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之罪,無可辯駁,臣請賜三勒漿於東宮,可令太子無痛而終,史官但記暴斃,宗廟亦不致蒙塵。”
眾臣此刻再不沉默,眼下李泰就在殿中,哪個傻子還能無動於衷,朝堂頓時又是統一的意見。
李世民無力的癱坐在龍椅之上,聽著堂下嘈雜的議論,求助般的眼神瞟向眾人。
“陛下。”李泰忽然站了出來,韋挺皺了皺眉,你上封奏折就夠了,再做就多餘了啊。
“青雀有何話說?”李世民一副期待的眼神。
“兒臣覺得,太子之罪,罪無可恕,然今日若殺太子,後世必謂陛下重法而輕骨肉。”
李世民忙點頭,等著李泰繼續,李泰卻緩緩退了迴去。
李世民頓感失望,望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腦中想著妹妹的病容,出列開口,
“太子雖悖逆,然陛下為其父,豈能不哀。
律法雖嚴,然父子之親,乃天性也,天家之親則更為難得,
太子已身染重疾,本已有死誌,其對朝廷已無大害,臣請貶太子為庶人,將其流放黔州,永不複用。
臣願以人頭擔保,太子必老死黔州,絕無異心!”
李世民剛要開口,魏征立馬反駁:“太子不死,若有人效仿又要如何?”
“太子謀反,亦是李元昌、侯君集之輩的教唆,臣不覺得太子乃是首惡。”
“你放屁,方才說了太子是首惡,你怎麽沒反駁?”
“你老糊塗,定是聽錯了......”
秦浩忍不住了,站出一步,大聲說道:“諸位,別吵了,
朝中有不少人都曾教導過太子,太子如今有了錯,難道諸位就不想想自己有沒有失職嗎?”
李世民盯著秦浩,心中有些感動,“秦浩,你繼續說,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好,今日臣也不說那些什麽之乎者也的,今個就說說心裏話吧,
禮記上說,父子之親,天性也,這句話說得非常好。
翻翻史書,當年的文景之治大家熟讀史書自然全都知曉,臨江王劉榮因罪被郅都逼死,孝景帝雖痛失愛子,可史書仍然稱讚孝景帝重法。
可諸位再看看那之後的七國之亂,諸王皆以清君側為名,生靈塗炭啊!
如今太子雖然悖逆,可這罪要說起來,陛下沒錯嗎?眾位大臣沒錯嗎?更何況還有李元昌等佞臣的蠱惑。
今兒個有些激動了,陛下還請恕罪啊!”
“秦浩,朕恕你無罪,你繼續說。”房玄齡也有些詫異的看著徒弟,沒理解秦浩為什麽這麽主動。
“好,陛下既然恕了我的罪,那我就掰扯掰扯,說說陛下的錯。”
堂上一片嘩然,李世民卻不以為意,壓了壓手。
“陛下打天下厲害,治理天下也厲害,可教育兒子的水平太差,我覺得賞賜的關係也不太大。
身體的殘疾若是發生在諸位的身上,或許還能是個勵誌的故事,
我就想問問諸位,一個瘸子皇帝走在你們前麵你們會不會在背後嘲笑?會嗎?
我覺得會,而且是一定,太子的大錯你們覺得是謀反,我倒不完全這麽認為,
太子的問題不在什麽爭寵,不在什麽擔憂,他是心理出了問題。
他每日都在疑神疑鬼,他需要的是關愛,需要的是照顧,需要的是解脫,
這時候和他說什麽瘸子也能當皇帝,是不是往他心口撒鹽?
審訊中太子說李元昌要獻毒酒給陛下,可太子沒同意,為什麽?
太子擔心陛下賞賜給娘娘,害死自己的母後,心中雖然想的是母親,但這不也是親情嗎?
事敗後,太子將金印還給了陛下,玉佩還給了娘娘,那個手爐是長樂送給太子的,他想要陪葬,
他並沒有泯滅親情,他心裏是惦念著不對他說教的人的,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他心中還有一絲良知,
可這時他身邊圍繞的全是勸他造反的佞臣,再加上他心理的問題,這還能有好?
等到腦袋一熱,做出了錯事,哪裏還有後悔的路可走,你們教誨人全是大道理,是,道理都是對的,
可對於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他能認同嗎?我覺得這樣做反而是火上澆油,隻會取得適得其反的結果。
若是有人能在他想不透的時候告訴他,我為什麽這樣做,他也就不會亂猜了,
他足疾複發的時候陪著他,不服那寒食散,他就不會錯亂,
沒有人送那個什麽稱心,他也不會心理扭曲,當然他自己肯定有錯,有大錯。
我想說的是,大家全都有錯,甚至有人還會落井下石,
殺一個人容易的很,但救一個人卻太難了!
咱們一張口就在朝堂上殺了一個親王和一個國公,難道還不夠?再誅殺個太子,豈不是要重蹈漢景帝的覆轍?”
說得有點口幹,眼睛望了眼高福,能不能弄杯茶來潤潤口,高福搖了搖頭,這個真沒有。
見全都傻愣愣的瞧著自己狂噴,歎了口氣,目光掃了眼李世民,見李世民已是滿臉的淚水,又長歎一聲,
“陛下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天下百姓都看做自己的子民,今日若殺親子以彰律法,他日何顏麵對列祖列宗於太廟?
諸位,我是個醫者,太子的身體本也不會長壽,而且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就全了陛下的親情,不行嗎?”
魏征嘴唇有點哆嗦,真幾能說,老夫服了。
韋挺出列正欲開口,秦浩直接打斷:“且慢!我還沒說完呢。
諸位不要忘了,皇後娘娘此刻正臥病在床,昨日我入宮醫治,娘娘咳血不止,卻仍在費力的為太子抄寫金剛經。”
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卷紙晃了晃,“看到了嗎?半個時辰,我就離開了半個時辰,娘娘一直寫一直寫,可卻隻寫出了不到二十個字!”
全場一片寂然,似有人抽泣的聲音,李世民雙手捂臉,再也控製不住,痛哭出聲。
秦浩掃視群臣,最後盯著褚遂良,提高了聲調,
“若諸位定要殺太子以立威,行,問問登善兄,他日史官會不會在史書上寫下這麽一行字,貞觀十年,君臣共弑儲君!”
-----------------
“你為何不去?!你是侍中!是當朝宰輔!連太極殿的門檻都邁不得嗎?!“
長廣的嘶吼裹著瓷盞的碎裂聲,發髻散亂,眼底燒著血絲。
楊師道脊背繃得筆直,喉結滾動著強咽下酸澀,
“夫人呐,陛下連你這當姐姐的磕頭都未鬆口,我去又能頂什麽用啊,這是謀反,我們也都在誅連之列啊…“
“你有什麽用!你有什麽用!“長廣雙拳不停的捶打著楊師道的肩膀,
“那日你為何不把我弄醒,我便是撞死在大殿上,也要向他問個明白!他怎麽就這麽狠的心呐!“
楊師道突然重重扇了自己一個耳光:“你以為我不悔麽?我悔的是沒能及時發現節兒的動向,沒能及時的阻止。
可他會聽我的話嗎?他一直瞧不起我,我又能怎麽辦呢?事已發生,現在想要補救已經晚了,我們還有豫之和斌兒啊!
你的身子若是倒下,我活著豈不是更痛苦!“
“我倒要看看,二郎會不會誅連他這個二姐!”
-----------------
魏征一退,群臣都有些啞火,無人主動跳出來與秦浩互噴,主要是感覺噴不過,
秦浩向魏征投去一個抱歉的眼神,魏征神色有些複雜。
“師父,別怪我,我也是沒法子,太子活不了多久,娘娘也......唉!”
房玄齡瞳孔微縮,這才理解了徒弟的意思,心中一歎,仿佛看到了李世民失控的一幕。
“朕為親情而違律法,朕會下罪己詔,向上天請示朕的罪過,此事就此議定,眾卿還有何事?”
說完抹了把眼淚,又看了眼秦浩,點了點頭。
高士廉歎了口氣,出列開口:“陛下,氏族誌臣已重新修訂完畢,臣......”
翻看著重新修訂的排名,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高福,給眾卿念念崔民幹的上書。”
“臣崔民幹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伏惟陛下膺圖禦宇,廓清環宇。臣叨蒙國恩,猥以閥閱虛聲,忝列朝班。比聞高士廉議修《氏族誌》,謬推臣居首列。
臣捫心自問,既無淮陰之智,又乏房杜之功,何敢妄忝?
況陛下以今日官爵定高下,實為至公之典。臣唯有兢兢履職,以報萬一,豈敢貪天之功?
伏乞聖鑒,使臣得免越俎之譏,實為萬幸。”
“眾位愛卿,崔民幹所言有理有節,頗慰朕心,薛萬淑病逝,任命崔民幹為幽州刺史,封博陵郡公。”
眾臣都有些尷尬,人家明明是懼怕你的淫威才上書的,不過得個郡公倒是讓人羨慕。
“士廉,剛才似是有話要說?”
“迴陛下,臣,臣想申請退休。”
李世民眼神頓時不善,什麽意思嘛,一言不合就要撂挑子?
“不允。”
“呃。”
“士廉身體康健,無病無災的,怎麽?是不想替朝廷出力了?”
高士廉退了迴去,口中嘟囔,說你又不聽,聽又不懂,懂又不做,做你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改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說,要我怎麽辦?
溫彥博頗有些猶豫,想了想還是站出列:“陛下,臣想申請退休。臣已上過奏折,可皇後身體有恙,一直未有批複,臣這身子確實不行了。”
眾臣都有些佩服溫彥博的頭鐵,看看這風骨,堪比魏征了吧。
李世民這迴卻沒有詫異,緩緩點了點頭,歎道:“朕早就從太醫署見過愛卿的報告了,
唉,朕是真心舍不得,可也知道這兩年愛卿都是在強撐,罷了,朕不想再讓玄胤卒於任上的一幕發生,朕準了。”
“臣,謝陛下。”
“傳旨,賜溫彥博為特進,免於朝事,仍可參政。升高士廉接任右仆射之職,封申國公。
楊師道以情亂法,違犯宮中禁忌,貶為吏部尚書,魏征暫代主持門下省事務。”
高士廉一愣,扭頭看了眼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心中倒是一喜,衝著舅舅點了點頭。
“臣,謝陛下隆恩。”
李世民看著高士廉的樣子,有些好笑:“朕委以重任,萬不可再輕言退休了?”
“臣,錯了。”
魏征有些不爽,好不容易給老子省出了時間,現在又給喊迴來是啥意思嘛,那我就有話要說。
“陛下,秦浩隻身平叛齊州叛亂,東宮又救陛下脫險,皆為大功,怎麽遲遲不見封賞?”
李世民望著魏征有些牙疼,看了眼秦浩,感到頭疼,唉心怎麽也疼了!
“授秦浩鎮軍大將軍、賜勳柱國。”
秦浩連忙出列:“陛下,臣還年輕,便還用之前的方式賞賜臣吧。”
李世民咧了咧嘴,朕話都說出口了,你他娘的不早點說!
眾臣此刻再不沉默,眼下李泰就在殿中,哪個傻子還能無動於衷,朝堂頓時又是統一的意見。
李世民無力的癱坐在龍椅之上,聽著堂下嘈雜的議論,求助般的眼神瞟向眾人。
“陛下。”李泰忽然站了出來,韋挺皺了皺眉,你上封奏折就夠了,再做就多餘了啊。
“青雀有何話說?”李世民一副期待的眼神。
“兒臣覺得,太子之罪,罪無可恕,然今日若殺太子,後世必謂陛下重法而輕骨肉。”
李世民忙點頭,等著李泰繼續,李泰卻緩緩退了迴去。
李世民頓感失望,望向長孫無忌,長孫無忌腦中想著妹妹的病容,出列開口,
“太子雖悖逆,然陛下為其父,豈能不哀。
律法雖嚴,然父子之親,乃天性也,天家之親則更為難得,
太子已身染重疾,本已有死誌,其對朝廷已無大害,臣請貶太子為庶人,將其流放黔州,永不複用。
臣願以人頭擔保,太子必老死黔州,絕無異心!”
李世民剛要開口,魏征立馬反駁:“太子不死,若有人效仿又要如何?”
“太子謀反,亦是李元昌、侯君集之輩的教唆,臣不覺得太子乃是首惡。”
“你放屁,方才說了太子是首惡,你怎麽沒反駁?”
“你老糊塗,定是聽錯了......”
秦浩忍不住了,站出一步,大聲說道:“諸位,別吵了,
朝中有不少人都曾教導過太子,太子如今有了錯,難道諸位就不想想自己有沒有失職嗎?”
李世民盯著秦浩,心中有些感動,“秦浩,你繼續說,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好,今日臣也不說那些什麽之乎者也的,今個就說說心裏話吧,
禮記上說,父子之親,天性也,這句話說得非常好。
翻翻史書,當年的文景之治大家熟讀史書自然全都知曉,臨江王劉榮因罪被郅都逼死,孝景帝雖痛失愛子,可史書仍然稱讚孝景帝重法。
可諸位再看看那之後的七國之亂,諸王皆以清君側為名,生靈塗炭啊!
如今太子雖然悖逆,可這罪要說起來,陛下沒錯嗎?眾位大臣沒錯嗎?更何況還有李元昌等佞臣的蠱惑。
今兒個有些激動了,陛下還請恕罪啊!”
“秦浩,朕恕你無罪,你繼續說。”房玄齡也有些詫異的看著徒弟,沒理解秦浩為什麽這麽主動。
“好,陛下既然恕了我的罪,那我就掰扯掰扯,說說陛下的錯。”
堂上一片嘩然,李世民卻不以為意,壓了壓手。
“陛下打天下厲害,治理天下也厲害,可教育兒子的水平太差,我覺得賞賜的關係也不太大。
身體的殘疾若是發生在諸位的身上,或許還能是個勵誌的故事,
我就想問問諸位,一個瘸子皇帝走在你們前麵你們會不會在背後嘲笑?會嗎?
我覺得會,而且是一定,太子的大錯你們覺得是謀反,我倒不完全這麽認為,
太子的問題不在什麽爭寵,不在什麽擔憂,他是心理出了問題。
他每日都在疑神疑鬼,他需要的是關愛,需要的是照顧,需要的是解脫,
這時候和他說什麽瘸子也能當皇帝,是不是往他心口撒鹽?
審訊中太子說李元昌要獻毒酒給陛下,可太子沒同意,為什麽?
太子擔心陛下賞賜給娘娘,害死自己的母後,心中雖然想的是母親,但這不也是親情嗎?
事敗後,太子將金印還給了陛下,玉佩還給了娘娘,那個手爐是長樂送給太子的,他想要陪葬,
他並沒有泯滅親情,他心裏是惦念著不對他說教的人的,這說明了什麽?說明他心中還有一絲良知,
可這時他身邊圍繞的全是勸他造反的佞臣,再加上他心理的問題,這還能有好?
等到腦袋一熱,做出了錯事,哪裏還有後悔的路可走,你們教誨人全是大道理,是,道理都是對的,
可對於一個心理有問題的人,他能認同嗎?我覺得這樣做反而是火上澆油,隻會取得適得其反的結果。
若是有人能在他想不透的時候告訴他,我為什麽這樣做,他也就不會亂猜了,
他足疾複發的時候陪著他,不服那寒食散,他就不會錯亂,
沒有人送那個什麽稱心,他也不會心理扭曲,當然他自己肯定有錯,有大錯。
我想說的是,大家全都有錯,甚至有人還會落井下石,
殺一個人容易的很,但救一個人卻太難了!
咱們一張口就在朝堂上殺了一個親王和一個國公,難道還不夠?再誅殺個太子,豈不是要重蹈漢景帝的覆轍?”
說得有點口幹,眼睛望了眼高福,能不能弄杯茶來潤潤口,高福搖了搖頭,這個真沒有。
見全都傻愣愣的瞧著自己狂噴,歎了口氣,目光掃了眼李世民,見李世民已是滿臉的淚水,又長歎一聲,
“陛下曾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把天下百姓都看做自己的子民,今日若殺親子以彰律法,他日何顏麵對列祖列宗於太廟?
諸位,我是個醫者,太子的身體本也不會長壽,而且還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就全了陛下的親情,不行嗎?”
魏征嘴唇有點哆嗦,真幾能說,老夫服了。
韋挺出列正欲開口,秦浩直接打斷:“且慢!我還沒說完呢。
諸位不要忘了,皇後娘娘此刻正臥病在床,昨日我入宮醫治,娘娘咳血不止,卻仍在費力的為太子抄寫金剛經。”
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卷紙晃了晃,“看到了嗎?半個時辰,我就離開了半個時辰,娘娘一直寫一直寫,可卻隻寫出了不到二十個字!”
全場一片寂然,似有人抽泣的聲音,李世民雙手捂臉,再也控製不住,痛哭出聲。
秦浩掃視群臣,最後盯著褚遂良,提高了聲調,
“若諸位定要殺太子以立威,行,問問登善兄,他日史官會不會在史書上寫下這麽一行字,貞觀十年,君臣共弑儲君!”
-----------------
“你為何不去?!你是侍中!是當朝宰輔!連太極殿的門檻都邁不得嗎?!“
長廣的嘶吼裹著瓷盞的碎裂聲,發髻散亂,眼底燒著血絲。
楊師道脊背繃得筆直,喉結滾動著強咽下酸澀,
“夫人呐,陛下連你這當姐姐的磕頭都未鬆口,我去又能頂什麽用啊,這是謀反,我們也都在誅連之列啊…“
“你有什麽用!你有什麽用!“長廣雙拳不停的捶打著楊師道的肩膀,
“那日你為何不把我弄醒,我便是撞死在大殿上,也要向他問個明白!他怎麽就這麽狠的心呐!“
楊師道突然重重扇了自己一個耳光:“你以為我不悔麽?我悔的是沒能及時發現節兒的動向,沒能及時的阻止。
可他會聽我的話嗎?他一直瞧不起我,我又能怎麽辦呢?事已發生,現在想要補救已經晚了,我們還有豫之和斌兒啊!
你的身子若是倒下,我活著豈不是更痛苦!“
“我倒要看看,二郎會不會誅連他這個二姐!”
-----------------
魏征一退,群臣都有些啞火,無人主動跳出來與秦浩互噴,主要是感覺噴不過,
秦浩向魏征投去一個抱歉的眼神,魏征神色有些複雜。
“師父,別怪我,我也是沒法子,太子活不了多久,娘娘也......唉!”
房玄齡瞳孔微縮,這才理解了徒弟的意思,心中一歎,仿佛看到了李世民失控的一幕。
“朕為親情而違律法,朕會下罪己詔,向上天請示朕的罪過,此事就此議定,眾卿還有何事?”
說完抹了把眼淚,又看了眼秦浩,點了點頭。
高士廉歎了口氣,出列開口:“陛下,氏族誌臣已重新修訂完畢,臣......”
翻看著重新修訂的排名,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高福,給眾卿念念崔民幹的上書。”
“臣崔民幹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伏惟陛下膺圖禦宇,廓清環宇。臣叨蒙國恩,猥以閥閱虛聲,忝列朝班。比聞高士廉議修《氏族誌》,謬推臣居首列。
臣捫心自問,既無淮陰之智,又乏房杜之功,何敢妄忝?
況陛下以今日官爵定高下,實為至公之典。臣唯有兢兢履職,以報萬一,豈敢貪天之功?
伏乞聖鑒,使臣得免越俎之譏,實為萬幸。”
“眾位愛卿,崔民幹所言有理有節,頗慰朕心,薛萬淑病逝,任命崔民幹為幽州刺史,封博陵郡公。”
眾臣都有些尷尬,人家明明是懼怕你的淫威才上書的,不過得個郡公倒是讓人羨慕。
“士廉,剛才似是有話要說?”
“迴陛下,臣,臣想申請退休。”
李世民眼神頓時不善,什麽意思嘛,一言不合就要撂挑子?
“不允。”
“呃。”
“士廉身體康健,無病無災的,怎麽?是不想替朝廷出力了?”
高士廉退了迴去,口中嘟囔,說你又不聽,聽又不懂,懂又不做,做你又做錯,錯又不認,認又不改,改你又不服,不服你又不說,要我怎麽辦?
溫彥博頗有些猶豫,想了想還是站出列:“陛下,臣想申請退休。臣已上過奏折,可皇後身體有恙,一直未有批複,臣這身子確實不行了。”
眾臣都有些佩服溫彥博的頭鐵,看看這風骨,堪比魏征了吧。
李世民這迴卻沒有詫異,緩緩點了點頭,歎道:“朕早就從太醫署見過愛卿的報告了,
唉,朕是真心舍不得,可也知道這兩年愛卿都是在強撐,罷了,朕不想再讓玄胤卒於任上的一幕發生,朕準了。”
“臣,謝陛下。”
“傳旨,賜溫彥博為特進,免於朝事,仍可參政。升高士廉接任右仆射之職,封申國公。
楊師道以情亂法,違犯宮中禁忌,貶為吏部尚書,魏征暫代主持門下省事務。”
高士廉一愣,扭頭看了眼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心中倒是一喜,衝著舅舅點了點頭。
“臣,謝陛下隆恩。”
李世民看著高士廉的樣子,有些好笑:“朕委以重任,萬不可再輕言退休了?”
“臣,錯了。”
魏征有些不爽,好不容易給老子省出了時間,現在又給喊迴來是啥意思嘛,那我就有話要說。
“陛下,秦浩隻身平叛齊州叛亂,東宮又救陛下脫險,皆為大功,怎麽遲遲不見封賞?”
李世民望著魏征有些牙疼,看了眼秦浩,感到頭疼,唉心怎麽也疼了!
“授秦浩鎮軍大將軍、賜勳柱國。”
秦浩連忙出列:“陛下,臣還年輕,便還用之前的方式賞賜臣吧。”
李世民咧了咧嘴,朕話都說出口了,你他娘的不早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