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師望步入營帳,見夷男首領於上位端坐,薛延陀眾將領與貴族環伺。帳內氣氛肅穆,眾人皆凝視著自己。
忙上前一步,恭敬行禮後朗聲道:“我乃大唐使者喬師望,今奉大唐皇帝陛下旨意,特來送達冊封詔書。”
夷男大喜,欣然起身:“夷男願恭聽聖詔。”
喬師望徐徐展開聖旨,大聲誦讀道:
諮爾夷男,率部於漠北,英武有姿,誌懷遠略。當東突厥之衰,爾能應時乘勢,相機崛起,部眾鹹附,聲名漸著。
朕君臨天下,思布德澤於四海,柔懷萬邦。觀爾之能,可堪大任。今特遣使攜此詔書,冊封爾為真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彰爾尊榮。
自茲而後,爾當率薛延陀之眾,恪遵大唐典製,為大唐藩屬。
於政治,上承朕意,下撫部民,共維漠北之安;於經濟,通使互市,貿遷有無,促兩地之繁榮;於軍事,遇邊患則協同王師,衛戍疆土,護百姓之安寧。
望爾忠心不二,同創盛世之偉業,共享太平之福祉。欽此!
帳中所有將領也都喜形於色,夷男雙手激動地接過聖旨,開口道:“大唐皇帝既然有此美意,我薛延陀豈有不應之理。臣願接受此冊封詔書,與大唐結永世之好。”
喬師望見夷男欣然接下聖旨,心下也算落下大石,開口笑道:“可汗,如今東突厥內部因雪災而導致部落矛盾激化,此正乃天賜良機,
可汗正應厲兵秣馬,屆時與大唐南北兩路夾擊,可汗與北方騷擾牽製,大唐南麵便可放手一搏,但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可汗便是大功一件。”
夷男心下了然,明白大唐的算計,也是欣然接受。
之後便令帳中擺下盛宴,與喬師望及諸位將領共飲慶賀,
席中更是商議起具體的作戰部署與協同之策,帳內一時推杯換盞,氣氛盎然。
-----------------
張勤今日是換崗的第一天,雖是聽說了秦縣子又不在莊上,仍舊見不到麵,但心中依然是興奮得很。就感覺秦縣子是自己的命中貴人,此次能被高公公派到莊上負責製酒的監管,這可是天大的美差,就這麽砸到了自己的小腦袋瓜上,怎麽看都感覺離不開秦縣子的道光普照。
馬周很是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宮中的小公公,先帶著對方來到了安置好的住處,
開口介紹道:“張公公,此處房子是秦縣子臨走之前便已經安排好的,說是給公公特意選的,因這裏麵有一個單獨的洗澡間。”
張勤瞬間感動不已,之前聽說莊上都是一起沐浴時還頗感為難,自己的身體殘缺,若是那樣共浴的話,自己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多謝馬總管,多謝秦縣子了,咱家心中萬分感動,秦縣子還是那般的貼心,咱家哪還敢不用心做事。
馬總管你盡管開口,酒水的供應咱家一定會嚴格把關,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咱家都都以莊上的所需優先。”
馬周臉上堆笑,開口道:“這些都是應該的,張公公滿意便好,賬目上你我二人共同簽字的賬本,有一式兩份,每到一個整月公公便交迴宮中一份即可,
差事隻要我們通力合作,便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公公隻等著領功勞便好了。”張勤又是感激不盡。
看著莊上有許多的女子也是穿梭不斷,張勤有些好奇問道:“馬總管,桃源莊上女子的服飾可真是好看,這難不成也是秦縣子的設計嗎?”
馬周微笑點頭道:“確實如此,如今長安最最緊俏的便是交領衫與馬麵裙了,這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唐的最新風尚。
不過男子的服飾接受度還不算太高,應該是與下褲露在外麵一時還有些接受不了。”
張勤到處看著都感到新鮮,拉著馬周帶自己四處轉轉。
待看到護衛著貨物的馬車,一輛輛駛出莊子口時,張勤感覺渾身像打了雞血一般。
-----------------
太極宮兩儀殿,殿內氣氛十分凝重。李世民端坐在禦座之上,麵容冷峻,
此次單獨讓高福召來了辛處儉,便是想揭開柳氏一案的重重迷霧。
辛處儉跟著高福戰戰兢兢地步入殿中,行禮之後,便聽到李世民威嚴的聲音:“辛處儉,你應是已經知曉那薛懷昱業已身死,而其派來的四人也在你眼皮底下被殺,牢中的柳氏也是死於你的縣衙之中,
你這個縣令當得可真真是讓朕刮目相看啊。朕今日單召你前來,便是要你將柳氏一案的內幕細細道來,將你所知的所有細節一一講出,不得有絲毫隱瞞。”
辛處儉趕忙恭敬迴道:“陛下聖明,臣定當知無不言。那柳氏在牢中之時,乃是受到了那薛氏之人的言語威脅,具體用了什麽事情威脅,獄官當時離得較遠也未聽到,故臣亦不知,
而今四人皆已死亡,已無從查考。這都是微臣的失職,不該讓薛氏之人私見柳氏,臣悔之晚矣。
而那柳氏似是不願誣陷舉證秦縣子,聽聞了柳家的慘狀,又覺得對不住柳家之人,故而萌生了死誌,撞牆殞命。”
李世民眉頭緊皺,追問道:“那當時請求與薛氏族人相見之人所出示的令牌,又是怎麽一迴事?你可迴想清楚了?”
辛處儉微微抬頭,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臣曾在東宮擔任過太子舍人,那令牌當時隻在臣眼前晃了一下,臣便認出是東宮之物。
隻不是並非太子殿下的傳令和調度令牌,而是平常出入東宮之用的令牌。
臣當時也甚是糊塗,想著東宮之中,除了太子,旁人也不會有如此膽量,敢私自拿著令牌去與薛氏之人相見,故而未敢加以阻攔。”
李世民目光如炬,沉思片刻後問道:“那柳氏的把柄,又是如何被薛氏之人知曉的?你可有線索?”
辛處儉麵露難色,搖了搖頭:“陛下,臣無能,尚未能查出是何人走漏了風聲。隻知道薛氏之人似乎對柳氏的遭遇了如指掌,才會前來威脅與她。
臣猜測,能知曉柳氏之事又能持有令牌之人,應與當初藥店縱火案的那名管事有關,但此人也已身亡,線索中斷了。
這人手持令牌,必定能夠隨意出入東宮,說不定是深得太子信任之人,隻是臣不敢妄下定論。”
李世民冷哼一聲:“朕的皇宮之中,竟出了這等事。東宮之人如此膽大妄為,若不徹查清楚,太子豈不時時可能遭遇危險。辛處儉,朕命你繼續追查,定要找出那背後之人,還有那令牌的主人。”
辛處儉連忙跪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全力。隻是臣曾與太子說過此事,遭遇魯王的訓斥,說臣有栽贓之嫌,臣恐會遭遇諸多阻礙。”
李世民怒道:“朕不管有何阻礙,朕命你隻管放手去查。朕倒要看看,是誰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興風作浪。若有必要,朕會親自過問東宮之事,絕不姑息。”
辛處儉諾諾稱是,而後緩緩退出兩儀殿。他深知此事棘手,一邊是東宮的勢力,一邊是陛下的聖威,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但君命難違,他隻能硬著頭皮領命。
在東宮之中,一片看似平靜的表象下實則暗潮湧動。
太子李承乾聽聞此事後,也在自己的宮殿中大發雷霆:“紇幹承基這個蠢貨,拿著令牌去與薛氏之人相見,還將柳氏之事泄露了出去,這不是要將本宮陷於不義之地嗎?去讓這個蠢貨出城躲避一段時間。”
一旁的侍從們皆低頭不敢言語,生怕觸怒太子。
而在東宮的一個角落,被鎖在房中的紇幹承基心中惶恐不安,盤算著如何才能躲過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
李世民憂心忡忡地與長孫說著方才之事,長孫心如死灰,不敢相信道:“二郎,臣妾絕不相信是高明所為,高明雖有些任性,然我上次已重重警告於他,
高明素來最聽我的話,即便是與正則有些嫌隙,也隻會直來直去,斷不會想出這般栽贓陷害的手段。陛下,您可是有了確鑿證據?”
李世民眉頭緊鎖,歎氣道:“觀音婢,朕也不願相信是太子所為。可那東宮令牌出現在與薛氏之人的糾葛之中,柳氏又自殺身死,諸多線索隱隱都指向了東宮。
朕已命人徹查,隻是至今尚未有定論,這其中疑雲重重,實在讓朕寢食難安。”
長孫皇後強自鎮定,思索片刻後說道:“二郎,會不會是有人蓄意陷害太子?高明身為太子,樹大招風,難免有奸佞之徒妄圖借此事扳倒他。
那東宮令牌或許手下之人轉於他人之手,畢竟持有出入令牌的人不少,故意引二郎猜疑。”
李世民微微點頭:“朕亦有此疑慮。隻是若真有人陷害,這背後之人布局縝密,心思深沉,竟能將此事攪得如此複雜。”
長孫皇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二郎,臣妾也想為高明盡些心力。臣妾願在後宮之中悄悄查訪,看是否能找到些蛛絲馬跡。
或許能從宮女太監們的閑言碎語中發現端倪,畢竟這宮中之人往來穿梭,難保不會有人知曉些內情。”
李世民看著長孫皇後,輕輕握住她的手:“觀音婢,朕也想還太子一個清白,高明從小心性純良,即便是做錯了事,朕也不願他有如此陰毒的手段。”
劉瑾急步進入殿中,“陛下,大理寺少卿孫伏伽有要事稟報。”
忙上前一步,恭敬行禮後朗聲道:“我乃大唐使者喬師望,今奉大唐皇帝陛下旨意,特來送達冊封詔書。”
夷男大喜,欣然起身:“夷男願恭聽聖詔。”
喬師望徐徐展開聖旨,大聲誦讀道:
諮爾夷男,率部於漠北,英武有姿,誌懷遠略。當東突厥之衰,爾能應時乘勢,相機崛起,部眾鹹附,聲名漸著。
朕君臨天下,思布德澤於四海,柔懷萬邦。觀爾之能,可堪大任。今特遣使攜此詔書,冊封爾為真珠毗伽可汗,賜以鼓纛,彰爾尊榮。
自茲而後,爾當率薛延陀之眾,恪遵大唐典製,為大唐藩屬。
於政治,上承朕意,下撫部民,共維漠北之安;於經濟,通使互市,貿遷有無,促兩地之繁榮;於軍事,遇邊患則協同王師,衛戍疆土,護百姓之安寧。
望爾忠心不二,同創盛世之偉業,共享太平之福祉。欽此!
帳中所有將領也都喜形於色,夷男雙手激動地接過聖旨,開口道:“大唐皇帝既然有此美意,我薛延陀豈有不應之理。臣願接受此冊封詔書,與大唐結永世之好。”
喬師望見夷男欣然接下聖旨,心下也算落下大石,開口笑道:“可汗,如今東突厥內部因雪災而導致部落矛盾激化,此正乃天賜良機,
可汗正應厲兵秣馬,屆時與大唐南北兩路夾擊,可汗與北方騷擾牽製,大唐南麵便可放手一搏,但凡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可汗便是大功一件。”
夷男心下了然,明白大唐的算計,也是欣然接受。
之後便令帳中擺下盛宴,與喬師望及諸位將領共飲慶賀,
席中更是商議起具體的作戰部署與協同之策,帳內一時推杯換盞,氣氛盎然。
-----------------
張勤今日是換崗的第一天,雖是聽說了秦縣子又不在莊上,仍舊見不到麵,但心中依然是興奮得很。就感覺秦縣子是自己的命中貴人,此次能被高公公派到莊上負責製酒的監管,這可是天大的美差,就這麽砸到了自己的小腦袋瓜上,怎麽看都感覺離不開秦縣子的道光普照。
馬周很是熱情地接待了這位宮中的小公公,先帶著對方來到了安置好的住處,
開口介紹道:“張公公,此處房子是秦縣子臨走之前便已經安排好的,說是給公公特意選的,因這裏麵有一個單獨的洗澡間。”
張勤瞬間感動不已,之前聽說莊上都是一起沐浴時還頗感為難,自己的身體殘缺,若是那樣共浴的話,自己肯定是接受不了的。
“多謝馬總管,多謝秦縣子了,咱家心中萬分感動,秦縣子還是那般的貼心,咱家哪還敢不用心做事。
馬總管你盡管開口,酒水的供應咱家一定會嚴格把關,無論是質量還是數量咱家都都以莊上的所需優先。”
馬周臉上堆笑,開口道:“這些都是應該的,張公公滿意便好,賬目上你我二人共同簽字的賬本,有一式兩份,每到一個整月公公便交迴宮中一份即可,
差事隻要我們通力合作,便不會出現任何問題,公公隻等著領功勞便好了。”張勤又是感激不盡。
看著莊上有許多的女子也是穿梭不斷,張勤有些好奇問道:“馬總管,桃源莊上女子的服飾可真是好看,這難不成也是秦縣子的設計嗎?”
馬周微笑點頭道:“確實如此,如今長安最最緊俏的便是交領衫與馬麵裙了,這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唐的最新風尚。
不過男子的服飾接受度還不算太高,應該是與下褲露在外麵一時還有些接受不了。”
張勤到處看著都感到新鮮,拉著馬周帶自己四處轉轉。
待看到護衛著貨物的馬車,一輛輛駛出莊子口時,張勤感覺渾身像打了雞血一般。
-----------------
太極宮兩儀殿,殿內氣氛十分凝重。李世民端坐在禦座之上,麵容冷峻,
此次單獨讓高福召來了辛處儉,便是想揭開柳氏一案的重重迷霧。
辛處儉跟著高福戰戰兢兢地步入殿中,行禮之後,便聽到李世民威嚴的聲音:“辛處儉,你應是已經知曉那薛懷昱業已身死,而其派來的四人也在你眼皮底下被殺,牢中的柳氏也是死於你的縣衙之中,
你這個縣令當得可真真是讓朕刮目相看啊。朕今日單召你前來,便是要你將柳氏一案的內幕細細道來,將你所知的所有細節一一講出,不得有絲毫隱瞞。”
辛處儉趕忙恭敬迴道:“陛下聖明,臣定當知無不言。那柳氏在牢中之時,乃是受到了那薛氏之人的言語威脅,具體用了什麽事情威脅,獄官當時離得較遠也未聽到,故臣亦不知,
而今四人皆已死亡,已無從查考。這都是微臣的失職,不該讓薛氏之人私見柳氏,臣悔之晚矣。
而那柳氏似是不願誣陷舉證秦縣子,聽聞了柳家的慘狀,又覺得對不住柳家之人,故而萌生了死誌,撞牆殞命。”
李世民眉頭緊皺,追問道:“那當時請求與薛氏族人相見之人所出示的令牌,又是怎麽一迴事?你可迴想清楚了?”
辛處儉微微抬頭,小心翼翼地說:“陛下,臣曾在東宮擔任過太子舍人,那令牌當時隻在臣眼前晃了一下,臣便認出是東宮之物。
隻不是並非太子殿下的傳令和調度令牌,而是平常出入東宮之用的令牌。
臣當時也甚是糊塗,想著東宮之中,除了太子,旁人也不會有如此膽量,敢私自拿著令牌去與薛氏之人相見,故而未敢加以阻攔。”
李世民目光如炬,沉思片刻後問道:“那柳氏的把柄,又是如何被薛氏之人知曉的?你可有線索?”
辛處儉麵露難色,搖了搖頭:“陛下,臣無能,尚未能查出是何人走漏了風聲。隻知道薛氏之人似乎對柳氏的遭遇了如指掌,才會前來威脅與她。
臣猜測,能知曉柳氏之事又能持有令牌之人,應與當初藥店縱火案的那名管事有關,但此人也已身亡,線索中斷了。
這人手持令牌,必定能夠隨意出入東宮,說不定是深得太子信任之人,隻是臣不敢妄下定論。”
李世民冷哼一聲:“朕的皇宮之中,竟出了這等事。東宮之人如此膽大妄為,若不徹查清楚,太子豈不時時可能遭遇危險。辛處儉,朕命你繼續追查,定要找出那背後之人,還有那令牌的主人。”
辛處儉連忙跪下領命:“陛下放心,臣定竭盡全力。隻是臣曾與太子說過此事,遭遇魯王的訓斥,說臣有栽贓之嫌,臣恐會遭遇諸多阻礙。”
李世民怒道:“朕不管有何阻礙,朕命你隻管放手去查。朕倒要看看,是誰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興風作浪。若有必要,朕會親自過問東宮之事,絕不姑息。”
辛處儉諾諾稱是,而後緩緩退出兩儀殿。他深知此事棘手,一邊是東宮的勢力,一邊是陛下的聖威,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但君命難違,他隻能硬著頭皮領命。
在東宮之中,一片看似平靜的表象下實則暗潮湧動。
太子李承乾聽聞此事後,也在自己的宮殿中大發雷霆:“紇幹承基這個蠢貨,拿著令牌去與薛氏之人相見,還將柳氏之事泄露了出去,這不是要將本宮陷於不義之地嗎?去讓這個蠢貨出城躲避一段時間。”
一旁的侍從們皆低頭不敢言語,生怕觸怒太子。
而在東宮的一個角落,被鎖在房中的紇幹承基心中惶恐不安,盤算著如何才能躲過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
-----------------
李世民憂心忡忡地與長孫說著方才之事,長孫心如死灰,不敢相信道:“二郎,臣妾絕不相信是高明所為,高明雖有些任性,然我上次已重重警告於他,
高明素來最聽我的話,即便是與正則有些嫌隙,也隻會直來直去,斷不會想出這般栽贓陷害的手段。陛下,您可是有了確鑿證據?”
李世民眉頭緊鎖,歎氣道:“觀音婢,朕也不願相信是太子所為。可那東宮令牌出現在與薛氏之人的糾葛之中,柳氏又自殺身死,諸多線索隱隱都指向了東宮。
朕已命人徹查,隻是至今尚未有定論,這其中疑雲重重,實在讓朕寢食難安。”
長孫皇後強自鎮定,思索片刻後說道:“二郎,會不會是有人蓄意陷害太子?高明身為太子,樹大招風,難免有奸佞之徒妄圖借此事扳倒他。
那東宮令牌或許手下之人轉於他人之手,畢竟持有出入令牌的人不少,故意引二郎猜疑。”
李世民微微點頭:“朕亦有此疑慮。隻是若真有人陷害,這背後之人布局縝密,心思深沉,竟能將此事攪得如此複雜。”
長孫皇後眼中閃過一絲決然:“二郎,臣妾也想為高明盡些心力。臣妾願在後宮之中悄悄查訪,看是否能找到些蛛絲馬跡。
或許能從宮女太監們的閑言碎語中發現端倪,畢竟這宮中之人往來穿梭,難保不會有人知曉些內情。”
李世民看著長孫皇後,輕輕握住她的手:“觀音婢,朕也想還太子一個清白,高明從小心性純良,即便是做錯了事,朕也不願他有如此陰毒的手段。”
劉瑾急步進入殿中,“陛下,大理寺少卿孫伏伽有要事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