬分,卻又無可奈何,隻能坐在岸邊,對著僮仆的屍體黯然神傷。?抬眼望去,隻見四周小山翠綠欲滴,細柳隨風搖曳,景色雖美,卻鮮有人跡,陳生不知該往何處去。從黎明一直等到辰時過後,陳生滿心惆悵,不知所措。忽然,僮仆的肢體微微動了一下,陳生又驚又喜,趕忙伸手撫摸。沒過多久,僮仆嘔出數鬥水,竟奇跡般地蘇醒過來。二人將衣服脫下,晾曬在石頭上,將近中午時分,衣服才幹燥可以穿上。此時,他們腹中饑餓難耐,轆轆作響。於是,二人趕忙越山前行,期望能尋到村落。?才走到半山,便聽到鳴鏑之聲。陳生正疑惑間,隻見兩位女郎騎著駿馬疾馳而來,速度快如撒豆。她們皆用紅綃抹額,發髻上插著雉尾,身著小袖紫衣,腰間束著綠錦。一位女郎手持彈弓,另一位則臂挽青鞲。待她們越過嶺頭,陳生看到數十騎人馬正在榛莽中打獵,且個個都是姝麗女子,裝束一致。陳生心中懼怕,不敢上前。恰好有一男子徒步奔跑而來,似是馭卒,陳生便向他打聽情況。馭卒答道:“此乃西湖主在首山打獵。” 陳生便將自己的遭遇告知馭卒,還訴說了腹中饑餓。馭卒解下包裹中的幹糧遞給陳生,叮囑道:“你宜速速遠避,若冒犯了公主,當處死刑!” 陳生聽聞,心中恐懼,急忙快步下山。?茂密的樹林中隱隱露出殿閣的輪廓,陳生以為是寺廟。走近一看,隻見粉牆環繞,溪水潺潺流淌,朱門半掩,一座石橋橫跨其上。陳生輕輕推開半掩的門扉,向內望去,隻見亭台樓閣環繞,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仿若皇家上苑,又疑心是富貴人家的園亭。陳生小心翼翼地踱步而入,卻見橫生的藤蔓阻礙道路,馥鬱的花香撲鼻而來。走過幾道曲折的欄杆,又是另一處院宇,數十株垂楊高聳,枝葉輕拂朱簷。山鳥啼鳴一聲,便有花片紛紛飄落;深巷中微風拂過,榆錢自然灑落。這一切美景,令人心曠神怡,仿若置身於世外桃源。?穿過小亭,陳生看到一架秋千,高聳入雲,秋千的繩索沉沉下垂,四周杳無人跡。陳生心中疑惑,此地莫不是臨近閨閣?心中膽怯,不敢再深入。俄頃,便聽到門外傳來馬蹄聲,似有女子笑語。陳生和僮仆趕忙潛伏在花叢之中。沒過多久,笑聲漸近,隻聽一女子說道:“今日打獵興致不佳,捕獲的禽獸極少。” 又一女子說:“若不是公主一箭射落大雁,今日恐怕要白白勞累仆人和馬匹了。” 不多時,數位紅妝女子簇擁著一位女郎來到亭上坐下。隻見那女郎身著禿袖戎裝,年紀大約十四五歲,頭發如雲霧般濃密,腰肢纖細,仿佛一陣風便能吹倒,其容貌之美,玉蕊瓊英都難以與之相比。眾女子紛紛獻上香茗,熏起香料,場麵燦爛如錦。?過了一會兒,女郎起身,沿著台階而下。一女子問道:“公主鞍馬勞頓,還能蕩秋千嗎?” 公主笑著應允。於是,有的女子駕著肩膀,有的女子捉住手臂,有的女子撩起裙子,將公主攙扶到秋千上。公主舒展皓腕,腳踏利屣,身姿輕盈如飛燕,一下便蹴入雲霄。之後,眾人又將公主扶下,齊聲讚歎:“公主真乃仙人也!” 說罷,嬉笑離去。?陳生在一旁窺視良久,不禁神魂顛倒,心馳神往。等人聲漸漸沉寂,他才走到秋千下,徘徊凝思。忽然,他瞧見籬下有一條紅巾,心想定是那群美人所遺落,心中大喜,趕忙收入袖中。登上亭子,見案上設有文具,陳生一時興起,便在紅巾上題詩一首:“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廣寒隊裏恐相妒,莫信淩波上九天。” 題完詩後,陳生吟誦著詩句走出亭子。然而,待他欲尋原路返迴時,卻發現重門已被緊緊鎖住。陳生踟躕無計,隻能在樓閣亭台間四處探尋,幾乎走遍了整個園子。?這時,一位女子突然走進來,驚訝地問道:“你怎麽會來到這裏?” 陳生趕忙作揖說道:“我乃迷路之人,幸得姑娘垂救。” 女子又問:“你可拾到一條紅巾?” 陳生答道:“有之。然而已經被我題詩玷染,這可如何是好?” 說罷,便將紅巾拿出。女子大驚失色,說道:“你死定了!這紅巾乃是公主日常所用之物,如今被你塗鴉成這樣,如何是好?” 陳生聽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急忙哀求女子幫忙脫免。女子說道:“私自窺探宮闈儀製,罪已不赦。念你是讀書之人,我本想私下成全你,可如今這禍事卻是你自己惹下的,這可如何是好!” 說罷,神色慌張地拿著紅巾離去。?陳生心中恐懼,心悸肌栗,恨不得生出翅膀逃離此地,卻隻能伸長脖子,等待死亡降臨。過了許久,女子再次前來,悄悄向陳生賀喜道:“你有生望了!公主看了紅巾三四遍,臉上並無怒容,或許會放你離去。你且耐心守候,切不可攀樹鑽垣,若被發覺,定不饒恕!” 此時,天色已暮,陳生心中忐忑,吉兇難料,而腹中饑餓如火燒,憂愁煎熬,幾乎要死去。不多時,女子挑著燈前來,一位婢女提著壺榼,送來酒食給陳生。陳生急忙詢問消息,女子說道:“方才我趁機進言:‘園中秀才,若可饒恕,便放了他;不然,他恐怕要餓死了。’公主沉思後說:‘深夜讓他去哪裏呢?’於是便命我給你送來食物。這並非壞消息。” 陳生在恐懼中度過了一整夜,心中始終不安。?辰時將盡,女子又送來食物。陳生哀求女子在公主麵前為自己說情,女子說道:“公主既沒說殺你,也沒說放你,我們做下人的,怎敢多嘴去褻瀆稟告?”?不久,夕陽西下,陳生正焦急眺望,女子氣喘籲籲地急忙奔入,說道:“糟了!多嘴之人將此事泄露給了王妃,王妃展開紅巾,扔在地上,大罵你是狂徒,大禍不遠了!” 陳生大驚失色,麵如灰土,急忙長跪請教應對之策。忽然聽到外麵人聲嘈雜,女子搖手示意陳生躲避,自己也匆匆離去。隻見數人手持繩索,氣勢洶洶地進入屋內。其中一位婢女仔細打量陳生後,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陳郎!” 於是製止住持繩索的人,說:“且慢且慢,待我去稟告王妃。” 說罷,返身急忙離去。?不一會兒,婢女迴來,說道:“王妃請陳郎入內。” 陳生戰戰兢兢地跟隨婢女而去。經過數十道門戶,來到一座宮殿前,隻見宮殿碧箔銀鉤,十分華麗。立即有美姬掀起門簾,高聲唱道:“陳生到。” 殿上坐著一位豔麗女子,袍服光彩奪目。陳生伏地叩頭說道:“萬裏孤臣,幸蒙王妃饒恕性命。” 王妃急忙起身,將陳生扶起,說道:“若不是你,我也不會有今日。婢子們無知,冒犯了佳客,這罪過如何能贖!” 隨即設下筵席,用鏤杯為陳生斟酒。?陳生茫然不解其中緣故,王妃說道:“你對我有再造之恩,我一直恨不能報答。小女承蒙你題巾之愛,或許是有緣,今晚便讓她侍奉你。” 陳生聞言,喜出望外,神思恍惚,不知所措。?天色將暮,一位婢女前來稟告:“公主已梳妝完畢。” 於是引領陳生來到帳前。忽然,笙管齊鳴,階上鋪滿了花罽,門堂藩溷處處都籠罩著燭光。數十位妖姬簇擁著公主與陳生交拜。殿庭中彌漫著麝蘭的香氣。隨後,二人相攜入幃,彼此傾慕相愛。?陳生說道:“我乃羈旅之臣,生平從未想過能有幸侍奉公主。玷汙了芳巾,本以為會遭斧鉞之誅,沒想到反而賜我姻好,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公主說道:“我母親是湖君妃子,乃揚江王女。去年歸寧,偶然遊湖時,被流矢射中。承蒙你解救,又賜以刀圭之藥,我們一家感恩戴德,從未忘懷。你切莫因我非人類而心生疑慮。我從龍君處得到長生訣,願與你一同修煉。” 陳生這才明白公主乃神人,於是問道:“婢女們為何會認識我?” 公主答道:“當日在洞庭舟上,曾有小魚銜尾,那便是我。” 陳生又問:“既然不殺我,為何遲遲不放我離去?” 公主笑著說:“其實我憐惜你的才華,但此事我不能自主。我為此事顛倒終夜,他人並不知曉。” 陳生感歎道:“你真是我的鮑叔牙啊。那給我送食物的是誰?” 公主說:“是阿念,她也是我的心腹。” 陳生問:“我該如何報答你的恩德?” 公主笑道:“侍奉你的日子還長,慢慢再圖報答也不晚。” 陳生又問:“大王何在?” 公主答道:“跟隨關聖征討蚩尤尚未歸來。”?陳生在宮中居住了數日,心中掛念家中,擔心家人不知自己的消息,憂慮萬分。於是,他先寫了一封平安書,派仆人送迴家中。家中人聽聞陳生在洞庭舟覆中失蹤,妻子已身著喪服守孝一年多了。仆人歸來,家人才知道陳生還活著,但因音信阻隔,始終擔心他漂泊在外,難以歸來。?又過了半年,陳生忽然歸來,隻見他裘馬華麗,囊中裝滿了寶玉。從此,陳生變得富有巨萬,生活奢華,聲色犬馬,世家大族都難以與之相比。七八年間,陳生和公主育有五個兒子。陳生每日都大宴賓客,家中宮室的富麗堂皇,飲食的豐盛精美,都達到了極致。有人問起他的奇遇,陳生毫不隱瞞,一一詳細道來。?陳生有一位童年好友梁子俊,在南方為官十餘年。歸鄉途中經過洞庭湖,看到一艘畫舫,雕欄朱窗,笙歌悠揚,緩緩飄蕩在煙波之上。此時,有一位美人推開窗戶,憑欄眺望。梁子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畫舫,隻見舫中有一位少年男子,光著頭,疊著腿坐在那裏,旁邊有兩位二八姝麗,正相互親昵地摩挲。梁子俊心想,這必定是楚地的襄貴官員,然而隨從卻極少。他定睛仔細一看,竟是陳明允。梁子俊不禁憑欄大聲唿喊,陳生聽到唿喊,停下船槳,來到船頭,邀請梁子俊過船一敘。?梁子俊上船後,隻見案上擺滿了殘肴,酒霧依舊濃鬱。陳生立即命人撤去。不一會兒,三五位美婢送上美酒香茗,還有各種山海珍饈,皆是梁子俊從未見過的。梁子俊驚訝地說道:“十年不見,你為何富貴到如此地步!” 陳生笑著說:“你小瞧我這窮書生,以為我不能發跡嗎?” 梁子俊問:“適才與你一同飲酒的是誰?” 陳生答道:“是我的妻子。” 梁子俊又感到十分詫異。問:“你攜家要前往何處?” 陳生答:“將西渡。” 梁子俊還想再問,陳生卻急忙命人唱歌勸酒。一言剛落,旱雷般的音樂聲響起,管弦嘈雜,再也無法交談說笑。?梁子俊見眼前佳麗如雲,乘著酒興大聲說道:“明允公,能讓我真正銷魂一迴嗎?” 陳生笑著說:“你喝醉了!不過,我有一位美妾的身價,可贈予故人。” 於是命侍兒送上一顆明珠,說道:“綠珠這樣的美人不難買到,以此表明我並非吝嗇。” 隨後催促道別:“小事繁忙緊迫,來不及與故人久聚。” 送梁子俊迴到船上後,陳生便開船離去。?梁子俊迴到家中,到陳生家探訪,卻見陳生正在與客人飲酒,心中愈發疑惑。於是問:“昨日在洞庭,你為何歸來如此迅速?” 陳生答:“我並未去過洞庭。” 梁子俊便追述自己所見,滿座之人皆感驚駭。陳生笑著說:“你看錯了,我哪有分身術呢?” 眾人都覺得此事奇異,卻終究無法解開其中的謎團。?後來,陳生活到八十一歲才去世。等到出殯時,眾人驚訝地發現棺材很輕,打開一看,竟是一口空棺。異史氏感歎道:“竹簏不沉,紅巾題句,這其中似有鬼神相助,歸根結底,都是那惻隱的一念所貫通。等到陳生擁有宮室妻妾,一人享受兩份尊榮,這又讓人難以理解了。昔日有人期望嬌妻美妾、貴子賢孫,還能長生不老,卻僅得其中一半。難道仙人中也有像郭子儀、石崇那樣富貴至極的人嗎?”?時光流轉,陳生離去後的數年,他的五個兒子皆已長大成人。長子陳景,繼承了父親的聰慧與穩重,在當地頗有名望,時常救濟窮苦百姓,深得眾人敬重。次子陳耀,對武藝有著濃厚的興趣,自幼刻苦練習,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後來投身軍旅,屢立戰功。三子陳輝,癡迷於詩書,整日埋首經卷,文章寫得斐然成章,在科舉之路上一帆風順,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四子陳煦,性格溫和善良,擅長醫術,常常免費為百姓治病,在民間口碑極佳。五子陳煥,頭腦靈活,對經商之道頗有天賦,將家中的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使得陳家的財富更上一層樓。?一日,陳景在家中整理父親的遺物,偶然間發現了一本泛黃的冊子,上麵記載著父親與西湖主相遇後的種種奇遇,以及一些修煉長生訣的心得。陳景心中好奇,仔細研讀起來。他發現其中一些修煉之法,與世間流傳的道家功法頗為相似,便嚐試著按照上麵的方法進行修煉。起初,陳景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並未期望能有什麽特別的效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他的精神愈發飽滿,體力也變得更加充沛,而且似乎對周圍的事物感知更加敏銳。?與此同時,在洞庭湖一帶,突然出現了一些奇異的現象。湖麵上時常泛起五彩光芒,引得周圍的百姓紛紛駐足觀看。有人傳言,這是湖中的神靈顯聖,也有人猜測,這與當年陳生的奇遇有關。陳景聽聞這些傳聞後,心中隱隱覺得,父親留下的這本冊子或許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些秘密或許與洞庭湖的奇異現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於是,陳景決定帶著這本冊子,前往洞庭湖探尋真相。?當陳景來到洞庭湖時,湖麵上的五彩光芒愈發耀眼。他沿著湖邊漫步,試圖尋找一些線索。忽然,他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坐在湖邊垂釣。老者的麵容慈祥,眼神中透著一股深邃的智慧。陳景走上前去,向老者請教關於湖中的奇異現象。老者微笑著看著陳景,說道:“年輕人,你可知這洞庭湖的奧秘?” 陳景搖了搖頭,老者接著說:“這洞庭湖乃天地靈氣匯聚之地,自古以來便有著許多神秘的傳說。當年,你的父親陳生,正是因為一念之善,與湖中的神靈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你來到這裏,想必也是命運的安排。” 陳景聽後,心中一驚,忙問老者是如何知曉自己的身份。老者隻是微笑不語,隨後從懷中拿出一顆明珠,遞給陳景。陳景接過明珠,隻見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父親當年贈予梁子俊的那顆明珠極為相似。老者將明珠遞給陳景後,緩緩開口道:“此珠乃當年你父親與我族結緣之信物,今日物歸原主,想必是天意。” 陳景聽聞,愈發覺得老者身份不凡,忙恭敬問道:“敢問老丈,您與家父是何淵源?這湖中異象究竟為何?” 老者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麵,悠悠說道:“當年你父親救的豬婆龍,實則是我洞庭龍族分支,我便是那龍族長老。你父親一念仁慈,不僅救了龍身,還以金創藥療愈其傷,此恩我族銘記於心。後來你父親與公主的緣分,亦是這段恩情的延續。至於這湖中五彩光芒,乃是湖底封印的上古神器現世之兆。此神器關乎天地靈氣平衡,若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必將天下大亂。”?陳景聽後,心中滿是震驚,思索片刻後問道:“那依老丈所言,我該如何做?” 老者神色凝重,看著陳景說:“你父親留下的冊子中,有關於開啟湖底密徑的線索。你需憑借自身修煉所得,結合冊子中的指引,找到密徑入口。進入湖底後,神器周圍設有重重機關,唯有心懷正念之人方能突破。若你能成功取得神器,務必將其妥善保管,待我龍族商議後,再做定奪。” 陳景鄭重地點了點頭,告別老者後,便依據冊子中的記載,在湖邊一處隱蔽的山壁旁,找到了一處散發著微弱藍光的石縫。他按照冊子中的口訣,雙手結印,將自身靈力注入石縫之中。?刹那間,石縫緩緩擴大,一條幽深的通道顯現出來。通道內彌漫著水汽,牆壁上閃爍著奇異的熒光。陳景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入通道。前行一段距離後,前方出現一道石門,石門上刻滿了神秘的符文。陳景仔細觀察符文,發現其與冊子中記載的修煉心得有相通之處。他運起靈力,依照心得中的方法,在符文上輕輕撫過。石門發出一陣沉悶的聲響,緩緩打開。?門後是一個巨大的洞穴,洞穴中央懸浮著一個散發著五彩光芒的寶盒,寶盒周圍有幾條蛟龍模樣的光影盤旋守護。陳景剛踏入洞穴,蛟龍光影便發出低沉的咆哮聲,向他襲來。陳景趕忙施展修煉所得的法術,以靈力化作護盾抵擋。在與蛟龍光影的對抗中,陳景發現它們的攻擊規律與父親冊子中提到的天地靈氣運轉之理相契合。他心中一動,不再單純防禦,而是嚐試引導自身靈力,順應靈氣運轉規律,與蛟龍光影的攻擊形成一種奇妙的共鳴。?果然,蛟龍光影的攻擊逐漸減弱,它們環繞陳景盤旋幾圈後,竟融入了寶盒周圍的光芒之中。陳景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開寶盒,隻見盒中放置著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璧,玉璧上刻著古老的圖案,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陳景剛拿起玉璧,洞穴便開始劇烈搖晃,似是在警示他盡快離開。陳景不敢耽擱,趕忙沿著原路返迴。?迴到湖邊,老者早已等候在此。看到陳景手中的玉璧,老者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說道:“你果然不負所望。如今,你需隨我前往龍族聖地,將此玉璧交予龍族首領。” 陳景跟隨老者,踏入湖水中。神奇的是,湖水自動分開,形成一條水下通道。二人沿著通道前行,來到一座宏偉的水下宮殿前。宮殿大門緊閉,老者雙手結印,念動咒語,大門緩緩打開。?進入宮殿,龍族首領端坐在寶座之上,周圍是眾多龍族成員。陳景恭敬地呈上玉璧,龍族首領接過玉璧,仔細端詳後,對陳景說道:“你陳家與我龍族緣分深厚,如今你又立下大功。此玉璧乃上古神器的關鍵部分,集齊所有部分方可發揮其真正威力,守護天地。接下來,我族將與你一同探尋其他部分的下落,你意下如何?” 陳景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從此,陳景與龍族攜手,踏上了尋找上古神器其他部分的征程,他們的故事,在這片神秘的洞庭湖區域,繼續書寫著新的篇章。
2.孝子
在青州東香山之前,有一個寧靜的村落,村中有位名叫周順亭的男子,他在鄉鄰眼中,是出了名的孝子。其母為人和善,將周順亭拉扯大,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雖不富裕,卻也過得溫馨和睦。?然而,命運的陰霾悄然籠罩了這個家庭。周母的大腿上突然生出一個巨大的疽瘡,那瘡口紅腫潰爛,散發著陣陣惡臭。周母疼得難以忍受,晝夜都在痛苦地呻吟,原本和善的麵容如今布滿了憔悴與痛苦的紋路。?周順亭看著母親受苦,心急如焚。他每日守在母親床邊,輕撫著母親生疽的腿部肌肉,眼中滿是心疼。每次進藥,他都小心翼翼,將湯藥吹至溫熱,再緩緩喂給母親。為了照顧母親,他常常忘記吃飯和睡覺,整個人也日漸消瘦,原本明亮的眼睛布滿了血絲。?時光匆匆,數月過去了,母親的疽瘡卻絲毫沒有痊愈的跡象。周順亭憂心如焚,四處尋醫問藥,可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常常獨自在角落裏唉聲歎氣,滿心都是對母親病情的擔憂,卻又無計可施。?某夜,周順亭在照顧母親睡下後,自己也疲憊地睡去。睡夢中,他的父親出現在他眼前。父親神色溫和,眼中透著慈愛,對他說道:“兒啊,你對母親的孝順,我在天之靈都看在眼裏。但你母親這瘡,非得用人膏塗抹才能痊愈,你這般焦心憂慮,也是徒勞啊。” 周順亭從夢中驚醒,夢中父親的話還在耳邊迴響,他心中詫異萬分,可又覺得這或許是一線希望。?天剛蒙蒙亮,周順亭便悄悄起身,他找來一把鋒利的利刃,眼神中透著決絕。他緩緩解開衣衫,露出自己的脅部,手微微顫抖著將利刃貼近皮膚。當利刃切入肉中的那一刻,他咬緊牙關,本以為會劇痛難忍,可奇怪的是,肉脫落時,他竟覺得不甚痛苦。他急忙用布緊緊纏住腰際,奇怪的是,血也沒有大量湧出。?隨後,周順亭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將割下的肉烹煮熬製成膏。他端著藥膏,來到母親床邊,輕輕塗抹在母親的患處。神奇的是,母親原本痛苦的呻吟聲戛然而止,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漸漸褪去。母親驚喜地問道:“兒啊,這是什麽藥,竟如此靈驗?” 周順亭強忍著內心的複雜情緒,故作輕鬆地編造了一個答案,糊弄了過去。?在周順亭精心的照料下,母親的疽瘡逐漸痊愈。此後,周順亭總是小心翼翼地掩護著自己脅部的傷口,即便妻子在旁,他也不露絲毫破綻。直到有一天,妻子偶然間看到他脅部那如手掌般巨大的疤痕,滿心疑惑地詢問,周順亭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妻子聽聞,眼中滿是震驚與感動,對丈夫的孝順更加敬重。?此事在村落中傳開後,鄉鄰們無不被周順亭的孝心所打動。有人讚歎,有人感慨,而周順亭依舊如往常一樣,孝順地陪伴在母親身邊,守護著這個溫暖的家 。
3.獅子
在繁華熱鬧的京城,近日來了一件稀罕物事,引得眾人紛紛奔走相告。原來是暹邏國不遠萬裏前來進貢一頭獅子,這消息一經傳出,便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點燃了人們心中的好奇之火。?貢獅所到之處,皆被圍得水泄不通。人群如潮水般湧動,將獅子停歇的地方層層圍住,觀者如堵,隻為能一睹這來自異域的神奇猛獸的風采。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眼中滿是期待。?當那獅子終於出現在眾人眼前時,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驚歎。它的形狀與世間所流傳的繡畫中的獅子截然不同。尋常繡畫裏的獅子,多是威風凜凜,毛發金黃蓬鬆。而這頭貢獅,毛呈黑黃色,每一根都長有數寸,根根分明,在日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獨特的光澤,給人一種神秘而威嚴的感覺。它身軀矯健,肌肉緊繃,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僅僅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便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氣勢。?人群中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試探這獅子的習性,便尋來一隻活雞,遠遠地朝著獅子投了過去。眾人見狀,皆屏住唿吸,眼睛緊緊盯著獅子的一舉一動。隻見獅子不慌不忙,目光敏銳地鎖定了飛來的雞,它微微蹲下身子,前爪猛地一伸,如閃電般迅速地將雞牢牢摶在爪下。雞在它的爪中撲騰著,發出驚恐的叫聲。?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獅子並沒有立刻將雞撕咬下肚,而是對著雞緩緩地吹了一口氣。這一口氣吹出,仿佛帶著某種神奇的魔力,雞身上的毛瞬間如被無形的掃帚掃過一般,紛紛脫落。眨眼間,原本羽毛豐滿的雞變得光禿禿的,那場景實在是詭異至極。?周圍的觀者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更大的驚唿聲。人們紛紛交頭接耳,對這奇異的現象議論不休。有人驚歎道:“這獅子真是神異,竟有如此奇特的本領!” 也有人喃喃自語:“此等怪事,當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實在是理之奇也!” 一時間,現場熱鬧非凡,人們對這頭貢獅的神奇之處驚歎不已,而這暹邏國貢獅的奇事,也在人群的傳頌中,迅速傳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
陳生弼教,字明允,乃燕地人士,家境貧寒,為謀生計,投身於副將軍賈綰麾下,擔任記室一職。一日,眾人乘船停泊於洞庭湖畔。彼時,恰逢豬婆龍浮出水麵,賈綰見狀,張弓搭箭,一箭射中豬婆龍的脊背。說來也奇,竟有一魚死死咬住豬婆龍的尾巴,不願離去,眾人順勢將二者一並捕獲。他們將豬婆龍鎖於桅杆之間,此時的豬婆龍奄奄一息,龍吻微微開合,似在向人求救。陳生見狀,心中惻然,頓生憐憫之情,遂向賈綰求情,懇請釋放豬婆龍。陳生恰好攜有金創藥,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將藥敷於豬婆龍的傷口處,而後將其放入水中。隻見豬婆龍在水中沉浮片刻,便消失不見了。?一年多後,陳生北歸,再次途經洞庭湖。不料,遭遇大風,船隻傾覆。陳生幸得扳住一個竹簏,在波濤中漂泊了一整夜,最終竹簏掛在一處樹木之上,才得以停下。陳生奮力援岸,剛剛爬上陸地,便見一具浮屍飄然而至,仔細一看,竟是他的僮仆。陳生趕忙用力將僮仆拉上岸,然而僮仆已然氣絕身亡。陳生悲痛萬分,卻又無可奈何,隻能坐在岸邊,對著僮仆的屍體黯然神傷。?抬眼望去,隻見四周小山翠綠欲滴,細柳隨風搖曳,景色雖美,卻鮮有人跡,陳生不知該往何處去。從黎明一直等到辰時過後,陳生滿心惆悵,不知所措。忽然,僮仆的肢體微微動了一下,陳生又驚又喜,趕忙伸手撫摸。沒過多久,僮仆嘔出數鬥水,竟奇跡般地蘇醒過來。二人將衣服脫下,晾曬在石頭上,將近中午時分,衣服才幹燥可以穿上。此時,他們腹中饑餓難耐,轆轆作響。於是,二人趕忙越山前行,期望能尋到村落。?才走到半山,便聽到鳴鏑之聲。陳生正疑惑間,隻見兩位女郎騎著駿馬疾馳而來,速度快如撒豆。她們皆用紅綃抹額,發髻上插著雉尾,身著小袖紫衣,腰間束著綠錦。一位女郎手持彈弓,另一位則臂挽青鞲。待她們越過嶺頭,陳生看到數十騎人馬正在榛莽中打獵,且個個都是姝麗女子,裝束一致。陳生心中懼怕,不敢上前。恰好有一男子徒步奔跑而來,似是馭卒,陳生便向他打聽情況。馭卒答道:“此乃西湖主在首山打獵。” 陳生便將自己的遭遇告知馭卒,還訴說了腹中饑餓。馭卒解下包裹中的幹糧遞給陳生,叮囑道:“你宜速速遠避,若冒犯了公主,當處死刑!” 陳生聽聞,心中恐懼,急忙快步下山。?茂密的樹林中隱隱露出殿閣的輪廓,陳生以為是寺廟。走近一看,隻見粉牆環繞,溪水潺潺流淌,朱門半掩,一座石橋橫跨其上。陳生輕輕推開半掩的門扉,向內望去,隻見亭台樓閣環繞,雲霧繚繞,宛如仙境,仿若皇家上苑,又疑心是富貴人家的園亭。陳生小心翼翼地踱步而入,卻見橫生的藤蔓阻礙道路,馥鬱的花香撲鼻而來。走過幾道曲折的欄杆,又是另一處院宇,數十株垂楊高聳,枝葉輕拂朱簷。山鳥啼鳴一聲,便有花片紛紛飄落;深巷中微風拂過,榆錢自然灑落。這一切美景,令人心曠神怡,仿若置身於世外桃源。?穿過小亭,陳生看到一架秋千,高聳入雲,秋千的繩索沉沉下垂,四周杳無人跡。陳生心中疑惑,此地莫不是臨近閨閣?心中膽怯,不敢再深入。俄頃,便聽到門外傳來馬蹄聲,似有女子笑語。陳生和僮仆趕忙潛伏在花叢之中。沒過多久,笑聲漸近,隻聽一女子說道:“今日打獵興致不佳,捕獲的禽獸極少。” 又一女子說:“若不是公主一箭射落大雁,今日恐怕要白白勞累仆人和馬匹了。” 不多時,數位紅妝女子簇擁著一位女郎來到亭上坐下。隻見那女郎身著禿袖戎裝,年紀大約十四五歲,頭發如雲霧般濃密,腰肢纖細,仿佛一陣風便能吹倒,其容貌之美,玉蕊瓊英都難以與之相比。眾女子紛紛獻上香茗,熏起香料,場麵燦爛如錦。?過了一會兒,女郎起身,沿著台階而下。一女子問道:“公主鞍馬勞頓,還能蕩秋千嗎?” 公主笑著應允。於是,有的女子駕著肩膀,有的女子捉住手臂,有的女子撩起裙子,將公主攙扶到秋千上。公主舒展皓腕,腳踏利屣,身姿輕盈如飛燕,一下便蹴入雲霄。之後,眾人又將公主扶下,齊聲讚歎:“公主真乃仙人也!” 說罷,嬉笑離去。?陳生在一旁窺視良久,不禁神魂顛倒,心馳神往。等人聲漸漸沉寂,他才走到秋千下,徘徊凝思。忽然,他瞧見籬下有一條紅巾,心想定是那群美人所遺落,心中大喜,趕忙收入袖中。登上亭子,見案上設有文具,陳生一時興起,便在紅巾上題詩一首:“雅戲何人擬半仙?分明瓊女散金蓮。廣寒隊裏恐相妒,莫信淩波上九天。” 題完詩後,陳生吟誦著詩句走出亭子。然而,待他欲尋原路返迴時,卻發現重門已被緊緊鎖住。陳生踟躕無計,隻能在樓閣亭台間四處探尋,幾乎走遍了整個園子。?這時,一位女子突然走進來,驚訝地問道:“你怎麽會來到這裏?” 陳生趕忙作揖說道:“我乃迷路之人,幸得姑娘垂救。” 女子又問:“你可拾到一條紅巾?” 陳生答道:“有之。然而已經被我題詩玷染,這可如何是好?” 說罷,便將紅巾拿出。女子大驚失色,說道:“你死定了!這紅巾乃是公主日常所用之物,如今被你塗鴉成這樣,如何是好?” 陳生聽後,臉色瞬間變得煞白,急忙哀求女子幫忙脫免。女子說道:“私自窺探宮闈儀製,罪已不赦。念你是讀書之人,我本想私下成全你,可如今這禍事卻是你自己惹下的,這可如何是好!” 說罷,神色慌張地拿著紅巾離去。?陳生心中恐懼,心悸肌栗,恨不得生出翅膀逃離此地,卻隻能伸長脖子,等待死亡降臨。過了許久,女子再次前來,悄悄向陳生賀喜道:“你有生望了!公主看了紅巾三四遍,臉上並無怒容,或許會放你離去。你且耐心守候,切不可攀樹鑽垣,若被發覺,定不饒恕!” 此時,天色已暮,陳生心中忐忑,吉兇難料,而腹中饑餓如火燒,憂愁煎熬,幾乎要死去。不多時,女子挑著燈前來,一位婢女提著壺榼,送來酒食給陳生。陳生急忙詢問消息,女子說道:“方才我趁機進言:‘園中秀才,若可饒恕,便放了他;不然,他恐怕要餓死了。’公主沉思後說:‘深夜讓他去哪裏呢?’於是便命我給你送來食物。這並非壞消息。” 陳生在恐懼中度過了一整夜,心中始終不安。?辰時將盡,女子又送來食物。陳生哀求女子在公主麵前為自己說情,女子說道:“公主既沒說殺你,也沒說放你,我們做下人的,怎敢多嘴去褻瀆稟告?”?不久,夕陽西下,陳生正焦急眺望,女子氣喘籲籲地急忙奔入,說道:“糟了!多嘴之人將此事泄露給了王妃,王妃展開紅巾,扔在地上,大罵你是狂徒,大禍不遠了!” 陳生大驚失色,麵如灰土,急忙長跪請教應對之策。忽然聽到外麵人聲嘈雜,女子搖手示意陳生躲避,自己也匆匆離去。隻見數人手持繩索,氣勢洶洶地進入屋內。其中一位婢女仔細打量陳生後,說道:“我當是誰,原來是陳郎!” 於是製止住持繩索的人,說:“且慢且慢,待我去稟告王妃。” 說罷,返身急忙離去。?不一會兒,婢女迴來,說道:“王妃請陳郎入內。” 陳生戰戰兢兢地跟隨婢女而去。經過數十道門戶,來到一座宮殿前,隻見宮殿碧箔銀鉤,十分華麗。立即有美姬掀起門簾,高聲唱道:“陳生到。” 殿上坐著一位豔麗女子,袍服光彩奪目。陳生伏地叩頭說道:“萬裏孤臣,幸蒙王妃饒恕性命。” 王妃急忙起身,將陳生扶起,說道:“若不是你,我也不會有今日。婢子們無知,冒犯了佳客,這罪過如何能贖!” 隨即設下筵席,用鏤杯為陳生斟酒。?陳生茫然不解其中緣故,王妃說道:“你對我有再造之恩,我一直恨不能報答。小女承蒙你題巾之愛,或許是有緣,今晚便讓她侍奉你。” 陳生聞言,喜出望外,神思恍惚,不知所措。?天色將暮,一位婢女前來稟告:“公主已梳妝完畢。” 於是引領陳生來到帳前。忽然,笙管齊鳴,階上鋪滿了花罽,門堂藩溷處處都籠罩著燭光。數十位妖姬簇擁著公主與陳生交拜。殿庭中彌漫著麝蘭的香氣。隨後,二人相攜入幃,彼此傾慕相愛。?陳生說道:“我乃羈旅之臣,生平從未想過能有幸侍奉公主。玷汙了芳巾,本以為會遭斧鉞之誅,沒想到反而賜我姻好,實在是出乎我的意料。” 公主說道:“我母親是湖君妃子,乃揚江王女。去年歸寧,偶然遊湖時,被流矢射中。承蒙你解救,又賜以刀圭之藥,我們一家感恩戴德,從未忘懷。你切莫因我非人類而心生疑慮。我從龍君處得到長生訣,願與你一同修煉。” 陳生這才明白公主乃神人,於是問道:“婢女們為何會認識我?” 公主答道:“當日在洞庭舟上,曾有小魚銜尾,那便是我。” 陳生又問:“既然不殺我,為何遲遲不放我離去?” 公主笑著說:“其實我憐惜你的才華,但此事我不能自主。我為此事顛倒終夜,他人並不知曉。” 陳生感歎道:“你真是我的鮑叔牙啊。那給我送食物的是誰?” 公主說:“是阿念,她也是我的心腹。” 陳生問:“我該如何報答你的恩德?” 公主笑道:“侍奉你的日子還長,慢慢再圖報答也不晚。” 陳生又問:“大王何在?” 公主答道:“跟隨關聖征討蚩尤尚未歸來。”?陳生在宮中居住了數日,心中掛念家中,擔心家人不知自己的消息,憂慮萬分。於是,他先寫了一封平安書,派仆人送迴家中。家中人聽聞陳生在洞庭舟覆中失蹤,妻子已身著喪服守孝一年多了。仆人歸來,家人才知道陳生還活著,但因音信阻隔,始終擔心他漂泊在外,難以歸來。?又過了半年,陳生忽然歸來,隻見他裘馬華麗,囊中裝滿了寶玉。從此,陳生變得富有巨萬,生活奢華,聲色犬馬,世家大族都難以與之相比。七八年間,陳生和公主育有五個兒子。陳生每日都大宴賓客,家中宮室的富麗堂皇,飲食的豐盛精美,都達到了極致。有人問起他的奇遇,陳生毫不隱瞞,一一詳細道來。?陳生有一位童年好友梁子俊,在南方為官十餘年。歸鄉途中經過洞庭湖,看到一艘畫舫,雕欄朱窗,笙歌悠揚,緩緩飄蕩在煙波之上。此時,有一位美人推開窗戶,憑欄眺望。梁子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畫舫,隻見舫中有一位少年男子,光著頭,疊著腿坐在那裏,旁邊有兩位二八姝麗,正相互親昵地摩挲。梁子俊心想,這必定是楚地的襄貴官員,然而隨從卻極少。他定睛仔細一看,竟是陳明允。梁子俊不禁憑欄大聲唿喊,陳生聽到唿喊,停下船槳,來到船頭,邀請梁子俊過船一敘。?梁子俊上船後,隻見案上擺滿了殘肴,酒霧依舊濃鬱。陳生立即命人撤去。不一會兒,三五位美婢送上美酒香茗,還有各種山海珍饈,皆是梁子俊從未見過的。梁子俊驚訝地說道:“十年不見,你為何富貴到如此地步!” 陳生笑著說:“你小瞧我這窮書生,以為我不能發跡嗎?” 梁子俊問:“適才與你一同飲酒的是誰?” 陳生答道:“是我的妻子。” 梁子俊又感到十分詫異。問:“你攜家要前往何處?” 陳生答:“將西渡。” 梁子俊還想再問,陳生卻急忙命人唱歌勸酒。一言剛落,旱雷般的音樂聲響起,管弦嘈雜,再也無法交談說笑。?梁子俊見眼前佳麗如雲,乘著酒興大聲說道:“明允公,能讓我真正銷魂一迴嗎?” 陳生笑著說:“你喝醉了!不過,我有一位美妾的身價,可贈予故人。” 於是命侍兒送上一顆明珠,說道:“綠珠這樣的美人不難買到,以此表明我並非吝嗇。” 隨後催促道別:“小事繁忙緊迫,來不及與故人久聚。” 送梁子俊迴到船上後,陳生便開船離去。?梁子俊迴到家中,到陳生家探訪,卻見陳生正在與客人飲酒,心中愈發疑惑。於是問:“昨日在洞庭,你為何歸來如此迅速?” 陳生答:“我並未去過洞庭。” 梁子俊便追述自己所見,滿座之人皆感驚駭。陳生笑著說:“你看錯了,我哪有分身術呢?” 眾人都覺得此事奇異,卻終究無法解開其中的謎團。?後來,陳生活到八十一歲才去世。等到出殯時,眾人驚訝地發現棺材很輕,打開一看,竟是一口空棺。異史氏感歎道:“竹簏不沉,紅巾題句,這其中似有鬼神相助,歸根結底,都是那惻隱的一念所貫通。等到陳生擁有宮室妻妾,一人享受兩份尊榮,這又讓人難以理解了。昔日有人期望嬌妻美妾、貴子賢孫,還能長生不老,卻僅得其中一半。難道仙人中也有像郭子儀、石崇那樣富貴至極的人嗎?”?時光流轉,陳生離去後的數年,他的五個兒子皆已長大成人。長子陳景,繼承了父親的聰慧與穩重,在當地頗有名望,時常救濟窮苦百姓,深得眾人敬重。次子陳耀,對武藝有著濃厚的興趣,自幼刻苦練習,練就了一身好本領,後來投身軍旅,屢立戰功。三子陳輝,癡迷於詩書,整日埋首經卷,文章寫得斐然成章,在科舉之路上一帆風順,年紀輕輕便中了舉人。四子陳煦,性格溫和善良,擅長醫術,常常免費為百姓治病,在民間口碑極佳。五子陳煥,頭腦靈活,對經商之道頗有天賦,將家中的生意打理得蒸蒸日上,使得陳家的財富更上一層樓。?一日,陳景在家中整理父親的遺物,偶然間發現了一本泛黃的冊子,上麵記載著父親與西湖主相遇後的種種奇遇,以及一些修煉長生訣的心得。陳景心中好奇,仔細研讀起來。他發現其中一些修煉之法,與世間流傳的道家功法頗為相似,便嚐試著按照上麵的方法進行修煉。起初,陳景隻是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並未期望能有什麽特別的效果。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漸漸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發生了一些奇妙的變化。他的精神愈發飽滿,體力也變得更加充沛,而且似乎對周圍的事物感知更加敏銳。?與此同時,在洞庭湖一帶,突然出現了一些奇異的現象。湖麵上時常泛起五彩光芒,引得周圍的百姓紛紛駐足觀看。有人傳言,這是湖中的神靈顯聖,也有人猜測,這與當年陳生的奇遇有關。陳景聽聞這些傳聞後,心中隱隱覺得,父親留下的這本冊子或許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而這些秘密或許與洞庭湖的奇異現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於是,陳景決定帶著這本冊子,前往洞庭湖探尋真相。?當陳景來到洞庭湖時,湖麵上的五彩光芒愈發耀眼。他沿著湖邊漫步,試圖尋找一些線索。忽然,他看到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坐在湖邊垂釣。老者的麵容慈祥,眼神中透著一股深邃的智慧。陳景走上前去,向老者請教關於湖中的奇異現象。老者微笑著看著陳景,說道:“年輕人,你可知這洞庭湖的奧秘?” 陳景搖了搖頭,老者接著說:“這洞庭湖乃天地靈氣匯聚之地,自古以來便有著許多神秘的傳說。當年,你的父親陳生,正是因為一念之善,與湖中的神靈結下了不解之緣。如今,你來到這裏,想必也是命運的安排。” 陳景聽後,心中一驚,忙問老者是如何知曉自己的身份。老者隻是微笑不語,隨後從懷中拿出一顆明珠,遞給陳景。陳景接過明珠,隻見明珠散發著柔和的光芒,與父親當年贈予梁子俊的那顆明珠極為相似。老者將明珠遞給陳景後,緩緩開口道:“此珠乃當年你父親與我族結緣之信物,今日物歸原主,想必是天意。” 陳景聽聞,愈發覺得老者身份不凡,忙恭敬問道:“敢問老丈,您與家父是何淵源?這湖中異象究竟為何?” 老者目光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麵,悠悠說道:“當年你父親救的豬婆龍,實則是我洞庭龍族分支,我便是那龍族長老。你父親一念仁慈,不僅救了龍身,還以金創藥療愈其傷,此恩我族銘記於心。後來你父親與公主的緣分,亦是這段恩情的延續。至於這湖中五彩光芒,乃是湖底封印的上古神器現世之兆。此神器關乎天地靈氣平衡,若落入心懷不軌之人手中,必將天下大亂。”?陳景聽後,心中滿是震驚,思索片刻後問道:“那依老丈所言,我該如何做?” 老者神色凝重,看著陳景說:“你父親留下的冊子中,有關於開啟湖底密徑的線索。你需憑借自身修煉所得,結合冊子中的指引,找到密徑入口。進入湖底後,神器周圍設有重重機關,唯有心懷正念之人方能突破。若你能成功取得神器,務必將其妥善保管,待我龍族商議後,再做定奪。” 陳景鄭重地點了點頭,告別老者後,便依據冊子中的記載,在湖邊一處隱蔽的山壁旁,找到了一處散發著微弱藍光的石縫。他按照冊子中的口訣,雙手結印,將自身靈力注入石縫之中。?刹那間,石縫緩緩擴大,一條幽深的通道顯現出來。通道內彌漫著水汽,牆壁上閃爍著奇異的熒光。陳景深吸一口氣,穩步走入通道。前行一段距離後,前方出現一道石門,石門上刻滿了神秘的符文。陳景仔細觀察符文,發現其與冊子中記載的修煉心得有相通之處。他運起靈力,依照心得中的方法,在符文上輕輕撫過。石門發出一陣沉悶的聲響,緩緩打開。?門後是一個巨大的洞穴,洞穴中央懸浮著一個散發著五彩光芒的寶盒,寶盒周圍有幾條蛟龍模樣的光影盤旋守護。陳景剛踏入洞穴,蛟龍光影便發出低沉的咆哮聲,向他襲來。陳景趕忙施展修煉所得的法術,以靈力化作護盾抵擋。在與蛟龍光影的對抗中,陳景發現它們的攻擊規律與父親冊子中提到的天地靈氣運轉之理相契合。他心中一動,不再單純防禦,而是嚐試引導自身靈力,順應靈氣運轉規律,與蛟龍光影的攻擊形成一種奇妙的共鳴。?果然,蛟龍光影的攻擊逐漸減弱,它們環繞陳景盤旋幾圈後,竟融入了寶盒周圍的光芒之中。陳景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打開寶盒,隻見盒中放置著一塊晶瑩剔透的玉璧,玉璧上刻著古老的圖案,散發著神秘的氣息。陳景剛拿起玉璧,洞穴便開始劇烈搖晃,似是在警示他盡快離開。陳景不敢耽擱,趕忙沿著原路返迴。?迴到湖邊,老者早已等候在此。看到陳景手中的玉璧,老者眼中閃過一絲欣慰,說道:“你果然不負所望。如今,你需隨我前往龍族聖地,將此玉璧交予龍族首領。” 陳景跟隨老者,踏入湖水中。神奇的是,湖水自動分開,形成一條水下通道。二人沿著通道前行,來到一座宏偉的水下宮殿前。宮殿大門緊閉,老者雙手結印,念動咒語,大門緩緩打開。?進入宮殿,龍族首領端坐在寶座之上,周圍是眾多龍族成員。陳景恭敬地呈上玉璧,龍族首領接過玉璧,仔細端詳後,對陳景說道:“你陳家與我龍族緣分深厚,如今你又立下大功。此玉璧乃上古神器的關鍵部分,集齊所有部分方可發揮其真正威力,守護天地。接下來,我族將與你一同探尋其他部分的下落,你意下如何?” 陳景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從此,陳景與龍族攜手,踏上了尋找上古神器其他部分的征程,他們的故事,在這片神秘的洞庭湖區域,繼續書寫著新的篇章。
2.孝子
在青州東香山之前,有一個寧靜的村落,村中有位名叫周順亭的男子,他在鄉鄰眼中,是出了名的孝子。其母為人和善,將周順亭拉扯大,母子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雖不富裕,卻也過得溫馨和睦。?然而,命運的陰霾悄然籠罩了這個家庭。周母的大腿上突然生出一個巨大的疽瘡,那瘡口紅腫潰爛,散發著陣陣惡臭。周母疼得難以忍受,晝夜都在痛苦地呻吟,原本和善的麵容如今布滿了憔悴與痛苦的紋路。?周順亭看著母親受苦,心急如焚。他每日守在母親床邊,輕撫著母親生疽的腿部肌肉,眼中滿是心疼。每次進藥,他都小心翼翼,將湯藥吹至溫熱,再緩緩喂給母親。為了照顧母親,他常常忘記吃飯和睡覺,整個人也日漸消瘦,原本明亮的眼睛布滿了血絲。?時光匆匆,數月過去了,母親的疽瘡卻絲毫沒有痊愈的跡象。周順亭憂心如焚,四處尋醫問藥,可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他陷入了深深的絕望之中,常常獨自在角落裏唉聲歎氣,滿心都是對母親病情的擔憂,卻又無計可施。?某夜,周順亭在照顧母親睡下後,自己也疲憊地睡去。睡夢中,他的父親出現在他眼前。父親神色溫和,眼中透著慈愛,對他說道:“兒啊,你對母親的孝順,我在天之靈都看在眼裏。但你母親這瘡,非得用人膏塗抹才能痊愈,你這般焦心憂慮,也是徒勞啊。” 周順亭從夢中驚醒,夢中父親的話還在耳邊迴響,他心中詫異萬分,可又覺得這或許是一線希望。?天剛蒙蒙亮,周順亭便悄悄起身,他找來一把鋒利的利刃,眼神中透著決絕。他緩緩解開衣衫,露出自己的脅部,手微微顫抖著將利刃貼近皮膚。當利刃切入肉中的那一刻,他咬緊牙關,本以為會劇痛難忍,可奇怪的是,肉脫落時,他竟覺得不甚痛苦。他急忙用布緊緊纏住腰際,奇怪的是,血也沒有大量湧出。?隨後,周順亭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將割下的肉烹煮熬製成膏。他端著藥膏,來到母親床邊,輕輕塗抹在母親的患處。神奇的是,母親原本痛苦的呻吟聲戛然而止,臉上的痛苦之色也漸漸褪去。母親驚喜地問道:“兒啊,這是什麽藥,竟如此靈驗?” 周順亭強忍著內心的複雜情緒,故作輕鬆地編造了一個答案,糊弄了過去。?在周順亭精心的照料下,母親的疽瘡逐漸痊愈。此後,周順亭總是小心翼翼地掩護著自己脅部的傷口,即便妻子在旁,他也不露絲毫破綻。直到有一天,妻子偶然間看到他脅部那如手掌般巨大的疤痕,滿心疑惑地詢問,周順亭才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詳細告知。妻子聽聞,眼中滿是震驚與感動,對丈夫的孝順更加敬重。?此事在村落中傳開後,鄉鄰們無不被周順亭的孝心所打動。有人讚歎,有人感慨,而周順亭依舊如往常一樣,孝順地陪伴在母親身邊,守護著這個溫暖的家 。
3.獅子
在繁華熱鬧的京城,近日來了一件稀罕物事,引得眾人紛紛奔走相告。原來是暹邏國不遠萬裏前來進貢一頭獅子,這消息一經傳出,便如野火般迅速蔓延,點燃了人們心中的好奇之火。?貢獅所到之處,皆被圍得水泄不通。人群如潮水般湧動,將獅子停歇的地方層層圍住,觀者如堵,隻為能一睹這來自異域的神奇猛獸的風采。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眼中滿是期待。?當那獅子終於出現在眾人眼前時,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一陣驚歎。它的形狀與世間所流傳的繡畫中的獅子截然不同。尋常繡畫裏的獅子,多是威風凜凜,毛發金黃蓬鬆。而這頭貢獅,毛呈黑黃色,每一根都長有數寸,根根分明,在日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獨特的光澤,給人一種神秘而威嚴的感覺。它身軀矯健,肌肉緊繃,仿佛蘊含著無窮的力量,僅僅是靜靜地站在那裏,便散發著一種讓人敬畏的氣勢。?人群中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想要試探這獅子的習性,便尋來一隻活雞,遠遠地朝著獅子投了過去。眾人見狀,皆屏住唿吸,眼睛緊緊盯著獅子的一舉一動。隻見獅子不慌不忙,目光敏銳地鎖定了飛來的雞,它微微蹲下身子,前爪猛地一伸,如閃電般迅速地將雞牢牢摶在爪下。雞在它的爪中撲騰著,發出驚恐的叫聲。?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獅子並沒有立刻將雞撕咬下肚,而是對著雞緩緩地吹了一口氣。這一口氣吹出,仿佛帶著某種神奇的魔力,雞身上的毛瞬間如被無形的掃帚掃過一般,紛紛脫落。眨眼間,原本羽毛豐滿的雞變得光禿禿的,那場景實在是詭異至極。?周圍的觀者們先是一愣,隨即爆發出一陣更大的驚唿聲。人們紛紛交頭接耳,對這奇異的現象議論不休。有人驚歎道:“這獅子真是神異,竟有如此奇特的本領!” 也有人喃喃自語:“此等怪事,當真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實在是理之奇也!” 一時間,現場熱鬧非凡,人們對這頭貢獅的神奇之處驚歎不已,而這暹邏國貢獅的奇事,也在人群的傳頌中,迅速傳遍了京城的每一個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