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君,我覺得我會和母後一樣,陪不了你多久的,這可能也是我的命。”
“麗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想知道嗎?”
長樂眼神一閃,聲音急切:“是關於我的嗎?”
秦浩微微頷首:“麗質,記得以前我和你說過你的劫數嗎?”
長樂忙不迭點頭:“記得,夫君說我生阿元阿月時是一劫,可是我安然度過了。”
“是的,你二十三歲我發明了輸血法讓你度過了一劫,你下一個劫數是在貞觀十七年八月初十,記住這個日子。”
長樂渾身一震:“夫君是說我會在那時離夫君而去嗎?”
秦浩搖了搖頭:“你已經離我而去一迴了,可是如今你不還好好站在我的身邊嗎?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改變不了天命,那便由你自己改,聽懂了嗎?
我不想失去你,如果你也不想失去我,便勇敢的麵對它,避開所有的隱患,因為我不相信你會因為疾病而出現意外,
就像娘娘一樣,兩次謀反一次刺殺生生的將娘娘從我的手中奪走,你可知我的心中是多麽的震撼嗎?”
長樂身子顫抖,軟倒在秦浩的懷中:“夫君,你難道知道母後的大限,所以一直滯留長安,便是為了讓母後活下來嗎?”
秦浩眼眶濕潤:“可惜我始終沒能成功,我沒能戰勝老天。所以我突然想要告訴你真相,讓你勇敢起來,自己麵對。”
長樂緊緊抱住秦浩,低聲抽泣:“我不想讓阿元阿月沒有娘親,更舍不得夫君。”
秦浩扳著長樂的肩膀,無比鄭重:“讓自己好起來,給夫君我再生幾個孩子,這是夫君給你的命令,知道嗎?”
長樂重重點頭:“恩,我要強迫自己多吃些,盡快恢複健康,夫君別嫌棄我胖了便好!”
“傻妹子,胖些沒關係的,夫君的喜好你還不清楚嗎?”
長樂嘟起小嘴:“哼,如何不知道,不就是青蓮那般的嗎?父皇新給的封賞你打算給誰呀?”
秦浩嘴角扯了扯:“她們如今好像也不是太在乎了吧?”
長樂撇嘴道:“怎麽不在乎,隻是藏在心裏罷了,更主要是你沒有區別對待她們。”
捏了捏長樂的小臉:“看,這才是我的麗質大婦,等你心情好些,夫君把時間都留給你,定讓你得償所願。”
長樂歎了口氣:“再給我些時間吧!”
“那是自然,夫君怎麽會強迫夫人呢?看她們誰先生下子嗣便給誰吧,一切都由夫人做主便是。”
吧唧,“夫君,你真好,這是我獎賞夫君的。”
-----------------
兵器廠,秦浩檢查著裝備的研發,搖了搖頭:“老劉啊,聽說蘇烈獎賞給了你兩個突厥美人,你這是不是沉迷美色之中了啊!”
劉能老臉通紅:“駙馬,你,你別冤枉人,那兩個女子我都沒,碰過的!”
“你看你又磕巴了,是不是說謊了,你這是碰過還是沒碰過啊,這語句斷的也是真夠可以的。”
“駙馬就別打趣老漢了,婆娘說了得先過了她那一關才允我......唉,非要和段夫人學,
可駙馬也知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老漢我如何能和駙馬比,即便打發了她,也有心無力了。”
“不是,你等會,曇娘的事你們怎麽知道的?哪個混蛋給老子傳出去了?”
劉能眨了眨眼睛,娘了個腿的,說禿嚕嘴了,有些訕笑道:“嗬嗬,駙馬別說是我說的啊!”
“恩,你說,我給你保密,若是敢騙我,下場你知道的......”
“別別,老漢我什麽時候瞞過駙馬呀,是有迴打麻將,馮夫人不小心透露出來的。”
秦浩吐出一口氣,完蛋玩意,妥妥的家醜外揚啊!
“行了,這事先翻過去,孫神醫的書還用嗎?不用的話便還給我,另外一定要保密,你的婆娘也不成,知道嗎?”
“哎,駙馬放心,蘇將軍說了,我直到死也不能出莊子一步,需要啥就說話。”
“嗬嗬,也沒那麽誇張,到莊子口朝門外看兩眼還是可以的,這個弩的改造得加快啊,至少得增加使用次數知道嗎?
如果你覺得不能勝任,我就交給王闖了。”
“能能能,俺叫劉能啊,有啥不能的。”
馬周來到近前,小聲耳語了幾句,秦浩隨著馬周來到廠房外,
“君買送迴來的?這小子頭腦可以啊!那便趕緊接收了,等等,索性直接招親得了,也懶得分配住處了,
隻要夠上床歲數的都給配出去,按軍功和日常訓練的成績來啊!記著,混著搭配,醜的優先啊!
大唐的女子配突厥兵,這樣生個兒子,基本也就徹底斷了什麽念想了。”
“嗬嗬,成,正則這法子好,有些想納小妾的怎麽答複?”
“納個屁,沒子嗣的、訓練成績又好的才能考慮,其他的免談,剩的越長越好看,也浪費不了多少糧食不是?”
“嘿嘿嘿!高句麗那邊送來了幾十名美人,正則你看?”
“賓王啊,嫂子同意了?”
“唉,王媼主動提的,這不兩個女兒了,她又年歲大了,怕斷了後。”
“那大婦都開了口,這點麵子肯定得給啊,你讓嫂子親自去挑,她肯定挑屁股大的。”
“我倒是不挑啊!”
“那是,你倒是得能挑!”
-----------------
兩儀殿,李世民指尖叩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折,腦海中的幾個小人揮舞著刀劍。
李泰踏入殿中,腳步雖然沉穩,眼神中卻難掩激動,
腰間故意讓那枚刻著泰安萬民的羊脂玉佩碰出脆響,伏地行禮,
“兒臣叩見父皇!兒臣新得隴右進獻的冬菊,特為父皇煎了醒神湯,這是兒臣最近練習的書法請父皇指點。“
放上一張謄抄工整的孝經箋紙,字跡刻意模仿著李世民年輕時的飛白。
李世民望著李泰低垂的睫毛,忽然想起承乾八歲那年捧著尚書磕磕絆絆來問策的模樣。
“青雀,當下太子之位空缺,朝堂人心浮動。你向來聰慧,說說,誰能擔此重任?”
李泰心中一凜,連忙起身,向前兩步,拱手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儲君之位,需德才兼備者擔當。
兒臣隨大哥處理奏折之時,便殫精竭慮,不敢有絲毫懈怠,一心隻為大唐社稷著想。
論才學與謀略,兒臣自問不輸給任何人。這些年,兒臣主持編纂《括地誌》,對天下地理民情了若指掌;
多年忙於朝廷教化,亦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世民雙手交疊,目光如電:“這些朕都知曉。
但身為儲君,不僅要有治國之才,更需有容人之量,能維係皇室和睦。你對幾位兄弟,又是何態度?”
李泰心中一動,撲通一聲跪地,聲淚俱下:“父皇,兒臣對兄弟們向來敬愛有加。
若有幸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兒臣向父皇起誓,定會善待他們。
兒臣甚至已決定,待百年之後,必先殺親子,將皇位傳給稚奴,
絕不讓皇室因爭權奪利而流血,定要保我大唐皇室和睦,江山永固!”
李世民聽聞,原本冷峻的麵龐瞬間舒展,眼中滿是欣慰,
快步走下龍椅,親手將李泰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開懷大笑,
“青雀,難得你有這份心思!既能心係江山社稷,又能顧全兄弟情義,實乃我大唐之幸!”
李泰心中一暖,抬頭望向李世民:“父皇,兒臣對父皇一片赤誠,願為父皇分憂,
兒臣深知,隻有皇室團結,大唐才能繁榮昌盛。兒臣願以性命擔保,絕不食言。”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青雀,你的心意朕已明白,若你母後在天有靈,也會高興的。
此事朕會細細考量,你且先迴去,靜候消息。”
恭敬叩拜後,李泰緩緩退出大殿,手心早已被汗水濕透,心中卻滿是期待。
殿內,李世民的笑聲仍在迴蕩,“高福,傳左右仆射、齊國公、鄭國公、英國公進宮議儲。”
-----------------
李泰在書房來迴踱步,臉上難掩興奮之色,一見韋挺進來,甚是得意,
“子正來得正好,今日我按你的安排去給父皇進獻菊茶和孝經,父皇竟當麵問起儲君之事,我在父皇麵前一番陳詞,父皇甚是滿意!”
韋挺拱手施禮,見李泰滿臉喜氣,心中不禁一緊:“魏王,您與陛下說了什麽?”
李泰眉飛色舞,將在兩儀殿與李世民的對話,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尤其提到殺子傳位給晉王的言論時,更是得意洋洋。
韋挺聽完,臉色瞬間煞白,雙眼圓睜,身子晃了晃,差點站立不穩。
“魏王呀,您怎麽能說出這般話呀!”說罷仰天長歎,雙手狠狠拍打著自己的額頭,
“我竟沒能及時提醒魏王,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李泰笑容一僵,不解地看著韋挺:“子正,何出此言啊?父皇聽後明明十分欣慰呀。”
韋挺快步走到李泰身邊,神色凝重:“魏王,陛下何等英明,如今隻是沉浸其中,尚未反應過來,
待眾臣一提醒,魏王再無機會了,父子兄弟間權力爭奪,向來殘酷。
您此番的表態,看似大度,實則是犯了大忌。陛下定然會想,您連親子都能舍棄,還有什麽事做不出來?
再者,您將傳位晉王掛在嘴邊,無疑是在提醒陛下,晉王對您有威脅,這豈不是自掘墳墓?”
李泰臉色驟變,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聲音也微微顫抖:“子正,依你之見,如今該如何是好?”
韋挺來迴踱步,沉思片刻後說道:“魏王,事已至此,唯有先穩住局麵。
陛下若有讓您離京赴任的消息,切莫猶豫,應立刻請旨,隻求每年能迴京祭奠母後、看望父皇,
除此之外,不可多言。隻要留得機會,便有轉機。”
李泰握緊拳頭,後悔不已:“子正,都怪我一時衝動,終是功虧一簣啊。”
韋挺滿臉苦澀,頗為無奈:“魏王,事未塵埃落定,切不可自亂陣腳。咱們暫且蟄伏,等待時機吧。”
-----------------
“諸位愛卿,召你們前來,是為立儲之事。
方才青雀在朕麵前表示,若能被立為太子,日後會殺子傳位給晉王。
朕想聽聽,你們對此事的看法。”
長孫無忌萬分詫異,言辭堅決:“陛下啊,魏王這番話看似大度,實則暗藏心機。
為謀取太子之位,竟能說出殺子這般殘忍之言,獸雖猛鷙,猶不噬雛,如此心性,怎堪托付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眉頭微皺,有些不悅:“輔機,青雀此舉也是為了皇室和睦,避免兄弟相爭,你為何要惡意揣測?”
魏征目光如炬,高聲諫言:“陛下,臣以為司空所言極是。
君者,應以仁為本,以善治國。魏王輕易說出殺子傳位的話,可見其內心功利,毫無仁愛之心。
若讓這樣的人登上皇位,大唐恐將陷入危機。”
李世民臉色一沉,目光如電,掃向魏征:“玄成,你向來直言敢諫,朕敬重你。但此次,你是不是太過偏激了?”
房玄齡見狀,連忙打圓場:“陛下息怒。諸臣都是心係大唐,才各抒己見。依臣之見,立儲乃國之大事,需從長計議,不可倉促決定。”
李積抱拳:“陛下,臣常年在外征戰,對朝堂之事了解不多。
但臣以為,太子之位關係重大,應選一位能服眾的皇子。
晉王生性溫和,素有賢名,或許更適合。”
李世民的臉色愈發陰沉,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
“你們都認為青雀不合適,那在你們眼中,朕是昏庸之君,連太子都選不好嗎?”
高士廉語氣恭敬:“陛下聖明,臣等絕無此意。隻是立儲之事關乎大唐的興衰存亡,臣等不敢有絲毫懈怠。
臣以為,應綜合考量皇子們的品德、才能和威望,才能做出最妥當的決定。”
李世民停下腳步,重重地歎了口氣,重新坐迴龍椅,神色疲憊,
“朕明白你們的苦心。隻是青雀自幼聰慧,朕對他寄予厚望,實在不忍心放棄。”
眾人沉默之際,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一旁默默站立的褚遂良身上:“登善,你一直旁觀,說說你的看法。”
褚遂良上前,躬身行禮:“陛下試想,若魏王得立,豈能容晉王與廢太子安在?
陛下試觀玄武門舊事,便知骨肉相殘之禍必重演!”
李世民頓時心神一震,內心隱隱作痛。
“臣以為太子乃國之根本,其人選必須慎之又慎。
魏王的話雖看似慷慨,但背後的動機令人懷疑。
晉王仁孝之名遠播,由他繼承大統,既能穩定朝堂,又能安撫民心,況立晉王則皇子皆安。”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李世民揉了揉酸澀的雙眼,內心有些難過:“高福,宣晉王至甘露殿,朕有話問他。”
不多時,李治匆匆趕來,踏入殿內,恭敬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李治起身,目光柔和帶著審視:“聽聞你近日在研習《帝範》,可有心得?”
李治微微頷首,神色認真:“迴稟父皇,兒臣日夜誦讀帝範,深知其中治國理政的道理,時刻不敢懈怠。”
李世民目光一亮,指了指案幾上的筆墨紙硯:“既如此,你且默寫一段,讓朕看看。”
李治快步走到案前,穩穩拿起毛筆,蘸墨後開始書寫。
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李世民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緊緊盯著李治的一舉一動。
當李治寫完最後一個字,李世民走上前,逐行查看。
突然目光停留在“撫民以靜”四字上,眉頭瞬間皺起,靜字的橫筆竟被遺漏。
李世民心中一動,表麵不動聲色:“稚奴,這撫民以靜乃是治國的重要理念,你怎會遺漏筆畫?”
李治臉色微微一紅,低頭說道:“兒臣一時疏忽,還望父皇恕罪。”
凝視著李治,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此子果然仁弱,連書寫都如此粗心,
不過,或許正因如此,才能避免皇室內部的紛爭吧。?況有輔機和懋功在旁輔佐,倒也無憂。
想到此處,李世民微微點頭:“罷了,你年紀尚輕,往後多加注意便是。天色已晚,先迴去吧。”
李治再次行禮,緩緩退出甘露殿。望著李治離去的背影,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太極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
李世民高坐龍椅,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聲音洪亮:“朕決定,即日起命晉王監國,望諸卿全力輔佐,共保大唐昌盛。”
“麗質,我告訴你一個秘密,你想知道嗎?”
長樂眼神一閃,聲音急切:“是關於我的嗎?”
秦浩微微頷首:“麗質,記得以前我和你說過你的劫數嗎?”
長樂忙不迭點頭:“記得,夫君說我生阿元阿月時是一劫,可是我安然度過了。”
“是的,你二十三歲我發明了輸血法讓你度過了一劫,你下一個劫數是在貞觀十七年八月初十,記住這個日子。”
長樂渾身一震:“夫君是說我會在那時離夫君而去嗎?”
秦浩搖了搖頭:“你已經離我而去一迴了,可是如今你不還好好站在我的身邊嗎?
我想說的是,如果我改變不了天命,那便由你自己改,聽懂了嗎?
我不想失去你,如果你也不想失去我,便勇敢的麵對它,避開所有的隱患,因為我不相信你會因為疾病而出現意外,
就像娘娘一樣,兩次謀反一次刺殺生生的將娘娘從我的手中奪走,你可知我的心中是多麽的震撼嗎?”
長樂身子顫抖,軟倒在秦浩的懷中:“夫君,你難道知道母後的大限,所以一直滯留長安,便是為了讓母後活下來嗎?”
秦浩眼眶濕潤:“可惜我始終沒能成功,我沒能戰勝老天。所以我突然想要告訴你真相,讓你勇敢起來,自己麵對。”
長樂緊緊抱住秦浩,低聲抽泣:“我不想讓阿元阿月沒有娘親,更舍不得夫君。”
秦浩扳著長樂的肩膀,無比鄭重:“讓自己好起來,給夫君我再生幾個孩子,這是夫君給你的命令,知道嗎?”
長樂重重點頭:“恩,我要強迫自己多吃些,盡快恢複健康,夫君別嫌棄我胖了便好!”
“傻妹子,胖些沒關係的,夫君的喜好你還不清楚嗎?”
長樂嘟起小嘴:“哼,如何不知道,不就是青蓮那般的嗎?父皇新給的封賞你打算給誰呀?”
秦浩嘴角扯了扯:“她們如今好像也不是太在乎了吧?”
長樂撇嘴道:“怎麽不在乎,隻是藏在心裏罷了,更主要是你沒有區別對待她們。”
捏了捏長樂的小臉:“看,這才是我的麗質大婦,等你心情好些,夫君把時間都留給你,定讓你得償所願。”
長樂歎了口氣:“再給我些時間吧!”
“那是自然,夫君怎麽會強迫夫人呢?看她們誰先生下子嗣便給誰吧,一切都由夫人做主便是。”
吧唧,“夫君,你真好,這是我獎賞夫君的。”
-----------------
兵器廠,秦浩檢查著裝備的研發,搖了搖頭:“老劉啊,聽說蘇烈獎賞給了你兩個突厥美人,你這是不是沉迷美色之中了啊!”
劉能老臉通紅:“駙馬,你,你別冤枉人,那兩個女子我都沒,碰過的!”
“你看你又磕巴了,是不是說謊了,你這是碰過還是沒碰過啊,這語句斷的也是真夠可以的。”
“駙馬就別打趣老漢了,婆娘說了得先過了她那一關才允我......唉,非要和段夫人學,
可駙馬也知道,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老漢我如何能和駙馬比,即便打發了她,也有心無力了。”
“不是,你等會,曇娘的事你們怎麽知道的?哪個混蛋給老子傳出去了?”
劉能眨了眨眼睛,娘了個腿的,說禿嚕嘴了,有些訕笑道:“嗬嗬,駙馬別說是我說的啊!”
“恩,你說,我給你保密,若是敢騙我,下場你知道的......”
“別別,老漢我什麽時候瞞過駙馬呀,是有迴打麻將,馮夫人不小心透露出來的。”
秦浩吐出一口氣,完蛋玩意,妥妥的家醜外揚啊!
“行了,這事先翻過去,孫神醫的書還用嗎?不用的話便還給我,另外一定要保密,你的婆娘也不成,知道嗎?”
“哎,駙馬放心,蘇將軍說了,我直到死也不能出莊子一步,需要啥就說話。”
“嗬嗬,也沒那麽誇張,到莊子口朝門外看兩眼還是可以的,這個弩的改造得加快啊,至少得增加使用次數知道嗎?
如果你覺得不能勝任,我就交給王闖了。”
“能能能,俺叫劉能啊,有啥不能的。”
馬周來到近前,小聲耳語了幾句,秦浩隨著馬周來到廠房外,
“君買送迴來的?這小子頭腦可以啊!那便趕緊接收了,等等,索性直接招親得了,也懶得分配住處了,
隻要夠上床歲數的都給配出去,按軍功和日常訓練的成績來啊!記著,混著搭配,醜的優先啊!
大唐的女子配突厥兵,這樣生個兒子,基本也就徹底斷了什麽念想了。”
“嗬嗬,成,正則這法子好,有些想納小妾的怎麽答複?”
“納個屁,沒子嗣的、訓練成績又好的才能考慮,其他的免談,剩的越長越好看,也浪費不了多少糧食不是?”
“嘿嘿嘿!高句麗那邊送來了幾十名美人,正則你看?”
“賓王啊,嫂子同意了?”
“唉,王媼主動提的,這不兩個女兒了,她又年歲大了,怕斷了後。”
“那大婦都開了口,這點麵子肯定得給啊,你讓嫂子親自去挑,她肯定挑屁股大的。”
“我倒是不挑啊!”
“那是,你倒是得能挑!”
-----------------
兩儀殿,李世民指尖叩著案頭堆積如山的奏折,腦海中的幾個小人揮舞著刀劍。
李泰踏入殿中,腳步雖然沉穩,眼神中卻難掩激動,
腰間故意讓那枚刻著泰安萬民的羊脂玉佩碰出脆響,伏地行禮,
“兒臣叩見父皇!兒臣新得隴右進獻的冬菊,特為父皇煎了醒神湯,這是兒臣最近練習的書法請父皇指點。“
放上一張謄抄工整的孝經箋紙,字跡刻意模仿著李世民年輕時的飛白。
李世民望著李泰低垂的睫毛,忽然想起承乾八歲那年捧著尚書磕磕絆絆來問策的模樣。
“青雀,當下太子之位空缺,朝堂人心浮動。你向來聰慧,說說,誰能擔此重任?”
李泰心中一凜,連忙起身,向前兩步,拱手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儲君之位,需德才兼備者擔當。
兒臣隨大哥處理奏折之時,便殫精竭慮,不敢有絲毫懈怠,一心隻為大唐社稷著想。
論才學與謀略,兒臣自問不輸給任何人。這些年,兒臣主持編纂《括地誌》,對天下地理民情了若指掌;
多年忙於朝廷教化,亦是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懈怠。”
李世民雙手交疊,目光如電:“這些朕都知曉。
但身為儲君,不僅要有治國之才,更需有容人之量,能維係皇室和睦。你對幾位兄弟,又是何態度?”
李泰心中一動,撲通一聲跪地,聲淚俱下:“父皇,兒臣對兄弟們向來敬愛有加。
若有幸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兒臣向父皇起誓,定會善待他們。
兒臣甚至已決定,待百年之後,必先殺親子,將皇位傳給稚奴,
絕不讓皇室因爭權奪利而流血,定要保我大唐皇室和睦,江山永固!”
李世民聽聞,原本冷峻的麵龐瞬間舒展,眼中滿是欣慰,
快步走下龍椅,親手將李泰扶起,拍了拍他的肩膀,開懷大笑,
“青雀,難得你有這份心思!既能心係江山社稷,又能顧全兄弟情義,實乃我大唐之幸!”
李泰心中一暖,抬頭望向李世民:“父皇,兒臣對父皇一片赤誠,願為父皇分憂,
兒臣深知,隻有皇室團結,大唐才能繁榮昌盛。兒臣願以性命擔保,絕不食言。”
李世民滿意地點點頭,目光深邃地望向殿外:“青雀,你的心意朕已明白,若你母後在天有靈,也會高興的。
此事朕會細細考量,你且先迴去,靜候消息。”
恭敬叩拜後,李泰緩緩退出大殿,手心早已被汗水濕透,心中卻滿是期待。
殿內,李世民的笑聲仍在迴蕩,“高福,傳左右仆射、齊國公、鄭國公、英國公進宮議儲。”
-----------------
李泰在書房來迴踱步,臉上難掩興奮之色,一見韋挺進來,甚是得意,
“子正來得正好,今日我按你的安排去給父皇進獻菊茶和孝經,父皇竟當麵問起儲君之事,我在父皇麵前一番陳詞,父皇甚是滿意!”
韋挺拱手施禮,見李泰滿臉喜氣,心中不禁一緊:“魏王,您與陛下說了什麽?”
李泰眉飛色舞,將在兩儀殿與李世民的對話,一五一十地講述了一遍,尤其提到殺子傳位給晉王的言論時,更是得意洋洋。
韋挺聽完,臉色瞬間煞白,雙眼圓睜,身子晃了晃,差點站立不穩。
“魏王呀,您怎麽能說出這般話呀!”說罷仰天長歎,雙手狠狠拍打著自己的額頭,
“我竟沒能及時提醒魏王,這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
李泰笑容一僵,不解地看著韋挺:“子正,何出此言啊?父皇聽後明明十分欣慰呀。”
韋挺快步走到李泰身邊,神色凝重:“魏王,陛下何等英明,如今隻是沉浸其中,尚未反應過來,
待眾臣一提醒,魏王再無機會了,父子兄弟間權力爭奪,向來殘酷。
您此番的表態,看似大度,實則是犯了大忌。陛下定然會想,您連親子都能舍棄,還有什麽事做不出來?
再者,您將傳位晉王掛在嘴邊,無疑是在提醒陛下,晉王對您有威脅,這豈不是自掘墳墓?”
李泰臉色驟變,額頭冒出細密的汗珠,聲音也微微顫抖:“子正,依你之見,如今該如何是好?”
韋挺來迴踱步,沉思片刻後說道:“魏王,事已至此,唯有先穩住局麵。
陛下若有讓您離京赴任的消息,切莫猶豫,應立刻請旨,隻求每年能迴京祭奠母後、看望父皇,
除此之外,不可多言。隻要留得機會,便有轉機。”
李泰握緊拳頭,後悔不已:“子正,都怪我一時衝動,終是功虧一簣啊。”
韋挺滿臉苦澀,頗為無奈:“魏王,事未塵埃落定,切不可自亂陣腳。咱們暫且蟄伏,等待時機吧。”
-----------------
“諸位愛卿,召你們前來,是為立儲之事。
方才青雀在朕麵前表示,若能被立為太子,日後會殺子傳位給晉王。
朕想聽聽,你們對此事的看法。”
長孫無忌萬分詫異,言辭堅決:“陛下啊,魏王這番話看似大度,實則暗藏心機。
為謀取太子之位,竟能說出殺子這般殘忍之言,獸雖猛鷙,猶不噬雛,如此心性,怎堪托付江山社稷啊?”
李世民眉頭微皺,有些不悅:“輔機,青雀此舉也是為了皇室和睦,避免兄弟相爭,你為何要惡意揣測?”
魏征目光如炬,高聲諫言:“陛下,臣以為司空所言極是。
君者,應以仁為本,以善治國。魏王輕易說出殺子傳位的話,可見其內心功利,毫無仁愛之心。
若讓這樣的人登上皇位,大唐恐將陷入危機。”
李世民臉色一沉,目光如電,掃向魏征:“玄成,你向來直言敢諫,朕敬重你。但此次,你是不是太過偏激了?”
房玄齡見狀,連忙打圓場:“陛下息怒。諸臣都是心係大唐,才各抒己見。依臣之見,立儲乃國之大事,需從長計議,不可倉促決定。”
李積抱拳:“陛下,臣常年在外征戰,對朝堂之事了解不多。
但臣以為,太子之位關係重大,應選一位能服眾的皇子。
晉王生性溫和,素有賢名,或許更適合。”
李世民的臉色愈發陰沉,站起身來,在殿內來迴踱步,
“你們都認為青雀不合適,那在你們眼中,朕是昏庸之君,連太子都選不好嗎?”
高士廉語氣恭敬:“陛下聖明,臣等絕無此意。隻是立儲之事關乎大唐的興衰存亡,臣等不敢有絲毫懈怠。
臣以為,應綜合考量皇子們的品德、才能和威望,才能做出最妥當的決定。”
李世民停下腳步,重重地歎了口氣,重新坐迴龍椅,神色疲憊,
“朕明白你們的苦心。隻是青雀自幼聰慧,朕對他寄予厚望,實在不忍心放棄。”
眾人沉默之際,李世民的目光落在一旁默默站立的褚遂良身上:“登善,你一直旁觀,說說你的看法。”
褚遂良上前,躬身行禮:“陛下試想,若魏王得立,豈能容晉王與廢太子安在?
陛下試觀玄武門舊事,便知骨肉相殘之禍必重演!”
李世民頓時心神一震,內心隱隱作痛。
“臣以為太子乃國之根本,其人選必須慎之又慎。
魏王的話雖看似慷慨,但背後的動機令人懷疑。
晉王仁孝之名遠播,由他繼承大統,既能穩定朝堂,又能安撫民心,況立晉王則皇子皆安。”
處理完一天的政務,李世民揉了揉酸澀的雙眼,內心有些難過:“高福,宣晉王至甘露殿,朕有話問他。”
不多時,李治匆匆趕來,踏入殿內,恭敬行禮:“兒臣拜見父皇。”
李世民微微抬手示意李治起身,目光柔和帶著審視:“聽聞你近日在研習《帝範》,可有心得?”
李治微微頷首,神色認真:“迴稟父皇,兒臣日夜誦讀帝範,深知其中治國理政的道理,時刻不敢懈怠。”
李世民目光一亮,指了指案幾上的筆墨紙硯:“既如此,你且默寫一段,讓朕看看。”
李治快步走到案前,穩穩拿起毛筆,蘸墨後開始書寫。
燭火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將他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
李世民靜靜地站在一旁,目光緊緊盯著李治的一舉一動。
當李治寫完最後一個字,李世民走上前,逐行查看。
突然目光停留在“撫民以靜”四字上,眉頭瞬間皺起,靜字的橫筆竟被遺漏。
李世民心中一動,表麵不動聲色:“稚奴,這撫民以靜乃是治國的重要理念,你怎會遺漏筆畫?”
李治臉色微微一紅,低頭說道:“兒臣一時疏忽,還望父皇恕罪。”
凝視著李治,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此子果然仁弱,連書寫都如此粗心,
不過,或許正因如此,才能避免皇室內部的紛爭吧。?況有輔機和懋功在旁輔佐,倒也無憂。
想到此處,李世民微微點頭:“罷了,你年紀尚輕,往後多加注意便是。天色已晚,先迴去吧。”
李治再次行禮,緩緩退出甘露殿。望著李治離去的背影,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
次日清晨,陽光灑在太極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
李世民高坐龍椅,目光掃視著殿下的群臣,聲音洪亮:“朕決定,即日起命晉王監國,望諸卿全力輔佐,共保大唐昌盛。”