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立政殿返迴,李承乾便沉默不語,李元昌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不停的催問。
“殿下,你倒是說句話啊!”
李承乾迴過神來,搖了搖頭:“王叔,趙節被送進了大理寺,酒坊也被查封,
舅舅這迴是真的要致他於死地,沒法子了。”
李元昌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殿下,我們須得當機立斷,不能再猶豫了,
齊州之亂一平,我們也會失去良機,不若現在?”
李承乾沉思片刻,歎了口氣:“便如此吧。讓張思政在城中散播我重病臥床的消息,
讓民間知曉一些情形,免得父皇暴斃東宮惹出猜忌。
李安儼陪同而來時,務必盯住李君羨,讓侯君集在東宮布置好一切,
明日朝會,你便向父皇說起我病重的消息,求父皇抽空能來探望一下。”
李元昌整理了一下思路,補充道:“趙節先前準備的酒水還有些,如今已到了這個地步,可由臣獻給陛下。”
李承乾眼前一亮,隨即黯淡:“不可,即便宮中一時察覺不出,父皇亦有可能會賞賜母後,此事不必再提!”
-----------------
隴右道,蘭州折衝府,折衝都尉從案牘間抬頭,看著眼前的濃眉少年杵在階下,頗為無奈。
“都尉,我還是要說,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這不是征兵的規矩嗎?我這身力氣比那些人可強多了呀!“
揉著發脹的太陽穴,都尉瞥向少年腳邊歪倒的七隻木桶,拎起戶籍簿抖了抖,
“高家小子,你扛水桶的本事我見識了,可你年齡不到,按律還得等幾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都尉隻憑這死規矩便要讓大唐失掉一個霍去病嗎?“
都尉氣得山羊須直顫,忽地想起前日都督巡察至此,咬牙甩袖,
“我一個都尉如何能破了規矩,你若能讓李都督點頭,我給你牽馬墜鐙都成!“
高侃心中湧起希望:”那也成,若是李都督也看不上我,我以後絕對不再來煩你了。“
-----------------
李積看著齊州城,疑惑不已,不多時斥候打馬而迴,
“稟都督,齊州叛亂已平,南陽郡公杜行敏領齊州軍民恭迎大軍。”
李積老腰一閃,啥玩意?老子沒日沒夜的跑了過來,你他娘的就平了,經過我同意了嗎?
“杜行敏?何許人?怎麽從未聽聞過這個名字。”
“迴都督,不知,他便是如此說的,長史府的官員也都在城門列隊,百姓遍布街道,不似作偽。”
“都督,我帶人去看看吧。”張文瓘打馬出列。
李積點了點頭:“小心著些,以防有詐。”
隊伍緩緩向前,已能看清城頭的大旗,
從望遠鏡中仔細觀察了一陣迎接的隊伍,李??歎了口氣,白跑一趟,唉。
大手一揮,不多時來到隊伍麵前,城門前眾官員均躬身施禮,
“杜行敏率齊州城全體官員恭迎討逆大軍,如今叛亂已平,請都督進城休整,維護治安。”
李積仔細打量起杜行敏,看了一會,心中直唿媽賣批,
這麽個弱不禁風的人就能平叛?難道不是唐軍太強,而是敵人太弱?
張文瓘小聲提醒:“都督,失禮了。”
李積迴過神來,跳下馬來,抱了抱拳:“好好,平叛有功,我等來得晚了,慚愧慚愧。”
杜行敏又連連抱拳,環繞著李積進了城中,兩邊的百姓齊聲高唿,李積狐疑的看著杜行敏。
“你安排的?”
“迴都督,是的,不過是秦駙馬的主意,說大軍白跑一趟,得給些安慰。”
李積差點沒閃了老腰,急忙問道:“你說誰?”
“秦駙馬。”
“秦浩?”
“可不敢如此稱唿。”
張文瓘欣喜萬分,兄長不愧是及時雨,人在哪裏哪裏就叛亂,呸,哪裏有叛亂哪裏就有兄長。
“秦駙馬如今人在何處,為何未見人影啊?”
“駙馬迴長安了,給都督留了一封信。”
張文瓘有些失望,心中仍是開心不已,“秦駙馬帶了多少兵馬前來?”
杜行敏掰著指頭想了想:“十五人。”
李積雙眼圓睜,一把抓住杜行敏的肩膀,痛得對方齜牙咧嘴:“都督,是真的呀。”
李積無力的放開大手,難以置信:“怎麽迴事?”
杜行敏用力揉著肩膀,緩解疼痛:“都督,事情是這樣的......”
一路聽著杜行敏跌宕起伏的故事,李積心中五味雜陳,
不得不說,雖然麵對的是個廢物,可怎麽說也是幾千人的廢物,確實牛逼。
進入都督府,一進大堂,一封書信擺在桌案,張文瓘連忙拿起遞給李積,拆開信封,抖了抖書信,
“叔父,小侄奉旨迴京,此間叛亂已平,害得叔父白跑一趟,絕非我本意,
非是小侄計謀過人,實是叛軍太過無能,城中依舊需要穩定,尚有餘匪未除幹淨,叔父代勞吧,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有緣再會,若是稚圭兄也一同前來,告訴他一聲。
鶯鶯弟媳產假早已超期,若再不歸,必定嚴懲,六味齋醬肘子一個月內必須開張。”
李積看完書信,歎了口氣,遞給張文瓘笑道:“看看吧,對你不滿了。”
張文瓘眼角一挑:“兄長還關心我了?呃.......”
-----------------
兩日後早朝,眾大臣奏完朝事,
李元昌再次出列開口:“陛下,太子殿下忽染沉屙,臣昨日再去東宮探視,形容枯槁,氣息奄奄。
太醫令亦言太子心氣鬱結,足疾複作,更兼內熱傷肺,非旬月靜養難愈。
臣懇請陛下移玉輦至東宮,一示父子天倫之恩,二安朝野觀望之心。
若蒙陛下親臨,太子必感聖恩,病體或可痊安一二。”
李世民微微頷首,低聲與高福嘀咕了幾句,高福點了點頭。
“元昌有心了,朕晚些便去看看,讓太子安心養病。”
“謝陛下。”
朝會結束,李元昌朝侯君集使了個眼色,匆匆趕往東宮,
侯君集稍作猶豫,握了握拳,給自己打了打氣,尾隨而去。
剛一進殿,李世民便左右掃視,未見人影,心中疑惑:“人呢?”
高福也頗為好奇:“老奴將秦駙馬帶進殿中,讓他在此等候,不會又跑立政殿去了吧?”
李世民皺了皺眉,剛要開口,秦浩從殿外走了進來,
見李世民下了朝,連忙施禮:“陛下,臣迴來了。”
“跑哪裏去了?”
“迴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高福嚇了一跳,身子向後移了移,能不能讓我滾出去?
李世民心中一驚:“何意?”
秦浩嘴角一扯:“陛下誤會了,臣方才去如廁。”
噗哧......
“朕問你,那紇幹承基所言你可知曉?”
“臣並未審問於他,不過臣有所猜測,雖然不願相信,但怕陛下有所不測,故而托師父提醒陛下。”
李世民眼現傷心之色:“李元昌兩次奏請朕去東宮探視,朕心如刀絞,實不願意相信。”
秦浩歎了口氣:“臣為魏王和晉王診治,亦未發現具體病因,似是服用了什麽壯陽之物,症狀卻又有所差異,
如今大唐手段頗為有限,臣想與孫神醫共同研究一下,還得給臣些時間才行。”
“去過立政殿了嗎?”
“迴陛下,尚未去過,此時不宜驚動娘娘,臣真怕......”
李世民閉緊雙眼,難受至極,許久緩緩睜開雙眸:“該來的總會來的,朕看看會不會有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秦浩猶豫道:“陛下難道打算以身試險?如今並不知曉具體計劃,臣實是有些擔心陛下的安全。”
“這是朕給他的最後一次機會,若他能迷途知返,朕依然會原諒他,
高福,傳李安儼隨駕。嗯?高福,人死哪去了?”
“陛下,老奴迴來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你個老東西,傳李安儼隨駕,再派得力之人通知叔寶和敬德,速去準備。”
秦浩一愣:“陛下,父親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換個人嗎?”
李世民虎目一瞪:“換誰?朕如今能信任誰,你說?”
秦浩神情一垮,小聲嘀咕:“你總有理。”
-----------------
都督府演武場,李大亮看著眼前的少年槍出如龍,一個鷂子翻身穩穩的落在地上站定,
撫掌讚道:“好槍法!可惜本都督也不能壞了大唐軍律。“
見少年眼神黯淡,話鋒忽轉:“你聽過雲中嗎?“
“雲中秦駙馬嗎?涼州誰不曉得秦駙馬的威名?“
高侃眸子倏地燃出了火光,“求都督賜我薦書一封!我願給秦駙馬洗馬喂槍!“
李大亮撚須忍著笑,瞥向遠處假裝踱步的都尉:“沒法子,你看馬都尉都被你折磨成什麽樣子了?”
“謝都督!此份恩情永不相忘,待高侃做了大將軍,定要來拜謝都督!“
李大亮嘴角一扯,我靠,這他娘的得等到猴年馬月去,老夫的壽數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也是個不靠譜的家夥呀。
“父汗,室韋部落得到了都護府的支持,連弩的殺傷力頗大,大度設也受了傷,兒臣不得已退兵迴來。”
夷男臉上陰晴不定,心中卻萬分詫異,秦浩竟然敢沒有旨意便直接與薛延陀交戰,難道他真膽子大到了能包天了不成?
“是秦都護傷的大度設?”
“那倒不是,秦都護不在軍中,是那個副都護傷的,就是之前鬥將時傷了大度設之人,喚做蘇烈。
兒臣沒想到他用長兵器武力更是強悍,大度設隻兩個迴合便被重創,不過他們並未追擊,看來確實隻想讓我們止戈。”
夷男長歎口氣:“天不佑我啊,有秦都護守在這裏,恐怕薛延陀再無發展之日了。”
突利失有些不服:“父汗何必氣餒,如今大唐兵威正盛,契丹、室韋盡皆臣服,我薛延陀也不得不暫且隱忍,
兒臣聽使者歸來提及大唐皇子間的爭鬥,可見大唐的內部並不十分穩定,若唐皇死後,大唐必現衰弱。
屆時西突厥若能一統,豈會丟棄這塊肥肉,我們亦可趁火打劫。”
夷男搖了搖頭:“理是這個理,可眼前的秦浩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有他在,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們麵前。”
“父汗何不也向大唐求娶一名公主,緩和關係之後便能與大唐諫言將其調離,
即便不成,待時機成熟,趁其懈怠之時未必不能一戰啊。”
夷男若有所思:“容我再想想對策吧,你們下去好好養傷,暫且息兵,我還要給大唐寫封請罪書。”
-----------------
李安儼神情明顯有些緊張,盯著李君羨的背影心中天人交戰。
似是覺得有人盯著自己,李君羨迴頭瞧了瞧,不明白為何自己會有這種感覺。
連忙快步朝秦浩身邊湊了湊,小聲開口:“秦駙馬,去東宮診病?”
“嗯,診大病,你小心著些,我對你可是絕對夠意思了。”
李君羨心中一凜,察覺出秦浩的語意雙關,嘴唇哆嗦了幾下,沒再出聲。
東宮門前,高福大喝一聲:“陛下駕到。”
頓時驚起幾隻鳥雀高高飛起,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邁開大步堅定的走了進去......
“殿下,你倒是說句話啊!”
李承乾迴過神來,搖了搖頭:“王叔,趙節被送進了大理寺,酒坊也被查封,
舅舅這迴是真的要致他於死地,沒法子了。”
李元昌捶足頓胸,懊惱不已:“殿下,我們須得當機立斷,不能再猶豫了,
齊州之亂一平,我們也會失去良機,不若現在?”
李承乾沉思片刻,歎了口氣:“便如此吧。讓張思政在城中散播我重病臥床的消息,
讓民間知曉一些情形,免得父皇暴斃東宮惹出猜忌。
李安儼陪同而來時,務必盯住李君羨,讓侯君集在東宮布置好一切,
明日朝會,你便向父皇說起我病重的消息,求父皇抽空能來探望一下。”
李元昌整理了一下思路,補充道:“趙節先前準備的酒水還有些,如今已到了這個地步,可由臣獻給陛下。”
李承乾眼前一亮,隨即黯淡:“不可,即便宮中一時察覺不出,父皇亦有可能會賞賜母後,此事不必再提!”
-----------------
隴右道,蘭州折衝府,折衝都尉從案牘間抬頭,看著眼前的濃眉少年杵在階下,頗為無奈。
“都尉,我還是要說,財均者取強,力均者取富,這不是征兵的規矩嗎?我這身力氣比那些人可強多了呀!“
揉著發脹的太陽穴,都尉瞥向少年腳邊歪倒的七隻木桶,拎起戶籍簿抖了抖,
“高家小子,你扛水桶的本事我見識了,可你年齡不到,按律還得等幾年......“
“自古英雄出少年,都尉隻憑這死規矩便要讓大唐失掉一個霍去病嗎?“
都尉氣得山羊須直顫,忽地想起前日都督巡察至此,咬牙甩袖,
“我一個都尉如何能破了規矩,你若能讓李都督點頭,我給你牽馬墜鐙都成!“
高侃心中湧起希望:”那也成,若是李都督也看不上我,我以後絕對不再來煩你了。“
-----------------
李積看著齊州城,疑惑不已,不多時斥候打馬而迴,
“稟都督,齊州叛亂已平,南陽郡公杜行敏領齊州軍民恭迎大軍。”
李積老腰一閃,啥玩意?老子沒日沒夜的跑了過來,你他娘的就平了,經過我同意了嗎?
“杜行敏?何許人?怎麽從未聽聞過這個名字。”
“迴都督,不知,他便是如此說的,長史府的官員也都在城門列隊,百姓遍布街道,不似作偽。”
“都督,我帶人去看看吧。”張文瓘打馬出列。
李積點了點頭:“小心著些,以防有詐。”
隊伍緩緩向前,已能看清城頭的大旗,
從望遠鏡中仔細觀察了一陣迎接的隊伍,李??歎了口氣,白跑一趟,唉。
大手一揮,不多時來到隊伍麵前,城門前眾官員均躬身施禮,
“杜行敏率齊州城全體官員恭迎討逆大軍,如今叛亂已平,請都督進城休整,維護治安。”
李積仔細打量起杜行敏,看了一會,心中直唿媽賣批,
這麽個弱不禁風的人就能平叛?難道不是唐軍太強,而是敵人太弱?
張文瓘小聲提醒:“都督,失禮了。”
李積迴過神來,跳下馬來,抱了抱拳:“好好,平叛有功,我等來得晚了,慚愧慚愧。”
杜行敏又連連抱拳,環繞著李積進了城中,兩邊的百姓齊聲高唿,李積狐疑的看著杜行敏。
“你安排的?”
“迴都督,是的,不過是秦駙馬的主意,說大軍白跑一趟,得給些安慰。”
李積差點沒閃了老腰,急忙問道:“你說誰?”
“秦駙馬。”
“秦浩?”
“可不敢如此稱唿。”
張文瓘欣喜萬分,兄長不愧是及時雨,人在哪裏哪裏就叛亂,呸,哪裏有叛亂哪裏就有兄長。
“秦駙馬如今人在何處,為何未見人影啊?”
“駙馬迴長安了,給都督留了一封信。”
張文瓘有些失望,心中仍是開心不已,“秦駙馬帶了多少兵馬前來?”
杜行敏掰著指頭想了想:“十五人。”
李積雙眼圓睜,一把抓住杜行敏的肩膀,痛得對方齜牙咧嘴:“都督,是真的呀。”
李積無力的放開大手,難以置信:“怎麽迴事?”
杜行敏用力揉著肩膀,緩解疼痛:“都督,事情是這樣的......”
一路聽著杜行敏跌宕起伏的故事,李積心中五味雜陳,
不得不說,雖然麵對的是個廢物,可怎麽說也是幾千人的廢物,確實牛逼。
進入都督府,一進大堂,一封書信擺在桌案,張文瓘連忙拿起遞給李積,拆開信封,抖了抖書信,
“叔父,小侄奉旨迴京,此間叛亂已平,害得叔父白跑一趟,絕非我本意,
非是小侄計謀過人,實是叛軍太過無能,城中依舊需要穩定,尚有餘匪未除幹淨,叔父代勞吧,
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有緣再會,若是稚圭兄也一同前來,告訴他一聲。
鶯鶯弟媳產假早已超期,若再不歸,必定嚴懲,六味齋醬肘子一個月內必須開張。”
李積看完書信,歎了口氣,遞給張文瓘笑道:“看看吧,對你不滿了。”
張文瓘眼角一挑:“兄長還關心我了?呃.......”
-----------------
兩日後早朝,眾大臣奏完朝事,
李元昌再次出列開口:“陛下,太子殿下忽染沉屙,臣昨日再去東宮探視,形容枯槁,氣息奄奄。
太醫令亦言太子心氣鬱結,足疾複作,更兼內熱傷肺,非旬月靜養難愈。
臣懇請陛下移玉輦至東宮,一示父子天倫之恩,二安朝野觀望之心。
若蒙陛下親臨,太子必感聖恩,病體或可痊安一二。”
李世民微微頷首,低聲與高福嘀咕了幾句,高福點了點頭。
“元昌有心了,朕晚些便去看看,讓太子安心養病。”
“謝陛下。”
朝會結束,李元昌朝侯君集使了個眼色,匆匆趕往東宮,
侯君集稍作猶豫,握了握拳,給自己打了打氣,尾隨而去。
剛一進殿,李世民便左右掃視,未見人影,心中疑惑:“人呢?”
高福也頗為好奇:“老奴將秦駙馬帶進殿中,讓他在此等候,不會又跑立政殿去了吧?”
李世民皺了皺眉,剛要開口,秦浩從殿外走了進來,
見李世民下了朝,連忙施禮:“陛下,臣迴來了。”
“跑哪裏去了?”
“迴陛下,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高福嚇了一跳,身子向後移了移,能不能讓我滾出去?
李世民心中一驚:“何意?”
秦浩嘴角一扯:“陛下誤會了,臣方才去如廁。”
噗哧......
“朕問你,那紇幹承基所言你可知曉?”
“臣並未審問於他,不過臣有所猜測,雖然不願相信,但怕陛下有所不測,故而托師父提醒陛下。”
李世民眼現傷心之色:“李元昌兩次奏請朕去東宮探視,朕心如刀絞,實不願意相信。”
秦浩歎了口氣:“臣為魏王和晉王診治,亦未發現具體病因,似是服用了什麽壯陽之物,症狀卻又有所差異,
如今大唐手段頗為有限,臣想與孫神醫共同研究一下,還得給臣些時間才行。”
“去過立政殿了嗎?”
“迴陛下,尚未去過,此時不宜驚動娘娘,臣真怕......”
李世民閉緊雙眼,難受至極,許久緩緩睜開雙眸:“該來的總會來的,朕看看會不會有第二次玄武門之變。”
秦浩猶豫道:“陛下難道打算以身試險?如今並不知曉具體計劃,臣實是有些擔心陛下的安全。”
“這是朕給他的最後一次機會,若他能迷途知返,朕依然會原諒他,
高福,傳李安儼隨駕。嗯?高福,人死哪去了?”
“陛下,老奴迴來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啊!”
“你個老東西,傳李安儼隨駕,再派得力之人通知叔寶和敬德,速去準備。”
秦浩一愣:“陛下,父親老胳膊老腿的,不能換個人嗎?”
李世民虎目一瞪:“換誰?朕如今能信任誰,你說?”
秦浩神情一垮,小聲嘀咕:“你總有理。”
-----------------
都督府演武場,李大亮看著眼前的少年槍出如龍,一個鷂子翻身穩穩的落在地上站定,
撫掌讚道:“好槍法!可惜本都督也不能壞了大唐軍律。“
見少年眼神黯淡,話鋒忽轉:“你聽過雲中嗎?“
“雲中秦駙馬嗎?涼州誰不曉得秦駙馬的威名?“
高侃眸子倏地燃出了火光,“求都督賜我薦書一封!我願給秦駙馬洗馬喂槍!“
李大亮撚須忍著笑,瞥向遠處假裝踱步的都尉:“沒法子,你看馬都尉都被你折磨成什麽樣子了?”
“謝都督!此份恩情永不相忘,待高侃做了大將軍,定要來拜謝都督!“
李大亮嘴角一扯,我靠,這他娘的得等到猴年馬月去,老夫的壽數怕是等不到那一天了,也是個不靠譜的家夥呀。
“父汗,室韋部落得到了都護府的支持,連弩的殺傷力頗大,大度設也受了傷,兒臣不得已退兵迴來。”
夷男臉上陰晴不定,心中卻萬分詫異,秦浩竟然敢沒有旨意便直接與薛延陀交戰,難道他真膽子大到了能包天了不成?
“是秦都護傷的大度設?”
“那倒不是,秦都護不在軍中,是那個副都護傷的,就是之前鬥將時傷了大度設之人,喚做蘇烈。
兒臣沒想到他用長兵器武力更是強悍,大度設隻兩個迴合便被重創,不過他們並未追擊,看來確實隻想讓我們止戈。”
夷男長歎口氣:“天不佑我啊,有秦都護守在這裏,恐怕薛延陀再無發展之日了。”
突利失有些不服:“父汗何必氣餒,如今大唐兵威正盛,契丹、室韋盡皆臣服,我薛延陀也不得不暫且隱忍,
兒臣聽使者歸來提及大唐皇子間的爭鬥,可見大唐的內部並不十分穩定,若唐皇死後,大唐必現衰弱。
屆時西突厥若能一統,豈會丟棄這塊肥肉,我們亦可趁火打劫。”
夷男搖了搖頭:“理是這個理,可眼前的秦浩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有他在,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我們麵前。”
“父汗何不也向大唐求娶一名公主,緩和關係之後便能與大唐諫言將其調離,
即便不成,待時機成熟,趁其懈怠之時未必不能一戰啊。”
夷男若有所思:“容我再想想對策吧,你們下去好好養傷,暫且息兵,我還要給大唐寫封請罪書。”
-----------------
李安儼神情明顯有些緊張,盯著李君羨的背影心中天人交戰。
似是覺得有人盯著自己,李君羨迴頭瞧了瞧,不明白為何自己會有這種感覺。
連忙快步朝秦浩身邊湊了湊,小聲開口:“秦駙馬,去東宮診病?”
“嗯,診大病,你小心著些,我對你可是絕對夠意思了。”
李君羨心中一凜,察覺出秦浩的語意雙關,嘴唇哆嗦了幾下,沒再出聲。
東宮門前,高福大喝一聲:“陛下駕到。”
頓時驚起幾隻鳥雀高高飛起,李世民猶豫了一下,邁開大步堅定的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