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殿偏殿中,李世民好奇的看著秦浩從小木箱中取出一個一個奇形怪狀的過濾裝置,
高福也睜大眼睛像看戲法一般,緊盯著這些器物,
不鏽鋼這種材料在大唐確實如同寶物一般,難怪二人就像土老帽一樣,
秦浩也不以為意,慢條斯理的擺好各種物件,向高福手一伸道:“高公公,請將鹽塊交給我吧。”
高福一愣,也沒說要準備鹽塊啊,傻眼了,愣愣的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也沒想到,有點尷尬,故作鎮定氣道:”要製鹽肯定要有鹽塊啊,你這個老奴越來越不精明了,快去取來。”
高福一聽轉身要走,忽然覺得秦浩一個人在皇帝身邊,怕皇帝有危險。
於是對著殿門喊了一聲:“來人。”卻見李君羨走進殿中,頗為好奇,
“李將軍來是有事上奏嗎?”李君羨沒理高福,俯身一拜道:“陛下,臣聽聞陛下獨自觀看製鹽之法,擔心陛下安全,
因此趕來護衛陛下,臣在殿外守護,但有不妥,可唿臣。”李君羨是特意過來表忠心的。
秦浩笑了,這一個個的,可把李世民保護得跟個明星似的,好像誰都要害他一樣。
也不生氣,戲謔道:“製鹽之法事關重大,無關人員暫時不能知曉,不過有件事倒要麻煩李將軍一下,我要製鹽,但是無鹽,還煩請李將軍搞點鹽塊過來,多謝了。”
李君羨白眼一翻,轉頭看著皇帝,心想,你是誰呀,敢命令我,我隻聽陛下的命令。
哪知李世民看都沒看他一眼,就是盯著秦浩手中的物件,隻吐出兩個字:“照做。”
李君羨有點尷尬,但陛下下了命令,也不得不應下,趕忙出殿尋人去找鹽塊了。
高福看著眼前這個膽大的草民,心裏也不禁給豎了個大拇指。
李君羨平常拽得跟個二五八萬似的,終於被個草民給嗆了一迴,心裏別提多舒坦了。
李世民終於忍不住了,柔聲道:“秦浩啊,你這些物件都是從何而來啊,朕看著都很不俗,都不是凡物啊,這些到時候也要一同進獻嗎?”
秦浩白了白眼,摳死你吧,一本正經道:“陛下,這些是隨師父雲遊時尋得,師父臨終前傳給了弟子,師父遺物,不能轉於他人,望陛下見諒。屆時我會告知替代之物,況此物隻此一份,也無法批量生產。”
李世民有點失望,那其中有個鐵壺非常漂亮,閃著亮光,造型奇特,壺口很寬,壺嘴有個小片片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要是自己有一個用做酒壺是真不錯,絕對能亮瞎程知節那幫大老粗。
不舍的看著那些“寶物”,李世民用很平常的語氣問道:“秦浩,你為何舍得將此無盡財富之法獻於朝廷呢?”
秦浩答道:“非為朝廷。”
“哦?此話何解?”李世民奇道。“乃因聖君、乃為黎民。”
秦浩大義凜然道,心裏頗有點不恥自己的行為。
但這樣冠冕堂皇的拍拍李世民的馬屁隻會有好處。封建社會別扯什麽剛正不阿,能辦成事才是本事。
李世民最喜歡聽的就是聖君類的話,他一生追求的名也不過就這二字,欣喜的問道:“說來聽聽。”
“自隋末起,天下大亂,四方戰火紛飛,百姓慘遭禍殃。
師父從未動過將製鹽之法獻於朝廷之念。那些無道之人若得此法,除了讓自身更加窮奢極欲之外,於天下百姓又能有何益處呢?
陛下自登基以來,以非凡之睿智、果敢之決斷,開盛世之華章。
諫如流,廣聽群臣之言,朝堂之上,論政清明,決策皆為社稷蒼生謀福祉。
陛下胸懷天下,文治武功,無人能及。興科舉,修典章,立製度之規,使天下井然有序。
揮師四方,破強敵,定邊疆。鐵騎所至,蠻夷皆懼,大唐國威,遠播四海。
內則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陛下之德,如日月之輝,陛下之恩,似雨露之潤,浩實有幸生於陛下之治下,隻願陛下萬歲千秋,永保大唐之輝煌。“
一番話說完,臉不紅,氣不喘,可給李世民整不會了,我這麽牛皮了嗎?
要是沒有之前的渭水之盟,再把突厥給滅了還真是差不多,再要是沒有這蝗災這所謂的天罰,唉,該多好。
二人各自懷自小心思吹著牛謙著虛時,李君羨飛了進來,
拎著個大布袋,來到近前,喘著氣道:”陛下,鹽塊帶到了,都是毒鹽。“
咬字很重,似乎是故意告訴秦浩,這是有毒的鹽,看你咋弄。
李世民點了點頭,沒說話,看著秦浩接過了鹽袋,取出一塊來將毒鹽塊敲碎成小塊放入寬口壺中,加入適量的水,讓高福在一旁攪拌使鹽塊溶解。
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小子要開始製鹽了,還請無關人員退下吧。“
李君羨有點惱怒,看著李世民對自己揮了揮手,無奈的向殿外走去。
秦浩說道:”陛下,高公公,請務必看仔細了。“
說完拿起兩個小盆,其中一個底部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孔,在盆中依次放入進宮前準備好的小石子、細沙和木炭,每一層放了大約幾厘米的厚度,取出一卷紗布,覆蓋在木炭上麵。然後將盆架在另一個小盆之上。
伸手拿過由高福攪拌好的鹽水,握住壺把,稍一傾斜,隻見鹽水從壺嘴處頂開那小小的蓋片,而後緩緩流到盆中的紗布之上。
哦,原來那是擋住灰塵之用,李世民更覺設計精巧。
鹽水依次經過紗布、木炭、細沙和小石子的過濾,從小盆底部的小孔處流出,收集到了下麵的小盆中。
取下小盆,李世民和高福已經能看到鹽水清澈了許多,都有些動容,屏住唿吸,都向秦浩身前動了動,想離近看得更仔細些。
秦浩抬頭看了看二人,沒說什麽,繼續自己的工作。
把裝著鹽水的小盆放到支架上,支架中間的小槽內放著小根的木柴及引火之物,
剛要入懷取打火機,忽覺不對勁,忙對高福道:“麻煩公公取個火折來吧。”
高福都不等李世民發話,就直接跑開了,李世民有點發懵,咋地?都不用我開口了嗎?
不一小會兒,高福就跑了迴來,殿門口的大臣們還沒從李君羨剛才的奔襲英姿中緩過神來,就又看到平常威風八麵的高公公這百米衝刺的樣子,眾人都麵麵相覷。
火折秦浩沒用過,為避免出醜,於是對高福說道:“公公可否幫著點個火兒。”
高福挺激動,這大唐有記載的第一次製鹽我是不是能青史留名了啊。哆哆嗦嗦點了三次才點著,心裏想著這都是得記錄上的。
秦浩嗬嗬笑了一下,邊攪拌邊說道:“一定要用小火慢慢加熱,使水分逐漸蒸發,在蒸發的過程中要注意攪拌,防止鹽在容器底部結塊。
同時,要注意觀察,避免過度加熱導致鹽給燒焦了。”
看著盆內鹽已有些結晶,秦浩又道:“當水分蒸發完後,得到的就是經過過濾和提純的鹽了。”
說完提住兩側掛耳,取下盆子,從箱中拿出一把小巧的錘子,輕輕敲擊著,又用手撚了撚,向高福麵前一遞道:“呈給陛下看看吧。”
高福先用手蘸了蘸,用舌頭舔了舔,恩,是這個味兒,不過沒有之前那袋味道更純正,
秦浩知他心中所想,解釋道:“這才提純一次,味道肯定比不上之前那袋提純多次的。”
李世民接過遞過來的小盆,先打量著這盆的材質,用手指彈了彈盆邊,聽著聲音,嘖嘖稱奇。
又用手指蘸了蘸舔了一下,點了點頭道:“秦浩,你立下大功一件,雖不求賞,然朕不能不賞,
待商議過後,朕會下旨封賞的。”又對高福道:“將眾位愛卿叫過來吧,朕就不過去了。”
秦浩道:“陛下與眾大臣商議國家大事,小子就先告退了。”說完一拜。
李世民道:“商議的正是蝗災之事,你獻製鹽之法也是為了解決災民之事,就留下聽聽吧。”秦浩站定,心想,聽聽就聽聽。
眾臣來到偏殿,見秦浩已抱著小箱子站在一旁,紛紛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高興道:“製鹽之法甚好,於國有大功,眾卿認為應該如何封賞為好啊?”
大家都有點沒弄明白,不是說沒有所求的嗎?隻有房玄齡微笑不語,聰明人心照不宣,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紛紛默不作聲。
秦浩沒想到李世民會當著自己的麵討論封賞的事,覺得不妥,
於是上前一步道:“陛下,小子本不為求封賞,此事容後再議吧,小子覺得還是先商議如何用鹽換糧救濟災民為先。”
李世民含笑點了點頭,是個心憂百姓的好苗子,於是向房玄齡瞄了一下,房玄齡立刻會意道:“陛下,既然劣徒獻了製鹽之法,想必應有所考慮,不如聽聽小子怎麽說?”
李世民也想見見秦浩的才能,頷首道:“秦浩,你來說說吧。”
秦浩歪著頭整理了一下思路,望著李世民道:“陛下,小子認為救災固然重要,然則現今最大的問題是在於蝗神天罰之說,百姓不敢反抗撲殺,此為當前最為急迫的事情。“
”哦?可細細道來。“
”是,陛下。小子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眾位宰府亦可斧正。”
放下箱子,秦浩理了理衣衫開口道:“首先,陛下應親赴災區視察,表達關切。
此舉可讓百姓看到陛下對他們的遭遇是關心和重視的,能夠拉近陛下與百姓之間的距離,使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不安情緒。
複次,陛下應自我檢討,主動擔責。陛下曾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而百姓皆認為蝗災乃是蝗神降下的天罰,心中定有對陛下的不滿。
陛下此時如能自我檢討和有所擔當,能讓百姓覺得陛下是與他們站在一起的,能夠增強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說到此處,長孫無忌跳出來喝道:“秦浩,你膽大包天,竟敢出此逆言,來呀,不必,陛,陛下,秦浩目無陛下,狂妄至極,臣請斬此宵小。”
殿中一片死寂,無一人發出聲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長孫無忌身上,那模樣仿佛在看耍猴一般。
李世民亦是氣得不輕,心中暗惱自己的大舅哥今日怎麽如此沉不住氣,即便要駁斥,等秦小子把話說完再開口也不遲啊?
又不能不給大舅哥麵子,便溫言安撫道:“輔機,當有容人之量才是。”接著,又轉頭對秦浩說道:“輔機方才失禮了,你莫要見怪,繼續講下去吧。”
秦浩頷首,繼續說道:“又次,陛下要當眾吞食蝗蟲。此舉向百姓表明陛下敢於挑戰所謂的“蝗神”,鼓勵百姓不要懼怕蝗蟲,要積極采取行動滅蝗。
再者,陛下要向百姓承諾承擔滅蝗的後果,消除百姓的顧慮。讓他們放心捕殺蝗蟲,如果有災難陛下會獨自承擔,此舉可徹底消除百姓因害怕觸怒“蝗神”而不敢滅蝗的顧慮。
此外,就是朝議商定的組織救災行動,為難民提供實際幫助。以鹽為引換取糧食、物資對受災百姓進行救濟,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以及各地興修水利等事。
相信具體事宜眾位宰府定能滴水不漏的製定好。小子就提以上五點,請諸位宰府斟酌。”說罷靜立一旁。
大家都有些驚訝,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子,能有這番見識,一眼就看到問題的關鍵,蝗災的本質,
有災不怕,怕的是民心。前四點若真的照做,還真的有可能解決掉蝗災的困境。
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思索,他覺得秦浩的建議無比的正確,雖說建議裏有讓自己生啖蝗蟲,讓自己向百姓認錯的舉動,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辦法是真的有用的,確實是解決目前一直困擾自己的難題的好辦法。
不禁凝視著秦浩,又看了看房玄齡,房玄齡朝李世民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事先也不知曉。
李世民慨然一歎道:“此言深合朕意,眾卿有何補充?”
大家都麵麵相覷,能想到的人家都說了,想不到人家也說了,實在沒啥說的了,於是紛紛在籌糧、製鹽,施糧、防疫、救治、安置、重建,安撫民心等具體事務上討論起來,
最終李世民滿意的拍了下禦案,開心道:“今日之議,成果斐然。朕見眾卿同心協力,為解百姓之困、安國家之局出謀劃策,深感欣慰。
望爾等各司其職,將今日所議之事盡快落實,務必使百姓早日脫離災厄,共享太平盛世。”
基調定完,眾臣各自迴家。
李世民又把房玄齡和秦浩留下,李世民對房玄齡道:“玄齡收了個好徒弟啊,待拜師禮時朕會為你準備一份大禮。”
房玄齡大喜道:“臣代劣徒叩謝聖恩。”
秦浩也在旁邊傻笑著,李世民見秦浩如此率真,也不禁莞爾。
旋即又想起秦浩說的生啖蝗蟲之事,於是問道:“秦浩,生啖蝗蟲可會染疾?”
秦浩了然,迴道:“陛下,臣有法子讓蝗蟲變成美味佳肴,請陛下放心。”
李世民和房玄齡都感到驚奇,感覺秦浩此子奇招不斷,卻又都能解決問題。頓時一個羨慕嫉妒,一個老懷安慰。
秦浩道:“陛下,如若小子能在此次蝗災中發筆小財,對百姓無害反而有利,不知陛下是否會怪罪於我?”
李世民奇道:“如何發財,朕也無米下鍋呢。”
秦浩訕訕一笑道:”陛下,我們不如合作如何?我出手藝,陛下出人,二一添作五。”
房玄齡在旁嚇了一跳,嗬斥道:“確是狂妄,輔機訓斥的是,天下敢和陛下說平分的,你真真是敢說啊。還不快向陛下請罪。”
秦浩傻眼了,想著,這是生意啊,而且大家都有利,他出點人手,我出的是技術,是我虧了啊,唉,封建社會規矩是真多啊。
剛要向李世民請罪,李世民卻製止道:”玄齡,此言差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既護百姓,又能得利,兩全其美,我甚好奇,該如何做到呢?“
秦浩迴道:”不瞞陛下,以朝廷名義迴收蝗蟲,可以以一文錢一斤的價格收取,越多越好,百姓見有利可圖,也會積極滅蝗。
到時我會教會陛下的人手如何處理蝗蟲,將其製成美味,在皇家酒樓中售賣,名字就叫飛黃騰達,
每20隻用竹簽串成一串售價一文,已屬暴利了。“說完搓了搓手,沉浸在發財夢中了。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氣,一斤一文收,一串一文賣,秦浩小子真是斂財的妖孽啊,而且又給滅蝗加了保障,這下真的不愁了。
頓時憂慮全無,對房玄齡道:“玄齡啊,秦浩之才甚高,一定要修身養德,則必為國家棟梁啊。”房玄齡深以為然。
出了朱雀門,已是午時三刻,房玄齡道:“徒兒,去為師府中用完飯食再歸家如何?”
秦浩無奈道:“師父,還是等拜師禮畢吧,以免他人非議,對師父不利。”
房玄齡見秦浩能從他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甚是安慰,於是也不勉強,“徒兒在家等為師通知,待為師定下吉日,提前準備。”
秦浩拜別,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方才迴到家中,懷念起自己那輛拋錨在邊境不遠的汽車來,
想著弄完這筆錢財得弄匹馬了,這時候也沒別的玩兒意,都玩馬,弄匹好的代步。
嘀嘀咕咕著,就見全伯迎了出來,“少爺迴來啦,正好趕得及晡食哦。”
劉伯和大丫也出來了,秦浩見了大丫笑著問道:“大丫,你昨天睡得好嗎?我走時你都沒起來呢,哈哈。”
大丫不好意思迴道:“少爺,我,我不是故意的,睡得太香了,就睡過時辰啦。”
秦浩了然,這是有了家的安全感的原因,安慰道:“想睡到什麽時候都可以,沒關係,你還小,長身體呢。”
大丫一聽又不服氣嘟起嘴道:“少爺我不小了,我已經能照顧阿翁了,自然也能照顧少爺的。”
秦浩嗬嗬笑著,“行行行,你不小,那就多吃些,長得更快。”
眾人有說有笑進了堂屋,這裏當成了餐廳,早上秦浩進宮直到現在,確實有些餓得緊,進屋就找桌子,
一看隻在地上鋪上了一個席子,將食物放在中間用碗蓋著,皺了皺眉,
唐朝人吃個飯還在地上吃,這也太難受了,問道:“全伯,家裏沒有高桌嗎?”
全伯眨了眨眼,沒有聽懂,“少爺是說食案嗎?家裏一直都在席上用食的,沒有置辦過食案的,那都是達官貴人才用的呢。”
秦浩一挑眉道:“全伯,你看著我,我像不像達官貴人,哈哈哈。”
全伯尷尬道:“少爺必能出人頭地,我還指望跟著少爺享福呢。”
秦浩說道:“這想法就對了,我們家裏不用食案,太矮了,明個我設計個高桌,我們家吃飯用那個,那個舒服。
我不習慣用席子,今兒個都用碗把飯菜裝一起,我們坐在榻上一起吃如何?”
大丫最開心,喊著:“好好好,我最想和少爺一起吃飯了。”
高福也睜大眼睛像看戲法一般,緊盯著這些器物,
不鏽鋼這種材料在大唐確實如同寶物一般,難怪二人就像土老帽一樣,
秦浩也不以為意,慢條斯理的擺好各種物件,向高福手一伸道:“高公公,請將鹽塊交給我吧。”
高福一愣,也沒說要準備鹽塊啊,傻眼了,愣愣的看了看李世民,
李世民也沒想到,有點尷尬,故作鎮定氣道:”要製鹽肯定要有鹽塊啊,你這個老奴越來越不精明了,快去取來。”
高福一聽轉身要走,忽然覺得秦浩一個人在皇帝身邊,怕皇帝有危險。
於是對著殿門喊了一聲:“來人。”卻見李君羨走進殿中,頗為好奇,
“李將軍來是有事上奏嗎?”李君羨沒理高福,俯身一拜道:“陛下,臣聽聞陛下獨自觀看製鹽之法,擔心陛下安全,
因此趕來護衛陛下,臣在殿外守護,但有不妥,可唿臣。”李君羨是特意過來表忠心的。
秦浩笑了,這一個個的,可把李世民保護得跟個明星似的,好像誰都要害他一樣。
也不生氣,戲謔道:“製鹽之法事關重大,無關人員暫時不能知曉,不過有件事倒要麻煩李將軍一下,我要製鹽,但是無鹽,還煩請李將軍搞點鹽塊過來,多謝了。”
李君羨白眼一翻,轉頭看著皇帝,心想,你是誰呀,敢命令我,我隻聽陛下的命令。
哪知李世民看都沒看他一眼,就是盯著秦浩手中的物件,隻吐出兩個字:“照做。”
李君羨有點尷尬,但陛下下了命令,也不得不應下,趕忙出殿尋人去找鹽塊了。
高福看著眼前這個膽大的草民,心裏也不禁給豎了個大拇指。
李君羨平常拽得跟個二五八萬似的,終於被個草民給嗆了一迴,心裏別提多舒坦了。
李世民終於忍不住了,柔聲道:“秦浩啊,你這些物件都是從何而來啊,朕看著都很不俗,都不是凡物啊,這些到時候也要一同進獻嗎?”
秦浩白了白眼,摳死你吧,一本正經道:“陛下,這些是隨師父雲遊時尋得,師父臨終前傳給了弟子,師父遺物,不能轉於他人,望陛下見諒。屆時我會告知替代之物,況此物隻此一份,也無法批量生產。”
李世民有點失望,那其中有個鐵壺非常漂亮,閃著亮光,造型奇特,壺口很寬,壺嘴有個小片片不知道是幹什麽用的。
要是自己有一個用做酒壺是真不錯,絕對能亮瞎程知節那幫大老粗。
不舍的看著那些“寶物”,李世民用很平常的語氣問道:“秦浩,你為何舍得將此無盡財富之法獻於朝廷呢?”
秦浩答道:“非為朝廷。”
“哦?此話何解?”李世民奇道。“乃因聖君、乃為黎民。”
秦浩大義凜然道,心裏頗有點不恥自己的行為。
但這樣冠冕堂皇的拍拍李世民的馬屁隻會有好處。封建社會別扯什麽剛正不阿,能辦成事才是本事。
李世民最喜歡聽的就是聖君類的話,他一生追求的名也不過就這二字,欣喜的問道:“說來聽聽。”
“自隋末起,天下大亂,四方戰火紛飛,百姓慘遭禍殃。
師父從未動過將製鹽之法獻於朝廷之念。那些無道之人若得此法,除了讓自身更加窮奢極欲之外,於天下百姓又能有何益處呢?
陛下自登基以來,以非凡之睿智、果敢之決斷,開盛世之華章。
諫如流,廣聽群臣之言,朝堂之上,論政清明,決策皆為社稷蒼生謀福祉。
陛下胸懷天下,文治武功,無人能及。興科舉,修典章,立製度之規,使天下井然有序。
揮師四方,破強敵,定邊疆。鐵騎所至,蠻夷皆懼,大唐國威,遠播四海。
內則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
陛下之德,如日月之輝,陛下之恩,似雨露之潤,浩實有幸生於陛下之治下,隻願陛下萬歲千秋,永保大唐之輝煌。“
一番話說完,臉不紅,氣不喘,可給李世民整不會了,我這麽牛皮了嗎?
要是沒有之前的渭水之盟,再把突厥給滅了還真是差不多,再要是沒有這蝗災這所謂的天罰,唉,該多好。
二人各自懷自小心思吹著牛謙著虛時,李君羨飛了進來,
拎著個大布袋,來到近前,喘著氣道:”陛下,鹽塊帶到了,都是毒鹽。“
咬字很重,似乎是故意告訴秦浩,這是有毒的鹽,看你咋弄。
李世民點了點頭,沒說話,看著秦浩接過了鹽袋,取出一塊來將毒鹽塊敲碎成小塊放入寬口壺中,加入適量的水,讓高福在一旁攪拌使鹽塊溶解。
對著李世民說道:”陛下,小子要開始製鹽了,還請無關人員退下吧。“
李君羨有點惱怒,看著李世民對自己揮了揮手,無奈的向殿外走去。
秦浩說道:”陛下,高公公,請務必看仔細了。“
說完拿起兩個小盆,其中一個底部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小孔,在盆中依次放入進宮前準備好的小石子、細沙和木炭,每一層放了大約幾厘米的厚度,取出一卷紗布,覆蓋在木炭上麵。然後將盆架在另一個小盆之上。
伸手拿過由高福攪拌好的鹽水,握住壺把,稍一傾斜,隻見鹽水從壺嘴處頂開那小小的蓋片,而後緩緩流到盆中的紗布之上。
哦,原來那是擋住灰塵之用,李世民更覺設計精巧。
鹽水依次經過紗布、木炭、細沙和小石子的過濾,從小盆底部的小孔處流出,收集到了下麵的小盆中。
取下小盆,李世民和高福已經能看到鹽水清澈了許多,都有些動容,屏住唿吸,都向秦浩身前動了動,想離近看得更仔細些。
秦浩抬頭看了看二人,沒說什麽,繼續自己的工作。
把裝著鹽水的小盆放到支架上,支架中間的小槽內放著小根的木柴及引火之物,
剛要入懷取打火機,忽覺不對勁,忙對高福道:“麻煩公公取個火折來吧。”
高福都不等李世民發話,就直接跑開了,李世民有點發懵,咋地?都不用我開口了嗎?
不一小會兒,高福就跑了迴來,殿門口的大臣們還沒從李君羨剛才的奔襲英姿中緩過神來,就又看到平常威風八麵的高公公這百米衝刺的樣子,眾人都麵麵相覷。
火折秦浩沒用過,為避免出醜,於是對高福說道:“公公可否幫著點個火兒。”
高福挺激動,這大唐有記載的第一次製鹽我是不是能青史留名了啊。哆哆嗦嗦點了三次才點著,心裏想著這都是得記錄上的。
秦浩嗬嗬笑了一下,邊攪拌邊說道:“一定要用小火慢慢加熱,使水分逐漸蒸發,在蒸發的過程中要注意攪拌,防止鹽在容器底部結塊。
同時,要注意觀察,避免過度加熱導致鹽給燒焦了。”
看著盆內鹽已有些結晶,秦浩又道:“當水分蒸發完後,得到的就是經過過濾和提純的鹽了。”
說完提住兩側掛耳,取下盆子,從箱中拿出一把小巧的錘子,輕輕敲擊著,又用手撚了撚,向高福麵前一遞道:“呈給陛下看看吧。”
高福先用手蘸了蘸,用舌頭舔了舔,恩,是這個味兒,不過沒有之前那袋味道更純正,
秦浩知他心中所想,解釋道:“這才提純一次,味道肯定比不上之前那袋提純多次的。”
李世民接過遞過來的小盆,先打量著這盆的材質,用手指彈了彈盆邊,聽著聲音,嘖嘖稱奇。
又用手指蘸了蘸舔了一下,點了點頭道:“秦浩,你立下大功一件,雖不求賞,然朕不能不賞,
待商議過後,朕會下旨封賞的。”又對高福道:“將眾位愛卿叫過來吧,朕就不過去了。”
秦浩道:“陛下與眾大臣商議國家大事,小子就先告退了。”說完一拜。
李世民道:“商議的正是蝗災之事,你獻製鹽之法也是為了解決災民之事,就留下聽聽吧。”秦浩站定,心想,聽聽就聽聽。
眾臣來到偏殿,見秦浩已抱著小箱子站在一旁,紛紛向李世民行禮。
李世民高興道:“製鹽之法甚好,於國有大功,眾卿認為應該如何封賞為好啊?”
大家都有點沒弄明白,不是說沒有所求的嗎?隻有房玄齡微笑不語,聰明人心照不宣,其他人也反應過來了,紛紛默不作聲。
秦浩沒想到李世民會當著自己的麵討論封賞的事,覺得不妥,
於是上前一步道:“陛下,小子本不為求封賞,此事容後再議吧,小子覺得還是先商議如何用鹽換糧救濟災民為先。”
李世民含笑點了點頭,是個心憂百姓的好苗子,於是向房玄齡瞄了一下,房玄齡立刻會意道:“陛下,既然劣徒獻了製鹽之法,想必應有所考慮,不如聽聽小子怎麽說?”
李世民也想見見秦浩的才能,頷首道:“秦浩,你來說說吧。”
秦浩歪著頭整理了一下思路,望著李世民道:“陛下,小子認為救災固然重要,然則現今最大的問題是在於蝗神天罰之說,百姓不敢反抗撲殺,此為當前最為急迫的事情。“
”哦?可細細道來。“
”是,陛下。小子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眾位宰府亦可斧正。”
放下箱子,秦浩理了理衣衫開口道:“首先,陛下應親赴災區視察,表達關切。
此舉可讓百姓看到陛下對他們的遭遇是關心和重視的,能夠拉近陛下與百姓之間的距離,使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注,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他們的不安情緒。
複次,陛下應自我檢討,主動擔責。陛下曾言“百姓有過,在予一人”。而百姓皆認為蝗災乃是蝗神降下的天罰,心中定有對陛下的不滿。
陛下此時如能自我檢討和有所擔當,能讓百姓覺得陛下是與他們站在一起的,能夠增強百姓對朝廷的信任。”
說到此處,長孫無忌跳出來喝道:“秦浩,你膽大包天,竟敢出此逆言,來呀,不必,陛,陛下,秦浩目無陛下,狂妄至極,臣請斬此宵小。”
殿中一片死寂,無一人發出聲響,眾人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長孫無忌身上,那模樣仿佛在看耍猴一般。
李世民亦是氣得不輕,心中暗惱自己的大舅哥今日怎麽如此沉不住氣,即便要駁斥,等秦小子把話說完再開口也不遲啊?
又不能不給大舅哥麵子,便溫言安撫道:“輔機,當有容人之量才是。”接著,又轉頭對秦浩說道:“輔機方才失禮了,你莫要見怪,繼續講下去吧。”
秦浩頷首,繼續說道:“又次,陛下要當眾吞食蝗蟲。此舉向百姓表明陛下敢於挑戰所謂的“蝗神”,鼓勵百姓不要懼怕蝗蟲,要積極采取行動滅蝗。
再者,陛下要向百姓承諾承擔滅蝗的後果,消除百姓的顧慮。讓他們放心捕殺蝗蟲,如果有災難陛下會獨自承擔,此舉可徹底消除百姓因害怕觸怒“蝗神”而不敢滅蝗的顧慮。
此外,就是朝議商定的組織救災行動,為難民提供實際幫助。以鹽為引換取糧食、物資對受災百姓進行救濟,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以及各地興修水利等事。
相信具體事宜眾位宰府定能滴水不漏的製定好。小子就提以上五點,請諸位宰府斟酌。”說罷靜立一旁。
大家都有些驚訝,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子,能有這番見識,一眼就看到問題的關鍵,蝗災的本質,
有災不怕,怕的是民心。前四點若真的照做,還真的有可能解決掉蝗災的困境。
李世民陷入深深的思索,他覺得秦浩的建議無比的正確,雖說建議裏有讓自己生啖蝗蟲,讓自己向百姓認錯的舉動,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辦法是真的有用的,確實是解決目前一直困擾自己的難題的好辦法。
不禁凝視著秦浩,又看了看房玄齡,房玄齡朝李世民搖了搖頭,表示自己事先也不知曉。
李世民慨然一歎道:“此言深合朕意,眾卿有何補充?”
大家都麵麵相覷,能想到的人家都說了,想不到人家也說了,實在沒啥說的了,於是紛紛在籌糧、製鹽,施糧、防疫、救治、安置、重建,安撫民心等具體事務上討論起來,
最終李世民滿意的拍了下禦案,開心道:“今日之議,成果斐然。朕見眾卿同心協力,為解百姓之困、安國家之局出謀劃策,深感欣慰。
望爾等各司其職,將今日所議之事盡快落實,務必使百姓早日脫離災厄,共享太平盛世。”
基調定完,眾臣各自迴家。
李世民又把房玄齡和秦浩留下,李世民對房玄齡道:“玄齡收了個好徒弟啊,待拜師禮時朕會為你準備一份大禮。”
房玄齡大喜道:“臣代劣徒叩謝聖恩。”
秦浩也在旁邊傻笑著,李世民見秦浩如此率真,也不禁莞爾。
旋即又想起秦浩說的生啖蝗蟲之事,於是問道:“秦浩,生啖蝗蟲可會染疾?”
秦浩了然,迴道:“陛下,臣有法子讓蝗蟲變成美味佳肴,請陛下放心。”
李世民和房玄齡都感到驚奇,感覺秦浩此子奇招不斷,卻又都能解決問題。頓時一個羨慕嫉妒,一個老懷安慰。
秦浩道:“陛下,如若小子能在此次蝗災中發筆小財,對百姓無害反而有利,不知陛下是否會怪罪於我?”
李世民奇道:“如何發財,朕也無米下鍋呢。”
秦浩訕訕一笑道:”陛下,我們不如合作如何?我出手藝,陛下出人,二一添作五。”
房玄齡在旁嚇了一跳,嗬斥道:“確是狂妄,輔機訓斥的是,天下敢和陛下說平分的,你真真是敢說啊。還不快向陛下請罪。”
秦浩傻眼了,想著,這是生意啊,而且大家都有利,他出點人手,我出的是技術,是我虧了啊,唉,封建社會規矩是真多啊。
剛要向李世民請罪,李世民卻製止道:”玄齡,此言差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既護百姓,又能得利,兩全其美,我甚好奇,該如何做到呢?“
秦浩迴道:”不瞞陛下,以朝廷名義迴收蝗蟲,可以以一文錢一斤的價格收取,越多越好,百姓見有利可圖,也會積極滅蝗。
到時我會教會陛下的人手如何處理蝗蟲,將其製成美味,在皇家酒樓中售賣,名字就叫飛黃騰達,
每20隻用竹簽串成一串售價一文,已屬暴利了。“說完搓了搓手,沉浸在發財夢中了。
李世民倒吸了一口冷氣,一斤一文收,一串一文賣,秦浩小子真是斂財的妖孽啊,而且又給滅蝗加了保障,這下真的不愁了。
頓時憂慮全無,對房玄齡道:“玄齡啊,秦浩之才甚高,一定要修身養德,則必為國家棟梁啊。”房玄齡深以為然。
出了朱雀門,已是午時三刻,房玄齡道:“徒兒,去為師府中用完飯食再歸家如何?”
秦浩無奈道:“師父,還是等拜師禮畢吧,以免他人非議,對師父不利。”
房玄齡見秦浩能從他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甚是安慰,於是也不勉強,“徒兒在家等為師通知,待為師定下吉日,提前準備。”
秦浩拜別,又過了將近一個時辰方才迴到家中,懷念起自己那輛拋錨在邊境不遠的汽車來,
想著弄完這筆錢財得弄匹馬了,這時候也沒別的玩兒意,都玩馬,弄匹好的代步。
嘀嘀咕咕著,就見全伯迎了出來,“少爺迴來啦,正好趕得及晡食哦。”
劉伯和大丫也出來了,秦浩見了大丫笑著問道:“大丫,你昨天睡得好嗎?我走時你都沒起來呢,哈哈。”
大丫不好意思迴道:“少爺,我,我不是故意的,睡得太香了,就睡過時辰啦。”
秦浩了然,這是有了家的安全感的原因,安慰道:“想睡到什麽時候都可以,沒關係,你還小,長身體呢。”
大丫一聽又不服氣嘟起嘴道:“少爺我不小了,我已經能照顧阿翁了,自然也能照顧少爺的。”
秦浩嗬嗬笑著,“行行行,你不小,那就多吃些,長得更快。”
眾人有說有笑進了堂屋,這裏當成了餐廳,早上秦浩進宮直到現在,確實有些餓得緊,進屋就找桌子,
一看隻在地上鋪上了一個席子,將食物放在中間用碗蓋著,皺了皺眉,
唐朝人吃個飯還在地上吃,這也太難受了,問道:“全伯,家裏沒有高桌嗎?”
全伯眨了眨眼,沒有聽懂,“少爺是說食案嗎?家裏一直都在席上用食的,沒有置辦過食案的,那都是達官貴人才用的呢。”
秦浩一挑眉道:“全伯,你看著我,我像不像達官貴人,哈哈哈。”
全伯尷尬道:“少爺必能出人頭地,我還指望跟著少爺享福呢。”
秦浩說道:“這想法就對了,我們家裏不用食案,太矮了,明個我設計個高桌,我們家吃飯用那個,那個舒服。
我不習慣用席子,今兒個都用碗把飯菜裝一起,我們坐在榻上一起吃如何?”
大丫最開心,喊著:“好好好,我最想和少爺一起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