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裂瓷
庶女腰軟嫵媚,奸臣夜夜難寐 作者:木韋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戶部尚書楊淩文和洛子川的牢房挨著,彼此隔著堵牆,偶爾還能閑聊,送飯的錦衣衛覺得這兩個老頭子心態不錯,跟其他兄弟免不了要扯上幾句。
一個說:“八成這迴又是送進來養身子骨兒的吧?”
另一個誇張接道:“嗐!這有什麽奇怪,從我爺爺輩兒數,給這樣兒爺送的飯,可從來沒有斷頭飯。”
兩人似乎都是才進錦衣衛不久的小年輕,不知道是哪家哪支的遠房親眷,塞進來領個閑職混俸祿。
楊淩文聽著兩個半大小子的聲音越走越遠,往嘴裏扒了口飯,對著鐵欄道:“毛頭小子。”
洛子川抿了口酒,他沒動筷,一副沒什麽胃口的樣子,也不說話,於是便隻剩楊淩文一人自說自話。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年常如還年輕的時候,收得最起碼還是些有腦子的。”
“嘖,嘶——我府內桃樹下還埋著壇酒,待洛大人出去了可幫我看好,別讓常如那老東西挖了去獨享。”
……
他說著,把空了的碗和筷子放下,歎了口氣道:“當年若不是洛大人,我楊家也沒機會躋身世家,能走到今天也沒什麽遺憾,隻是可憐我妻兒無辜,為了我一時虛榮連著他們也要……”
楊淩文再也說不下去,想到妻兒,他壓抑的情緒終於翻湧出了些許。
楊氏世代經商,多年來隻出了楊淩文這麽一個入仕的,楊家家業在甘州還算說得過去,可是和閩州邵氏比起來隻能算九牛一毛。
楊淩文心裏清楚,他能夠被洛子川在眾人中挑中,已是抓到了畢生難遇的機會。那會兒他還堅信著時勢造英雄,舊世家的尊嚴在他看來一文不值,若非如此也輪不到他楊氏登台亮相。
洛子川正是看中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欲望,還有虛榮。
楊淩文太想讓楊氏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年輕時候的他不甘願隻是仰人鼻息,他要做人上人,要楊氏從他這裏開始成為真正的世家。
他也太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了,戶部這個位置換了誰來坐,結局大概都是相似的,無非是這個運氣好點,告老還鄉,那個運氣差點,毒酒白綾。
楊淩文此刻想,他大概是運氣差的。
不論是同仁帝想棄車保帥,還是虎毒食子,他都逃不過一死。保太子,那戶部做假賬的事和張縣令的死就要他和洛子川一齊背,廢太子,更少不了他戶部尚書的事兒,左右都是一個死罷了。
隻是他在這一刻突然有些可惜,他已經不記得當年在秋闈紅榜上看到自己名字時的感受了,那種溢滿胸腔的熱忱和響徹耳邊的心髒鼓動,不知何時早已經不複存在了。
腳步聲傳來,嚴睦方身後帶著兩個錦衣衛,他立在洛子川的牢門前,緊咬了兩下後槽牙還是麵無表情吩咐道:“開鎖。”
詔獄內不見天光,見嚴睦方來放人,楊淩文這才知道外麵天應該已亮了。
“洛大人。”
洛子川此刻已整了整衣襟,從容不迫地邁出了牢房,正站在燭火通明處迴身看他。
楊淩文身形隱在黑暗裏,怪那蠟燭離得遠,燭光也近不了他的身。
“此次一別,萬望珍重。”
洛子川依舊不說話,隻是向他躬身行了個常見的禮,便跟著兩個錦衣衛離開了。
嚴睦方卻沒走,楊淩文抬頭看他,笑道:“嚴大人可還有事?”
“陵州匪患四起,平州百姓食難果腹,軍俸短缺,私增稅糧,篡改賬簿,殺人滅口,楊大人,你可後悔?”
楊淩文低頭似是認真想了一下道:“你少說了一項,”他盤著腿說,“栽贓陷害。”
“吏部郎中沈長安確實枉死,他一個才入仕兩年的寒門子弟哪裏來的門路搞這麽大筆銀子。”
“洛明蘊賣官瀆職是真的。”嚴睦方語氣絲毫沒有疑問。
“是也不是,他隻是……沒把這當迴事而已。”
因著洛子川的關係,喜都裏見天兒等著找洛明蘊吃酒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想將自己沾親帶故的親戚送進都裏混個閑職的人。
洛明蘊瞧不起這些人,也是真的不把這當迴事,酒席間推觥換盞說的話怎麽能做得數,他也不記得自己隨意應付了句什麽,隔天便有人帶著自己的親戚找上門,說是得了洛明蘊洛大公子的授意。洛子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知是吏部哪個鬼迷了心竅的,竟然奉為聖旨全然照辦。
吏部郎中沈長安與趙青山性情相投,自然交好,無意間得知此事便說與趙青山聽,這才有了趙青山彈劾洛明蘊賣官瀆職。
可洛明蘊也算不得無辜,他雖被沒長腦子的人牽連,可在他看來,沈長安也屬實礙眼了些,礙眼的人不論什麽下場,都是罪有應得。他從未覺得沈長安無罪,也從不認為沈長安是因他而死。
楊淩文為了將洛明蘊從莫名其妙的賣官瀆職一案中摘出去,將大筆銀錢栽贓陷害給沈長安,沈長安隻是因為洛明蘊的一時疏忽,一個說不清道不明也懶得辯解的烏龍便送了命,僅此而已。
“我大概……隻是有點可惜罷了。”
嚴睦方從腰間掏出個小瓶子扔在楊淩文懷裏說:“楊大人既不後悔,那楊家妻兒老小便也談不上可憐,誅九族的罪名夠大,如此楊氏便也可以史冊留名。”
楊淩文忽地抬頭看向嚴睦方,他不知道這人何時來的詔獄,竟將他先前說的話都聽了去,他握緊了手中藥瓶,神色中帶著些許期盼:“稚子無辜,我甘州家中孫兒隻五歲,嚴大人可否——”
“楊大人,”嚴睦方打斷楊淩文的話,“沈家上下每一個人都無辜。”
“時候不早了,楊大人也該上路了,如此才好趕得上家人團聚,四世同堂。”
楊淩文看著嚴睦方轉身離去時翻飛的衣袂,似是帶來一陣微風,將他帶迴四十年前的東榮街上,他身邊落榜的少年一臉愁苦,但還是向他拱手慶賀:“楊兄此番榜上有名,鴻鵠之誌終得卻,恭喜!”
他迴以一禮,卻激動得不知說什麽好,隻想得起自己策論時寫的最後一句,朗聲迴道:“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微風過,獄中燭火倏忽熄滅,隻聽清脆一響,那小瓷瓶從鐵欄中間滾落,碎裂兩半。
一個說:“八成這迴又是送進來養身子骨兒的吧?”
另一個誇張接道:“嗐!這有什麽奇怪,從我爺爺輩兒數,給這樣兒爺送的飯,可從來沒有斷頭飯。”
兩人似乎都是才進錦衣衛不久的小年輕,不知道是哪家哪支的遠房親眷,塞進來領個閑職混俸祿。
楊淩文聽著兩個半大小子的聲音越走越遠,往嘴裏扒了口飯,對著鐵欄道:“毛頭小子。”
洛子川抿了口酒,他沒動筷,一副沒什麽胃口的樣子,也不說話,於是便隻剩楊淩文一人自說自話。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想當年常如還年輕的時候,收得最起碼還是些有腦子的。”
“嘖,嘶——我府內桃樹下還埋著壇酒,待洛大人出去了可幫我看好,別讓常如那老東西挖了去獨享。”
……
他說著,把空了的碗和筷子放下,歎了口氣道:“當年若不是洛大人,我楊家也沒機會躋身世家,能走到今天也沒什麽遺憾,隻是可憐我妻兒無辜,為了我一時虛榮連著他們也要……”
楊淩文再也說不下去,想到妻兒,他壓抑的情緒終於翻湧出了些許。
楊氏世代經商,多年來隻出了楊淩文這麽一個入仕的,楊家家業在甘州還算說得過去,可是和閩州邵氏比起來隻能算九牛一毛。
楊淩文心裏清楚,他能夠被洛子川在眾人中挑中,已是抓到了畢生難遇的機會。那會兒他還堅信著時勢造英雄,舊世家的尊嚴在他看來一文不值,若非如此也輪不到他楊氏登台亮相。
洛子川正是看中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欲望,還有虛榮。
楊淩文太想讓楊氏在史書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了,年輕時候的他不甘願隻是仰人鼻息,他要做人上人,要楊氏從他這裏開始成為真正的世家。
他也太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了,戶部這個位置換了誰來坐,結局大概都是相似的,無非是這個運氣好點,告老還鄉,那個運氣差點,毒酒白綾。
楊淩文此刻想,他大概是運氣差的。
不論是同仁帝想棄車保帥,還是虎毒食子,他都逃不過一死。保太子,那戶部做假賬的事和張縣令的死就要他和洛子川一齊背,廢太子,更少不了他戶部尚書的事兒,左右都是一個死罷了。
隻是他在這一刻突然有些可惜,他已經不記得當年在秋闈紅榜上看到自己名字時的感受了,那種溢滿胸腔的熱忱和響徹耳邊的心髒鼓動,不知何時早已經不複存在了。
腳步聲傳來,嚴睦方身後帶著兩個錦衣衛,他立在洛子川的牢門前,緊咬了兩下後槽牙還是麵無表情吩咐道:“開鎖。”
詔獄內不見天光,見嚴睦方來放人,楊淩文這才知道外麵天應該已亮了。
“洛大人。”
洛子川此刻已整了整衣襟,從容不迫地邁出了牢房,正站在燭火通明處迴身看他。
楊淩文身形隱在黑暗裏,怪那蠟燭離得遠,燭光也近不了他的身。
“此次一別,萬望珍重。”
洛子川依舊不說話,隻是向他躬身行了個常見的禮,便跟著兩個錦衣衛離開了。
嚴睦方卻沒走,楊淩文抬頭看他,笑道:“嚴大人可還有事?”
“陵州匪患四起,平州百姓食難果腹,軍俸短缺,私增稅糧,篡改賬簿,殺人滅口,楊大人,你可後悔?”
楊淩文低頭似是認真想了一下道:“你少說了一項,”他盤著腿說,“栽贓陷害。”
“吏部郎中沈長安確實枉死,他一個才入仕兩年的寒門子弟哪裏來的門路搞這麽大筆銀子。”
“洛明蘊賣官瀆職是真的。”嚴睦方語氣絲毫沒有疑問。
“是也不是,他隻是……沒把這當迴事而已。”
因著洛子川的關係,喜都裏見天兒等著找洛明蘊吃酒的人數不勝數,其中不乏想將自己沾親帶故的親戚送進都裏混個閑職的人。
洛明蘊瞧不起這些人,也是真的不把這當迴事,酒席間推觥換盞說的話怎麽能做得數,他也不記得自己隨意應付了句什麽,隔天便有人帶著自己的親戚找上門,說是得了洛明蘊洛大公子的授意。洛子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知是吏部哪個鬼迷了心竅的,竟然奉為聖旨全然照辦。
吏部郎中沈長安與趙青山性情相投,自然交好,無意間得知此事便說與趙青山聽,這才有了趙青山彈劾洛明蘊賣官瀆職。
可洛明蘊也算不得無辜,他雖被沒長腦子的人牽連,可在他看來,沈長安也屬實礙眼了些,礙眼的人不論什麽下場,都是罪有應得。他從未覺得沈長安無罪,也從不認為沈長安是因他而死。
楊淩文為了將洛明蘊從莫名其妙的賣官瀆職一案中摘出去,將大筆銀錢栽贓陷害給沈長安,沈長安隻是因為洛明蘊的一時疏忽,一個說不清道不明也懶得辯解的烏龍便送了命,僅此而已。
“我大概……隻是有點可惜罷了。”
嚴睦方從腰間掏出個小瓶子扔在楊淩文懷裏說:“楊大人既不後悔,那楊家妻兒老小便也談不上可憐,誅九族的罪名夠大,如此楊氏便也可以史冊留名。”
楊淩文忽地抬頭看向嚴睦方,他不知道這人何時來的詔獄,竟將他先前說的話都聽了去,他握緊了手中藥瓶,神色中帶著些許期盼:“稚子無辜,我甘州家中孫兒隻五歲,嚴大人可否——”
“楊大人,”嚴睦方打斷楊淩文的話,“沈家上下每一個人都無辜。”
“時候不早了,楊大人也該上路了,如此才好趕得上家人團聚,四世同堂。”
楊淩文看著嚴睦方轉身離去時翻飛的衣袂,似是帶來一陣微風,將他帶迴四十年前的東榮街上,他身邊落榜的少年一臉愁苦,但還是向他拱手慶賀:“楊兄此番榜上有名,鴻鵠之誌終得卻,恭喜!”
他迴以一禮,卻激動得不知說什麽好,隻想得起自己策論時寫的最後一句,朗聲迴道:“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微風過,獄中燭火倏忽熄滅,隻聽清脆一響,那小瓷瓶從鐵欄中間滾落,碎裂兩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