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自尋死路
母皇別傳位,五個皇姐拔我氧氣管 作者:一葉瓜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曌也是被氣笑了,這位老家夥是普通的百姓嗎?
“哦,你說讓本宮立長公主為儲君?”
“那你說說,當今天下,皇位該誰人繼承?”
老頭懵逼了,但還是大著膽子道:“娘娘,先皇駕崩,儲君自然就是皇位的繼承人了。”
武曌點點頭,笑道:“本宮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讓長公主做女帝,對吧!”
“草民……”
武曌心中已經有了殺意,一個草民,既然你是草民,就該有草民的覺悟,不去讀書種地經商,或者你去修煉也行啊,跑到本宮麵前談論該立誰為皇帝,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難道說,政務堂的諸位都是飯桶?
但她依舊笑著問道:“老丈,本宮先問你幾個問題,你是長安人嗎?”
老頭認真地迴道:“算是長安人,不過祖籍在東京洛陽,先民伴隨遷都而來。”
武曌看了一眼身邊的上官婉兒,問道:“可認識此人?”
上官婉兒鐵青著臉,她作為陛下的耳目,這長安城的名人,她自然是非常熟悉的,而眼前跪著的這位老頭,雖然不是什麽名人,但祖上卻是有名人輩出。
隻是此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你算什麽東西,膽敢在娘娘麵前指點江山,真以為是你家先祖嗎?
還讓娘娘立長公主那個叛逆為女帝?
“娘娘,他祖父乃是我大乾明相盧何明!”
武曌終於是想起來了,說道:“就是那個鼓動睿宗皇帝遷都的那位嗎?”
“正是!”
“什麽明相,明相給他倒是抬舉他了!”
武曌嗤之以鼻,當初河東旱災嚴重,朝中下撥賑災錢糧,卻是被貪官汙吏貪腐大半,百姓易子而食,其中幾個江湖眾人揭竿而起,發生了叛亂。
朝中馬上派遣大軍鎮壓,結果朝中大軍竟然不敵叛軍,吃了敗仗,河東宗門見有利可圖,便裹挾民意,大麵積發生了叛亂。
這位明相不想著如何去解決,卻是鼓動年幼的睿宗遷都,睿宗無知,就聽從了宰相的話。
這才有了後來的長安城國都。
可那次叛亂,持續了二十年之久,耗光了聖瑞女帝積累了一輩子的財富。
等睿宗親政後,這才扭轉了局勢,消滅了河東的叛賊 。
要不是當時天下紛亂,其他帝國同樣或多或少有內部問題,恐怕大乾早就亡國了。
老頭見武曌壓根沒聽他的話,而是詢問身邊的那個女官,他便低著頭不敢再說話了。
然而等武曌問清楚他的身世後,這才對著身邊的人冷聲道:“將他抓起來……砍了!”
跪在地上的群人,全身都打了一個哆嗦,就算是左右丞相,都是瞪大了眼睛。
“朝堂事物,豈能是你一介白丁能胡言亂語的?”武曌冷笑道。
“娘娘,你不能殺我…”
哢嚓!
侍衛手起刀落,直接便斬殺了這個多言的老家夥。
“皇室裏,誰做皇帝,誰做臣子,自然是由朝中決斷,有政務堂袞袞諸公,一個朝堂之外的人,跑來本宮麵前胡言亂語,本宮沒滅他九族,算是本宮仁慈了。”
駙馬王騰嚇得心髒都快要跳出來了!
狗日的老東西,你他媽到底是誰的人?
他們父子為了長公主的事情,冒著生命危險,從城外跑到了這虎穴。
剛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慢慢地說動了娘娘,娘娘似乎有了談判的打算,結果倒好,被這個狗東西這麽一攪和,全完求子了。
“娘娘……還請娘娘明察秋毫!”王騰大哭著喊了起來。
武曌卻是讓人塞住了王騰父子的嘴巴。
兩人雖然抱了必死的決心,但此刻卻是因為一個老頭牽連而死,這死的也太冤枉了。
王騰此刻心中悲憤不已,心中依舊是長公主殿下,殿下,趕緊走吧,走的越遠越好,再也不要迴到長安了,這長安城就是一座食人的惡魔!
王淵則是死心如灰,他知道,跟著兒子來,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隻是可憐了王家老小,要給這個逆子陪葬,造化弄人,老子為何生了這麽一個逆子,偏偏還是唯一的兒子。
武曌隻是揮手,冷笑道:“將他們押入大牢,等本宮擒拿了逆子,就送爾等一起上路。”
“大軍出發……”
上官婉兒下達了軍令,兩萬三千人,再加上這幾十個文臣武將,組成了這支出征的大軍。
但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怎麽看怎麽別扭。
武曌親征,身邊卻沒有一員能算得上數的大將或者帥才,隻有那麽小蝦米兩三隻,還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長安城的百姓們,看著出城迎敵的武曌身邊跟隨的人,不禁趕緊迴家收拾細軟了。
先皇在世的時候,每次打仗前後,都是大將帥才雲集,那種悍不畏死的悍卒更是數不勝數。
但自從先皇北征北境沙丘海,折將損兵,把大乾這些年的積累,一戰給打沒了。
之前他們還不是太相信,就算那一戰非常慘,可也不至於連那些名將和帥才們都打沒了吧?
直到今日這才看到,大乾真的是不行了!
就連平叛,都要湊出一支軍隊,五花八門不說,還讓那些文人披甲上陣?
這確定不是去千裏送人頭?
一些富商們,看到這裏,心中便是有了一些打算,而一些宗門,看到這裏,同樣有了打算。
他們這些跨國商人或者大型宗門,一般都是有好多的分部,分散於好多國家。
一方麵是為了賺錢,另外一方麵就是為了保命。
李謹目送武曌離開,便迴到了太極殿,武曌說了,從今天開始,就讓他住在太極殿處理政務,同時還要提供城外大軍糧草。
“我監你奶奶個腿兒!”
李謹是真的無語了,是武曌不懂軍務,還是懂,但他在裝傻。
出城不足八十裏的地方,騎著戰馬跑,一個時辰就能跑到,你還要本太子親自準備糧草……
但軍令就是軍令,違抗是要被處決的。
李謹尋來了兩位宰相,便詢問他們糧草情況如何,可是已經準備好了。
結果李謹得到的答案,差點讓他抓狂了,國庫非但沒有錢,還倒欠了一屁股債。
同時也知道,武曌為何讓他監國!
不為別的,因為他手中有靈石。
“哦,你說讓本宮立長公主為儲君?”
“那你說說,當今天下,皇位該誰人繼承?”
老頭懵逼了,但還是大著膽子道:“娘娘,先皇駕崩,儲君自然就是皇位的繼承人了。”
武曌點點頭,笑道:“本宮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讓長公主做女帝,對吧!”
“草民……”
武曌心中已經有了殺意,一個草民,既然你是草民,就該有草民的覺悟,不去讀書種地經商,或者你去修煉也行啊,跑到本宮麵前談論該立誰為皇帝,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
難道說,政務堂的諸位都是飯桶?
但她依舊笑著問道:“老丈,本宮先問你幾個問題,你是長安人嗎?”
老頭認真地迴道:“算是長安人,不過祖籍在東京洛陽,先民伴隨遷都而來。”
武曌看了一眼身邊的上官婉兒,問道:“可認識此人?”
上官婉兒鐵青著臉,她作為陛下的耳目,這長安城的名人,她自然是非常熟悉的,而眼前跪著的這位老頭,雖然不是什麽名人,但祖上卻是有名人輩出。
隻是此人一點自知之明都沒有,你算什麽東西,膽敢在娘娘麵前指點江山,真以為是你家先祖嗎?
還讓娘娘立長公主那個叛逆為女帝?
“娘娘,他祖父乃是我大乾明相盧何明!”
武曌終於是想起來了,說道:“就是那個鼓動睿宗皇帝遷都的那位嗎?”
“正是!”
“什麽明相,明相給他倒是抬舉他了!”
武曌嗤之以鼻,當初河東旱災嚴重,朝中下撥賑災錢糧,卻是被貪官汙吏貪腐大半,百姓易子而食,其中幾個江湖眾人揭竿而起,發生了叛亂。
朝中馬上派遣大軍鎮壓,結果朝中大軍竟然不敵叛軍,吃了敗仗,河東宗門見有利可圖,便裹挾民意,大麵積發生了叛亂。
這位明相不想著如何去解決,卻是鼓動年幼的睿宗遷都,睿宗無知,就聽從了宰相的話。
這才有了後來的長安城國都。
可那次叛亂,持續了二十年之久,耗光了聖瑞女帝積累了一輩子的財富。
等睿宗親政後,這才扭轉了局勢,消滅了河東的叛賊 。
要不是當時天下紛亂,其他帝國同樣或多或少有內部問題,恐怕大乾早就亡國了。
老頭見武曌壓根沒聽他的話,而是詢問身邊的那個女官,他便低著頭不敢再說話了。
然而等武曌問清楚他的身世後,這才對著身邊的人冷聲道:“將他抓起來……砍了!”
跪在地上的群人,全身都打了一個哆嗦,就算是左右丞相,都是瞪大了眼睛。
“朝堂事物,豈能是你一介白丁能胡言亂語的?”武曌冷笑道。
“娘娘,你不能殺我…”
哢嚓!
侍衛手起刀落,直接便斬殺了這個多言的老家夥。
“皇室裏,誰做皇帝,誰做臣子,自然是由朝中決斷,有政務堂袞袞諸公,一個朝堂之外的人,跑來本宮麵前胡言亂語,本宮沒滅他九族,算是本宮仁慈了。”
駙馬王騰嚇得心髒都快要跳出來了!
狗日的老東西,你他媽到底是誰的人?
他們父子為了長公主的事情,冒著生命危險,從城外跑到了這虎穴。
剛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才慢慢地說動了娘娘,娘娘似乎有了談判的打算,結果倒好,被這個狗東西這麽一攪和,全完求子了。
“娘娘……還請娘娘明察秋毫!”王騰大哭著喊了起來。
武曌卻是讓人塞住了王騰父子的嘴巴。
兩人雖然抱了必死的決心,但此刻卻是因為一個老頭牽連而死,這死的也太冤枉了。
王騰此刻心中悲憤不已,心中依舊是長公主殿下,殿下,趕緊走吧,走的越遠越好,再也不要迴到長安了,這長安城就是一座食人的惡魔!
王淵則是死心如灰,他知道,跟著兒子來,絕對不會有好下場。
隻是可憐了王家老小,要給這個逆子陪葬,造化弄人,老子為何生了這麽一個逆子,偏偏還是唯一的兒子。
武曌隻是揮手,冷笑道:“將他們押入大牢,等本宮擒拿了逆子,就送爾等一起上路。”
“大軍出發……”
上官婉兒下達了軍令,兩萬三千人,再加上這幾十個文臣武將,組成了這支出征的大軍。
但這支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怎麽看怎麽別扭。
武曌親征,身邊卻沒有一員能算得上數的大將或者帥才,隻有那麽小蝦米兩三隻,還都是貪生怕死之輩。
長安城的百姓們,看著出城迎敵的武曌身邊跟隨的人,不禁趕緊迴家收拾細軟了。
先皇在世的時候,每次打仗前後,都是大將帥才雲集,那種悍不畏死的悍卒更是數不勝數。
但自從先皇北征北境沙丘海,折將損兵,把大乾這些年的積累,一戰給打沒了。
之前他們還不是太相信,就算那一戰非常慘,可也不至於連那些名將和帥才們都打沒了吧?
直到今日這才看到,大乾真的是不行了!
就連平叛,都要湊出一支軍隊,五花八門不說,還讓那些文人披甲上陣?
這確定不是去千裏送人頭?
一些富商們,看到這裏,心中便是有了一些打算,而一些宗門,看到這裏,同樣有了打算。
他們這些跨國商人或者大型宗門,一般都是有好多的分部,分散於好多國家。
一方麵是為了賺錢,另外一方麵就是為了保命。
李謹目送武曌離開,便迴到了太極殿,武曌說了,從今天開始,就讓他住在太極殿處理政務,同時還要提供城外大軍糧草。
“我監你奶奶個腿兒!”
李謹是真的無語了,是武曌不懂軍務,還是懂,但他在裝傻。
出城不足八十裏的地方,騎著戰馬跑,一個時辰就能跑到,你還要本太子親自準備糧草……
但軍令就是軍令,違抗是要被處決的。
李謹尋來了兩位宰相,便詢問他們糧草情況如何,可是已經準備好了。
結果李謹得到的答案,差點讓他抓狂了,國庫非但沒有錢,還倒欠了一屁股債。
同時也知道,武曌為何讓他監國!
不為別的,因為他手中有靈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