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好戰的眼神,秦浩笑道:“經過了這些場大戰,你們如今都成熟了不少,說說,是有了什麽良策嗎?”
席君買連忙開口:“駙馬,我聽王朝說護衛軍都配有飛虎爪,咱們剛剛圍城,伏允必然預料不到我們這些人馬便敢偷襲,
如今敵軍士氣低落,必然怯戰,若能攀上城牆,奪取城門,我軍人數雖少,亦能摧枯拉朽,縱然是有些冒險,但我覺得值得一試。”
秦浩點了點頭,有些讚許:“日後若你獨自領兵,或可一試,我卻不會如此,如今軍中能使飛虎爪的也就咱們的三百護衛軍,
而且都是軍中的將官,你是想這一戰便損失殆盡不成?”
秦懷道點頭認同:“兄長說的對,仗不能這麽打,沒了建製,豈不成了散兵遊勇。”
席君買有些不服:“敵軍已如驚弓之鳥,若入了城,敵軍必然潰散,損失些人雖然不可避免,損失殆盡應是不至於吧。”
秦浩拍了席君買腦袋一下:“損失一個我也心疼,打仗要學會用腦子,即便是犧牲也要犧牲的有價值,
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算什麽,但是若把這些火種敗光了,對我們來說就是失敗,
這些隊員日後都有獨領一隊的能力,絕對不能就這樣白白送死,明白了嗎?
況且你剛才還說不一定成功,賭博也沒你這麽賭的,日後領兵要記住,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虧本的生意,不能幹。”
說著將書信卷起遞給薛禮:“去,將書信射進城中,我見那慕容順站在天柱王旁邊不發一言,顯然守城是天柱王說得算,
堂堂一個可汗的嫡子居然這點權力都被剝奪了,他們之間定有嫌隙,給他們加把火,沒準會有奇效。
趁這幾日全軍都好好休息一下,再壯的漢子這麽跑估計也累得不輕了。”
出了大帳,席君買心中好奇:“仁貴,能不能看眼信上寫的是什麽?”
秦懷道氣道:“君買,你過分了,兄長沒讓看,咱們就不能看。”
席君買眨眨眼睛:“可駙馬也沒說不能看啊!”
薛禮心中也十分好奇,“懷道,瞧瞧沒事吧,一般不讓看表兄會特意強調,沒說就代表不需保密的。”
秦懷道手向前一伸:“那拿來我看,免得到時兄長怪罪你們。”
展開書信,幾個腦袋湊在一起,隻幾眼便看出原來是招降的內容。
伏俟城慕容順及諸公台鑒:
順本隋甥,唐之藩臣?,爾本嗣君,名正言順,為吐穀渾社稷計,忍辱負重於隋室十數載?。
然伏允老悖,親信天柱佞臣,廢長立幼,壞祖宗法度?。
今更悖逆天朝,妄啟兵釁,致赤水染血,積石山崩,此非大唐之過,實爾小邦自招禍端?。
觀古來興衰,未有內政清明而外患驟至者。天柱妖言惑主,構陷忠良,使父子離心,將相解體?。
伏允棄宗廟如敝履,致吐穀渾生靈塗炭,爾等何能抗拒天威??天可汗仁德布於四海,念青海蒼生無辜,
特敕:凡誅天柱、獻城歸順者,保爾王族勳爵,護爾部眾安寧?。若執迷不悟,天兵所至,玉石俱焚?。
今唐軍奉詔討逆,非私仇也?。望爾等速斬奸邪,開城相迎,則河西商路重開,牛羊遍野可期。
若待雲梯架、弩石發,則伏俟城頭盡縞素矣!天命昭昭,三日為限。
鹽澤道行軍總管秦浩親書。
貞觀九年五月初一。
-----------------
從望遠鏡中看著遙遙在望的伏俟城,候君集心中激動,下令隊伍咬緊牙關,頂著烈日在城外十五裏處終於會師了李靖的大軍。
李靖隨即下令不作休整一鼓作氣,到達伏俟城五裏處時,便見一片唐軍營帳,到了近前隻見秦浩在帳外烤肉,幾人在旁吃個不停。
“哎呀,我的大總管師父哎,你們可算是到了,城中雖有大軍守城,不過已經沒膽出來了,我這點人馬沒有器械也就隻能盯著,
無聊得緊,昨日我手書招降信射到了城中,如今還沒有什麽動靜,隻能烤烤肉打發時間了。”
李靖老懷安慰:“正則,你可真是大唐的福將,沒想到竟如此神速,困住了伏俟城,便是困住了吐穀渾最後的有生力量,也是大功一件。”
秦浩笑著與幾人迴應,看著薛萬均兄弟麵現羞愧,溫聲勸道:“薛將軍不過是運氣差些,才中了伏允老兒的伏擊,
勝敗乃兵家常事,二位不必介懷。師父,行軍辛苦,不若先紮營,再研究怎麽應對吧?”
看了眼吃肉的馮雲,李靖眉角一跳,連忙下令全軍紮營,見眾將離去,這才開口:“軍營之中本不許攜帶女眷,
念在馮雲亦是領兵,為師便睜隻眼閉隻眼,還是少讓她拋頭露麵,還有,你二人晚上不可,不可同房,可記得了嗎?”
馮雲放下烤肉,滿臉羞紅,有些不服:“大總管這是說的什麽話,我們從入了軍中到現在就沒同過房,哼。”
秦浩斜眼看了看侯君集偷瞄的眼神,無奈點頭:“師父,我證明,她說的都是真話。”
李靖嘴巴張得老大,對馮雲如此大聲徹底無語,我他娘是想幫你們瞞著,這迴倒好,全他娘聽到了,搖頭苦笑著離開。
伏俟城中,讀完書信,慕容順雙目帶淚,慨然長歎:“諸位就這麽眼睜睜看著我吐穀渾毀於一旦嗎?
如今各王族死的死,擒的擒,諸位難道也都要步他們的後塵?
若非天柱逆賊進獻讒言,我吐穀渾焉有今日,我欲手刃此賊,諸公以為然否?
大唐陛下乃天可汗,若我等向大唐稱臣,必能得以保存,你們願意支持我這個光化公主的兒子嗎?”
-----------------
夜晚李道宗說起侯君集與李大亮的紛爭,李靖歎了口氣:“老夫此次領軍出征,雖是失誤不少,如今也總算是小有所成,
可惜大唐後起之秀雖是不少,然則有全局眼光的不多,任城王可認同老夫的觀點?”
李道宗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孫子雲,識眾寡之用者勝,正則用兵靈活,既能率精銳奇襲,亦能統大軍穩守,我不如也。
就是太過年輕,不能服眾,侯君集心思狹隘,好在陛下沒有讓其領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唉,我等不在背後品評他人,此戰過後,老夫決定卸甲歸田,任城王與正則相交莫逆,日後也當相互扶持啊!”
“正則日後前程不可估量,陛下有意讓小女日後與吐蕃和親,本王以後怕是都要依仗正則為小女作後台了,大總管決定何時攻城了嗎?”
李靖搖了搖頭:“不急,正則既然有了動作,便再等等,若能不戰而驅人之兵豈非更好?”
李道宗有些詫異:“正則便隻是提了一嘴而已,大總管便就當真?豈是那般好招降的。”
李靖笑道:“等等便知,正則行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莫被他騙了去。”
李道宗若有所思:“若真能如此,我們也省了事,我覺得伏允不會輕易同意。”
李靖笑道:“我倒是猜測伏允不在城中,依伏允的性子,他必然不會讓自己處於這等境地,估計已逃之夭夭了。”
李道宗愣了一下,歎道:“唉,老家夥比頡利還讓人頭疼,這數千裏的追擊可是讓我吃盡了苦頭,看來還要繼續啊!”
“戰事已接近了尾聲,如今吐穀渾也組織不起任何的抵抗,隻要伏俟城破,他們最後的鬥誌便被瓦解,
即便不能生擒伏允,他們也再難生起異心了。況且正則或許還有驚喜,他的鼻子比狗還靈。”
“嗬嗬,大總管算是看透了正則啊!”
李大亮掀開簾子進入帳中,見李道宗也在,有些猶豫。
李靖勸道:“大亮不必解釋,孰是孰非,我心中有數,不用上心,待戰事結束,自有公論。”
李大亮有些羞愧:“末將不該與兵部尚書生出爭執,唉,怕是日後難免受到排擠。”
李道宗打趣:“吐穀渾若滅,涼州還有什麽意思,若真待不下去,便去雲中,聽說你想要正則的藥丸,那邊多的是,再生幾個兒子豈不快哉!”
三人均發出豬哼般的憨笑,便見部將薩孤吳仁跑進帳中:“大總管,城中有火光,似是發生了什麽?”
-----------------
太極宮甘露殿,看著傳迴的軍報,李世民臉現笑容:“高福,將正則給朕泡的那酒取些過來。”
高福滿臉堆笑:“陛下,那酒勁大,不若再備幾個小菜?”
“不用,朕今日開心,欲用此酒助興。”
“老奴這就去取。”
剛出大殿,忽見信兵疾步而來,立馬停住腳步,去而複返:“陛下,又有急報。”
驗過印章,李世民展開一看,頓時臉色大變,心中滴血,口中喃喃:“朕的七千將士啊!可恨!”
高福不知該不該繼續去取酒水,李世民歎道:“讓信兵下去休息吧!”
步入立政殿,見長孫彎腰趴在座椅的扶手上咳嗽不止,連忙快步過來輕拍著長孫的後背。
“觀音婢,你這是怎麽了,怎麽一個服侍的人都沒有呢?”
長孫感覺舒服了一些,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臂,示意停下。
“二郎,方才將兄長與韋貴妃叫了過來,揮退了婢女。”
李世民心中一動:“輔機與韋家之事?”
長孫點了點頭:“臣妾已經處理好了,陛下就不要再過問了,若鬧得眾人皆知,陛下臉上也無光。”
李世民坐在長孫身邊,摩擦著長孫的後背,歎了口氣:“朕沒想到輔機竟然動了這麽大的氣,唉,兩麵朕都不好說硬話,觀音婢是如何處置的?”
“臣妾對他們當麵宣布了三條禁令,立即釋放被扣押的長孫氏仆役,韋雲起調任益州長史遠離中樞,
長孫家退出今歲所有科舉薦舉的名額,並警示了二人,若再起黨爭,必請旨盡奪兩家勳爵。”
李世民瞳孔一縮:“觀音婢真乃朕的賢後,唉,朕不如也。”
長孫正色道:“臣妾還有個提議,請二郎頒布外戚禁令,規定後族三品以上官員不得兼任六部實職。”
李世民長歎口氣:“觀音婢這又是何苦,朕對輔機的信任絕非是因他的身份。”
“還請二郎答應臣妾,隻要臣妾還在一天,就要避免外戚專權之事的發生,這也是臣妾對長孫家的保護。”
李世民無奈點頭同意:“觀音婢,你的要求從朝廷角度來看都是合理的,朕都答應你,
但是輔機參與政事的權力必須要有,有些事旁人不好開口,朕需要輔機幫朕出出主意,
好了,別動氣了,身子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因為這些瑣碎之事傷了身子可就不值得了。
韋雲起作為主考官發現五名及第考生皆為長孫氏姻親時,並未第一時間向朕稟報,而是以私授考題罪名扣押了長孫家的管家。
朕當時也覺這些外戚行事頗為囂張,但念及韋貴妃的麵子便讓輔機妥協一下,
隻是沒想到輔機此次竟也動了怒氣,公開要求嚴懲韋雲起誣陷大臣之罪,
眾朝臣兩方站隊都等著朕的處置,朕思來想去覺得不好處理,這才擱置了許久,不想觀音婢一出手便解決了朕的難題。”
長孫苦笑:“二郎,這就是外戚的危害,若按朝廷法度,二者皆有罪,若論罪處,你又狠不下心,所以必須得從製度上杜絕再有此類事情的發生。”
“朕豈能不知,韋氏與河間王聯姻,便是因為此事,如今朕讓河間王擔任禮部尚書,便是讓其安份一些。”
“二郎,父皇的身子越來越差了,尹德妃、張婕妤不止一次來尋臣妾,似是擔心父皇殯天之後,二郎對其的態度,
臣妾希望二郎大度一些,莫與她二人計較了吧。”
摟著長孫,李世民有些動容:“當年韋氏充入掖庭為婢,觀音婢都未因出身歧視於她,朕冊封她為貴妃,觀音婢同樣沒有反對,
這二人最近上躥下跳的,朕心煩得緊,觀音婢既開了口,朕便聽你的不為難她二人,朕隻希望觀音婢每日少些煩心的事,能長命百歲。“
“昔日韋氏為婢,乃是時勢所迫,如今既為貴妃,臣妾自當以姐妹相待。若是二郎舍不得臣妾,便少違背臣妾的意願就是了。
今日這麽早便來立政殿不會是被臣妾說中了吧?”
李世民老臉一紅:“那怎麽可能?是和戰事有關的,嗬嗬,你的好女婿這迴可是威風的緊,先戰曼頭山,再破積石山,河源又是大捷。
赤水源救下薛氏兄弟,解救三千唐軍,如今圍住了伏俟城,朕不知是該為大勝高興還是該為正則的軍功發愁。”
長孫瞪大雙眼:“正則竟然如此勇猛,臣妾真是不敢相信,看他平常的樣子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
二郎,需得按功行賞,正則不在朝廷中樞,與臣妾的建議並不違背。”
李世民眉頭一挑,笑道:“觀音婢還是區別對待了,嗬嗬,朕曉得軍功的重要,屆時朝堂會論功行賞,
隻是朕想不到他竟然去歲與吐穀渾互市之時便埋下了棋子,這份心機朕亦有所不如啊!希望正則日後能成為高明的肱骨之臣。”
長孫想起兒子最初對秦浩的行為,歎了口氣:“正則防備心其實頗重,讓高明多與麗質親近親近吧!正則最聽麗質的話。”
李世民認同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待戰事結束,朕讓高明親迎大軍。”
高福輕步走入殿中,抖了抖手中的酒瓶,李世民扭頭瞧了眼長孫的疲憊模樣,搖了搖頭。
長孫狐疑的看了眼高福:“你手裏拿的什麽?”
高福苦著老臉:“迴皇後娘娘,是酒,陛下見戰事順利,有些開心,讓老奴打了些駙馬獻的那種酒。”
長孫臉色一怔,頓時臉現緋紅,嗔道:“拿下去,大白日的喝什麽酒?”
李世民嗬嗬笑道:“好好好,不喝就不喝,朕陪觀音婢去花園賞花。”
長孫臉色不善:“是想采花吧!二郎還是抽空去看看楊妃和陰妃吧!日日在宮中流淚,唉!”
李世民臉現慍怒之色:“教育不好兒子,怪得誰來?”
高福又匆匆進入殿中:“陛下,娘娘,這個,太子太師魏大人把太子訓,訓哭了。”
長孫訝道:“可知是何原因?”
高福有些猶豫,李世民喝道:“吞吞吐吐個什麽?實話實說。”
“是太子太師勸誡時間有些長了,太子有些煩躁,言其乃是隱太子的舊臣,
與太子少師一樣,輔佐之人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二人大吵了一架,後太子太師拂袖而去。”
二人對視一眼,都有些震驚,不敢相信這是李承乾口中能說出的話。
“吵架前發生了何事?”
“聽說魏王送了一套括地誌給太子,太子太師讓太子多多研讀,對大唐地理有所了解,不想太子突然有些失控。再具體的老奴便不了解了。”
李世民邁出大步便要去往東宮,長孫一把扯住李世民的衣袖:“二郎,此時不要見麵,高明定然是受了刺激,很難勸導。”
“那當如何?如此不尊師重道,哪裏還有大唐儲君的樣子。”
“高福,你去宣太子妃蘇氏來見本宮。”
劉瑾慌慌張張跑進殿中,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迴陛下,娘娘,司空傳來消息,齊國太夫人剛.....剛剛過世了!”
長孫先是一愣,瞬間眼前一黑,身子直直向後倒去......
席君買連忙開口:“駙馬,我聽王朝說護衛軍都配有飛虎爪,咱們剛剛圍城,伏允必然預料不到我們這些人馬便敢偷襲,
如今敵軍士氣低落,必然怯戰,若能攀上城牆,奪取城門,我軍人數雖少,亦能摧枯拉朽,縱然是有些冒險,但我覺得值得一試。”
秦浩點了點頭,有些讚許:“日後若你獨自領兵,或可一試,我卻不會如此,如今軍中能使飛虎爪的也就咱們的三百護衛軍,
而且都是軍中的將官,你是想這一戰便損失殆盡不成?”
秦懷道點頭認同:“兄長說的對,仗不能這麽打,沒了建製,豈不成了散兵遊勇。”
席君買有些不服:“敵軍已如驚弓之鳥,若入了城,敵軍必然潰散,損失些人雖然不可避免,損失殆盡應是不至於吧。”
秦浩拍了席君買腦袋一下:“損失一個我也心疼,打仗要學會用腦子,即便是犧牲也要犧牲的有價值,
一城一地的得失不算什麽,但是若把這些火種敗光了,對我們來說就是失敗,
這些隊員日後都有獨領一隊的能力,絕對不能就這樣白白送死,明白了嗎?
況且你剛才還說不一定成功,賭博也沒你這麽賭的,日後領兵要記住,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虧本的生意,不能幹。”
說著將書信卷起遞給薛禮:“去,將書信射進城中,我見那慕容順站在天柱王旁邊不發一言,顯然守城是天柱王說得算,
堂堂一個可汗的嫡子居然這點權力都被剝奪了,他們之間定有嫌隙,給他們加把火,沒準會有奇效。
趁這幾日全軍都好好休息一下,再壯的漢子這麽跑估計也累得不輕了。”
出了大帳,席君買心中好奇:“仁貴,能不能看眼信上寫的是什麽?”
秦懷道氣道:“君買,你過分了,兄長沒讓看,咱們就不能看。”
席君買眨眨眼睛:“可駙馬也沒說不能看啊!”
薛禮心中也十分好奇,“懷道,瞧瞧沒事吧,一般不讓看表兄會特意強調,沒說就代表不需保密的。”
秦懷道手向前一伸:“那拿來我看,免得到時兄長怪罪你們。”
展開書信,幾個腦袋湊在一起,隻幾眼便看出原來是招降的內容。
伏俟城慕容順及諸公台鑒:
順本隋甥,唐之藩臣?,爾本嗣君,名正言順,為吐穀渾社稷計,忍辱負重於隋室十數載?。
然伏允老悖,親信天柱佞臣,廢長立幼,壞祖宗法度?。
今更悖逆天朝,妄啟兵釁,致赤水染血,積石山崩,此非大唐之過,實爾小邦自招禍端?。
觀古來興衰,未有內政清明而外患驟至者。天柱妖言惑主,構陷忠良,使父子離心,將相解體?。
伏允棄宗廟如敝履,致吐穀渾生靈塗炭,爾等何能抗拒天威??天可汗仁德布於四海,念青海蒼生無辜,
特敕:凡誅天柱、獻城歸順者,保爾王族勳爵,護爾部眾安寧?。若執迷不悟,天兵所至,玉石俱焚?。
今唐軍奉詔討逆,非私仇也?。望爾等速斬奸邪,開城相迎,則河西商路重開,牛羊遍野可期。
若待雲梯架、弩石發,則伏俟城頭盡縞素矣!天命昭昭,三日為限。
鹽澤道行軍總管秦浩親書。
貞觀九年五月初一。
-----------------
從望遠鏡中看著遙遙在望的伏俟城,候君集心中激動,下令隊伍咬緊牙關,頂著烈日在城外十五裏處終於會師了李靖的大軍。
李靖隨即下令不作休整一鼓作氣,到達伏俟城五裏處時,便見一片唐軍營帳,到了近前隻見秦浩在帳外烤肉,幾人在旁吃個不停。
“哎呀,我的大總管師父哎,你們可算是到了,城中雖有大軍守城,不過已經沒膽出來了,我這點人馬沒有器械也就隻能盯著,
無聊得緊,昨日我手書招降信射到了城中,如今還沒有什麽動靜,隻能烤烤肉打發時間了。”
李靖老懷安慰:“正則,你可真是大唐的福將,沒想到竟如此神速,困住了伏俟城,便是困住了吐穀渾最後的有生力量,也是大功一件。”
秦浩笑著與幾人迴應,看著薛萬均兄弟麵現羞愧,溫聲勸道:“薛將軍不過是運氣差些,才中了伏允老兒的伏擊,
勝敗乃兵家常事,二位不必介懷。師父,行軍辛苦,不若先紮營,再研究怎麽應對吧?”
看了眼吃肉的馮雲,李靖眉角一跳,連忙下令全軍紮營,見眾將離去,這才開口:“軍營之中本不許攜帶女眷,
念在馮雲亦是領兵,為師便睜隻眼閉隻眼,還是少讓她拋頭露麵,還有,你二人晚上不可,不可同房,可記得了嗎?”
馮雲放下烤肉,滿臉羞紅,有些不服:“大總管這是說的什麽話,我們從入了軍中到現在就沒同過房,哼。”
秦浩斜眼看了看侯君集偷瞄的眼神,無奈點頭:“師父,我證明,她說的都是真話。”
李靖嘴巴張得老大,對馮雲如此大聲徹底無語,我他娘是想幫你們瞞著,這迴倒好,全他娘聽到了,搖頭苦笑著離開。
伏俟城中,讀完書信,慕容順雙目帶淚,慨然長歎:“諸位就這麽眼睜睜看著我吐穀渾毀於一旦嗎?
如今各王族死的死,擒的擒,諸位難道也都要步他們的後塵?
若非天柱逆賊進獻讒言,我吐穀渾焉有今日,我欲手刃此賊,諸公以為然否?
大唐陛下乃天可汗,若我等向大唐稱臣,必能得以保存,你們願意支持我這個光化公主的兒子嗎?”
-----------------
夜晚李道宗說起侯君集與李大亮的紛爭,李靖歎了口氣:“老夫此次領軍出征,雖是失誤不少,如今也總算是小有所成,
可惜大唐後起之秀雖是不少,然則有全局眼光的不多,任城王可認同老夫的觀點?”
李道宗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孫子雲,識眾寡之用者勝,正則用兵靈活,既能率精銳奇襲,亦能統大軍穩守,我不如也。
就是太過年輕,不能服眾,侯君集心思狹隘,好在陛下沒有讓其領軍,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唉,我等不在背後品評他人,此戰過後,老夫決定卸甲歸田,任城王與正則相交莫逆,日後也當相互扶持啊!”
“正則日後前程不可估量,陛下有意讓小女日後與吐蕃和親,本王以後怕是都要依仗正則為小女作後台了,大總管決定何時攻城了嗎?”
李靖搖了搖頭:“不急,正則既然有了動作,便再等等,若能不戰而驅人之兵豈非更好?”
李道宗有些詫異:“正則便隻是提了一嘴而已,大總管便就當真?豈是那般好招降的。”
李靖笑道:“等等便知,正則行事向來不會無的放矢,莫被他騙了去。”
李道宗若有所思:“若真能如此,我們也省了事,我覺得伏允不會輕易同意。”
李靖笑道:“我倒是猜測伏允不在城中,依伏允的性子,他必然不會讓自己處於這等境地,估計已逃之夭夭了。”
李道宗愣了一下,歎道:“唉,老家夥比頡利還讓人頭疼,這數千裏的追擊可是讓我吃盡了苦頭,看來還要繼續啊!”
“戰事已接近了尾聲,如今吐穀渾也組織不起任何的抵抗,隻要伏俟城破,他們最後的鬥誌便被瓦解,
即便不能生擒伏允,他們也再難生起異心了。況且正則或許還有驚喜,他的鼻子比狗還靈。”
“嗬嗬,大總管算是看透了正則啊!”
李大亮掀開簾子進入帳中,見李道宗也在,有些猶豫。
李靖勸道:“大亮不必解釋,孰是孰非,我心中有數,不用上心,待戰事結束,自有公論。”
李大亮有些羞愧:“末將不該與兵部尚書生出爭執,唉,怕是日後難免受到排擠。”
李道宗打趣:“吐穀渾若滅,涼州還有什麽意思,若真待不下去,便去雲中,聽說你想要正則的藥丸,那邊多的是,再生幾個兒子豈不快哉!”
三人均發出豬哼般的憨笑,便見部將薩孤吳仁跑進帳中:“大總管,城中有火光,似是發生了什麽?”
-----------------
太極宮甘露殿,看著傳迴的軍報,李世民臉現笑容:“高福,將正則給朕泡的那酒取些過來。”
高福滿臉堆笑:“陛下,那酒勁大,不若再備幾個小菜?”
“不用,朕今日開心,欲用此酒助興。”
“老奴這就去取。”
剛出大殿,忽見信兵疾步而來,立馬停住腳步,去而複返:“陛下,又有急報。”
驗過印章,李世民展開一看,頓時臉色大變,心中滴血,口中喃喃:“朕的七千將士啊!可恨!”
高福不知該不該繼續去取酒水,李世民歎道:“讓信兵下去休息吧!”
步入立政殿,見長孫彎腰趴在座椅的扶手上咳嗽不止,連忙快步過來輕拍著長孫的後背。
“觀音婢,你這是怎麽了,怎麽一個服侍的人都沒有呢?”
長孫感覺舒服了一些,拍了拍李世民的手臂,示意停下。
“二郎,方才將兄長與韋貴妃叫了過來,揮退了婢女。”
李世民心中一動:“輔機與韋家之事?”
長孫點了點頭:“臣妾已經處理好了,陛下就不要再過問了,若鬧得眾人皆知,陛下臉上也無光。”
李世民坐在長孫身邊,摩擦著長孫的後背,歎了口氣:“朕沒想到輔機竟然動了這麽大的氣,唉,兩麵朕都不好說硬話,觀音婢是如何處置的?”
“臣妾對他們當麵宣布了三條禁令,立即釋放被扣押的長孫氏仆役,韋雲起調任益州長史遠離中樞,
長孫家退出今歲所有科舉薦舉的名額,並警示了二人,若再起黨爭,必請旨盡奪兩家勳爵。”
李世民瞳孔一縮:“觀音婢真乃朕的賢後,唉,朕不如也。”
長孫正色道:“臣妾還有個提議,請二郎頒布外戚禁令,規定後族三品以上官員不得兼任六部實職。”
李世民長歎口氣:“觀音婢這又是何苦,朕對輔機的信任絕非是因他的身份。”
“還請二郎答應臣妾,隻要臣妾還在一天,就要避免外戚專權之事的發生,這也是臣妾對長孫家的保護。”
李世民無奈點頭同意:“觀音婢,你的要求從朝廷角度來看都是合理的,朕都答應你,
但是輔機參與政事的權力必須要有,有些事旁人不好開口,朕需要輔機幫朕出出主意,
好了,別動氣了,身子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因為這些瑣碎之事傷了身子可就不值得了。
韋雲起作為主考官發現五名及第考生皆為長孫氏姻親時,並未第一時間向朕稟報,而是以私授考題罪名扣押了長孫家的管家。
朕當時也覺這些外戚行事頗為囂張,但念及韋貴妃的麵子便讓輔機妥協一下,
隻是沒想到輔機此次竟也動了怒氣,公開要求嚴懲韋雲起誣陷大臣之罪,
眾朝臣兩方站隊都等著朕的處置,朕思來想去覺得不好處理,這才擱置了許久,不想觀音婢一出手便解決了朕的難題。”
長孫苦笑:“二郎,這就是外戚的危害,若按朝廷法度,二者皆有罪,若論罪處,你又狠不下心,所以必須得從製度上杜絕再有此類事情的發生。”
“朕豈能不知,韋氏與河間王聯姻,便是因為此事,如今朕讓河間王擔任禮部尚書,便是讓其安份一些。”
“二郎,父皇的身子越來越差了,尹德妃、張婕妤不止一次來尋臣妾,似是擔心父皇殯天之後,二郎對其的態度,
臣妾希望二郎大度一些,莫與她二人計較了吧。”
摟著長孫,李世民有些動容:“當年韋氏充入掖庭為婢,觀音婢都未因出身歧視於她,朕冊封她為貴妃,觀音婢同樣沒有反對,
這二人最近上躥下跳的,朕心煩得緊,觀音婢既開了口,朕便聽你的不為難她二人,朕隻希望觀音婢每日少些煩心的事,能長命百歲。“
“昔日韋氏為婢,乃是時勢所迫,如今既為貴妃,臣妾自當以姐妹相待。若是二郎舍不得臣妾,便少違背臣妾的意願就是了。
今日這麽早便來立政殿不會是被臣妾說中了吧?”
李世民老臉一紅:“那怎麽可能?是和戰事有關的,嗬嗬,你的好女婿這迴可是威風的緊,先戰曼頭山,再破積石山,河源又是大捷。
赤水源救下薛氏兄弟,解救三千唐軍,如今圍住了伏俟城,朕不知是該為大勝高興還是該為正則的軍功發愁。”
長孫瞪大雙眼:“正則竟然如此勇猛,臣妾真是不敢相信,看他平常的樣子可是一點都看不出來。
二郎,需得按功行賞,正則不在朝廷中樞,與臣妾的建議並不違背。”
李世民眉頭一挑,笑道:“觀音婢還是區別對待了,嗬嗬,朕曉得軍功的重要,屆時朝堂會論功行賞,
隻是朕想不到他竟然去歲與吐穀渾互市之時便埋下了棋子,這份心機朕亦有所不如啊!希望正則日後能成為高明的肱骨之臣。”
長孫想起兒子最初對秦浩的行為,歎了口氣:“正則防備心其實頗重,讓高明多與麗質親近親近吧!正則最聽麗質的話。”
李世民認同的點了點頭:“確實如此,待戰事結束,朕讓高明親迎大軍。”
高福輕步走入殿中,抖了抖手中的酒瓶,李世民扭頭瞧了眼長孫的疲憊模樣,搖了搖頭。
長孫狐疑的看了眼高福:“你手裏拿的什麽?”
高福苦著老臉:“迴皇後娘娘,是酒,陛下見戰事順利,有些開心,讓老奴打了些駙馬獻的那種酒。”
長孫臉色一怔,頓時臉現緋紅,嗔道:“拿下去,大白日的喝什麽酒?”
李世民嗬嗬笑道:“好好好,不喝就不喝,朕陪觀音婢去花園賞花。”
長孫臉色不善:“是想采花吧!二郎還是抽空去看看楊妃和陰妃吧!日日在宮中流淚,唉!”
李世民臉現慍怒之色:“教育不好兒子,怪得誰來?”
高福又匆匆進入殿中:“陛下,娘娘,這個,太子太師魏大人把太子訓,訓哭了。”
長孫訝道:“可知是何原因?”
高福有些猶豫,李世民喝道:“吞吞吐吐個什麽?實話實說。”
“是太子太師勸誡時間有些長了,太子有些煩躁,言其乃是隱太子的舊臣,
與太子少師一樣,輔佐之人的下場都不會太好,二人大吵了一架,後太子太師拂袖而去。”
二人對視一眼,都有些震驚,不敢相信這是李承乾口中能說出的話。
“吵架前發生了何事?”
“聽說魏王送了一套括地誌給太子,太子太師讓太子多多研讀,對大唐地理有所了解,不想太子突然有些失控。再具體的老奴便不了解了。”
李世民邁出大步便要去往東宮,長孫一把扯住李世民的衣袖:“二郎,此時不要見麵,高明定然是受了刺激,很難勸導。”
“那當如何?如此不尊師重道,哪裏還有大唐儲君的樣子。”
“高福,你去宣太子妃蘇氏來見本宮。”
劉瑾慌慌張張跑進殿中,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迴陛下,娘娘,司空傳來消息,齊國太夫人剛.....剛剛過世了!”
長孫先是一愣,瞬間眼前一黑,身子直直向後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