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大事小情的進行到了將近辰時末才結束。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戴胄、褚遂良等人退朝後來到了兩儀殿,與皇帝繼續討論賑災的具體事宜。
一番唇槍舌戰,敲定了大體的流程框架。
李世民見基本議定,問戴胄道:“民部現今能調動多少錢糧至關內?
民間如今已有賣子活命之慘象,朕心痛萬分,恨不能生啖蝗蟲,
此次賑災,卿務必要抽調得當,也要以朝廷名義贖買賣身者以歸其父母,
可恨國庫空虛,朕實是......唉。”長歎一聲,定定的看著戴胄。
戴胄心虛不已,顫巍巍的迴道:“陛下啊,連年戰事,全國有民僅兩百餘萬戶,稅收來源有限,國庫空虛,這是明麵的啊,
為臣縱有千般思量,也難在短時間內讓國庫充盈。如今大旱又至,百姓顆粒無收,嗷嗷待哺,朝廷需撥出大量錢糧以賑濟災民,這無疑讓國庫更為拮據。
且四方邊境未寧,軍需開支亦是沉重負擔。為臣每念及此,便覺憂心忡忡,
唯恐有負陛下重托,臣夜夜不能安枕,如此下去,臣恐命不久矣啊,不知,不知能否換一能臣接替老臣啊。”
李世民也知艱難,未理會戴胄訴苦,柔聲道:”這些朕都知曉,愛卿不必自責,卿的忠心朕心知肚明,
然此國難當頭之際,卿萬萬不可輕言退意啊,朕需要你們幫朕分憂啊。你隻管說來,能撥出多少錢糧來?“
戴胄苦笑道:”迴陛下,從剛議定賑災流程看,大旱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百姓生活困苦,
不僅需要提供基本的口糧、搭建臨時居住場所,提供來年的種子,還需要投入資金用於興修水利、組織抗災,沒有三十萬貫是絕無可能完成的啊,
臣,臣拚了命也隻能湊出五萬貫,糧食已僅留軍糧與俸祿了,一粒都沒有多餘的啊,嗚嗚。“說完抽泣了起來。
李世民無奈的低下了頭,煩躁不已。
房玄齡本想單獨與陛下言說製鹽之事,又想到如此大事也瞞不住,怕人攻訐有私心,
於是道:“陛下,臣昨日收一劣徒,與我言說獻製鹽之法於朝廷,所得皆用於賑災和重建。
茲事體大,為臣覺得鹽業利大,或可解國庫空虛之難,亦可解如今賑災之憂,便應下了,還請陛下定奪。”
說完從懷中取出那袋精鹽放在禦案上,解開袋口展示給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心中一喜,忙伸頭看向袋口,發現顆粒晶瑩,色白如雪,比宮中所食之鹽好上千倍,
不禁掐起一小撮就要往嘴裏放。長孫無忌大驚道:“陛下,萬萬不可。”
朝旁邊的高福使了個眼色,高福忙用手也掐起一小撮,放入口中,“啊,呸呸呸。”鹹得頓時咳嗽不已。
長孫無忌見狀,以為高福中毒,大喊道:“來人啊。”
李世民忙製止道:“輔機,不可造次。”
高福見眾人誤會,忙說道:“陛下,鹹啊,非常鹹啊,而且一點都不苦,老奴沒吃過這麽好的鹽啊,入口即化,味正無澀。”
李世民責怪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後者悻悻不言語,剛才一著急有些僭越之舉,好在妹夫沒生我的氣。
李世民轉而看向高福,眼中露出一抹驚喜之色,問道:“高福,你所言當真?此鹽當真如此之好?”
高福連連點頭,激動地說道:“陛下,老奴豈敢欺瞞陛下。這鹽確實如老奴所言,鹹味純正,毫無苦澀之味,入口即化,實乃老奴生平僅見之好鹽。”
李世民微微沉吟,踱步思索片刻後問道:“房相愛徒有何所求?”
眾人聞言,皆看著房玄齡,等著他獅子大張口,仿佛看到了嘴角的哈喇子。一邊也都偷偷的取了點鹽放進口中。
房玄齡正色道:“別無所求,僅言所得除卻充盈國庫,皆用於朝廷賑災與重建。”
說完頗覺自豪,掃視了一下眾人,又收迴了目光,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大感意外,問道:“卿之愛徒是何人也?”房玄齡迴道:“姓秦名浩,尚未行拜師禮,我已先給取字正則。”
李世民更吃驚了,這不就是這幾日聽到過的名字嗎?秦浩秦正則?居然成了房玄齡的弟子!
忙又問道:“製鹽之法難易若何?可批量造之乎?”
房玄齡沉思了一下,迴道:“陛下,臣請秦浩進宮迴話。”李世民點了點頭,高福快步下去傳旨去了。
其他人都羨慕的看著房玄齡,上朝前隻知道收了個徒弟,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
現在這潑天功勞竟然啥都不求,這就有些酸了,這徒弟是怎麽找的,我也想學學。
李世民忽然哈哈大笑,甚是痛快,站起身拿起茶一口幹了,抹了抹嘴道:“這是朕登基以來最開心的時刻。”
眾人大驚,這是給製鹽之事定了高度了啊。這還不得上天?我的天,老房家這是祖墳冒青煙了啊。
房玄齡也激動不已,忙鎮靜下來,老神在在的道:“陛下勿慮,待徒兒到來再議,君無戲言啊。”
李世民點點頭,也覺得有點興奮過頭了,忙又坐下,平複心情。
魏征也勸諫道:“陛下,不可輕言。”李世民又點了點頭,還是有點激動,手指不斷的點著禦案。
戴胄心中盤算著鹽業的利潤,手指頭不停的直起彎曲個不停。
褚遂良在旁奮筆疾書,記錄著一切,包括李世民的神情都一字不落的寫在本上。
魏征又道;“陛下,臣想請禦史大夫杜淹與臣同赴災區。”
李世民大手一揮,“準奏。”能看出此時的心情是開心到了極點。
長孫無忌見狀,心中不快,你們杜家還嫌功勞少是咋地,趕忙上前道:“陛下,聽聞克明大限將至,已對家人交待後事了。”
李世民開心的心情一下子像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麵現苦楚,
“朕的臂膀難道要斷了嗎?我的克明哪。”說完掉下淚來,真情流露無疑。
長孫無忌心裏像吃了大便,怎麽地?杜如晦是你的臂膀,房玄齡是你的臂膀,一個人就兩條胳膊,我是個啥?
悠悠道:“陛下要去看看克明最後一麵嗎?”李世民點點頭道:“見完秦浩,朕便前往克明府邸。”
眾人討論著如何利用精鹽向世家換糧之事時,高福急匆匆的小跑進來道:“陛下,秦浩帶到了。”
李世民點點頭,高福忙又跑出大殿,稍後帶著秦浩來到眾人麵前。
秦浩手中拿著個小木箱,放在地上,對著李世民及眾人,深深一揖道:“小子拜見陛下,見過各位大人。”
李世民及眾人打量著這個雪中送炭的小子,隻見其氣宇軒昂,眉若利劍,目似朗星,神采奕奕。
身姿挺拔如鬆,步履沉穩有力,容止端方,有君子之風,發束高冠,衣袂飄飄,
言語間,聲如洪鍾,吐字清晰,盡顯從容之態。眾人心中暗讚,皆頷首。
李世民好奇的看著地上的小木箱,看了看高福,高福搖了搖頭,內心想傳音,陛下我也不知道裏邊是啥。
李世民道:“秦浩,令師說你欲獻製鹽之法於朝廷,可有所求?”
秦浩不卑不亢道:“迴陛下,小子所求簡單至極卻也難於登天。”
眾人臉上立馬露出鄙夷之色,方才不還說別無所求的嗎?這怎麽要張口閉口的,喝水呢?
房玄齡依然捋著胡須,老神在在。
李世民也奇道:“哦?所求何物,盡可道來。”
秦浩神色肅然,正色道:“小子唯願鹽業之利能夠切實地用在該用之處,莫要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貪占了去便好。
鹽業獲利簡單至極,然而防止貪腐卻難如登天,唉。”
李世民聞言,微笑道:“沒想到你竟還是個詼諧之人。”
可猛一思忖,又覺得此言著實富含哲理,一件事情的不同麵,竟能夠引發出兩種極端的結果。
“朕來問你,能否當場演示製鹽之法?”
秦浩看了看眾人,微微搖頭道:“迴陛下,此處不可,小子如今隻能給陛下一人演示,以免外泄。
待需量產時,眾位大人再知曉為好,小子也是為眾位大人考慮。”
李世民更感興趣了,想不到這小子膽子還挺大,還敢要求和朕一人演示。
朕戰場生死都經曆多少迴了,還怕這個?大手一揮,“準了,高福,安排一偏殿。”
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戴胄、褚遂良等人退朝後來到了兩儀殿,與皇帝繼續討論賑災的具體事宜。
一番唇槍舌戰,敲定了大體的流程框架。
李世民見基本議定,問戴胄道:“民部現今能調動多少錢糧至關內?
民間如今已有賣子活命之慘象,朕心痛萬分,恨不能生啖蝗蟲,
此次賑災,卿務必要抽調得當,也要以朝廷名義贖買賣身者以歸其父母,
可恨國庫空虛,朕實是......唉。”長歎一聲,定定的看著戴胄。
戴胄心虛不已,顫巍巍的迴道:“陛下啊,連年戰事,全國有民僅兩百餘萬戶,稅收來源有限,國庫空虛,這是明麵的啊,
為臣縱有千般思量,也難在短時間內讓國庫充盈。如今大旱又至,百姓顆粒無收,嗷嗷待哺,朝廷需撥出大量錢糧以賑濟災民,這無疑讓國庫更為拮據。
且四方邊境未寧,軍需開支亦是沉重負擔。為臣每念及此,便覺憂心忡忡,
唯恐有負陛下重托,臣夜夜不能安枕,如此下去,臣恐命不久矣啊,不知,不知能否換一能臣接替老臣啊。”
李世民也知艱難,未理會戴胄訴苦,柔聲道:”這些朕都知曉,愛卿不必自責,卿的忠心朕心知肚明,
然此國難當頭之際,卿萬萬不可輕言退意啊,朕需要你們幫朕分憂啊。你隻管說來,能撥出多少錢糧來?“
戴胄苦笑道:”迴陛下,從剛議定賑災流程看,大旱導致農作物大量減產甚至絕收,百姓生活困苦,
不僅需要提供基本的口糧、搭建臨時居住場所,提供來年的種子,還需要投入資金用於興修水利、組織抗災,沒有三十萬貫是絕無可能完成的啊,
臣,臣拚了命也隻能湊出五萬貫,糧食已僅留軍糧與俸祿了,一粒都沒有多餘的啊,嗚嗚。“說完抽泣了起來。
李世民無奈的低下了頭,煩躁不已。
房玄齡本想單獨與陛下言說製鹽之事,又想到如此大事也瞞不住,怕人攻訐有私心,
於是道:“陛下,臣昨日收一劣徒,與我言說獻製鹽之法於朝廷,所得皆用於賑災和重建。
茲事體大,為臣覺得鹽業利大,或可解國庫空虛之難,亦可解如今賑災之憂,便應下了,還請陛下定奪。”
說完從懷中取出那袋精鹽放在禦案上,解開袋口展示給李世民。
李世民聽了心中一喜,忙伸頭看向袋口,發現顆粒晶瑩,色白如雪,比宮中所食之鹽好上千倍,
不禁掐起一小撮就要往嘴裏放。長孫無忌大驚道:“陛下,萬萬不可。”
朝旁邊的高福使了個眼色,高福忙用手也掐起一小撮,放入口中,“啊,呸呸呸。”鹹得頓時咳嗽不已。
長孫無忌見狀,以為高福中毒,大喊道:“來人啊。”
李世民忙製止道:“輔機,不可造次。”
高福見眾人誤會,忙說道:“陛下,鹹啊,非常鹹啊,而且一點都不苦,老奴沒吃過這麽好的鹽啊,入口即化,味正無澀。”
李世民責怪的看了一眼長孫無忌,後者悻悻不言語,剛才一著急有些僭越之舉,好在妹夫沒生我的氣。
李世民轉而看向高福,眼中露出一抹驚喜之色,問道:“高福,你所言當真?此鹽當真如此之好?”
高福連連點頭,激動地說道:“陛下,老奴豈敢欺瞞陛下。這鹽確實如老奴所言,鹹味純正,毫無苦澀之味,入口即化,實乃老奴生平僅見之好鹽。”
李世民微微沉吟,踱步思索片刻後問道:“房相愛徒有何所求?”
眾人聞言,皆看著房玄齡,等著他獅子大張口,仿佛看到了嘴角的哈喇子。一邊也都偷偷的取了點鹽放進口中。
房玄齡正色道:“別無所求,僅言所得除卻充盈國庫,皆用於朝廷賑災與重建。”
說完頗覺自豪,掃視了一下眾人,又收迴了目光,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大感意外,問道:“卿之愛徒是何人也?”房玄齡迴道:“姓秦名浩,尚未行拜師禮,我已先給取字正則。”
李世民更吃驚了,這不就是這幾日聽到過的名字嗎?秦浩秦正則?居然成了房玄齡的弟子!
忙又問道:“製鹽之法難易若何?可批量造之乎?”
房玄齡沉思了一下,迴道:“陛下,臣請秦浩進宮迴話。”李世民點了點頭,高福快步下去傳旨去了。
其他人都羨慕的看著房玄齡,上朝前隻知道收了個徒弟,沒覺得有什麽大不了的,
現在這潑天功勞竟然啥都不求,這就有些酸了,這徒弟是怎麽找的,我也想學學。
李世民忽然哈哈大笑,甚是痛快,站起身拿起茶一口幹了,抹了抹嘴道:“這是朕登基以來最開心的時刻。”
眾人大驚,這是給製鹽之事定了高度了啊。這還不得上天?我的天,老房家這是祖墳冒青煙了啊。
房玄齡也激動不已,忙鎮靜下來,老神在在的道:“陛下勿慮,待徒兒到來再議,君無戲言啊。”
李世民點點頭,也覺得有點興奮過頭了,忙又坐下,平複心情。
魏征也勸諫道:“陛下,不可輕言。”李世民又點了點頭,還是有點激動,手指不斷的點著禦案。
戴胄心中盤算著鹽業的利潤,手指頭不停的直起彎曲個不停。
褚遂良在旁奮筆疾書,記錄著一切,包括李世民的神情都一字不落的寫在本上。
魏征又道;“陛下,臣想請禦史大夫杜淹與臣同赴災區。”
李世民大手一揮,“準奏。”能看出此時的心情是開心到了極點。
長孫無忌見狀,心中不快,你們杜家還嫌功勞少是咋地,趕忙上前道:“陛下,聽聞克明大限將至,已對家人交待後事了。”
李世民開心的心情一下子像被潑了一盆冷水,瞬間麵現苦楚,
“朕的臂膀難道要斷了嗎?我的克明哪。”說完掉下淚來,真情流露無疑。
長孫無忌心裏像吃了大便,怎麽地?杜如晦是你的臂膀,房玄齡是你的臂膀,一個人就兩條胳膊,我是個啥?
悠悠道:“陛下要去看看克明最後一麵嗎?”李世民點點頭道:“見完秦浩,朕便前往克明府邸。”
眾人討論著如何利用精鹽向世家換糧之事時,高福急匆匆的小跑進來道:“陛下,秦浩帶到了。”
李世民點點頭,高福忙又跑出大殿,稍後帶著秦浩來到眾人麵前。
秦浩手中拿著個小木箱,放在地上,對著李世民及眾人,深深一揖道:“小子拜見陛下,見過各位大人。”
李世民及眾人打量著這個雪中送炭的小子,隻見其氣宇軒昂,眉若利劍,目似朗星,神采奕奕。
身姿挺拔如鬆,步履沉穩有力,容止端方,有君子之風,發束高冠,衣袂飄飄,
言語間,聲如洪鍾,吐字清晰,盡顯從容之態。眾人心中暗讚,皆頷首。
李世民好奇的看著地上的小木箱,看了看高福,高福搖了搖頭,內心想傳音,陛下我也不知道裏邊是啥。
李世民道:“秦浩,令師說你欲獻製鹽之法於朝廷,可有所求?”
秦浩不卑不亢道:“迴陛下,小子所求簡單至極卻也難於登天。”
眾人臉上立馬露出鄙夷之色,方才不還說別無所求的嗎?這怎麽要張口閉口的,喝水呢?
房玄齡依然捋著胡須,老神在在。
李世民也奇道:“哦?所求何物,盡可道來。”
秦浩神色肅然,正色道:“小子唯願鹽業之利能夠切實地用在該用之處,莫要被那些別有用心之人貪占了去便好。
鹽業獲利簡單至極,然而防止貪腐卻難如登天,唉。”
李世民聞言,微笑道:“沒想到你竟還是個詼諧之人。”
可猛一思忖,又覺得此言著實富含哲理,一件事情的不同麵,竟能夠引發出兩種極端的結果。
“朕來問你,能否當場演示製鹽之法?”
秦浩看了看眾人,微微搖頭道:“迴陛下,此處不可,小子如今隻能給陛下一人演示,以免外泄。
待需量產時,眾位大人再知曉為好,小子也是為眾位大人考慮。”
李世民更感興趣了,想不到這小子膽子還挺大,還敢要求和朕一人演示。
朕戰場生死都經曆多少迴了,還怕這個?大手一揮,“準了,高福,安排一偏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