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迴青龍坊,直接從務本坊去皇宮更方便,坐上馬車讓張龍直接奔朱雀門。
張龍不解,人家高公公還在家等著呢,這樣把人丟那不好吧。
今日休朝,有點啥動靜肯定會驚到李世民,也別討人家的厭,到了城門前,下了車,獨自走進了皇城。
先跑了工部一趟,將準備的茶、糖往桌案上一放道:“叔父今日怎麽沒有去參加小子的拜師禮呀?”
段綸苦笑道:“正則,還不都是你的製鹽之法鬧的,各處鹽池現在都拚命催促老夫提供工具,這可真是苦不堪言。
原本鹽業歸屬司農寺管轄,工部本想著為災情盡一份力,結果現今倒好,陷進去就拔不出來了。
唉,不是給你送了一塊端硯嗎?心疼死老夫了。”
秦浩嘿嘿笑道:“叔父,別那麽小氣,你今日的小小投入,日後會有大的福報的,嘿嘿。
忙些好呀,再說這也是功勞一件嘛,也用不了多久了,
我今日把流水線工坊圖畫出來,慢慢建造吧,以後再有其他生產任務時也都可依樣分配即可。”
段綸大喜,拍拍秦浩肩膀道:“之前陛下問起過此事,老夫以為是你師門不傳之秘,沒敢與陛下應承此事,
隻是推脫了一下,是我小人之心了,正則勿怪。”
得了圖紙,段綸甚是欣喜,拉著秦浩坐下閑聊。秦浩見狀,趕忙將封賞分配之事提及。
段綸聽了,也覺新奇:“正則與旁人果真是大不一樣,旁人皆盼著良田,正則卻隻要那方地之大小,
我雖不明正則心中所思,但叔父願意成全正則之願。”
一番交待下去,秦浩總算放了心,戶部那邊師父遞了條子,應該也沒啥問題,遂起身向段綸告別。
見秦浩是要去麵見陛下,段綸心中也是對此子的心性嘖嘖稱奇,
誰聽到陛下召見不是火急火燎的,這小子不說我都不知道他還要麵見陛下,也趕忙催促秦浩走人。
等秦浩慢悠悠的來到太極宮前,就見高福滿頭大汗的迎了上來,
“哎呀,小祖宗啊,你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啊,陛下都急壞了,我這尋不著你,心裏都快著了火了,你這是跑哪去了呀?”
秦浩見高福急成這樣,估計應該是什麽急事,連忙詢問,
“高公公,不好意思啊,張龍告訴我你來尋我,我猜想應該是陛下找,就先行一步來宮裏了,先到皇城辦了點私事,嘿嘿。”
高福一邊擦汗,一邊拉著秦浩的袖子就往前走,秦浩跟著高福急匆匆的到了甘露殿,
也沒見通報,直接就拉著秦浩進去,高福眼見陛下臉色發黑,一聲不吭,等著挨訓。
秦浩有點尷尬,忙施了一禮道:“小子拜,啊,微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看著高福氣道:“找個人怕不是把長安翻了一遍不成,普天之下敢讓朕久等的人都有誰?”
高福呐呐不言,秦浩一聽,這是指桑罵槐啊。
輕咳一聲道:“陛下,此事怪不得高公公,微臣今日不在家中,待家臣前來通知時,我正在師父府中,
是微臣猜到應是陛下召見,故自行前來宮中了,未與高公公見得上麵。”
李世民這才轉向秦浩斥道:“你從務本坊行到此處,可真是步履如飛啊,行到如今才到嗎?”
秦浩堆笑道:“陛下啊,別生氣嘛,氣大傷身,小子這不是今日午後要分食邑嘛,
所以就先跑了跑此事,不知陛下是何事如此著急啊?”
李世民一聽更生氣了,吹胡子瞪眼道:“你這是藐視朕嗎?得了旨意不速來見朕?”
秦浩安撫道:“陛下,微臣知道錯了,微臣以後改,望陛下給微臣一個機會,微臣還得給娘娘看病呢,可不能斬嘍,嘿嘿。”
李世民氣笑了,說道:“這麽說你是拿到了朕的七寸?”
秦浩忙諂媚道:“哎呀,陛下,話可不能這樣說,我們就是君臣一心,都是為了娘娘的身體嘛,再說到了現在微臣還不知道是何事呢,
常言道不知者不怪嘛,陛下胸襟寬廣,肯定不是因為微臣來得晚生氣,還是因為什麽大事是吧?”
李世民正色道:“百騎司上報之前調查近親成婚一事有了些許結果,讓朕觸目驚心,因此事是最先由你之口講出,故朕急召你過來相詢。”
秦浩迴道:“陛下既然已驗證,就代表之前所言非虛,應召見宰府們商討才是呀。此事微臣能做些什麽呢?”
李世民皺眉道:“你這臭小子,你既能提出此事,必然是已經知曉更多細節之處,
即使是商議處置之法,也得由你提供才行啊,看來你是不願為朝廷分憂啊。”
秦浩忙道:“明白了,微臣現在就將所知都書寫下來。”
李世民點點頭,高福忙領著秦浩到一旁的書案去書寫了,萬一這家夥不懂規矩,拿陛下的筆沒準都幹得出來。
過不多時,果見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溫大雅等人進了殿中,
秦浩仔細看了看溫大雅的臉色,果然氣色極差,曆史上明年就要去世的人,
年齡大了,又積勞成疾,就大唐現在的這個早朝估計就得讓大臣短壽好些年。
李世民將調查結果向眾臣起了個頭,其中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長孫無忌。
他一臉不可置信地望著李世民,心中揣測陛下所言究竟是針對衝兒,還是確有其事。
魏征則皺著眉頭問道:“陛下,臣有幾個疑問。此事是因何而起了調查之心?
調查範圍僅在長安一處,是否能夠作為有力的佐證?再者,這近親所指究竟是何種親近程度?”
李世民扭頭望了望秦浩,秦浩隻得走上前一步,將寫好的紙張遞給了李世民,
而後轉身麵向眾位大臣,緩緩說道:“乃是在下之前為娘娘診病之時提及此事。所謂近親,乃是指直係血親和三代以內旁係血親。
簡單來說,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此為直係血親,這般情況自然極為罕見。
而旁係血親,是指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之間不可婚配,三代以內的堂兄弟姐妹之間、表兄弟姐妹之間,
另外,叔伯與侄女、姑姑與侄子、舅舅與外甥女、姨媽與外甥之間,也都屬於三代以內旁係血親關係。”
眾位大臣皆麵露驚訝之色,他們深知直係血親成婚斷不可行,然而聽秦浩提及旁係血親之事,卻發覺此情況著實不少。
在民間,向來講究親上加親,這種習俗已傳承千年,就連勳貴之間,此類情形亦屢見不鮮。
長孫無忌麵色冷峻,出聲問道:“民間親上加親之俗已延續千年,你又憑何斷言此等婚配不可行?”
秦浩一臉正色,嚴詞說道:“就憑這調查結果。陛下親自派人去調查所得出的結果難道還不能作為準確的依據嗎?
況且我提出此事,全然是為了大唐萬千百姓的健康著想。
一個帶有殘疾或缺陷的後代,絕非大唐所需要的。大人這般質問,莫不是認為我有什麽不良居心?”
李世民見狀知道長孫無忌必是因為聯姻之事有了怒氣,隻好打斷道:“輔機,調查結果讓人觸目驚心,高福,你來給眾位愛卿念念。”
高福接過調查報告,目光專注地在上麵掃視片刻後,開始挑選其中的一些關鍵數據念了起來,
“百騎司此次在長安城中及周邊調查所知,近親成婚的家庭中所生育的後代,
出現癡傻者、愚笨者以及身體畸形者的比例竟達十之三四,
並且血緣關係越近,這種病症的發病率就越高。
就如長安城外的清平鎮林家,其子與表妹成婚,
所育後代到三歲時尚不能說話,長大之後更是明顯比同齡人遲鈍許多。
永陽坊的杜家,情況亦是如此,其子與表妹成親後,後代出生時便身體孱弱,常常生病,
視力也模糊不清,至今多方醫治仍未見好轉。
還有升平坊的孫家,表哥表妹自幼青梅竹馬,結為夫妻後,後代出生卻患有唇裂之症。
這後麵還有眾多類似的案例,陛下,老奴就不一一念誦了吧。”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眾位愛卿,此事非同小可啊。如今戰亂剛剛平息,國家亟需增加人口,然而大唐所需要的是身強力壯的健康之人,
那些癡傻者、殘疾者對於我大唐的發展並無益處。朕有意修改律法,明確規範此等情況,不知愛卿們可有什麽見解?”
眾人均默然不語,都不知道該如何答話,這要是主動開了口,長孫無忌不得恨死自己呀。
張龍不解,人家高公公還在家等著呢,這樣把人丟那不好吧。
今日休朝,有點啥動靜肯定會驚到李世民,也別討人家的厭,到了城門前,下了車,獨自走進了皇城。
先跑了工部一趟,將準備的茶、糖往桌案上一放道:“叔父今日怎麽沒有去參加小子的拜師禮呀?”
段綸苦笑道:“正則,還不都是你的製鹽之法鬧的,各處鹽池現在都拚命催促老夫提供工具,這可真是苦不堪言。
原本鹽業歸屬司農寺管轄,工部本想著為災情盡一份力,結果現今倒好,陷進去就拔不出來了。
唉,不是給你送了一塊端硯嗎?心疼死老夫了。”
秦浩嘿嘿笑道:“叔父,別那麽小氣,你今日的小小投入,日後會有大的福報的,嘿嘿。
忙些好呀,再說這也是功勞一件嘛,也用不了多久了,
我今日把流水線工坊圖畫出來,慢慢建造吧,以後再有其他生產任務時也都可依樣分配即可。”
段綸大喜,拍拍秦浩肩膀道:“之前陛下問起過此事,老夫以為是你師門不傳之秘,沒敢與陛下應承此事,
隻是推脫了一下,是我小人之心了,正則勿怪。”
得了圖紙,段綸甚是欣喜,拉著秦浩坐下閑聊。秦浩見狀,趕忙將封賞分配之事提及。
段綸聽了,也覺新奇:“正則與旁人果真是大不一樣,旁人皆盼著良田,正則卻隻要那方地之大小,
我雖不明正則心中所思,但叔父願意成全正則之願。”
一番交待下去,秦浩總算放了心,戶部那邊師父遞了條子,應該也沒啥問題,遂起身向段綸告別。
見秦浩是要去麵見陛下,段綸心中也是對此子的心性嘖嘖稱奇,
誰聽到陛下召見不是火急火燎的,這小子不說我都不知道他還要麵見陛下,也趕忙催促秦浩走人。
等秦浩慢悠悠的來到太極宮前,就見高福滿頭大汗的迎了上來,
“哎呀,小祖宗啊,你可真是要了我的命了啊,陛下都急壞了,我這尋不著你,心裏都快著了火了,你這是跑哪去了呀?”
秦浩見高福急成這樣,估計應該是什麽急事,連忙詢問,
“高公公,不好意思啊,張龍告訴我你來尋我,我猜想應該是陛下找,就先行一步來宮裏了,先到皇城辦了點私事,嘿嘿。”
高福一邊擦汗,一邊拉著秦浩的袖子就往前走,秦浩跟著高福急匆匆的到了甘露殿,
也沒見通報,直接就拉著秦浩進去,高福眼見陛下臉色發黑,一聲不吭,等著挨訓。
秦浩有點尷尬,忙施了一禮道:“小子拜,啊,微臣拜見陛下。”
李世民看著高福氣道:“找個人怕不是把長安翻了一遍不成,普天之下敢讓朕久等的人都有誰?”
高福呐呐不言,秦浩一聽,這是指桑罵槐啊。
輕咳一聲道:“陛下,此事怪不得高公公,微臣今日不在家中,待家臣前來通知時,我正在師父府中,
是微臣猜到應是陛下召見,故自行前來宮中了,未與高公公見得上麵。”
李世民這才轉向秦浩斥道:“你從務本坊行到此處,可真是步履如飛啊,行到如今才到嗎?”
秦浩堆笑道:“陛下啊,別生氣嘛,氣大傷身,小子這不是今日午後要分食邑嘛,
所以就先跑了跑此事,不知陛下是何事如此著急啊?”
李世民一聽更生氣了,吹胡子瞪眼道:“你這是藐視朕嗎?得了旨意不速來見朕?”
秦浩安撫道:“陛下,微臣知道錯了,微臣以後改,望陛下給微臣一個機會,微臣還得給娘娘看病呢,可不能斬嘍,嘿嘿。”
李世民氣笑了,說道:“這麽說你是拿到了朕的七寸?”
秦浩忙諂媚道:“哎呀,陛下,話可不能這樣說,我們就是君臣一心,都是為了娘娘的身體嘛,再說到了現在微臣還不知道是何事呢,
常言道不知者不怪嘛,陛下胸襟寬廣,肯定不是因為微臣來得晚生氣,還是因為什麽大事是吧?”
李世民正色道:“百騎司上報之前調查近親成婚一事有了些許結果,讓朕觸目驚心,因此事是最先由你之口講出,故朕急召你過來相詢。”
秦浩迴道:“陛下既然已驗證,就代表之前所言非虛,應召見宰府們商討才是呀。此事微臣能做些什麽呢?”
李世民皺眉道:“你這臭小子,你既能提出此事,必然是已經知曉更多細節之處,
即使是商議處置之法,也得由你提供才行啊,看來你是不願為朝廷分憂啊。”
秦浩忙道:“明白了,微臣現在就將所知都書寫下來。”
李世民點點頭,高福忙領著秦浩到一旁的書案去書寫了,萬一這家夥不懂規矩,拿陛下的筆沒準都幹得出來。
過不多時,果見房玄齡、長孫無忌、魏征、溫大雅等人進了殿中,
秦浩仔細看了看溫大雅的臉色,果然氣色極差,曆史上明年就要去世的人,
年齡大了,又積勞成疾,就大唐現在的這個早朝估計就得讓大臣短壽好些年。
李世民將調查結果向眾臣起了個頭,其中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長孫無忌。
他一臉不可置信地望著李世民,心中揣測陛下所言究竟是針對衝兒,還是確有其事。
魏征則皺著眉頭問道:“陛下,臣有幾個疑問。此事是因何而起了調查之心?
調查範圍僅在長安一處,是否能夠作為有力的佐證?再者,這近親所指究竟是何種親近程度?”
李世民扭頭望了望秦浩,秦浩隻得走上前一步,將寫好的紙張遞給了李世民,
而後轉身麵向眾位大臣,緩緩說道:“乃是在下之前為娘娘診病之時提及此事。所謂近親,乃是指直係血親和三代以內旁係血親。
簡單來說,父母與子女、祖父母與孫子女、外祖父母與外孫子女,此為直係血親,這般情況自然極為罕見。
而旁係血親,是指同父同母、同父異母、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之間不可婚配,三代以內的堂兄弟姐妹之間、表兄弟姐妹之間,
另外,叔伯與侄女、姑姑與侄子、舅舅與外甥女、姨媽與外甥之間,也都屬於三代以內旁係血親關係。”
眾位大臣皆麵露驚訝之色,他們深知直係血親成婚斷不可行,然而聽秦浩提及旁係血親之事,卻發覺此情況著實不少。
在民間,向來講究親上加親,這種習俗已傳承千年,就連勳貴之間,此類情形亦屢見不鮮。
長孫無忌麵色冷峻,出聲問道:“民間親上加親之俗已延續千年,你又憑何斷言此等婚配不可行?”
秦浩一臉正色,嚴詞說道:“就憑這調查結果。陛下親自派人去調查所得出的結果難道還不能作為準確的依據嗎?
況且我提出此事,全然是為了大唐萬千百姓的健康著想。
一個帶有殘疾或缺陷的後代,絕非大唐所需要的。大人這般質問,莫不是認為我有什麽不良居心?”
李世民見狀知道長孫無忌必是因為聯姻之事有了怒氣,隻好打斷道:“輔機,調查結果讓人觸目驚心,高福,你來給眾位愛卿念念。”
高福接過調查報告,目光專注地在上麵掃視片刻後,開始挑選其中的一些關鍵數據念了起來,
“百騎司此次在長安城中及周邊調查所知,近親成婚的家庭中所生育的後代,
出現癡傻者、愚笨者以及身體畸形者的比例竟達十之三四,
並且血緣關係越近,這種病症的發病率就越高。
就如長安城外的清平鎮林家,其子與表妹成婚,
所育後代到三歲時尚不能說話,長大之後更是明顯比同齡人遲鈍許多。
永陽坊的杜家,情況亦是如此,其子與表妹成親後,後代出生時便身體孱弱,常常生病,
視力也模糊不清,至今多方醫治仍未見好轉。
還有升平坊的孫家,表哥表妹自幼青梅竹馬,結為夫妻後,後代出生卻患有唇裂之症。
這後麵還有眾多類似的案例,陛下,老奴就不一一念誦了吧。”
李世民微微點頭道:“眾位愛卿,此事非同小可啊。如今戰亂剛剛平息,國家亟需增加人口,然而大唐所需要的是身強力壯的健康之人,
那些癡傻者、殘疾者對於我大唐的發展並無益處。朕有意修改律法,明確規範此等情況,不知愛卿們可有什麽見解?”
眾人均默然不語,都不知道該如何答話,這要是主動開了口,長孫無忌不得恨死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